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隋炀帝的功过是非

合集下载

简要论述和评价隋炀帝

简要论述和评价隋炀帝

简要论述和评价隋炀帝简要论述: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第二位皇帝,统治期间达1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非常有争议的皇帝。

他在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就,但他的暴政和奢侈行为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灾难。

1. 改善外交关系在隋炀帝的统治时期,他大力改善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他和突厥、高句丽、朝鲜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使得中原地区的交通和贸易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他还派遣使者到印度、波斯等国家,拓展了中国的交际圈。

2. 军事征服为了扩大自己的疆域和巩固统治,隋炀帝进行了多次军事征服,如征伐南方的陈朝和北方的突厥,最终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北方的草原地区。

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统一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经济发展隋炀帝也积极开展经济建设,如加强对河道和灌溉系统的维护和建设,发展造纸和丝绸等传统产业,促进贸易等。

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国力。

4. 暴政和奢侈尽管隋炀帝在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的暴政和奢侈行为也为中国带来了很多的灾难。

他频繁征收赋税和劳役,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最终导致民变的爆发。

同时,他也在奢侈和纵欲方面大行其道,造成了国库财政的极大浪费。

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隋炀帝的规律性越来越明显。

他的政治机变使得他在汉朝后又孕育出一波大一统王朝。

虽说隋朝历经13代的天子,但正统历程不过61年,短暂而又轰轰烈烈,即便是在今天的历史中也十分出彩,但也是伴随着内部关闭、边界临界、大建肆意、封建道德处于“反数学”的形势。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不是一朝一代均可做到的,其繁杂而又艰巨的步伐,首先在自身的前途追逐中,需要做好选择和蓝图。

再主要的是在政治和道德教育方面大力发展和落实。

历史书写中的隋炀帝析论

历史书写中的隋炀帝析论

《长江丛刊》2019.0829历史书写中的隋炀帝析论■何庭勇/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在文献记载和历史学家的笔下,隋炀帝总是以一个“暴君、昏君、亡国之君”的负面形象出现在我们眼中,其历史建设性的一面难以窥见。

历史书写中的隋炀帝总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以《隋书》为代表的传统正史给予隋炀帝“荒淫无道、好大喜功”等极为否定的评价。

建国以来通史著作中隋炀帝的地位仍然较为低下,反之欧美、日本史学家却以新的视角给予隋炀帝更多关注和较高评价。

关键词:隋炀帝 历史书写 人物形象一、隋炀帝及其形象简括隋炀帝,即杨广。

名英,小字阿摐,隋朝第二位皇帝。

开皇元年封为晋王,后南下平陈。

开皇二十年立为太子,继位后改年号为大业。

大业十四年,江都兵变,为叛军縊杀,唐朝谥为炀帝。

在位期间,政绩斐然:营建东都,修建大运河;置进士科,开创科举;西巡张掖,开发西域;三征高丽,穷兵黩武。

而这样一位政绩卓著的帝王,何以背负千古历史骂名呢?隋的速亡造就了隋炀帝“亡国之君”的称谓。

唐朝修史给予其谥号,谥曰 “炀”,即荒淫昏暴之意。

按《谥法》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隋炀帝在历史上总是声名狼藉,其历史形象的塑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其一、弑父继位。

关于隋炀帝弑父继位的历史记载,史书中有详细的描述。

且不论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就隋炀帝继位而言,杨广作为隋文帝次子,在封建传统嫡长子继承制下,本身不具备继承帝位的正统性,必然为传统史书所诟病。

其二、为政期间的举措造就了隋炀帝历史人物形象。

营建东都、修建运河,劳民伤财,不惜民力。

三征高丽,急功近利,穷兵黩武。

广置离宫,巡狩四方,骄奢淫逸,荒淫无道。

其三、隋朝速亡奠定了隋炀帝“亡国之君”的人物形象。

传统史家认为,隋末农民起义直接导致了隋的灭亡,而农民起义皆由炀帝为政举措的过失造成。

诚然,隋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与隋炀帝的治国理政密切相关,然而历史上王朝的覆灭必然是多种历史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将其全部责任归咎于王朝统治的君主,难免有失公允。

历史两千字论文--隋炀帝的功与过

历史两千字论文--隋炀帝的功与过

隋炀帝的功与过九年一班林涵在历史长河之中,隋朝仿若一颗流星,耀眼而短暂。

而其末代君主隋炀帝杨广被认为是犹如秦始皇嬴政一般的暴君,导致了隋的覆灭。

其实,隋炀帝对国家与历史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隋炀帝屡建战功。

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取得大捷。

登基之后,他御驾亲征,平定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横扫突厥,合并陈国。

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受命讨伐陈国,他指挥有序,作战英勇,所率大军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攻破陈国,是南北地区大部分得以统一。

杨广严令军人不得作乱,所到之处,百姓“秋毫无犯”,陈国财资也一概不取。

神州南北,“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他开疆扩土,使隋朝版图南至安南,北达辽西,再一次恢复了中国大一统的宏伟局面。

