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操作策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操作策略思考
王高翔。
高质量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具有共性的良好教学氛围,更要看教学个性化是否鲜明。学生是有思想、有能力学习的生命体,教学中是否从不同角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是否积极引导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标”靠“本”,但不唯“本”。新教材知识学习内容从单位时间上相对减少,但数学思维的难度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为教师进行教学操作留有弹性空间。这就要求教学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为完成任务而“教教材”。“组织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要用活教材,教学呈现以体现教学知识点、但方式尽可能多样化,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如文字、图形、图文、表格以及卡通图画等。情境选择也尽可能适应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素材可实可虚、虚实结合。但对现实的素材和间接经验进行加工时要求真实,如有的教师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结合实物、模型、学具组织学生活动来学习图形特征,效果是好的,但有的教师如为了突出圆的特征,将现实汽车的轮子也做成了长方形和三角形,让学习来判断,就有偏颇、误导学生之嫌。
二、有机整合数学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句话,即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到全面科学地关注人的发展。新课程实验教学不是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顾此失彼,而应该科学分配,有机协调。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会削弱知识技能目标。笔者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思想方法。真正做到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正确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知识技能教学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而且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迁移水平。学生学习数学要有一定的经验作基础。一切新知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同时也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过程与方法是在学生探究与合作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密切新旧联系掌握知识形成过程。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处理好“同化”与“顺应”的关系。有机整合目标就要全面理解和切实落实新的教学目标,具体到每节课,目标是综合性的,内含式的,不是分析性的。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学所达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千克的认识》中由克量稍重物体行不行?为什么不行?产生新的单位(1千克),学生感受体验1千克时,由于形态问题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苹果、挂面、……)但重量本质一样,这时学生表现的更多是数学思考和过程体验的目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单位由小到大,符合儿童认识规律。让学生用1cm2正方形纸片度量3cm×2cm长方形得出面积是6 cm2后,再要求学生用1 cm2正方形纸片度量课桌面的大小,因单位太小解决不好,于是学生产生了比1 cm2大的单位1dm2的数学思考,比较好地体现了发展性目标。在这种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三、提倡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方式。首先明确教学方式是依赖于学生学习方式而存在的。学习方式指学生学习时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学生喜欢的方式具有多样
性,存在差异。有的需要环境的影响;有的是冲动性的方式;有的是反思维的方式;有的是直线式的,有的是整体性的;有的善于聚合,有的善于发散,等等。学习方式本身无优劣之分,不是说合作学习就一定优于独立探究。解题训练和依赖模仿与记忆是需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由于小学生自控还很脆弱,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把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匹配,把选择权尽可能交给学生。如探究性学习不一定要通过合作才能进行,独立也可以探究,教师不能指定,应该是学生在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中遇到困惑时的自然选择。《小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交给学生开展研究,在探究过程中,原有的认知解决不了,最后很自然地联想并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问题迎刃而解。
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分层要求,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要求可将每天的作业分成“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又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不管哪种教学方式最终要促进不同学生的共同成长进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无论什么样的个性化数学教学设计,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个性化来显露。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策略上要体现四个做到,一是做到调动主动性。从直接兴趣的激发到间接兴趣培养,从激发学习动机到承担学习责任,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二是做到培养独立性。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有独立的问题思考和独立的作业,不要使学生一遇到困难就要合作,求助别人,形成依赖习惯。三是做到注重体验性。强调身体参与(脑、眼、耳、口、手、鼻、心……),亲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要重视直接经验,包括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儿童已有的文化和对间接经验的改造加工等。四是做到突出问题性。个性化的学习是问题的学习。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有问题的学生,有问题的学习才会生长出新思想、新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不断生成问题,让问题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第三,善于构造合作型的教学方式。合作讨论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竞争意识、发展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应大力提倡并逐步完善,使之更趋规范化和理性化。在数学教学中大胆地利用合作讨论实施教学是数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但是课改环境下教师为了追求这种方式有时难免有形式主义的现象存在。老师宣布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非常热烈,谁也不知道学生在说些什么。集中反馈时还是一问一答形式,质量不高,学生还是个人意见“我认为……”而不是小组合作的集体意见,形不成组间的思维碰撞、失去了合作应达到的效果。有些讨论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包括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这种指定型的合作讨论学习是形式翻新,内容依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习就是做研究,孩子和成人一样也具有独立研究的合作能力。问题是看教师如何引导。讨论中要相信学生合作意愿和充当角色的选择。如学习“圆周率”,开展测量直径、周长,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实验,小组成员既要有独立分工又要有团结协作,教师只需整体布置,交待清楚不要具体安排,相信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是能够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的。教师在构造合作型的教学方式时一定要会重新构造和利用班级学生群体,合理组成小组,保证合作的效果。合作讨论除了形式上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更要有心理情感和认知的积极参与,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和表达的机会。活动怎么体现个性,在组织设计与管理上也要推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