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经济转型规

合集下载

白银市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困境及优势研究

白银市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困境及优势研究

马铃薯贮存 窖 500眼,发展一年两茬 0
高原夏菜 2万亩。 搬迁移 民 42 0人 , 0 开
耗、 产业链 短 、 经济效 益不好 、 市场 竞 6. 在 展劳动力技能培il 0 , J 6 0人 培训 “ , 0 t 两后 196亿元 。但 是 , 长期 的计划经济 争力不 强。 冶金 、 煤炭工业 8 %以上是 0 形 生”0 7 0人 , 出劳动力 1 万人 以上 , 输 O 实 体制下 , 成了大量的历史欠账 。随着 初 级产品 ; 多工业企业规模小 、 品 很 产 现劳务收入 8 . 7亿元 。实施 9个整村推 主导资源铜煤 的枯竭 ,面临着资源型 档次低 、 原材料 成本 大 、 经济 效益 差 ; 进 项 目,力 争每个村投入扶贫资金 15 城市普遍遇到 的 、许 多 自身难 以解决 1
旱作农 业 2 8万亩 。新建梯 田 1 . 2万亩 、
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基 地之一 ,是新 中 接续 替 代 和新 兴 产 业还 没 有 形 成规 均处在星火发展状态 。 国有 色金属工业 的摇篮 , 十年来 , 几 累 模 , 计生产有色金属产 品 5 99万吨 , 6. 实现 2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 场竞 . 市 工业 总产值 2 3 0亿元 , 2 上缴 国家利税 争能力不强 。多数 企业 高投入 、高消
G P位次 由甘肃 省第 2位下 降到第 3 术工人外流严重 。19 D 9 5~20 0 2年 , 白银 乃至西 北地 区重 大工业项 目布局 的最 位。 公 司等 5户 大 中型企业 中级 以上技术 佳区域。 ( ) 四 工业 基础 完 善 , 业配 套 较 产 口持续增加 。 全市职工人 数最 高年份的 25 0 ,白银公 司有 1 3 人 名全 国劳模 、 好 。 1 经过 5 0年的开发建设 , 白银已发展 19 9 2年 达 2 0万 人 ,0 4年 减 少 到 名享 受政 府特 殊津 贴 的专家 、6名高 成 为集采矿 、 20 2 选矿 、 冶炼 、 加工 、 科研 和 1.1 48 万人 ,总量 减 少 5 多 人 。2 0 级工程师 、9 万 08 2 7名专业技术人 才离职到 内外 贸于一体 , 铜铝铅锌 金银硫综合发 4职工大量下 岗失业 , . 城市贫 困人 管理人才流失 1 8 0人 , 6 技术 工人流失

白银市平川经济开发区转型工作进展情况

白银市平川经济开发区转型工作进展情况

市平川经济开发区转型工作进展情况一、转型工作进展情况平川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区城市转型时落实项目的载体和平台,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八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坚持发展园区经济不动摇,重点建设以白高速公路为轴线、串联“一园三区”的白高速工业经济带的要求和平川区委、区政府努力把平川经济开发区打造市经济圈上一流的新型现代化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要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制订各项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造干事创业的发展平台,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加强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和启动民资工作,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绿化、亮化、美化、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发区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增加,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洼地效应。

1、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组织招商小分队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工作;对4名长三角招商代表发放了聘书,进一步发挥了招商代表的积极性;依托我区丰富的资源、能源和土地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瓷、农产品、高科技等优势项目;进一步加大院企、院地合作力度,筛选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项目和本地有实力的老板进行合作,帮助他们转变投资思路、调整投资方向、下定投资决心。

2、为了进一加快开发区开放开发步伐,我们制订了开发区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工作实施方案,聘请兰大规划对高速公路引线两侧进行了详细规划,聘请市城建规划对南路以南进行了详细规划,建设路以南被规划为工业区园区;建设路以北被规划为商贸综合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瓷、农产品深加工、高科技和煤化工为主的产业。

建设路以南、1号路以东发展高科技产业;开发路以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南路以南发展瓷化工产业;南路以南、1号路东西两侧规划为中小企业创业园,作为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1号路以东、果园路以南规划150亩发展以瓷产品为主的建材市场。

对白银市经济转型的建议

对白银市经济转型的建议

对白银市经济转型的建议白银市通过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实施4大民心工程、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打造城市精神等一系列转型措施,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保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坚持以经济转型为根本,带动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转型。

