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教案(2)

合集下载

第三章 2 第2课时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第三章 2 第2课时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第2课时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学习目标] 1.学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2.会利用列表法、图像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

3.能根据F-x图像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4.掌握胡克定律,会用F=kx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一、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1.实验器材铁架台,下端带挂钩的弹簧,100 g的钩码若干,刻度尺等。

2.实验原理(1)弹簧弹力F的确定:弹簧下端悬挂钩码,静止时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量x的确定:弹簧的原长l0与挂上钩码后弹簧的长度l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x=l-l0。

(3)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弹簧弹力F与形变量x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分析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

3.实验步骤(1)如图甲所示,将弹簧挂置于铁架台的横杆上,测出弹簧的原长(自然长度)l0。

(2)如图乙所示,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上1个、2个……相同的钩码,分别测出弹簧静止时的长度l。

(3)计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l-l0。

(4)把所测得的数据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序号1234 5钩码所受重力G/N弹簧长度l/m弹力的大小F/N弹簧的伸长量x/m4.数据处理(1)以x为横轴,F为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纸上描点,画出F-x图像。

丙(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像所代表的函数。

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3)分析弹簧弹力和形变量之间的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5.注意事项(1)尽量选轻质弹簧以减小弹簧自身重力带来的影响。

(2)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避免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

(3)测量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0、实际长度l及形变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减小弹簧自身重力带来的影响,测弹簧原长时应让弹簧在不挂钩码时保持自由下垂状态,而不是平放在水平面上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形变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1.实验思路(1)如图1所示,弹簧弹力(F)等于悬挂钩码的重力。

图1(2)弹簧伸长量(x)等于弹簧的现长(l)减去原长(l0)。

(3)多测几组,找出F与x的关系。

2.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3.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器材。

(2)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

(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

1.数据处理(1)列表法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

(2)图像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3)函数法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

2.注意事项(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度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

(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3.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以及画图时描点连线不准确都会引起实验误差。

(2)悬挂图2钩码数量过多,导致弹簧的形变量超出其弹性限度,不再符合胡克定律(F=kx),故图像发生弯曲。

如图2所示。

(3)水平放置弹簧测量其原长,由于弹簧有自重,将其悬挂起来后会有一定的伸长量,故图像横轴截距不为零。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报告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报告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 弹簧的基本介绍:弹簧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学实验器材,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物理学和工业生产中。

弹簧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使用在各个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弹力的概念和作用:弹力是弹簧受到变形时产生的力量。

当弹簧产生形变时,其中的弹性势能会转化为弹力。

弹力可以用于平衡其他力量的作用,或者用于储存能量和传递能量。

3. 形变量的定义与测量方法:形变量指的是弹簧在受力下发生的长度变化或形状变化的量。

常见的形变量有线性形变和弯曲形变。

线性形变是指弹簧的长度变化,弯曲形变是指弹簧的形状变化。

测量形变量可以通过拉伸计等仪器来实现。

4. 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来描述。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即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这一关系可以用公式F=kx来表示,其中F表示弹力,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形变量。

综上所述,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验证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弹簧的弹性特性。

通过实验的结果以及对实验的思考,我们可以对弹簧的特性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和主题。

本篇实验报告共分为三个章节: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然后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弹簧弹力的定义、形变量的定义以及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在第一个小节中,将对弹簧弹力的定义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弹簧的特性和受力情况。

第二个小节将介绍形变量的定义,包括不同类型的形变量(如拉伸、压缩等),以及测量形变量的方法。

第二章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第二章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同一高度
B. 移动小车,当弹簧刚好处于水平原长时,使小车上的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置零
C. 根据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的数值画F-x图像
D. 继续向左移动小车的过程中,计算机记录多组力传感器的示数F及位移传感器的
示数x

返回目录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描点作出F-x图像,并根据图像求出弹簧的劲度系
1
2
返回目录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钩码个数
0
1
2

xA/cm
7.75
8.53
9.30

xB/cm
16.45
18.52
20.60

钩码个数为1时,弹簧A的伸长量ΔxA= 0.78 cm,弹簧B的伸长量ΔxB

1.29 cm,两根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ΔEp
= mg(ΔxA+ΔxB)(选填
“=”“<”或“>”).


m-l图(m指钩码质量)
返回目录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图像类型
截距
斜率
弹簧原长l0(横截距)
弹簧劲度系数k
F-l图(l指弹簧总长)
返回目录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图像类型
截距
斜率
弹簧原长l0(纵截距,未画


