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基于日本海外投资经验启示下的我国对策研究

基于日本海外投资经验启示下的我国对策研究
1日本海外投 资的特 征 1 . 1随时调整投资动机 相 比欧美国家, 日本的科技水平 、资源 禀赋决定其海外投 资动机 有所差异 。技术 、资本优势在欧美跨国企业较为明显,其选择海外投 资原 因:其一 ,绕过关税壁垒抢 占被投资国市场 :其二 ,因技术与其 它实物 商品不 同,无法 由销售实现最大收益,但海 外投 资能让其确保 控制在海外运用 的技术及经营 ,所 以能最优化所 有权。降低成本 、获 取资源 是 日本最初 的海外投资动机 。自日本海外投资开始 至今其动机 历经确 保国内充足原料供应 的以资源为 目的的投资;获取廉价 的被投 资国劳动力 的以成本 降低为 目的的投资;开拓海外市场 、获取 专利信 息、构建国际流通 网络 的综合投资 。并且在区域问、行业 间 日本 的海 外投 资动机差异也有一定规律性。
1 . 2 变化 灵活 的投 资载 体
施 以事业 部制;在扩大海外业务与产品多元化时,运用矩阵式模式管 理 。另外还有外包服 务,以及为适应全球经营,强化 区域治理效果 ,
区域总 部出现 了。与此 同时 ,还依据不 同的客户关 系紧密度 与行业 特性,采用不同的管控海外组织 的模式。按照母子 公司本土化程度与 控制程度,可将 管控 分为 :一是母公司有较高的开发 、企划及管理能 力 ,当地的法人几乎只是执行 ;二是母公司对产品开 发与经 营全面负 责 ,当地法人的责任 是将产 品本土化;三是母公司对产 品开发与经营 控制,当地法人的独立性很高 。有的产业在 日本牵 头的是龙头企业 , 形成高度全方位 产业分工,中小企业借助人才交流 、技术合作及接受 外包等方式长期与大企业组成稳定关系 。这样只要 龙头企业 出去 了, 批 配套 企 业 也跟 着 出 去 了 。

2 。 2 在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 实时 依据经 济 发展 调整 投资政 策

日本在华投资的产业战略与中国的产业发展

日本在华投资的产业战略与中国的产业发展

日本在华投资的产业战略与中国的产业发展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沈瑶浙江树人大学日语系 张建萍日本投资在我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研究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产业格局及产业战略,以及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日本在华投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产业格局日本对华投资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其产业投向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起步阶段(1991年前)。

这一阶段由于中国缺乏引资经验,立法也很不完善,所以来华投资的日商缺乏信心,顾虑重重,总体投资水平很低。

在中国进行的试探性投资中,非制造业占有较大的比重,投资成效明显、资金回收快的宾馆、写字楼和服务业为其投资重点。

1991年起日本对华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非制造业。

2、发展阶段(1992年-1996年)。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开 放政策,投资环境改善,市场容量扩大,该年度起日本掀起了第一轮对华投资高潮。

这一阶段制造业占有很大比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处于低附加值零部件装配阶段、技术含量较低的电子电器、机械等行业,即小岛清所述“边际产业”。

3、调整阶段(1996-2000年):受日本国内经济长期萧条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影响,日本对华投资开始下滑,但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产业政策的调整,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开始升级。

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大幅萎缩,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大幅增长,但总体来说还是远远低于日本对世界投资的平均规模。

4、大规模投资阶段(2001年起)。

2001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开放电信、金融、保险和专业服务业等新的投资领域,同时参加《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展创造了一个更加有保障的外部环境。

此背景下日本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对华投资,掀起了第二轮投资热潮。

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行业,其2003和2004年对华投资金额分别增长405%和187%,占该行业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28.13%和46.37%,且2004年的平均规模超过了日本对外投资平均规模,表明日本对华投资已转向比较优势产业。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特征及趋势分析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特征及趋势分析

