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政治哲学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第一章:哲学的起源与意义1.1 教学目标1. 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3. 掌握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1.2 教学内容1. 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等;2. 哲学的基本概念: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3. 哲学的意义:对生活、社会和人类的思考与探索。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讨论法:探讨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3.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西方哲学主流思想2.1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2. 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3. 掌握西方哲学的基本观点。

2.2 教学内容1. 古代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2. 中世纪哲学: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3. 近现代哲学: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4. 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等。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观点;2. 比较法:分析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异同;3. 小组讨论法:探讨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2. 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3. 掌握中国哲学的核心观念。

3.2 教学内容1. 儒家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等;2. 道家哲学:老子、庄子、列子等;3. 墨家哲学:墨子、墨经等;4. 法家哲学:韩非子、李斯等;5. 佛教哲学:释迦牟尼、慧能等;6. 道教哲学:葛洪、抱朴子等。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哲学与日常生活4.1 教学目标1. 了解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理解哲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3. 掌握生活中的哲学思考方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人类意识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人类意识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人性复杂性 人 主体性 中国生态批评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 丛林法则 世界主义 《老人与海》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 "艺术起源于宗教说" "五四"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自审意识 细腻抒情 生态危机 母性之光 建构 宏大叙事 女性视角 主体性 黑色幽默 黑格尔 马克思 风险责任伦理 风险文化 错位研究 道德教育 跨文化比较 跨文化写作 责任 行为实验 血缘关系 萨玛神 艺术自觉 艺术特征 自然界 自然法学说 自然和历史 自然 自我意识 自我 美学救赎 美学原则 统一的人类行为科学 经济学模型 精神活动 精神家园 精神危机 精神价值 空间结构 科技产品 科学理性 科学意识 社会性别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保障 石榴树 生育伦理 生物学基础 生态责任意识 生态童话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生态批评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服务功能 服务价值 旅游生态安全 旅游环境意识 旅游发展 新移民小说 文化跨界 文化立场 教育社会生态学 教学 政治 技术认知 技术哲学 技术 悖论 平埔族 帝国主义 宽容与回应 实践路径 安全 天人合一 多丽丝·莱辛 复古 地理景观 地方性知识 圣地亚哥 图书馆 吉登斯 司法宽容 台湾 可持续发展 发掘与利用 参赞化育 原始艺术 原始宗教 历史唯物主义 危机与转机 分裂社会 养成机制 公民权利 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 公共精神 侗族 体制改革 价值追求 价值评估 价值构成 价值意义 人类安全 人类中心主义 人的类存在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以赛亚·伯林的多元主义自由观及其困境

以赛亚·伯林的多元主义自由观及其困境

摘要:理性主义一元论认为,人文科学问题与自然科学一样只存在唯一正确答案;对正确答案之外的所有认识,不仅不能宽容,而且要坚决消除。

伯林指出理性主义一元论是导致20世纪极权主义不宽容心理的哲学根源。

与理性主义一元论“不宽容”理念正相反对,伯林倡导蕴含宽容精神的多元主义自由观,认为人文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并非只有一种正确答案,诸答案间不可通约。

伯林的多元主义自由观超越了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但因其深陷于诸价值的冲突之中,而导致“只有有了自由,自由才可能”的理论困境。

关键词:理性主义一元论;多元主义自由观;宽容;不可通约中图分类号:d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4-0049-05以赛亚·伯林是与哈耶克、波普尔、塔尔蒙齐名的当代自由主义复兴运动主将之一,也是观念史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两种自由概念——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及其内涵的重新厘定,已成为自由主义的经典论断。

相比之下,伯林关于多元主义的精深论述在国内法理学界却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

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但并非本文论旨所在。

本文将重点阐释伯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驳历史决定论等理性主义一元论,倡导客观的价值多元主义的深刻意蕴,阐明伯林多元主义自由观的基本精神,并探讨其内在的理论困境。

一、理性主义一元论:“不宽容”心理的哲学理由生活于20世纪的学者对这个世纪的残暴有着深切的感受与反思。

作为一个犹太人,以赛亚·伯林在对纳粹暴行的反思中提出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著名区分。

在他看来,对“积极自由”的过度追求是导致20世纪极权主义的深刻的思想根源。

他进一步指出,主张积极自由的哲学理由在于理性主义一元论,而对理性主义一元论的信仰导致了一种“不宽容”的心理在当时的社会颇为盛行。

人们不宽容他人、进而剥夺他人自由的心理大致有三种:(1)想在别人身上恣意地主张特权或权力;(2)想把自己的意见武断地强加于人;(3)真诚地相信“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只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正是这个唯一正确的答案。

