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_李野

合集下载

白龙江中上游水沙变化特性分析

白龙江中上游水沙变化特性分析

水 文过 程受 到诸 多 因素 的影 响 。运用 5年滑 动平 均 曲 线 进 行 分 析 ,可 消 除 偶 然 因 素 的 影 响 ;运 用 K n a 秩 次相 关 法 , e dl l 通过 计算 不但 可 以看 出变 化趋 势 .同时可 以对 变化趋 势 进行 显著性 分 析 。根 据 武
1 流 域 概 况
2 降 水 、 流 、 沙量 的年 内分 配和 年际 变化 径 输
白龙 江为 长江 二 级 支流 , 陵 江一 级 支 流 。是 嘉 甘肃省 最大 的河 流之一 。发源 于甘 肃省碌 曲县 郎木
21 降雨 量年 内分配 和年 际变化 及 空 间分布 . 白龙 江 中上 游 多为短 暂性 的阵发 暴 雨 .由于 流 域 中游 南有 海拔 35 0I 以上 的摩 天 岭 、 顶 山 , 0 T / 雪 阻 滞 7 0h a以下水 汽 的输 入 。由于北 侧 山低 . 0 P 即使 有 少 量 的水 汽从 南边输 入 , 不易 在 中游地 区停 留 ,水量 空 间分布 呈从 上游 至 武 反
中游逐 渐减少 的趋 势 。 22 径 流量 年 内分 配和年 际 变化 . 径流 主要 由降水补 给 。 白龙 江 中上 游 控制 站 武
土分布广泛 , 沟壑 密 度 大 , 白龙 江 流 域 泥石 流 主 是
要 发 育 区 , 是 白龙 江 干 流 主要 产 沙 区 , 土流 失 也 水
大年 降水量 是最 小年 降水 量 的 21 。反 映 出流 域 .倍 平均 降水量年 际分 配较 为均匀 。 白龙 江 中上 游 3个
代表 性雨量 站 中 ,白云站 年降 水量 最大 ,舟 曲站 次
森 林及 丛林 杂 草分 布 , 被较 好 。 中游地 层 岩 性主 植 要 为块 状石 灰 岩 、 页岩 、 千枚 岩 和 黄土 。 山上 生 长着 稀 疏 的丛 林 、 草 , 被 较 差 , 蒿 植 岩石 风 化 层 较 厚 , 黄

白龙江流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白龙江流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厂 —— 1 — —— —— —。
or



\ [一 , / 古 o】 )
1 2

f 】)
∑ o )

式 中: ( 为年 内各 月径 流量 ; 年 内月平 均 径流量 ; ) 为
为均 方差 。从 式 ( ) 以看 出 , 值越 大 , 内各月 1可 年
供 需关 系 的改 变 并影 响水 资源 的 开发 利用 ; 一方 面, 另 河 川 径 流 的 节 律性 变 化 影 响着 与 其 相 关 的一 系 列 物 理 、 学 和生物 过程闭 化 。 L vs oa等 (0 4 根 据 多 瑙 河 1 4 ~ 0 2年 的 e ah v 20 ) 80 2 0
图 l 白龙 江 流 域 水 系 图 Fg1 T e r e ytm o h ao gin ie ai i. h i rss fte B i n j g r rbs v e l a v n
c r

o / (砂 √ L ( ) ZR) _ 2 ] t , )

/2 1

数 、 内 分 配完 全 调 节 系数 、 中度 和 集 中期 以及 变 年 集 化 幅 度 等 指标 来 分 析 白龙 江 上 游 年 内分 配特 征 的变 化规 律 。
221 年 内分 配不均 匀 系数 ..
径流 年 内分 配不 均匀 系数 是 反映 河川 径 流年
内分 配不 均匀 性 的一个 重要 指标 。其计 算公式 如 下 :
关键 词 : 白龙 江 : 径 流 :年 内分 配
中图分 类号 :3 4 P 4 . P 4 :3 3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0 5 (0 20 — 0 2 0 1 0 — 8 22 1 )4 0 8 — 6

白龙江流域中上游洪水成因论文

白龙江流域中上游洪水成因论文

白龙江流域中上游洪水成因论文1 概述白龙江流域位于西倾山位于甘肃和青海的交界处,全长576km,流域总面积可达31812km2,自西北流向东南,汇入四川昭化的嘉陵江。

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流域落差大、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水电资源十分丰富。

上世纪70年代,在干流甘肃文县碧口建成了规模较大的水电工程,2009年,又在白龙江中上游建立了三座电站。

所以此流域内许多小水电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防洪和发电是水电站水库的两个重要任务,科学合理的水库联合调度是合理利用水力资源,降低防汛风险,提高水能利用率的必由之路。

为了使整个流域防洪标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因此实行梯级水库群联合运用,并对其进行统一调度。

2 暴雨特性分析2.1 地形特征及其影响从宏观地形看,白龙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和东南背风坡。

由于地形影响,其有利于低压发展产生降雨。

从微观地形看,白龙江流域内整个地势是西南部分高于东北部分,碧口水库库区则位于流域的东南部,因此会有较大暴雨形成且容易造成附近的干支流洪水集中汇合。

2.2 暴雨特征川西北的暴雨天气系统和区间流域的特定地形条件是白龙江流域暴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流域内暴雨空间分布为东南大,西北小,夜雨多,且大暴雨常常发生在后半夜,暴雨大多为但峰型。