第 5期
∞ 如 ∞
加 m 0
图 1 18 - 20 96 02年 日本 对 华 直 接 投 资 的趋 势 图
日本 对 华直 接 投 资 的产 业转 移 特 征及 趋 势分 析
刘祥 霞 , 王 锐
( 济南大学 经济学 院, 山东 济南 2 02 ) 5 0 2
[ 摘
要] 通过分析 2 世 纪 日本对华直接投 资的产 业分布特征及新 世纪 的产 业转 移趋势 , 究从政 0 研
策上对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加以正确的引导 , 以优化我 国产业结构 , 提高我 国的国际竞争力 。 [ 关键 词] 日本 ; 对外直接投资 ; 际产业 ;产业转移 边 [ 中图分类号] 3 . K8 1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4 7 0 20 )5— 53— 6 10 —1 1(07 0 04 0 3
投 资 的一 个重要 的 目标 国。纵 观 E本 对 华直 接 投 资 的过 程 , 了在 规 模 上有 一 些 变 化外 , 产 业 分 布上 t 除 在
也 出现 了不 同的特征 , 尤其 是进 人新 世纪后 ,t 对华 产业转 移 出现 了新 的动 向。 E本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的概况
亿美 元 , 历史最 高纪 录 , 创 比上年增 长 1 . % 。截 至 2 0 98 0 5年底 , 日本 累计 对华投 资 3 0 50 0个项 目 , 际使 实
用 总金 额 的 8 6 , 为 中 国第 二大 外资 来 源 地 。从 19-20 .% 成 99 0 5 年, 随着 日本对华 投资 的持续 增加 , 日本 对华 直接 投资趋 势 图呈现 “ ” V 型反 转 , 图 1 见 。
可以预见尽管今后中日经济关系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其产业转移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与中国市场开放趋势相对应一四优化日本对华投资产业结构的对策目前中国正在加速发展市场经济进行结构调整为了使日资在中国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优化中发546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李迎旭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7期[摘要]基于1995—2010年日本对东盟的总投资、直接投资以及东盟内部相互投资等数据,实证分析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对东盟内部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

结果显示:日本对东盟十国的直接投资对东盟内部投资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挤出效应。

日本向东盟投资集中在其优势产业,而向东盟投资的国家近年来也不断增加,并且东盟内部经济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资的进入对东盟内部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这对中国引资和国内投资政策调整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直接投资;挤入效应;挤出效应;日本;东盟[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037-03一、相关理论概述在经济学理论中,挤入或挤出效应是指一种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增加时对其他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影响。

例如,国外直接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东道国内部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如外商直接投资拉动了国内投资的增长,即产生了挤入效应;外商直接投资部分或全部替代了国内投资,即产生了挤出效应。

二、关于直接投资挤入挤出效应的研究综述Borensztein、Gregorio 和 Lee(1998)建立了直接投资技术扩散的内生增长模型,利用69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将投资比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结果显示直接投资每增加1单位,东道国总投资额增加大于1单位,即发现直接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

国内学者对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研究起步较晚,经验相对不足。

杨柳勇(2002)借助Agosin & Mayer(2000)的古典理论框架下的投资方程式,运用1985—1999年我国的投资率、FDI流入量及GDP增长率等变量对直接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出现了挤出效应。

中日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特点比较及其启示

中日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特点比较及其启示
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与转变回顾 日本战后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 : 一 是 从 战 后 到 上 世 纪 70 年 代 末 的 起 步 和 发 展 时 期, 二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投资大国时期, 三是泡 沫 经 济 崩 溃 后 的 对 外 投 资 战 略 调 整 时 期 。[1]这 样 划 分 的 依据主要是基于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对比较明显的共 性特征。从战后日本对外投资起步一直到上世纪 70 年 代末, 对外投资始终不是一种独立的发展战略, 而是 依附 于 “贸 易 立 国 ”战 略 的 。80 年 代 日 元升 值 以 后 日 本对外投资急剧增加, 同时欧美国家与日本贸易摩擦 加剧。日本汽车、电子等重要产业为占领欧美市场不 — —— —— —— —— —— —— ——
2007年 第 11期 总 第 276期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NO.11, 2007 Serial NO.276
中日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特点比较及其启示
汤建光
( 上海理工大学 社科部, 上海 200093)
摘 要: 近年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时代正在到来 。研究发现, 目前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与日本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的状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鉴于此, 本文拟对日本 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以期获得一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 展的有益启示。
图 1 1965-1998 年日本对外投资与贸易 “黑字”对比 数据来源: 日本贸易振兴会网站 www.jetro.go.jp 日本统 计 局 网站 www.stat.go.jp
( 3) 日本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其经济增长 速度, 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又快于其进出口贸 易的增长速度。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干预产业或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以及干预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影响该国经济发展的政策。

纵观全球,产业政策在日本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兴、发展、高速增长,引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的产业政策愈来愈引起西方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对于当前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日本实施的主要产业政策1、“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1945-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国民经济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恢复生产,通过大力扶持基础工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资设备和能源的支持,带动其他行业恢复生产。

煤炭和钢铁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政府在这一时期主要采取了优先发展煤炭和钢铁两个部门的“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

“倾斜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努力增加煤炭生产,并将其重点分配给钢铁部门,以增加钢材生产;然后又将钢材重点分配给煤炭部门,进而增加煤炭生产;以这两个基础工业部门相互促进、循环恢复和扩大生产规模为核心,为其他工矿业的恢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再以此逐步推动电力、农业化肥、运输等其他基础工业部门的恢复,逐步带动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倾斜生产方式”的效果: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好转,重要基础工业部门产量明显增长,由此形成了基础雄厚、扎实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为改变日本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创造了物质前提条件,对下一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政策。

2、“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950-1955年)1949年后日本经济重新出现了不稳定局面,“倾斜生产方式”宣告结束。