二、坚持产学研结合、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结合、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结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接续产业结合。

三、坚持推进“6个转变”。

发展思路必须由程式化、一般化向抓项目、重载体转变,产业选择必须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和新兴产业转变,开发方式必须由自我开发为主向借助外力求发展、全方位开放开发转变,产业布局必须由比较分散向强化园区、实现集群转变,资金投入必须由主要依赖国家投资向坚持国家、地方、银行和民间投资并举转变,环境建设必须由单纯提供优惠政策向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

在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中,白银市属于历史欠账最多、财力状况最差、生态环境最恶劣、面临困难最多的城市之一,纵向比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省内兄弟城市和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两高一资”型工业结构没有大的改变,工业产出80%以上为能源、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部分资源型企业投入不足,装备落后,工业“三废”排放量很大。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各种生产要素紧缺,资金、人才等大量外流。

一、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主要是铝铜)壮大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产业。

铝的用途极为广泛,主要有:(一)铝型材(包括建筑型材、和工业型材两大类。

其中工业用途又分为①交通用:汽车、地铁、交通列车车厢等。

②电力工业用:铝杆,电机外壳,电缆等。

③电子及家电用:配件外壳,散热片等。

④国防:各种武器装备构件。

)(二)汽车铝部件:发动机、散热、轮毂等。

(三)铝板、铝带、铝箔:(建筑装饰板材、印刷用PS板、家电涂层铝箔以及铝基复合包装材料)铜的用途也很广泛,主要有:(一)铜板、铜带、铜箔:(作为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的铜配件深加工的原材料。

白银市经济转型规_百度文库

白银市经济转型规_百度文库

白银市经济转型规划一、白银市的基本情况和编制本规划的目的和意义1、白银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编制经济转型规划的目的和意义二、白银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典型性和可行性分析(一必要性分析1、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2、白银市矿产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的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已难以协调。

3、白银市产业结构的初级化水平已难以适应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要求。

4、白银市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矛盾十分尖锐。

5、白银市失业群众生活困难与社会稳定的矛盾已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基础。

6、在西陇海兰新带的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中,需要一个像白银这样的区域经济中心。

7、从目前情况看,西部矿业城市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今后国家将在矿业开发、产业布局等方面向西部转移,这给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矿业城市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典型性分析1、白银在西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具有代表性,它的成功转型,对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的开发建设具有前瞻性意义。

2、白银在西陇海兰新带中的区位优势明显,它的成功转型,对于西部重点地带开发模式的创新有借鉴意义。

3、白银的“三农”和“四矿”问题都很突出,它的转型,对于解决我国西部农村和城市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白银在经济转型探索中的经验富有创新,具备了实施经济转型的基本前提条件。

(三可行性分析1、矿产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前景。

2、宏观政策(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已经明确。

3、循环经济正在兴起。

4、工业有了一定发展,具备利用比较优势,把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的条件。

5、有一定的能源优势。

三、白银市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和转型目标(一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增加经济总量和安置职工就业为出发点,以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以城市和矿区经济转型为重点,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转型,综合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白银市能源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接续产业,重点发展有色冶金、化工工业,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业;有计划的发展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白银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白银市经济转型问题探讨

白银市经济转型问题探讨

索经济转型之 道 , 通过“ 坚持产 学研相 路分装 、 特大功率电子加 速器等 国家高 白银市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 以产业 园区 结 合 、 府推动 和市场拉 动相 结合 、 新技术产业示范项 目的实施为标志 , 政 自 白 为依托 , 寻找资源原 材料 和高新技术 的 力更生 和借助外力相结合 、 改造传统产 银 的产业发 展 已开始 由主要依靠 传统 有 效嫁接对 其他资源 型城市 的转 型很 业 和发展接续 产业相结 合 ”力 争使其 产 业和初级 产品逐 步向高新技术 产业 有启示意义 。 , 现有优势得 以充分发挥 , 使现有 的产业 和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转变 , 高新技术 优 势转化为地 区经济发展 的全面优势。 产 业在全市 接续替代产 业 中所 占份额
银为例 , 通过分析其在经济转型过程 中 生产总值是 2 0 0 1年的 2 1 ; . 倍 实际人 传 统 的发展 思维模式 。这种 以经济增 4
的成效与不足 , 以期探 索其今后积极 有 均地 区生产 总值是 2 0 年的 23 倍 。 长为核心 的传统增长 目标 , 01 .7 容易导致在 效实现转型的可选之途。
20 0 5年 ,白银市经济总量跃 居全省第 越来越大 。目前 白银已与国内外 近 20 探接替资源 的关系 0
资源枯竭 型城市在 推进转型 的过 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 接续 资源 的勘探开 要 积极争取 国家支持 , 多方筹 集资金 , 围地质勘探 , 力争与金川公 司联合探矿
二、 白银市经济转型过程 中存在的 发 , 长资源服务期 。就 白银市而言 , 延 ( ) 一 唯经济增长 的 目标导致 了不 抓 紧靖远矿 区拓展 区和有色金属 矿外

