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也有隋炀帝陵 隋炀帝墓究竟在扬州还是在武功

合集下载

隋炀帝的生前身后事

隋炀帝的生前身后事
【责任编辑】 王 凯
2013.6 下 百科知识 43
杨广死后,后人商议杨广 谥号,杨广之孙杨侗被东都洛 阳留臣段达等人拥立为帝,改 元皇泰,是为皇泰主。皇泰主 给杨广定谥号为“明”,所谓照 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叛将窦建德给杨广定谥号为 “ 闵 ”, 所 谓 慈 仁 不 寿 曰 闵 ; 李 渊篡位建唐后,定谥号为 “ 炀 ”。 胡 三 省 在 《资 治 通 鉴》 的 注 中 说 :“ 杨 广 谥 陈 叔 宝 曰 炀,岂不知己不令终,亦谥 ‘ 炀 ’ 乎 。” 其 实 “ 炀 ” 本 是 杨 广送给南唐后主陈叔宝的谥 号,结果自己被后人冠以此 谥,真是历史的一大讽刺。古 代 《谥 法》 言 :“ 好 内 远 礼 曰 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 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 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唐高 祖李渊以杨广在位期间“远贤 臣而近奸佞,荒国政而好淫 色”,以此为其谥号。
杨广见中原兵燹, 无心北归,意图以丹阳 (今江苏省南京市) 为 都城,退据江东。然江 都粮尽,关中人久思故 乡,见皇帝无意北归, 遂生叛心。窦贤率领部 下西遁,被杨广派遣的 骑兵追杀,然士卒逃亡 不辍。在人心思归下, 杨广宠臣宇文化及、司 马德戡和裴虔通等人密 谋反叛。司马德戡领兵 从玄武门入,杨广闻 乱,易服逃于西阁,可 惜被宫女告发,遂被叛 军活捉。马文举将杨广 引至寝殿,裴虔通和司 马德戡等人拔出明晃晃 的大刀侍立一旁,杨广叹息 道 :“ 我 犯 何 罪 , 为 何 如 此 对 我 ?” 马 文 举 答 :“ 陛 下 违 弃 宗 庙,巡游不息,对外勤于征 讨,对内极尽奢华,使壮丁死 于刀刃,妇孺弃尸沟壑,百姓 无以为业,盗贼四起,专用佞 臣,拒绝纳谏,怎言无罪!”杨 广 回 应 道 :“ 我 虽 有 负 于 百 姓 , 但你们却享受荣华富贵,何负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崇陵。