隋炀帝重视文化。

他绝不像秦始皇一样焚书坑儒。

恰恰相反,他崇尚儒家经典。

令手下大臣人人藏书,所藏之书还均需抄写五十副本以备丢失。

宫中他自设修文殿,妙楷台,各金碧辉煌,炉香不绝。

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

他一即位,就恢复了被隋文帝废除的国子监,太学。

“炀帝即位,复兴教诱。

”遣大臣于国家中四处寻觅,若发现德才兼备者无论出身,都可送于京城任职做官。

更为重要的是,隋炀帝沿袭文帝的科举制,又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他在选拔人才同时,更为注重人才的品德素质,“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培养了许多正直的人才。

此后,科举制沿袭了千年,成为了中国最具重要地位的选官制度。

而科举制的兴荣发展,与隋炀帝密不可分。

隋炀帝一统治国,又互通开放。

609年,他亲自西巡,自陇西,穿祁连,到达河西走廊,畅通丝绸之路,进一步促成了新疆,西藏等西北地区成为中国版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

从此之后,西域客商络绎不绝,小国朝贡也往来不断。

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迁都洛阳,建造了繁华昌荣的洛阳城,极具统一战略。

人物评说——隋炀帝

人物评说——隋炀帝

人物评说——隋炀帝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是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年号“大业”,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统治国家14年。

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炀帝是他死后唐朝给他的谥号,谥曰“炀”,乃是荒淫混暴之意。

也因此千百年来,无论是官方正史,还是民间野史,都把隋炀帝看成是一个暴虐昏庸的皇帝。

然而,如果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隋炀帝看成一个研究的对象而不是一个批判的对象,对他的全部历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思考而探究时,就会对他的是非功过得出比较公正的评论。

作为一代封建帝王,隋炀帝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都同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必须扩大视野,宏观审视,确切地把握出现隋炀帝的那个历史时代的特征。

隋炀帝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天下由大乱达于大治,从长时期分裂走向重新统一。

时势造英雄,大变革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时代需要伟大的领袖人物来创功立业,开创新局面。

隋炀帝正好处在中古社会鼎盛发展的起点上,他的许多活动都带有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也可以说他确实是一个应运时代很有作为的皇帝。

这一点单从隋炀帝平定江南的过程中就可以看的出来。

隋文帝在解除北方突厥的威胁和灭梁以后,便部署了平陈的战役。

当时杨广为晋王,被任命为主帅,“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

开皇九年(589年)晋王杨广进入建康,以施文庆等“结尾民害,斩于石阙下,以谢三吴”,“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开皇十年,南方发生士族土豪的叛乱,晋王奉命到扬州去镇压,在平定南方叛乱中功不可没。

其次,从隋炀帝当政以后,设立进士科,正式设立科举进士的制度,影响及唐直至清代,这种“学而优则仕”,比靠门第血统选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他还对官吏的选举考核和勋爵制度做了一系列改革。

他兴办学校,整理图籍,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隋炀帝还对典章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文官,并对其职任、轶爵、考课等加以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和便于操作。

如何评价隋炀帝

如何评价隋炀帝

如何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营建了东都洛阳、开创了科举制度,并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

然而,这些功绩也伴随着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的指责。

以下是对隋炀帝的评价:
功绩:
1. 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这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程,它连接了南北方的水路交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 隋炀帝营建了东都洛阳,这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成为当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3. 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百年,为选拔人才、促进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隋炀帝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这些战争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地位,并对中国的疆域进行了拓展。

过失:
1. 隋炀帝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工程和频繁征战,导致天下大乱,百姓生活困苦。

2. 隋炀帝的统治被普遍认为存在着暴虐和残酷的行为,例如杀害兄弟、逼迫父亲退位等。

3. 隋炀帝的挥霍无度也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困难,导致官员贪污腐败,社会风气败坏。

综上所述,隋炀帝既有功绩也有过失。

虽然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创新,但他的统治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因此,对他的评价应该是客观、全面的,正所谓其罪也彰,其功也卓,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千秋功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始末,遗祸当时,造福后世

千秋功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始末,遗祸当时,造福后世

千秋功罪隋炀帝:开凿⼤运河始末,遗祸当时,造福后世从'开皇之治'到⼆世即亡,隋朝共历时三⼗⼋载,在悠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它犹如匆匆划过天际的流星。

隋炀帝,却⼤名⿍⿍,被史书标榜为骄奢淫逸、暴政苛民的坏皇帝。

历史上的隋炀帝究竟是怎样⼀个⼈?隋炀帝杨⼴,堪称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

在⼤多数历史记载和影视剧的描述中,杨⼴是⼀个荒淫的富⼆代、昏庸的亡国之君:弑兄奸母,残害忠良、靡费奢侈、荒淫好⾊、滥⽤民⼒……在后⼈眼⾥,隋炀帝是'天下第⼀荒淫皇帝',此评价千百年来⼏乎已成定论。

⼈们习惯称杨⼴为隋炀帝,其实'炀'是谥号,是杨⼴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为其追加的,表⽰'好内怠政、外内从乱',为'下谥'、'恶谥'。