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1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理论知识)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⑴本义: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⑵产生: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认识世界)⑶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提醒】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误区】①哲学与世界观都是科学的; ②哲学就是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与普通人无关。

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特别提醒】①世界观与方法论并非是相互影响或决定的关系②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⑴具体科学知识①分类:a.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如:物理、化学、生物等);b.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不所做的思想)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认识(包含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的对象受限制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6.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1.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发展具有方向性3.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质变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矛盾1.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转化是必然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含义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方法18.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论不同28.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全面的看问题29.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3.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中断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8.生产力: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9.科学的本质:创新10.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劳动成果如何分配人与人的关系1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属性和功能19.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PDF.pdf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PDF.pdf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四考前知识导读基本框架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1)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特殊规律,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研究整个世界(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

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6、唯心主义及其状态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学哲学用哲学课件

学哲学用哲学课件

不同的政治哲学流派和思想家对政治价值 和原则有不同的理解和主张,形成多元化 的政治哲学观点。
伦理哲学
伦理哲学的核心问题 探讨道德的本质、基础和标准, 以及人类行为的正确与错误。
伦理哲学的应用 伦理哲学在医学、法律、商业等 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解决现实 问题提供道德指导和规范。
个人道德与公共道德 伦理哲学不仅关注个人行为的道 德评价,还涉及社会和公共政策 的道德基础。
03
学习哲学的方法
系统学习法
总结词
系统学习法是一种全面、深入学习哲学的方法,强调对哲学理论的系统掌握和整体理解。
详细描述
系统学习法要求学习者从哲学史、哲学流派、哲学理论等方面全面了解哲学知识,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思想,注重对哲学理论的系统梳理和整体把握。通过系统学习,学习者可以建立起全面的哲学知识体系,深入理 解哲学的本质和精髓。
通过对不同哲学思想和文化的了解,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群。
提升审美情趣
哲学思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艺术、 文学和音乐等领域的内在价值,培养 高雅的审美情趣。
促进个人成长
自我认知与反思
哲学思考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 己的价值观、信仰和人生目标,
促进自我成长和实现。
道德素养
哲学探讨伦理道德问题,有助于 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02
哲学的基本概念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存在、意义、价 值、知识和真理等根本性问题的学科 ,旨在寻求普遍、根本的真理和智慧 。
哲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人类的思想、 信仰、价值观、道德、文化等多个领 域,旨在通过理性思考和反思,深入 探究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的历史发展
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早期的哲学家们如苏格 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人类存在、真理、知识和 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生态政治产生的根源与发展动力探析

生态政治产生的根源与发展动力探析

2018第08期│《党史博采》37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危机的加深,探讨生态危机的政治解决途径成为西方学者的重要任务,生态政治理论应运而生。

在其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绿党政治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环境安全理论。

国内对生态政治的研究相对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开始引进“生态政治学”这一术语。

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围绕何为生态政治、生态政治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政治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当前的研究还不够,特别是在生态政治发展的根源和动力方面。

回顾生态政治产生的背景,探寻生态政治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对推动中国生态政治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政治产生的根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政治的产生与发展的直接根源;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过程来看,人类的生态需要和对生态幸福的追求是生态政治产生与发展的人本根源。

(一)生态危机是生态政治产生的现实根源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进步使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但由于人类对科技的不当使用,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全球性生态危机频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正如恩格斯曾经预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取消了。

”①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们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质疑。

1962年,蕾切尔·卡生态政治产生的根源与发展动力探析杨明月 孙百亮(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4)[摘要]生态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政治产生的现实根源,人的生态需要和生态幸福追求是生态政治产生的人本根源。

必修四政治哲学与文化

必修四政治哲学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重点总结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特点: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3.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4.哲学的作用: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1.哲学的实质: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3.哲学的差异(1)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它的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它的那一方面;(2)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

(3)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教材5“相关链接”1.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2.世界观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阿甘本共同体思想的生命政治学

