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分类归纳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上古期背景:〔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3)传统文体开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当的;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3) 土的兴起与活泼,对文学的开展起关键性的作用.4、中国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5、原始神话传说的概念:神话是以故事或者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意识的反响产品.)6、有关神话的作品:?楚辞?、?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穆天子传?.7、神话的意义: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1)神话仿佛具有一副双重面具,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另一方面又展示一个感性的结构.2)对文学中叙事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影响.3)上古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素材.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诗,其中有6篇笙诗.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它代表的是整个北方文学,属于纯文学.笙诗:有目无辞,是一部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徒诗:只有文字.9、有关?诗经?的三说:采诗说、删诗说、献诗说(1)采诗说:中央专门派采诗官到民间去采诗或者民歌.(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个说法颇有争议.(2)删诗说:司马迁认为孔子将原本三千多篇的诗删至三百篇,这个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对诗进行删减,而是对诗进行了整理和编集.(3)献诗说:各国的乐官在正式场合表演的诗舞,由乐官和太师来整理和编集的.(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的说法是有史可考的.)10、?诗经?按音乐类型/风格划分为:风、雅、颂三局部(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个地区的乐调;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十五国风,其中大局部都是民歌.(风的文学性最强)(2)雅:是朝廷正声,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大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针硬朝政、情绪激愤,但挖苦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的作者,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卑微者,主要以地位卑微者为主;小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指斥政治黑暗、悲悼周王室的衰亡,忧国忧民,而且也感慨自身遭遇.〔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11、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儒学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诗经?的流传史: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是鲁诗〔出自鲁人中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三家诗先后亡佚.古文经学: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蓑〕 ,毛诗较三家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的传授,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o13、?诗经?的内容:燕飨诗:是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重视遵循礼仪,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燕飨诗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关系维系的重要社会纽带;燕飨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还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否认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怨刺诗:出现在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硬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除燕飨诗、怨刺诗外,还有以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诗经?的现实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内容.14、?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此物表达出来.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或者开头.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根底,赋是一种根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兴〞的运用情况比拟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1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洁韵律的根本单位.?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得?诗经?朗诵起来节奏舒卷徐缓,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在意义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重章:就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表情感的变化.叠句:在不同的诗章里叠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诗句.叠言:又称“重言〞,对某个词的重叠使用,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中的“依依〞.双声:使用具有相同声母的两个词;叠韵:使用韵母存在相同部分的两个词.复沓:又称“复唱〞,是句与局之间更换少数词语,起到加重作者感情的作用.16、?诗经?的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关心人民疾苦、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1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用/地位:1〕?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兴旺的民族特色. 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那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赋、比、兴〞的艺术特征,开启了古代诗歌的根本表现手法.4〕?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影响.5〕?诗经?的四言句式,对后世诗人的诗歌体裁结构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8、“诗言志〞说:?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认为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当人们内心有所触动,喜怒哀乐之情充盈胸怀时,就通过创作和吟唱诗歌的方式抒发情志或表达态度.19、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认为礼、乐、诗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惰性,可以感化人和成全个人品德. 孔子还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是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到达感化教育的目的.观: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儒家认为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 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熟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 即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熟悉.群:是使人到达一种社会认同感.怨:孔安国注为“怨,为上刺也.〞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显然更增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教育功用、、熟悉功用和批判功用.20、孟子的两大理论: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特别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应了解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情气质及其所在的时代环境,否那么不能深透地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以意逆志说:认为读者应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均对后世的文学鉴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期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1)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 形成假设干作家群体, 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谪谏为己任(2)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 汉代文学以大为美, 铺张扬厉成为风气.