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探索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教学研究
可能体现考查特色和专业培养 目标 的要求 。一年来 , 我
拟软件实训课做 了大量的筹 备工作 。另一方面 , 目前 在 实训教学 条件有 限的情 况下 ,积极探索利用课 余时 间
们 配合学院 的迎评工作 一直注意引进人力 资源管理教 学 、互 动性。第四 ,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教学与实验 室 的建设结合 起来 , 在人 员招聘 、 培训与 开发 、 薪酬 管 理等课程 的学 习 中,充分 、合理地利用 可能 的教学 资
复合 型人才为指导思想 ,逐 步实现 由知识传授 为主 向
能力 培养为主 的综合性转 变。第二 ,以创新实践 为导 向, 系统 地设计实 训教学 大纲 、 计划 、 日历 、 实务教 材 、 模拟教学模式 、 实训报告写作规范等 。尤其在实训系列 讲 座和指 导书 , 的建设方 面 , 必须 通过 现场调研 , 合 结 我 国国情 与企事业单位 的人力 资源管理现状 ,编 写人 力资 源管理实训大纲和操作 指导书 ,以改变现有 实训 教材缺乏 的弊病。 第三 , 改革教学方法 。 在模拟实训 中,
源 , 善情景模 拟教 学 的效果 ; 改 同时 , 改革 实验 室管 理 的方法 , 加强实验 队伍 建设 , 建立 实验 技术人员 的学 习
了富有特色“ 现场教学”“ 景模拟 ” 、情 等教学方法。⑤积 极 探 索l 人 力 资源 管理 模拟 软 件实 训教 学 的 内在价 ( J 值 。一 方面 , 教师利用双休 日、 暑假多次 与教学软件公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申报书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申报书XXX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项目主持人:XXX教授学院(部)名称:XXX填报日期:2011年11月13日一、基本情况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探索和实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电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项目主持人为XXX教授。
主持人简历:XXX教授,XXX教授,博士,高级职称,授课对象包括08级各专业、09级研究生、08级电气自动化等。
主讲课程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矩阵论、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路、线性代数等。
近三年教学工作简况:主持或参与多个校、省或国家级项目,包括全日制本科弹性学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第七届校青年教师技能竞赛、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电气控制与PLC控制重点课程等。
在项目中担任方案设计、工程设计、质量监控等角色,获得多项奖励。
项目经费:本项目总经费为4万元,其中学院配套经费1万元,其他经费3万元。
项目时间:本项目起止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
参与人员:本项目参与人员共计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初级职称人员2人,博士5人,硕士5人。
在项目中的分工:本项目中,各参与人员分别担任方案设计、工程设计、质量监控、实践设计等角色。
以上为本项目的基本情况介绍。
1.本项目旨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3.本项目将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4.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情况,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5.本项目将为XXX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一、引言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专业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科和本科教育机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推动教育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中。
本文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专业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1. 实用性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大学强调知识传授和理论研究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该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教学模式都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 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将会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工程实训,通过实际项目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班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采用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
小班教学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革研究1. 课程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更加注重与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结合。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调整和修订相关课程,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也加入了一些前沿的技术和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实践教学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特色,但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进行了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基础课程教改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基础课程教改探索随着时代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也应适应这一新需求进行改革创新。
本文将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针对这一状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以下为具体措施:1.课程内容开放式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而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
因此,课程内容应该开放式的,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适应不同人才的需求。
