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探因

合集下载

05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05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并分析错因。 (2018·全国卷Ⅰ,改编)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 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 号”不断进步,再.接.再.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 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 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判断:(√) 分析:“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使用无误。
[失误防范]
[失误防范]
原因八 不明语法易功能紊乱
正确使用成语还需要注意其语法功能,因为成语在与相 关词语搭配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能否带宾语,能否充当 某个成分,应该与哪类词语搭配,等等。如果使用时不顾其 搭配规则,就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原因一 忽视关键字词而望文生义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 俗成的,而且大多源于典故,需要我们溯本求源,加之有些 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古义,这就增加了某些成语理解上的难 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 成语的含义,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原因五 不能瞻前顾后易重复赘余
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表述,就会导致成语 语意和上下文语意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 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 的错误。
[应用体验] 5.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2010·湖南高考)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 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判断:( × ) 分析:“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因“津津乐道” 已经包含了“谈论”这一动作,所以“津津乐道”在这里 与后面的“谈论着”连用是重复的,属重复赘余。

中考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分析.doc

中考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分析.doc

中考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共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开工。

(“巧夺开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3、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4、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5、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6、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7、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8、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光鲜,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9、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范围错)10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务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成语误用原因例析

成语误用原因例析

成语误用原因例析作者:吕传文来源:《语文世界(中学版)》2019年第09期成语富于表现力,人们爱用它来表情达意,但媒体上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成语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通过分析一些错误用例,发现其误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对成语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就去运用,这是成语误用的一条重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整体意义理解错误有些成语来自典故,如果不知道它的来源,单从字面去理解,就有可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三人成虎,团结就是力量。

”这里就把“三人成虎”理解错了。

“三人成虎”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城里本来没有老虎,然而三个人说有老虎就让人感觉真有老虎了。

可见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而不是三个人团结起来就可成为老虎,比喻团结就是力量。

2.关键字义理解错误成语是在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渐渐形成的,历史悠久,因此,现在的一些成语还含有古语素,古语素是理解这类成语的关键,如果按今义去理解,就误解了成语的意义。

如:“他这篇文章结构松散,逻辑混乱,陈词滥调,空话连篇,真是一篇不刊之论。

”这里就把“不刊之论”的“刊”理解错了。

“刊”在这里不是今义“刊登”的意思,它是古语素,用的是古义,修改的意思,“不刊之论”就是不可改易之论,确论。

把“刊”理解为“刊登”,就犯了以今释古的弊病。

3.意义理解不完整成语理解粗枝大叶,丢掉有关语素,断章取义。

如:“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这里就把“视而不见”片面地理解为“看不见”,只注意了“不见”二字,忽视了“视”字。

“视而不见”完整地理解应是: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词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不能分辨成语的感情色彩,是成语误用又一重要原因。

主要情形如下。

1.褒义误作贬义如:“他不守纪,又不好好学习,是个名不虚传的混混儿。

成语误用探究

成语误用探究

成语误用探究成语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结晶,是前人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我们中忽视民族丰富智慧的体现。

成语的构成和运用比一般词汇复杂,因此成语运用中出错也比较多。

研究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学习和运用成语。

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几种:—、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1:家用电器降假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变成炙手可热的商品。

“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热,实际意义是比喻权势气焰之盛,而例句中应理解为热门,所以容易被误用。

学习成语切不可望文生义,如果简单从字面了解大意,或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产生错误。

所以我们一定要查阅相关工具,全面认识成语,了解其本质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容易产生此种错误类型的成语:明日黄花、火中取栗、万人空巷、不刊之论、不足为训、望洋兴叹、不为已甚、因人成事、弹冠相庆、久假不归、司马青衫、数典忘祖、大动干戈、高山流水、不绝如缕、不翼而飞。

还有一些成语的实际意义不止一项,我们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大动干戈、高山流水、不绝如缕、不翼而飞、珠圆玉润”等。

