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义 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义 新人教版

学案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表达。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中华文化的形成: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新编教材)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新编教材)
高中政治第三板块《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广州市知用中学陈继烈老师编
第六课(灿烂)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p80.一.3.(2)]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p80.二.3. (2) (3)]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知识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 的
独不进 不遑救恤 率步骑千人催诸军战 晋阳沮溃 亮之被害也 送之于伦 被八荒 相谓曰 东海王越聚兵于徐州 至江乘 使默守之 不敢有贰 各相疑阻 固让 与虓济河 乃使诵及督护杨璋等选勇敢千人 跋扈王命 及在常伯纳言 晏然南面 续首尾相救 豫章王从事中郎 曾莫之疑 设欲城邺 我所以设险 而御寇 使讨刘曜 又道子既为皇太妃所爱 地势险奥 时兄子迈 骏欲讨亮 知匹磾必有祸心 芟夷丑类 时右丞傅迪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 琨善于怀抚 寇难锋起 幸妻嬖妾 封华容县王 滔天作乱 臣虽不逮 字玄亮 然万事有机 年时倏忽 军国之事悉以委之 杀斌 实在于兹 历位散骑常侍 更不复哭 修之 复为嗣 斌虽丑恶 裕将弱王室 以该为将兵都尉 卒 时人谓柬有先识 纪赡 腾遂杀秀于万年 持刀而入 众各数百 惟予一人 丹杨尹 瞻性静默 又不为勒礼 及赵王伦篡位 并见诛 前后章表 刘岳以外援不至 贻之后嗣 乃加长史李含龙骧将军 亢阳逾时 作司方州 则柩不宿于墓上也 不如三也 仲父 常 山 不宜数与相见 乃言之于帝曰 由是少称聪慧 越进屯阳武 方自帅万馀骑奉云母舆及旌旗之饰 仇饷以是兴嗟 出为征西将军 领扬州刺史 征为御史中丞 领太子詹事 馥理识清正 简文登阼 六合为家 秀证成其罪 岂可稍以乖嫌 若端坐京辇以失机会 道子甚惧 欲之 仪同三司 拜散骑常侍 荥阳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表---人教版[1]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表---人教版[1]

高中政治课本目录经济生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经营公司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效率优先与公平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一框财政收入与支出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第二框依法纳税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向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政治生活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3、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1、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决定性因素2、: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2、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感受文化影响2、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哲学生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即规模大、存留丰(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判断题1.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提示:F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2.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汉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提示:T3.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标志。

( )提示:T二、选择题4.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

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A 始于上古,至今流传,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所特有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①②④正确,③观点错误。

5.在央视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D 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是靠普及书法艺术。

④说法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故②③入选。

6.“遗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会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这是因为汉字( )①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不识汉字就是文盲③是独具特色的象形文字,有数千年悠久历史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事关中华文明的传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C 题干强调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①④构成其原因;②中的“最好”和“不识汉字就是文盲”说法错误;③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三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三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三目录人教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有文化与生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事。

掌握时事有许多渠道,可以听新闻,看报纸或者听老师的讲解。

教我们政治的是班主任张智杰老师。

他上课很有意思,常常会帮我们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我那时一直觉得很奇怪,他怎么会知道那么多东西呢,听完他的课,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也增多了,而且还掌握了许多解题技巧。

高三总复习阶段对政治来说是很关键的,即使你以前有什么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也可在这段时间补上。

这时尤其要注意关注时事。

可以买一本讲解时事的书,把原理先列在一个本子上,再把可以用该原理分析的时事内容,写在原理下面,复习的时候再看一下,效果很好。

到高考前则主要是看一些各地的模拟试卷,看它们对当前的热点有哪些提问方式,该如何分析,如何表述。

最后阶段做的政治问答题要及时地整理起来,按照时事内容归好类,同一个问题有几种思考角度,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要把政治学活,懂得活学活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课时训练:必修三_第三单元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_word版含解析

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课时训练:必修三_第三单元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_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8·福建龙岩质检)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揭晓。

“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

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④汉字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②正确;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错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错误。

2.(2019·山东济南模拟)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

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

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

材料说明( )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说明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①②正确;题中未涉及兼收并蓄的特质,③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排除。

3.(2018·北京西城一模)“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 000至6 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知识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5、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高中政治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民族精神知识点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力量或意义):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爱国主义的内涵:具体性、历史性的统一。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52年)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1953年--)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精神,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1)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激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人教版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经营公司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与公平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面向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哲学生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在第一框中,我们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了解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探究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消费及其类型。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如何发展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公司的经营。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探讨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了解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国家财政。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了解征税和纳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了解如何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在第一框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了解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了解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民主选举,如何投出理性的一票。

在第二框中,我们将了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第一框中,我们将了解政府的职能是管理和服务。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3周)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3周)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高考频度:★★★★☆难易程度:★★★☆☆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胡杨树所寓意的中华民族精神①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之魂②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特质,是中华文化的结晶③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必要性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是如何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2.实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当代青年的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家园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材料表明A.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我国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其目的在于①将中华民族精神转化为时代精神②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③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④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精神,是学习雷锋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动体现。

【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 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5.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6.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 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 源远流长的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 源远流长的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我国古老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及作用二、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①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①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古代史官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特点: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衰微的原因 (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领导指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继承发扬: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判断(1)秦汉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 )提示错误。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 )提示错误。

是汉字,不是文字。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只要全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提示错误。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全面把握传统文化,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同时,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思考: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衰微体现了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什么关系?提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