查 研

FZA ・IOH YNI AHND CA A J A U

白银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白银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产业受到严重影 响, 而且 影 响 到全 市 经 济 。 由 于 企业 生 产 经 营
பைடு நூலகம்
之一 。 仅2 0 0 4年 , 因二氧 化硫 出现而导致的市区较大污染事故 就 有 7起 。除 此 之 外 , 2 0 0 4年 可 吸 入 颗 粒 物 平 均 浓 度 为 0 . 1 1 8 mg / m, 超过 国家一级标准 0 . 1 8倍, 也成 为了主要污染物 。 ( 六) 社会 矛盾 突出。随着铜 矿大量开采 , 两个 露天铜 矿资 源枯竭 。因近些年来, 日益萎缩 的铜铅锌矿产资源 , 1 万多名职 工出现安置 困难 , 白银市公司 7个与铜资源相关 的二 级单位 也
( 一) 产业结构单一 , 结构调整难度 大。多年 来的发展使得 资源 型产业结构具有很强 的主导性 。2 O世 纪 8 0年代 以来 , 白 银市有色金属资源的枯竭使得产值 比重迅速 下降 , 为了不影响 整个城 市的可持续 发展 , 新 生了接续产业 , 但经济 结构 中仍 占 较 少份额 , 预计转移产业支柱 需要漫长 的过程 。 ( 二) 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 出。 白银市 的二元经济结构突 出 问题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 经济有所发展、 但 是农民收入 水平仍然很低 。据统计 2 0 0 5 年 白银 市农民纯收入为 2 , 0 0 0元 左 右, 约 是全 国农 民纯 收入的 6 2 %; 第 二, 工业 内两极分化 , 由
严 重 的特 征 污 染 物 , 年排放达到 6 万吨, 而 回收 率 却 不 到 6 0 %,

经 济 现 状 分 析
历年来市 区二氧化硫年 、 日平均排放值远远超 出国家质量 要求
的二 级 标 准 , 白银市 已成 为全 国二 氧 化 硫 污 染 最 为严 重 的 地 区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大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度的补充意见》的通知-市政发〔2015〕17号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大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度的补充意见》的通知-市政发〔2015〕17号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大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度的补充意见》的通知正文:----------------------------------------------------------------------------------------------------------------------------------------------------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大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度的补充意见》的通知市政发〔2015〕1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为加大我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力度,确保全市各项转型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将《关于加大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度的补充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白银市人民政府2015年1月27日关于加大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度的补充意见自2007年启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精神,按照《白银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方案》和《甘肃省白银市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落实《中共白银市委关于抢抓机遇全力推进转型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委发〔2008〕19号)和《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推进经济转型工作的意见》(市政发〔2008〕46号)(以下简称:两个《意见》),全市经济转型发展与民生改善工作成效明显。

但是,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统计局四部委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中,我市转型工作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转型目标责任考核不完善,对部门和单位的转型工作未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个别部门和单位从思想上淡化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

二是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不够科学,工矿企业和城市下岗职工民生保障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支出比重偏小。

三是土地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度缓慢,全市土地重金污染面积约7870亩,截至目前治理了2580亩,仅占总面积的33%。

【精品】白银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精品】白银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白银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一、导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白银市作为地处内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它的经济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60年来白银市生产总值以年均9.5%的速度递增,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9。

3倍、12407。

6倍、1532。

7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71。

9倍。

与“十五”末相比,“十一五”期间,白银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翻番、四超额":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

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3%,这五项指标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

