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大体框架1.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修辞手法的逐渐成熟、文体多样化、作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二、夏商周文学1.夏代文学:《夏小正》、《史记》中记录的文学成果2.商代文学:甲骨文、《诗经》3.周代文学:《周易》、《尚书》三、秦汉魏晋文学1.秦汉文学:《楚辞》、史书体裁的发展2.魏晋文学:建安文学、乐府诗、骈文、魏晋之难3.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四、南北朝隋唐文学1.南北朝文学:乐府民歌、士人诗、佛教文学2.隋唐文学:唐诗的发展、辞章体诗、玄宗时期的文学繁荣3.文化交流与诗歌的发展:唐代与西域的交流、唐代与日本的交流、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五、宋元明清文学1.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宋词的发展、宋代戏剧3.明代文学:洪武年间的文艺运动、明代小说的发展4.清代文学:四大传奇、三言、八旗文学六、文学理论1.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治身、齐家、治国、和天下2.文学批评的发展:修辞手法的研究、文体论争、诗歌的审美标准3.审美观念的转变:宋代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对小说的影响七、作家人物1.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屈原、诗经的作者、严子陵、张衡、刘勰、杜甫、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杨万里、陆游、曹雪芹等2.文学作品的背后人物:《红楼梦》的曹雪芹与高鹗、《水浒传》的施耐庵与罗贯中、《西游记》的吴承恩、《活佛骑鲸记》的吴祯八、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比1.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世界文学的异同2.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影响3.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九、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1.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分析2.对历史背景的研究3.对文学理论的研究4.文学批评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调整。

最后,希望你能够有效地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古代文学(一)》内容提纲

《古代文学(一)》内容提纲

《古代文学(一)》内容提纲第一章古代神话与远古歌谣神话的定义神话是“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1、现实性2、艺术性3、历史性古代神话的记录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典籍神话内容人物: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二、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三、洪水神话:鲧禹治水四、战争神话:炎黄之战、黄帝战蚩尤五、发明创造神话: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后羿六、其他: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我国神话的特点一、记载零散、并多有异说。

二、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三、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

四、赞美勤劳与创造发明。

神话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史学价值: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和思维方式文学价值:题材内容、创作手法、叙事方式、素材等盘古开天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始祖神话《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曰:"殷契,母曰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后稷神话记录在《诗经·大雅·生民》发明创造神话《韩非子‧五蠹》中提到:“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弓箭记载零散《诗经》《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1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前秦时期的文学1.前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衰荣交替的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由于战乱和政治压迫,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出现了文学的衰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1.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政治动荡,社会动荡,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悲壮、抒情的特点。

2.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孔尚任表状》等,代表作家有陈寿、陆机等。

三、隋唐时期的文学1.隋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唐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豪放、骚气和儒雅的特点。

2.隋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鹿柴》等,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岑参等。

四、五代时期的文学1.五代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代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忧愤、辽阔和浪漫的特点。

2.五代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观差》,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五、宋元时期的文学1.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纤细、含蓄和深沉的特点。

2.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代表作家有杨万里、文天祥等。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1.明清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但思想封闭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懦弱、顺从和自卑的特点。

2.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作家有施耐庵、吴敬梓等。

七、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学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些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1. 文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散文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神话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汉散文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汉代诗歌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试列举诗例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I 复习纲要(文煜)

中国古代文学史I 复习纲要(文煜)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纲要一、名词解释1.三家诗:《诗经》虽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劫,但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2.毛诗:鲁人毛亨和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3.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4.甲骨卜辞: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5.铜器铭文:是冶铸或镌刻在青铜器物(如酒器、食器、兵器、乐器、礼器等)上的文字,所以又称“金文”或“钟鼎彝器铭文”(钟鼎文),有人称为“铜器铸辞”。

6.春秋笔法:《春秋》属辞,就是《春秋》的遣词造句。

其特点叙事简要严谨,语言凝炼含蓄。

称“春秋笔法”。

7.春秋三传:阐释《春秋》的三部编年体著作,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三书虽然都是阐述《春秋》,但《公羊传》《谷梁传》重在阐发“微言大义”;《左传》则重在记叙历史事实,因而史料价值大,流传和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二传。

