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王小英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关键词】创设情境趣味性质应用性操作性开放性参与实践自主学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他们(指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
”这说明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情境密切相关。
课堂教学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愤悱”的状态中,从而自主学习。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寓教于乐,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使大脑皮层出现“优势兴奋中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乐在其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使他们(她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不断获取新知。
案例1:在“方程的应用”一节教学中,我先讲孙悟空大闹天宫、大战二郎神的故事,孙悟空变成了小鸡和兔一共有头36个,脚100只,问孙悟空变成了几只鸡和几只兔?这个引题别风趣学生顿时兴趣勃发,急切地表露出对答案的渴求,围绕这一问题积极思考、钻研、探究,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创设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明白实践产生理论知识,发展理论知识,生活需要掌握知识,发展知识,学生会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学习新知识,发现新知识。
案例2:在“过三点的圆”这节教学中,我设计如下问题情境:拿出一块破碎的带有边缘的圆形玻璃,问:带这块碎片到镜店能配一块与都来一模一样的玻璃吗?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发现将此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是确定圆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圆心,通过复习确定直线的方法,类比探究“几点”确定圆,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认知图标,自己发现了定理。
三、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开放性问题,由于开放性的条件或多或少不足,在唯一的结论解题的策略多种多样,被公认是最富有价值的一种数学命题,这些问题具有强烈的挑战性,在学生苦苦思索之后,更能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自主探究。
案例3:在学完“垂径定理”一节教学后,布置如下问题:
如图,在⊙O中,AD是直径,CD是弦,AD⊥BC,E为垂足,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
(要求:不添加辅助线,不添加字母,不写推理,只写6条以上的结论)。
此题一出,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得到的结论形形色色,实实在在进入了学习状态。
例如:
①AB=AC;②BE=CE;
③∠BAD=∠CAD;
④∠BCD=∠CBD;
⑤AB=AC;⑥DB=DC;
⑦∠BAC+∠BDC=180°;
⑧AD是线段BC的中垂线;
⑨△ABD≌△ACD⑩△ACD∽△BED等。
四、创设学生参与实践的情境,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实践显示:只对知识具有社会意义的认识不一定能产生学习的持久兴趣,如果在实践和活动中让学生承担某种任务,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实际意义,会感到知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从而促其发展,因此,适当地安排一些必要的实验、学习、参观、调查及生产劳动等,使学生从中既获得了一定的直接知识用以验证书本知识、又加深巩固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实践中又把获得的实践知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中来。
案例4: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安排学生学习。
设计测量学校旗杆、操场边上的大树、底边不可以直接到达的镇电视塔的高度的方案,并实地操作测量,又如学习“统计初步”后,组织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估算全校同学的家庭一年大概会污染多少土地,从而加深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德育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