日本学术界通过展开“开发主义”和“贸易主义”以及“静态国际分工理论”和“动态国际分工理论”两场大争论,确立了“贸易立国”发展战略。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王 三 三 W ANG S a n — s a n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 感科 学学 院, 北京 1 0 0 8 7 5) ( B e i j i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G e o g r a p h y , B e i j i n g 1 0 0 8 7 5 , C h i n a )
关键词 :日 本; 中 国; 对外直接 投资
Ke y wo r d s : J a p a n ; C h i n a ; F DI
中圈分类号 : F 8 3 0 . 5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1 9 — 0 0 1 1 - 0 3
摘要: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但发展快, 要想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需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 做 出具有前瞻性和预
判性 的战略部署。 日 本是亚洲对外直接投 资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 其经验教训值得 我们研 究 本文回顾 了日本对外直接投 资的演化 历 程, 归纳 了日 本对外直接投 资的特点 , 提 出了对我 国对外直接投 资具有现 实意义的启发 。
c o u n t ie r s ,J a p a n ' s e x p e i r e n c e i n F DI i s wo r t h l e a r n i n g .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p oc r e s s o f J a p ne a s e F DI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J a p a n e s e F DI , a n d t h e n p u t f o r w a r d s s o me i n s t r u c t i v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t l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h i n e s e F DI .

日本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经验与启示

OVERSEAS INVESTMENT & EXPORT CREDITS摘 要:境外投资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日本的境外投资起步较早,并且得到了一系列政策的支持。

其中,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国际协力机构(JICA)和国际协力银行(JBIC)将援助、贷款、咨询、项目、技术、投资关联,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境外投资。

JICA和JBIC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可供我国借鉴。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境外投资日本黄艺翔日本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经验与启示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历来重视本国企业的境外投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化被动赔偿为主动“走出去”,以“经济援助”的名义,先把资金支付给生产赔偿物资设备或承担劳务输出的相关日本企业,再由这些企业向有关国家提供产品或劳务。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利用援助引导日本企业到境外投资,通过海外并购和投资建厂将部分产业向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构建“海外制造、全球销售”的出口基地,优化国际产业布局,培育全球产业链。

近年来,日本更加注重通过提供高效援助来进一步强化境外投资对产业转移的助推作用,形成有利于日本的跨国产业分工体系,保持日本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强国地位。

为实现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日本政府陆续成立了多家政策性金融机构。

其中,JICA和JBIC在支持日本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推动日本海外发展战略落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JICA 和JBIC 简介JICA和JBIC成立较早,其机构和职能经过多次调整。

目前,JICA主要负责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包括无偿援助、技术援助、有偿援助。

其中,有偿援助是JICA开展ODA的主要方式,即为受援国提供低息、长期的优惠贷款(ODA贷款)。

截至2019年3月末,JICA约有员工1900人,有96家海外代表处,业务覆盖148个国家和地区,ODA贷款余额为8174亿元人民币。

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

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

未经允许请勿引用经济预测分析第 17 期国家信息中心2015年5月25日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

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不断升级的过程。

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与当时的日本具有一定相似性,比较这两个时期中日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推动经济发展— 2 — 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正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阶段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由资本净输入国变为资本净输出国。

1、对外贸易难以继续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世界份额快速提升,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 后,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提高,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但当前,我国外贸已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进出口规模占GDP 比重在2006年达到63%的高点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参见图1)从未来世界经济走势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看,外贸将难以继续发挥以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与此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既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额的迅猛增长,也引发了不少贸易摩擦,更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始实施,活跃的海外投资日渐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并形成新的增长潜力。

0%10%20%30%40%50%60%7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0042006200820102012中国出口占G D P 比重中国进口占G D P 比重中国进出口占G D P 比重图1 中国进出口占GDP比重变化情况2、对外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大规模净资本流入,经济取得快速增长。