(3)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主要承当者是巫观.巫现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远高于周代,是文学的创造者.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也是因占卜等巫术行为而作.先秦叙事散文1、散文的萌芬: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记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多方面,真实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3、?春秋?三传:?公羊传?-公羊高、?左氏传?一左丘明、?谷梁传?一谷梁赤.4、?春秋?根本文学知识:?春秋?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的编定, 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表达.?春秋?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以时间为史, 以史事为纬.?春秋?特点:微言大义、褒贬清楚、春秋笔法〔简练、含蓄〕.?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思想倾向.5、?左传?根本文学知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是?春秋?的延伸和补充,记录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的历史事件.?左传?除了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讲述外,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左传?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标准评判人物.?左传?体例:编年史,按时间顺序来编排历史事件.?左传?确立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左传?的特点:?左传?开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达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这种形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的情节安排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中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表达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不受任何限制.倒叙:叙事过程中回忆事件的起因, 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者预见事件的结果.7、?左传?叙事特点:?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就在战争描写上,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表达, 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它对事件的表达也颇具戏剧性, 有些历史事件不是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和虚构的.?左传?中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人物及人物性格的描写很具丰富性、个性化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使得人物性格与形象得以展现和完成.8、?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录周、鲁、齐、晋、关口、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在战国初年.?国语?以记言为主,论事为辅.?国语?是后代国别史的滥觞.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9、?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他们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的人生追求.?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摔阖时代特征的表达,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0、?战国策?的成就:1〕?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品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个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开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央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 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纵恣多变.先秦说理散文1、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根本特征,但语录体不是?论语? 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 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2、?孟子?:?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3、?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特征:1〕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2〕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3〕善用比喻和寓言;4〕气势浩然的文风,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假设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5〕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4、先秦说理文,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分内、外、杂三个局部,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子?的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4、?庄子?的特点:?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5、先秦说理散文的意义/影响/地位: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 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为后世小说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6、屈原,名平,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代表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离骚?.7、“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8、?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 以及热爱宗国愿为这效力而不可得的悲哀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俳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的盘旋复沓的特点.有关“离骚〞二字的解释:1〕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最为可信〕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 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央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芒形象. 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 他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鼓励了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香草、美人香草:作为一种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形象.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中的正义一方.借用香草变质、恶草当道来表达世道的衰败.美人: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圣君的象征;或象征着贤臣;或是自喻.屈原的美女形象,有时表达了君臣和谐的理想,有时又表达了不遇明君的悲伤.“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是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是楚地文化习俗的反映.?离骚?与?诗经?相比,?离骚?具有的新特点:1〕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2〕学习和借鉴了楚歌的形式和特点,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万百.9、?九歌?共11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11篇目有:?少司命?、?大司命?、?山鬼?、?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国疡?、?问伯?、?礼魂?、?