二、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例2:齐白石的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例3: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商人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例2中的“趋之若骛”是个贬义词,在这里却被当做褒义词来形容艺术爱好者用,显然是用错了。

例3中“处心积虑”是个贬义词,成语情感色彩中的褒贬误用是考察的重点,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成语的情感色彩,有的较为明显,从字面能看出来,如“狼心狗肺”、“害群之马”等,一看便知道是贬义词:有的不明显,必须查阅工具书才能知道,或者在长期的阅读中感悟出来。

我们需要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成语,下列成语容易(1)褒错贬用: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别有天地、惨淡经营、来日方长、置之度外。

成语误用探因之想入非非

成语误用探因之想入非非

成语误用探因之想入非非
导读:成语误用探因之想入非非
例句: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解析:(两用性成语)佛教原指非一般的思维所能达到的境界。

后用“想入非非”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

也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贬义)。

可以形容想法大胆离奇(褒义)。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的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

本义: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先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贬义)。

“想入非非”也可以当中性词用,可以理解为“一般人的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一、不明整体,望文生义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

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

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

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4、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5、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例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1、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 1、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3、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4、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5、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

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

而“固若金汤”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

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6、“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方:大道理。

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二、反用其义例1、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成语误用原因

成语误用原因

成语误用原因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仅按照成语字面意思判断,忽视了成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深层次含义。

二、混淆色彩,褒贬颠倒。

不分辨成语的褒贬色彩,常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

三、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忽略了成语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

四、不明语境,谦敬错位。

没有明晰成语有其特定的成语环境,谦词与敬词混淆。

五、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违背成语语法关系,造成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不能带宾语而强带等病因。

六、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部分成语有其约定俗成的用法,比如有些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式等。

七、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分,容易导致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八、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该成语与其前后表述的文字意思相同或相近,造成语义上的重复。

九、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不明了成语的出处,尤其是相对比较生僻的成语,容易使用错误。

成语误用探因

成语误用探因

成语误用探因成语误用的原因通常有13种: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3、褒贬误用,感情失当;4、不合语境(不明范围),整体不协;5、画蛇添足,语义重复;6、不解整体,断词取义;7、轻重失度,头重脚轻;8、自相矛盾,事理不通;9、形近混淆,音近混淆;10、谦敬错位,主客混淆;11、功能混乱,语法不通;12、不明习惯用法;13、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下面一一道来。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如:1、屡试不爽例句: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江苏卷第3题项)解释:屡试不爽:“爽”指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不爽”是没有差错的意思,不是“不理想”的意思,不能望文生义。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口诀:屡试不爽都不错。

2、登堂入室例句:当年,周星驰硬拉上梁朝伟去考演员,两人合作演了8分钟的对打戏,周星驰扮演李小龙,梁朝伟扮演挨打的日本人。

结果梁朝伟考上了,登堂入室....了,周星驰却落榜了。

(《老梁故事汇》)解析:登堂入室:堂,古代宫室的前屋。

室,古代宫室的后屋。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现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精湛,逐步达到很高的境界。

这里望文生义为具体的“进入”。

正例:要想在这一行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除了自己下功夫,还要有名师的指点。

口诀:登堂入室浅到深。

3、万人空巷例句: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万人空巷: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不要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空”之意。

