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
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护理论文
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26-02【摘要】回顾性研究82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
结果82例病人术后29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面神经损伤20例,皮下积液及涎瘘6例,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经治疗和护理后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认为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针对性地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腮腺肿瘤并发症观察护理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其发病率非常高。
由于腮腺在颜面部所处位置特殊,神经分布异常复杂,血运也比较丰富,因此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性。
术后常常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皮下积液和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给病人带来了痛苦。
故对我院2012年1月~7月收治的82例病例中出现并发症的29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现将观察与护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2例腮腺肿瘤病人中,女38例,男44例,年龄13岁~68岁,平均49岁;良性肿瘤69例,其中腮腺混合瘤58例,淋巴瘤7例,囊肿3例,血管瘤1例;恶性肿瘤13例,其中粘液表皮样癌7例,恶性混合瘤3例,腺样囊腺癌3例。
1.2. 手术方式采用经耳屏前绕耳垂至下颌下缘的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腮腺前缘,由分支逆向解剖面神经,结扎切断腮腺导管,切除包括肿瘤的腮腺浅叶或全叶,对于直径<2cm的混合瘤,只解剖下颌缘支,保留腮腺主导管完整,切除肿瘤及部分腮腺,术后创腔放置负压引流球。
1.3 结果术后发生面神经损伤20例(下颌缘支损伤16例,表现为口角歪斜;颞支损伤4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
后1个月恢复10例,3个月恢复6例,半年后恢复3例,1例遗留永久性面瘫。
发生皮下积液4例,涎瘘2例,皮下积液及涎瘘经穿刺抽出或挤出积液,加压包扎7~14天后有5例痊愈,1例形成瘘管经持续换药1个月后痊愈。
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其中半年后出现2例,2年后出现1例。
腮腺Warthin瘤64例临床分析
(ea m n o S m t oyte it flt o i lf unzo ei l oeeG aghu 50 2, hn) D pr et f t a l ,h r fie H s t aghuM d a C lg, unzo 1 10 C i t o o g F sAi a d p ao G c l a
1 7年 均 未见 复发 。 ~ 结论 : 腺 Wati 主要 发生 在 5 腮 r n瘤 h 0岁 以上 男性 患者 。 发病 情况 、 在 临床表 现 等方 面具 有 自身的
特点 , 疗应 根据 肿瘤 的位 置 、 小的 不 同情 况 而采 取 不 同的手 术方 式 。 治 大 【 键词】 腺 ; 淋 巴瘤 ; 关 腮 腺 外科 手 术 ; 区域 性切 除术
Wa hn t mo .M eh d :Th l ia aa o 4 c s so at i u ri e e t8 y a swa n lz d rt s e t ey t r i u r to s e ci c ld t f6 ae fW rhn tmo n rc n e r sa ay e er p ci l . n o v
【 中图分 类号】 7 98 R 3 .1
【 标识 码】A 文献
【 编 号11 7 — 2 0 2 0 】3 c一 4 — 2 文章 6 3 7 1 (0 9 0 ()0 4 0
Cl i a n l ssO 4 c s s0 a t i u o i c la ay i f6 a e fW r h n t m r n
【 b ta t A sr c】Ob et e o a aye te c nclfa rs o r i u o n o e a ae te sria ng m n o jci :T n lz h l ia e t e fWat n tm ra d t vl t } ugclmaa e e tfr v i u h u l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68例临床分析
