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形成条件以及畜牧业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具体内容包括: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对于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学生已经掌握了畜牧业的概念和特点,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最后,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域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些已有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4.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5. 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介绍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高一 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课题: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的的分布、特点,学会分析其形成条件。
2.结合图文,提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演讲、复习、解题等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引导观察图与视频,学生带着问题,在图中挖掘信息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
2.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掌握同类问题的分析思路,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去分析思考国内的类似问题,关心国事。
教学方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师:复习引入。
我们食堂经常吃那些食物?我们以米面为主的饮食结构原因?今天请大家吃一顿西餐。
呈现PPT1,都叫啥?有谁吃过这些东西?我们经常吃吗?转入:看来,你们中间不缺乏吃货啊。
面包、牛奶等饮食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牛排,羊排等饮食在国人的餐桌上也屡见不鲜。
但你知道这些食品是哪些国家的主要饮食结构吗?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寻找答案。
教师:投影PPT2。
先看一下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师:课本对本内容呈现有限。
仔细观察课本图3-1-5,找出乳畜业主要地区分布。
学生:观察与思考,尝试说出分布。
教师:点击PPT3,学生自查的回答情况,教师点评:有奶喝和奶制品吃的,都属于欧美发达国家啊。
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在改善。
教师:结合下图和观察PPT4-5,以西欧为例,分析其发展乳畜业的条件。
学生:交流以下问题1.利用PPT4,分析该区域的位置和气候类型等自然条件2.利用PPT5,分析本区域人口、城市、工业等社会经济条件学生归纳:教师:播放PPT6,结合拓展材料1和4,引导学生思考乳畜业的特点。
学生: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教师:引发学生关注我国乳业安全质量问题。
转入:接下来,我们再看另一个乳畜业发达的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
教师:我提供资料,同学们参阅上述方法,讨论完成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条件?呈现PPT7的四幅图,学生:带着下列问题交流1.该区域的位置和气候类型等自然条件2.本区域人口、城市、工业等社会经济条件3.本区域移民历史。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
地理Ⅱ(必修•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乳畜业”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析(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课标原文分析农业区位引述,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课标解读高中阶段学习农业问题,重点应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
关于本课题“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在本条课标上表现在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意在学生理解了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上要进一步利用它分析具体某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改善措施。
本条标准下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要求以具体某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为案例,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这两个大的层面进行分析说明,最终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因素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在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当中才是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都是新时代的学生,对于现代化信息比较了解,可对于农业这块知识点了解较少,虽然有不少学生生活在农村,但对于农业生产比较陌生,虽然在八年级初中地理上册有简单学习过农业知识,简单了解农业相关知识点,了解到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但是多数学生对农业知识点了解比较模糊,再加上学生关于这节课的学习基本没有前认知,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呈现上并不生动,所以消除陌生感、激发学习兴趣是这节课必须考虑的因素。
通过引领学生搜集、结合课本案例和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本节课所涉及的学生既有重点班的学生也有普通班的学生,重点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但课堂过于沉闷,因此重点班应采取自主学习模式和教师讲解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活跃课堂氛围。
普通班的学生基础相对弱一些,应多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辅导学生学习,善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更好的教学,达到教学三维目标。
学生属于传统式教学的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依赖性过于强烈,习惯性吧教学问题扔给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使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人教版必修二《3.3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两篇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原因,人们并不从事种植业,那么他们到底从事哪一种农业劳动呢?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录像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教师提问:以上录像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生:畜牧业。
师:很好。
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板书: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大牧场放牧业讲述: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师:上述国家在放牧牲畜的种类上有什么差别呢?生: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
提问: 1、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2、大牧场放牧业有什么特点?3、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案例4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及学案【知识梳理】一、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区位因素。
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要紧分布地区。
2.阅读地图,从气候、地势、人口等因素,分析阻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农业区位条件。
3.归纳并比较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4.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牧场放牧业及乳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和要紧特点。
难点: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阻碍。
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出版社2021.84.生活体会,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5.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大牧场放牧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缘故。
以及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特点、要紧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要紧产品。
2.乳畜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缘故。
以及乳畜业的生产特点、要紧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乳畜业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要紧产品。
(3)比较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比较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
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课堂评判建议1.用地势、气候、人口等分布图,说明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区位条件。
2.绘制表格,比较本节中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
3.调查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本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阻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3.教师讲解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资源、技术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种畜牧业地域类型,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分析其特点、分类及影响因素。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整理分析结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研究成果,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教师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师强调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醒学生关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畜牧业现象,如养殖场、畜牧产品市场等,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畜牧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选择一种世界主要畜牧业生产国,分析其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和潜力。要求:不少于800字,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案例一大牧场放牧业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大牧场放牧业【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世界上的分布,区位因素及特点。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且探讨本地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归纳出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共同探讨山丹马场的发展方向及采取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也也越来越大的影响到农业区位的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通过大牧场放牧业内容的学习,思考山丹马场应该怎样发展,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培养利用图标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1.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分析。
2.山丹马场发展方向的探讨。