2.课程形式多样性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宽阔的视野和全面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的形式应该多样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应该增加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这种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教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学效果。
3.教师角色转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将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变成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4.实践环节重要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环节非常重要。
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以上几点措施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视野。
二、教学实践案例为了能更好地实践上述措施,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措施:在数据结构这门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按需选择选修部分。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 : 实践教 学体 系的构建 是 培 养高质 量应 用型人 才的重 要保 证 , 培 养高素质 的应 用型人 才是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课堂辩论和课堂演讲等。 学 院 要 求 所 有 专业 课 程 中 都应 根据 课 程 特 点确 定 课 堂 实 践 教 学 的 具 体 内容 和形 式 。 在 教 学 方 法 上 主 要采
2 . 实用型原则。 实践 教学体系的构建 , 要充分 体现专业 岗位
的要求 , 与 专 业 岗位 群 发 展 紧密 相 关 , 并 以 此 为 原 则 组 成一 个 层
次分 明 、 分 工 明确 的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如 实验 、 实 训 教 学 平 台可 分为 基 础实验 技 ̄ ' M, J W l 练 平台、 专 业 岗位 技 能 训 练 平 台 、 专 业 岗位 实 践 平 台 三 大步 进行 构 建 。
力。 一般 情况下, 我们 可 以将 其 分 为 必 修 的 综 合 性 实 验 应 用 性 人 才培 养 实践 性 教 学
实 验 和 自主 性 实 验 。 设 计 性 实 验 是 以 商业 计划 为教 学 目标 进 行 的
训练和活动 , 是 培 养 学 生 主 动 性 和 自觉 性 的 实 验 , 是 实 践 教 学 的 高 级 层 次 。第二 , 仿真课程实验 教学。 仿 真 课 程 实 验 是 根 据 课 程 内容 和 对 学生 的学 习要求 进行 的实 验 , 主 要包 括 认 知性 或 演 示 性 实验、 验证性 或模拟性实验 、 应 用性 实 验 , 一 般 安 排 在课 堂 教 学 期间, 与课 程 同步 进 行 , 由任 课 教 师 组 织 实 施 。 第三 , 独 立 开 设 的 实验课程教学。 根 据 我 校 以往 的 经 验 , 从 实 验 课 的 课 程 体系 上 进 行 改 革创 新 , 打 破 单 纯 的 为验 证 理论 而 开 设 实 验 课 的 实 验 教 学 模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注重创新。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 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3.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需要得到尊重和重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
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与途径1. 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力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体系的更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实际操作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3. 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可以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理论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方向。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对于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大学课程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旨在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发展。
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校企对接不够紧密、实践环节不足等。
对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研究,可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设计更适合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对改革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关键成功因素,以便为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紧密结合。
1.3 研究意义产业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中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近几年我们 国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对 于高校来说 ,学生就是产品,要解决产品的销 路 ,就要生产出对路的产品。因此 ,一方面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我 们的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强,更好地适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小城市 、 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大学生 ,这也要求高校加大与中小企业产学合作 的深度和广度 ,让学生进入 中小企业 实习 ,在实践中增强对 中小企业的认 同感 ,从而推动大学生就业率 的增加。
实习 ,特别是毕业实习环节集中实习比例低 ,分散实习多 ,影响了实习效果。 ( 五) 对实 践教 学 和实验 室 管理 队伍 的重 视程 度不 足
在 从 专科 到本 科 的转 变 过程 中过分 强 调学 科 与专 业建 设 ,实践 教 学长 期依 附 于理 论教 学 ,实践 教学 被
形成 自己的办 学理 念和风 格 。
一
、
实践 性教 学环 节 的重要 性
( 一 )应用 型人 才培 养 目标决 定 了实践 教学环 节 的重要 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高等教育 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理论来源于 实践 ,实践是 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创新来 自 实践 ,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1 ] 。实践教学环节是贯彻 素质教育最重要 的场所 ,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 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