'炀'字并不是⼀个好词,《周书·谥法》说:'去礼远众⽈炀,好内远礼⽈炀,好内怠政⽈炀,肆⾏劳神⽈炀。

'把这个字⽤在杨⼴⾝上,等于为他做了个好⾊⽆礼、背信弃义、欺压百姓的鉴定。

封建专制时代,舆论⽅⾯有个习惯,⼀锤定⾳以后,只可众⼝⼀辞。

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主要来源于唐朝史官编纂的《隋书》。

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尤为如此。

唐朝所修《隋书》,其⽬的是为了吸取隋亡的教训,巩固李唐政权,⾃然将前朝皇帝贬得很低。

后世承袭《隋书》之说,再加上⼩说、传奇的渲染,隋炀帝便成了历史上最荒淫⽆道的皇帝。

所以他的出名却并不是以贤德圣明⽽为后⼈所铭记,但是不论他的⽣平事迹已经被抹⿊得如何如何,他⼀⽣的所作所为也还是不容否定的。

隋炀帝在位的前后⼗四年间,在他的诏令之下完成了东都洛阳的营造以及⼤运河的兴修。

京杭⼤运河直接连通了海河、黄河、长江、淮河以及钱塘江等⼏⼤⽔系,以隋朝的东都洛阳为中⼼,向西⾄关中之盆地,北达华北平原,南通太湖流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项⾮常庞⼤的⽔利⼯程。

隋炀帝倾其国⼒开挖⼤运河,后⼈⼀直颇有争议,有'贪恋⼴陵美景'之说,有'搜括江南财富'之说,有'耀兵江南、挖掉王⽓'之说,也有'攻打⾼丽'之说等等。

隋炀帝传读后感读书报告

隋炀帝传读后感读书报告

隋炀帝传读后感读书报告摘要:一、引言二、隋炀帝的生平简介三、对《隋炀帝传》的评价四、读后感悟与启示五、总结正文:【引言】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帝王,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日,我阅读了《隋炀帝传》,对这位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围绕隋炀帝的生平、书籍评价以及读后感悟展开论述。

【隋炀帝的生平简介】隋炀帝,名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才华横溢,擅长诗文,统治初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繁荣昌盛。

然而,在位后期,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导致国家迅速衰败。

他统治时期的功过是非,成为后人争论的焦点。

【对《隋炀帝传》的评价】《隋炀帝传》是一部详实的历史传记,书中详细记述了隋炀帝的一生。

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生动描绘了杨广从皇子到皇帝的成长过程,以及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贡献。

同时,书中也对隋炀帝的过失进行了深刻剖析,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位帝王的一生。

【读后感悟与启示】阅读《隋炀帝传》,我对隋炀帝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杨广的一生,既有着辉煌的成就,也有着沉痛的教训。

他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明君主的担当与智慧;而他的失败,则让我们反思到一个统治者过于追求个人功名,忽视民生疾苦的严重后果。

这不仅对个人,也对整个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总结】通过对《隋炀帝传》的阅读,我对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帝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隋炀帝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他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离不开明智的统治者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评隋炀帝

评隋炀帝

评隋炀帝隋炀帝在中国古代皇帝群体中被评价的一直不高,而且一大部分一部分人因为《隋唐演义》等小说中形成了对隋炀帝的看法,但大部分关于隋朝的史书对隋炀帝的看法大致相同。

虽然隋炀帝很有才华,有过很多功绩,但我对隋炀帝还是持痛恨的看法,因为他的那些错误,迅速使诺大的隋朝从繁荣走向了灭亡。

隋炀帝是隋朝的罪人。

炀帝从文帝那里接手了一个繁荣的隋帝国,“强宗富室,家道有余”,“中外仓库,无不盈余”《隋书·食货志》那他究竟是怎样把隋朝带入了不复之地那。

①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使举国就役。

出征高句丽,征调民夫200万人,修建东都和开凿运河,征发民夫2000万,运输队队伍“首尾相属,不绝者千里”。

这是在隋炀帝统治早期的大工程,这些大型工程致使“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才”,同时,农民所负担的兵役和其他徭役也极为繁重,男丁不敷征用,妇女也被拉来充役。

为了躲避徭役兵役,农民不惜伤残自己的肢体,称作“福手福足”。

可见徭役征发的频繁和程度之深。

②频繁对外战争意欲“开疆扩土”。

隋炀帝本人才华横溢,但继位后频繁对周边进行战争。

大业元年,隋炀帝令刘方攻占城,并征讨契丹;大业三年和大业四年,隋炀帝派朱宽前往琉球,务求“慰抚”该国,但琉球不从,大业六年派将领攻打琉球。

击杀其主,俘男女数千而去;大业四年,隋臣裴矩指示高车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隋朝请求援军。

隋炀帝趁机出兵,于隔年灭吐谷浑。

并设置四郡;大业八年,隋炀帝进攻高句丽发兵“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号二百万”,水军在平壤城下遇伏大败,隋炀帝率领的陆军经辽东,取平壤,也遭遇顽强抵抗。

七月被迫下令回军。

其后,大业九年和大业十年,隋炀帝又两次出征高句丽。

由于高句丽的抵抗和国内政局动荡而草草罢兵。

“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

”《资治通鉴》③好大喜功,骄奢淫逸。

修建东都,建造龙舟巡游江南。

杨广下江南时,在龙舟选有1000,名美女,让她们穿白衣,在船前拉纤,杨广在船上观赏时,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