体部位、 大小 、 深浅、 患者 年龄而定 。对于范 围局 限且 较浅 的
血管瘤可在瘤 体 周围加 压 暂时阻 断 血流后 直接 行瘤腔 内注 药 对于位置深、 围大的血管瘤, 范 先行瘤体 局围及中间缝 扎 1 d 线, 0拆 拆线一 周后进行 瘤腔药 物 注射。大 面积血 管瘤 可
例注射 5次, 总用药量 <4 m 。用药期阃定 期行 X线胸透及 0g
化验血常规。
局围形成的粘连带 , 利于药物 在瘤体滞 留和 聚积. 有 减少 丁药
物 流失, 使之能充分发 挥作用 , 减少用 药次数 和总 量。 同时, ①治愈 : 瘤体完全消 失, 无功能障碍, 随 齄扎术所 B起的血管瘤瘤腔 内膜损伤 , 『 胶原纤维裸露, 可擞 亦 活体内 Ⅶ因子并释放组 织凝 血因子. 分别启 动内 源性 和外 源 性凝血系统, 速血 栓形成 J 加 。临床 治疗效 果优于 单纯瘤腔
因此 , 口腔颁面部的海绵状血管瘤应尽早积极治疗。 对 2 瘤腔内注射 平阳霉紊治疗海绵状血 管瘤的机制为平 阳 )
霉紊直接作用于血 管瘤内皮细 胞, 干扰细胞 的正 常生 长代谢 , 抑 制细 胞内 D NA合成, 引起 D A单链 或双 链断裂 、 N 降解, 最 终 导致 组织无 菌性坏死 及纤维 增生替代 I 平 阳霉紊 在静脉 腔 内积 聚. 形成 药物 高渗 状态, 致血 管 内膜 出现无 菌性 坏 导 死, 继发 内膜增厚、 管腔 缩小, 血流速度缓慢, 血小板 易于牯 耐 聚积形成血栓使瘤 体纤 维化 、 瘤腔消失。 所 有患者接受 治疗前 均行血 常规及 x线 胸 3 地 塞米松 可增 加血管 对血管 收缩剂 的敏感性, 未成 ) 对 熟血 管瘤 的增殖有抗 同化和血 管收缩作用 . 促使血管瘤萎缩。 因此 , 平胡霉素和地塞 米松合用 有较好 的协 同作用。文 献报
腮腺区肿物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分析
腮腺区肿物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腮腺区肿物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其与肿物的性质及腮腺切除的范围等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68例腮腺区肿物切除的病案资料。
结果 68例手术治疗中,有33例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约占48.5%。
良性肿物术后多为暂时性面神经损伤;恶性肿物,由于切除受累且与肿物粘连的神经分支,术后面神经损伤多为永久性的。
结论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手术切除范围、疾病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面神经;功能损伤;腮腺切除术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94-02保留面神经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区肿物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而采取何种术式以减少和避免术后面神经损伤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分析腮腺区肿物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手术切除范围、肿物的性质等可能影响因素的关系,为术前评估术后有面神经损伤的高危险病人及如何降低术后面神经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5年2月至2012年5月间的住院病人,术后经病理诊断为腮腺区肿物的病例,其中腮腺混合瘤45例,腮腺淋巴管瘤10例,腺样囊性癌5例,慢性腮腺炎8例。
68例均为首次手术治疗,术前均无面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其中43例进行了部分腮腺摘除保留面神经术,20例进行了单纯肿物切除术,5例进行了受累面神经分支切除术。
术后对出现面神经损伤的33例,予肌注或口服神经营养药和改善微循环等对症处理,并进行随访,了解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随访时间3-18个月。
2 结果68例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损伤有33例,约占总数的48.5%,其中腮腺混合瘤有20例,约占44.4%,淋巴管瘤有5例,约占50.0%,腮腺炎有3例,约占37.5%,腺样囊性癌有5例,约占100% 在33例术后面神经损伤中25例为部分腮腺摘除保留面神经术式,约75.8%,5例是部分腮腺摘除及受累在面神经分支切除术,约占15.2%,剜除术3例,约占9%。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附143例报告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附143例报告刘及;苏少武;谢飞虎;杨培新【摘要】目的分析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8月~2009年12月143例行腮腺良性肿瘤手术资料,其中腮腺浅叶肿瘤115例,深叶肿瘤28例.