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25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180301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修改稿
第二章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一、概述(一)界定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依据单元规划的结果,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的分析。
教材教法分析能明确单元教学材料结构、发掘单元育人价值,提炼单元核心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确定单元目标维度,是单元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
(二)依据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依据单元规划结果,结合教师经验,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
(三)任务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包含了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两个任务。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含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四个部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包含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和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两个部分。
(四)方法1.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需从选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组成等方面入手,明确单元结构主线。
(2)发掘育人价值:需从“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方面发掘单元中的艺术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
根据内容特征明确本单元育人价值挖掘的重点。
(3)分析单元核心内容:需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内容包含了核心内容和教学中的具体素材。
首先关联教学素材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梳理和分析内容素材,为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基础准备。
其次结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学习内容主次,明确这些内容的学科学习价值。
(4)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需依据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须将自己的个人行为与能促进学生成就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选择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充分呈现教学内容,并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次是对学习的材料、设备、展示方式、教室空间等进行有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合作分享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教学材料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大致的学习经历。
初中美术单元备课教案
单元主题:美术与生活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单元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态度,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作品中。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单元内容:1.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2.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3. 观察与表现4. 创意与实践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美术是创造性劳动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分析其创造性劳动的特点。
2. 讲解:介绍美术的定义、特点及其与创造性劳动的关系。
3.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美术创造性劳动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强调美术的创造性劳动属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第二课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
2. 讲解:阐述美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理。
3. 分析:分析生活中美术作品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实践:让学生尝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第三课时:观察与表现1. 导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讲解:讲解观察的方法和表现技巧。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观察练习,将所观察到的事物用美术方式表现出来。
4. 展示:展示学生的观察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第四课时:创意与实践1. 导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
2. 讲解:讲解创意表现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创意美术创作,将生活元素融入作品中。
4. 展示: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认识程度,关注身边事物的态度。
2. 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4. 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喜爱程度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美术初中大单元教案
美术初中大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了解大自然的色彩、形态、结构等特征。
2. 美术表现手法:教授学生运用绘画、雕塑、摄影等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
3. 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 课堂讲解:讲解大自然的美学特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美术创作,可以选择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表现大自然的美。
4. 作品展示: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5. 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质量: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对大自然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的情况。
2.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如观察、讨论、创作等。
3. 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通过课堂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大自然的美景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关注。
2. 美术材料:为学生提供绘画、雕塑、摄影等美术创作的材料。
3. 环保素材:提供有关环保的文章、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环境问题。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大自然的美学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美学修养和环保意识,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的美。
4.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的美,学会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中学美术单元课程设计案例
中学美术单元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美术作品的主题、风格、色彩、构图等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3. 学生掌握绘画、雕塑等基本技法,并能够运用到创作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主题明确、构图合理的美术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美术技法进行创作,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评价,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美术创作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艺术、尊重他人的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生活中的美。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学美术单元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不同美术流派,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学生特点: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创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表达和创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美术作品鉴赏:介绍课本中涉及的美术流派,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等,分析各流派代表作品的主题、风格、色彩、构图等特点。
2. 美术技法学习:教授绘画、雕塑等基本技法,包括线条、色彩、光影、空间等方面的运用。
3.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创作。
创作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拼贴等。
4. 美术作品评价:学习如何从审美、技法、创意等角度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美术流派介绍及鉴赏(1课时)第二课时:绘画技法学习与实践(2课时)第三课时:雕塑技法学习与实践(2课时)第四课时:创作实践与评价(3课时)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1. 美术作品鉴赏:对应课本第二章“美术流派与作品鉴赏”。
初中大单元美术教案
初中大单元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装饰、建筑设计等。
2. 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如颜色、线条、形状、质感等。
3.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如何通过美术来改善生活、表达情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美术作品,如广告、海报、装饰品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中美术的感悟和发现。
二、探究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分析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如颜色、线条、形状、质感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及其作用。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成功的美术作品,如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创意实践(20分钟)1. 教师提出创意任务: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设计一件能改善生活的作品。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
