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自然环境》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说课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说课
第六页,共四十四页。
学情分析
气温曲线图
降水量柱状图
世界气候(qìhòu)类型的分 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气候的组成(zǔ chénɡ)要素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 影响
学生 已有
知识
基础
博学(bóxué) 笃行 明德 至善
第七页,共四十四页。
学情分析
冬冷
夏热…
家乡(jiāxiāng)天津的气 候
学习准备
搜集图片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季风气候显著

雨热同期
易发生旱涝灾害
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设计意图:反应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内在联系,突出教学重点,能强化直观
效果,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博学(bóxué) 笃行 明德 至善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六、说评价(píngjià)
博学 笃行(dǔ xínɡ) 明德 至善
博学(bóxué) 笃行 明德 至善
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设计意图:以天津的气候话题引入亚洲的气候,密切联系 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知地理就在我们 身边,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博学 笃行(dǔ xínɡ) 明德 至善
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自主质学疑问习难(xuéx小í)18组分展钟示
5分钟
情境导入
激发( jīfā)兴趣 2分钟
亚洲 的 气候
精讲点拨 巩固运用 15分钟
达标检测 积累提升
5分钟
博学 笃行(dǔ xínɡ) 明德 至善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第五环节

七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

七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课时2)班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说出亚洲气候的3个特点(重点)2.能结合地图说出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难点)3.了解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影响。

(重点)【自主学习】1.气候特点:受________位置、_______位置和________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分布广;_______气候显著的特点。

2.亚洲气候类型:共有______种,北冰洋沿岸地带是____________,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是____________气候,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____________气候,西部的地中海沿岸是___________气候,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则是___________气候,广大内陆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气候。

(结合课本第10页图6.13进行记忆)3.典型的季风气候:亚洲______部和_____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________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冬季盛行_________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_________风,降水丰沛。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___________,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_____灾害。

【合作探究】完成课本第12页活动题,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

【达标检测】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序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①______________气候,②______________气候,③______________气候,④______________气候,⑤______________气候,⑥______________气候,⑦______________气候,⑧______________气候,⑨______________气候。

2.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的气候类型是______,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是____。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

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的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自然环境如何影响生产和生活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讨论问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

2.图片:四大区域的典型自然环境图片。

3.实例:四大区域的典型生产和生活实例。

4.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四大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四大区域的划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四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湿润、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原等,并通过实例展示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自然环境的特征,自然环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地形、气候、景观等方面,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通过文字语言和各种图片,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对于比较抽象的气候知识,教材特别注重图文的配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总结规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从教学内容看,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象万千”和“风光迥异”三部分,前两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最后部分是前两部分的总结和延伸,内容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本节课主要介绍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和风光迥异。

课程标准2—6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初步具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气候对动植物的分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的的概念。

教学方法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展示、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理解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了解本地的农业生产二、学法流程整体构架本课教学流程见下表。

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世界气候图【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说说世界上的气候有哪些主要类型?能说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不同特点的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新课教学【展示】地中海之滨图【提问】请同学们阅读图2—12左边的文字,想一想英国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哪些特点?【提问】再请同学们阅读图2—12右边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归纳】在英国阴雨连绵、潮湿闷热的时候,确有一个地方,有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碧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这个地方是地中海沿岸地区。

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世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世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世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注意:以下是一份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

教案一:认识世界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自然环境特征。

3.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2. 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地球的自然环境特征。

2. 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辨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地球仪指出地球的基本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环境。

二、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地球的基本构造(15分钟)1. 教师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例如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2. 学生观看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加深理解。

四、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20分钟)1. 教师通过地图展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例如亚洲的高山、非洲的沙漠、北美洲的湖泊等。

2. 学生根据提示信息,介绍所学大洲的地理特征。

五、综合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不同大洲的地理特征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总结每个大洲的地理特征。

六、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科的学习。

教案二:认识世界的人文地理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人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和文化景观。

3. 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性。

教学重点:1. 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特征。

2. 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性。

教学难点:1. 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特征辨析。

2. 多元文化的认知与接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个国家的国旗和民俗文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对人文地理的探索欲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形成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操练(15分钟)针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亚洲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亚洲的河流和湖泊分布有什么规律?”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谈谈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读图指出我国主要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2、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地势的特征及对气候、河流、水利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3、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4、认识我国的气候特征,理解气候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2、我国的气候特征三、教学难点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四、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方法、主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法。

教具: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示意图[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异1、山脉纵横交错(学生背诵主要山脉)2、练习:在图中填出主要山脉。

(二)、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1、提供地形扇形统计图表,描述五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明确“山区”所包括的范围,进一步得出: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2、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问题(2):请你找出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并说出多媒体展示问题3:读“中国地形图”完成下表,并把下列山脉在图上描划出来,你又有哪些新发现?【过渡】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地形区,高原,盆地或平原。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三)中国的地势分组讨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四)我国气温分布: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2、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 月平均气温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题:请分析以下气候类型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建议。
4.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地图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在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学生的认知可能还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7.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上面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单来巩固所学知识。
8.反馈问卷:准备一份反馈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以便教师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气候类型的特点:气温、降水、湿度、风等。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
4.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低碳生活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点是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的记忆。