日本对外投资的启示

日本对外投资的启示

急剧 膨 胀 .到9 年代 的相 对 缩 小 等几 个 阶段 。从 0
战后 到6 年 代 日本 对 外投 资 规 模极 其 微 小 ,领 域 0
也有 限 在 15 — l6 年 , 日本 企 业 对外 直 接 投 9l 92
资年 平均额 为4 9 3 万美 元 。投资地 域倾 向地 理相 近
全球 战 略平 台
国际 化战略 、资本的对外投 资上相对落后 于欧美发 达 国家 .但 与经济 高速增长 同步 , 日本 企业 向海外 直接投 资步伐异常迅猛 ,到2 世 纪8 年 代最终赶 上 0 0
并超 过 了世界头号 投资大 国美 国 .一跃成 为世界 最
大的债权 国和投资 国。 日本 之所 以取得 如此大 的成 就得 益于 日本独特 的对外投 资模 式和投 资战略 。 目 前 ,中国企业正在 加快对外投 资的进程 ,要实现 中
分 尊重 当地文化 ,融合 当地社会 环境 以及 积极 参与 东道 国的公 益 事业 。
关键 词 :对外投 资 ;企业发 展 ; 经验 教训
日本作 为 后 起 的资本 主义 国家 ,战后 在 企业
本 对 外 投 资领 域 也不 断 扩 展 。不 仅进 行 着资 源 开 发 型 投 资 .而 且 也开 展 了对 制 造 业 、商 业方 面 的 国际 投 资 。8 年 代 , 日本 的对 外 直接 投 资 首次 突 0 破 l0 美元 大关 ,之 后连年创 记 录 ,平 均每 年增 0亿 加l 0g 元 到 18 年达 ̄ 6 5Z O{美 99 U7 { 美元 的高峰 ,比 前一 年增长 了4 . 09 %.也 迎来 了1 8 - 1 8 年 战后 95 9 9 第3 次投 资 高潮 , 由此 一跃 成 为 世界 投 资 大 国 } l l 。 进入 9 年代 . 日本 “ 沫 经济 ” 崩溃 ,之 后 日本 0 泡 对外 投资进 入连 续3 的下 降期 。9 年代 以来 , 日 年 0 本对 外投 资进 入调整 过程 ,呈 现一 些特 点 ,例如 : 对外 投 资 总体 上 处 于 波动 起 伏状 态 :对 欧美 国家 投资 幅度 下降 .对 亚洲 投 资呈 现 增 长 态势 :对 投 资更 注 重海 外 市 场 布局 等 。新 世 纪 之初 , 日本 重 视 中 国战 略地 位 ,中 国逐 渐 成 为 日本 对外 投 资 主 要对 象 国家 ,通 过 以 中 国市 场 为 中心 ,构 筑 日本

日元升值下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元升值下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20 0 8年第 3期
日本 问题 研究
E l 元升值下的日 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马 文 秀 ( 河北 大 学 日本研 究所 , 河北保 定 0 10 ) 7 0 2
内容 摘 要 :95年 广 场 协 议 后 , 18 日元 大 幅度 升 值 , 日本 政 府 通 过 鼓 励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和 刺 激 国内 需 求 来 促 进 国 内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通 过 传 统 产 业 转 移 效 应 和 新 兴 产 业 成 长 效 应 促 进 了 日本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 时对 外 直 接 投 资也 引发 了 国 内产 业 空 心 化 问 题 扩 大 内需 同 日本 政策促进 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 。 主要表现在提 高了制造业 产品的 附加 价值 、 促进 了服 务业 的 发展 以及 内需型新产业群的兴起 。日元 升值 下的 日本产 业结构调 整政策对 人 民币升值 的 中国 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 键 词 : 场 协 议 ; 业 结 构 调 整政 策 ; 励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 激 国 内 需求 广 产 鼓 刺
施 。 主要 包 括 : 是放 松金融 管制 , 行金 融 自由化和 国际化 。如对 大额 存款利 率实行 自由化 , 推 减少 海

外 金融机 构进 入 日本市 场 的限制 , 放松 日本银行 对 国外客 户贷 款的 限制 , 立东 京离岸金 融 建 市场等 。 二是 日本 银行 建立 全球 性 的经营 网络 。根 据 日本 跨 国公 司对 外直 接 投资 的需 要 , 日本 银 行建立 了全 球性 的经 营 网络 , 设海外 分支 机 构 和 附属 机构 。到 1 8 广 9 8年初 , 日本银 行 的 海外分支 机构 达到 4 1 , 业务 范 围不 断扩 大 , 4个 其 开辟 了项 目融 资 、 赁 、 租 咨询 、 发行 债券 、 投 资管理等 , 以支持 日本企 业 进行海 外投 资 , 增强 其竞争 能力 。 三是 实施 对外 直接 投资 的金融 税 收优惠 政策 。战 后 为鼓 励对 外 直 接投 资 , 日本政 府对 对外 直接 投资 给予 了金 融税 收优 惠政策 。包括 : 日本 进 出 口银 行 向 私人 海外 投 资 提供 优 惠 利 率 的贷 款 , 据《 根 自由 [ 法 》 兑 给予 外汇 优惠 措施 ; 日本 政府 对 海外 投 资 给予 税 收优 惠 ; 建 立 完备 的海外投 资保 险制 度 等 。在 1 8 9 7年 以前 , 日本 海外 投 资保 险只 包括 外 汇 险 、 用 险 征 和 战争险 三种政 府风 险 险别 。在 1 8 9 7年 以后 , 外 投 资保 险 除 了承 担政 治 风 险外 , 把 与 海 还 对外 直接 投资 相关 的商业 风 险纳人其 业务 范 围 。对 外 直 接投 资保 险业 务 的扩 大 , 在一 定程 度上 削减 了投 资者 的经 营风 险 , 极大 地促进 了 日本 私人 企业 , 特别 是 中小型企业 的对 外直接 投 资。 在 日本 政府 的大力 鼓励 下 , 1 8 从 9 6年 开始 , 日本 企业 对 外 直 接 投 资迅 速增 加 , 9 6年 18 比 18 9 5年增 加 了 8 . , 到 2 3 2亿 美元 ;9 7年增 加 了 4 . , 到 3 3 6 26 达 2. 18 94 达 3 . 4亿 美元 ;