病理诊断Warthin瘤69例(占48.28%),混合瘤63例(占44.06% ).其中有5例为双侧.行腮腺浅叶区域切除术73例,腮腺浅叶切除术42例,腮腺部分浅叶切除+深叶肿瘤切除13例,腮腺全切除12例,保留腮腺浅叶的深叶肿瘤切除3例.术中均解剖和保护面神经.保留腮腺导管89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术中面神经损伤18例,术后半年内2例恢复不全.术后面神经不全麻痹者28例,均在2个月内完全恢复.涎瘘11例,半年内痊愈.Frey综合征6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腮腺良性肿瘤以腮腺浅叶区域切除为首选术式,腮腺浅叶切除为补充.深叶肿瘤可部分解剖面神经,酌情保留腮腺浅叶,使腮腺的功能和外观得到改善.术中勿苛求面神经支干的绝对干净.合理使用电刀可减少术中出血、面神经损伤及术后涎瘘.【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1(017)003【总页数】4页(P185-188)【关键词】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作者】刘及;苏少武;谢飞虎;杨培新【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台山,529200;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台山,529200;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台山,529200;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台山,529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腮腺是人体三对大涎腺中最大的腺体,大约 80%的涎腺肿瘤发生在腮腺。
腮腺肿瘤中约 80%为良性[1],手术切除是治疗腮腺实质性病变的最常用的方式。
回顾我科于1995年 8月~2009年 12月施行手术治疗、有随访资料的 14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5年 8月~2009年 12月我科共完成腮腺手术 181例,其中良性肿瘤 154例(占 85.1%),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良性患者143例 ,其中男 99例,女 44例 ;年龄 12~76岁,平均年龄 52.2岁,病程最长 20年。
腮腺多形性腺瘤150例临床分析
腮腺多形性腺瘤15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该病的治疗措施和方法。
方法采取手术方式治疗150例多形性腺瘤。
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方式80例,改良方式70例。
术后跟踪随访0.5~5年,观察患者手术的恢复情况及复发情况。
结果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的80例患者中出现暂时性面瘫14例,出现涎瘘5例,出现frey’s综合症18例,发生复发3例。
采取改良方法的70例患者中,有暂时性面瘫4例,涎瘘3例,没有frey’s综合症及复发情况。
结论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采用改良方法比传统方法发生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37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4(b)-0019-02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150 caseshuangpu shenli chang lijun zhao zhenhua he luyu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of jiaozuo people’s hospital, henan 45400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 150 cases of 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clinical operation data,discuss the disease treatment measures andmethods.methods adopt operation treatment of 150 cases ofpleomorphic adenoma.one using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operation in 80 cases,improvement in 70 cases.