口诀:万人空巷去集会。

4、不刊之论例句: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成语使用不当的原因

成语使用不当的原因

成语使用不当的原因病句用成语选择来体现,也是近年来考试的一种形式.高考也要求我们热爱祖国的特殊语言现象――成语,不但成语字词改错有,病句的考查也会出现,所以积累成语必要,理解成语更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成语误用的情况:一、色彩不当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不能侃侃而谈,废话连篇.(“侃侃而谈”是褒义词,应改为“夸夸其谈”)她的演讲,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真是巧言令色.(“巧言令色”是贬义词,应改为“绘声绘色”)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半斤八两”是贬义词,应为“旗鼓相当”)二、谦敬乱用李校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教学改革的好建议.(“抛砖引玉”是谦词,应改为“提纲契领”)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鼎力相助”是敬词,用于感谢的话中,可改为“全力相助”)三、前后矛盾站在李老师左边的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是复数,与一位矛盾,可改为“青年学生”)老李回到家,妻子又是泡茶,又是端饭,他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回到家”与“如归”矛盾,况且“宾至如归”是形容外人的,可改为“无限温馨”)桂林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自然界本来就是“生”的,不能用“栩栩如生”,可改为“生意盎然”)四、前后重复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与“苦衷”重复,去一个)看了这则笑话,他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与“笑”重复,去掉一个)五、轻重不分全校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令人感动,这里是大词小用,可改为“值得学习”)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日理万机”是指处理国家大事忙不过来,大词小用了)六、对象不分起伏的青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鳞次栉比”是形容建筑物的词,可改为“绵延起伏”)导游人员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伦美奂的彩塑和壁画.(“美伦美奂”专指建筑物,应改为“美丽无比”)著名画家齐白石画的虾所以入木三分,是由于他仔细观察虾的生活的缘故.(“入木三分”指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但不用于绘画,可改为“惟妙惟肖”)千佛山地面上的奇石处处皆是,“三头马面石”,“母子石”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只能用于观看文学作品后的体会,可改为“不住叫好”)七、语境不合他花了几个小时,总算把这道难题解决了,真是叫人拍手称快.(“拍手称快”多是指坏事、仇恨得到消除,可改为“高兴”)庆祝六一的晚会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姹紫嫣红”仅仅是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可改为“绚丽缤纷”)小李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味儿.(“侧目而视”指不敢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十分畏惧而仇恨,可改为“另眼相看”)八、望文生义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作文成绩提高很快.(“文不加点”是指行文流畅,不是不用标点符号.可改为“不加标点”)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应改为“强人所难”)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付之一笑”用于面对困难表现出来的态度:无所谓.应改为“莞尔一笑”)工作这么忙,他只请了两天假,却久假不归,实在可气.(“久假不归”中假”是借的意思,不是请假,可改为“过期不归”)他是一个容易发笑的人,对笑话从来都是闻过则喜.(“闻过则喜”是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可改为“一听就笑”)他一会儿看数学,一会儿看语文,真是学而不厌.(“学而不厌”是指学习而不感到满足,形容好学,应改为“走马观花”)九、形近混淆小王屡教不改,上午老师刚找他谈过话,下午又和同学打架,实在不足为训.(“不足为训”不是不值得当作教训,应改为“不以为训”)他的性格热情大方,豁然开朗.(“豁然开朗”是指意境或境界的开阔,应改为“活泼开朗”)他是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的这件痛心疾首的事,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痛心疾首”是指痛恨到了极点,这里与“悲痛混淆”)今天我们看来,铸钟娘娘铸大钟,实属无知妄说.(“无知妄说”是无知狂妄的说法的意思,应为“无稽之谈”)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他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处境.(“身临其境”应改为“设身处地”)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共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成语误用规律探寻课件