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

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

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

6%,这四项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非公经济增加值在白银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40.9%,提高3个百分点。

在取得较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白银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新矛盾:1、白银市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为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增长成本。

经济增长呈现出“三高一低”的显著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

如高投入,经济长期快速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资金,廉价劳动力这些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高消耗,资源加工型企业在追求高利润的生产过程中过度消耗资源;高污染,企业一味追求利润不惜污染水源,砍伐森林等一些列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三高才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效率。

白银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一、导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白银市作为地处内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它的经济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60年来白银市生产总值以年均9.5%的速度递增,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9。

3倍、12407。

6倍、1532。

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困境。

白银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白银市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二、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1. 依赖性强:白银市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这使得城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一旦资源枯竭将会对城市经济带来重大冲击。

2. 缺乏创新:由于长期的资源依赖,白银市的产业发展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支持,缺乏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3. 资源浪费: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不合理,白银市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三、白银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 传统产业主导:白银市的主要产业包括采矿业、冶炼业和制造业,这些传统产业一直以来是白银市经济的支柱。

2. 欠缺多元化:除了传统产业外,白银市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劳动力素质不高:白银市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四、白银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1. 加强科技创新:白银市应该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含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

2. 发展现代服务业:白银市应该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适应新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 推动绿色发展:通过加强环保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白银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结论白银市作为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是必然趋势。

白银市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思路

白银市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思路
主要提 出了以下几点 :就业扶持政策 , 加 大对资源 型城市 职业教育 的支持 力
立 科学 、 文 的健身 指导 体 系 , 人 对会 员 进行档 案制管理 与医务监督 , 员感 使会
受 到个 人尊重和人 文关怀 , 让会员 在身 体得 到科 学实效 的健 身指导 的同时 , 保 持心情舒畅 、 愉悦 。 ( ) 六 加大广告宣 传力度 , 利用各 种 媒介与社会活动进行 品牌宣传

度, 家庭 经济 困难学生 给予 必要 的倾 斜 支持 , 善基本养 老 、 完 失业 、 基本 医疗 等 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 。 通过补

转型的机遇
贴、 小额 担保贷款 、 专项资金 适 当倾 斜
有利于我市教育 、 就业 、 20 0 7年 1 2月 2 8日,国务院下发 等政策 的扶持 , 保 养老等社会问题的解决 。 了《 于促 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 医疗 、 险、 关
品位 , 感受企业文化 。 如 , 再 尽量采用 自 然采光 和通 风 , 装修 要 “ 色环 保 ” 。 绿 等 同时 , 要注意器械 的洁净和器 械摆放 的 科 学性及适 时地更新 器械设备 。 ( ) 五 提高教 练员指 导水平 , 建立科
建设 、 企业退 出和转产等费用列入 资源 性产品的成本构成 , 完善森林生态效 益 补偿制度 ,防止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 、
目布局 时 ,要适 当 向资 源枯竭城 市倾 斜, 帮助其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这有利 于我 市选择好产业转 型方向 , 重 点 用高新技术 、 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 产业 , 大力培育发展和壮大接续替代产 业 。帮助 我市加快 培育新 的经济增 长
点。
二是解决就业等社会 问题 。意见 》 《

白银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白银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白银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作者:冯亚军等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5期[提要] 本文介绍白银市经济现状,分析白银市经济转型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最后提出白银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6月24日一、经济现状分析白银市境内有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矿藏约40余种。

白银市是一个以当地资源开发基础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20世纪初,白银市是我国最早发现并进行开采的,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共生矿床及黄铁矿型铜。

因此,工业成为了白银市的主要经济来源,区内的其他资源都陆续得到开发,其中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来自有色金属、化工、电力和煤炭四大行业。

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主要资源铜矿不断的减少,不仅本市有色金属行业及相关产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影响到全市经济。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严重,城市贫困问题凸显,大量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也因此外流。

二、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产业结构单一,结构调整难度大。

多年来的发展使得资源型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主导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银市有色金属资源的枯竭使得产值比重迅速下降,为了不影响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生了接续产业,但经济结构中仍占较少份额,预计转移产业支柱需要漫长的过程。

(二)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

白银市的二元经济结构突出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

据统计2005年白银市农民纯收入为2,000元左右,约是全国农民纯收入的62%;第二,工业内两极分化,由国家财政投资而兴起来的厂矿工业,与在竞争力方面较弱的地方工业之间相互渗透难,无法形成相互关联的区域经济体系。