8.《尚书》:先秦时期称为《书》,汉代人始称《尚书》。

据东汉王充《论衡·正说篇》,“上古帝王之书”的意思。

“尚”即“上”,“尚书”是上古的史书。

据传孔子曾编定过,所以儒家尊它为经典,故又称《书经》,是“五经”之一。

《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记载从尧舜到周朝的重大事件。

9.《列子》:旧题列御寇撰,《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并说共八篇,与今本篇数相同。

今本八篇的标题依次是: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关于《列子》此书和列御寇其人,学术界争议很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υ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υ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υ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υ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υ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总)(1)

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总)(1)

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总)(1)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第一部分:先秦文学一.概论①中国文学的起源:1、远古歌谣和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2、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②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夏商时期意识形态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联系紧密。

商代出现了完整的散文作品,代表作为《商书》。

2、周代礼乐文化成为主流,周代的的文学开始关注历史与现实,“史官文化”成熟。

春秋时期文人将目光投向现实社会与人生,构建出种种社会理想,说理散文得到发展。

3、战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③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西周由巫到史,表现出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的嬗变;西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春秋战国,士族兴起,社会作用日益重要,文化知识由贵族转移到士族手中。

*贵族官学教授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二.上古神话①神话的概念: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现象,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②神话的要素包括:1、要有一件或一件以上的故事,故事中必定有主角,主角必定有行动。

2、神话必须要牵涉“非常”的人物或事件或世界——超自然的,神圣的,神秘的。

3、神话从讲述者或他的同一个文化社会的人来看不是假的,是真的史实。

③重点篇目:1、《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大雅.生民》;《楚辞》中的《天问》;《穆天子传》;《淮南子》;《山海经》2、《淮南子》对神话搜罗相当宏富,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留于《淮南子》中。

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上古地理的书。

精卫填海——《北山经》鲧禹治水——《海内经》夸父逐日——《海外北经》黄帝擒蚩尤——《大荒北经》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三.诗经①定义: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都是歌词,共305篇,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元曲:是人们对元代文学的一种习惯性称谓,代表了世人对元代文学创作成就的认识和概括性评价。

包括剧曲和散曲。

剧曲是指元杂剧的曲辞,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

元曲元代文学的标志。

2.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元杂剧是融文学创作和多种表演成分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真正走向成熟。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著名作家关白马郑。

3.元代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是我国古代最后成熟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民间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联系有一定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和尾声,前期代表作家:关白马,后期代表作家张可久,张养浩,乔吉,睢景臣,刘时中。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戏剧化。

4.说话四家: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宋代的说话有四家之说。

各有门庭,自成路数。

四家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所谓说话的家数(种类)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前三类以叙事取胜。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即演讲佛书。

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5.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族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一般认为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连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背景、流派特点等方面。

本文档提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资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口头传统,主要包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学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文字表达,逐步形成了古代文学的基础。

三、先秦时期的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

这一时期的文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政治观点,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五、唐代文学的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和作品。

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精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以陆游、苏轼为代表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

七、元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学元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但仍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

如元曲、明代的四大奇书等,在这一时期继续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风格。

八、结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上是本文档的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提供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六朝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六朝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提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文学常识1. 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承认豪门大族政治上的特权,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实际上品第人物的标准主要是门第的高下,这样便形成了士族相传的贵胄,造成政治权力的垄断。

而寒门庶族几乎失去了仕进的机会,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

门阀政治历史时期:主要是自三国曹丕到东晋末年。

因此在文坛上,庶士的不平抗争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如左思、鲍照等著名诗人的诗作多有反映。

到了南朝,门阀政治还有惯性影响,但已不是主要的了。

2.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思想。

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基础,“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当时名士的思想行为,其内涵就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表现自我。

在文学上表现:对艺术化人生的追求和个人本性的真实流露。

3.三曹诗歌的风格,曹操诗:以气胜,有英雄气;曹丕诗:具唯美倾向,有公子气,文士气;曹植诗:郁结不散的不平之气。

4.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保存完好第一首七言诗;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七子”中王粲文学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5. 能与“建安七子”相抗衡的以才华著称的女作家蔡琰,系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蔡琰所作存诗3首:2首《悲愤诗》(一首五言体,一首是楚辞体)和《胡笳十八拍》;其中五言《悲愤诗》长达108句,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6.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故后人对建安文学时常用“建安风骨”、“建安风力”等来评价。