东君?、?东皇太一?.10、?九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与合唱;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11、?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橘颂?是咏物肇端.“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内容与?离骚?根本接近,主要是表达身世和遭遇.12、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的?九辩?展开了悲秋主题,其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委曲折的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的?高唐赋?那么被认为是山水文学的开端.13、?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 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开展的道理.问题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部人事之兴哀,最生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根本清楚.14、?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15、?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有效地塑造更加复杂的艺术形象和抒发细腻或剧烈的感情.?楚辞?突出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为后世诗人学习和继承.?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秦汉文学1、汉代文学的根本态势:(1)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开展趋势.(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甑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3〕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2、秦相吕不韦〔杂家〕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吕氏春秋?.。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一)上古神话传说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辉》,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撰。
(二)先秦散文1.儒家经典: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五经”和《趣》称作“六经”又称六艺。
2.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西汉)。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3.诸子散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存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录弟子编制成。
《论语》为语录体,列入"四书"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一书由墨子及其弟子所著,记录了墨子的言行和事迹,语录体。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名《南华经》,现存33篇,由庄子及其门人所撰。
【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
【韩非】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著《韩非子》。
【吕不韦】秦相,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圉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先秦诗歌(1)【《诗经》】本表示《诗》,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于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故亦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编成为“风”“雅”和“赞歌”三个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2)屈原——《楚辞》——“楚辞”1.两汉散文【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诗体裁的分类
诗体裁的分类
古诗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新乐府。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包括:“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资料讲解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古代诗歌体裁分类有哪几种?详细一点的^_^
浏览:896|更新:2022-12-08 12:24
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中国古代文学提纲
名词解释1.豪放词派:豪放词派是婉约词派相对的宋代词派,由苏轼开创,至辛弃疾而大成,包括黄庭坚、晁补之、陆游以及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词人,因他们的词风飘逸豪放故名。
2.临川四梦:是指明代汤显祖的四部著作,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戏都写到梦境,故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3.套数: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
又名“套曲”、“散套”。
4.唐传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多以传、记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轶事。
“传奇”一词最早见于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后来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并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而沿用。
5.人情世态小说:人情世态小说属于通俗小说的一种,又叫“人情小说”,是指立足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6.玉茗堂四梦:汤显祖的四部传奇,《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称为“临川四梦”,因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故得名。
7.“三言二拍”:“三言”即明代冯梦龙整理、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三部影响很大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
“二拍”即明代凌濛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三言”之后重要的拟话本集。
“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8.南洪北孔:清初,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
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剧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壁,因为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故两人有“南洪北孔”的美誉。
9.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
内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宗教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总体看,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但某些优秀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完整版)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完整版)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古代诗歌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其中古体诗又包括古诗、楚辞和乐府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其发展轨迹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___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古代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
写景抒情诗歌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其风格清新自然。
咏物言志诗描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即事感怀诗由一事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表明自己的看法,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他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是古典诗歌形式的一种,要求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
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两种,每首限定八句,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或排律,一律用对仗。
律诗的繁荣期是唐代,许多大诗人都创作了优美的律诗。