地宮中合葬著光緒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秦始皇陵骊山原始社会时期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盘古氏―――盘古冢―南海――――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伏羲氏―――太昊陵―河南淮阳县―传说之陵女娲氏―――女娲陵―山东济宁――传说之陵炎帝神农氏―炎帝陵―湖南炎陵县―传说之陵黄帝轩辕氏―黄帝陵―陕西黄陵县-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少昊金天氏―少昊陵―山东曲阜――传说之陵颛顼高阳氏―颛顼陵―河北高阳――传说之陵帝喾高辛氏―帝喾陵―河南滑县――传说之陵帝尧陶唐氏―尧陵――山西临汾――传说之陵帝舜有虞氏―舜陵――湖南宁远县-传说之陵帝禹夏后氏―禹陵――浙江绍兴――传说之陵夏代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后启――――不可考太康――――太康陵――河南太康县-传说之陵仲康――――不可考后相――――不可考少康――――不可考后杼――――不可考后槐――――不可考后芒――――不可考后泄――――不可考后不降―――不可考后扃――――不可考后廑――――不可考孔甲――――不可考孔皋――――孔皋陵――河南洛宁县-传说之陵后发――――不可考履癸(桀)-不可考商代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成汤――――汤陵―山西万荣县――传说之陵,已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没入黄河外丙――――不可考仲壬――――待考太甲――――待考沃丁――――待考太庚――――待考小甲――――待考雍已――――待考太戊――――待考仲丁――――待考外壬――――待考河亶甲―――待考祖乙――――待考祖辛――――待考沃甲――――待考祖丁――――待考南庚――――待考阳甲――――待考盘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小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小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武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祖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祖甲――――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廪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庚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武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太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帝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纣(辛)――----------传说自焚西周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周文王姬昌――文王墓-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武王姬发――武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成王姬诵――成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康王姬钊――康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昭王姬瑕――昭王陵-河南登封-待考周穆王姬满――穆王陵-陕西西安-待考周恭王姬翳扈-恭王陵-陕西咸阳-待考周懿王姬囏――懿王陵周孝王姬辟方-孝王陵周夷王姬燮――夷王陵周厉王姬胡――厉王陵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幽王陵-陕西临潼-待考东周王陵帝号及姓氏――埋葬地址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釐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河南洛阳周景王姬贵――河南洛阳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河南洛阳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河南洛阳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陕西凤翔秦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秦始皇蠃政――秦始皇陵-陕西临潼秦二世蠃胡亥-秦二世陵-陕西临潼北西汉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汉高帝刘邦――长陵――陕西咸阳市窑店乡汉惠帝刘盈――安陵――陕西咸阳市韩家湾汉高后吕雉――吕后陵-陕西咸阳长陵东汉文帝刘恒――霸陵――陕西西安市东郊汉景帝刘启――阳陵――陕西咸阳市张家湾汉武帝刘彻――茂陵――陕西咸阳兴平市南位乡汉昭帝刘弗陵-平陵――陕西咸阳市大王村汉宣帝刘询――杜陵――陕西长安区东少陵原上汉元帝刘奭――渭陵――陕西咸阳市周陵南汉成帝刘骜――延陵――陕西咸阳市周陵西南汉哀帝刘欣――义陵――陕西咸阳市周陵东汉平帝刘衎――康陵――陕西咸阳市周陵西南孺子婴【新】王莽淮阳王刘玄东汉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汉光武帝刘秀-原陵――――河南孟津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河南洛阳汉章帝刘炟――敬陵――――河南洛阳汉和帝刘肇――慎(顺)陵-河南洛阳汉殇帝刘隆――康陵――――河南洛阳汉安帝刘祜――恭陵――――河南洛阳汉顺帝刘保――宪陵――――河南洛阳汉冲帝刘炳――怀陵――――河南洛阳汉质帝刘缵――静陵――――河南洛阳汉桓帝刘志――宣陵――――河南洛阳汉灵帝刘宏――文陵――――河南洛阳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禅陵――――河南修武三国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魏太武帝曹操(追封)―高陵――河北临漳魏文帝曹丕――――――首阳陵-河南渑池魏明帝曹叡――――――高平陵-河南孟津魏高贵乡公曹髦――――――――河南洛阳魏元帝曹奂蜀汉昭烈帝刘备――――惠陵――四川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河南洛阳吴武烈帝孙坚(追封)―吴陵――江苏丹阳吴大帝孙权―――――-蒋陵――江苏南京吴会稽王孙亮吴景帝孙休―――――-定陵――安徽当涂吴末帝孙皓―――――――――-河南洛阳西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晋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河南洛阳晋惠帝司马衷-太阳陵-河南洛阳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东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晋元帝司马睿――建平陵-江苏南京晋明帝司马绍――武平陵-江苏南京晋成帝司马衍――兴平陵-江苏南京晋康帝司马岳――崇平陵-江苏南京晋穆帝司马聃――永平陵-江苏南京晋哀帝司马丕――安平陵-江苏南京晋废帝司马奕――吴陵――江苏苏州晋简文帝司马昱-高平陵-江苏南京晋孝武帝司马曜-隆平陵-江苏南京晋安帝司马德宗-休平陵-江苏南京晋恭帝司马德文-冲平陵-江苏南京十六国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成(汉)武帝李雄―――安都陵-四川成都成(汉)哀帝李班成(汉)幽公李期(成)汉昭文帝李寿――安昌陵(成)汉末主李势汉(前赵)高祖刘渊――永光陵汉(前赵)昭武帝刘聪―宣光陵汉(前赵)隐帝刘粲(汉)前赵刘曜前凉昭王张寔―――――宁陵前凉成王张茂前凉文王张骏―――――大陵前凉恒王张重华――――显陵前凉威王张祚―――――愍陵前凉冲王张玄靓――――平陵前凉悼公张天锡后赵明帝石勒―――――高平陵-河北邢台后赵海阳王石弘后赵武帝石虎―――――显原陵后赵彭城王石遵后赵义阳王石鉴后赵新兴王石祗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前燕景昭帝慕容儁―――龙陵前燕幽帝慕容暐冉魏悼武天王冉闵前秦景明帝苻健――――原陵前秦厉王苻生前秦宣昭帝苻坚前秦哀平帝苻丕前秦高帝苻登前秦末主苻崇后秦武昭帝姚苌――――原陵后秦文桓帝姚兴――――偶陵后秦后主姚泓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宣平陵后燕惠愍帝慕容宝后燕昭武帝慕容盛―――兴平陵后燕昭文帝慕容熙―――微平陵西燕济北王慕容泓西燕威帝慕容冲西燕昌平王段随西燕建明王慕容顗西燕建平帝慕容瑶西燕建武帝慕容忠西燕河东王慕容永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抱罕陵-甘肃兰州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磬――武平陵西秦末主乞伏暮末后凉懿武帝吕光――――高陵后凉隐王吕绍后凉灵帝吕纂―――――白石陵后凉建康公吕隆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西平陵南凉景王秃发傉檀北凉建康公段业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元陵北凉哀王沮渠牧犍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东阳陵南燕北海王慕容超西凉武昭王李暠――――建世陵西凉后主李歆西凉末主李恂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嘉平陵夏昌秦王赫连昌夏平原王赫连定北燕惠懿帝高云北燕文成帝冯跋――――长谷陵北燕昭成帝冯弘南朝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宋武帝刘裕――――――初宁陵-江苏南京宋少帝刘义符―――――――――江苏南京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江苏南京宋孝武帝刘骏―――――景宁陵-江苏丹阳宋前废帝刘子业――――――――江苏丹阳宋明帝刘彧――――――高宁陵-江苏南京宋后废帝刘昱―――――――――江苏丹阳宋顺帝刘凖――――――遂宁陵-江苏南京齐宣帝萧承之(追封)-永安陵-江苏丹阳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江苏丹阳齐武帝萧赜――――――景安陵-江苏丹阳齐郁林王萧昭业――――――――江苏丹阳齐薛王萧昭文―――――――――江苏丹阳齐景帝萧道生(追封)-修安陵-江苏丹阳齐明帝萧鸾――――――兴安陵-江苏丹阳齐东昏侯萧宝卷――――――――江苏丹阳齐和帝萧宝融―――――恭安陵―江苏南京梁文帝萧顺之(追封)-建陵――江苏丹阳梁武帝萧衍――――――修陵――江苏丹阳梁简文帝萧纲―――――庄陵――江苏丹阳梁豫章王萧栋梁武陵王萧纪梁元帝萧绎――――――――――湖北荆州梁贞阳侯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西梁宣帝萧詧―――――平陵――湖北江陵西梁孝明帝萧岿――――显陵――湖北江陵西梁孝靖帝萧琮陈景帝陈文赞(追封)-瑞陵――浙江长兴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江苏南京陈文帝陈蒨――――――永宁陵-江苏南京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显宁陵-江苏南京陈后主陈叔宝―――――――――河南洛阳北朝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南安隐王拓跋余北魏文成帝拓跋浚―――-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献文帝拓拨弘――――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孝文帝元宏―――――长陵――河南临汝北魏宣武帝元恪―――――景陵――河南临汝北魏孝明帝元诩―――――定陵――河南临汝北魏孝庄帝元子攸――――静陵北魏东海王元晔北魏节闵帝元恭北魏安定王元朗―――――――――河南安阳北魏孝武帝元修―――――云陵――陕西富平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陕西富平西魏废帝元钦西魏恭帝拓跋廓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河南安阳北齐文宣帝高洋―――――武宁陵-河南临漳北齐废帝高殷北齐孝昭帝高演―――――文靖陵北齐武成帝高湛―――――永平陵北齐后主高纬――――――――――陕西西安北齐幼主高恒北周文帝宇文泰(追封)―成陵――陕西富平北周闵帝宇文觉―――――静陵――陕西富平北周明帝宇文毓―――――昭陵北周武帝宇文邕―――――孝陵――陕西咸阳北周宣帝宇文赟―――――定陵北周静帝宇文阐―――――恭陵隋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隋文献帝杨坚-太陵――陕西武功隋炀帝杨广――炀帝陵-江苏扬州隋恭帝杨侑――――――陕西乾县唐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唐太祖李虎(追封)---永康陵-陕西三原县陵前唐世祖李昺(追封)---兴宁陵-陕西咸阳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唐高祖李渊――――--―献陵――陕西三原县徐木永合村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陕西礼泉县九嵕山唐高宗李治――――--―乾陵――陕西乾县梁山【周】则天顺圣皇后武曌―乾陵――陕西乾县梁山唐中宗李显―――--――定陵――陕西兴平县龙泉山唐睿宗李旦―――--――挢陵--陕西蒲城县丰山唐让皇帝李宪――--――惠陵--陕西蒲城县城西北唐玄宗李隆基―--―――泰陵--陕西蒲城县金粟山唐肃宗李亨―――--――建陵――陕西礼泉县武将山唐代宗李豫――--―――元陵――陕西富平县檀山唐德宗李适―――--――崇陵――陕西泾阳县嵯峨山唐顺宗李诵――--―――丰陵――陕西富平县金瓮山唐宪宗李纯―――--――景陵――陕西蒲城县金炽山唐穆宗李恒――--―――光陵――陕西蒲城县尧山唐敬宗李湛―――--――庄陵――陕西三原县陵前柴家窑唐文宗李昂―――--――章陵――陕西富平天乳山唐武宗李炎―――--――端陵――陕西三原县徐木桃沟村唐宣宗李忱―――--――贞陵――陕西泾阳县仲山唐懿宗李凗―――--――简陵――陕西富平县紫金山唐僖宗李儇――--―――靖陵--陕西乾县鸡子堆唐昭宗李晔――--―――和陵――河南洛阳偃师县唐哀帝李柷―――--――温陵--山东荷泽定陶县五代十国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后梁太祖朱温――――――宣陵――河南洛阳后梁末帝朱友贞―――――――――河南洛阳后唐太祖李克用(追封)-建极陵-山西代县后唐庄宗李存勗―――――伊陵――河南新安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亶)―徽陵――河南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徽陵南-河南洛阳后晋高祖石敬瑭―――――显陵――河南洛阳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宁开原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河南登封后汉隐帝刘承祐―――――颖陵――河南许昌后周太祖郭威――――――嵩陵――河南开封后周世宗柴荣――――――庆陵――河南郑州后周恭帝柴宗训―――――顺陵――河南郑州吴太祖杨行密(追封)――兴陵吴烈宗杨渥―――――――绍陵吴高祖杨隆演――――――肃陵吴睿帝杨溥―――――――平陵前蜀高祖王建――――――永陵――四川成都前蜀后主王衍――――――――――陕西西安吴越武肃王钱鏐―――――――――浙江临安吴越文穆王钱元瓘――――――――浙江杭州玉龙山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浙江杭州玉龙山吴越忠逊王钱弘倧――――――――浙江绍兴秦望山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河南洛阳闽太祖王审知――――――宣陵――福建福州莲花峰闽嗣主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王鏻)――――――福建福州莲花峰闽康宗王昶(王继鹏)――――――福建福州胭脂山闽景宗王曦(王延曦)――――――福建福州闽福恭懿王王延政南汉烈宗刘隐(追封)――德陵南汉高祖刘龑――――――康陵――广东广州南汉殇帝刘玢(刘弘度)南汉中宗刘晟(刘弘熙)―昭陵――广东广州南汉后主刘鋹(刘继兴)―――――广东韶关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高陵――湖北江陵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湖北江陵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湖北江陵南平贞安王高保勗南平德仁王高继冲楚武穆王马殷――――――――――湖南衡阳楚衡阳王马希声楚文昭王马希范楚废王马希广――――――――――湖南浏阳楚恭孝王马希萼―――――――――江苏南京楚后主马希崇――――――――――江苏南京后蜀高祖孟知祥―――――和陵――四川成都后蜀后主孟昶――――――――――河南洛阳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永陵――江苏南京牛首山南唐元宗李璟――――――顺陵――江苏南京牛首山南唐后主李煜――――――――――河南洛阳北汉刘旻(刘崇)――――――――山西太原北汉刘均(刘承钧)北汉英武帝刘继元北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宋宣祖赵宏殷(追封)-永安陵-河南巩义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河南巩义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河南巩义宋真宗赵恒――――――永定陵-河南巩义宋仁宗赵祯――――――永昭陵-河南巩义宋英宗赵曙――――――永厚陵-河南巩义宋神宗赵顼――――――永裕陵-河南巩义宋哲宗赵煦――――――永泰陵-河南巩义宋徽宗赵佶――――――永佑陵-浙江绍兴宝山宋钦宗赵桓――――――永献陵-河南巩义南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宋高宗赵构-永思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孝宗赵昚―永阜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光宗赵惇-永崇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宁宗赵扩-永茂陵-浙江绍兴宝山宋理宗赵昀-永穆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度宗赵禥-永绍陵-浙江绍兴宝山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永福陵-广东新会宋卫王赵昺―――――广东深圳辽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耶律亿)--祖陵―――――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宗耶律尧骨(耶律德光)--怀陵―――――内蒙古巴林右旗义辽宗耶律图欲(追封)――――显陵―――――辽宁北宁医巫闾山辽世宗耶律兀欲(耶律阮)―――显陵―――――辽宁北宁医巫闾山辽穆宗耶律述律(耶律璟)-――怀陵(附葬)-内蒙古巴林右旗辽景宗耶律明扆(耶律贤)―――乾陵―――――辽宁北宁医巫闾山辽圣宗耶律文殊奴(耶律隆绪)-永庆陵――――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兴宗耶律只骨(耶律宗真)――永兴陵――――内蒙古巴林右旗辽道宗耶律查剌(耶律洪基)――永福陵――――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天祚帝耶律阿果(耶律延禧)-乾陵旁――――辽宁北宁医巫闾山北辽宣宗耶律涅里(耶律淳)――永安陵――――北京香山北辽梁王耶律雅里西夏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西夏太祖李继迁(追封)-裕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太宗李德明(追封)-嘉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景宗嵬名元昊――――泰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毅宗嵬名谅祚――――安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惠宗嵬名秉常―――-献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崇宗嵬名乾顺―――-显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仁宗嵬名仁孝―――-寿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桓宗嵬名纯佑――――庄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襄宗嵬名安全――――康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神宗嵬名遵顼西夏献宗嵬名德旺西夏末主嵬名睍金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金始祖完颜函普(追封)--光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德帝完颜乌鲁(追封)--熙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安帝完颜跋海(追封)--建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献祖完颜绥可(追封)――辉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昭祖完颜石鲁(追封)――安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景祖完颜乌古乃(追封)-定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世祖完颜劾里钵(追封)-永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肃宗完颜颇剌漱(追封)-泰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穆宗完颜盈歌(追封)--献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康宗完颜乌雅束(追封)-乔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睿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太宗完颜晟―――――――恭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熙宗完颜亶―――――――思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德宗完颜宗干(追封)――顺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海陵王完颜亮―――――――――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睿宗完颜宗尧(追封)――景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世宗完颜雍―――――――兴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显宗完颜允恭(追封)――裕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章宗完颜璟―――――――道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宣宗完颜珣―――――――德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哀宗完颜守绪―――――――――河南汝南金末帝完颜承麟元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元烈祖孛儿只斤也速该(追封)―――起辇谷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起辇谷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起辇谷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起辇谷元昭慈皇后乃马真列骨那――――――起辇谷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起辇谷元钦淑皇后翰兀立海迷失――――――起辇谷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起辇谷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起辇谷元裕宗孛儿只斤真金(追封)――――起辇谷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起辇谷元顺宗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追封)―起辇谷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起辇谷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起辇谷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起辇谷元显宗孛儿只斤甘麻剌(追封)―――起辇谷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起辇谷元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起辇谷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起辇谷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起辇谷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起辇谷元惠宗(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起辇谷北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达腊北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明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明德祖朱百六(追封)-祖陵-江苏省盱眙县明懿祖朱四九(追封)-祖陵-江苏省盱眙县明熙祖朱初一(追封)-祖陵-江苏省盱眙县明仁祖朱世珍(追封)-皇陵-安徽凤阳县明太祖朱元璋―――――孝陵-江苏南京钟山明兴宗朱标(追封)――东陵-江苏南京钟山孝陵东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长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仁宗朱高炽―――――献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英宗朱祁镇――――-裕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代宗(景帝)朱祁钰-景泰陵-北京玉泉山北麓金山口明宪宗朱见深――――-茂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孝宗朱祐樘――――-泰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睿宗朱佑杬(追封)―显陵――湖北钟祥纯德山明世宗朱厚熜―――――永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穆宗朱载垕―――――昭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神宗朱翊钧―――――定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光宗朱常洛―――――庆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思宗朱由检――――-思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清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清肇祖爱新觉罗孟特穆(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兴祖爱新觉罗福满(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景祖爱新觉罗觉昌安(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显祖爱新觉罗塔克世(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福陵-辽宁沈阳东郊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昭陵-辽宁沈阳北郊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孝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景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泰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裕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昌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慕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定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惠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河北易县清西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隋朝历史】上官婉儿隋炀帝墓相继被发现 印证历史记载

