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阶段的文学体例及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8a4446866fb84ae55c8d54.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一、总绪论问题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
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
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三、上古神话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注:人民的幻想:神话思维。
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
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说明)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性四、《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释义:风:“风”为音乐曲调。
“国”为地区、地域。
“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
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
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
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
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
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
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情诗5、《诗经》艺术特点:(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86a5e2cbd64783e09122bc8.png)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分期一中国文学史分期: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二、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一)先秦文学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①、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②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②历史散文: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等③诸子散文: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④楚辞: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2)文学创作的兴盛(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1)辞赋: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
乐府诗长于叙事,五言、杂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评价“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4)《史记》: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351bb83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4.png)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一、秦汉文学的特点1.1 诗歌的崛起秦汉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诗歌主要表现为民间歌谣,而在汉代,诗歌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并开始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逐渐固定,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散文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是在诸子百家中表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和文学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散文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1.3 辞赋的繁荣辞赋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融合了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代辞赋达到了顶峰,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1.4 小说和戏剧的萌芽虽然秦汉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学体系,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小说和戏剧特征的作品。
如《汉书》中的“志怪”篇,就已经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而汉代的一些戏剧作品,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也为后世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2.1 诗歌代表作品•《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浪漫主义精神。
2.2 散文代表作品•《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3 辞赋代表作品•《子虚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两都赋》:东汉文学家班固所作,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描绘了洛阳和长安的繁华景象。
2.4 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品•《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9df7e7f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5.png)
中国古代小说一、中国古代小说的分期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古代小说的发展情况,我们把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1、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如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等,虽然不是小说,但从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上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2、成熟期(魏晋至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雏型。
但他们仍然没有摆脱依附历史著作的状态,作家也不是有意为小说,形式较简单,只是“粗陈梗概”而已。
唐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形成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作家开始有意为小说。
唐传奇是我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对后代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转变期(宋元):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从短篇向长篇、由史传体向说唱体的发展和转变。
小说创作群体扩大,题材增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就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经过世代积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4、繁荣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明嘉靖、万历年间到明末,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是《西游记》、《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话短篇小说集。
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成为小说的主潮。
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小说从描写历史、英雄转向描写市井细民;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典型化过渡。
长篇小说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
作品风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繁荣阶段。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清初,《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