古体诗是指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歌形式。
古体诗的格律各不相同,但都有其独特的句数、字数、节奏、句式、对仗等要求。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唐代以后,近体绝句盛行,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有些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被视作唐人乐府之一。
总之,这几种诗歌形式的概念有时是相互交叉的,但它们各有其独特的格律要求和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
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体式,其中五言和七言使用较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提纲
查慎行
2. 清代中期诗歌
宗唐派
沈德潜
宗宋派
厉鹗
翁方纲
性灵派
袁枚
郑燮
赵翼
黄景仁
3. 民歌
《时尚南北雅曲调万花小曲》
《白雪遗音》
《霓裳续谱》
4. 清代初期词
阳羡派
陈维崧
曹贞吉
蒋士铨
沈雄
陈◎
浙西词派
朱彝尊
李良年
李符
沈◎日
沈岸登
龚翔麟
其他
纳兰性德
王士◎
毛奇龄
彭孙
顾贞观
5. 清代中叶词坛
分类一
厉鹗
常州词派
洪◎
孔尚任
10. 清代中期戏剧
唐英
方成培
蒋士铨
杨观潮
九、近代文学
1. 前期诗歌
分类一
龚自珍
鸦片战争
张维屏
张际亮
魏源
陆嵩
鲁一同
姚燮
朱琦
贝青乔
黄燮清
周沐润
张鸿基
林昌彝
林则徐
太平天国
金和
江湜
宋诗派
郑珍
莫友芝
曾国藩
湖湘诗派
王闿运
邓辅纶
高心夔
2. 后期诗歌
分类一
黄遵宪
新学诗
夏曾佑
谭嗣同
诗界革命
梁启超
康有为
丘逢甲
刘开
田锡
穆修
王禹◎
诗文革新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洵
苏辙
南宋中期
朱熹
2. 诗歌
北宋初期
田锡
王禹◎
西昆体
杨亿
晚唐体
林逋
古代文学史体裁归纳
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分类归纳大纲1、诗歌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篇章,大致内容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内容,形式楚辞:新诗体,社会文化渊源,代表作家及篇章离骚:时代背景,情志内容,艺术特点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的艺术特色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宋玉的九辫:艺术独创性,悲秋母题乐府:源流,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思想内容,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名篇分析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后世批评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的承继关系和异同概述建安风骨:时代北京,代表作家,基本特征,后世影响曹植艺术成就:继承与开拓,艺术特色,后世批评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左思风力陶渊明:诗风特色,名篇分析,后世影响谢灵运:艺术风格及其得失鲍照:艺术风格及成就永明体:代表作家,艺术上的得失宫体:代表作家及其得失庾信人生两阶段诗风转变及其文学史地位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南北之异,艺术特色,对唐诗的影响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唐诗繁荣的时代背景,兴盛原因初唐四杰的诗风,贡献,后世评价沈宋与律诗的确立山水田园诗派之王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盛唐边塞诗派之高岑: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概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李白和杜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后世评价李杜之争:褒贬,得失,学李和学杜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历史意义白居易艺术成就概述大历十才子及其创作得失刘禹锡与柳宗元韩孟中唐奇险诗派作品形式,风格特色郊寒岛瘦,诗鬼小李杜:西昆体的得失及其后世影响欧阳修和王安石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苏轼的诗南宋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人陆游: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时代意义,后世影响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明代诗:台阁三杨,茶陵派,前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清代诗: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神韵论,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宗唐宗宋,黄遵宪新体诗,梁启超诗界革命2、赋赋作为文体的源流演变情况主要赋家及其作品: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骈赋与骈文概况3、词概述词体的别名,结构,体式,历史嬗变等基本知识花间词与李煜:代表作品,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概述敦煌曲子词柳永的意义:慢词周邦彦的意义:以赋为词苏轼的词:以诗为词李清照:女性词家,词别是一家姜夔于与吴文英辛弃疾的意义:以文为词对比分析:柳与周,苏辛,姜吴,秦观与李清照,婉约与豪放清词:清初三大家,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4、曲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结构,体制,形式,体裁,概念名词分析元代散曲作家:关马,酸甜乐府,张可久,张养浩明清散曲:成就不高,可以略5、散文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典籍,简单分类,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色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司马迁与史记: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结构分类,纪传体,互见法史记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汉书的成就及其影响骈文的特点与形成,篇目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要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晚唐小品文:作家,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宋代诗文运动:领袖,文学主张,文学史意义苏轼的文:兼及文学主张明文:兼诗,前后七子,李贽童心说,公安派,唐宋派清文:清初三大家(与诗那三大家不一样)桐城派,阳湖派6、戏剧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中国戏曲的形成(源流演变)及元杂剧的兴起(时代背景)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点:重点在概念名词解释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关汉卿的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时代精神其他关剧提要关马郑白代表作西厢故事的承继和演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爱情理想,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其他作品提要: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爱情剧,社会剧南戏:形成,发展,体制四大传奇及琵琶记明传奇概况汤显祖: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临川四梦提要牡丹亭: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渊源,时代精神苏州派简介:李玉李渔的创作及理论成就南洪北孔:故事来源,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花部和雅部清代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7、小说小说溯源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唐传奇:兴起与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后世影响话本:产生与体制,篇目提要,侧重名词解释明代四大小说:章回小说的产生体制,成书,作者,版本,思想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小说批评分析明代其他小说:历史,神魔,世情三言二拍简介聊斋和阅微儒林外史:作者,思想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红楼梦:思想内容,主要典型,对传统写法的打破,时代精神,批评理论清代其他小说提要:狭邪,黑幕,讽刺8、古代文论诗言志,诗缘情,情志统一兴观群怨论:孔子,王夫之庄子的美学思想文学史对屈原和司马迁的评价:发愤抒情和发愤著书王充的文学主张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杜甫论诗诗陈子昂风骨兴寄论唐古文运动唐新乐府运动江西派诗论严羽沧浪诗评王夫之叶燮明清戏曲本色论李渔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小说批评: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
帮你掌握古代的几种文学体裁
帮你掌握古代的几种文学体裁帮你掌握古代的几种文学体裁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古代诗体分类及近体诗格律之概说
古代诗体分类及近体诗格律之概说一、诗体的分类,情况较为复杂。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该时期的文人诗作。
一般来说,诗指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与诗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上述二者。