评价隋炀帝

评价隋炀帝

评价隋炀帝内容提要: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但也是亡国之君,对于他,世人从来没有什么好的评价,因为他残暴,而且使隋朝灭亡。

但我们还是应该客观评价他,不能否定他的历史功绩,如开凿大运河,而且隋朝的灭亡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

关键词: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三征高丽;对外政策;隋亡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28年),又名杨英,小字阿摩,是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在位14年。

杨广是亡国之君,炀帝是他死后唐朝给他的谥号。

《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逸周书·谥法解》谥曰“炀”,乃荒淫昏暴之意。

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但自隋朝灭亡以来,对于隋炀帝的评价,都不怎么客观。

其实,隋炀帝虽然是隋朝的末代皇帝,却不能忽视他的历史作用。

(一)争夺皇位的斗争隋炀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糜(摐),高祖第二子也。

谥法云:好内远礼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1]因其“美姿仪,少敏慧,”故“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

”[2]隋建立之前即被封为雁门郡公,隋朝建立之后,被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当时只有十三岁。

很快又被授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隋文帝还令项城公杨韶、安道公李彻对他辅佐引导。

杨广“好学,善属文,深沉严重,朝野属望,”[3]加之隋文帝及独孤皇后的钟爱,而且南下平陈有功,致使太子杨勇失宠,也就使他自己有机会夺得太子之位。

在杨广谋夺帝位的过程中,杨素、杨约、宇文述等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因杨广调戏文帝后妃宣华夫人和私信被错误的送到文帝手中,使文帝决意废掉杨广的太子之位。

杨广急忙采取措施,派杨素、张横入宫弑帝,尔后又假诏杀故太子杨勇。

杨广通过弑杀父兄登极为帝。

杨广即位后,矫称高祖玺书召汉王谅入京,因谅与高祖有约:“若玺书召汝,敕字旁别加一点,又与玉麟符合者,当就征。

”[4]不合而反,“于是从谅反者凡十九州。

盘点隋炀帝杨广的三大功绩:简直可以比肩千古一帝秦始皇

盘点隋炀帝杨广的三大功绩:简直可以比肩千古一帝秦始皇

盘点隋炀帝杨广的三大功绩:简直可以比肩千古一帝秦始皇展开全文大家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还给后人留下了颇具影响的政治制度和诸如万里长城的世纪大工程。

那么,和他有同样大作为的隋炀帝杨广怎么就没有得到千古一帝的称号呢?大家还都认为杨广的暴君昏君的代表,特别是电视剧丑化了杨广的形象,说他是荒淫无度的昏君。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看完杨广的三大历史功绩,或许会改变对他的印象!第一件事:开创科举制度杨广继位后开创科举制度,建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削夺高门士族权势,提拔平民人才。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影响了之后一千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

哪怕是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是借鉴了古代科举制度!第二件事:修建京杭大运河杨广在位期间修建隋唐大运河,此运河纵贯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极大得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

2014年,隋唐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件事:第一次把台湾纳入中国版图公元230年,三国孙权派数万人的船队第一次到达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

公元610年,杨广再次派数万人攻打流求,最后征服琉球,并杀流求王,虏其民万余人。

至此,琉球也就是如今的台湾第一次被纳入到中国版图。

这也成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最好作战,相信在不久将来,台湾终会回归祖国的怀抱!朋友们,看完以上杨广的三大历史功绩,您是否对他有重新认识和评价呢?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后世之君不免抹黑杨广,而忽视他的功绩。

但是历史人物的功过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朋友们,您怎么评价杨广呢?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功过读后感

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功过读后感

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功过读后感第一篇哎呀,读完隋炀帝杨广的一生,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呐!杨广这哥们儿,一开始的时候,那也是雄心勃勃的主儿。

他修运河,这事儿可不得了!虽说劳民伤财让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可你想想,那运河贯通南北,交通一下子就便利起来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那是杠杠的。

就好像给国家打通了一条大动脉,货物来来往往,文化交流也更频繁了。

从长远来看,这还真是个了不起的大工程。

不过呢,他三征高句丽,这可就有点折腾啦!一次不行还来三次,把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快耗尽了。

士兵们在战场上流血流汗,老百姓在家里也没好日子过。

这时候的杨广啊,就有点太固执,太好大喜功啦。

再说说他的生活,那叫一个奢华无度!到处建宫殿,搜罗奇珍异宝,美女成群。

这可把国家的钱都给花光啦,老百姓能不怨声载道吗?杨广啊杨广,你说你有能力有想法,要是能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别那么着急,别那么铺张浪费,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代明君,流芳百世呢。

可惜啦,一步错步步错,把自己的江山都给弄丢了。

读完他的一生,我就感慨啊,做人做事都得有个度,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威风和面子,得把老百姓放在心里,不然再大的家业也得败光。

第二篇嘿,跟您聊聊我读完隋炀帝杨广一生功过的感受哈。

杨广这个人啊,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

他搞的那些大事,有的确实很牛。

比如说大运河,哇塞,这得多有远见和魄力才能干得出来!它让南北连接得更紧密,贸易繁荣起来,文化也相互融合,这功劳可不小。

但是呢,他也太能折腾了!为了自己的面子,修那么多豪华的宫殿,这得花多少钱啊?还有那频繁的战争,把老百姓折腾得苦不堪言。

这时候的他,好像已经迷失了方向,只想着自己的荣耀和欲望。

他的性格也是个大问题。

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身边要是有几个敢说实话的忠臣,给他提提醒,说不定也不至于走到那一步。