7.正始时代以“玄学风流”而闻名,代表文人群体是“竹林七贤”,其中文学成就、影响最大的是阮籍、嵇康二人。

阮籍诗歌代表作《咏怀诗》82首,诗歌的基本主题是:忧生、忧世。

嵇康是竹林精神的代表,诗歌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

8.西晋文学活动最为繁盛时期为晋武帝太康(280-289)年间,形成了“太康诗风”,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傅玄、刘琨、郭璞,其中代表诗人是:陆机潘岳左思郭璞。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篇》,汉代始称为《诗经》。

一、艺术成就:最能代表《诗经》艺术成就的是国风及小雅中的那些民歌。

1.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作者善于运用质朴、纯真的语言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如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们朴实的愿望,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开端。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前人把《诗经》常用的表现于法归纳为‚赋、比、兴‛。

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陈述铺叙;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和比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触景生情、托物兴感,以启发联想和想象。

比兴是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运用它可以使诗歌意境深远,余韵无穷,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形式上的特点《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杂用三、五、七、八言;多采用隔句押韵的方法,也有句句韵及其它押韵法。

在结构上,大都采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造成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语言凝练、生动,词汇丰富多采。

迭字、双声、迭韵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美。

二、对后世的影响:1.《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民歌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文学,陈子昂倡导的诗歌革新,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主张,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理论,都是对《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2.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启发和推动后世作家重视民歌,向民间文学学习。

3.其纯真的艺术风格,赋、比、兴的手法以及运用语言的技巧,也都给后世文学以巨大的影响《尚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散文集,原名《书》,后称《尚书》或《书经》。

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治文的选编,记事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现在研讨《尚书》,只限于今文二十八篇,其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提纲第二编秦汉文学一、文学常识1. 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李斯散文多具实用性特点,其散文代表作《谏逐客书》对偶句较多,故被称为“骈体初祖”。

2.汉赋按时间先后发生体制变化,依次为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

3.骚体赋作家作品主要有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哀二世赋》、《长门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班彪《北征赋》;蔡邕《述行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等。

4.汉散体大赋主要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四赋:《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河东赋》;东汉散体大赋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5.东汉抒情小赋主要有:张衡《归田赋》,它是汉代抒情小赋成熟的标志,被誉为“千古田园赋之祖”;赵壹的政治抒情小赋《刺世疾邪赋》等。

6.汉代乐府民歌现存40余首,主要保留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里。

汉代乐府体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它植根于汉代的社会现实,抒写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特点。

7.汉代文人五言诗:班固《咏史》是现存第一首文人五言诗;秦嘉《赠妇诗》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东汉中后期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8.汉代骚体诗主要作品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刘彻《秋风辞》、张衡《四愁诗》等。

9.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代表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

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班固等著的《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

跟《史记》富于情感性、尚奇尚神特点相比,《汉书》则节制喜怒哀乐,显得平实、谨严、整齐。

11.西汉前期的论说文主要有:陆贾的《新语》、淮南王门客所著的《淮南子》、贾谊的《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枚乘《谏吴王书》、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等。

12.西汉中后期论说散文主要有:司马迁《报任安书》,东方朔《答客难》,董仲舒《春秋繁露》,扬雄《法言》等。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以下只是一个简单复习提要,教材目录中成章立节的重要作家、作品还要重点复习。

一、识记知识要点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2.《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

诗中刻画了秋景的种种凄凉寂寞,并将其和自身的惆怅失意之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

3.《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因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所以《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

4.刘勰的文论专著《文心雕龙》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5.“建安七子”中,有“七子之冠冕”之称的是王粲。

6.李白《蜀道难》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两句出入意表的想象来形容蜀山之高。

7.晚唐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小李杜”是指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8.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加工而成的《三国志演义》。

9.先秦散文分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10.《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12.《正气歌》的作者是文天祥,《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是元好问。

13.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论语》14.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

15.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之“玉箸”是指眼泪。

16.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是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

17.“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二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

18.一般将唐代文学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二、名词解释(部分附参考答案)1.诗经六义2.春秋笔法3.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作品。

原非一时一人所为,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歌词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概述1.1 中国文学的历程中国文学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早在原始社会,中国祖先就开始用简单的象形文字记录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逐步形成了简单的文学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逐渐由会义和歌颂神灵的神话转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和世界观。

1.2 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有: - 以文化为主题材料 - 重视言辞的艺术性和表现形式 - 以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 - 勇于表达和思考二、古代文学代表作的整理2.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珍品。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起点,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经过数百年的积淀,逐步完善成为一部诗文综合体。