3.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作品,介绍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的关注程度。
2. 学生对美术元素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创意实践中的表现,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
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生活中美术的图片、视频等。
2. 教材、教具:用于展示和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师在案例分析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水平。
艺术单元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案名称《[艺术单元主题]》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艺术单元主题]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 学生能够掌握[艺术单元主题]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 学生能够运用[艺术单元主题]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艺术单元主题]的热爱和兴趣。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艺术单元主题]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 [艺术单元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艺术单元主题]的技巧运用和创新表现。
- 学生对[艺术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教材、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 教学工具、材料等。
2. 学生准备:- 准备好绘画、手工、摄影等创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艺术单元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讲解[艺术单元主题]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 介绍[艺术单元主题]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总结经验教训。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2. 作品评价:- 评价学生的作品创意、技巧运用和艺术表现。
3. 课后作业评价:- 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进步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中小学艺术教育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中小学艺术教育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中小学艺术教育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课程标准:在设计艺术教育单元的教学计划时,应当了解课程标准中对于艺术教育的相关要求,明确自己所教学生应当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确定教学目标:了解课程标准之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目标。
3.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设计艺术教育单元的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4. 确定教学内容:在进行艺术教育单元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确定,包括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效。
5.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在艺术教育单元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中小学艺术教育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得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初中美术教学单元教案
初中美术教学单元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绘画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绘画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3.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绘画有什么认识和体会?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了解绘画的步骤和方法。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绘画技巧进行实践,完成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欣赏与分析(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在绘画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讲解绘画进阶技巧,如光影、透视、人物表情等。
2. 再次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绘画技巧。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绘画进阶技巧进行实践,完善自己的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创作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的绘画作品。
2. 教师选取几幅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如专注度、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对绘画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初中音乐教研单元教案(3篇)
第1篇课题:《多彩的音乐世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能够识别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 能够识别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难点:1. 不同音乐风格之间的差异。
2. 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布置:音响设备、投影仪、音乐教材、多媒体课件。
2. 音乐作品: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不同风格的经典音乐,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听出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古典音乐- 介绍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 分析古典音乐的特点:旋律优美、节奏严谨、和声丰富。
- 播放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特点。
2. 流行音乐- 介绍流行音乐的定义和发展。
- 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节奏感强、旋律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 播放流行音乐作品,如《Shape of You》,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特点。
3. 民族音乐- 介绍民族音乐的定义和发展。
- 分析民族音乐的特点:地域特色鲜明、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 播放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特点。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音乐类型,进行讨论和研究。
2. 每组派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 强调音乐对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听、多欣赏、多感受音乐。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分析其特点。
初中美术大单元教案
初中美术大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分析、创作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广告、包装、服饰、建筑、公共艺术等。
2. 美术技法: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
3. 美术理论:审美观念、艺术鉴赏、创意方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美术现象,如广告、包装、服饰等,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美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探讨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实践:分组进行美术创作,可以选择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技法,创作与生活相关的美术作品。
4. 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和美术创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美术基本知识、技法和理论。
2. 演示法:教师展示美术作品,讲解创作过程和技巧。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提高美术实践能力。
5. 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促进学生进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美术现象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2. 学生运用美术技法创作作品的能力。
3. 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美术教材、相关书籍、杂志等。
2. 实物:生活中的美术品、作品等。
3. 多媒体:图片、视频、课件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术现象。
2.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法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3.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音乐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一、单元主题《音乐之声》——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素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节奏、旋律、音色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节奏训练:通过打击乐器、身体律动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各种节奏,提高节奏感。
2. 旋律欣赏: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茉莉花》等,感受音乐的美。
3.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歌曲改编、即兴演奏等。
4. 音乐剧表演: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音乐之声》,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节奏训练(1)介绍打击乐器,如木鱼、铃鼓等,让学生熟悉各种节奏。
(2)进行身体律动,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节奏。
3. 旋律欣赏(1)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茉莉花》等。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节奏、旋律、音色等元素。
(3)讨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 音乐创作(1)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改编,如将《茉莉花》改编成流行歌曲。