不过话说回来,杨广的一生也给我们后人很多教训。

做事情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得考虑长远,还得考虑老百姓能不能承受得住。

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不能滥用权力。

简评隋炀帝

简评隋炀帝

简评隋炀帝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摐,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世人皆道隋炀帝为暴君,但史学家却又多为其翻案。

他的是非功过究竟如何?本文从政治、文化、军事和心理四个方面来评价隋炀帝。

对隋扬帝的评价中,政治上的开运河、建东都、巡幸历来被说成暴政,认为这主要是为了游山玩水,但历史事实却绝不是游山玩水那么简单。

隋代是继分裂三百余年之后建立的一个统一封建王朝,巩固全国统一是摆在隋代君臣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

但江南士族和少数民族的反叛给隋朝带来极大的威胁和恐慌,大业六年,隋炀帝“宴江淮已南父老,颁赐各有差”。

企图用收买人心的方法加紧对江南的控制。

但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江南的控制,开运河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事了。

并且隋炀帝开运河在客观上也具备了条件。

隋代大运河由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和永济渠四段组成,其中山阳渎是隋文帝于开皇七年所开,为灭陈作准备。

它基本上是沿袭吴邛沟故道,隋炀帝开运河主要是其它三段,在开渠中,人们只注意了使役丁男民夫,但却忽视了隋炀帝对军队的使用。

《资治通鉴》卷181:“诏发河北诸军百万穿永济渠”。

利用军队的力量开渠也多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隋炀帝要建东都的原因在他的诏书中可以找到。

首先在经济上洛阳优越于关中。

洛阳地处关东平原,广阔辽远,物产丰富,粮食充足,建都于此可解决缺粮问题。

其次,在地理位置上洛阳位于全国中心,四通八达,既免除了外族人侵对中央的威胁,又便于和全国联系,加强对各地的控制。

关中陆路交通不易,水路交通更难,而洛阳则不同。

另外,建立东都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从汉高祖起,历代帝王无不留意洛阳,但因当时“九州未一”,或“困其府库”而没能实现其目的。

最后主要是从政治上来考虑的。

隋政府为了发展社会生产,一直执行打击士族豪强的政策。

而关东历来是士家大族盘据之地,大业八年以杨玄感为首的士族豪强反隋活动,就是双方矛盾的总爆发,对关东地区的控制就更要加强。

关于巡幸,在执政前期,他“夙夜战兢,若临川谷。

对隋炀帝的评价

对隋炀帝的评价

对隋炀帝的评价隋炀帝杨广,在历史史料的记载基本都是负面的,荒淫透顶,是与夏桀、纣王齐名的了,后来有人评价说隋炀帝只有开辟京杭大运河是一大功绩,只是开辟运河为了游玩才修建的,林林总总,反正,足矣算得上一个大大的坏蛋了。

一些颠覆性的文献说,隋炀帝并非以前所见的,相反,还有一些好的一面,如品貌端庄、聪慧、文采大略,富有政治头脑,礼贤下士,等等。

反正,作为明君的优点他已具备了,包括:文采极好,悟性好、城府深。

可以进一步思考,原来历史有时不一定是真的,聪明人命运不一定一样,据说雄才大略不亚于李世民,命运却完全不一样。

李世民,宣武门亲手杀死自己的兄长,霸占了自己的嫂子,威逼自己的父亲退位,导致最后郁郁寡欢而死,按中国传统的思维,李世民应该是典型的坏蛋了,可是,流传于世的,李世民是明君,开创初唐的贞观盛世。

而相比于李世民,杨广性格可以算得上仁慈,但名声却大相径庭,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大体上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

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

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

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

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

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炀帝的功业: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一举突破长江天堑。

并完成统一。

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

【历史】隋炀帝的历史功过

【历史】隋炀帝的历史功过

隋炀帝的历史功过隋炀帝,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其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他,继承父亲杨坚的遗志,以雷霆万钧之势,统一了分裂的中国,开启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然而,他的功过是非,却如同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波澜迭起,引人深思。

在隋炀帝的统治下,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他推崇儒家思想,整顿官场,选拔贤能,使得朝政焕然一新。

他亲政励精,锐意进取,使得国家迅速走向强盛。

正如史书所言:“炀帝即位,天下大治,海内清平。

”隋炀帝的功绩,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更在于他开拓进取的胆识和气魄。

他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修建了东都洛阳,使中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设立进士科,选拔人才,使得国家人才济济。

然而,隋炀帝的过失,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好大喜功,贪图享乐,使得国家财政空虚,民不聊生。

他征发民工,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导致民怨沸腾。

正如史家所评:“炀帝好大喜功,轻启边衅,致民不聊生,国力日衰。

”最令人惋惜的是,隋炀帝晚年昏庸,荒淫无度,导致国家陷入内乱。

他听信谗言,诛杀忠良,使得朝政更加腐败。

最终,在叛乱和民变的夹击下,隋朝灭亡,隋炀帝也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回首隋炀帝的一生,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不堪回首的往事。