教学过程及方法:用幻灯片的形式,讲述与探讨相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师:同学们,从这段视频当中我们能够提取到哪些信息?生:马场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曾经非常辉煌——随着科技的发展,战马已不再辉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场脱离了军管后,开始逐渐衰落——马场人为了发展经济,开始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开发矿产——今天经济发展依然缓慢、落后;并且生态环境恶化(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频发,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异常、广种薄收、恶性循环)——现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和思路: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师:大牧场放牧业(写标题)板书:大牧场放牧业板书:1.含义:生: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师: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展示图片)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师:同学们从图片中看出这些国家在放牧牲畜的种类上有什么区别?生: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养羊占重要地位。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教学用具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电脑平台、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和录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农业类型,到底是哪一种农业类型呢?下面我们先看一张图片,请大家认真观看,这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提问:以上图片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畜牧业)导入新课板书:一、大牧场放牧业讲述: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1、主要分布国家的气候共同特征?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2、大牧场放牧业有什么特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牧牛业展示阿根廷的气候图与草场图请同学们观察潘帕斯草原的地理位置?位于阿根廷的东南部,处于拉布拉多平原,(补充)濒临大西洋。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2.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3.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实践途径。
4.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我国畜牧业发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认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3.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较为关注,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4.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实地考察方面有一定经验,但仍有待提高。本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地考察能力。
5.学生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是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定义,掌握世界主要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1.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实地考察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图文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畜牧业地域类型,引导学生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选择一种畜牧业地域类型,如草原畜牧业、乳畜业等,收集相关的图文资料,编写一份简要的介绍,包括该地域类型的定义、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1
1.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形成一份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
2.选择一个具体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分析其发展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撰写一篇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4.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养殖场、开展养殖技能培训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畜牧业的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一份关于畜牧业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饲养技术等方面,旨在了解社会公众对畜牧业发展的认知和态度。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找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与同学分享,并进行课堂交流。
6.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当地养殖场、开展养殖技能培训等,亲身体验畜牧业生产过程,撰写实践活动报告。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重点分析草原牧区、山地牧区、农耕区畜牧业等类型。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数据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内涵。
3.教学重点:讲解影响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1.多元化教学策略运用
-设想:结合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GIS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对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优秀教学案例
2.结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对畜牧业的影响。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1.讲解畜牧业的基本概念,如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定义、分类等。
2.分析畜牧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提供肉类、乳制品等农产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
3.阐述畜牧业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高原、草原等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4.介绍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地理环境差异,如青藏高原牧区、内蒙古牧区等。
2.运用地图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表达阐述的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能力,如草原调查、畜牧业生产实践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地理知识的热情。
2.增强学生对畜牧业发展及其地理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在案例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力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畜牧业的基本概念,了解畜牧业在我国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分布特点,认识畜牧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地理素养,为今后的生产生活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畜牧业的基本概念,掌握畜牧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地理环境差异,分析畜牧业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的:1.读图说出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阅读地图,从气候、地形、人口等因素,分析影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农业区位条件。
3.归纳并比拟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消费特点上的异同。
4.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消费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牧场放牧业及乳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和主要特点。
难点:比拟农业地域类型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消费特点上的异同。
农业消费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4.生活经历,本地区的农业消费特点5.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大牧场放牧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原因。
以及大牧场放牧业的消费特点、主要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消费特点及主要产品。
2.乳畜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原因。
以及乳畜业的消费特点、主要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乳畜业的区位因素,消费特点及主要产品。
〔3〕比拟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比拟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
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消费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影响。
课堂评价建议1.用地形、气候、人口等分布图,说明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区位条件。
2.绘制表格,比拟本节中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
3.调查本地区农业消费的特点,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本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及农业消费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人教)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农业地域类型的又一重要方面,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组成农业地域的理论基础,处在总结归纳的地位,为以后工业地理学习提供分析思路和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影响大牧场放牧业及乳畜业分布的区位因素;2、学会分析并掌握促进放牧业、乳畜业发展的方法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2、通过读图分析西欧气候条件对乳畜业的影响及西欧经济发展对乳畜业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畜牧业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农业的发展既要自然条件的支持又要人文条件的辅助,提高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分布、成因、特点;2.影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区位因素。
世界区域图及教材各个图片。
【导入新课】前面两节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分析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种植业区位条件的影响。
大家也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所以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种水稻或小麦等,那么不同地区都适合发展什么农业呢?为什么适合发展那些农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畜牧业的学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会分析畜牧业的区位条件。
下面我们先看图片,请大家判断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学生:大牧场放牧业师:它有什么特征呢?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师: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师: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方呢?师生总结: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
第三节以畜牧业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三节以畜牧业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张芸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及特点。