《诗经》描写了中国古代的生产、生活、人类关系和社会风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2.2 《楚辞》《楚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瑰宝之一。

《楚辞》以诗歌为主要形式,主题材料广泛,包括了道路、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

2.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小说篇目之一,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历史的小说。

它以其优美的文艺作品形式,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三国演义》以讲述人物故事为主要特点,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三、附录3.1 古代文学名篇的名句•《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楚辞》:“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三国演义》:“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2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发展图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以下是部分流派的发展图:曲艺——》诗词——》散文——》小说| | || ├──散修├─纪传体| | ├─传奇| | └─志怪小说| ├─唯美主义┌─耽情小说| | └─庶民生活小说| └─现实主义├─军事小说| └─官场小说└——文言文——》白话文注:箭头是发展的趋势方向,包含了不同流派间的影响和融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纲要
《王风·黍离》据说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称颂执政者的诗 《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魏风·淇奥》等。 情

诗 1、有许多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
①一些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
②一些诗作的表现风格,则呈现为温文典雅。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诗经》用韵的一些规律,实际上成为后代诗歌音韵的圭皋。
④《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诗经的含义 《诗经》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2、《诗经》成书于春秋中叶,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另有笙诗6篇,有目无辞。 3、《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全书根据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全书作品产生的地域很广,主要是黄河流域,但也远及长江流域。 六诗/六义 1、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2、风、雅、颂是指《诗经》的分类。“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赋”是铺叙或描写;“比”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发端。
先秦文学·诗歌·《诗经》(一)
诗经的来源 来源说法 采诗说 献诗说 孔子删诗说 来源记载 汉代班固《汉书·食货志》 先秦时期的《国语·周语上》 汉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相关记载文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成三百五篇…… 诗经的分类 编辑类别 风 雅 颂 分类含义 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大雅小雅,区别也是缘于音乐不同 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各类篇目 15国风;160篇 《小雅》74篇;《大雅》31篇;《大雅》多朝会燕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雅诗中也包含部分民歌。 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 40篇。《周颂》是西周初年作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鲁颂》、《商颂》分别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和宗庙的乐章,可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分类依据 1、根据音乐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2、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3、根据诗经内容的不同,又可划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及其它等。具体请见下页表格《诗经》(二)。 诗经的流传 诗经的流传 1、诗经是后起之名。秦以前,是一种比较平实有用的工具,还没有上升到不可违背的经典。 2、到了汉代,经学兴起,学术与政治联姻,《诗经》作为五经之一而显赫、兴盛,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3、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遂独行于世,其余三家诗逐渐消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 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1、作为祭祀、宴享时的奏唱; 2、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左传》多有记载); 3、作为教育的课本(大约由孔子始。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诗经的文学成就 艺术表现方法 赋 比 兴 具体含义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法。可以是直接叙事、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比喻,基本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另一种是整首诗用比,是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作用与比相近,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与诗歌情思无关时,则往往起到压韵作用。 诗经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秦代文学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1、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之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其刻石铭文除《琅琊台》外都是三句一韵的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文有影响。

二、汉代文学汉代的经济文化状况1、汉代国力增强,社会进步。

2、汉代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

作家的文化素养汉代文学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1)以新的“天人合一”关系为基础的建构●2)巨大的空间意识(动态的建构过程)(3)英雄主义的高扬●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汉代士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作家群体的生成提到了催化作用。

2、献纳辞赋的风气盛行。

3、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机遇。

4、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乐府、东观等机构均有许多文人供职。

后来出现鸿都门学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5、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多元化的发展态势)1、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那个时代的作家充满豪迈的情怀。

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

例:“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人物。

”——司马相如《西京杂记》卷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大赋中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欣赏那种使人崇高的巨丽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明代部分: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反映:《三国演义》既包含正史的观念,又富有文人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人群的需求和生活态度,比如反对暴政和战乱,渴望仁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患难相扶,以义相交等内容。

它传达了一个时代的情绪。

1、正邪之辨与民间的审美趋向:A、刘备集团B、曹操集团正邪之辨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心理(英雄救世、宣泄功能)。

与特定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欣赏水平有关历史意见:制度实施期间的意见时代意见:后代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表达的看法。

“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历史意见……”这两者之间,该有精义想通,并不都是一种矛盾与冲突。