日本、韩国企业海外投资典例的经验与启示(三星集团、三菱集团)

日本、韩国企业海外投资典例的经验与启示(三星集团、三菱集团)

日本、韩国企业海外投资典例的经验与启示日本、韩国作为东北亚两大经济体,其企业海外投资案例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具有很强的借鉴性作用。

(一)韩国的经验1、韩国海外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点(1)发展历程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上可分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期、稳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转型期,每个时期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又不尽相同。

起步期(1959年—1979年):出口创汇型投资。

20世纪50年代以前,韩国受到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影响,海外投资起步较晚。

50年代以后,伴随着政治局势的稳定和世界经济回暖,韩国海外投资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韩国支持美国进行越南战争,获得了美国相当于10亿美元的战争补偿,无疑为韩国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

起步期,韩国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发展出口贸易,因此此阶段的海外投资类型主要以贸易型为主。

稳步发展期(1980年—1986年):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

自然资源匮乏、工业化大量消耗、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进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韩国的自然资源需求。

于是,韩国积极寻求海外投资,以期合作开发国外自然资源。

这一时期,新兴经济体不断发展对外投资,对韩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政府积极制定相应政策,放宽海外投资限制,使得韩国的海外投资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快速发展期(1986年一1996年):技术开发型投资。

这一时期,韩国的海外投资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1986年,韩国经济出现了转折,首次出现了双顺差;这一时期,韩国对亚洲的直接投资从12件增加到1078件,增长率超过了三十倍。

政府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产的带动性作用,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先进的生1959 1979 1980 1986 1996 1997 至今起步期 稳步发展期 快速发展期 转型期贸易型投资阶段 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阶段 市场寻求型投资 投资自由化阶段 投资规模十分有限,尚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跨国经营,只是为本国产品销往外国市场提供必要的便利。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内容提要]二战以后是制造业迅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适应制造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表现出对制造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原因,从深层次上看,实质上是一个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新经济时代的失灵问题。

从调整模式的角度进行制度和结构的改革来对应新经济的挑战,不仅是日本面临的问题,也是值得中国经济发展中借鉴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模式制造业新经济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表现出强大的增长和竞争活力,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却显得对应迟钝,缺乏竞争活力。

在短时间内将成功与失败两面的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面资料。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全面的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创造了制造业辉煌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从制度看,市场经济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制度,从模式看,同样的市场经济制度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

同样的制度之所以表现为不同的模式,就在于构成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要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组合。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6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8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

从构成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关系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从所有制的角度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市场经济。

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

从大范围来看,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欧和北美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市场导向型市场经济,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东亚地区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而日本的市场经济则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

日本对中国商业界的控制力

日本对中国商业界的控制力

日本对中国商业界的控制力随着中国日益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日本对中国商业界的控制力也愈加显著。

今天,日本在中国的商业投资和交往已经非常广泛,甚至能够对一些中国领域的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在此,我们将探讨日本对中国商业界的控制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日本在中国的商业投资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崛起,日本的商业投资也逐渐从东南亚国家向中国拓展。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截至2019年,日本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为97亿美元,成为中国第六大投资国之一。

日本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机械、化工等技术含量高的领域。

例如,丰田、本田等日本车企在华早已成为知名品牌,而索尼、松下等电子企业也非常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直接影响了中国的产业发展。

二、日本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日本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例如,日本的制造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电子、汽车、机械等产品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这些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不仅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主要进口商品,也催生了中国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此外,日本的商业文化和管理经验也对中国市场的管理和运营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企业的稳健经营方式和强调员工培训和效率的企业文化,在中国的一些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企业更具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三、日本对中国领域政策的影响还有一些领域,日本对中国的控制力表现得更加显著,例如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中国政府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向日本学习,参考了日本的相关政策和实践。

此外,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使得其在一些领域的聚焦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例如汽车和电子产业的政策。

当然,日本对中国政策的控制也是经过中国政府的授权和监督的。

四、中日商业界合作的前景目前,中日两国在商业领域的合作是相互促进的。

中国市场广阔,消费潜力巨大,对日本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日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支持政策分析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支持政策分析