接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小说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铸在艺术作品中,从对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转向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认真反思;人物形象达到高度个性化。
出现了反映个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带有更浓重的感伤和困惑情绪。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近代小说尚未出现,这一时期兴盛的公案侠义小说和狭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余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绍。
第十讲 古代文学成就 诗歌鉴赏
![第十讲 古代文学成就 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864e562ba0d4a7303763a25.png)
第十讲古代文学成就诗歌鉴赏四、中国古代各阶段的文学体例及主要成就五、外国文学六、作家、作品并称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班马:也叫“马班”,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
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二人都擅长辞赋,班固有《两都赋》,张衡有《二京赋》。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丕、曹植。
陶谢:指晋末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王孟:唐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
高岑: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李杜:指唐诗人李白、杜甫,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韩孟:唐文学家韩愈、孟郊的并称。
元白: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苏洵称老苏,苏轼称大苏,苏辙称小苏。
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
苏辛: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辛弃疾。
周柳:宋词人周邦彦、柳永的并称。
南宋四大家: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当代四大散文家:杨朔、秦牧、魏巍、刘白羽。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都是古代作品,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
后来“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乐府双璧” 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著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古代中国的古文体例与文学批评
![古代中国的古文体例与文学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2a26dd5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7.png)
古代中国的古文体例与文学批评古代中国早期文学作品众多,其中不乏精品佳作。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但是,这些文学作品的古文体例和文学批评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古文体例和文学批评两个方面来探究和阐述这个问题。
古文体例古代中国文学中的古文体例是固定的,主要包括“六经”、“五经”和“杂家”。
其中,“六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等经典著作;“五经”是指《四书》和《五经》;“杂家”则是指《庄子》、《列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著名古代文学作品。
古文体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论语》。
《论语》以语言简明、内容深刻、意境唯美而著称于世。
它的语言古朴、自然、简练,主要运用比喻、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
例如,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意为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通过这句话的短小精悍,道出了孔子的一种修身自警的伦理思想。
除了《论语》外,古代中国文学中还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唐诗三百首》、《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在古代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们的古文体例也成为了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文学批评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古代文学批评的形成源于文人雅士的文学活动和文学互评。
他们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
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文学批评形式是诗歌鉴赏。
在唐代、宋代,文人雅士经常举行吟诗会,进行诗歌鉴赏和评价。
他们不仅对于经典之作,如《庐山谣》、《滕王阁序》等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和鉴赏,还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之内,相互交流和互相鉴定。
此外,古代文学批评也包括文章批评和小说鉴赏等方面。
例如,唐宋时期黄庭坚和苏轼都曾有过文章之争。
据说,两人因评价对方的文学作品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表明了古代文学批评不仅在诗歌领域内,而且在其他文体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7121690066f5335a8121f5.png)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1.文学体裁,古代的,包括散文和韵文(诗、词、歌、赋等);现代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我国古代的每个时期或朝代的主要文学样式大致如下:(1)远古时期——原始诗歌(二言形式)、远古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原始歌舞。
(2)殷商时期——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尚书》文告。
(3)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四言形式)。
(4)春秋战国(东周)——散文。
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另有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5)战国后期——楚辞。
(6)秦代——李斯的刻石文。
(7)汉代——汉赋、汉代乐府诗、五言诗、杂体散文。
(8)魏晋南北朝——骈文,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9)唐代——格律诗(近体诗),古体诗,古文,传奇。
(10)宋代——词,话本,古文。
(11)元代——曲。
(12)明代——拟话本,小说。
(13)清代——小说。
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就是指以《诗经》“国风”民歌和屈原《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4.我国古代诗歌两大传统承继脉络现实主义:《诗经》“国风”(源头)——汉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继承发展)——“诗史”杜甫的诗(高峰)——唐代白居易的诗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发扬光大)。
浪漫主义:屈原(离骚)(源头)一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继承发展)一唐代李白的诗(高峰)一唐代李贺,宋代苏轼、辛弃疾,清代龚自珍(发扬光大)。
5.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传统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和东晋陶渊明的诗,都是“风”、“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孔雀东南飞》,也是描绘现实和抒写理想相结合的。
6.我国古代诗歌在创作上善于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
古代文学复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cbd5ede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8.png)
名词解释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为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三曹指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他们都是汉末建安时期杰出的诗人,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文坛很有影响。