出)
l-n图(n指钩码个数)
返回目录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m,则x-m图像的斜率为 ,则图像斜率越大


弹簧的劲度系数越小,由题图乙可看出直线2
的斜率大于直线1的斜率,则k1>k2,由于1的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弹力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为了加深您对于高中物理弹力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弹力高中物理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篇一环节一:新课导入回顾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从而引出本节新课弹簧弹力大小的探究环节二:规律建立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并且做出引导,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重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向学生提问: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2.如何测量弹簧弹力F的大小?3.如何描绘F-x关系较简洁直观?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说明注意事项: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在读数;2.说明书中以说明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并展示表格的参考格式(可以有多种)根据数学知识,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描点连线,找到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展示学生所化图像,并说一说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环节三:规律的深化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称正比,即:F=kx。

1.k为劲度系数,大小有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单位:牛顿每米(N/m)。

2.适用范围:在弹簧劲度系数以内。

环节四:规律的应用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1.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环节五:小结作业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章第2节形变与弹力(2)含解析

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章第2节形变与弹力(2)含解析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弹力是力学中最经常遇到的力之一,对弹力认识清楚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有无以及方向的确定。

教材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后又对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有关弹力的一些现象和特点,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作为高一年级的普通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结合结合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并肯定和表扬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学会用放大的方法去观察微小形变。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作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难点: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2.弹力方向的确定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综合教学法: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总结规律.2、学案导学六、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问题:什么叫做形变?什么叫做弹性形变?什么叫做弹力?并举出生活中有关形变的例子。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 评估
设计 方案
优化 方案
交流 方案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 评估
实验步骤 悬挂弹簧 固定刻度尺 加挂钩码
读数
注意事项 上端固定、指针方向
刻度、竖直、距离 不要过分弯曲弹簧 静止、正对、有效数字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 评估
拉力 F(N)
0 0.49 0.98 1.47 1.96 2.45 2.94
指针对应刻度 x(cm) 25.53 27.27 29.02 30.79 32.55 34.32 36.08
伸长量 Δx(cm)
0.00 1.74 3.49 5.26 7.02 8.79 10.55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 评估
F/N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0.00 5.00
F—Δx数据点
Δx/cm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F/N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0.00 5.00
F—Δx数据点
Δx/cm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F/N
2.5 2.0 1.5
F—Δx图像
F = 0.2412Δx R²= 0.9993
1.0
0.5
Δx/cm
0.0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前4个钩码
钩码 个数
0 1 2 3 4 5 6
拉力 F(N)
0 0.49 0.98 1.47 1.96 2.45 2.94

实验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基础打磨1.(2019年天津高考模拟)在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的关系”实验时:(1)甲同学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F ,通过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此操作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原因是 。

(2)乙同学按正确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但未测量弹簧原长和形变量,而是每次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 ,并作出外力F 与弹簧总长度L 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弹簧的原长为 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

(3)丙同学通过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图线后来弯曲的原因是 。

2.(2019年江苏无锡模拟)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猜想如下: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

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 cm,丙原长为9 cm,其他条件均相同。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记录的实验数据。

弹簧受到的拉力/N 01.02.03.04.05.06.07.0弹簧的 长度 /cm甲 6.0 6.6 7.2 7.8 8.4 9.0 9.6 10.6乙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丙 9.0 9.9 10.8 11.7 12.6 13.5 14.4 15.9(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 两根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的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若他们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可以选用原长更 (选填“长”或“短”)的 (选填“甲”或“乙”)弹簧。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说课)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说课)

五、教学程序设计 4、观察探讨弹力(回顾)
(1)产生条件:相互接触 产生弹性形变
F
(2)弹力的三要素 (3)三种常见的弹力及其方向 F
归纳:弹力的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指向 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五、教学程序设计
(4)形变不明显时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假设法)