开始转移 至周边东亚 国家进 行生产 。 直接投资保险业务的开展 , 了企业 减轻
此后 , 15 年和 1 7 年 又分 别 在 97 92
9 4年, 日本对外直接投觅 总额为 1 1 的投资风险。 0 日 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18 设立 了海外投资利润保险制度及海外
定的获取生产原材料及能源, 促进了中 了新一轮的出口主导景气扩大期 , 进入 是 日本企业向海外的合资企业、 合作企 国经济发展。 目前,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 泡沫经济阶段。日本的对外出口总额不 业提 前 支付 资金 或物 资 , 议定 对 方 以 并 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政府在积极地制定 断上升 , 和欧美等国发生 了严重的贸易 产品偿还时 ,可以申请提前支付保险 ; 相关支持政策。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资 摩擦 。 技术密集型的汽车与电子信息产 二是当 日本企业充当海外机构、 企业的
8 合统计表 明 ,0 6 高速增长时期, 20 这一时期的实际经济增 年 , 日本 对 外 直 接投 资 总 额 35亿 美 年 中 国 对 外 直 接 长率为 93 快速增长的经济, .%。 增加 了 元。日本海外企业分布在世界近百个国 投 资流 量 为 2 16 对生产原材料及能源的需求。日本企业 家和地 区。适应全球国际化趋势, l . 进一
中国 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 拓 新 的 国 际市 场 和 长期 稳
外直接投资总额达 3 亿美元。避免高 可申请使用该制度 , 5 对海外投资的本金 和利益进行一定金额的中长期保险。 与
18 年 至 19 年 , 93 92 日本 经济 开 始 海外直接投资相联系的业务有三种 : 一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的扩大有助于 关税是当时的主要投资动机。
维普资讯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考察 对象 , 国际 贸易 理论 中的赫 克歇 尔—— 俄林 的资源 联 系 。 ( ) 把 2 发展 中 国家通 过对 进 口的技术 和 产品 进行 某些 禀 赋 差异 导 致 比较 成 本 差异 的 原理 用 于分 析 日本 对外 直 改 造 ,使 他 们 的产 品 能 更好 地 满 足 展 中国家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探讨, 提出了对我国对 外直接投资的一些启示, 以 期指导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行为。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中国; 启示


与 发展 中 国家有 关的 国际 直接投 资理 论
准 化技 术和 劳动 密集 型技 术 , 这 种技 术 的形 成 却包 含着 但
国家竞争 购 和特殊 产 品。( ) 近市 场 。正 因如 此 , 明发展 中 国家 企 业在 国际竞争 中 获胜 创造 了 条件 。 由此可 见 , 3接 表
跨 国 公司有 能力 进行 对 外直 接投 资 。 同时 , 尔斯 根据 有 优 势 的获取 是 与激 烈 的市场 竞 争 紧密相 连 的 , 烈 的竞 争 威 激 关 资 料 .分 析 了 发展 中 国 家跨 国公 司走 出国 门 的几 点 动 是 国家竞争 优势 不 断提高 的动 因 。 波特认 为 激烈 的 国内竞 因 : 1保 护 出 E市 场 。 2 突 破配 额 限制 。 3 寻求 低成 本 。 () l () () 争导 致对外 投 资 的发生 , 在激 烈 的竞 争 中获得竞 争 优势并 ( ) 族纽 带 。( ) 4种 5 分散资 产 。( ) 国 、 6本 东道 国政府 或 国际 确 保对 外 直接 投 资 的成 功 的观点 具有 重 要 的现 实 指 导意 机构 的倡 议 和 帮 助 , 业 主为 亲 朋 好 友寻 找 职业 , 海 外 义 . 企 在 它指 出了国际 投资应 “ 内后外 ” 先 的发展顺 序 。 培训 人才 等都是 发展 中国家企 业 向外扩 张 的动因 。 3 技术 地方 化 理论 。英 国经 济学 家拉 奥 在 1 8 出 . 9 3年 5 国际直 接投 资 的两 阶段 理 论 。 . 国内有关 学者认 为 在 对外 直 接 投资 的过 程 中 , 总足 经 过 “ 验 获得 阶段 ” “ 经 和 利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本篇文章来源于「学习啦」 原文链接地址:/lunwen/Economics/1321.html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与迅速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同时,国际上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方兴未艾。

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体系,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融入产业分工的步伐,加大培育产业创新的力度;将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战略结合起来,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一、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理论发展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如何更好地抓住这个机遇,提升我国的整体竞争力,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带动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日本经济学家以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个问题。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欧美学者较早地展开了研究,日本学者后来追上,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阿瑟·刘易斯(1984)认为,引起20世纪60年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因素,是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几乎为零,而工业的增长速度又前所未有引致的非熟练劳动力的不足。

刘易斯的观点,实际上是建立在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基础之上。

由于当时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因而影响转移的因素主要是上述两类不同国家间在非熟练劳动力丰裕程度方面的差别。

弗农(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以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