实习经费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投人不足。 ( 二 )实 践教 学方 法手 段 落后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验证性试验多 ,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少。教学 内容相对滞后 ,某些已经失去原有
应用型高校教育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研究
作者简介:曾红艳(1983-),女,硕士,西安欧亚学院讲师㊁中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㊁现代教育技术㊁实践教学㊂应用型高校教育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研究曾红艳(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㊀要:本文基于国内外教育学㊁公共教育和场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聚焦本校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培养目标应结合新兴教育市场的需求以及发展趋势,拓宽本科毕业生就业渠道,探索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学和公共教育服务中场馆教育进行融合,调整课程结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育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㊂关键词:教育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09.036㊀㊀随着信息技术㊁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上升,在 十三五 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要广泛推进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和转型,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应用实践㊁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㊂1㊀本校教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教育学作为基础学科,为本省以及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随着就业市场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加上招生规模的递增,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很多毕业生不得不从事与教育学相关性低的职业,或者倾向去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学校㊂教育学的存在和发展一直备受教育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也是困扰本校学科建设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口就业机构的萎缩更是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文献研究显示,教育学本科专业发展出现两条道路:一条是变革,变革人才培养目标㊁课程设置以应对挑战㊂一条是消亡,撤销教育学本科专业,撤销教育学本科专业看起来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但是却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本校教育学专业建设比较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依托英语和心理学专业,衍生出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并且教育学专业开设现代儿童视觉艺术教育方向,且在行业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同类院校,但在学生选择教育学专业后,一些学生希望能在教育学领域继续深造,而原有的教育学(儿童视觉艺术方向)偏向艺术方向,和部分同学的发展方向不契合,且随着社会的发展㊁教育市场涌现出新的需求,迫切需要对教育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对课程进行重构㊂因此,前期需要对国内外教育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调研㊂2㊀国内教育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本次调研的学校主要是根据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选取了5所院校2020级本科人才方案,梳理出教育学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下表1所示,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各院校的官方网站上㊂表1㊀国内5所师范院校教育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类型培养目标211入职五年后成长为具有良好研究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可以独立地从事教育学类的教学㊁研究㊁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工作㊂211高级教育学专门人才㊁教育行政人员㊁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以及教育新闻㊁出版和媒体开发的专业工作者211着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㊁愿意投身教育服务并且 懂教育㊁会管理㊁能研究 的一流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输送卓越教师㊁高层次教育管理人员和高水平教育研究后备队伍㊂双一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㊁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㊂双一流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小学校㊁教育科研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学㊁研究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㊂㊀㊀首先,从以上调研的学校培养目标中可以分析出,国内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倾向于培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人才成为教育科研人员的后备军,使其能够以自身丰富的理论基础来解决目前教育学所存在的问题;张斌贤在‘学科发展大局重新审视教育学本科专业改革的意义与路径“一文中指出,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的今天,四年的本科学习在培养系统的研究方法㊁高水平的研究能力的科研型人才方面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学习,而且在目前市场结构下,教育学的毕业生㊃501㊃人数大于市场需求人数,本科毕业后直接从事科研工作和管理的机会微乎其微;其次,培养目标偏向于为中小学培养从事教学㊁管理和研究人才,但在教育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上由于缺乏学科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在求职中小学学科教学相关的工作岗位时会受到限制,因而不得不把就业的出口指向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和教育服务机构㊂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教育学本科专业的重要就业渠道再次被切断㊂3㊀国外教育学㊁场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国外教育学专业主要调研了伦敦大学㊁哈佛大学㊁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其中主要调研了伦敦大学,伦敦大学在2015年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教育学专业排在世界第一㊂伦敦大学的教育学专业(Education