(2)鼓励学生进行即兴演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 音乐剧表演(1)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音乐之声》,分配角色。
(2)进行排练,指导学生表演技巧。
(3)举办音乐剧演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节奏训练、旋律欣赏等环节的积极性。
2. 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如歌曲改编、即兴演奏等。
3. 观察学生在音乐剧表演中的表现,如台词、动作、表情等。
4.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3.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初中艺术模块课程设计
初中艺术模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艺术基本概念,如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并能够识别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2.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3. 培养学生通过艺术作品分析,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意图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学会从审美角度评价艺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艺术创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艺术模块课程,旨在通过艺术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单元一:艺术基础概念教学内容: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基本元素的认识,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艺术作品的构图原则。
教材章节:第一章 艺术的要素单元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学内容: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教材章节: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单元三:现代艺术鉴赏教学内容: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以及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鉴赏。
教材章节:第三章 现代艺术单元四:艺术创作实践教学内容: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技巧,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艺术作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初中艺术模块课程设计方案
初中艺术模块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品,认识到艺术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
3. 学生能够运用艺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和评价。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展现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音乐、舞蹈技巧,并参与集体表演,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热爱艺术,主动参与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带来的愉悦。
2.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审美情趣。
3. 学生通过艺术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艺术模块课程,旨在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艺术基础知识:- 绘画:学习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了解不同绘画流派和代表作品。
- 音乐: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如音阶、节奏、和声等,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 舞蹈: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了解不同舞蹈风格及其特点。
2. 艺术作品欣赏:- 绘画作品:选取课本中经典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星夜》等,进行深入分析。
- 音乐作品:选取课本中经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等,进行欣赏和分析。
- 舞蹈作品:选取课本中经典舞蹈作品,如《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等,了解其背景和艺术特点。
3. 艺术创作与实践:- 绘画创作: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风景、人物、静物等主题的绘画创作。
中学艺术课教学计划
中学艺术课教学计划第一节:引言艺术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精华,对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中学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制定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第二节:课程目标中学艺术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能力等。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重要的目标。
第三节:教学内容艺术课教学内容应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个艺术形式,并在各个年级中逐渐深入。
例如,初中一年级可以引入基础绘画技巧,高中三年级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艺术创作。
第四节:课程设置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要求,中学艺术课程应设置为每周一到两节课。
此外,还可以设置艺术活动周、艺术节等特定活动来丰富课程。
第五节:教学方法中学艺术课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讲授、示范、实践、实地考察和互动讨论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艺术形式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六节: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学艺术课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创作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作品展示、口头表述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第七节: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中学艺术课的效果。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艺术教室和设备,并与社团、博物馆、画廊等合作,利用外部资源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第八节:师资队伍中学艺术课教师应具备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
学校应提供相关专业培训,并加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以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第九节: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是中学艺术课的关键。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展览、举办艺术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
第十节:培养创新思维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中学艺术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第十一节:扩展与延伸中学艺术课的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语文、历史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合作。
180125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第四章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一、概述(一)界定单元学习活动是在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确立、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设计的基础上,以相互关联的、多样的艺术活动形式(视、听、画、演、创、采风、写生、考察等)为学生提供各种艺术体验的学习经历。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环节, 与单元作业与评价设计有着紧密的关系。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审美与实践的亲身体验和亲身经历。
(二)原则1.目标内容一致单元学习活动是单元学习重要的环节,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体现。
因此,单元学习活动的主题、内容与目标要符合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一致性。
2.审美实践一体单元学习活动具有审美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审美是艺术课程最基本的导向,艺术单元学习活动必须依托活动巩固学生所掌握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规律,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健康的、高品位的艺术趣味。
3.综合形式多样综合性是艺术单元学习活动重要的特点,艺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并非各门类艺术活动和各学科学习之间的简单拼凑,艺术学习活动要注重各艺术门类的独特性和共通性特点及其与生活、科学、人文等领域的联系。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艺术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健康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养。
4.鼓励合作分享单元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与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强调从综合审美的角度实现多元智能的开发,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单元学习活动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体现,因此,单元学习活动中要设计可供学生合作分享的环节。
(三)分类中学艺术学科单元学习活动设计需要重点研究的三类活动是:课堂活动、课外探究考察活动、校园主题创演活动。
课堂活动:在单元化教学中,课堂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关联的,有以欣赏为主,有以实践为主,学生活动的设计,则依据单元整体的安排和课堂教学的性质而区分。
围绕范例作品学习进行活动情景创设、互动交流活动,如小组交流讨论活动、主题作品集、虚拟小舞台、虚拟展厅、课堂拍卖会等。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修改稿
第二章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一、概述(一)界定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依据单元规划的结果,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的分析。
教材教法分析能明确单元教学材料结构、发掘单元育人价值,提炼单元核心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确定单元目标维度,是单元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