故文学史上称之为“三曹”。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
由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人谓之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宫体诗宫体诗盛行于梁后期和陈,其主要是对女性的描写和抒情咏物写景之作,诗风轻靡绮艳,与当时社会和时代风尚紧密相关,对于后来的律诗,特别是五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齐梁时期随着声律的兴起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格律严谨、对偶规整,将文字按照四声音调的不同进行规则排列,使诗歌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
永明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
汉无名氏做,非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处于东汉末年。
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仕途失意之感,充满了感伤情调,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互现法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事为主。
通过互现法的运用,《史记》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能表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还能照顾到历史的真实性。
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406370ca8114431b90dd824.png)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古代文学体裁发展历程
![古代文学体裁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ebdda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8.png)
古代文学体裁发展历程在古代文学的早期阶段,以口头传承为主的民间文学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传统的口头表达形式,如歌谣、谚语和俗语等。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传统价值观的理解,更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起到了教育、娱乐和团结人心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兴盛,古代文学体裁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先秦时期的古文运动是古代文学体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一时期,古文逐渐成为正式的书面语言,主要用于政治、法律和历史记录。
一些重要的古代史书如《史记》和《春秋》等,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秦汉之际的统一和稳定,古代文学体裁进一步发展。
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诗歌和散文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有《诗经》和《楚辞》,反映了人们对爱情、自然和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哲学思考。
散文方面,出现了诸多重要的作品,如《论衡》和《六艺故宫》等,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的表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多元,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
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了魏晋文学的特点,表现了个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抒发和思考。
此外,六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也是当时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社会风貌和人性的真实面貌。
唐代是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期。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展示了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赋予了诗歌以音乐性和美学价值。
随着宋代的到来,文学形式和主题发生了新的转变。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瑰宝,追求言简意赅,创作时注重音韵和韵律的和谐,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情感。
在宋代,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散文作品,如《牡丹亭》和《红楼梦》等,这些作品把小说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古代文学体裁的发展经历了从民间文学到史书、古文、古诗、散文和小说等多个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3a483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3.png)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上古时期(神话传说);先秦时期(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唐代时期(诗);宋代时期(词);元代时期(曲);明清时期(小说)。
上古时期:神话传说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先秦时期:代表作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两汉时期: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唐代时期:代表人物李白,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
宋代时期: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的,是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的南渡词人。
这批词人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元代时期:元杂剧音乐的基础,是前人说董解元为“北曲”的首创人;它按不同宫调将多个曲牌分别联套演唱一段段故事情节和曲与说白交错的体式,也为元杂剧所继承。
明清时期:代表作《红楼梦》,在一个整体的“命运”构架中包含着双重结构:象征结构和写实结构。
二者相辅相成,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六个阶段?.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六个阶段。
一,先秦散文。
指的是秦统一以前,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兴起,如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等,其代表作品均为散文,文章言简意赅,意味深邃,流传至今。
二,汉赋。
两汉期间,盛行汉赋,或华丽铺陈,或劝百讽一,蔚然成风。
也出现了贾谊、司马相如这样的大家。
2020年中国文学知识:中国重要作家作品
![2020年中国文学知识:中国重要作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b7be213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e.png)
2020年中国文学知识:中国重要作家作品(一)春秋时代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
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1906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d.png)
先秦文学指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的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它产生在我国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秦以前的封建社会早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发轫期。
先秦文学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1.原始宗教文化氛围浓厚;2.巫觋是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巫史不分)周代文化的发展,主要特征是“学在官府”。
东周以后,王室对外丧失了控制诸侯的力量,对内则丧失了控制学术的能力,使得“学在四夷”的局面逐渐形成。
先秦文学的特征1.诗、乐、舞相结合。
2.文、史、哲不分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
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大都难以指实。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定成书。