Studies BA)培养目标和目前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契合,学生毕业后,在职业选择方面范围更广,学生可以在教育领域㊁国家政府㊁社会慈善机构㊁国家发展㊁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工作,还可以在学校㊁美术馆㊁档案馆㊁图书馆㊁博物馆㊁医院㊁监狱等社会服务机构工作㊂伦敦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了历史学㊁社会学㊁哲学和科学等领域,通过各领域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人文修养㊁批判性思维㊁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在选修课比例方面,伦敦大学的选修课比例为40%左右,学生的课程选择范围大㊂其次,伦敦大学也作为最早开办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高校之一,分别为:博物馆研究㊁考古和保护㊂其专业培养理念为在博物馆工作的后备人员提供广泛的学术理论研究和技能培训,并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博物馆㊂学生的课程主要由2个选修模块和4个必修模块构成,学生修完课程后,会参加关于博物馆学主题的研究项目并完成一万字左右的论文报告,论文完成后,每个学生还必须完成学校统一组织的20天左右的实习工作㊂最后,又调研了莱斯特大学,莱斯特大学作为国际博物馆学界公认的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先驱,在博物馆学专业教育领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从人才培养方式㊁课程设置㊁实习评估等方面已经建立相对成熟的体系,其培养理念一方面是带领学生探索博物馆新兴领域内的理论与实践;一方面致力于培养艺术管理或与文化机构相关的专业人才㊂专业教育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跨学科的研究属性,其次是实习制度,同学们在完成理论学习半年后,教授们都会带着学生参观博物馆㊁美术馆或者画廊等机构,进行实地教学,并且需要独立完成实习工作并获得合格证明㊂学生完成以上环节的课程,学校安排实习并进行毕业论文撰写,论文分学术型和实践型,实践论文需提供实践成果证明㊂4㊀基于场馆㊁博物馆教育市场的调研2020年10月30日,教育部㊁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意见中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的教育功能,要推动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和学校教学㊁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希望各地能充分发挥地方博物馆的功能,坚持 展教并重 ,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结合中小学认知规律,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基于科技类㊁艺术类㊁历史类等活动课程;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青少年教育资源库;鼓励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解说导览㊁互动游戏㊁角色扮演㊁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㊁体现性和互动性;充分注重分龄设计㊁小学阶段体现趣味性和故事性㊁中学阶段体现实践性和体现性,开发一批立德启智㊁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路线和课程㊂鼓励小学在下午3点半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将博物馆教育培训内容纳入相关学科类教师培训中㊂到2021年,2021年,全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其中5605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比达90%以上㊂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接待观众7.79亿人次,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㊁1万余场线上教育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㊂从以上政策文件和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以博物馆为代表,观展人群增长,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展馆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和教育职能,展馆需配备专业的公共教育人员,对于公共教育人员的岗位要求为,有艺术㊁历史㊁科技等理论知识,同时有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基于实用艺术类,科学现象的创造和科学展品的设计㊁手工项目㊁组建和操作过程演示,能设计并开展以展品为基础的教育活动,懂得各种儿童剧的编排与导演,具有良好的沟通㊁思考和终身学习能力,以上调研数据无疑给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参考㊂5㊀国内外教育学㊁场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对本校教育学人才培养改革的启示5.1㊀培养目标应该立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㊁结合新兴教育市场的需求以及发展趋势2021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达成了要长久保持并提供教学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基本认识,提出教学学科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在立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还㊃601㊃应结合新兴教育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㊂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生和家长对教育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如学校咨询服务㊁学习规划㊁职业规划㊁场馆学习㊁研学旅行等需求,教育市场学科类培训人员减少,但同时与催生出一些新的职业,如教育咨询师㊁职业学业规划㊁教育新闻者㊁场馆导览等新兴职业,均是社会发展后新的职业,所以,本校的教育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应立足目前新兴市场的需求发展,从社会公共教育服务型人才培养切入㊂5.2㊀教育学本科就业范