【隋朝历史】上官婉儿隋炀帝墓相继被发现 印证历史记载

【隋朝历史】上官婉儿、隋炀帝墓相继被发现印证历史记载近日,经过国内多位专家考证,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杨广墓。

就在不久前,唐代“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墓也在陕西咸阳被发现,这两座墓葬的发现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两座大墓墓主身份的确定以及考古工作的不断进行,诸多历史记载得到印证,公众期待随着考古研究的发展,能够解开有关这两位历史人物更多的谜团。

上官婉儿墓、隋炀帝墓被发现凭出土文物确认身份日前,据媒体报道,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权威专家一致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

此墓在发现之初曾引发质疑,有人认为墓志谥号、年号用法都存在问题,按照古代陵寝制度,皇帝陵基本使用金匮玉册用于记录皇帝政绩。

如果这是帝陵,“墓志”的出现便显得有些反常。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今年11月16日举行的论证会上,此次考古发掘领队、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汇报了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情况。

专家称,墓内发现的两颗牙齿,经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结合文献记载,隋炀帝的年龄和“牙齿年龄”吻合,藉此可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

除去墓中发现的两颗男性牙齿及一具女性骸骨外,隋炀帝墓还出土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

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带为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最高等级的实物。

在今年6月份,据媒体报道,陕西咸阳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代墓葬,后根据出土墓志记载,确认该墓墓主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政治家、诗人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墓志多为溢美之词。

上官婉儿墓出土文物很少,仅为唐代常见的陶人陶马等物。

有人质疑为何墓中未发现骸骨,对此,专家推断,上官婉儿因罪被杀,这可能是她的“衣冠冢”。

据悉,发掘工作结束后,上官婉儿墓或许会被“回填”。

两座墓葬的发现可印证诸多历史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名人因为一生经历奇特、死后遗骨不知所终而在史书中留下诸多谜团,引发后人的好奇心。

隋炀帝墓

隋炀帝墓
隋炀帝墓即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 二村。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殡于 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 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 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 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 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201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 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 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等十余人参加了论证会,专家一 致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 后最后的埋葬之地[1]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 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和皇后萧氏的合 葬墓。而陕西也有座“隋炀帝陵”。
出 土 文 物
考古现场已采取封闭保护措施,以确保考古工地安全。扬州市 文物部门已完善了考古计划,并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和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科学有序地进行下一步的考古工 作。 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帝陵 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 陵墓 得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 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 了杨广。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 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 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 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 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 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

历史趣谈隋炀帝陵墓谜团重重 墓中无棺椁尸骨

历史趣谈隋炀帝陵墓谜团重重 墓中无棺椁尸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隋炀帝陵墓谜团重重墓中无棺椁尸骨
导语:4月14日,扬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现的两座墓葬中,已经发掘的那座为隋炀帝陵。

下一步,考
4月14日,扬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现的两座墓葬中,已经发掘的那座为隋炀帝陵。

下一步,考古人员将着手发掘位于“新隋炀帝陵”东侧的墓,专家推测,该墓主人可能为萧皇后,并对此墓寄予厚望,希望墓中出土的陪葬品可以提供更多历史信息。

现场
规模不及当时富人出土文物量少质高
此次新发现的隋炀帝墓位于邗江区的一处房地产项目工地中,去年年底时,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少许古代碎砖,今年春节后,工地平整了土地,考古人员随即进驻,通过勘探发现了两座砖室古墓。

发掘之初工作人员并未意识到这是一座帝王陵,仅从墓室规模判断,墓主人连当时的富人都算不上,已发掘的西侧墓葬有墓室、耳室和甬道,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墓室深度2米多,只能算中小规模。

但发掘过程中出土的一块墓志却让考古工作人员感到震惊,墓志上清楚刻有“隋故炀帝墓志”字样,记载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等字样,皆与史实相符。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鎏金铜制衔环铺首、金镶玉腰带、铜钱和铁钉等十几件文物,数量虽少,但规格极高。

4件铜铺首体积巨大,为雄狮造型,双目圆睁,十分威严,应该是用在棺椁上的,金镶玉腰带也不是普通官员可以享用的,足以证明墓主人的显赫身份。

但是考古人员未在新墓发现棺椁尸骨。

背景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隋炀帝杨广墓 墓地到底在何处

历史趣谈隋炀帝杨广墓 墓地到底在何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隋炀帝杨广墓墓地到底在何处
导语:隋炀帝的陵墓有两座,其中一座在扬州,一座在陕西。

其中一个必定是象征意义上的陵墓。

在先前的朝代曾被好几个陵墓误认为是隋炀帝的墓。

其实
隋炀帝的陵墓有两座,其中一座在扬州,一座在陕西。

其中一个必定是象征意义上的陵墓。

在先前的朝代曾被好几个陵墓误认为是隋炀帝的墓。

其实真正的隋炀帝的陵墓被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的,根据墓中的墓志铭所写的可以断定此处就是隋炀帝的墓而且他的墓中还有有一些珍贵的陪葬品。

也许有人会猜疑隋炀帝的都城又不在扬州,他的陵墓怎么会跑到扬州,这个很容易解释,因为隋炀帝在扬州被杀掉了,因此便把他埋葬在了扬州。

然而在发现了真正的陵墓后大家都大吃一惊,陵墓的规模竟然如此小,在当时一个比较有钱的人也可以修建这样规模的陵墓,这个和他的死因有很大的关系。

隋炀帝的墓在被发现之后,经过后来的一些修缮与处理,才初有黄帝陵墓的模样。

现在隋炀帝的墓四周边绿树葱茏,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了。

增加了一些石雕建筑,还建造了一些和隋朝建筑类似的建筑。

隋炀帝的墓是朝向南边的,据说是因为父亲隋文帝的墓在北边,无颜面对父亲,因此将他的墓背对着父亲的墓。

为什么会说无颜面对父亲呢?是因为隋炀帝把父亲辛苦建立的隋朝丢掉了。

因为他死之后背负了亡国的罪名,自然他的陵墓就不会被保护的很好,在发现之前,他的陵墓杂草丛生,根本看不出来这竟是一个一位黄帝的陵墓。

经过后人修改,现在初具陵墓的规模。

隋炀帝为何让宫女穿开裆裤
中国历史上荒淫无道的君主比比皆是,上古从姒履癸(夏桀)到伊帝。

扬州槐泗“隋炀帝陵”的误考及其影响

扬州槐泗“隋炀帝陵”的误考及其影响

历史钩沉2020/4扬州槐泗“隋炀帝陵”的误考及其影响*◎王 业(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提 要:一般认为,扬州槐泗“隋炀帝陵”是清代学者阮元错误考证的,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槐泗“隋炀帝陵”是明代认定的,造成错误认定的原因主要是与隋炀帝墓有关的地名雷塘所指范围发生了变化。