(三)有色金属濒临枯竭。

白银市铜资源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此有了“铜城”的美誉,但20世纪末期,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日益萎缩。

白银市十三五年规划纲要

白银市十三五年规划纲要

白银市十三五年规划纲要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28日白银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 1 - 一、发展基础.......................................................................... - 1 -二、机遇与挑战........................................................................ - 9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 13 -一、指导思想......................................................................... - 13 -二、发展定位......................................................................... - 15 -三、空间布局......................................................................... - 16 -四、主要目标......................................................................... - 17 -五、重大支撑工程..................................................................... - 21 -第三章聚焦精准扶贫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 22 -一、明确精准扶贫脱贫目标............................................................. - 22 -二、落实精准扶贫脱贫方针............................................................. - 23 -三、健全精准扶贫脱贫机制............................................................. - 26 -四、创新精准扶贫脱贫方式............................................................. - 27 -五、突出精准扶贫脱贫重点区域......................................................... - 28 -第四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30 -一、构建创新体系..................................................................... - 30 -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 - 32 -三、打造高新区产业孵化创新基地....................................................... - 33 -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34 -第五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 35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36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39 -三、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 - 43 -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 46 -第六章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制约发展瓶颈................................................ - 46 -一、构建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网络......................................................... - 47 -二、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 48 -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 49 -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 51 -五、强化信息基础设施................................................................. - 52 -第七章强化提质增效举措,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 53 -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 53 -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 54 -三、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 56 -四、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 56 -第八章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 57 -一、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 - 57 -二、培育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 58 -三、建设重点示范小城镇............................................................... - 59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60 -第九章弘扬优秀社会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 61 - 一、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 61 -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 62 -三、建设公共文化体系................................................................. - 63 -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 65 -第十章务求民生保障实效,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66 -一、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 67 -二、优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69 -三、扩大就业创业..................................................................... - 70 -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 71 -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 72 -第十一章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73 -一、扎实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 73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75 -三、切实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79 -四、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79 -第十二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对外开放格局.............................................. - 80 -一、深化国企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 80 -二、健全市场机制..................................................................... - 82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 83 -四、推进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 - 84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85 -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86 -第十三章健全依法治市机制,建设平安和谐白银.............................................. - 88 -一、依法加强地方立法................................................................. - 88 -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 88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89 -第十四章加强党的核心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 92 -一、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 92 -二、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 93 -三、强化政策配套和协同拉动........................................................... - 94 -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 95 -附件:“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名词解释.................................................. - 98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中共白银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白银转型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

中共白银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白银转型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

中共白银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白银转型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字号】市委发[2012]47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白银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白银转型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市委发〔2012〕47号)(2012年5月3日市委七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白银转型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上来(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明确方向、鼓舞斗志的大会。

XXX书记在大会所作的报告,客观全面地总结了十一届省委的工作,对全省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

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充分,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深刻透彻,谋划发展科学全面,部署工作措施得力,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甘肃实际,符合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智慧结晶,是指导全省奋力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纲领性文件。

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深刻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实质。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

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大会的主题。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白银市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路径

白银市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路径

大量的物资。

有学者估计,所需的重建资金将是赈灾救助资金的3至4倍。

在这紧要关头,税收应当发挥其杠杆作用,对企业向灾区提供的急需物资的捐赠,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

具体建议:1.对企业为支持灾区救援和重建而援助或捐赠的急需物资,在增值税方面给予免予按照视同销售课税的优惠政策。

具体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捐助物资,可直接免征增值税。

而一般纳税人由于实行扣税法,可以凭受赠地方政府或相关慈善机构开具的单据,作进项税额转出。

对于利用本企业产品直接为地震灾区援助医院、学校、交通、通信、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予以免征增值税,并对本企业产品的进项税允许抵扣。

2.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额不能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

此次震灾波及面广、破坏性大,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各行各业各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出现了大量的捐助行为。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比例明显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鼓励社会捐助。

建议对企业给予灾区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允许其税前全额扣除。

(三)吸引企业和投资人到灾区投资的税收政策建议针对灾区恢复重建的迫切任务,应通过提供税收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政策,鼓励外地企业和投资人到灾区投资兴办企业。