“笙诗”:以笙为乐器吹奏的乐曲,具体篇目为《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诗经》的编集:献诗说、采诗说、删诗说诗经的分类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的应用与流传《诗经》在古代流传过程中主要是被当作政治工具而加以运用的。
1、用诗:“赋诗言志”与“断章取义”秦哀公为之赋《无衣》2、传《诗》“三家诗”鲁人申陪,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古代《诗经》研究简说汉学汉学重“美、刺”,汉学研究《诗经》的典型著作有《毛诗序》、《毛诗郑笺》、《毛诗正义》(唐代孔颖达著)宋学朱熹《诗集传》以理说《诗》宋学的功劳在于指出了《诗经》中存在着大量的与“美刺”无关的民间歌谣清代朴学重视考据的朴实学风《诗经》的内容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汇总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7bf5943e87101f69f31953a.png)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汇总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知识主线归纳总结: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
基础知识(1)文学成就(请结合语文课本记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汉字字体演变过程:特点:由繁到简(3)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从自发阶段到魏晋以后自觉阶段(4)绘画:文人画及风俗画的特点。
文人画特点: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风俗画特点:宋、明、清流行。
描绘市井风情,注重写实。
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5)京剧产生: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汉剧入京,逐渐形成“徽汉合流”,兼采众长,京剧形成。
地位:被称为“国剧”,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点释疑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1)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写作风格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一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2.古代中国绘画风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
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
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各时期文学发展
![各时期文学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978823ca32d7375a4178066.png)
一、中国文学的分期(一)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1917年初文学革命的爆发)(二)中国现代文学(1917年初文学革命的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所以又称三十年文学)三)中国当代文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 a一)先秦文学:秦代以前的文学(二)秦汉文学:秦代和汉代的文学(汉赋)(三)两晋南北朝文学:又称六朝文学(四)隋唐文学(唐诗)(五)宋代文学(宋词)(六)元代文学(元曲)(七)明清文学(明清小说)概述一、原始社会的文学(一)诗歌:最早的诗歌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劳动是诗歌的源头。
(二)神话和传说1、产生1)神话(1)是早期人类通过虚构和幻想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对自然、人类的解释。
(2)是早期人类通过幻想的神表达出来的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2)传说:是早期人类通过神化了英雄表达出来的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2、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影响后世文学的方式(1)为后世文学提供了虚构和幻想这样的诗性思维。
(2)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浪漫主义小说的源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二、奴隶社会的文学(一)散文:《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商周史官整理编订的国家档案材料。
今天的《尚书》系晋人伪作。
所辑多为殷和周初到春秋前期的典(立国原则和典章制度)、谟(治国计划)、训(贤臣对君主的训导)、诰(君主政令)、誓(君主讨逆的发兵文告)、命(君主对大臣的训命)文字古奥难懂,是我国第一部古代文献的汇编,也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二)诗歌:《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封建制度形成确立时期(春秋战国)的文学(一)繁荣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士阶层的出现→人才的准备2、社会动荡→重大社会问题→内容的准备3、文化的“百家争鸣”→发愤著书→创作动机4、分裂局面→无思想和传统束缚→内容和形式富于创造性5、读者趣味→铺张扬厉的文学风格6、文学营养(民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谣谚)→丰富的素材和技巧(二)特点文史哲融于一体:内容是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伦理的;形式、手法和技巧是文学的。
汉书的具体体例
![汉书的具体体例](https://img.taocdn.com/s3/m/b9421c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3.png)
汉书的具体体例《汉书》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计一百三十卷。
下面是《汉书》的具体体例:一、前言和序言部分:1. 前言:介绍《汉书》的写作目的、意义和篇章结构。
2. 序言:概述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阐述编撰《汉书》的目的和历史价值。
二、本纪部分:1. 祖、武、文二帝本纪:记载汉初三位帝王的事迹,包括他们的出生、登基、政治事业、对外关系和死亡等。
2. 后世三王本纪:记载汉朝后期的三位王朝建立者的事迹,分别是刘秀、刘盆子和刘恒,主要描述他们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成就。
3. 北夷、南蛮本纪:分别记载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地理等情况,突出汉朝统一和融合异族的政策和成就。
4. 匈奴本纪:详细记载与匈奴的战争、交涉和统治。
主要描述汉朝与匈奴的兴衰和关系变迁。
5. 东南夷、西南夷、西南夷、西南夷本纪:介绍东南、西南、西北和西南夷的民族、地理、历史、文化等情况。
6. 平准、伐罪、外戚本纪:记载汉朝内外的政治事件和外戚家族的兴起与衰败。
7. 禅、帝、世家本纪:详细记述汉朝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政治家族的兴衰,主要包括刘姓皇帝和大臣家族的历史。
三、志部分:1. 天文志:介绍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历法,包括太阳、月亮、星辰的运行规律、二十八宿的区分等。
2. 地理志:详细记载中国各个地区的地理、气候、山川、水系、道路等情况,还包括部分外国地理的介绍。
3. 吴地志:记述吴地的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状况。
4. 世家志:详细描写各个世家的家族历史、名人事迹、家族族谱和世系图等。
5. 表志:主要记录各个朝代的皇帝、太后、皇后、皇子的列传和年号表,是《汉书》编年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列传部分:1. 艺文志:主要介绍文学艺术的成就和名人的事迹,包括诗、乐、礼仪、祭祀、文献等方面。
2. 列传:分析和记述历史上的名人和政治家的生平和事迹,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宗教家、医学家等。
《汉书》以其广博的知识、详实的记载和准确的史料成为后世历史著作的典范,为研究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179ca1b7cd184254b353586.png)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古歌谣和神话、 先秦散文、《诗经》、《楚辞》。 先秦文学的特点:1、创始性。2、综合性。 3、实用性。4、随意性。
二、《诗经》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创 作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为历代诗歌创作所 沿用。 ②章法句式,韵律语言,都成了后世文 人学习运用的范例。
三、《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 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 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两汉文学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有汉赋、诗歌、散文。 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综合性与统一性。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 的特点在于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分为 大赋和小赋。形成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骚 体赋、散体大赋、小赋。