自唐代起,雷塘或为政府用于灌溉漕运,或被民众占垦,时兴时废。

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数百年间雷塘不断被修浚,面积也随之缩小。

虽然阮元是再次确认错误结果,但因他本人有较大的影响力,槐泗“隋炀帝陵”长期被广泛接受,直到2013年曹庄隋炀帝真墓的发现,这一结论才被推翻。

关键词:阮元 隋炀帝墓 扬州 雷塘2013年4月,文物部门宣布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组发现隋炀帝墓。

[1]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各种质疑声纷至沓来。

这些质疑不仅针对曹庄隋炀帝墓诸多“反常”之处[2],也有对清代学者阮元所认定的扬州槐泗“隋炀帝陵”真伪性的疑惑。

随着专家学者一致确认,曹庄隋唐墓葬系隋炀帝杨广与萧后的最后埋葬之地[3],种种质疑才告停歇。

不过,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却从未停止。

顾风[4]、余国江[5]先后就阮元错误认定“隋炀帝陵”的原因做了分析,但所论或失之简略,或有疏误之处。

有鉴于此,本文就此问题试作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唐宋文献中所见的隋炀帝墓与雷塘隋大业十四年(618)三月,巡行江都的隋炀帝,为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人所弑,时年五十。

萧后与宫人撤漆床板为小棺,将隋炀帝与赵王杲同殡于西院流珠堂。

同年八月,“隋江都太守陈棱求得炀帝之柩,取宇文化及所留辇辂鼓吹,粗备天子仪卫,改葬于江都西吴公台下,其王公以下,皆列瘗于帝茔之侧”[6]。

唐平2020/4历史钩沉江南之后,武德五年(622)八月,改葬隋炀帝于扬州雷塘。

[7-8]贞观二十二年(648)三月(《北史》作贞观二十一年),隋萧后卒,诏复其位号,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扬州合葬于炀帝陵。