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国内的教育学本科就业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如中小学㊁教育机构㊁教育新闻㊁出版和媒体开发等㊂国外的教育学本科就业范围比较广泛㊂比如:英国的伦敦大学教育学本科毕业生可以在不同的教育领域工作:即学生可以在教育领域㊁国家政府㊁社会慈善机构㊁国家发展㊁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工作,还可以在学校㊁美术馆㊁档案馆㊁图书馆㊁博物馆㊁医院㊁监狱等社会服务机构工作其次,伦敦大学的教育艺术与设计文学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艺术学院㊁艺术学校及美术馆的工作㊂对于本校教育学专业的就业范围,借鉴国外的培养目标㊁国内的市场调研和行业人才需求规模调研,就业范围定位在科技馆㊁图书馆㊁美术馆㊁文化馆㊁博物馆及中小学校㊁公共教育相关行政部门及社会机构从事公共教育活动策划㊁教学实践㊁机构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㊂5.3㊀教育学和公共教育服务中场馆教育进行融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家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㊁家庭教育紧密配合,而在公共领域,场馆是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主要代表,发生在场馆环境中的学习和场馆相关的经历是一种非正规的学习㊂在教育领域,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没有特别明显的划分界限,正规学习也可能发生在非正规教育里(校外非学科培训),非正规学习可能发生在正规教育里(校内学生交往),与正规教育相比,场馆教育是非线性的㊁广域的㊁学习氛围自由开放,场馆中不仅有丰富的展品资源,而且主题突出,学习者在场馆中开展自我引导式学习,学习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较多,在场馆中发生的教育,更倾向于自我导向㊁选择的㊁开放性㊁非线性的教育方式㊂因此,场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正规教育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㊂场馆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明确的教育身份,拥有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共同属性㊂在非正规教育的环境中,它在传播传统文化㊁艺术㊁科学素养培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㊂5.4㊀积极探索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重视教育实践环节公共教育服务中的场馆教育是一门多元化㊁跨学科的学科,美英两国的高校博物馆学培养模式,其专业课程十分全面和具体化,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也很完善,几乎涉及博物馆所有领域,其中,博物馆与博物馆的展览策划㊁藏品管理㊁教育活动开发㊁项目评估等相对专业的课程,都是各高校场馆教育培养体系的应借鉴和学习的㊂基于此,本校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以目前教育市场发展为契机,全面完善课程培养体系,以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为基础,整合分院的课程资源,加强艺术课程㊁科学课程㊁戏剧课程㊁劳动教育课程㊁公共教育项目策划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程比重,避免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积极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馆校联合和跨学科联合教学,共同开发公共教育研究项目,使学生可以更快地投入公共教育服务博物馆领域的工作当中㊂6㊀结语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教育学㊁公共教育服务㊁场馆教育等方面的资料,探索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新模式,结合本校现有的课程特色和实际情况,指导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㊂参考文献[1]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189.[2]周霖,王澍.教育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应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3):46-53.[3]付光槐,罗贯文.基于新兴教育市场的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2022,(7):150-154.[4]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2015–Education[OL]./universityrankings/ university-subject-rankings/2015/education-training# sorting=rank+region=+country=+faculty=+stars= false+search=[5]Education Studies BA[OL]./pro-spective-students/undergraduate/degrees/educationstudies -ba.[6〛张莹.中英两国大学教育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 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为例[J].大学(研究版),2017,(7):101-107.[7]https:///prospective-students/graduate/ taught/degrees/museum-studies-ma[EB/OL].[8]https:///museum-studies/[EB/OL].[9]/zhengce/zhengceku/2020-10/20/con-tent_5552654.htm[EB/OL].[10]/xinwen/2022-05/19/content_ 5691108.htm[EB/OL].[11]王乐,涂艳国.场馆教育引论[J].教育研究,2015,(4): 26-32.[12]白如军.英美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44-46.㊃701㊃。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国文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浙江万里学 院是一所改制 高校 ,被教 育部定为公 办高校实行新 的管理模 式和机 制改革 的试 点 。学校抓 住机 遇 , 在短短 十几年 的时间里取 得 了跨越 式发展 , 形 成 了 良好 的办学体 制和运行机 制 ,形成 了 自己特色鲜 明的办 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在这样 的高等教育环境 中 , 对 于传 统专业如何发展 ,传统课程教 学如何适应 新形 势 的发展 , 出了改革创新 的强烈要求 。本文是有关 中 提
努力。
力, 促进其创作性思维 , 提升其人文的精神品质 , 有助 二、 据培 养 目标 , 依 制订课程 目标 于其 心理健康情感健 全的养成 等问题就成 为教师关 注 我校人才培养 目 的总体要求是以能力培养为重 标 的中心 ,并 想方设法把 它们落实体 现到具体教 学过程 心 , 构建相对独立、 内在统一的全方位 、 立体式、 柔性化 中。 中国文论 这门课 程而言 , 就 它是 文学理论的一个分 的传授知识 、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的“ 三位一体” 的高素 支, 文学概论是一 门 中文系学生 必修 的专 业基础课 , 而 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体系 。围绕 高素质应用 性人才 的培 中国文论则是在学 习 了文学概论 后 ,供学 生进一步深 养 , 中文系学生 的培养 目标从理 论教学层 面来 说 , 要具