汉代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 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 “乐府三绝”,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一)《离骚》的思想内容
1、提出了“美政”理想,要求政治革新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 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世浑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1、塑造了一个高大峻洁的主人公形象 “其志洁”“称物芳”“其行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两汉科技文化成就体例
![两汉科技文化成就体例](https://img.taocdn.com/s3/m/2ee837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6.png)
两汉科技文化成就体例
1. 农业技术:两汉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建设,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铁器的使用也更加普遍,铁器农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天文历法:汉代的天文历法成就非常突出。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能够准确地测定地震的方位。
此外,汉代的天文学家还制定了《太初历》,这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3. 医学:汉代的医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这是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数学:汉代的数学成就也非常显著。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一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文学艺术: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也非常繁荣。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它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内容著称。
此外,汉代的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科技文化成就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814f9f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2.png)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中国古代秦汉文学是指秦代和两汉文学,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上有较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一、秦汉散文一、所谓“汉代散文”是指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
大体说,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而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而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文风几经迁转。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理解;一、《吕氏春秋》简况。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被视为杂家着作。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吕氏春秋》文章一般都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如《贵公》。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它在阐述某个道理和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公元前247年入秦。
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拜为长史、客卿。
秦统一,李斯为丞相,设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下令焚书而倡导“以吏为师”。
李斯遭赵高诬陷腰斩于咸阳之市。
李斯入秦十年,因韩人郑国为秦修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所以写了《谏逐客书》。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1、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较独特。
2、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3、限于刻石体制,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这篇《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
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古代文学体裁
![古代文学体裁](https://img.taocdn.com/s3/m/ff64361cff00bed5b9f31dc0.png)
古代文学体裁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 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话
元(新发展)
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曲《天净沙·秋思》
王实甫:西厢记
明清(新发展)
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明)、“三言二拍”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清)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清朝晚期)
戏曲
高则诚:琵琶记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洪升:长生殿
时间界定:“五四”之前
1、我国古典文学体裁的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曲。
2、小说:笔记小说、传奇小说、平话小说、章回小说。
3、散文:叙事、游记、说理、抒以前(源头)
诗歌
诗经、楚辞
散文
<<左传>>、<<国语>>、<<战国策>>(历史著作)
诸子散文(学术著作)
两汉魏晋南北朝(发展)
小说
茅盾: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
叶圣陶:倪焕之;巴金: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老舍
诗歌
殷夫、臧克家、艾青
戏剧
曹禺:雷雨、日出
社团
左联(上海、鲁迅)
1937—1949(更新局面)—解放区
理论
毛泽东194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家作品
小说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铃: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汉乐府民歌
史记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汉乐府民歌
曹植、陶渊明
《七步诗》;《五柳先生传》
唐代(发达)
诗歌
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散文
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小说
传奇《柳毅传》(李朝威)
宋代(发达)
词
豪放派: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周邦彦、柳永
散文
唐宋八大家:韩柳欧王三苏巩“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我国现代文学发展概况
时间
内容
举例
1919—1927(初步发展)
作家作品
小说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呐喊、故事新编、彷徨
散文
鲁迅:散文集《野草》
诗歌
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最早的新诗集之一
社团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
刊物
小说月报、语丝、新潮
1927—1937(继续发展)
作家作品
散文
鲁迅:朝花夕拾。瞿秋白
诗歌
李季的“信天游”体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戏剧
贺敬之的新歌剧:白毛女
国统区
社团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作家作品
小说
张天翼:华威先生;茅盾:腐蚀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
戏剧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
陈白尘:升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