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half a year to five years,was observed in the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recovery and relapse.results using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operation in 80 cases of temporary paralysis in 14 cases,appearing salivary fistula 5 cases,frey’s syndrome 18 cases,the occurrence of relapse in 3 cases.adopt improved methods in 70 cases,temporary paralysis in 4 cases,salivary fistula in 3 cases,no frey’s syndrome and recurrent situation.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by modified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has less complications, obvious effect,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parotidpleomorphic;adenoma;operation;complication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上也称为混合瘤,是涎腺最常见的肿瘤,发生在腮腺的多形性腺瘤占所有腮腺良性肿瘤的60%~70%。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脑膜脑炎68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
8・
中原医刊 20 0 2年 l 月 第 2 1 9卷 l 期 Ce t l lisMe i l o r a V 12  ̄ o 1 — o. 1 nr a dc un l o.9 N . l N v aP n aJ
2
上 下方 向撕开腹 膜暴露子宫 下段 ; 横 向切 开膀胱 反折 腹膜 约 ④ 2 m, c 撕开 并下推膀胱 , 切开子宫下段 肌层约 2 m并向两侧撕 开 c 约 l c 破膜 , O m, 取胎 , 手取胎盘 ; ⑤将 子 宫娩 出腹腔 , 净 宫腔 , 擦 暴露子宫切 口, 自术者 侧用 1号合成 可吸收缝 线连 续锁扣 全层 缝合子宫切 口, 子 宫还 纳 腹 腔 , 拉 大 网膜 覆 盖 子 宫切 口。 将 轻
开, 这样 , 腹膜实 际上是 横 向撕 开的 , 可避 免损伤 膀 胱 ; ⑥拉 下 大 网膜 覆盖子宫切 口时 , 作要轻 , 动 切勿损 伤大 网膜血管 ; 关 ⑦
2 结 果
腹结 束 , 除 Al 钳后 , 撤 ls i 如皮肤 裂开 , 则需 补缝 。
参 考 文 献
1 马彦 彦 , 编 . 式 剖 宫 产 术 、 2版 . 京 : 京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主 新 第 北 北
不 缝 合 膀 胱 反 折 腹 膜 和 壁 层 腹 膜 。清 除 血 块 , 吸 出 腹 腔 内 羊 不
水 ; 用 1号合成可吸 收缝线 自术 者侧连续缝合 筋膜 层 ; ) ⑥ ( 4号 Z 丝线 间断褥式 全层缝合皮 肤和皮下脂 肪 3针 , 4把 Al 钳 分 用 ls i 别于针 间对合 皮肤钳夹 5分 钟后松钳 ; ⑧术 后伤 口不用 压沙 袋 不包腹带 , 5天拆线 。
1 3~1c 视胎儿 的大 小 ) ② 于 切 L 中间 切开 皮 下脂 肪层 约 5 m( ; I
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8例
干 扰 索 为 广 谱 的 抗 病 索 药 物 . 作 用 机 制 为 : 扰 素 阻 断 病 毒 其 干 的 繁 殖 与 复 制 , 细 胞 内 产 生 抗 病 毒 蛋 白 . 制 病 毒 mR 在 抑 NA
信 息 的 传 递 . 导 产 生 蛋 白 激 酶 及 25寡 腺 苷 合 成 酶 ( 诱 25 1 2 治 疗 方 法 两 组 均 采 用 综 合 治 疗 措 施 , 括 退 热 、 水 . 包 脱 AB) .降 解 病 毒 RNA . 病 毒 蛋 白 合 成 减 少 . 长 受 到 抑 使 生 制 ] 。本 组 资 料 提 示 干 扰 素 治 疗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有 一 定 疗 效 。
[ g 单 位 】河 南 省 兰 考 县 人 民 医 院 儿 科 . 7 0 0 f者 4 5 0
[ ] 朱 启 榕 . 儿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抗 病 毒 治 疗 与 评 价 [ ] 中 国 实 用 儿 2 小 J.
科 杂 志 .0 1 1 ( ) 4 6 2 0 . 6 8 :5 . ( 稿 日期 : 0 2 0 5 收 2 0 — 4l )
【 参 考 文 献
】
13 .