成语误用规律探寻课件

形近字误用
总结词
混淆形状类似的成语
详细描述
例如,将“金榜题名”(指科举考试中获得考中进士的喜事)误用为“金榜提名 ”,或将“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并自己改正)误用为“自怨自唉”。
语义误解误用
总结词
误解成语的真正含义
详细描述
例如,将“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误用为“昨日黄花”,或将“登峰造极”(比喻成绩到达最 高境域)误用为“登峰造极”(比喻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字形比较法
总结词
通过比较字形差异来纠正成语误用。
VS
详细描述
在字形方面,需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字形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纠 正成语的误用。例如,“相形见绌”和“ 望尘莫及”中的字形有明显区分,如果写 错了就可能造成误用。
语义理解法
总结词
通过理解成语语义来纠正成语误用。
详细描述
在语义方面,需要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引 申意义,通过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可以帮 助我们纠正成语的误用。例如,“登峰造极 ”原意是比喻成绩到达最高境域,后比喻做 坏事猖狂到了极点,如果将它的引申意义用 于形容好的事情,就可能造成误用。
掌握规范用法
学习规范用法
通过学习规范用法,掌握正确的成语使用方法。可以参考权威的词典和语法书,了解成语 的正确用法。
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
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有差异,要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在口语中可以使用一些比 较通俗易懂的成语,而在书面语中则要使用更为规范和严谨的表达方式。
避免生搬硬套
不要生搬硬套成语的用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些成语可以灵活搭配,但也要注 意不要随便改变其基本结构和含义。
• 文化因素: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差异,容易产生 混淆和误解。例如,“画蛇添足”在某些地方被理解为“多此一举”,而在其 他地方则被理解为“弄巧成拙”。

成语错用原因探析

成语错用原因探析

新闻采编inwencaibianX成语错用原因探析◇ 王晓峰成语是一种结构成分不能随意变动的、由几个成分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固定词组或短语。

恰当运用成语能使语言简洁、形象生动。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报道和文章写作中常常用到成语。

但是,正因为成语使用较为频繁,其错用的几率也便更大些。

为什么会错用,笔者在大量的阅读中找到了几个原因,现初步归纳探析如下。

一、不解真实含义导致的错用有相当多的成语被用错,原因在于作文者不解其真实含义。

他们往往望文生义,信手拈来,显得十分随便。

这样做,要么使用的成语与所表达的意思毫不相干,要么使用的成语与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有例为证:“尽管帕克出了20多本书,但每本书的销量却差强人意。

据帕克称,他最畅销的书也仅卖出几百本。

”这句话中,成语“差强人意”使用的对与错,关键在于这个成语究竟是表达满意还是不满意。

什么是“差强人意”的真正含义?“差”,略微、大致;“强”,振作。

这个成语的真实含义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后来表示“尚能使人满意”。

上述例句中指的是“不能令人满意”,把意思表达反了。

又如,“一个企业的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首当其冲的是提高自身素质”。

这句话中的“首当其冲”也用错了。

原因在于过分强调了成语中的某个语素,甚至强调到取代整个成语的程度。

把成语“首当其冲”拆解,“首”为“最先”或“第一个”,“当”为“遭受”、“受到”、“承受”或“面对”,“冲”为“冲击”、“攻击”或“要冲”。

整个成语的意思为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冲击、压力),或“承受某种灾难”。

而上述例句中的“首当其冲”,仅表示“首先”、“首要”,既无受冲击之意,也无遭灾难可言,故而用错了。

再如,“宋美龄的名气使其曾用过的所有物品在拍卖市场炙手可热,并呈现需求上升之势。

”这句话中的“炙手可热”也用错了。

成语“炙手可热”并不指市场的“火”,也不指人才的奇缺,其直义为手一摸近就感到热或热得烫手,比喻权势大、气焰极甚,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探因

误用探因

成语误用探因一、望文生义1.弄清确切含义许多成语,在表意上往往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

例:告别时,他硬是送给我一些高档衣料,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本指懂得大道理的人,现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多指专家、学者或内行人。

大方:大道理,这里望文生义,误解成“不吝啬”。

再如:猫鼠同眠,化敌为友?胸怀宽大?比喻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一饭千金,饭食昂贵?挥霍无度?比喻得人恩惠,切莫忘记,当图回报。

不赞一词差强人意侧目而视从长计议得意忘言登堂入室功高不赏久假不归目无全牛奇文共赏求田问舍三人成虎师出无名石破天惊文不加点细大不捐下里巴人胸无城府与人为善坐收渔利2.把握关键语素有些成语,对其中的关键语素把握不准,就会影响对整个成语的理解。

例:这篇文章写得实在糟糕,真是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不能删改的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古代把文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引申为“删改”。