”2、“义”与明代市民意识的萌生:义——宜,正当的,应该做的事情,合理的在《三国演义》中,小说设计了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将其作为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就表明作者对“义”这一原则的重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所以受到颂扬主要是因为他们兄弟间的情义而不是君臣之义。

在《三国演义》中,“义”是绝对的,关羽首先将刘备视为朋友,然后是兄弟,最后才考虑到他们自己的君臣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忠的漠视。

(关羽: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又兄弟,兄弟而又君臣也。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是处于受恩必报的“义”,但他这种行为恰恰背离了“忠”的原则,甚至可以说是不忠的表现。

但《三国演义》中,他的这种行为却是受到赞扬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三国演义》中“义”的价值远远高于“忠”之上。

“义”是市民社会建立起来的新的人际关系。

3、对智勇的崇尚二、《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忠义”的“义”和《三国》中“义”的区别1、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水浒传》客观地揭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历史规律。

《水浒传》通过梁山泊的故事,正确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这就是“逼上梁山”、“官逼民反”。

书中形象地描写了从皇帝到大小官吏和土豪劣绅的种种罪恶,一百单八将正是在他们的压迫、迫害下,从不同的道路,最终走上梁山参加起义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孙绰
许洵
5.元嘉诗坛
谢灵运
鲍照
延颜之
谢惠连
谢庄
6.永明体诗
谢脁
沈约
7.梁陈诗歌
分类一
裴子野
分类二
吴均
何逊
阴铿
宫体诗
8.北朝诗歌
温子升
刑劭
魏收
庾信
王褒
9.南北朝民歌
《乐府诗集》
10.辞赋
建安时期
王粲
曹植
正始时期
向秀
阮籍
两晋时期
张华
左思
潘岳
陆机
陆云
傅玄
挚虞
成公绥
南朝
鲍照
江淹
北朝
庾信
11.散文
建安时期
曹操
7.道法自然
自然之道;人性也应该是自然的;“贵真”说。
8.“大音稀声”和“大象无形”
含义
具体的声音、形象不是完美、全面的形象,只有道的表征——“大音”、“大象”才是完美的。
有无相生
道与实有事物之间相互依赖。
9.“养气”说
含义
培养浩然之气。
10.“虚静”说
含义
体“道”的一种方式,即“涤除玄览”,也即洗涤内心,使之无杂念后,诉诸内心超感觉的体验方式。
《霍小玉传》
《潇湘录》
《玄怪录》
《河东记》
《续玄怪录》
《博物志》
《纂异记》
《甘泽谣》
《传奇》
《虬髯客传》
9.变文和俗讲
10.唐五代词
《云谣集杂曲子》
《花间集》
温庭筠
韦庄
冯延巳
李煜
五、宋代文学
1.散文
北宋初期
刘开
田锡
穆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含蓄地表露诗人内心情感,或渲染氛围。

(二)、比者,比彼物比此物也。

——朱熹《诗集传》在《诗经》中,常常是比兴兼用。

(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朱熹《诗集传》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可以用来叙事,也可以议论抒情。

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一、思想内容:◆反映了周民族的发展史(如《大雅·生民》)◆反映劳动生产◆表现贵族生活(如《小雅·鹿鸣》)◆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如《魏风·硕鼠》、《鄘风·相鼠》)◆反映战争徭役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二、艺术特点:(P61-65)(一)创作方法:现实主义。

➢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自然地表达内心情感。

➢与中原文化重人事而敬鬼神,亲人事而远鬼神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二)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展示现实生活的基本手法•比:形象地展示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基本手法•兴:表达情感和营造情景氛围的主要手法(三)章法:重章叠句重章:章与章之间句型重复,字面上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词。

“乐竟为一章。

”(许慎《说文解字》)例如:《周南·芣苢》、《周南·卷耳》叠句:诗句重叠。

例如:《鄘风·相鼠》、《豳风·东山》(四)句式:四言为主,也有不少杂言。

(五)语言风格:简洁通俗、生动形象。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识记:一、记言文之祖、记事文之祖●记言文之祖:《尚书》●叙事文之祖:《春秋》二、“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P91)识记:一、先秦说理散文代表作品的基本形式——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二、《庄子》一书的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

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理解:一、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脉络——(P91)(1)《论语》和《墨子》。