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作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
中唐时白居易等人掀起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其诗称为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分,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古体诗两类。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奉循一定的格律。
古体诗一般又称古风,系依照古诗作法而作,形式较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拘限。
从字句分,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诸种,而以五言、七言为多见。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为七古(亦可称为杂言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八句四十字。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八句五十六字。
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名排律。
长律一般是五言诗。
仅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二十字,七绝二十八字。
绝句可分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受平仄格律限制,古绝则不受此限制。
古绝一般仅限于五绝。
五绝以古绝为正格。
二、唐代产生的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排律是偶数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
无论律诗或绝句,首句可用韵,亦可不用韵。
唐以后的古风和乐府在韵例方面和汉魏六朝诗一样,一般是偶句末字用韵,即隔句为韵。
七言诗,在南北朝以前是句句入韵的(称“柏梁体”),自唐起则以隔句用韵为常,句句用韵为变。
隋代陆法言著《切韵》一书,盛行于世。
该书分206韵。
因为韵部分类过细,适用不便,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时代,平水人刘渊将同用韵合并,成107韵,后人减去1韵,为106韵,这106韵即被称为“平水韵”,或直称“诗韵”。
唐人依照声韵“独用”、“同用”原则写作,故平水韵亦可说明唐诗的用韵。
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十分罕见。
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且不许邻韵通押。
不过如果首句入韵时,往往容许借用邻韵(如元韵和先韵)字来作首句的韵脚。
古典文学体裁汇总
古典文学体裁汇总文学体裁汇总1.骚体先秦文学中的骚体是韵文体裁的一种,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
骚体诗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句式上的突破。
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这是对四言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
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回环照应,脉络极分明。
三是体制上的扩展。
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
而他的《离骚》则长达三百七十二句,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骚体也可以指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首先提倡的是西汉初年的贾谊,著名的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2.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也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魏晋四言诗名篇有曹操《观沧海》、陶渊明《停云》。
五言古体诗最早产生于汉代,象《古诗十九首》。
到了唐代,七言古诗大量出现,唐人又称七言古诗为长句。
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乐府诗,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属古体诗。
3.乐府诗两汉乐府指音乐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中国文学史主要文学体裁及代表人物简明知识
中国文学史主要文学体裁及代表人物简明知识1、《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分为《小雅》和《大雅》,“雅”是正声雅乐,是宫廷乐歌,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即铺陈,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打比方;“兴”即烘托、衬托。
2、先秦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汉族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3、先秦诸子约为春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这个时期。
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
以及后世(非先秦时期,下同)的董仲舒、程颐、朱熹、陆守仁、王阳明等。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李耳,字聃)、庄子(姓庄,名周)、列子(姓列,名寇,又名御寇)。
以及后世的刘安、葛洪等。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李斯、商鞅。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翟)、禽滑厘(qíngǔxī)。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吴起、公孙鞅、赵奢、白起。
以及后世的张良、韩信等。
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
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纵横家代表人物: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4、楚辞两大家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1.诗歌(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其主要特点是: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③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2)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若干类别。
按国别分,可分为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诗歌按时代分,可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分为诗、词、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l字以上);(1997年全国已考)元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又叫套曲);新诗又可分为自由诗和用旧形式写成的新诗。
(3)古代诗歌与新诗古代诗歌是泛指古代文学长河中用文言写成的韵文,即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曲。
新诗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以后出现的诗歌。
(4)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996年全国、2001年春季已考)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不固定、每行诗字数不固定、每首诗的用韵不固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指初唐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固定、每行诗字数固定、每首诗的用韵固定。
(5)诗、词、曲的区别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6)新诗中的自由诗和旧体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中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的诗叫做自由体诗,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贵与李香香》等。
古代史书体裁
编年体1.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2.代表《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3.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国别体1.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2.代表作主要有《国语》、《战国策》以及《三国志》。
其中,《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纪传体1.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2.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断代史1.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述了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2.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1]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1.诗歌(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其主要特点是: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③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2)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若干类别。