吴公台考辨——结合扬州隋炀帝墓的发现为线索

吴公台考辨——结合扬州隋炀帝墓的发现为线索

2020年3月第36卷第2期㊀㊀㊀唐都学刊TangduJournal㊀㊀㊀㊀Mar 2020Vol 36No 2ʌ历史文化研究ɔ吴公台考辨结合扬州隋炀帝墓的发现为线索薛炳宏1ꎬ束家平2(1.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ꎬ江苏扬州㊀225012ꎻ2.扬州博物馆ꎬ江苏扬州㊀225126)摘㊀要:2013年ꎬ隋炀帝和萧皇后合葬墓在江苏扬州曹庄被发现ꎬ并确定为隋炀帝杨广的终葬之地ꎮ曾经作为第二次埋葬隋炀帝的吴公台也引起了专家㊁学者和大众的极大关注ꎮ吴公台是南朝陈将吴明彻进攻广陵(扬州)时在广陵城外所筑的高台ꎬ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变化ꎬ吴公台及它所处的地面位置都已经消失了ꎮ因此ꎬ诸多学者对吴公台所在的地点提出了几种看法ꎬ或认为即发现隋炀帝墓的曹庄ꎬ或认为在蜀冈西峰上ꎮ通过对相关考古资料的辨析ꎬ可以认为吴公台旧址应在隋江都宫城西门外一带ꎮ关键词:吴公台ꎻ曹庄ꎻ隋炀帝墓ꎻ蜀冈西峰中图分类号:K818.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20)02008205收稿日期:20190621作者简介:薛炳宏ꎬ男ꎬ江苏高邮人ꎬ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ꎬ主要从事扬州城遗址考古和古陶瓷研究ꎻ束家平ꎬ男ꎬ江苏江都人ꎬ扬州博物馆研究馆员ꎬ主要从事秦汉考古研究ꎮ吴公台是南朝陈将吴明彻进攻广陵(扬州)时在城外所筑的高台ꎬ史书㊁方志及诗词等文献中都偶见记载ꎮ随着2013年3月扬州曹庄隋炀帝墓的发现ꎬ吴公台引起了诸多学者和社会大众的关注ꎮ隋右御卫将军㊁江都太守陈稜于大业十四年(618)八月曾葬炀帝及王公陪葬于吴公台下ꎬ那么吴公台究竟在何处ꎬ其与曹庄隋炀帝墓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一㊁文献所见的吴公台南朝刘宋大明元年(457)ꎬ竟陵王刘诞出镇广陵ꎬ修治城池ꎮ大明三年(459)ꎬ刘诞据广陵城作乱ꎬ孝武帝命沈庆之率兵讨伐ꎮ沈庆之在城外修筑弩台ꎬ先克外城ꎬ乘胜而进ꎬ又克小城ꎬ遂平定叛乱ꎮ梁末侯景之乱后ꎬ广陵一度归于北齐ꎬ属东广州ꎮ陈太建五年(573)ꎬ以镇前将军㊁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主将ꎬ取江北之地ꎬ广陵复归于陈ꎬ为南兖州ꎮ吴明彻围北齐东广州刺史敬子猷时ꎬ在沈庆之弩台的基础上加以增筑ꎬ以射广陵城内ꎬ故此台又称为吴公台[1]ꎮ四十余年后ꎬ大业十四年(618)ꎬ隋炀帝在江都(扬州)为宇文化及等所弑杀ꎬ萧后令宫人撤漆床板为小棺ꎬ殡炀帝与赵王杨杲于江都宫内西院流珠堂ꎮ宇文化及等引军北返ꎬ以隋朝旧将右御卫将军陈稜守江都ꎮ陈稜顾念旧恩ꎬ求得炀帝之柩ꎬ取宇文化及所留辇辂鼓吹ꎬ粗备天子仪卫ꎬ集众缟素ꎬ为炀帝发丧ꎬ改葬于吴公台下ꎬ王公以下诸多死难之臣ꎬ皆列瘗于帝茔之侧陪葬ꎮ唐朝平定江南后ꎬ改葬炀帝于雷塘ꎮ贞观二十一年(647)ꎬ萧后卒ꎬ唐太宗诏以皇后礼合葬于扬州隋炀帝陵[2]93-94ꎮ关于吴公台的位置ꎬ据«太平寰宇记»记载: 吴公台ꎬ在县西北四里ꎮ [3]«舆地纪胜»亦云: 吴公台ꎬ«元和郡县志»云ꎬ在江都县北四里ꎮ [4]1577显然ꎬ«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的文献来源相同ꎬ都是唐元和年间(806 820)的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ꎮ由于唐朝人对吴公台的位置十分清楚ꎬ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ꎬ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 吴台摇落后ꎬ秋日望乡心ꎮ野寺人来少ꎬ云峰水隔深ꎮ夕阳依旧垒ꎬ寒磬满空林ꎮ惆怅南朝事ꎬ长江独至今ꎮ [5]根据诗题可知ꎬ刘长卿正是在吴公台的旧址上游憩而引发了怀古之幽情ꎮ所以«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载应该可以采信ꎬ即吴公台在江都县西北四里附近①ꎮ二㊁曹庄隋炀帝墓墩或蜀冈西峰即吴公台?随着曹庄隋炀帝墓㊁萧后墓的发现和确认ꎬ有学者对吴公台的具体位置提出了新的见解ꎮ扬州曹庄一号砖室墓出土一合 隋故炀帝墓志 ꎬ墓志中有 贞观元(或九)年 等语ꎬ结合墓葬形制及高规格随葬品等ꎬ可以确认其为隋炀帝墓(M1)ꎮM1埋葬并封土成墩后ꎬ在土墩东南开挖建造了M2ꎬ两者为同坟异穴合葬墓ꎮM2中出土有人骨㊁编钟㊁编磬㊁玉璋㊁皇后冠饰等ꎬ结合墓葬和文献记载ꎬ确认为萧后墓ꎮM1的时代ꎬ发掘者认为不早于贞观元年(627)ꎬ是隋炀帝最后一次埋葬之地[6]ꎮ虽然没有直接点明ꎬ但发掘者显然认为曹庄即文献记载中的 改葬雷塘 ꎮ至于吴公台的位置ꎬ发掘简报则未述及(见图1)ꎮ图1㊀隋炀帝墓示意图2014年3月ꎬ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主办 皇帝 单于 士人:中古中国与周边世界 国际青年学者工作坊ꎬ会后于10月出版了论文集ꎬ其中收录有张学锋教授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札记»一文ꎮ张学锋教授较早发表过对雷塘位置㊁隋炀帝墓志释文等问题的看法②ꎬ此文则是关于曹庄隋炀帝墓的一个较为综合的研究ꎬ也是相关论文中最有分量者之一ꎮ文中认为: 改葬 不等于迁葬ꎬ 从隋炀帝墓的墓室用砖与隋江都宫一致ꎬ以及曹庄大墓与东西两侧密集的墓葬迹象的关系推测ꎬ隋炀帝第一次下葬的吴公台ꎬ后来改葬的雷塘ꎬ以及今天的曹庄大墓ꎬ其实是同一个地点ꎮ [7]«考古»2014年第7期发表了曹庄隋炀帝墓的考古发掘简报之后ꎬ张学锋教授又对此前的思考进行了增订和完善ꎬ但是仍然认为改葬不等于迁葬ꎬ吴公台㊁雷塘㊁曹庄后头山其实一也[8]ꎮ认为改葬不等同于迁葬ꎬ这对我们思考隋炀帝的数次埋葬颇有益处ꎮ不过ꎬ从«隋书» 右御卫将军陈稜奉梓宫于成象殿ꎬ葬吴公台下ꎮ 大唐平江南之后ꎬ改葬雷塘 [2]93-94等记载看ꎬ既然说 改葬 ꎬ又明确言明埋葬地点不同ꎬ显然笔者还是认为改葬即迁葬更为妥当ꎮ而且ꎬ唐太宗改葬隋炀帝ꎬ只是在卤簿㊁鼓吹等外在方面做文章ꎬ利用陈稜所建①②王象之«舆地纪胜»所引 北四里 ꎬ疑应如«太平寰宇记»所云是 西北四里 ꎬ因为江都县正北为隋代江都宫ꎬ不可能是吴公台所在ꎮ方志中的此类问题很常见ꎬ如«舆地纪胜»记载 摘星楼ꎬ在城西角 (第1569页)ꎬ但是历来的各种资料都记载摘星楼在蜀冈上城址的西南角ꎻ又如 杏花村ꎬ今易名四并堂 四并堂ꎬ旧名杏村 (第1570页)ꎬ也当是«舆地纪胜»脱漏了字词ꎮ2013年5月在南京大学作了 隋炀帝陵争论与真相 的讲座ꎬ参见王宏伟«释读扬州隋炀帝陵出土墓志ꎬ南大教授回应三大质疑»ꎬ新华日报2013年5月23日B08版ꎻ曾在日本介绍过隋炀帝墓的相关情况ꎬ参见 国际东方学者会议纪要 第59册ꎮ造的旧墓ꎬ对墓室进行重新安排ꎬ在东西耳室中放入具有初唐贞观时期特征的各类陶俑ꎬ张学锋教授的这一推测恐怕于情理难通ꎮ从曹庄隋炀帝墓的墓室用砖与隋江都宫一致ꎬ推测其就是陈稜所葬吴公台墓ꎬ似乎难以反驳ꎮ不过ꎬ大业十三年(617)ꎬ 时郡县乡邑ꎬ悉遣筑城ꎬ发男女ꎬ无少长ꎬ皆就役 [2]636ꎮ炀帝当时有久居江都之意ꎬ为应对已经难以扑灭的各地起义ꎬ极有可能大修江都宫城ꎬ所筑城砖必然为数众多ꎮ陈稜既然有可能利用这一批城砖建墓ꎬ那么数年后ꎬ刚刚平定江南的唐人使用这种城砖改建隋炀帝墓ꎬ也并非全无可能ꎮ而且ꎬ曹庄隋炀帝墓用砖相比隋江都宫西北角城墙砖较差ꎬ除了可能是使用的大业末年的城砖残次品外ꎬ另一种可能是这些墓砖是用旧窑或建新窑临时烧造ꎮ这也是贞观初年的隋炀帝墓墓砖与隋代江都城城砖一致的一种可能ꎮ在论证曹庄隋炀帝墓㊁吴公台㊁雷塘三者的位置关系时ꎬ张学锋教授认为 吴公台的位置虽不可知 ꎬ但是如前所引宋代方志ꎬ吴公台在江都县西北四里ꎬ其位置颇为清楚ꎮ此外ꎬ张学锋教授还举出证明曹庄隋炀帝墓为吴公台墓的一个现象ꎬ即曹庄M1㊁M2封土东北侧和西北侧大量存在的其他墓葬迹象ꎮ钻探确定的墓葬迹象达136处之多ꎬ因为尚未发掘ꎬ虽然已经确定部分为明清墓葬ꎬ但不排除其主要为大业十四年(618)与隋炀帝同时遇难的隋朝宗室墓葬的可能性ꎮ但是据发掘简报ꎬM1㊁M2封土 四侧探沟㊁探方的发掘表明无隋唐时期的文化层ꎬ隋唐的地面为生土面ꎮ 经过考古勘探和发掘ꎬ目前在勘探范围内 没有发现于M1㊁M2相关联的陪葬墓ꎮ [6]陪葬墓这一辅证也难以成立ꎮ综上几点ꎬ我们认为曹庄隋炀帝墓并非吴公台所在ꎮ扬州一些学者也对吴公台的位置发表了看法ꎮ2014年10月ꎬ中国唐史学会㊁中国考古学会㊁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 隋炀帝与扬州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召开ꎬ顾风先生提交了«扬州曹庄隋唐墓葬的发现与隋炀帝多次改葬之谜»的会议论文ꎮ文中结合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ꎬ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诗题㊁«资治通鉴»卷186«唐纪二»关于隋炀帝 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 的记载ꎬ以及曹庄隋炀帝墓的发现ꎬ认为 吴公台和雷塘是隋江都宫西同一地域内的两个相邻或相近的地标性建筑ꎬ隋炀帝的改葬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一区域 吴公台遗址应该就在今天扬州古城遗址西部的蜀冈西峰 ꎮ并且也认为改葬不是迁葬ꎬ而是打开坟墓放入重要随葬品ꎬ即M1建造于隋末ꎬ贞观元年(627)补刻了墓志ꎬ放入墓中ꎮ顾风先生虽然没有明言ꎬ但从其对M1建造于隋末㊁又于贞观元年放入墓志的分析来看ꎬ显然是认为唐初改葬雷塘并未迁离吴公台ꎬ即吴公台㊁雷塘所在为同一处区域[9]ꎮ关于改葬并未迁葬这一点ꎬ已辨析如上ꎮ隋炀帝墓志为贞观元年放入ꎬ恐怕也难以成立ꎮ从现在发掘的情况看ꎬM1墓道部分没有二次开挖的痕迹ꎮ挖开封土墩而从墓室顶部直接放入墓志ꎬ这样的 改葬 方式既不合情ꎬ也不合理ꎮ认为吴公台在蜀冈西峰ꎬ其位置也过于偏离了六朝广陵城址ꎮ按前引诸文献的记载ꎬ弩台㊁吴公台是沈庆之㊁吴明彻攻打广陵城时射城中的高台ꎮ蜀冈西峰距广陵城(以最近的城西南角计)直线距离超过1800米ꎬ中间有蜀冈中峰(今大明寺)相隔ꎬ从此处射城中ꎬ应该(弩)力有不能ꎮ离南朝较近的唐初武德四年(621)ꎬ王世充守洛阳时ꎬ (洛阳宫)城守御甚严ꎬ大炮飞石重五十斤ꎬ掷二百步ꎬ八弓弩箭如车辐ꎬ镞如巨斧ꎬ射五百步ꎮ [10]5905八弓弩(即床子弩)是当时冷兵器时代的重武器ꎬ最大射程也只有今天的775米ꎮ因此ꎬ蜀冈西峰也不可能是吴公台旧址所在ꎮ三、吴公台试考我们认为唐初改葬隋炀帝于雷塘ꎬ是一次迁葬ꎬ即吴公台与当代雷塘为不同的两个地点ꎬ但属于扬州唐城郊外的雷塘这个大地名范围之内ꎮ根据史籍所载ꎬ在陈稜之后ꎬ唐初曾数次改葬隋炀帝ꎮ一是«新唐书»武德三年(620)六月 癸卯ꎬ诏隋帝及其宗室柩在江都者为營窆ꎬ置陵庙ꎬ以故宫人守之 ꎻ二是新旧«唐书»武德五年(622)八月辛亥 葬隋炀帝 ꎻ三是«隋书» 大唐平江南之后ꎬ改葬雷塘 ꎮ大唐平定江南ꎬ即武德七年(624)灭辅公祏ꎬ唐军攻取扬州即在是年三月ꎮ由于这三次葬炀帝都是唐高祖所下令ꎬ且时间相隔极短ꎬ所以认为实际改葬三次的话ꎬ不合情理ꎮ结合隋炀帝墓志中 贞观元年 志文ꎬ我们认为前几次下令改葬隋炀帝ꎬ由于江南地区尚未归属大唐而未能付诸实施ꎮ这正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所说: «实录»ꎬ 武德三年癸巳ꎬ有诏葬隋帝及子孙 ꎬ此又云葬炀帝ꎬ盖三年李子通犹据江都ꎬ虽有是诏ꎬ不果葬也ꎮ [10]5953直到大唐平定江南后ꎬ才有可能具体操办改葬之事ꎬ并于贞观元年完成ꎮ作为隋炀帝的终葬之地ꎬ曹庄无疑就是文献中所说的 改葬雷塘 之雷塘ꎮ另外ꎬ唐末裴铏«传奇»载:会昌年间(841~846)ꎬ进士颜浚遇到一隋炀帝宫女ꎬ多说陈隋间事ꎬ并自述生平: 某本江令公家嬖者ꎬ后为贵妃侍儿ꎮ国亡之后ꎬ为隋宫御女ꎮ炀帝江都ꎬ为侍汤膳者ꎮ及化及乱兵入ꎬ某以身蔽帝ꎬ遂为所害ꎮ萧后怜某尽忠于主ꎬ因使殉葬ꎮ后改葬于雷塘侧ꎬ不得从焉ꎮ 颜浚 后至广陵ꎬ访得吴公台炀帝旧陵ꎬ果有宫人赵幼芳墓ꎬ因以酒奠之 [11]ꎮ该故事虽然是传奇ꎬ不足为史证ꎬ不过也有其史事基础ꎬ如吴公台隋炀帝墓陪葬有宫女等ꎬ隋炀帝后改葬雷塘ꎬ这些都与史书记载相合ꎮ因此ꎬ宫女等墓葬没有随同迁葬至雷塘ꎬ也说明了吴公台㊁雷塘并非一处ꎮ既然曹庄即雷塘ꎬ雷塘与吴公台又并非同一地点ꎬ那么吴公台的位置就需要另行推考了ꎮ从位置上讲ꎬ沈庆之㊁吴明彻攻打广陵城ꎬ建筑高台ꎬ当在近江都宫城墙处ꎬ尤其是近城门处ꎬ如此一旦得利ꎬ即可破城门而入ꎮ今日之曹庄㊁蜀冈西峰距南朝广陵城有1800米的距离ꎬ显然不可能ꎮ结合«资治通鉴»卷186«唐纪二» 隋江都太守陈稜求得炀帝之柩ꎬ 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 的记载ꎬ吴公台应在曹庄和蜀冈西峰以东㊁隋代江都宫城西的某处ꎮ根据前引«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载ꎬ吴公台在江都县西北四里附近ꎮ«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转引来注明吴公台的具体位置ꎬ其中的 县 江都县 应该是宋代的江都县ꎮ宋江都县治在宋大城西北角区域[12]ꎮ宋代一里为三百六十步ꎬ一步为五尺ꎬ一尺为31.2厘米左右[13]ꎬ故宋代四里约合2246.4米ꎮ宋江都县治所西北 四里 处ꎬ约在唐子城西门外ꎬ吴公台应该就在此处附近ꎬ具体而言ꎬ即在隋江都城(相当于唐子城)西门外的大明寺之北至小新堂(小星塘)一带ꎮ可以辅助说明吴公台位置的ꎬ是«舆地纪胜»中对扬州其他地标事物位置的记载ꎮ如 广陵ꎬ«元和郡县志»云ꎬ在江都县北四里ꎬ州城直北ꎬ置在陵上ꎮ«皇朝郡县志»云ꎬ即隋宫也 平山堂ꎬ在州城西北五里ꎬ大明寺侧 [4]1567-1568ꎮ宋代扬州州署ꎬ即江都县治所ꎮ如果以江都县西北五里的大明寺和北四里的隋宫(江都宫)为参考ꎬ吴公台在西北四里ꎬ又在蜀冈上ꎬ应大致在两者之间ꎮ这与上面推测的隋江都城西门外平山村朱庄周边位置约略相当(见图2)ꎮ图2㊀隋江都城示意图唐朝时ꎬ人们还十分清楚吴公台等的位置ꎬ唐人张氏«燕吴行役记»记载了元和年间(806 820)的隋炀帝陵: 炀帝陵高五十余尺ꎬ后齐王暕㊁赵王杲㊁其孙燕王倓ꎬ三陵东西罗列ꎬ各高二十余尺 ①ꎮ根据史料和曹庄隋炀帝墓周边未见陪葬墓的情况来推断ꎬ张氏所见的应该是吴公台隋炀帝墓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风物的改变ꎬ相关认识渐渐开始模糊ꎬ如唐人李涉«醉中赠崔膺»曰: 隋家文物今虽改ꎬ舞馆歌台基尚在ꎮ炀帝陵边草木深ꎬ汴河流水空归海 ꎻ又如鲍溶«隋帝陵下»: 伤心近似骊山路ꎬ陵树无根秋草中 ꎬ前朝亡国之主的陵墓无人照理ꎬ荒草丛生ꎮ南宋时ꎬ扬州作为 国之北门 ꎬ其军事堡垒的功能十分突出ꎬ不可能在其西侧或西北侧保留一个高台ꎬ因为这样对守城①顾风«扬州曹庄隋唐墓葬的发现与隋炀帝多次改葬之谜»第70页中转引张氏«燕吴行役记»ꎬ全书已佚ꎬ唯有只言片语散见于诸书中ꎮ有极大的威胁ꎮ«读史方舆纪要» 平山堂 条云: 绍定三年(1230)李全据湾头立砦ꎬ使其将胡义为先锋ꎬ驻平山堂以俟三城机便ꎮ既而进逼扬州ꎬ大燕于平山堂ꎬ赵范等出兵袭败之ꎮ咸淳五年(1269)李庭芝镇扬州ꎬ以平山堂下瞰州城ꎬ敌至则构望楼于上ꎬ张弓弩以射城中ꎬ因筑城包之ꎮ [14]吴公台地势既高ꎬ又与平山堂相似ꎬ便于筑望楼以射城中ꎬ南宋扬州守军显然不会无视之ꎮ其或者被南宋军所毁ꎬ或者为李庭芝深挖平山堂城城壕时所破坏ꎮ无论如何ꎬ南宋以后ꎬ吴公台都不再是蜀冈上的地标性建筑物ꎬ人们对其具体位置也就不甚了了ꎮ参考文献:[1]㊀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4:2027-2036.[2]㊀魏徵.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3.[3]㊀乐史.太平寰宇记[M].王文楚ꎬ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ꎬ2008:2446.[4]㊀王象之.舆地纪胜[M].北京:中华书局ꎬ1992.[5]㊀刘长卿.刘随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1993:12.[6]㊀南京博物院ꎬ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ꎬ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苏扬州市曹庄隋炀帝墓[J].考古ꎬ2014(7). [7]㊀张学锋.扬州曹庄隋炀帝墓札记[M]ʊ童岭.皇帝 单于 士人:中古中国与周边世界.上海:中西书局ꎬ2014:11-36.[8]㊀张学锋.扬州曹庄隋炀帝墓研究六题[M]ʊ唐史论丛:第21辑.西安:三秦出版社ꎬ2015:65-82. [9]㊀顾风.扬州曹庄隋唐墓葬的发现与隋炀帝多次改葬之谜[M]ʊ 隋炀帝与扬州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ꎬ2015:63-73.[10]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ꎬ1956.[11]李昉ꎬ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ꎬ1961:2771-2773.[12]朱怀干修ꎬ盛仪纂.维扬志(嘉靖):卷1[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ꎬ1963.[13]吴慧.宋元的度量衡[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ꎬ1994(1).[14]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贺次君ꎬ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ꎬ2005:1125-1126.[责任编辑㊀朱伟东]StudyonWugongTaiXUEBing ̄hong1ꎬSHUJia ̄ping2(1.YangzhouMunicip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ꎬYangzhou225012ꎬChinaꎻ2.YangzhouMuseumꎬYangzhou225126ꎬChina)Abstract:In2013ꎬajointburialtombforEmperorYangofSuiandEmpressXiaowasdiscoveredinCa ̄ozhuangꎬYangzhouCityꎬJiangsuProvinceꎬshortlyafterwardsꎬthetombwasconfirmedasthefinalburialplaceofEmperorYangofSuiꎬalsonamedYangGuang.WugongTaiwasbuiltbyWuMingchewhenheat ̄tackedGuanglingcity(nowYangzhoucity).AfterthediscoveryofthistombꎬasthesecondburialplaceꎬWugongTaiattractedtheattentionofexpertsꎬscholarsandthegeneralpublic.AftermorethanathousandyearsꎬWugongTaiandtheconstructionmoundabovethegroundhadcompletelydisappeared.ThereforeꎬmanyscholarsputforwardtheirviewsonthespecificlocationofWugongTaieitherinCaozhuangorShugangXifeng.ThispaperpresentsadifferentviewthatWugongTaishouldbesomewhereoutsideofthewestgateofJiangduCityintheSuiDynasty.Keywords:WugongTaiꎻCaozhuangꎻtombofEmperorYangofSuiꎻShugangXifeng。