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自然环境》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自然环境》优秀教学设计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亚洲自然环境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引入]问题抢答: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新课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1、读教材图《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教材图《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副板书]① 最北:81°N ;最南:11°3′S ;② 最东:169°40′W ;最西:26°3′E3、读教材图《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的范围》,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启发引导]1.计算: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行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建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控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视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控其地势、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控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控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势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控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势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控以上各国的地势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控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散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干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势特点和蔼候特点;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干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点,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研究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掌控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1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分区。

2.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其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歌谣的方式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

2.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并提问:同学们,在听了这首歌之后,大家心中有没有一种骄傲或自豪的感情?找一名同学与大家分享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我们既是中国人,同时也是亚洲人,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知识点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自主完成)读图6.1和图6.2,思考: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答案: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西南分别与欧洲、非洲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北部纬度约达北纬81°,南部纬度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

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2.从纬度位置可以看出亚洲共跨了哪几个温度带?其中哪个温度带所占的面积最大?答案:亚洲跨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其中北温带的面积最大。

(教师点拨)【合作探究】(探究活动)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讨论交流)1.结合教材图6.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长江自西向东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太平洋黄河自西向东长度5 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太平洋湄公河自北向南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结冰期较长北冰洋恒河自西向东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印度洋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洋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地区气候类型特点景观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银装素裹、冰封千里东南部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皆夏,森林常绿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常绿硬叶林中部的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高原山地气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材还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缺乏全面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掌握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特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呈现PPT,详细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特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和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自然环境的特色。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亚洲的地形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亚洲典型地区的自然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初中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掌握中国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中国的地形特点3. 中国的气候特点第二课时:1. 中国的资源特点2.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3. 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理位置及特点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特点。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五、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分享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国的资源特点。

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资源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资源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资源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资源特点。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学生讨论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知行合一:七年级地理自然环境教案的实践与探索

知行合一:七年级地理自然环境教案的实践与探索

知行合一:七年级地理自然环境教案的实践与探索一、前言地理学以环境为基础,自然环境在地理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七年级地理自然环境是初中地理面课之一,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影响,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及其形成、演化和变化,增强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知行合一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之一,如何将教学理念贯穿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将知行合一理念贯穿到七年级地理自然环境教案中的具体实践和探索,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

二、基本思路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学习,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2. 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很高实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探索,学生能够了解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七年级地理自然环境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典型的自然环境案例,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索。

3. 创设学习环境创设学习环境是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活跃的课堂氛围、优美的教学环境以及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开放、支持和激励的学习环境。

在地理自然环境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形式,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了解、感受和探索自然环境,从而建立更加直观、深入的学习体验。

三、具体实践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是教学的基础,但如何将学生引导走进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在七年级地理自然环境课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处的学习环境,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自然景象,了解日出日落、四季变化、昼夜交替等自然环境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与河流》教学设计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课堂检测题。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学习用具。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特点。

(重点)
2.掌握归纳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重点)
难点:学会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你了解亚洲吗?(亚洲自然风光集锦)
学生:观看,了解亚洲主要的地理事物及位置和特征,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是《亚洲雄风》,这首歌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在歌词中提到的山、莽原、田野、河、树、风、云等,这些和我们地理学习中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有关,这些是自然环境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今天我们将从地形、河流两个方面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以视觉的享受激情导入,通过播放微视频及音乐背景,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使学生了解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河流、湖泊等的位置和重要特征。

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
探究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
1. 阅读课文,读亚洲地形图,完成学案内容一,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和山脉。

山脉: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地形区: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
J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
2.检查订正:学生回答填写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读亚洲地形图,结合下列资料,
⑴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资料一资料二
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亚洲面积的比例
资料三
4.学生交流合作成果
5.学法指导: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学会归纳和描述某一区域的地形特征的方法。

阅读地形图:①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等,分析地形特点;③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④地势起伏状况,分析地势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填图,以及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的地形特点。

探究活动二:认识亚洲的水系特征 1. 读图完成学案: ⑴填写亚洲主要的河流: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
⑵注入北冰洋的有___________;太平洋的有__________;印度洋的有_________。

(填序号) ⑶总结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订正: 学生回答 3. 小组合作探究:
⑴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如何? ⑵阅读下列资料,分析说明为什么亚洲多长河?
亚洲大陆沿北纬30
°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
归纳结论:
4.各小组展示交流探究成果
5.学法指导: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描述学习某一区域水系(主要河流)特征的方法:主要从源地、流向和长度三方面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填图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亚洲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分析相关资料,探究归纳,认识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结:
亚洲的地形与河流
地形特点地形
地势
类型齐全,复杂多样
中部高原,山地
河流
海拔高,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海洋发源地放射状
注入


长河众多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认识一个地区地形、河流特点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思路,使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课堂检测
1. 关于亚洲的地形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B.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洲
D. 亚洲地势起伏很大,山地较少,海拔较低
2.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河流主要注入太平洋
B.高山多,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C.河流多,且短促
D.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3.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拓展演练: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学生读课本图6.11,完成下列活动。

⑴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主要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地形区: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
⑵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
美洲按照地形划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
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西部:______ 中部:_________ 东部:______
⑶在图中描画出密西西比河及其流向,分析其流向与地形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对认识一个大洲地形和河流特征的方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
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训练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来实现学习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