他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却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

正如古人所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隋炀帝的功过,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隋炀帝的功过,已成为过去。

然而,他的故事,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警示后人,勿忘历史,珍惜当下。

让我们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中国通史41集炀帝功过100字观后感

中国通史41集炀帝功过100字观后感

中国通史41集炀帝功过100字观后感
身为隋朝第二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个。

文艺地说,隋炀帝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他在他死去后的几百年里被后人褒贬不一。

可在我心中,隋炀帝是一个好皇帝。

杨广在历史书上被黑的`“体无完肤”,这就是我为他鸣不平的原因之一。

说句大实话,其实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一件为后人谋取福利的好事,即使在当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在如今看了,我可不可以说他目光远大,很有谋略呢?我们不能从单方面来看待问题,当然也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看。

至于说隋炀帝是暴君,我觉得他在国家建设上其实很有想法,如若不是太急功近利结果闹得后来被黑,他老爹隋文帝一生兢兢业业创建起来的江山社稷也不会因此改朝换代了。

而且我个人认为隋朝虽然短暂却不失华丽,隋朝的两代皇帝都很有作为。

杨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明君而且对我国的三省六部制有很大的贡献。

天时地利人和?唐朝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取代了大隋。

然而可笑的是,大唐的很多制度也都是从隋朝沿袭过来并有所改变的,而且隋朝有效地统一了中国。

我这并不是看不上唐朝的意思,我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其实隋朝的各方面不弱于唐朝。

所以总的来说吧,各有千秋,但不能单从史官编纂的来看待一个皇帝的极端。

为什么说隋炀帝有功有过

为什么说隋炀帝有功有过

为什么说隋炀帝有功有过隋炀帝杨广是北周和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时期。

他的治下固然有功,但也有过。

今天我将会从版本史料和研究的角度,探讨隋炀帝杨广有功有过的问题。

**有功之处**1. 合并北方隋炀帝杨广因其“一统天下”的豪情和野心,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兴办之基,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位千古名君。

他接受北周衣钵,先后击败东魏、巴蜀、南梁、高丽、交趾、吐谷浑、安西国、末罗奚等,这样就统一了中国大陆,夷平了各路藩镇,扫清了周朝末年的混乱氛围。

虽然他是靠铁腕政策合并北方的,但也正是因为他的成功,才有了大唐盛世的兴盛和繁荣。

2. 政治制度为了巩固权力,隋炀帝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

他研究旧制度,取消九品中正制,增设魏徵举斌制,进一步改善制度,加强中央政治权利,加强官员的管辖和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国家的统一行政能力。

同时,隋炀帝也加强了宣传,鼓励文艺和科学的发展。

他注重文化建设,投资兴建大型工程和城市建设,修建各种建筑物和道路。

由此可见,隋炀帝在政治制度改革方面举行了一系列长远的政策。

这对于改变世俗丛生的故事和学问余闲的低语格局,推动了中国的历史形态和内部结构。

3. 垦荒开疆杨广治下,开始兴修和开拓戍地。

他南垦荒地、北开疆略,对中国的疆域问题进行了整合和规划。

他大力推行垦荒开疆,外围疆域较明显扩大。

他推行的开垦荒地,使得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水利发达,为日后的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打下了基础。

垦荒开疆,不仅解决了河山荒芜的问题,而且改善了民生,使盛唐之时的发展,能够走上更为基础和稳健的步伐。

4. 外交手腕杨广也有外交手腕。

他为了巩固国境安乐,带领军队在高昌和突厥的战争中获胜。

他也依靠修建运河,加强和中外的交流与贸易,经营和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和贸易团队。

他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大量互利的经济贸易关系,加强了南北的经济联系程度,促进了贸易价格的稳定,稳定了局势,同时也加强了民族间的信任和观察。

5. 士人政治隋炀帝尚武好文,推崇士人。

中国通史隋唐篇观后感400字

中国通史隋唐篇观后感400字

中国通史隋唐篇观后感400字《中国通史》纪录片看到《炀帝功过》这一集时,引发了我对隋炀帝这个人的思考,历史上他是个“暴君”无错,但怎么也谈不到“昏君”。

我们承认其后期骄奢淫逸,沉迷酒色,可其一些历史性的政绩是无法否认的。

这样毁誉参半的一生是备受争议,也是值得人去探讨的。

我总认为,杨广的一生都走不出杨坚的笼罩,文帝的力量造就了炀帝的壮志凌云,也带来了杨广的急功近利。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从地域上统一了中国。

但隋王朝的统一并不牢固,在平定江南之前,中国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时期。

地方豪族势力的极大发展,导致了中央权力削弱,几个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就可以改朝换代。

到隋朝初年,地方势力仍然威胁着皇权,大隋王朝建立以后的一年时间内,已经发生了四次重大的叛乱,而且多数发生在新统一地区。

如何消弭分裂的隐患,让王朝实现长久的统一,这个几百年来无解的难题在杨坚的指挥下得到了有效缓解。

无论是渗透着现今的执政理念及措施的三省六部制度,还是彻底的整顿户籍,清理户口,控制自耕农,文帝都可谓尽善尽美,在政权稳定后,隋王朝国库充盈,晚年时,隋朝当时记录得户口超过890万户,在十几年间增加近200万户,这是多么大的成就啊。