【 教改创新 】
应用型 人才培 养模 式下 的中国文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孙敏 明
( 浙江万里学 院 , 浙江
宁波
350 ) 1 10
摘要 : 浙江万里学院 自 从被教 育部定为公 办高校 实行新 的管理模 式和机制 改革的试点 以来 , 学校抓住机遇 ,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 了跨越式发展 , 形成 了良好 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 形成 了特 色鲜 明的 办学理念和 办学思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工学一体化
习能力 、 沟通能力 、 信息处 理能力 、 分析综 合能力 、 团队 合作 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 的专业化人 力资源管理 人
才 。因此 , 从人力资源管 理课 程 的培养 目标来看 , 高等
生应 该进入专业级 ,对 于专业级 的学 生教师应该适 当
师可以将行政管理 、物流管理等专业 的学生分到普通 级 , 视对基本 的理论 知识 和技能 的教学 , 重 使学生在工 作 中能够应用相关技 能。对于人力 资源管理专业 的学
使 学生能够对人力 资源管理在工作 中的角色进行 科学 的定 位 ,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 的专业架构 , 清楚地认识 到 人力 资源管理人员未来 职业 的发展方 向。通过学 习人 力资 源馆课 程 ,可 以让学 生更 好地掌握企 业人力 资源 开发 和管理 的相关技能 , 而帮助企业提 高经济效益 , 从
【 教改创新】
人力资源 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 究— — 工学一体化
石 流 沙
( 广西 经济职业 学院 , 广西
南 宁 . 00 ) 5 15 3
摘要 : 学校教育过程 中对 于培养生产、 管理 、 服务 和建设 需求的 高等专业化应用型技 术人才非常重视 , 因此在
教 学过 程 中对教 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 。 于人 力资源管理课程教 学改革 而言, 对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受到 学校的 关注 。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工学一体化对于提 高人 力资源管理课 程的教 学效果和教 学质量 , 更好地培养专业化 应 用型 高素质人 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 程教 学改革研 究—— 工学一体化进行 浅显 的分析和
研 究。
关键词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 学改革 ; 教 工学一体化
应用型本科“40”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了保障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人才培养质量,在新疆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围绕“4+0”本科教育与高职院校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要求,加大力度建设适于“4+0”试点项目要求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设置代培养学生交流项目以及专业实验室建设。
通过一系列举措为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人才培养创造了优质资源,确保四年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举措进行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1-0058-02应用型本科“4+0”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①米红林1,2,周振鑫1,李杰3,纳曼·麦麦提1(1.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新疆喀什844008;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418;3.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140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许多高校进行了积极尝试[1-4],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基础条件极大改善、试点探索模式多样[5,6],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现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7],为适应新疆区域对专门人才的需要,满足新疆道路交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和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培养面向土木工程道桥、桥梁工程建设一线,能适应现代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部门从事技术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道桥工程师”为目标,喀什大学成为自治区首批五所院校之一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联合办学“4+0”模式试点。
2016年9月进行了第一次招生,目前学生已完成四个学期的学习,教学按照培养计划顺利进行,为了对跨学校、跨区域进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支持和保障,自治区教育厅进行了资金投入,支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进行一系列软、硬件的建设,确保“4+0”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培养能够保质保量完成预定培养目标。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n el I —● —v1Ha一 ■ na n 盘眶 ot r a o
本 科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专业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析 ①
以湖南理 工学 院人 力资源管理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缪 雄 ( 湖南理 工学 院 湖 南岳阳
44 0 ) 1 0 0
人 员素 质测 评 、 酬 体 系 设 计 、 薪 考评 体 系设 的 培 养 , 综 合 能 力和 专 项 能 力的 培 养 与 将 劳 培 课 程 设 置 及 能 力 测 评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调 强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专 业 建 设 与 发 展 的 主 要 任 计 、 动 关 系 处 理 、 训 管 理 等 各 项 技 能 。 务。 专 多能 、 专 多 岗和 一 专 多 证 ” 一 的特 点 , 2适应企 业人力 资源管理需求的应用 突 出实 践 性 教 学 。 如 图1 示。 所 1本科人 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型 人才 培 养 方案 2. 建 构 针对 学 生 实践 能 力培 养为 主 的课 2 2 整合优 化专 业教 学 内容 体 系 1 . 培 养 目标 建 立 开 放 式 的 课 程 内 容 结 构 。 力 资 人 从 人 才 的 市 场 需 求 导 向 出 发 , 们 对 程 结 构 体 系 我 学 课 程 体 系 和 课 程 设 置 具 有 指 向 性 特 源 管 理 专 业 本 身 并 不 成 熟 , 科 分 化 发 展 1 0 家 企 业 和 用 人 单 位进 行 走 访 及 问卷 2 余