历史人物隋炀帝杨广简介

历史人物隋炀帝杨广简介

历史人物隋炀帝杨广简介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

一名英,小字阿麽。

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青年杨广杨广,一名杨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次子,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明。

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581年)封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

[1]后又授武卫大,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

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假设弼和韩擒虎等名将。

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

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据《资治通鉴》载,在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

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

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

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

杨广得知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

不久隋文帝便驾崩。

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

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

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

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

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隋炀帝(公元569年-618年在位),原名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隋炀帝的陵墓被建在扬州西北的雷塘。

隋炀帝和隋朝的迅速衰亡有以下几个原因:1.极端奢华的统治:隋炀帝统治时期,他以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投入修建宏伟的工程,如大运河、大同皇宫、宇文泰陵等。

这些工程都是以巨额征役和税收压迫人民,导致了人民的疲惫和不满。

同时,隋炀帝个人也过分奢华,挥霍无度,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

2.内外战乱的连续:隋炀帝时期,隋朝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如高句丽、百济战争以及对西部的征战等,导致国家财力和资源的极端消耗。

同时,统治区内部各地的人民也发生了多次起义和反抗,如王世充、窦建德、薛仁杲等割据势力的崛起。

这些战乱和冲突削弱了隋朝的统治和国力。

3.统治政策的失误:隋炀帝对外战争和统治政策的失误也加速了隋朝的衰落。

他在对外战争中采取了过分侵略的策略,导致了国力的严重流失。

在内政方面,他推行了过度的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和能力,破坏了地方的稳定和治理效能。

4.强制的政治改革:隋炀帝在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继位改元、独断专行等,这些改革不仅导致朝廷内部的纷争和不满,也使得统治政权的稳定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

此外,隋朝还采取了严苛的屯田政策和征兵制度,对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人力负担,引起了社会不满。

综上所述,隋炀帝个人的奢侈挥霍、过度的战争扩张、失误的统治政策和过于强制的政治改革等因素,都加速了隋朝的崩溃和速亡。

这些问题的累积最终导致了国家内外的动荡和人民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隋炀帝及其朝廷的覆灭。