2.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1.根据案列,分析某种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及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获取有用信息、3.小组交流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过程、特点的学习,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增加团队精神,进一步学会用综合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难点:案列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与讲议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两种一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不同,人们不从事种植业,那么他们从事哪一种农业活动呢?是畜牧业。
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中的一种大牧场业。
环节一: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定农业地域类型判别思维: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模式—地域类型生产对象:牛、羊生产目的:牛羊肉 + 皮毛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讲述:大牧场放牧业中的关键字是“大”和“牧”,大指的是规模大,牧显示生产对象是牛羊。
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过渡] 这种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大牧场放牧业大家能经常看到吗?要去到哪些国家才可以看到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问题: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国家分布环节二:小组合作读图并在图中指出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国家分布投影:世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派代表上台讲出、指出这些国家师生归纳:美国、阿根廷——养牛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牧羊[过渡]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教师讲述:这些国家分布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环节三:分析潘帕斯草原优越的区位条件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案例四内容,根据ppt展示图片小组讨论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阅读地图,从气候、地形、人口等因素,分析影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农业区位条件。
3.归纳并比较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4.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牧场放牧业及乳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和主要特点。
难点: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学时建议:每节2学时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中的数据、图像、文字资料。
2.《世界农业总论》张同铸等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9.4 3.《中国经济地理》杨武杨主编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9.84.生活经验,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5.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大牧场放牧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原因。
以及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特点、主要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主要产品。
2.乳畜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原因。
以及乳畜业的生产特点、主要产品。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
1.从图片的感性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由教师归纳总结引出课题。
一、大牧场放牧业
1.概念
讲述: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生勾画
大牧场放牧业的概念不作为重点内容讲授,所以让学生画书就可以了。
2.分布
展示“世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
提问: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说出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区位条件
4.特点
展示:“潘帕斯草原的地形图”“气候图”和“牧牛业景观图”
提问:
1.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有那些?
2.大牧场放牧业的有什么特点?
1.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气候特点、草场情况、土地和人口状况以及交通的通达性等?
2、理解潘帕斯草原式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图表
展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用课件进行图片演示,牛排等美食图片。
1.提问:录像的内容分别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发散思维的思考方式;
2、通过交流和探讨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思维,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以及区位特点;
2、读图分析潘帕斯草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
1、对比分析美国和阿根廷的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授课者:余鸿娟
授课班级:儋州市第三中学高一(7)班
出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一、课标及其解读:
本章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并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本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掌握乳畜业的形成、产品、分析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并学会通过借鉴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书是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本章共三节内容,计划六课时,其中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时,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两课时,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两课时,单元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一课时。
下图是本章知识结构图,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共分两部分内容:“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以潘帕斯草原为例,重点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乳畜业以西欧乳畜业为例,重点掌握产品种类和分布特点,这里理解欧洲乳畜业的形成条件是关键。
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乳畜业的规模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当地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目的。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生产特点及区位优势条件分析。
本节教学中可以采用典型案例剖析、读图设问引导或列表对比方法,说明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针对高一学生而设的,高一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农业区位的选择,学会分析了农业区位因素,了解了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知识。
加上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后才开展的,两节书的内容是互相并列的,因此学生在如何通过案例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方面上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人文地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了解乳畜业的形成、产品、分析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3、对比分析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读图,以潘帕斯草原为案例,结合材料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2、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借鉴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1、通过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学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了解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不一样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
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板书: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教师创设情境:我国的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四大牧区的畜牧业是否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为什么?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结合案例4,分析思考以下问题:
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为什么主要分布在这些国家?其主要牲畜有什么差异?
2、结合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请读图3.16,分析课本案例4,归纳总结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4、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5、分组探究: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取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经过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讨论得出的观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言,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指导。
板书: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板书:二、乳畜业
教师:乳畜业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乳畜业产品的种类有哪些?(牛奶及其制品)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板书:1、产品种类:牛奶及其制品
2、主要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学生活动:完成P52活动。
1、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饲料因素:为什么西欧有适于养牛业需要的多汁牧草?
(2)市场因素: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2、阅读P53相关材料,进一步提炼出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
3、把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做一比较。
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二)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差异
地域类型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半干旱、干旱气候
以天然草场为主
草场多汁牧草,以人工草场为
主
分布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地广人稀地区
生产对象奶牛肉牛
交通城市交通远洋航行
市场以本地市场为主以外地市场为主产品牛奶及奶制品为主肉、皮、毛
机械化程度较高高
板书:
3. 主要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4. 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例说明了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读图分析了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了乳畜业的特点。
同时对比分析了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板书设计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二、乳畜业
1、产品种类:牛奶及其制品
2、主要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3、主要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4. 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