疗 效 标 准 显 效 : 3d内 发 热 、 痛 、 吐 、 搐 及 耳 垂 周 头 呕 抽
[ ] 左 启 华 . 编 儿 科 学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 ] 1 主 M 第 3版 . 京 : 民 北 人
卫 生 出 版 社 . 99 .1 4l . 1 5 0. 1
组 总 有 效 率 9 . . 异 有 非 常 显 著 性 ( 7 7 . 42 差 x = . 2P< o 0 ) . 1 。结 论 干 扰 素 治 疗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疗 效 明 显 ・
鳃裂囊肿(瘘)68例治疗体会
鳃裂囊肿(瘘)68例治疗体会作者:管永昱,许建民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3期【摘要】目的总结68例鳃裂囊肿(瘘)的治疗经验。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鳃裂囊肿和瘘进行分析,对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
其中鳃裂囊肿61例,鳃裂瘘7例,鳃裂囊肿恶变1例。
结果68例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66例,暂时性面瘫6例,暂时性涎瘘1例,复发3例。
结论鳃裂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鳃裂囊肿;鳃裂瘘鳃裂囊肿属于鳃裂畸形,是胚胎鳃裂残余组织形成的囊肿[1],是口腔科常见病,与呼吸道关系密切,应及时治疗;鳃裂瘘可以是先天闭合不全,也可以是囊肿继发感染破溃或切开引流形成;二者皆需手术治疗。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8例鳃裂囊肿(瘘)患者的治疗经过作一报告。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1990年2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8例鳃裂囊肿(瘘),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2~56岁,平均岁。
其中鳃裂囊肿60例,鳃裂瘘7例,鳃裂囊肿恶变1例,病史从3天到36年不等。
多因颈部侧方肿物就诊,部分有消长史。
方法68例患者经术前准备后,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范围不同,分别采用局部麻醉或静脉全身麻醉下手术;不同部位囊肿选用适合的手术切口,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中仔细剥离囊壁,并追踪至囊肿或瘘的末端,完整切除;囊肿(瘘)与外耳道有粘连者,切除部分外耳道软骨,通向咽腔者追踪至咽部并作荷包缝合。
术中注意保护面神经及腮腺,冲洗创腔,严密止血后置负压引流,缝合。
2结果68例患者入院后经术前准备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恶变一例在肿块切除同时行同侧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
一期愈合66例,暂时性面瘫6例,暂时性涎瘘1例,复发3例,其中鳃裂瘘复发2例,二次手术后复发1例。
3讨论鳃裂囊肿是胚胎鳃裂残余而形成的囊肿,属于鳃裂畸形。
多见于青少年,生长缓慢,常因呼吸道感染囊肿骤然增大,伴有疼痛。
112例腮腺肿瘤的临床护理与观察
112例腮腺肿瘤的临床护理与观察发表时间:2012-04-17T15:23:40.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素兰努尔克孜·海力帕木[导读] 可采用针刺合谷,足三里穴位止痛。
[2]王素兰努尔克孜·海力帕木(新疆博州人民医院新疆博乐 833400)【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292-02 腮腺肿瘤是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腮腺与面神经在解剖上密切关联,术后采用不同的护理观察方法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影响较大。
我科自2001年至2011年间共收治腮区肿物165例,其中腮腺肿瘤112例,并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临床护理与观察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在112例腮腺肿瘤中,男性49例,女性63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74岁,平均44.2岁。
良性肿瘤92例,恶性肿瘤20例,其中腮腺混合瘤84例。
(见表1)表1. 112例腮腺肿瘤分布情况分类例数年龄范围平均腮腺混合瘤 84 16~74 40.2粘液表皮样瘤 7 36~40 48.1腺泡细胞瘤 6 32~68 47.4恶性混合瘤 4 25~63 49.8其他病变 11 19~58 37.82.临床表现:本组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近30年,多无自觉症状,大多数以腮区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为主诉就诊,其中4例出现疼痛,1例同侧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恶性肿瘤。
未出现面瘫病例。
3.治疗方法:本组腮腺肿瘤中除了有7例经针吸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经患者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病外,其余105例均在本院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恶性肿瘤手术后均进行氨甲喋呤化疗。
4.结果:术后随访68例,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10年,有3例死亡,其中2例为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复发转移死亡,1例死于心脏病发作;术后暂时性面瘫均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
喜炎平联合金黄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8例
喜炎平联合金黄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8例
郑超;许丹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2(25)18