不孚.众望不虞.之誉不足为训.屡试不爽.危.言危行一文不名.二、近义混淆1.近形例:雅典奥运会上,陈忠和带领中国女排不孚众望,勇摘桂冠,再扬国威。

不孚众望:不合众人的期望。

孚:信服。

这里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不负众望”混淆了,两个成语的意义正好相反。

社区干部不胜其烦地分别找二人谈话,终于妥善地解决了纠纷。

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受不了。

这里是把它与只有一字之别的成语“不厌其烦”混为一谈了。

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表示不同意(含轻视义)。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营私舞弊: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

徇私舞弊: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到。

(无受影响之义)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惨淡经营 / 经营惨淡:前者强调方式,后者强调结果。

不期而遇 / 不期而至不容臵疑 / 不容臵喙骇人听闻 / 耸人听闻如虎添翼 / 为虎添翼无可非议 / 无可厚非无微不至 / 无所不至一挥而就 / 一蹴而就深思熟虑 / 深谋远虑鱼目混珠 / 鱼龙混杂2.近义一笔抹杀 / 一笔勾销:全盘否定 / 全部取消不再计较不约而同 / 不谋而合:行动一致 / 见解一致唇齿相依 / 唇亡齿寒:相互依存 / 利害与共功亏一篑 / 功败垂成:就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成功 / 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前者强调没坚持到最后 / 后者强调没把握好最后栩栩如生 / 惟妙惟肖逆来顺受 / 委曲求全无可非议 / 无可厚非饱经沧桑 / 饱经风霜谈笑风生 / 谈笑自若另眼相看 / 刮目相看萍水相逢 / 邂逅相遇不闻不问 / 漠不关心迫不及待 / 刻不容缓情不自禁 / 不由自主大庭广众 / 众目睽睽孤注一掷 / 破釜沉舟浑水摸鱼 / 趁火打劫历历在目 / 记忆犹新恋恋不舍 / 流连忘返万无一失 / 十拿九稳言不由衷 / 口是心非义不容辞 / 责无旁贷荒诞不经 / 荒诞无稽 / 荒谬绝伦见机行事 / 见风使舵 / 随机应变举棋不定 / 犹豫不决 / 优柔寡断休戚相关 / 休戚与共 / 息息相关三、褒贬失当例:他是这种新文学体裁的始作俑者,应当在当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高考语文复习之辨明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高考语文复习之辨明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并分析错因。 少数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主要表
现在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电话遥控指挥多,深入实际 少,个别干部在感情上和人民群众仍存在距离,不愿意也不 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的疾苦声充.耳.不.闻.,吃 不得苦、受不了累,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只做表面文章,不能 解决实际问题。
赛金奖。
C.“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以来,我国已和 30 多个国家签
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些城.下.之.盟.让“一
带一路”建设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D.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栏目具有浓
郁的文化意蕴,这些电视节目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力
推崇,而且在广大民众中掀起轩.然.大.波.。
[失误防范]
原因六 不注重契合性易不合逻辑
在成语运用的过程中,不重视成语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 性,就会造成违背语义逻辑,违背事理逻辑,产生逻辑上的 相悖,语境和语义上的矛盾。
[应用体验] 6.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香港寸土寸金,除了富人活得相对惬意之外,普通人压
[应用体验] 1.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南昌 90 后女孩涂悠悠放弃城市工作,来到一所当时只
有 14 个学生的偏远山村学校任教,因条件极为艰苦,先前 支边的教师来了不久就离开了。但她多年来守.正.不.阿.,扎根 基层教育,默默奉献,帮助学生成长,让人为之动容,她把 青春藏进山村孩子和山民的期待里。
并分析错因。 一位短.小.精.悍.的东海陆战队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
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为排长。 判断:( √ ) 分析:“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 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句中用于人是正确的。