1.对地震后在灾区新办的企业,吸纳招用当地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人数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的,在灾后重建期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重建期满后,在发展提高期内比照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优惠税率。

这样,一方面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2.此次震灾中,甘肃省倒塌房屋面积132.2万间,造成城乡住房损失380.17亿元。

为了鼓励房地产企业到灾区投资建房,建议对参与灾后重建的房地产企业在灾后重建期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课题组组长:杨继元;副组长:刘金良贾曼莹;成员:王应科张国斌张学显;执笔人:任伟郑飞)一、白银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现状与特征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累计生产有色金属427万吨,年产氯化稀土近3万吨(产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又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煤炭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年,已建成水火电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TDI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高纯炸药生产能力近6万吨(位居全国之首、亚洲第一)。

全力打造兰白都市经济圈 加快推进白银资源型城市转型

全力打造兰白都市经济圈 加快推进白银资源型城市转型
FZA ・INHL G ATNAH N AH NxA slN DoAFzA l
白银是依托 铜资源 开发 而形成 的

市 领 导
谈 发 展
五是具 备推动 区域全 面发展 的环 境支 撑。 白银地处黄河上游 、 中腹地 、 陇 西陇 海 兰新 经济带 中段 、欧 亚大 陆桥 过渡 带, 连接银川 、 西宁等 黄河 上游城 市 , 距 兰州 6 9公里 ,处于兰州 “ 一小时经济
居 全 省前 列 , 工业 增 加 值 和财 政 收 入 对 效 应 在今 后 将 日益 凸显 。 是 具 备 可 持 济 向开放型经济转变。 加速生产力 布局 三
全 省的贡献仅次于省会 城市 兰州 。 0 8 续发展 的产业支撑 。 2 0 推 ~方面优势产业规 向周边转移 、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 ,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2 5 元 , 3亿 人均生 模和实力进一步提升 , 一 建 积 特别是 作为第一 进 “ 园三 区一 基 地 ” 设 , 极 融 入 兰 产 总值 1 2 ,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 主导产业 的有 色金属 及稀 土新 材料产 白区域一体化 发展 大格 局 , 34 8元 再造经济发 值 16 0 亿元 ,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1 1 业 , 1 二是实现由三次产业孤立发 素质 明显增 强 ; 一方 面产 业集 中 展新优势。 另 亿元 , 口径财政 收入 2 . 大 78亿元 , 地方 度进一步提高 , 加快形成与工业化 涌现 出一批在 同行业具 展向融合发展转变 。
宁 金 辉
全力打造兰白都市经济圈
达地 区和周 围城市经济辐射 , 也便 于辐
射带动周边地区。
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


白银 融 入 兰 白都 市 经 济 圈 。 推

白银市传统优势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有色金属、陶瓷建材等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白银市传统优势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有色金属、陶瓷建材等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白银市传统优势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有色金属、陶瓷建材等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传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强力推进补链、延链、强链。

有色金属产业。

依托白银有色、宏达铝型材、长通电线电缆、锦江集团等重点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产业转移、企业搬迁等方式,重点建设一批有色金属产业园、新型铝型材产业园等园中园,延伸铜基、铝基、锌基、铁基、贵金属等产业链。

鼓励煤-电-铝联产,进一步延展铝型材深加工产业链条,构建铝业循环经济模式,谋划布局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园,争取实现铝型材从建筑铝型材到工业铝型材、从挤压加工向产品深加工的战略转型。

积极推进实施资源突围战略,拓展境外有色金属资源投资布局,强化贵金属投资项目及运用平台,确保有色金属供应链安全。

循环化工产业。

依托银光集团、靖煤集团、中核钛白、中天化工等重点企业,按照园区平台引导、产业链配套延伸、项目支撑带动、企业举旗引领、研发创新驱动、政策支持推动的总体思路,以新型煤化工、氟化工、无机盐化工等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精准抓好招商引资,通过上游延伸原料配套项目,中游发展关键中间体类项目补链强链,下游延伸拓展终端产品,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建设高新区光化产业园、银东精细化工园、刘川氟化工产业园、平川民爆产业园,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布局合理、生态环保、绿色循环、产业集聚、创新高效的循环化工产业基地。