隋炀帝陵墓迁移之谜

隋炀帝陵墓迁移之谜

隋炀帝陵墓迁移之谜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

炀帝的尸体先是被萧后草草埋葬,由于叛军当道,不敢声张。

后隋朝旧将陈棱按照皇帝礼重新发丧迁葬,但偏居一隅的一个将军是不可能办成很大规模的。

唐政权建立后,出于种种原因,再次迁葬,今天扬州邗江县槐泗乡槐二村的旷野就是当年的迁葬处。

隋炀帝杨广在中国历史上常被当作暴君的代表,近年来,有人认为他在改革、开放、建设和对扬州文化发展上具有重要功绩,并非一无是处,这是见仁见智观点不同罢了。

隋炀帝不顾人民生活的悲惨,作出东征高丽的错误决定,最后死于三下江都时的叛乱中,这应该是大家都看到的。

可以这么说,他的乱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大业十二年(616)七月,炀帝开始了第三次下江都。

从洛陽出发时,赐守宫女诗有“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之句。

由于皇帝到了南方,统治中心南迁,中原地区人民起兵不断。

次年五月,李渊起兵反隋,十一月就攻下了长安,立炀帝孙杨侑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

而此时杜伏威、李子通等在全国各地纷纷起事,江都孤危。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奉宇文化及之令,与另一虎贲郎将元礼、监门直阔裴虔通等谋乱,在江都东城集兵数万发动兵变。

司马德戡领兵从玄武门进入宫内,炀帝闻乱,换了便服逃到西阁下,裴虔通、元礼等追踪而至。

后宫有位美人以手势相告兵变士兵,校尉令狐行达拔刀直进,俘获炀帝。

宇文化及等胁炀帝至朝堂,时炀帝幼子、年仅12岁的赵王杨杲在帝旁号泣不止,裴虔通挥剑斩之,血溅炀帝一身。

令狐行达即以练巾将炀帝“缢杀”,炀帝死时才50岁。

叛军出去后,萧皇后和宫人把漆床板撤下来,叫人做成一副小棺材,匆忙间把炀帝及其爱子杨杲一起葬于江都宫西院流珠堂下。

一代风一流冤鬼皇帝死后连棺木也不像样,更不要说在叛军控制局势的情况下有人能为他建造陵墓了。

宇文化及北上后,留下左武卫将军陈棱守江都。

陈棱本深受炀帝器重,来江都后还被授右御卫将军。

武陵是谁的陵

武陵是谁的陵

史64名字中有个“陵”的地方,常常是历史上某位帝王的埋葬之处。

陕西这类地方很多。

比如杨陵区,是隋文帝杨坚的陵(泰陵)所在。

咸阳有个周陵镇,在周文王周武王的陵旁边,尽管这个陵一直没得到考古界的确认。

不过这事也不尽然。

扬州古称“广陵”,有名曲“广陵散”,虽然有隋炀帝杨广的墓在那,但“广陵”却不是“杨广的陵”的意思。

隋炀帝的陵是2013年才发现的,广陵这个名字在隋炀帝活着的时候就早已有了,因其地“广被丘陵”,遂名广陵。

中国文学上还有一个著名的陵,武陵。

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就在武陵。

武陵因何得名?近日朋友送我一套刘勃的历史随笔系列,武陵是谁的陵□角 炮很好看,其中一本《失败者的春秋》讲到,春秋时楚武王征伐随国,于行军途中去世,所葬之地因此得名武陵,在今湖北钟祥市(湖北荆门市下属县级市),就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所在的地方。

这个楚武王,和历史上很多以“武”为号的君王一样,是个好战分子。

他杀了自己的侄子夺得王位,在位期间四处征战,并且要求周天子封他为王,天子不答应,他就自己称王,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的国君都只是称“公”而已——即使位列春秋五霸前二的齐桓、晋文也不例外。

不过,楚国自春秋到战国的霸业,也是由楚武王所开启的。

这位勇猛好战的君主,行军途中死去之地,因为一篇《桃花源记》,变成了“love&peace”的所在。

历史如佛祖般拈花微笑,人间干戈顿成玉帛。

可是,如今说起武陵这个地方,并不在湖北钟祥,而是在湖南常德。

常德市有武陵区,还有桃源县,似乎坐实了桃花源该在这。

历史上这类地名的迁移也很多。

比如周代的诸侯之一郑国,最初就在今陕西渭南一带,随着周平王东迁洛阳,郑国也就跑到了今天郑州附近,称为新郑,而还有一支郑人到汉水流域定居下来,那地方就叫南郑。

这并不妨碍武陵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指楚武王的陵,也并不妨碍今天我们说起武陵会想到桃花源而不是楚武王。

以桃花源之美,楚武王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不会介怀吧。

隋炀帝是怎么死的?隋炀帝的墓地在哪里?隋炀帝妃子都有哪些?

隋炀帝是怎么死的?隋炀帝的墓地在哪里?隋炀帝妃子都有哪些?

精心整理隋炀帝是怎么死的?隋炀帝的墓地在哪里?隋炀帝妃子都有哪些?杨广生于大兴,一名为英,小名叫阿摐,华阴人,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次子,杨广从小就长得帅气,史书上面写道美姿仪,少聪慧,所以得到了父亲和母亲很多的宠爱,年仅十三岁就被封为晋王,并且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此后隋朝为了平定四方的割据势力,开始兴兵南陈,隋文帝授予他全军全军统帅的称号,杨广也不辜负父亲的期望,率领三军战士冲锋陷阵,英勇前行夺得了大战的胜利。

杨广平时为也许有人会问,当时隋朝的都城不在扬州,他的陵墓为什么会在扬州呢?因为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地硝烟四起。

杨广此时正在江南地区的扬州,兵变后导致他没有办法回到北方,于是便准备在江南地区生活。

可以他身边的随从和将士们都思恋自己的家乡,于是很多人纷纷一起往北方逃去,身边几乎无人的杨广不巧被叛军捉住。

看见自己如今这番景象,无力回天的杨广想要喝毒酒死去,可是叛军又怎会轻易地答应他。

此时情绪激动的杨广被迫冷静下来,自己亲手解下一条练巾给叛军,让他把自己勒死。

杨广的死未免让人觉得有点悲惨,在他死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祭祀,我们后世的人都可以知道杨广的死是由于这场兵变,对于这场兵变的发生他自己心里是清楚的,可以说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知道隋朝的千秋基业将毁在他的手里,然而此时的他也没有能力去挽回,所以他对自己的下场还是有系。

上皇位后,成为了皇后,为杨广生下一儿一女。

杨广在登基后还霸占了他父亲的宠妃宣华夫人,宣华夫人原本是陈国的宁远公主,在杨坚平陈后被俘虏到大兴,因年轻貌美被杨广给霸占,史书记载,宣华夫人是隋炀帝杀死文帝,杀父篡位的原因所在。

不得不说此宣华夫人有多么的美艳动人。

宣华夫人陈氏在被杨广霸占一年后就去世了,享年29岁,可以说被杨广宠爱的妃子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美貌,否则也不会被杨广所喜爱。

隋炀帝陵位于什么地方 墓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隋炀帝陵位于什么地方 墓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隋炀帝陵位于什么地方墓中出土了哪些文物本文导读:陵墓简介陕西武功隋炀帝陵,位于陕西咸阳城西50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乾隆时状元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使、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书“隋炀帝之陵”石碑,现已不存。

陕西省政府1957年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县志记载: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被反贼宇文化及等缢弑于扬州。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隋文帝泰陵构成一脉之穴,遥遥相望。

历史现状据说早期隋炀帝陵陵冢高大、石雕林立,并建有享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荼毒、灾害频发再加上人为的破坏,这些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这一冢、一碑。

隋炀帝陵陵冢为圆丘形,底部周长22米,高约3米。

但与众不同的是,墓门和石刻是向北的。

墓门和石刻之所以向北,是因为隋文帝泰陵在南,炀帝亡国无颜面对文帝,故而背对着泰陵。

由于隋炀帝是亡国之君,因而他的陵墓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

就连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隋炀帝陵”碑也被毁坏。

如今,其陵园已被垦为耕地,陵冢严重剥蚀,仅余下一个小土丘。

据《隋书》载: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南巡中,被禁军将领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缢弑于江都宫,萧皇后与宫人用漆板床板做成棺材,殡于江都宫西院流珠堂内。

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

唐军平定江南之后,又以帝礼改葬于雷塘。

唐朝统一以后,唐高祖李渊令李世民于武德五年将其迁葬在武功西原上,使其能与其父隋文帝之陵遥遥相望。

明代嘉靖年间,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前七子”之一的康海修编《武功县志》时,订正《唐高祖本纪》,认定隋炀帝葬在陕西武功落杨村。

清乾隆42年(1777年)秋季,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拜谒隋文帝和隋炀帝陵墓,并分别书写了碑名。

1957年5月31日隋炀帝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树立了保护标志碑。

西安周边的帝王陵和洛阳周边的帝王陵哪个更有名?

西安周边的帝王陵和洛阳周边的帝王陵哪个更有名?