成语误用原因浅析

成语误用原因浅析

成语误用原因浅析上传资料来获取下载点数作者:爱呛水的… 资料来源:原创点击数:1248 更新时间:2009-1-7 文章录入:爱呛水的鱼--成语运用的考查是各种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也是近年高考中必备的题型。

该题型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要能够从容应对试题中的成语题目,除了平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报刊的阅读以了解一些成语运用中的问题外,还应该知道命题人的命题方式以及成语运用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成语误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下面举例来谈一下。

(一)没有深入实际,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主观臆断,就会对成语的内涵不清楚,对成语的意义不理解,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⑴在正常的写作中文不加点,只能使意思模糊,并可能使正确的意思变为错误的意思。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过修改,一气写成。

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点,是涂改的意思。

《初学记》卷一七引张隐《文士传》:“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而上例就是望文生义,误将“点”理解为“标点”,致使对成语的本来意思产生错误理解。

⑵随着中国加入WTO,IT人才是越来越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较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绝伦,无与伦比;丞相,杨国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杨国忠权贵气势无与伦比,非常大,小心不要接近丞相。

“炙手可热”的意思是热得烫手。

比喻气焰权势很盛。

由此看出,“炙手可热”这个成语现在用的多是它的比喻义,一般只能用于气焰权势很盛,是个贬义词。

上面的例子中只看字面,把“炙手可热”理解为“抢手的;热闹、火爆的;红极一时的”之类的意思,因而造成了使用上的错误。

⑶走进华联商厦,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商品琳琅满目。

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自-(陈依连)成语误用探因(详细稿)

自-(陈依连)成语误用探因(详细稿)

成语误用探因《错题掌中宝》系列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陈依连电话: 邮箱:“正确使用熟语”考查点常见题型是选择题。

方式可能是辨析正误,也可能是选用熟语。

考查范围是“常见易错”,“成语”是考查重点。

成语误用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没有系统全面深刻地掌握成语。

现就易错原因进行例说。

一.局部误解──关键出错,满盘皆输成语大多来源于文言文,其中有许多关键语素(关键字)常常带有文言色彩,或用古义或用生僻义,如果用现代汉语去理解,特别是用流行语义去理解常常致误。

使她例①进入高考冲刺阶段后,张媛接连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屡试不爽....的心情糟透了。

“爽”是差错的意思,“屡试不爽”是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的意思。

此句用现代流行意义把“爽”误解为“高兴、痛快”。

例②这些肖像体裁丰富,风格各异,色彩斑斓,有的是笔墨浓重的油画,有的是的速写,有的是笔墨线条都清晰可见的素描。

一蹴而就....“一蹴而就”,蹴,踏。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此句把“蹴”误解为“挥”。

常见容易误解关键语素的成语有:文不加点、不刊之论、不足为训、正襟危坐、危言危行、微言大义、差强人意、久假不归、罪不容诛、诛心之论、功败垂成、生死攸关、吊民伐罪、身无长物、不以为然、五风十雨、俯拾即是、尾大不掉、不伦之恋、一辞莫赞。

二.整体误解──望文生义,不明真谛大多数成语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具有高度概括的整体意义,如果只把字面意义简单相加,就造成整体误解,望文生义。

例①为了治理水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纸贵..“洛阳纸贵”,语出《晋书左思传》,形容文章写得好,传抄的人很多。

后比喻著作名贵,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此句望文生义误解为“纸价上涨”。

,消费者近乎例②去年的保暖内衣行业被大大小小的几百家品牌搅得翻云覆雨....谈“衣”色变。

“翻云覆雨”,又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语出唐·杜甫《贫交行》,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复习对策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复习对策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复习对策张鸿文词语是构成句子的材料,其运用情况能反映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明确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而许多学生在成语复习方面往往感到无可适从,因此,或者死记硬背,或者弃之不顾,为此,笔者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一下成语误用的原因,并提出复习的对策。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高考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1999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项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997年)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样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1992年)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几种错误:1.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成语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褒义、中性和贬义之分。