陶瓷建材产业。

依托甘肃泰隆森矿业、金龙化工建材和泰山石膏等企业,积极做好产业转移对接,做大做强绿色建材产业,重点发展高端玻璃、新型墙体材料、生物质建材、轻质高强墙材、防水防腐密封、纸面石膏板和特种水泥等产品,打造矿石原料—水泥—水泥制品、石膏—建材制品、废渣原料—新型建材制品等产业链,引导建材行业循环、绿色、低碳发展。

依托新乐雅陶瓷、甘肃恒大陶瓷、凯斯瓷业等骨干企业,重点突破陶土精、陶瓷粉体及前驱体制备、烧结成型和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发展以餐具、茶具、咖啡具、花器、卫浴、工艺礼品等日用陶瓷。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企业转型项目工作小组的通知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企业转型项目工作小组的通知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企业转型项目工作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5•【字号】市政办发[2008]57号•【施行日期】2008.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企业转型项目工作小组的通知(市政办发〔2008〕5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企业:为强化企业在全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企业转型项目的协调与服务,市政府决定由市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组成企业转型项目工作小组,现通知如下:一、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单位:市科技局组长:冯彦明成员:白银公司副总工程师雷思维有色产业办公室董平二、甘肃银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成员:银光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忠聚银公司产业办主任邹祥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庞馨妩产业办助理曾贤稷三、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组长:赵连库成员:靖煤公司副总经理梁习明市经委纪检组长张拉新四、甘肃华鹭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宿俊乾成员:华鹭铝业计划部经理周文田供电公司总经理王海涛市经委办公室主任宋建军五、甘肃稀土集团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单位:市科技局组长:冯彦明成员:稀土公司副总经理苗广礼市经委副主任王维仁产业办助理雒焕忠有色产业办公室董平六、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牵头单位:市环保局组长:李巨忠成员:国电靖远发电公司副总经理李沁市经委副主任李树明七、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牵头单位:市环保局组长:李巨忠成员:靖远第二发电公司副总经理周凤禄市经委副主任李树明八、白银鑫大金属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宿俊乾成员:鑫大公司董事长吴江市经委副主任相建生产业办助理龚成胜九、白银中科宇能有限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宿俊乾成员:白银中科宇能公司总经理马寅虎市经委纪检组长张拉新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俊峰产业办助理赵亚静十、中国水电三局白银风电设备制造厂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宿俊乾成员:中国水电三局制造分局副局长李建军市经委纪检组长张拉新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俊峰产业办助理赵亚静十一、甘肃双赢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宿俊乾成员:重庆双赢集团董事长蓝森古市经委副主任周申震市经委纪检组长张拉新十二、甘肃长通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周申震成员:长通集团董事长南长江市经委科长田建新十三、金轮针布(白银)有限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张拉新成员:金轮针布公司总经理汤华军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俊峰十四、白银雨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牵头单位:乡镇局组长:田多祥成员:雨润公司科长刘世龙市招商局局长XXX市农牧局副局长王兴功十五、白银晋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牵头单位:西区管委会组长:苟福源成员:福建盼盼公司办公室主任蒋大书市招商局副局长王树仁产业办助理刘添十六、白银扎布耶锂业有限公司牵头单位:产业园组长:李俊峰成员:白银扎布耶锂业公司副总经理周丕南产业办助理邵云祥十七、核工业中天化工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相建生成员:核工业中天化工公司总经理崔建华市环保局调研员高有林十八、银城实业总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李树明成员:银城实业总公司副总佟德远市科技局副局长冯德刚十九、启盛工贸有限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李树明成员:启盛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健市环保局副局长曾潮生二十、白银金奇化工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王维仁成员:白银金奇化工公司总经理白祯彩市科技局纪检组长刘黎江二十一、北方三泰化工公司牵头单位:发改委组长:张智俊成员:北方三泰化工公司副总刘明伟市发改委副主任庞馨妩产业办助理龚成胜二十二、银珠电力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相建生成员:银珠电力公司总经理高培长市经委科长杨立新市经委科长郑红梅二十三、久联雪松矿业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周申震成员:久联甘肃公司总裁宋永平市经委科长杨巍二十四、甘肃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牵头单位:市经委组长:张拉新成员:中集华骏白银公司总经理陈晓光西区管委会副主任苟福源二十五、白银区项目牵头单位:白银区政府组长:席飞跃成员:市发改委副主任庞馨妩区发改局局长寇宗元区经济局局长杨宗敬二十六、平川区企业项目牵头单位:平川区政府组长:马勤成员:市经委副主任王维仁市发改委纪检组长安文联区发改局局长王连忠区经济局局长李宏民二十七、会宁县企业项目牵头单位:会宁县政府组长:贾汝昌成员:市发改委副主任赵连库市科技局技术中心主任程登喜县发改局局长郭建勋县经济局局长郭志辉二十八、景泰县企业项目牵头单位:景泰县政府组长:薛香玲成员:市经委纪检组长张拉新西开办副主任石福胜县发改局局长李世明县经济局局长安永杰二十九、靖远县企业项目牵头单位:靖远县政府组长:谢又生成员:市商务局局长李仲孝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文县发改局局长胡广科县经济局局长杨卫国二OO八年四月十五日。