他认为,企业为顺应产品从新产品阶段到成熟阶段再到标准化阶段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在要素丰裕程度不一的地区之间转移产业,以规避生产上的比较劣势。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05
文献标 识码 : A
Hale Waihona Puke 文 章 编 号 : 6 3— 1 0 2 0 0 17 8 8( 0 9) 1—0 5 0 5—
2 年前 , 0 在国际社会 的压力下 日 元被迫升值 ,
日本 由此 开始 大规 模 对外 直 接 投 资 , 迅 速 成 为 世 并 界投 资大 国 。 日本 企 业 的 大 举 海 外 扩 张 给 日本 带 来 利 益 的 同 时 , 留下 诸 多 教 训 。近 年 来 , 也 随着 经 济全 球化 的发 展及 中 国经 济 实 力 的增 强 , 国企业 中 “ 出去” 走 的步 伐 明 显 加 快 , 以说 , 国 的对 外 投 可 中
状况分 析
日本 于 15 9 1年开 始 恢 复 对 外 直 接投 资 。 由于
当时 日本 经 济 处 于 复 兴 阶段 , 内资 金 短 缺 , 国 国 受
际收支状况及 14 年制定的《 99 外汇及外贸管理法》 等制约 ,0 2 世纪 6 0年代 以前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 规模很小 , 并且 以资源开发部 门为主 , 以确保经 济 正常运 行 。到 2 世 纪 6 、0 代 , 0 07 年 随着 日本 经 济 高
20 06年底 ,l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存 量 达 到 49 .0 E本 4 6 8 亿美 元 。 二、 当前 中国的对 外 直接 投资 状况 分析
善, 资本 自 由化 开 始 取 得 进 展 , 时 受 “ 克 松 冲 同 尼 击” 响 , 影 日元 开 始 升 值 , 日本 国 内 劳 动 力 成 本 上
表 2 0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全球的排位情况 20 年 序号


易规模扩大 , 汇储备增加 , 外 开始出现相对 的过剩 资本。同时 , 经济快速增长使能源 问题 日益突 出, 国 内外 市场竞 争加剧 , 主要 出 口对 象 国 的贸 易摩 与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1995—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1995—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要原 因。此后 国内学者对该 问题 的研究 大体从两个方 向 进行 : 一是 以王志 鹏 和李 子 奈 ( 2 0 0 4) 为 代 表 的对 全 国
接投资增加量之 和。如果外商投资增加幅度等 于总投资
的增加幅度 , 即产生 了完 全挤 出效应 。用 I F表示 外商 直 接投资 , 那 么 AI F即是 外商 直接 投资增 加 量 ; I D表 示 国 内投资 , 则 AI D即表示 国内直接 投资增 加量 。A I =△I F +AI D。如果 总投 资量不变 , 则A I =AI F+△I D =0 , 如 果 AI F >0 , 那么 △I D= 一AI F <0 , 外商直 投资 的增 加量等于 国内投资的 减少 量 , 即外商 直接 投资对 国内投
[ 关键 词 ]直接 投 资; 挤入 效应 ; 挤 出效应 ; 日本; 东盟 [ 中图分类号 ]F 0 6 1 . 5
相 关 理 论 概 述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2 0 9 5—3 2 8 3 ( 2 0 1 3 ) 0 7— 0 0 3 7— 0 3


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 将 投资比率作为被解释 变量 , 结果显示直接投资每增 加 1单位 , 东 道 国总 投资额 增加 大于 1 单位 , 即发现直接投资产生 了挤 入效应 。 国内学者对投资 的挤 入挤 出效应 研究起 步较 晚 , 经
资存 在完全挤 出效 应。完全挤 出是经济活动 中的一种 极
端情况 , 更 多情 况 是部 分挤 入挤 出效 应 。如 果 A I>0, AI F> A I>0 , 那 么 AI D <0 , 此时外 商直 接投 资对 国
挤出效应 、 西部地 区挤 出效应不显著 、 中部地 区存 在每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王三三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9期摘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但发展快,要想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需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做出具有前瞻性和预判性的战略部署。

日本是亚洲对外直接投资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

本文回顾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演化历程,归纳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提出了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现实意义的启发。

Abstract: China is implementing the "going-out" strategy. Although Chinese FDI is growing fast, there still have a lot of problems to solve. We'd better learn experience from advanced countries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As one of the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Japan's experience in FDI is worth learn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Japanese FDI,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FDI, and then put forwards some i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DI.关键词:日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Key words: Japan;China;FDI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11-03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随之加快,但是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规模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对未来进行大规模的全球战略布局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日本,既是经济强国,又是对外直接投资大国。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与壮大中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学者曾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动机、产业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情况与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有相似之处。

由此,本文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和提炼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以期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良性发展提出管窥之见。

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历程回顾随着日本经济的阶段性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规模、动机、行业和区域选择以及投资载体都发生了阶段性地演化。

综合其发展过程,可以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大致划分为起步、发展、扩张、调整四个阶段。

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由获取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指向,升级为开拓和巩固海外市场、建立国际性生产流通网络和获取专利与信息;投资主体由中小企业为主到大型跨国集团与中小企业结合、互补;投资方式由“绿地投资”到独资、合资、合作、并购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展;投资的行业和区域则受到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投资东道国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比较优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2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2.1 以“边际产业扩张论”为理论基础日本和欧美国家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认识是大不相同的。