【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金黄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喜炎平静脉滴注合并金黄膏局部外敷,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喜炎平联合金黄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2273-2274)
【关键词】喜炎平;金黄膏;腮腺炎
【作者】郑超;许丹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1
【相关文献】
1.金黄膏联合美得喜乳膏治疗外周静脉炎疗效观察 [J], 姚艳艳;曹岐新
2.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疗效观察 [J], 黄毓海
3.喜辽妥联合金黄膏治疗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J], 李燕
4.喜炎平联合更昔洛韦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J], 宗艳梅;李颖
5.喜炎平联合消瘀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 [J], 陈艳苓;谢彩霞;胡志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腮腺肿瘤患者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老年腮腺肿瘤患者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高运来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3(033)015
【摘要】腮腺肿瘤有多种组织病理类型。
各个病理学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及良、恶性分类。
本文收集6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总页数】3页(P3767-3769)
【作者】高运来
【作者单位】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老年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 [J], 滕小云
2.右美托咪啶辅助局麻在老年腮腺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J], 余立荣;邓文伟
3.老年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 [J], 马秋萍;康东红
4.超声诊断老年腮腺肿瘤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J], Zhao Ruoxin
5.对比分析乳房肿块的超声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 [J], 赵淑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术后的专科描写
肿瘤术后的专科描写1、临床资料和方法68例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14~72岁,平均45.5岁。
病程1个月至40年,平均1年半。
腮腺肿瘤直径<2 cm 6例,2~6 cm 58例,>6 cm 4例。
瘤体原发于腮腺浅叶49例,深叶19例。
病理类型:良性肿瘤55例,恶性肿瘤13例。
临床表现为耳前、耳后、耳垂下肿块。
良性肿瘤因感染有局部疼痛4例,恶性肿瘤局部疼痛6例(其中浅表溃疡1例,颈淋巴结转移4例)。
方法:单纯肿瘤切除20例,肿瘤加腺体浅叶切除29例,肿瘤加腮腺全切除13例,肿瘤加颈廓清扫6例。
腮腺浅叶和腺体全切除均施行解剖面神经。
68例术后并发涎腺瘘7例,耳颞神经综合征(Frey's综合征)7例,面瘫14例,其中3例因术中损伤面神经分支而出现面瘫。
恶性肿瘤12例术后加放疗,1例加化疗,患者成活3~10年。
55例良性肿瘤均获治愈出院。
2、主要护理措施2.1 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瘫痪引起的原因在于腮腺与面神经在解剖上密切相连。
①手术过程中应仔细将面神经与肿瘤分离,必要时将肿瘤切开,再切除肿瘤,以保护面神经。
②术后应用类固醇激素药物如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提高抗炎作用,降低局部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浸润和水肿。
③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如当归、丹参、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烟酸、路丁片剂等增加面神经周围微血管的供血量,改善局部微循环,营养神经。
④用针炙、理疗、推拿、热敷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⑤利用生物反馈原理的表情肌锻炼,可促进面部运动的恢复,其动态变化可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2.2 涎腺瘘预防涎腺瘘①手术后加压包扎1周,包扎期间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血供及循环是否正常。
②拆线后加压包扎24 h。
2.3 Freys综合征术后3~6个月可出现。
当咀嚼饮食或刺激分泌唾液时,术侧局部出汗并伴有发红现象。
多数患者感觉不适,可能与手术中刺激神经、术后局部肿胀压迫神经及瘢痕粘连等因素有关。
腮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
腮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
肖鹏;范卫君;张亮
【期刊名称】《广州医药》
【年(卷),期】2007(38)3
【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68例行CT扫描与病理诊断作对照研究.结果 CT诊断腮腺肿瘤的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66.6%,漏诊率5.3%,误诊率33.3%,总符合率为89.7%.CT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2.0%,特异性为78.0%,漏诊率为18.0%,误诊率为22.0%,总符合率为80.9%.结论 CT扫描诊断腮腺肿瘤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有一定价值,但对肿瘤良、恶性敏感性的分辨有限,病灶边缘模糊不清是判断恶性肿瘤的重要征象.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肖鹏;范卫君;张亮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入中心,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入中心,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入中心,广