假设在该处将与物体接触的另一个物体去掉, 看物体还能否在原来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 从而判断该物体是否受弹力作用。
五、教学程序设计
小游戏引入课题
观察讨论形变及分类 微小形变的放大 观察探讨弹力 总结弹力的产生、方 向和有无的判定 巩固练习
“射箭”小游 戏 演示:压缩、拉伸、弯 曲、扭曲形变;弹性与 塑性形变
光路放大法 液柱放大法 回顾“射箭”游戏
分类练习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小游戏引入课题
提问:(1)“箭”是靠什么被发射出去的呢?
(2)什么是弹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射箭”等游戏过程的再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程序设计 2、观察讨论形变及分类
按形式分:
分 类
按能否恢复原状分: (同时引入弹性与弹性 限度概念)
五、教学程序设计 3、微小形变的放大(动手演示+视频展示)
(1)液柱放大法
(2)“光线”放大法
总体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是学生在高中首次接触力的概 念,是后面其他力学内容学习的重要前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提和基础。
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换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当堂检测
1
2
3
4
5
5.一根轻质弹簧,当它受到10 N的拉力时 长度为12 cm,当它受到25 N的拉力时长度为15 cm,问弹簧不受力时 的自然长度为多少?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解析:同一弹簧劲度系数k是不变的,作用力不同,弹簧的形变量不同, 但都遵从胡克定律。设弹簧的自然长度为l0,由胡克定律有 当F1=10 N,l1=12 cm时,F1=k(l1-l0) 当F2=25 N,l2=15 cm时,F2=k(l2-l0)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6.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描的点尽可能稀一 些,这样作出的图线精确。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 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直线上,但应注意一 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7.误差分析 (1)由于弹簧原长及伸长量的测量都不便于操作,故存在较大的测 量误差。 (2)由于弹簧自身的重力的影响造成误差。 (3)当未放重物时,弹簧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已经有一个伸长量, 这样在作图线时,图线与x轴有一截距。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当堂检测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高中课标要求解读: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所以,教师在知识授受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调查方法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的弹簧形状及使用目的,也可以利用胡克定律动手制作简易测力计。

同时渗透体验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学设计的思路: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

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设置了以“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4、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5、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牛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体验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要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胡克定律及应用。

重、难点分析: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2、胡克定律及应用。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

4、弹力方问的确定。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展现小时候常玩的用橡皮筋“射子弹”游戏,让学生感受弹力的作用,并设计问题:(1)为什么这纸团能够发射出去?(2)弹力是怎样产生的?(3)在生活中发生形变的物体是否有弹力的产生?学生活动:亲身感受推、拉、提、压、举等相互作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9
实验原理 的创新 1.弹簧水平放置,消除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改变弹簧的固定方式,研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压缩量大小的关系.
10
实验器材 的创新 将弹簧水平放置,且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对弹簧施 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推力)时,电脑上得到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 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4
4.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原理图,将铁架台放在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 横梁上,在靠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 1 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重垂线检查刻 度尺是否竖直. (2)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 l0,即弹簧的原长. (3)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 l,求出弹簧的伸长 x 和所 受的外力 F(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
11
实验过 程的创
新 1.利用固定在弹簧上的 7 个指针,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弹簧长度的关系. 2.利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将探究劲度系数 k 与弹簧圈数 n 的关系,转化 为探究1k与 n 的关系.
5
(4)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将所测数据填写在
表格中.
记录表:弹簧原长 l0=________cm.
内容
次数
1
2
3
4
5
6
拉力 F/N
弹簧总长/cm
弹簧伸长/cm
6
二、规律方法总结 1.数据处理 (1)以弹力 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 x 为横坐标,用 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 F 随弹簧伸长量 x 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并解释函数表达式中 常数的物理意义.

实验02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02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二、实验原理(1)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越大,弹力也就越大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四、实验步骤(l)安装实验仪器(2)测量弹簧的仲长(成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

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弹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会试作出一条平滑的图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图线上,但要注意使图线两侧的点数大致均匀分布五、注意事项1.对钩码的要求(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2.测量与记录数据(1)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

(2)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3.画图象描点线时,注意一定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线上,其余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六、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够准确造成系统误差。

2.弹簧测力计读数和作图不准造成偶然误差。

七、基础题型1、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图线不过原点是由于________。

(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

2.6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讲)

2.6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讲)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
(1)[1]根据表中数据①中
[2]根据表中数据②中
(2)[3]以n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画出 n图像图线如图
(3)[4]由图线可知直线的斜率为 ,故直线方程满足

(N/m)(在 之间均可)
[5]由于60匝弹簧的总长度为;则n匝弹簧的原长满足
【答案】①.见解析②. ③.127
【解析】
【详解】(3)[1]根据表格标点连线如图
(4)[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读数 ;
(5)[3]设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x0,则
则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k
从作的ln图线读取数据则可得

设冰墩墩的质量为m1,则有
可得
4.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缓冲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斜面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弹簧固定在有机玻璃管底端。实验过程如下:先沿管轴线方向固定一毫米刻度尺,再将单个质量为200g的钢球(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逐个从管口滑进,每滑进一个钢球,待弹簧静止,记录管内钢球的个数n和弹簧上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 ,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采用逐差法计算弹簧压缩量,进而计算其劲度系数。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
【答案】①.刻度尺②.弹簧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与对应的长度)③.200④.弹簧自重⑤.CBDAEFG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实验需要测弹簧的长度、形变量,故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
①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为_______cm;