篇 ” 三维 立 体 模 式 来 规 划 编 写和 使 用 , 的 在 理 论 教 学 过 程 中 紧 扣 案 例 分 析 和 实 务 操 作 , 实 际 操 作 上 渗 透理 论 教学 , 合 理 分 在 且 布 各 部 分 教 学 内 容 , 方 面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一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申报书-精选.pdf
( 3)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学 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学习不足,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意 识,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
( 4)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 但受多种因素限制, 重理论、 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实现真正的转变;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还相对还 是比较严重;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较低。 在社会 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就业能力趋于弱化。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项
目
简 申请学校
况
经费
姓名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学
3 万元
配套
院
经费
其
他
性
凌永发
别
1 万元 0 万元 男
□√本科
□高职高专
起止 2011 年 11 月至 2013 年 12 月
年月
(从申报年份开始计算 )
出生年月
1973 年 12 月
专业技 术职务
教授
最终学位 / 授予国家
(1 )针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只懂 理论或只具备基本动手能力, 却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 力。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 将通过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 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也成为一项迫切需要推进的工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方案。
1.时代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需求愈发迫切。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们对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应用型人才则更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紧迫。
2.促进学生发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发展需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被 passively taught,而是能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提高就业竞争力应用型人才更受社会所青睐,因为他们具备了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更多的优势。
4.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种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强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高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实际工作,了解行业需求。
2. 课程设置优化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高校可以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如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使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
3. 师资队伍建设高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培养一批具备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推动高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其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 般按 学 科 、 业 制 订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 .一 专 有 的仍 称 教学 计 划 ) 按 二 级 学 院 ( ) 专 业 班 级 ; 系 、 组 织 学 生 ; 专业 制 定 培 养 计划 开展 教 学 活 动 。 按
收 稿 日期 :060 -0 20 -32
维普资讯
水 平 研 究 型 高 校 不 同 , 此 本 文 主 要 针 对 应 用 因
负责管理 。各二 级 学 院( 按教 务处 规定 , 系) 负 责 日常教 学 管 理 , 级 学 院 ( ) 由分 管 教 学 二 系 又 的副 院长 ( 系 主任 ) 责 具 体 工 作 。一 般 二 级 副 负
V14 o o2 . N . 2
A t2 0 p .0 6
地 方 应 用 型 本 科 院校 人 才 培养 及 其 管理体 系的探索 与实践
玛弑 杉
( 常州工学院 , 江苏 常州 23 0 ) 10 2
摘 要 : 多数 地 方应 用型 本科 院 校 的 人 才培 养 体 系及 管 理 体 系大 同 小异 , 本 符 合 办 学 需 大 基
要, 但也存在着多方 面的不足 。人 才培养管理体 系是 瓶颈 问题 , 解决 需要树 立 6个观 点。我 其 院从 2 0 0 2年起 采 取 多项措 施 开展 实践探 索 , 并取 得 了一 些 成 效 。
关 键 词 : 用型 本科 ; 才培 养 ; 应 人 高校 管理 中图 分 类号 : 6 7 G 4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8 7 20 )2—0 9 0 17 0 8 (0 6 0 0 9— 4 2 .一 般 都 把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分 成 “ 学 ”和 教 “ 生 ” 条 线 管 理 , 教学 ” 学 两 “ 由分 管 院长 、 务 处 教
应用型高校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应用型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课程资源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应用型高校课程资源建设进行研究和实践,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应用型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过程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课程资源作为教学的重要支撑,对于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符合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1. 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高校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实践经验融入课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实用的教学资源。