州,51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
【相关文献】
1.32例腮腺肿瘤的CT征象观察 [J], 许大波
2.腮腺肿瘤的CTS检查(附43例病案分析) [J], 曹相德;哈若水
3.133例腮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 [J], 吕衍春;范卫君;沈静娴;肖鹏
4.腮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及临床意义 [J], 张倬
5.COVID-19恢复期MSCT征象及核酸复阳与非复阳MSCT征象对比分析 [J], 陈露;魏文洲;刘远健;王建春;袁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手术方法在腮腺肿瘤手术中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对比
不同手术方法在腮腺肿瘤手术中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对比赖卓凯;谢怡;赵云峰【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面神经解剖手术方法在腮腺肿瘤手术中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 2015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腮腺肿瘤患者根据解剖方式不同分为A组(36例)和B组(36例),分别采用面神经总干顺行法和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法解剖面神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面神经功能分级以Ⅱ~Ⅲ为主,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中2例发生面神经总干损伤,B 组中2例颊支损伤,6例下颌缘支损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中的面神经损伤患者皆为暂时性损伤,A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分级的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与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法相比,面神经总干顺行法对面神经损伤程度轻,且恢复快.因此,腮腺手术在面神经总干显露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顺行法进行面神经解剖.【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11【总页数】3页(P220-222)【关键词】腮腺肿瘤;腮腺手术;面神经解剖【作者】赖卓凯;谢怡;赵云峰【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湛江524037;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湛江524037;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湛江524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7腮腺肿瘤是最为常见的涎腺肿瘤,其中约80%为良性病变,20%为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腮腺区发生无痛性肿块,可有面神经麻痹、面部疼痛、唾液减少、听力下降、张口受阻、吞咽困难等,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1-2]。
目前,对于腮腺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手术切除,且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为治疗原则[3]。
腮腺切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用术式之一,其核心是解剖面神经并保留,但此过程容易造成面神经损伤继发永久性面瘫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及生活质量,而面神经解剖方式的选择是减少面神经损伤、减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4-6]。
腮腺多形性腺瘤197例临床分析
腮腺多形性腺瘤197例临床分析
杜伟;张晓娟;刘善廷;赵铭;齐金星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1(20)1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河南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首次收治的19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155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患者33例,行腮腺全叶切除术患者9例.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腮腺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麻痹及耳垂麻木比率低.结论:肿瘤距面神经较远,直径较小时,腮腺部分切除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杜伟;张晓娟;刘善廷;赵铭;齐金星
【作者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科,河南,郑州,450008;郑州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科,河南,郑州,450008;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科,河南,郑州,450008;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科,河南,郑州,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7
【相关文献】
1.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J], 王琛霓
2.腮腺多形性腺瘤33例临床分析 [J], 顾起宏;杨雯君