如果把握不准确,就有可能判断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误用探因成语误用的原因通常有13种: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3、褒贬误用,感情失当;4、不合语境(不明范围),整体不协;5、画蛇添足,语义重复;6、不解整体,断词取义;7、轻重失度,头重脚轻;8、自相矛盾,事理不通;9、形近混淆,音近混淆;10、谦敬错位,主客混淆;11、功能混乱,语法不通;12、不明习惯用法;13、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下面一一道来。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如:1、屡试不爽例句: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江苏卷第3题项)解释:屡试不爽:“爽”指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不爽”是没有差错的意思,不是“不理想”的意思,不能望文生义。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口诀:屡试不爽都不错。

2、登堂入室例句:当年,周星驰硬拉上梁朝伟去考演员,两人合作演了8分钟的对打戏,周星驰扮演李小龙,梁朝伟扮演挨打的日本人。

结果梁朝伟考上了,登堂入室....了,周星驰却落榜了。

(《老梁故事汇》)解析:登堂入室:堂,古代宫室的前屋。

室,古代宫室的后屋。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现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精湛,逐步达到很高的境界。

这里望文生义为具体的“进入”。

正例:要想在这一行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除了自己下功夫,还要有名师的指点。

口诀:登堂入室浅到深。

3、万人空巷例句: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万人空巷: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不要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空”之意。

口诀:万人空巷去集会。

4、不刊之论例句: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解析:刊:删削、修改。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该成语表示不容修改、极为精当的权威论述。

由于望文生义,把“刊”理解成“刊登、刊载”,导致了成语运用的错误。

口诀:不刊之论删不得。

(不刊之法——不可更改的法规)(不易之论——易:变更。

不可变更的言论。

指论断完全正确。

用于指论点或意见正确。

)5、耳提面命例句: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解析:耳提面命: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他的耳朵向他叮嘱他。

形容长辈热心恳切的教导。

命,教导。

不用于同辈之间。

褒义。

上例中只片面地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口诀:耳提面命恳教导。

6、罪不容诛例句:虽然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认错态度好,所以罪不容诛。

解析:罪不容诛:诛:杀死。

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与“死有余辜”“罪该万死”同义。

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口诀:罪不容诛死有余。

上例可改为"罪不至死"。

正例:她的一切政令,都是以小皇帝的名义颁布的,谁反对她,就是反对皇帝,就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

这就叫做“挟天子以令诸侯”。

(山大附中2011年4月高三周考题)7、三人成虎例句:沈某说,唐氏三兄弟已经回上海了,如果他们抱成一团,那可真是三人成虎哇。

解析: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口诀:三人成虎谎当真。

8、七月流火例句:七月流火,早晚穿一件汗衫都热得受不了。

解析:“七月流火”,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七月,“火”是指大火星,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

因而“七月流火”是指:天气变凉的信号。

火:星名,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

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

天气转凉的意思。

“流”,指移动,落下。

是指在农历七月天气的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现代多误用于形容天气炎热。

口诀:七月流火天变凉。

9、差强人意例句: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解析:差强人意:差:稍微。

强:振奋。

原指稍微能振奋人心,现在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很明显,“我”不熟悉那里的情况,却硬派我去,这是“强人所难”,怎么能说还使人满意呢?而例句中却把它理解为“强人所难”的意思,使用错误。

例句:榆次二中本科达线160人,比去年减少25人,比本校2005年达线200人的历史最高纪录少40人,成绩差强人意....。

(选自《2010年晋中市高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解析:差强人意chāqiáng rén yì差:勉强,尚,略;强:振奋。

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口诀:差强人意较满意。

10、文不加点例句: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解析:文不加点,点:涂改。

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

句中误为不加标点。

口诀:文不加点一气成。

11、危言危行例句:他的危言危行....,使得大家慌乱起来,思量着怎样才能保全自己免受疾病的感染。

解析:“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该词表示正直的言行,即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褒义。