按国别分,可分为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诗歌按时代分,可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分为诗、词、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l字以上);(1997年全国已考)元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又叫套曲);新诗又可分为自由诗和用旧形式写成的新诗。
(3)古代诗歌与新诗古代诗歌是泛指古代文学长河中用文言写成的韵文,即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曲。
新诗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以后出现的诗歌。
(4)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996年全国、2001年春季已考)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不固定、每行诗字数不固定、每首诗的用韵不固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指初唐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固定、每行诗字数固定、每首诗的用韵固定。
(5)诗、词、曲的区别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6)新诗中的自由诗和旧体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中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的诗叫做自由体诗,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贵与李香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分类归纳大纲
1、诗歌
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
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
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篇章,大致内容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内容,形式
楚辞:新诗体,社会文化渊源,代表作家及篇章
离骚:时代背景,情志内容,艺术特点
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的艺术特色
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宋玉的九辫:艺术独创性,悲秋母题
乐府:源流,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思想内容,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名篇分析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后世批评
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的承继关系和异同
概述建安风骨:时代北京,代表作家,基本特征,后世影响
曹植艺术成就:继承与开拓,艺术特色,后世批评
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左思风力
陶渊明:诗风特色,名篇分析,后世影响
谢灵运:艺术风格及其得失
鲍照:艺术风格及成就
永明体:代表作家,艺术上的得失
宫体:代表作家及其得失
庾信人生两阶段诗风转变及其文学史地位
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南北之异,艺术特色,对唐诗的影响
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
唐诗繁荣的时代背景,兴盛原因
初唐四杰的诗风,贡献,后世评价
沈宋与律诗的确立
山水田园诗派之王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盛唐边塞诗派之高岑: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概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李白和杜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后世评价
李杜之争:褒贬,得失,学李和学杜
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历史意义
白居易艺术成就
概述大历十才子及其创作得失
刘禹锡与柳宗元
韩孟中唐奇险诗派作品形式,风格特色
郊寒岛瘦,诗鬼
小李杜:西昆体的得失及其后世影响
欧阳修和王安石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诗
南宋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人
陆游: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时代意义,后世影响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明代诗:台阁三杨,茶陵派,前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
清代诗: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神韵论,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宗唐宗宋,黄遵宪新体诗,梁启超诗界革命
2、赋
赋作为文体的源流演变情况
主要赋家及其作品: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骈赋与骈文概况
3、词
概述词体的别名,结构,体式,历史嬗变等基本知识
花间词与李煜:代表作品,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
概述敦煌曲子词
柳永的意义:慢词
周邦彦的意义:以赋为词
苏轼的词:以诗为词
李清照:女性词家,词别是一家
姜夔于与吴文英
辛弃疾的意义:以文为词
对比分析:柳与周,苏辛,姜吴,秦观与李清照,婉约与豪放
清词:清初三大家,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
4、曲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结构,体制,形式,体裁,概念名词分析
元代散曲作家:关马,酸甜乐府,张可久,张养浩
明清散曲:成就不高,可以略
5、散文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典籍,简单分类,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色
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司马迁与史记: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结构分类,纪传体,互见法
史记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汉书的成就及其影响
骈文的特点与形成,篇目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要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
晚唐小品文:作家,时代背景,主要内容
宋代诗文运动:领袖,文学主张,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文:兼及文学主张
明文:兼诗,前后七子,李贽童心说,公安派,唐宋派
清文:清初三大家(与诗那三大家不一样)桐城派,阳湖派
6、戏剧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戏曲的形成(源流演变)及元杂剧的兴起(时代背景)
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点:重点在概念名词解释
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关汉卿的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时代精神
其他关剧提要
关马郑白代表作
西厢故事的承继和演进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爱情理想,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
其他作品提要: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爱情剧,社会剧
南戏:形成,发展,体制
四大传奇及琵琶记
明传奇概况
汤显祖: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临川四梦提要
牡丹亭: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渊源,时代精神
苏州派简介:李玉
李渔的创作及理论成就
南洪北孔:故事来源,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
花部和雅部
清代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
7、小说
小说溯源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唐传奇:兴起与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后世影响
话本:产生与体制,篇目提要,侧重名词解释
明代四大小说:章回小说的产生体制,成书,作者,版本,思想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小说批评分析
明代其他小说:历史,神魔,世情
三言二拍简介
聊斋和阅微
儒林外史:作者,思想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
红楼梦:思想内容,主要典型,对传统写法的打破,时代精神,批评理论
清代其他小说提要:狭邪,黑幕,讽刺
8、古代文论
诗言志,诗缘情,情志统一
兴观群怨论:孔子,王夫之
庄子的美学思想
文学史对屈原和司马迁的评价:发愤抒情和发愤著书
王充的文学主张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杜甫论诗诗陈子昂风骨兴寄论唐古文运动
唐新乐府运动江西派诗论严羽沧浪诗评
王夫之叶燮明清戏曲本色论
李渔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小说批评: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