阿甘本共同体思想的生命政治学

03
政治哲学的新维度
阿甘本将共同体思想引入政治哲学领 域,为政治哲学的探讨提供了新的维 度和视角。
阿甘本共同体思想与跨学科研究
与社会学交叉研究
阿甘本共同体思想与社会学交叉研究,探讨了社会结 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等议题。
与政治学交叉研究
阿甘本共同体思想与政治学交叉研究,关注权力、治 理、身份认同等议题。
生命政治与现代国家
现代国家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对公民的生命进行管理和 规划。这些政策包括人口控制、生育计划、医疗保障等, 它们对公民的生命状态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03
生命政治与个体自由
阿甘本认为生命政治对个体的自由产生了威胁。在生命政 治的视野中,个体的身体、性、性别等都成为国家干预的 对象,这使得个体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和剥夺。
要点二
共同体建构的方案
阿甘本认为在后人类境遇下,我们需 要重新思考共同体的建构方案。这个 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要点三
1. 尊重个体的自由和 权利
在共同体中,每个个体都应该拥有自 由和权利,这些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 保护。
探索后人类境遇下的共同体建构方案
• 促进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在共同体中,每个个体都应该拥有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这些尊严和价值应该得到促进 和保护。3. 建立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在共同体中,应该建立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这个秩序应该保障每 个个体的平等和公正。4. 推动全球合作和发展:在共同体中,应该推动全球的合作和发展,这个合作和发展应 该促进全球的和平与繁荣。为,现代性导致了共同体的解体和生命的异化。现代性追求理性和进步,但却导致了生命的贬值和共同 体的瓦解。
共同体与生命的救赎
阿甘本认为,通过重新构建共同体和尊重生命,可以摆脱现代性的困境。他强调了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只 有通过共同体的努力,才能实现生命的救赎和共同体的复兴。

哲学类伦理学专业综合概述

哲学类伦理学专业综合概述

0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同时也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
03
思辨性:强调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
04
开放性: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尊重多样性研究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应用伦理学:研究具体领域的道德问题,如医学伦理、商业伦理等
法律哲学: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法律与正义、权利与义务等
01
本科:4年制,主要学习伦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04
博士后:2-3年制,进行深入研究和学术交流,为学术生涯奠定基础
知识结构
哲学基础:包括哲学史、哲学原理、逻辑学等
伦理学基础:包括伦理学原理、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等
专业选修课:包括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宗教哲学等
实践课程:包括社会实践、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
道德哲学:研究道德的本质、起源、发展和变化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观念的道德问题
社会伦理学: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道德意义,如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等
2
专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等,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
01
国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伦理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
04
企业: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公关部门等从事企业伦理和道德建设工作
05
媒体行业:新闻、出版、网络等媒体从事哲学类伦理学传播和推广工作
06
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公益组织等从事社会公益和道德建设工作
就业前景
哲学类伦理学专业毕业生可在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咨询等工作。
06
选修课程

德勒兹差异哲学与美学研究

德勒兹差异哲学与美学研究

德勒兹差异哲学与美学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差异哲学与美学思想。

德勒兹作为20世纪下半叶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涉及广泛,包括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政治学以及美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差异哲学以差异和生成为核心概念,强调世界的多元性和流动性,为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美学方面,德勒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艺术是一种生成和转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实体。

他将艺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了艺术在塑造个体感知和认知世界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德勒兹的差异哲学和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及其对当代哲学和美学研究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介绍德勒兹差异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阐述其如何打破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以差异和生成为基础重新理解世界。

本文将分析德勒兹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其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看法以及艺术在个体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

本文将评价德勒兹的差异哲学与美学思想在当代哲学和美学研究中的影响和价值,并探讨其思想对于未来哲学和美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德勒兹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同时也能够为当代哲学和美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德勒兹差异哲学概述德勒兹的差异哲学是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对差异性的深入探索和理解。

在德勒兹看来,差异并非简单的对立或不同,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力量,是推动世界不断演变和进步的原动力。

德勒兹的差异哲学建立在他对现实世界的细致观察和对传统哲学的深刻反思之上。

他反对将现实世界简化为一种本质主义或还原主义的框架,认为这种做法忽视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反,他强调要从差异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将每一个差异都视为一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存在。

在德勒兹的差异哲学中,差异不仅仅是表面的、表面的不同,更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的不同。

拔尖练习题

拔尖练习题

拔尖练习题一、数学运算类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3 + 4) \times (2 1) \)\( 5^2 3^2 \)\( \frac{7}{2} + \frac{5}{4} \)\( 9 \div (3 2) \)2. 解下列方程:\( 3x + 4 = 19 \)\( 2(x 3) = 5 \)\( \frac{1}{2}x + \frac{1}{3}x = 5 \)\( 4x 7 = 2x + 3 \)3. 计算下列各式的平方根:\( 64 \)\( 81 \)\( 100 \)\( 144 \)二、几何图形类1. 判断下列图形的性质: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12cm,求底边长。

一个矩形的长是10cm,宽是6cm,求矩形的面积。

一个圆的半径为7cm,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个立方体的边长为8cm,求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2. 解下列几何问题: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0cm,求正方形的面积。

一个圆的直径为14cm,求圆的面积。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2cm,求圆锥的体积。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cm,高为10cm,求圆柱的体积。