中共白银市委办公室、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四大民

中共白银市委办公室、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四大民

中共白银市委办公室、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四大民心工程”、十二件惠民实事和八大支柱产业发展任务的通知【法规类别】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发文字号】市委办发[2008]11号【发布部门】白银市政府【发布日期】2008.02.29【实施日期】2008.02.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中共白银市委办公室、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四大民心工程”、十二件惠民实事和八大支柱产业发展任务的通知(市委办发〔2008〕11号)各县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白银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继续实施“四大民心工程”、办好十二件惠民实事和培育发展八大支柱产业,这是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加快白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为保证“四大民心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十二件惠民实事的有效落实及八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目标要求,请各相关领导、责任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一、“四大民心工程”(一)净化城市空气工程。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协作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经济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综合开发办公室、白银公司、银光公司要求:2008年3月底建成白银公司第三冶炼厂ISP“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工程,并投入试运行,总投资3.3亿元,年削减二氧化硫等各种污染物22259.3吨;全面开工建设甘肃银光公司硫酸雾治理项目,总投资3.93亿元,年内第一套装置主体工程完工,2009年底整体建成投入运行,届时将消除4.5亿标立方米/年硫酸浓缩废气的污染,年削减硫酸雾排放1705吨。

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程,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拆除城市供热小锅炉。

各县区组织实施本辖区内企业污染减排工程。

(二)安全饮用水工程。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水利局协作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白银公司要求:争取引大入银城市生活水源工程纳入国家城市安全饮水建设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市经济转型规划
一、白银市的基本情况和编制本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1、白银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编制经济转型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二、白银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典型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2、白银市矿产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的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已难以协调。

3、白银市产业结构的初级化水平已难以适应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要求。

4、白银市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矛盾十分尖锐。

5、白银市失业群众生活困难与社会稳定的矛盾已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基础。

6、在西陇海兰新带的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中,需要一个像白银这样的区
域经济中心。

7、从目前情况看,西部矿业城市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今后国家将在矿业开发、产业布局等方面向西部转移,这给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矿业城市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典型性分析
1、白银在西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具有代表性,它的成功转型,对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的开发建设具有前瞻性意义。

2、白银在西陇海兰新带中的区位优势明显,它的成功转型,对于西部重点地带开发模式的创新有借鉴意义。

3、白银的“三农”和“四矿”问题都很突出,它的转型,对于解决我国西部农村和城市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白银在经济转型探索中的经验富有创新,具备了实施经济转型的基本前提条件。

(三)可行性分析
1、矿产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前景。

2、宏观政策(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已经明确。

3、循环经济正在兴起。

4、工业有了一定发展,具备利用比较优势,把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的条件。

5、有一定的能源优势。

三、白银市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和转型目标
(一)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增加经济总量和安置职工就业为出发点,以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以城市和矿区经济转型为重点,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转型,综合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白银市能源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接续产业,重点发展有色冶金、化工工业,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业;有计划的发展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白银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经济转型的基本原则
坚持“小转型”和“大转型”相结合
坚持自力更生,争取国家必要支持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
坚持市场取向,正确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坚持有进有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三)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
经济转型规划期确定为15年。

前5年着力培育目前仍具有优势的产业,主要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接续产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全面实施经济转型计划奠定基础;后10年接续产业形成明显优势,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地域特色优势,到2015年,地域特色产业形成规模,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下岗职工基本就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实现单一型资源城市向综合性城市的转变,城市经济实力、综合竞争能力大大增强,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定量指标
四、白银市经济转型的重点
1、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2、接续产业选择
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新兴产业选择培育(替代产业)
五、实现转型目标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