西安周边的帝王陵和洛阳周边的帝王陵哪个更有名?
不吹不黑,西安帝王陵比洛阳帝王陵保护的更好,就旅游层面来说比洛阳强太多,但两地的帝王陵都具有非常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放眼全国有上规模的帝王陵所在的城市屈指可数。

洛阳的东周王城附近的东周王陵因为保护大部分埋在现代建筑之下,只有天子驾六一小块做成博物馆,就知名度来说,河南省内很多人都不知道,别说外省了。

而且位置在地下,不好找,本地人很多都会错过去。

东周成周附近的王陵,大体都在孟津与偃师交界处的金村,民国时期因为盗墓毁坏严重,十墓九空。

位于洛阳西边的高新区,有周山,还算保存完好,上葬东周四王,唯一能确认身份的却只有一个周灵王。

东汉诸帝陵,保护完好交通便利的也就一个原陵,东汉光武帝陵所在,还被怀疑只是衣冠冢。

曹魏诸帝陵,因为墓盗,大多数难以确认身份,都是存疑。

西晋诸帝陵,与曹魏诸帝陵相似,存疑居多。

而且极为分散,交通不便。

北魏诸帝陵,算是不错,大多有碑文出土,可证身份,但也是墓盗严重与交通不便,只有一个景陵(北魏宣武帝元恪)在邙山古墓博物馆内,方便游客游览。

五代诸帝陵,陵园大多毁坏,答主依次到过后唐庄宗陵(李存勖)、后唐明宗陵(李嗣源),后晋太祖陵(石敬瑭),全部地处远离市区的村落,只保留一个“大土包”矗立在麦田中。

接下来说西安,不提秦始皇陵,就把茂陵单拿出来说,其保护之完好,洛阳诸陵望尘莫及,何况西安还有唐乾陵这个庞然大物,昭陵六骏更是名满天下。

杨广墓地到底有大 一代帝王的墓到底是什么样的

杨广墓地到底有大 一代帝王的墓到底是什么样的

杨广墓地到底有大一代帝王的墓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杨广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并且还实行了科举制,这一切都被后世所称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杨广横征暴敛也让百姓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说咱们现在也很难用一句话概括他。

正是因为杨广的好大喜功,才最终导致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可以说是杨广亲手葬送了大隋王朝。

他自己也为自己的做法付出了代价,他被自己的部下宇文化及杀死,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帝居然落到这步田地,实在是令人唏嘘。

杨广死后他的尸体就被扔在那里,萧皇后不忍心丈夫的尸首就这样被人遗弃,于是用宫里的床板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棺材,这才把杨广的尸首收敛,并且把他安葬在了江都宫的流珠堂内。

宇文化及走了之后,江都的将军曾经受过杨广的恩惠,这才为杨广发丧,杨广的棺椁也被迁移到了吴宫台下。

在后来的时间中,杨广的尸首又经过好几次变动,因此已经没有人知道这位皇帝的墓葬到底在哪里了!唐朝统一之后,李世民对待隋朝还是不错的,萧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还专门把她和杨广合葬在了一起。

但是谁也不知道杨广墓葬的具体位置,这也是杨广墓葬最后一次变动,他的墓葬位置已经成为了一桩千古悬案。

很多人都试图寻找杨广的墓葬,但是却都没有结果,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广的墓葬才重现天日!江苏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墓葬,值得一提发现该墓葬的开发商负责人的名字叫做“杨勇”(在历史上,杨广的哥哥也叫做杨勇,当时杨广伪造了杨坚的诏书将他赐死),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当地的考古部门经过抢救性发掘,在墓葬里面发现了一个墓志铭,上面有“隋故炀帝墓志”六个字,专家确认这个墓葬正是隋炀帝杨广的墓!在墓葬中,专家发现了不少陪葬品,这些陪葬品也都证明这是杨广的墓。

这个困扰大家千年的谜题终于解决了,专家测量发现这个墓葬只有二三十平米,很难想象这是一代帝王的墓……。

西安关于隋朝的景点

西安关于隋朝的景点

西安关于隋朝的景点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与隋朝相关的景点。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建立了统一的大一统国家,以及众多的建筑和工程项目。

以下是一些在西安可以了解隋朝历史的景点。

一、大明宫大明宫是隋朝的皇宫,位于西安市南端。

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宫殿建筑之一。

大明宫呈方形,周长约12公里,总面积达到了3.2万平方米。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宫殿之一。

游览大明宫,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文化遗迹,如太和殿、德福殿、颂德殿等。

二、隋唐城墙隋唐城墙是西安的另一个重要景点,建于隋朝和唐朝。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全长约14公里,高约12米。

城墙上还保留有一些瞭望塔和城门,如青龙门、朱雀门等。

在隋朝时期,城墙曾经起到了保护城市和皇室的重要作用。

如今,隋唐城墙成为了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游客们了解西安历史的重要地点。

三、大陵园大陵园是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位于西安市东郊。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朝代,而隋炀帝是隋朝最有名的皇帝之一。

大陵园从整体上还原了隋炀帝的陵墓和陵园的规模和布局。

游客可以在大陵园内看到一些重要的建筑,如大陵门、配殿等,也可以了解到隋朝的陵墓建筑和葬礼习俗。

四、洛阳古都遗址公园洛阳古都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南端,是隋朝时期的洛阳城遗址。

洛阳是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洛阳古都遗址公园内,游客可以看到一些隋朝的遗址和展览,如隋唐城墙遗址、宫殿遗址等。

同时,公园内还有一些园林和花卉展览,给人一种宜人的游览体验。

五、尧陵尧陵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陵墓,位于西安市北郊。

尧陵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一大杰作,以其庄严肃穆的气氛和精美的建筑而闻名。

在尧陵中,游客可以欣赏到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和石刻,如神堂、石马等。

尧陵也是了解隋朝历史和隋炀帝的重要场所。

总结起来,西安有许多与隋朝相关的景点,如大明宫、隋唐城墙、大陵园、洛阳古都遗址公园和尧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炀帝死后陵墓扑朔迷离
导读:自古以来有众多君王陵墓记载不详,对于少数的文献和历史加上现在没有足够的先进技术得到有利的证明,君王陵墓一直是扑朔迷离。

隋炀帝陵墓就是其中之一。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镇曹庄隋唐墓葬主人被确认为隋炀帝和萧后。

该消息引发热议,因为在陕西省武功县,也有一座隋炀帝陵,但它现在只剩下小土包了。

杨州这座墓葬是今年初发现的。

此前,江苏扬州邗江区槐泗镇,陕西咸阳武功县武功镇和河南洛阳罗宁县东宋乡都各自有一座“隋炀帝”陵,所以有网友戏称此为“一杨四吃”。

隋炀帝陵在全国分布有四处,所以被网友戏称为“一杨四吃”。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下宇文化及缢死,据记载,隋炀帝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木都没有,只好用床板将就,被草草葬于宫室之内,随后改葬到“吴台”。

到了唐高祖武德五年,才按照帝王礼仪迁葬到“雷塘”。

唐人罗隐感叹隋炀帝的晚节不保,曾作诗云“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不过在武功县武功镇的村民口中,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曾奉唐高祖李渊之命,将隋炀帝杨广的墓迁到他父亲隋文帝杨坚的泰陵陵旁。

当杨广的灵柩快要抵达隋文帝泰陵的时候,刚挪动一步,抬灵柩的杆子就断了,随即而来的狂风暴雨,甚至把预先选定的墓穴推平了。

李世民猜想这可能是杨坚不愿让亡国的儿子杨广埋在他跟前,于是便命令袁天罡、李淳风就地测了个墓穴,把杨广埋了。

所有的士兵,一人一把土堆起一座2亩大的封土堆。

巧合的是,附近两座村子——罗家堡和洛阳村,也分别取“挪驾堡”和“落炀村”的谐音。

清代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沅是一位疯狂的“文物发烧友”,关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帝王陵墓前,都有他树立的石碑来标记墓主人。

武功的这座“隋炀帝陵”也没有例外,据居住在陵墓附近65岁的罗新城回忆,在杨广墓北边有块2米多高的大石碑,上边写的“隋炀帝陵”4个字,和洗脸盆一样大,就是一个叫毕沅的当官的题的。

“毕沅是个学者,他在陕西考证皇帝陵寝,为保护陵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隋唐史的杜文玉教授说,不过他坦言,由于当时没有考古,毕沅只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来确定皇帝陵寝所在,所立石碑“对的和错的同样多”。

杜文玉告诉记者,目前扬州发掘的这座墓,在目前看来应该是隋炀帝的陵寝所在,陕西这座很可能是毕沅搞错了。

“历史上某人死后多地出现其墓葬,这种情况并不稀奇。

”杜文玉解释道。

比如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死的时候,李渊已经占据关中,并拥立杨侑为皇帝,不排除在得知他死讯之后,修一座衣冠冢来寄托哀思,毕竟那个时候隋朝还没有灭亡,隋炀帝还是名义上的“太上皇”。

如今陵前还矗立着一块文物保护碑,上书“隋炀帝陵”四个大字,据了解这座碑是1983年设立的,而早在1957年这座墓就已经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序列之中。

不过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介绍,这座“隋炀帝陵”并没有进行过考古钻探,所以并不好确定墓主人是谁,而十多年前武功县在编订县志时,也已经认定这座“隋炀帝陵”,实际上应为唐殇帝的墓。

(唐殇帝李重茂,唐中宗李显第四子,在中宗死后被韦皇后拥立为皇帝,后被李隆基废掉。

)
“一扬四吃”这种现象并不稀奇,隋炀帝陵归属为何如此备受欢迎。

一种可能是在冠上皇家地区之后能够更好地带动该地的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是在此地倡导一个优质的文化学习氛围;或许……要弄清事实还是的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鉴别。

要简单快捷的进行挖掘任务,爆破工程师必不可少,利用爆破工程师准确无误的爆破技巧来达到快速挖掘的效果(随着时间的越长,古物的腐蚀度越来越强,挖掘的鉴定物的可靠性越来越低)。

优质的爆破工程师人才百分百证书挂靠网来提供,希望能够在皇帝陵墓的鉴别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