可就是这样丰厚的家产。

传到杨广手中竟也出了大纰漏。

炀帝是个满怀壮志的皇帝,上任之初即改年号为大业,他尚秦皇汉武。

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世帝王,千古名君。

起点太高缆基调太猛不步了未太,麻烦就不停。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稳定南方势力,他敏锐地选择了建都洛阳,为了这项工程,他差遣上百万民工征调洛阳,短短十四个月,东都洛阳绵延27.5公里落成,可谓是当时的建造奇迹,而扒开这辉煌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数不着的尸体,每天来往不绝的运输车一辆又一辆。

民工的苦难造就都城的辉煌。

为什么说隋炀帝有功有过?

为什么说隋炀帝有功有过?

为什么说隋炀帝有功有过?隋炀帝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功过,从外交政策到地方政策,都让人们对其称赞有加。

纵观历史,隋炀帝的主张和行动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深受后人们的赞誉。

一、外交成就1.结实韩魏同盟隋炀帝朝发动过多次成功的关中进攻,首先是将韩国推入隋统,并结实韩魏同盟,持续的南侵北讨,使得逐步的将魏、齐诸侯望尘莫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和突厥定缄在开始,突厥经常在中原地区进行反复的袭击,但隋炀帝采取外交手段,和突厥定缄,双方达成了《隋突厥条约》,外加采取经济策略干预,达到了安定内忧,外患除弊的目标,长久安抚中原。

3.取灞桥以东隋炀帝采取强硬政策,派遣使臣南征,终于在二次阻止西蜀反抗之后,收复灞桥以东,使得西域的局势也得以基本安定。

在此基础上,有序的派遣使臣去西域,将西域征服,宗教、文化活动加剧,形成了隋朝特色的文化审美。

二、文化建设1.实施开文令在文化方面,隋炀帝中兴开文令,修订了《礼记》、《诗经》等经典,完成了编修四书五经,传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化,使得其在历史上继续流传至今。

2.施行方治另外,隋炀帝采取方治,实行中央集权,极大的提高了国家的统一性,对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整个百家争鸣的激烈革新运动也有利于推动历史的发展。

三、地方政策1.推行壶关计隋炀帝推行了壶关计,把当初的原始财政改革,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问题,大大改善了封建经济体制,促使宗室财政健全。

2.保护水渠另外,还有指示出台以防止灾害、保护水渠,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减少迁徙流亡,让当时的社会更加安定稳定。

综上所述,隋炀帝在历史上为中国带来了许多贡献。

他既有功于外交,又有功于地方政策、文化建设,都无可置疑的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赞誉。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1)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

(2)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6分)【参考答案】:
1.①借古讽今:通过讽刺为一己淫乐而倾尽国力开凿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的隋炀帝警示当朝统治者。

②先扬后抑:“千里赖通波”是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功绩的肯定,是扬;“若非”则表明作者对他的批评,是贬。

(答到一点给3分,答到两点给5分)
2.我认为不是赞扬,而是讽刺。

(1分)“千里赖通波”肯定了大运河在客观上仍是后世福祉,“共禹论功”也将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德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看似赞扬隋炀帝,其实蕴含着深刻的讽刺。

(2分)因为诗中对隋炀帝与大禹的论功有一个前提,即“若非”。

“水殿龙舟事”深刻地揭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在主观上并非与大禹治水为民谋福相同,而是为一己之享乐。

(3分)简析
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

全诗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隋炀帝的功过是非
【摘要】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关于他的一生,有功勋卓著的一面,也有错失泛滥的一面。

他雄才大略,智勇双全,文治武功。

为了巩固北方边防,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修通了大运河,泽及千秋万代。

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

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历史真实面貌的还原将给他一个公正的评说。

【关键词】隋炀帝功过大运河征高句丽
隋朝的建立为后世封建王朝树立了诸多典范,它又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

作为开国的第二代帝王,隋炀帝杨广并非昏庸无能之主,是一个很聪明很有想法而且敢做敢为的皇帝。

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是胜利者的书写,唐朝修隋史,抹黑、诋毁隋炀帝,为当朝的统治美化、正名。

历史记述的偏颇,导致千百年来我们都没能客观公正的看待隋炀帝的功过是非。

1、隋炀帝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生于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此外,
杨广还是隋朝著名的诗人,有诗集传世。

2、修通运河,促进发展,滥用民力
2.1开凿大运河的迫切性
自三国后,由于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把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带到南方。

南北方人民互相学习,共同开发了江南富饶的土地,使江南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隋朝初年,江南已经从贫穷的状态变为富饶的地区,而中原地区,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已经倒退。

打通江南通往中原的水道,解决南粮北运问题,便成了隋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也是广大人民的迫切需要。

2.2大运河概述及其功用
大运河连接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原,从南到北构成了南北水道运输网和灌溉系统,使贯穿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河北五省的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从而也就有效地巩固了长安,洛阳两京地地位,密切了中央同地方联系,强化了中央对全国特别是对江南和关东人力、财力的控制。

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各地,特别是运河两岸城镇的兴起,如杭州、江都、楚州等等。