3.腮腺多形性腺瘤150例临床分析 [J], 皇甫胜利;常立军;赵振华;和鲁予
4.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J], 王琛霓;
5.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分析 [J], 高华;刘丽;范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
腮腺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现对我科2001~2004年收治的68例腮腺肿瘤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发病情况、治疗特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腮腺肿瘤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8~74岁,平均51岁,主要发病年龄段在40~60岁。
良性肿瘤51例,占75%,恶性肿瘤17例,占25%。
病理报告混合瘤42例,腺淋巴瘤5例,腮腺区淋巴结炎1例,神经鞘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2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腺样囊性癌3例,淋巴上皮病恶变1例,肌上皮癌2例,腺泡细胞癌2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恶性混合瘤1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68例均行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
腮腺肿瘤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性质等分别行肿瘤加腮腺区域性切除40例,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9例,肿瘤加腮腺全切术19例,术中均做快速病理明确性质,随访时间2.5~6年。
2 结果
68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恶性肿瘤有5例局部复发,4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未发现良性肿瘤复发。
3 讨论
腮腺区肿块切除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取了保留面神经加腮腺区域性切除术[1],这和以往的术式不同,以往是采取保留面神经加腮腺浅叶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术是在肿瘤外0.5~1.0 cm正常腮腺组织中分离切除肿块及其周围腺体组织,可不特意解剖面神经,这样既避免了单纯剜除术的较高复
发,又保留了正常的腺体组织及其功能,大大的减少了面神经分支的损伤机会,又缩短了手术时间,不必要切除过多的腮腺组织,造成面部外形的改变。
区域性切除术可以获得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对于腮腺深叶肿块或恶性肿瘤必须作全腮腺切除术。
腮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并不很高,因此不主张作预防性颈部淋巴结切除术,可在术后严密观察,如果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灶,则应作颈淋巴结与腮腺肿瘤的联合切除术[2]。
面神经的处理:如何正确处理面神经的问题是关系到预后和容貌问题。
是否牺牲面神经取决于临床和术中的表现而不是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除外)。
恶性肿瘤若与面神经已粘连或临床上已出现神经损害症状者,则应作面神经切除术。
腺样囊性癌即使未与神经粘连也需切除附近的神经分支。
减少术后肿瘤复发的可能。
对于腮腺切除后遗留的创腔会造成面部塌陷,面部两侧不对称,影响面容,可以用胸锁乳突肌肌瓣旋转填塞于创腔,缝合在残留的健康腮腺组织上,恢复术后面部外形。
胸锁乳突肌为节段性供血,肌瓣蒂部应留在胸锁乳突肌的上部,保证有充足的血供。
腮腺手术解剖面神经是关键步骤,采取了顺行解剖与逆行解剖两种方法,若肿瘤位于浅叶前份我们采取了顺行解剖法,先解剖面神经总干,总干位于外耳道软骨下方1.0 cm以内,二腹肌止端前缘,茎突稍后方的狭小区域内。
术中先暴露胸锁乳突肌,将肌肉向后牵拉,此时可清楚显示二腹肌后腹止端,在二腹肌后腹与外耳道软骨交角的分角线上,同时将腮腺后缘向前掀起,一般位于乳突尖前缘上方1.0 cm,距离皮肤深约3.0 cm,寻找面神经总干,术中尚需注意面神经总干浅面稍下方的耳后动脉,部分患者还可遇到耳后静脉。
当面神经总干较细时应仔细鉴别,防止误伤。
手术应在茎突根部浅面进行,防止伤及茎突根部深面的重要血管神经。
若肿瘤位于颌后凹处,最好采取逆行解剖法,先寻找面神经分支,从分支向主干寻找,再解剖出颈面干及颞面干及其相应分支。
我们还比较了顺行解剖法和逆行解剖法的手术时间,发现从主干向分支解剖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操作过程,所以提倡顺行解剖法。
在行顺行解剖法时,有时因肿瘤压迫使面神经移位,导致从主干分离有困难,此时可从下颌缘支找起,再向总干方向分离,灵活应用。
临床遇到的1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该患者是因眼部患恶性黑色素瘤而行眼球剜除术,术后3年出现腮腺区肿瘤,术中见肿瘤累及下颌缘支,向患者交待清楚后,牺牲该分支。
术后病理证实为眼部肿瘤转移。
腮腺深叶切除需防止误伤颈外动脉,颈外动脉一般在下颌升支后缘中下1/3处穿入腮腺内侧面,并在腺体内相继分出耳后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
在腮腺深面为腮腺床,内有颈内动脉、静脉,9~12对脑神经,有少数颈外动脉不穿经腺体,而是紧贴腮腺内侧面走行。
熟悉这些结构有利于腮腺深叶的手术。
以往腮腺术后大多数是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防止涎漏的发生,同时口服阿托品0.3 mg,1日3次。
而我们采取了负压引流效果较好,可以使皮瓣紧紧贴附在创面上,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减少了纱布绷带压迫带来的不适感,同时涎漏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负压引流一般48~72小时后抽除。
参考文献:
[1] 张震康,邱蔚六,皮昕.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M].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16.
[2] 王大章.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