2. 实践基地建设:应用型高校应建立与实际产业相关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机会。
实践基地可以是企业、研究机构、医院等,学生通过在实践基地实习或参与实际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3. 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应用型高校需要注重教学设施的建设,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环境。
建设现代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条件。
4. 课程教材建设:应用型高校应注重课程教材的建设,教材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就业要求。
教材内容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反映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发展。
教材应具备实践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创新思考。
应用型高校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改进。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行业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课程资源共享和实践项目合作。
通过与行业合作,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并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2. 发展学生实践能力:设置实践课程、实践项目和实际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设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创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o u r n a l o f An h u i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Un i v e r s i t y
应 用 型 高校 人 力 资源 管 理 课程 教 改 实践探 索
wh i l e a p p l i e d- T y p e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p u t s f o r w a r d h i g h e r d e ma n d f o r i t .A t p r e s e n t t h e Ap p l i e d - t y p e U —
n i v e r s i t i e s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o f hu ma n r e s o u r c e s ma n a g e me nt h a s l a g g e d be h i n d,f a r f r o m me e t i n g he t ne e d o f t h e
Hale Waihona Puke s i t u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A p p l i e d — y t p e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h o u l d b a s e o n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s a n d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i t s p e s r o n n e l
t r a i ni n g a n d c u r r i c u l u m f u nc t i o n,a nd d o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i n a l l a s p e c t s,i n o r d e r t o b e t t e r me e t t h e n e e d s o f t h e e c o no mi c s o c i e t y i n t he n e w e r a . Ke y wo r d s: Ap p l i e d- t y pe u ni v e r s i t i e s ; Huma n r e s o u r c e ma n a g e me n t ; T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Ex p l o r a t i o n o n Pr a c t i c e Te a c h i n g Re f o r m o f Hu ma n Re s o u r c e Ma n a g e me n t i n Ap p l i e d— —Ty p e Un i v e r s i t i e s
WEI We n—l i a n.XI E C hu a n —hu i
( A n h u i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 , F e n g y a n g 2 3 3 1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Wi t h he t r a pi d d e v e l o p me nt o f Ch i n a’ s e c o n o my a n d s o c i e t y.t a l e nt s d e ma n d t y p e c h a n g e s f r o m s i n g l e
韦文联 , 谢传会
( 安徽 科 技学 院 ,安徽 摘 凤阳 2 3 3 1 0 0 )
要: 人 力资 源管理 是一 门理 论性 、 实践性很 强 的 学科 , 是 高校 管理 类 学科 重要 的主 干课 程 , 应 用型 高校
的人才培养定位对该课程教改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人 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 的特质性 分析 , 结合 目前存在 的一些主 要 问题 , 就其教 改 的必要 性进 行论 证 , 并在此 基础上 , 结合 多年 教 学
实践 , 提 出了教 改的主要 思路 和举措 。
关 键词 : 应 用型 高校 ; 人 力资 源管理课 程 教 改 ; 特 质性 ; 必要 性 ; 实践 性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8 7 7 2 ( 2 0 1 3 ) 0 2— 0 0 9 3— 0 5
m a n a g e m e n t i s a he t o r e t i c a l ,p r a c t i c a l s u b j e c t , he t ma i n c o u r s e s o f he t u n i v e r s i t y m a n a g e me n t c l a s s d i s c i p l i n e s ,
t o mu l t i p l e ,a n d s o c i e t y n e e d s t h e t a l e n t s ,a l o s n e e d s l a r g e n u mb e r o f Ap p l i c a t i o n - t y p e t a l e n t s .Hu ma n r e ou s r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