从长安到洛阳至江都,沿途虽设有离宫40余所,但每一所离宫就是一个释站水运码头,形成一个新的城镇,也就是一个新的贸易中心和文人荟萃之地,从而有力地加强了各地地经济文化交流。

大运河构成了南北交通地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繁荣。

运河沿岸的良田,从南到北,也随之得到灌溉和开垦。

运河的修建,大大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及全国经济的繁荣。

运河的通航利于经济发展,唐代大运河的作用更显著了。

杜佑说隋开大运河,“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又说通济渠开成后,“运遭商旅,往来不绝。

”皮日休说隋开大运河“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今日九河外,复有淇、汁,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特别是中唐以后,由于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以致成为唐王朝的财赋中心。

韩愈说,“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

”可见运河在繁荣江淮与江南经济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宋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运河在繁荣经济方面更见推重:“炀帝开训以来巡游,虽数湮废,而通流不绝于百代之下,终为国家之用者,其上天之意夫。

”隋朝大运河对现实也有很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制定了改造京杭运河的计划,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成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

2.3大运河的代价
开凿运河的艰巨工程对劳动人民却是一场灾难。

隋炀帝强征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

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

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

隋炀帝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

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竞达250万人。

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隋炀帝驱使民力,已经大大超过民力所能承受的限制。

他唯权力意
志是用,急功近利,无视规律,倒行逆施,为隋朝的灭亡打下了伏笔。

3、三征高句丽,好大喜功,天下大乱
3.1背景
隋时东北亚地区居住着许多民族集团和民族国家,其中高句丽国力最为强盛并与隋接壤。

从地缘政治来看,高句丽立国己五百多年,在东北亚局部地区已建立了霸权,又曾南结陈朝,在东北边境出现了俯瞰中华的态势。

一旦中原有乱,则有如后来的与高句丽有血亲关系的满洲女真人,人关灭明席卷中原易如反掌,其势真可谓“狼顾燕垂”,虎视眈眈。

隋不能容忍东北边境强大的高句丽独立存在。

在隋炀帝之前已有隋文帝派汉王杨谅征辽,而且代隋而立的唐朝以英明皇帝著称的唐太宗也数次征辽,太宗以“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为辞,一而再,再而三地征讨高句丽。

隋炀帝也有意向包括东突厥、倭国等不驯服者在内的四夷显示力量。

征辽之役与其说是征讨高句丽,不如说是杀鸡给猴子看,在击灭高句丽的同时,炀帝要一举威服四夷,建立大隋天子为中心的天下朝贡体制。

3.2过程
第一次出征是在大业八年春,据《隋书》记载,此次募集耗时数年,规模前所未有。

一共动员了大约113万的作战部队。

负责后勤和运输的人员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整个军队的总数说法不一,估计在300万到500万之间。

水路方面,来护儿率江淮水师,由山东渡海先行登陆,至平壤郊外,因遭高丽伏兵突袭,败退。

陆路方
面,三十万隋军渡鸭绿水,高丽兵佯败退,大军追至平壤城下,被围击。

隋军大溃,仅二千七百人退还辽东。

大业九年(613年)春,隋军第二次出征高句丽,炀帝亦亲至辽东前线督师。

战事互有胜负,杨玄感趁隋军征高句丽,乘机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反叛,担心两面受敌,隋炀帝被迫撤退回国镇压杨玄感的起义。

大业十年(614年)春,隋炀帝第三次出征高句丽。

虽然隋军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军供给线的切断,双方陷入僵持,后婴阳王将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遣返给隋炀帝。

隋炀帝接受乞降,罢兵而归。

3.3失败及影响
隋炀帝妄自尊大御驾亲征瞎指挥,期望像经通西域降服突厥那样,以炫耀武力大陈中华礼乐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高句丽利用天时地利顽强抵抗,使百万隋军三次溃退。

连续三年的征战使隋数十万人丧生,“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引起隋朝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

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前的两年(610年),就爆发隋末民变,但在第三次攻高句丽(614年)失败之后,已无军力镇压隋末民变了。

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使隋国力锐减,民不聊生,也使隋炀帝丧失民心。

国内民众无法承受兵役徭役起义反叛,隋的将领也相继叛变,政治失控使隋朝灭亡,炀帝本人成为千古暴君。

4、结语
隋炀帝有成就一代帝王丰功伟业的雄心壮志,也为了理想的实
现不懈努力过。

他在位初期,生产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国库充盈,人民安定,出现了鼎盛局面。

如果他在大业五年“及时”去世,就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功业最显赫的帝王之一。

统治中后期,他被成功冲昏了头脑,自信心极度膨胀,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再不能冷静的思考。

他身败名裂的主要原因,是成为“子孙万代莫能窥”的千古一帝的雄心催促他把车开得太快,终于车毁人亡。

他的时代正处在历史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他的诸多治国韬略,深谋远虑,泽及后世,在当朝并没有发挥出作用。

究其原因,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认为,新事物的出现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先进的思想遭到了顽固旧思想的层层阻挠,杨广成了时代的先驱者、牺牲者。

参考文献
[1][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3]袁刚.隋炀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宫崎市定.宫崎市定说隋炀帝——传说的暴君与湮没的史实[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