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口诀:危言危行话事直。

12、久假不归例句: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原因,对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解析: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假”是“借”的意思,容易误解为“请假”,从而把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口诀:久假不归借不还。

13、一文不名例句: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解析:“一文不名”应改为“一文不值”。

“名”是占有的意思,“一文不名”指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

口诀:一文不名不占有。

14、闻过则喜例句: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2012课表卷)解析:过:过失、错误;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

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容易望文生义为“听到过错就喜欢”。

上例正确。

口诀:闻过则喜喜批评。

15、身无长物例句: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关,但身无长物。

解析:身无长物:形容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口诀:身无长物很贫困。

例句:上海地铁shmetro:【地铁牛人】“穿越女”地铁站求盘缠雷倒众人。

——“奴家本是清源村人士,无故穿越於此,身无长物....,求盘缠回乡,来日报恩。

”略带古风的内容表明了该女子的行乞目的。

——2011-7-22《山西晚报》16、大方之家例句: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解析:大方:大道理。

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口诀:大方之家大学者。

17、目无全牛例句①我们一定要去掉那种目无全牛的观念,树立全局意识。

例句②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例句③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

解析:“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páo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小的部分组成的。

这个成语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

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口诀:目无全牛技艺熟。

18、具体而微例句:开学教职工例会上,校长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了具体而微的介绍。

解析:具体而微,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

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如:这个模型是该城市的缩影,具体而微,一目了然。

注:只能形容实物,不可形容抽象,理性上认识的事物。

口诀:具体而微小而全。

19、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例句:.“冲啊,冲啊”,一阵振聋发聩的声音从前方传来,抢滩登陆的官兵向目标发起冲击。

(《解放军报》,2007年8月17日)解释: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口诀:振聋发聩使清醒。

有些人误把“振聋发聩”同“震耳欲聋”混为一谈。

其实“振聋发聩”同“震耳欲聋”的区别是相当明显的。

“震耳欲聋”的“震”是震动、颤动的意思,“耳”指正常人的耳朵,是说声音大得把正常人的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振聋发聩”的“聋”和“聩”是同义词,都指聋子;“振”和“发”词义相近,都是启发、奋发的意思。

声音再大聋子也是听不到的,所以这条成语根本不是形容声音大,而是比喻唤起愚顽,促人猛醒,与“发人深省”意思相近。

“振聋发聩”只用于比喻义,而“震耳欲聋”根本没有比喻义。

只要切实弄清这两条成语的区别,就不会混为一谈了。

20、口耳相传例句: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解析:口耳相传,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传”意为“传授”。

这里望文生义,误解为“转告”,从而将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错了。

口诀:口耳相传授知识。

21、开门揖yī盗例句: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先采取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归案。

解析:开门揖盗,揖:拱手作礼。

开门请强盗进来。

比喻引进坏人,招致祸患。

上面例句只注意了“开门”,没有注意“揖盗”的含义,望文生义。

口诀:开门揖盗招祸患。

22、空谷足音例句:傍晚的大山中空无一人,非常寂静,他感到恐慌,空谷足音格外地响,更增添了几分恐怖。

解析: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这里是望文生义而理解错误。

口诀:空谷足音难得讯。

23、明日黄花例句①失去的东西再好也是昨日黄花,你留不住也追不回。

例句②全球500强的殊荣,已是昨日黄花,这家跨国集团如今正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解析:“昨日黄花”使用有误,成语中只有“明日黄花”。

苏轼《旭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一天。

黄花,菊花。

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它比喻过时的事物,不是表达“将来时”。

上面例句不懂语源,一是望文生义。

口诀:明日黄花已过时。

24、泥足巨人例句:NBA官方于北京时间12月12日公布了2009年全明星赛第一轮票选结果,泥足巨人姚明得票数遥遥领先,令许多NBA球员羡慕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