专题1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解析版)

专题1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解析版)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1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教材经典实验方案的原理、步骤和数据处理目标2新高考的改进创新实验一、教材经典实验方案的原理、步骤和数据处理1.实验目的: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定量关系。

2.实验器材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坐标纸。

3.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间的关系。

4.数据处理:(1)以弹力F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选取合适的单位,用描点法作图。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得到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关系图像。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

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等。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5.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以及画图时描点连线不准确等都会引起实验误差。

(2)悬挂钩码数量过多,导致弹簧的形变量超出其弹性限度,不再符合胡克定律(F=kx),故图像发生弯曲。

(3)水平放置弹簧测量其原长,由于弹簧有自重,将其悬挂起来后会有一定的伸长量,故图像横轴截距不为零。

【例1】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主要步骤如下:(1)把弹簧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弹簧的原长x0;(2)测出一个钩码的质量m0;(3)将该弹簧悬吊在铁架台上让弹簧自然下垂,测出此时弹簧长度l0;(4)挂上一个钩码,测出此时弹簧长度l1;(5)之后逐渐增加钩码的个数,并测出弹簧对应的长度分别为li(i为钩码个数);(6)计算出0i x l x =-,用x 作为横坐标,钩码的总质量作为纵坐标,作出的图线如乙图所示。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第2课时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学会利用图像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弹簧的弹力F的测量:弹簧下端悬挂的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即F=mg。

2.弹簧的伸长量x的确定:弹簧的原长l0与挂上钩码后弹簧的长度l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x=l-l0。

3.作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分析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轻质弹簧(一根),钩码(一盒),刻度尺,铁架台,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1.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

2.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记录m1和l1。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2,记录m2、m3、m4、m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l5、…。

4.计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的长度x(x=l-l0)和弹簧受到的拉力F(F=mg),并将数据填入表格。

1234567F/ N0l/ cmx/ cm01.以弹簧的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轴,以弹簧伸长的长度x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图,作出F-x图像,如图所示。

2.以弹簧伸长的长度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的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中常数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这个常数也可根据F-x图线的斜率求解,k=ΔF Δx。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的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六、误差分析1.偶然误差:由于读数和作图不准产生的误差,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2.系统误差:弹簧竖直悬挂时未考虑弹簧重力的影响产生的误差,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用较轻的弹簧。

七、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教案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教案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教案那日,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咱物理实验室的窗台上,尘埃在光束里跳舞,好似也在期待着什么新鲜事儿。

我呢,老刘,就是那个总爱琢磨些物理现象,又喜欢跟学生们絮叨的老头子,今儿个要带着这帮小子们,一块儿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开始前,我先把那一排排整齐的实验器材摆在讲台上,就像列队的士兵,等待着检阅。

弹簧嘛,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五颜六色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拿起一个,轻轻弹了弹,对着学生们笑道:“瞧瞧,这弹簧,别看它平时文文静静的,一变形,那股子劲儿,可不含糊。

”学生们围了一圈,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我指了指墙上的挂图,那是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示意图,简单明了,却也抽象。

“咱们今天,就是要把这图里的秘密,亲手挖出来。

”我顿了顿,环视一圈,见大家都屏息凝神,便继续往下说。

实验步骤,我自然是事先准备得妥妥当当的。

先测弹簧的原长,再逐渐增加砝码,记录下每一次形变后的长度和对应的弹力。

这活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得细心。

我拿起一个弹簧,小心翼翼地挂上第一个砝码,弹簧“嗖”地一下,缩短了一截,像是在跟我打招呼。

“看好了啊,这弹簧一变,咱们的数据就得跟上。

”我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着如何测量和记录。

学生们也忙活开了,有的拿尺子量,有的记数据,还有的时不时抬头看看我,生怕漏掉了什么关键步骤。

“老师,我这弹簧怎么好像不太对劲?”一个学生突然喊道。

我走过去一看,嘿,原来是弹簧挂反了,砝码都悬在半空,弹簧愣是一点儿没动。

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做实验得细心,弹簧也得有尊严,你得尊重它,它才会给你面子嘛。

”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实验继续进行,数据一点点累积,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慢慢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

我发现,每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那股弹力就像是在说:“嘿,我可是有脾气的,你得悠着点。