三、物理力学类1. 计算下列物理量的数值: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kg,加速度为2m/s²,求作用力。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5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5秒后它的速度是多少?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10N的力作用,移动了2m,求所做的功。

2. 解下列物理问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向右10N,一个向左6N,求物体的合力。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已知重力为20N,摩擦力为10N,求支持力。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5m/s的速度运动,突然受到一个向右的力作用,3秒后速度变为10m/s,求加速度。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0m/s的速度运动,突然受到一个向左的力作用,5秒后停止,求减速度。

生物多样性及其中国哲学意蕴论要

生物多样性及其中国哲学意蕴论要

生物多样性及其中国哲学意蕴论要
刘经纬
【期刊名称】《学术前沿》
【年(卷),期】2022()14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表述了自然界的丰富性、多样性程度,可以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生态景观多样性等方面理解其内涵。

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作为生态学中的重要术语,生物多样性的
背后也有着深厚的中国哲学意蕴。

譬如,“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与我并生而
万物与我为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中国哲学中的重要价值观念,都蕴含了对自然的尊重、顺应和保护的态度,包含着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意蕴。

【总页数】7页(P97-103)
【作者】刘经纬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2
【相关文献】
1.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
2.马克思哲学解
读模式多样性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3.乌托邦思想的多样性及其政治哲学意蕴4.
积极推动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经验5.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德华·威尔逊(1929—2021)

爱德华·威尔逊(1929—2021)

威尔逊最早的论文都与蚂蚁的自 然历史和分类学相关,其研究范围包 括蚂蚁的地理分布、社会行为,以及 它们如何利用信息素进行交流。后来, 他著述颇丰,其中包括 2003 年对大头 蚁属的分类学修订和唯一一部发表的 小说《蚁丘》(2010)。2020 年,他 出版了最后一部著作《蚂蚁世界的故
事》,这同时也是一部自传。
在《半个地球》(2016)一书中, 威尔逊描述了他对人类未来的愿景。 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并至少保 护一半的自然,才能给物种带来生存 机会,维持人类的精神健康。这是安 全极限,也是他激励过的所有人的美 好愿望。
资料来源 Science
64
2022 4 世界科学
Copyright©博看和生态学家罗伯 特 • 麦 克 阿 瑟(Robert MacArthur) 共同发表了岛屿地理学平衡理论。他 们发现,较小的海洋岛屿和远离大陆 的岛屿上的物种较少。威尔逊和他当 时指导的研究生丹 • 森博洛夫(Dan Simberloff)在佛罗里达湾的红树林小 岛上测试了这一理论。此项工作不仅 证实了他们的预测,还开创了生态学 实验时代。
BIOGRAPHY 科学人物
爱德华•威尔逊(1929—2021)
爱德华•威尔逊是著名的博物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者,他
创立了社会生物学。
编译 许林玉
2021 年 12 月 26 日, 著 名 生 物 学 家 爱 德 华 • 威 尔 逊(Edward O. Wilson)与世长辞,享年 92 岁。他撰 写过大量关于蚂蚁的文章,并对社会 生物学的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大 力宣传生物多样性理念,认为岛屿生 物地理学的概念适用于世界上大部分 地区的分散的栖息地。他将自传取名 为《博物学家》,并自豪地认为自己 就是其中之一。他用从蚂蚁研究工作 中获得的洞察力,来理解生物世界和 人类在其中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政治哲学
在理论层面上,致力于阐释人类如何处理自身与地球的关系的努力催生了生态主义意识形态;在实践层面上,面对大量的环境、资源问题,人们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感与灾难日益临近的意识。

有学者就提出了,人类处在地球的“第六个灭绝期”,即生态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一种观点认为,即使物种大量灭绝发生了,也不会给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或者主要生物的功能带来毁灭性的威胁,因为地球已经历时过更为严重的威胁,即使是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引起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也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真正的威胁。

因此,生态危机只是一个虚构的假命题。

第二种观点认为,生态危机确实存在,并且将严重威胁人类的幸福与安宁。

因为环境与资源的危机至少会威胁并削弱地球上某些重要的生命支持功能,就算有可能,也很难被修复或被取代。

这种观点不只是强调人类的物质福利会受到威胁,而且还认为人类的文化生活、精神社会与地球的生命组织交织在一起,如果地球上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破坏,我们的肉体和灵魂也同样会受到不可挽回的伤害。

试问,你还能找回那已逝去的乡愁吗?
第三种观点认为,前两种观点都属于“人类中心论”的回答,因为,不管能否对人类的福利作出贡献,非人类自然界都拥有自在的价值,由人类灭绝行为所带来的伤害是对那些被灭绝的物种
及其成员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