(二)依据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依据单元规划结果,结合教师经验,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
(三)任务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包含了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两个任务。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含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四个部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包含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和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两个部分。
(四)方法1.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需从选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组成等方面入手,明确单元结构主线。
(2)发掘育人价值:需从“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方面发掘单元中的艺术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
根据内容特征明确本单元育人价值挖掘的重点。
(3)分析单元核心内容:需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内容包含了核心内容和教学中的具体素材。
首先关联教学素材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梳理和分析内容素材,为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基础准备。
其次结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学习内容主次,明确这些内容的学科学习价值。
(4)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需依据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须将自己的个人行为与能促进学生成就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选择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充分呈现教学内容,并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次是对学习的材料、设备、展示方式、教室空间等进行有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合作分享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教学材料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大致的学习经历。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单元评价设计)修改稿
第六章单元评价设计一、概述(一)界定中学艺术学科单元评价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研组按照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与学习经历等角度,结合单元学习活动和单元作业,进行综合测定与评价。
单元评价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艺术核心能力的形成,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原则1.全面性原则从单元整体出发,需要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既要关注教学目标落实的情况,又要重视学习经历的过程,艺术能力的整体发展,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2.过程性原则评价伴随学生学习活动的进程而进行。
在评价设计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若干过程性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差异性原则关注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4.多样性原则运用多样化、灵活性的评价方式,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发简便、易行、有效的评价工具或评价平台,充分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提高艺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作用。
(三)分类1.按实施形式可分为随附性评价和独立性评价随附性评价要选择或组合某些活动或作业作为单元评价的观测点进行评价,穿插在单元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与学习过程、单元学习活动和单元作业产生依附关系,通过内容权重的设计最终形成单元评价学习结果。
随附性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独立性评价要单独设计评价活动,以试卷或测试的形式而实施,评价内容与目标要求必须非常明确,通常在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
采用独立性评价时,学生能进行充分和有针对性的准备,因此对学生水平潜力的测评比随附性评价有更好的体现。
2.按呈现形式可分为纸笔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纸笔评价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学生在艺术知识方面的学业成就,是一种比较客观、有效的实用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取得的学业成就,考查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艺术知识创造表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音乐整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以“音乐的魅力”为主题,分为三个部分: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音乐欣赏。
1. 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
2. 音乐的表现手法:主题、变奏、对比、模仿。
3. 音乐欣赏: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经典音乐,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音乐的基本要素:讲解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
(2)音乐的表现手法:讲解主题、变奏、对比、模仿等表现手法,通过分析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手法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3)音乐欣赏: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分析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课堂练习(1)节奏练习:让学生模仿音乐中的节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旋律模仿:让学生根据所学音乐要素,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
(3)音乐表现手法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表现手法,创作一段音乐作品。
4.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表现,如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评价等。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节奏模仿、旋律创作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取得进步。
3. 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一、概述
(一)界定
单元学习活动是在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确立、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设计的基础上,以相互关联的、多样的艺术活动形式(视、听、画、演、创、采风、写生、考察等)为学生提供各种艺术体验的学习经历。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环节, 与单元作业与评价设计有着紧密的关系。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审美与实践的亲身体验和亲身经历。
(二)原则
1.目标内容一致
单元学习活动是单元学习重要的环节,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体现。
因此,单元学习活动的主题、内容与目标要符合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一致性。
2.审美实践一体
单元学习活动具有审美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审美是艺术课程最基本的导向,艺术单元学习活动必须依托活动巩固学生所掌握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规律,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健康的、高品位的艺术趣味。
3.综合形式多样
综合性是艺术单元学习活动重要的特点,艺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并非各门类艺术活动和各学科学习之间的简单拼凑,艺术学习活动要注重各艺术门类的独特性和共通性特点及其与生活、科学、人文等领域的联系。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艺术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健康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养。
4.鼓励合作分享
单元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与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强调从综合审美的角度实现多元智能的开发,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单元学习活动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体现,因此,单元学习活动中要设计可供学生合作分享的环节。
(三)分类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学习活动设计需要重点研究的三类活动是:课堂活动、课外探究考察活动、校园主题创演活动。
课堂活动:在单元化教学中,课堂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关联的,有以欣赏为主,有以实践为主,学生活动的设计,则依据单元整体的安排和课堂教学的性质而区分。
围绕范例作品学习进行活动情景创设、互动交流活动,如小组交流讨论活动、主题作品集、虚拟小舞台、虚拟展厅、课堂拍卖会等。
根据单元作业任务,形成课堂实践学习活动,如探究预热活动、技能体验活动、作品展演活动等。
课外探究考察活动:课外学习既是课堂教学的前展后延,也是学生自主研究实践的主要方式。
课外探究考察互动包含课题研究性学习、艺术场馆等社区资源的考察、观摩、访谈等。
校园主题创演活动:艺术创演活动既是艺术学习成果的呈现展示,也是艺术实践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校园主题创演活动动的设计也是单元学习和单元作业的驱动和向导。
活动形式有依据单元教学主题和作业任务,设计班级主题创演活动,结合校园艺术节、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呈现、展演班级单元学习成果等。
(四)要素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活动设计的要素包含目标、形式、内容、类型、性质、学习方式、资源、时空、要求、评价、档案等。
二、规格与说明
(一)流程
图4.1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流程图
说明:
确定目标:包含确定学习活动对象,确立学习活动目的,形成学习活动目标与水平
设计活动:选择活动资源,明确活动性质,设计活动要求与流程,形成活动实施规格
建立档案:建立活动档案,活动反思与调整
(二)属性表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配有“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属性表”,包含了流程图中的各项工作,他们是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用于引导教师设计学习活动,教师可结合“问题导向”进行思考,用勾选和填写的方式完成“属性表”。
表4.1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属性表
(三)问题导向
1.确定目标
(1)在设定单元学习活动目标时是否考虑了本单元教学目标?