”实验结束,我们围坐在一起,分析数据,绘制图表。

那图表上的线条,就像是一条条活泼的小溪,曲折蜿蜒,却又不失规律。

初中物理弹力的变化教案

初中物理弹力的变化教案

初中物理弹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弹力的感知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弹力与形变程度关系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自制弹簧测力计。

(2)弹力与形变程度关系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弹力的现象,如拉弹簧、压尺子等。

(2)提问: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 新课教学(1)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产生条件:物体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 实验探究(1)实验一: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① 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

② 记录数据,分析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实验二:自制弹簧测力计① 让学生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自制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

② 验证自制测力计的准确性。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提问: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拓展:探究弹力的方向。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使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粤教版必修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评课稿

粤教版必修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评课稿

粤教版必修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粤教版必修一中的《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评估与分析。

通过对这一单元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材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探讨,以期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进一步提高该单元的教学质量。

二、课程评估2.1 教学目标《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形变与弹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与相关公式;•理解应变、应力和胡克定律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材料的形变规律与弹性特性。

2.2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弹性与塑性的区别与联系;•弹簧的形变规律及胡克定律;•弹性系数的概念与计算;•弹簧串、并联的形变规律;•弹性势能的计算与利用。

2.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在本单元中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实验引入弹性与塑性的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弹簧的形变规律,并引入胡克定律的概念与公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弹簧串、并联的形变规律;•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应用;•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教材分析粤教版必修一中的《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这一单元的教材编写严谨,内容详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突出,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教材编写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举例、实验和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3.1 教学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实验教学: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测量,巩固对形变与弹力关系的理解;•情景模拟教学:通过设计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弹性与形变的应用;•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导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验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含解析)

实验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含解析)

高考物理必做实验高考真题汇编实验2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1.(2023年6月高考浙江选考科目)(2)如图4所示,某同学把A 、B 两根不同的弹簧串接竖直悬挂,探究A 、B 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在B 弹簧下端依次挂上质量为m 的钩码,静止时指针所指刻度x A 、x B 的数据如表。

钩码个数12…x A /cm 7.758.539.30…x B /cm16.4518.5220.60…图4钩码个数为1时,弹簧A 的伸长量A x ∆=________cm ,弹簧B 的伸长量B x ∆=________cm ,两根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p E ∆________()A B mg x x ∆+∆(选填“=”、“<”或“>”)。

【参考答案】(2)0.782.07>【名师解析】(2)钩码个数为1时,弹簧A 伸长量△x A =8.53cm-7.75cm=0.78cm ;弹簧B 伸长量△x B =18.52cm-16.45cm-0.78cm=1.29cm ;由于弹簧不是理想的轻弹簧,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两根弹簧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和钩码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所以p A B ()E mg x x ∆∆+∆>。

2.(2022年高考湖南卷)(6分)小圆同学用橡皮筋、同种一元硬币、刻度尺、塑料袋、支架等,设计了如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冰墩墩玩具的质量。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图(a)(1)查找资料,得知每枚硬币的质量为6.05g;(2)将硬币以5枚为一组逐次加入塑料袋,测量每次稳定后橡皮筋的长度l,记录数据如下表:序号12345硬币数量n/枚510152025l10.5112.0213.5415.0516.56长度/cm(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b)上描点,绘制图线;图(b)图(c)(4)取出全部硬币,把冰墩墩玩具放入塑料袋中,稳定后橡皮筋长度的示数如图(c)所示,此时橡皮筋的长度为________cm;(5)由上述数据计算得冰墩墩玩具的质量为__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确定弹力的方向三、德育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能力,结合实际的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教学难点: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2、弹力方向的确定教学用具:弹簧、海绵、薄竹片、微小形变演示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得力子,谁来说?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2、理解弹力是因为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3、会判断弹力的方向4、知道形变的种类(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弹力是怎样产生的?(1)实验演示: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老师:对,这就是形变。

板书: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就被弹起。

提问: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引导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这个力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地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可见,弹力的产生需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2、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实验操作: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

(1)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到一个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点。

用力压桌面,同学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总结: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

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3、弹力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

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

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

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沉重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1)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2)师生共评: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这个共切面指向被支持物。

强调:象B图中,斜面与球间有无弹力?对小球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

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

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得基本方法,说明两接触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5、形变的种类请同学阅读P6,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学生:形变分为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比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为拉伸形变,弓、跳板的形变为弯曲形变,金属丝被扭转为扭转形变。

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四、作业P8、练习二、3、4、5五、板书设计⎪⎩⎪⎨⎧⎩⎨⎧大小:由具体情况而定方向产生条件、弹力种类概念、形变21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