西方国际投资理论普遍认为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是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企业,必须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教授结合日本国情,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即“边际产业扩张论”,其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母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他认为比较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并指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一是充分利用了国际分工,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益,从而把劣势变成了优势;二是在国内集中发展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使本国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边际产业扩张论”对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能够解释一定时期内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些特点,但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局限。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日本出现了与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趋同的趋势。

2.2 投资动机不断调整日本的资源禀赋、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欧美国家的差别。

欧美跨国企业在资本和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之所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一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占领东道国市场,二是由于技术等资产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通过销售获得全部收益,而直接投资可以保证企业对国外经营及技术运用的控制,因而获得所有权带来的最大优势[1]。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最初的动机则是获取资源、降低成本。

战后至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经历了以保障国内原燃料资源供应为目的的资源型投资、利用东道国廉价劳动力为目的的成本型投资,发展到目前以开拓与巩固海外市场、建立国际性生产流通网络、获取专利与信息为目的的综合型投资。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在行业间在与区域间存在规律性的差异。

在行业间差异表现为,农林水产业为资源型,建筑业、商业与服务业为市场型,制造业则为复合(市场+生产+成本)型。

在地域间的差异表现为,对北美和欧洲直接投资动机主要在于市场、技术、信息以及规避贸易摩擦;对于亚洲这样的发展中地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已经明显表现出了从追求低劳动力成本的成本型向追求开拓东道国的市场、建立国际性生产与流通网络这样的市场主导的复合型(市场+生产)转换。

2.3 投资载体灵活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投资主体,以合资为主要投资方式,80年代中期以后才出现了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并购逐渐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用边际扩张理论来解释,就是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更容易成为“边际部门”,为了获利不得不向海外转移;同时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更符合东道国的生产要素结构和水平,容易被东道国所接受。

由于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有限,也为了规避风险,因此投资多采用合资的方式进行。

而欧美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是由大型跨国公司完成的。

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来解释就是,大型跨国公司规模大、实力强,拥有更多的垄断资源,即所有权优势;同时,大型跨国公司把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的能力强,因此大型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

由于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投资是以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为基础的,为了维持垄断优势、防止泄密,其必然倾向于采取独资方式。

2.4 投资行业与地域指向明确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上,日本以非制造业为重心。

1971-2011年,日本对非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比例大部分超过历年总投资的50%,1986年达到最高值,超过总投资金额的82%;在三次产业间的投资,呈现出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结构,但2005年以后的投资又将投资重点回归到二产,跟世界金融市场形势不稳定有关;具体的行业选择,对金融保险业的累计投资额最大。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选择上,日本以发达地区为重点。

70年代初期以前,日本对外直接在地域分布上波动较大,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对发达地区的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1990年比重最高,超过总投资额的80%,之后对发达地区的投资比重在波动中缓慢下降;具体而言,对北美洲的累计投资金额最高。

2.5 受汇率影响巨大虽然货币汇率的变动对不同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整体上看日元汇率的变动的确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变化关系图(图2)中可以看出,1971-1973②年和1985-1988年两个阶段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后几年内迅速增加。

周展、陈作章(2009)通过实证模型验证了1971-2007年间日元汇率的波动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日元升值对劳动成本指向性投资影响最大,市场指向性投资次之,对资源指向性投资也有一定影响,对污染产业移转性投资很微弱[2]。

3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历程对中国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与日本80年代十分相似,主要体现在:第一,两国在对外贸易中都面临日益尖锐的贸易摩擦;第二,两国货币都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但是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日本同期加以比较后发现,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上看我国投资规模低于日本同期水平[3]。

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外投资规模有限,成长空间巨大。

由此,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投资动机、投资行业和地域选择等诸多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给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带来了一些启发。

3.1 政府引导至关重要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经验表明,海外投资初期要获得成功往往与政府完善的促进体系密不可分[4]。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海外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对全球经济动向把握不足,视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国政府有必要对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在投资动机、行业与地域选择方面进行科学的、具有预判性的引导,避免投资行为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2 行业与地域需要科学选择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的技术与资本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在行业与地域选择上,可以借鉴日本经验,认清目前哪些是我国的“边际产业”,这些“边际产业”对哪些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在对东道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对不同的行业和地区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最终实现科学、高效投资。

3.3 对外直接投资以科技领先作为动力来源当前世界经济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的竞争。

科技的进步使日本不断产生新的“边际产业”,获得比较优势,由此可见,科技领先对日本企业向海外的扩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状况是,生产世界级的产品,却少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世界级的品牌,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难以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未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急需技术领先作为助力。

3.4 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关系密切。

战后日本的经历了三次产业升级,每一次产业结构的蜕变都是伴随着阶段性的产业外移,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