(2)本单元学习活动内容是否围绕本单元教学目标展开?
(3)本单元学习活动规格提炼与实施是否体现了单元学习活动目标?
2. 设计活动
(1)单元学习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2)单元学习活动流程设定是否合理,具可操作性?
(3)是否考虑了单元学习活动成果的呈现与评价?
3.建立档案
(1)单元学习活动的档案设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针对反思如何完善?
三、建议
(一)活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是对单元目标的具体化,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维度,单元教学重难点、课时学习要求,确立单元学习活动目标,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要与单元教学目标一致,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
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时要与单元作业、单元评价同步思考。
2.单元学习活动目标的设计还要考虑与单元教学重难点的关系,单元学习活动是为解决单元教学重难点问题服务的,所以单元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对重难点问题解决的目标性指向。
(二)活动设计的方法
1.依据艺术学科审美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着重体现综合性与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是艺术单元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活动设计,也是必须设计的活动形式。
因此,在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学习活动及方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要体现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
2.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时,还应关注艺术学习的三类活动的设计:课堂学习活动、课外探究考察活动、校园主题创演活动,要体现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使得单元学习活动突出艺术学习的特征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围绕主题,重点放在欣赏艺术内容和艺术风格,使用特定材料和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与艺术体验,从中体会审美愉悦感。
在课外和社会活动中,重点放在艺术体验与艺术创作上,让学生通过艺术场馆的参观,在社区的互动交流与展示等活动,学生在创作、表演、展示、欣赏、交流、评赏中,完成活动,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要明确活动流程、要求、评价与档案。
四、案例
单元综合主题:运用艺术综合手段的特定主题创作
课程单元:艺术内容、艺术创作
教材内容: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挑战自然抗灾害《龙卷风》中造奇迹》
根据单元教学设定的了解灾难片剧情架构设计、进行自然灾害题材的微电影创作、了解灾难题材微电影的构思、拍摄、交流、评价过程及综合艺术手段表现与运用等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有利于高三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问题导
向1-(1)】
对高中生而言,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方式完成灾难片剧情架构设计、进行自然灾害题材的微电影创作、了解灾难题材微电影的构思、拍摄、交流、评价过程及综合艺术手段表现与运用,是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实施。
【问题导向1-(2)】
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利用校园影院,组织学生在午休时完整观摩电影《龙卷风》。
在此基础上,经过课堂上的对比赏析、拍摄微电影等系列学习活动,学习电影表现的基本手法,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问题导向1-(3)】
单元学习活动内容分别为《龙卷风》之剧情采撷、简·德·邦特的“梦工厂”、校园展演活动——创意大比拼,体现目标内容一致、审美实践一体、艺术综合多样、鼓励合作分享的活动设计原则。
【问题导向2-(1)】
活动流程是基于高三学生的艺术学习的特点,融合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兼顾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艺术学习能力的激发而设计的,所以要符合高三学生的学习要求。
【问题导向2-(2)】
学生活动成果的呈现与评价,主要体现在展示交流的环节,通过建立档案来反思调整。
【问题导向2-(3)】
单元学习活动的档案设计主要包含文本、媒体、成果档案的设计,是记录学生学习活动的状况,这些记录都是结合学习活动同步进行,所以有一定的操作性。
【问题导向3-(1)】
活动反思是教师对活动设计和过程的记录和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目标展开对照反思,检验目标的达程度,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完善活动设计。
【问题导向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