词约语丰。

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2)《孟子》和《庄子》。

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着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3)《荀子》和《韩非子》。

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二、《孟子》的文学成就——(P93-95)(一)气势浩然一方面源于孟子本人的人格精神,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发而为文则情感激烈,词锋犀利。

另一方面,孟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二)长于雄辩(1)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如类比推理、二难推理等)。

(《齐桓晋文之事章》,《告子上》)(2)用比喻或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齐桓晋文之事章》,《离娄下》)(三)擅长譬喻在辩论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来说有些未免牵强,却使孟子的辩论,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简约。

是成熟、标准的书面语。

(1)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很少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2)精炼准确第五章屈原与楚辞识记:一、楚辞含义: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一书,于是“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诗歌总集。

楚辞体的主要特点(一)多用语气词“兮”,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散文化倾向:突破了四言的定格,诗的结构篇幅扩大。

(三)音乐性强(四)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二、屈原的作品:史载25篇,据考证,一般认为《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共9篇)、《九章》(共11篇)这23篇为屈原所作。

理解: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一)生平:名平,字原;楚王同姓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后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屈、景、昭三姓事物,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教育遭顷襄王放逐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等处,终投江汨罗。

(二)思想人格:爱国忠君,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坚持理想信念(《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人为追述屈原事迹创作的《渔父》)造成屈原悲剧的两大原因(一)外在政治原因:与最高统治集团政见不合,又遭小人谗害。

(二)内在性格原因:诗人气质与环境矛盾造成的悲剧。

二、屈原的创作特点⑴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⑵具有情节变化的抒情过程⑶比兴手法的拓展《离骚》创造了复杂而巧妙的象征系统。

⑷形式和语言的创新●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大量采用语助词“兮”以及楚地方言入诗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识记:一、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二、扬雄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羽猎赋》理解:汉赋的发展脉络——汉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堪称“一代之文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期:骚体赋(1)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年,约六七十年(2)仿效《离骚》创作:多用语助词“兮”;批判现实;情调凄恻哀婉。

(3)代表作家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以及司马相如《长门赋》《大人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兴盛期:汉大赋(散体大赋)(1)从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二百年间。

(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

(3)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以及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衰微(转变)期:抒情小赋(1)东汉和帝以后。

(2)现实促使作家从歌功颂德转为讥讽时世;铺张扬厉的长篇变为抒情咏物的短篇。

(3)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

还有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识记:一、《史记》概况: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创于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由五体组成:(1)《本纪》十二篇(记“王迹所兴”,即历代帝王或实际统治者事迹,如《项羽本纪》) (2)《表》十篇(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年表)(3)《书》八篇(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4)《世家》三十篇(记载王侯外戚及个别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事迹,如《孔子世家》) (5)《列传》七十篇(历代上自将相,下至游侠,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如《货殖列传》、《屈原贾生列传》)二、互见法——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表现理解:一、《史记》的叙事艺术[1]、独到的叙事结构大结构上有五种体例相互补充,勾连天人,贯通古今。

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郑樵《通志》)小结构上依照传主的实际情况,以及由此确定的每一篇作品的主题来编排人物传记。

基本原则为:政治地位、时间顺序、以类相从原则。

[2]、深层的原因探讨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但有时陷入宿命论[3]、合理的叙事时间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叙事速度:一是详写事件发展的主因,略写最终结果;二是将重要事件放大、放慢,详细叙述,而一般事件就一笔带过,或简单概括叙述二、《史记》的写人艺术[1]、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帝王将相,刺客游侠,商人倡优[2]、抓住个性,精心选材[3]、运用互见法,多层面刻画人物第四章两汉乐府诗识记:一、乐府●秦汉时朝廷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汉魏六朝,人们把合乐而歌的诗称为乐府●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二、乐府诗●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

三、两汉乐府诗的收集、保存情况●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最多)、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

理解: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叙事艺术(一)思想内容——(1)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战城南》,《十五从军征》)(2)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有所思》,《上邪》,《江南》)(3)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薤露》,《蒿里》,《长歌行》)(二)叙事艺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1)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2)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例:《天马》(汗血宝马)(3)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段,如前《孔雀东南飞》(4)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前《陌上桑》、《孔雀东南飞》(5)在叙事技巧上,详略得当、繁简有法♦详于叙事,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识记:《汉书》的体例及结构体例——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于更始帝二年(24年),共230年史事结构——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