白龙江流域内洪水由暴雨形成,一次较大的降雨过程往往是碧口库区(让水河为主)、白龙江上游、干流上游交替形成。

3 河网特性分析3.1 河道特征在1/25万地形图上对河道特征值进行了量算,并通过了有关水文部门的实地调查考证,区间流域河道及汇流特征值如表1。

3.2 流域汇流特征按分析的河道汇流时间,在区间流域上,将距出口断面(麒麟寺大坝)相同汇流时间τ(1h)的各点联接起来,绘成等流时线。

用求积仪量算等流时块面积,并绘制等流时块面积分配图。

从汇流面积分配图上可以看出白龙江中上游洪水的基本特征。

4 洪水特性分析流域上、中、下游不同的气候特点、地形、河网和下垫面条件都是造成白龙江上、中、下游各段的洪水特性有其显著差异的原因。

_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

_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

第34卷第1期2014年2月水土保持通报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34,No.1Feb.,2014 收稿日期:2013-03-15 修回日期:2013-05-02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泥石流活动性定量研究”(41301595);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汶川震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范式”(201301058) 作者简介:黄江成(1981—),男(汉族),云南省鹤庆县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山地灾害。

E-mail:explor99@163.com。

通信作者:潘华利(1982—),女(汉族),重庆市合川县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山地灾害。

E-mail:hlpan@imde.ac.cn。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黄江成1,杨顺2,潘华利2,欧国强2,柳金峰2(1.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云南昆明65009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摘 要:泥石流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是泥石流发育及其活动的基础,把握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特征对开展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分析白龙江泥石流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降水等方面研究了流域泥石流的孕灾环境特征,探讨了各因子与泥石流分布的耦合关系。

针对白龙江干流250条泥石流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流域面积、主沟长和相对高差等重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干流泥石流的流域形态特征。

关键词:白龙江;泥石流;孕灾环境;流域形态;统计分析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2014)01-0311-05 中图分类号:P642.23Debris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Bailong River BasinHUANG Jiang-cheng1,YANG Shun2,PAN Hua-li 2,OU Guo-qiang2,LIU Jin-feng2(1.Asian International Rivers Center,Yunnan 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91,China;2.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Abstract:Disaster-pregnant environment and watershed morphology are the ba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 of debris flows and therefore,clearly recognizing the disaster-pregnant environment and watershed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has an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to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Based on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ebris flows in the Bailong River basin,a further study of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aster-pregnant environment is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reg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formation lithology,precipitation and so on.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debris flow distribution are explored.Meanwhile,as to 250debris flow gul-lies along the mainstream of the Bailong River,the basin area,length of the main gully,relative relief ofdebris flow gully and other important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in form in relation to debris flows along the mainstream are identified.Keywords:Bailong River;debris flow;disaster-pregnant environment;basin form;statistical analysis 白龙江流域是中国著名的泥石流流域,流域内分布有众多的泥石流沟,其分布密度之高、爆发之频繁、危害之严重在中国极为突出[1]。

白龙江干流代表站径流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

白龙江干流代表站径流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
迭 部 以上 水 量很 小 ,迭 部 至 两河 口属高 山峡 谷 区 , 河
形, 东北 部 和 西 北 部 隔着 西 秦 岭 , 分 别 与 西汉 水 流 域 和洮河流域接壤 . 西 部 以岷 山为 界 , 连 接 四川 省 岷 江 流域 , 南 部 则 以摩 天 岭 和 四川 涪 江 流 域 为 邻 , 流 域 面 积 3 2 8 5 0 k m 。 , 跨 甘 肃省 迭 部 、 舟曲、 武都 、 文县 等 县 和
中图分 类 号 : P 3 3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0 — 0 8 5 2 ( 2 0 1 5 ) 0 5 — 0 0 9 1 — 0 6
子店 , 河长 1 5 7 k m, 纵 坡 较大 , 支沟众多 , 泥石 流 发 育 ,
l 流域 概 况
白龙 江 发 源 于 川 、 甘、 青 交 界 处 西 倾 山 东 侧 郭 尔 莽 梁 北 麓 的甘 肃 省碌 曲县 郎 木寺 附近 。 曲折 东南 流 , 经 过 四川 省 若 尔 盖 县 、 甘肃省迭部 、 舟曲 、 武都县 。 复 进 入 四川 省 , 经 青川 、 昭化 二 县汇 人嘉 陵江 。白龙江 流 域 地 处 甘 肃 省东 南 部 ,位 于 东 经 1 0 2 。 3 0 ~ 1 0 5 。 4 0 , 北
表明 : ( 1 ) 该 4站 9月份 多年 平 均 流量 占全 年 径 流量 比例 最 大 , 主汛期 6 ~ 9月 多年平 均 流量 占全年 径 流 量 比例 达 到 5 0 %左 右 。 ( 2 ) 4个水 文站 多年 径 流量 变化 趋 势呈现 出逐 渐缓 慢 减 少的趋 势 。 上 游减 少的 幅
武都 、 碧 口 4个代 表 站 1 9 5 6 ~ 2 0 1 3年 的 实测 径 流 系列 资料进 行 分析 , 采 用周 期 波均值 外 延 叠加 模 型 、 谐 波分析模 型和逐 步 回 归分析 模 型组 合形 成 的加 法模 型对代 表 站 未来径 流 变化 趋 势进行 分析预 测 。结 果

白龙江近60年水文水资源演变及变异趋势分析研究

白龙江近60年水文水资源演变及变异趋势分析研究

白龙江近60年水文水资源演变及变异趋势分析研究李文燕【摘要】水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源,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水资源变异,无论是跳跃性的突变,还是趋势性的渐变,都可能造成水资源供给的潜在的影响和威胁.[1]如果流域的水资源评价、规划、管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变异,其结果必定非常严重.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以白龙江碧口以上水文监测站降水、流量系列资料为分析计算数据,运用累积滤波器、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均值跳跃性检验等趋势检验方法,分析研究区域水资源变异趋势. 结论认为白龙江碧口以上区域水资源要素降水、流量自监测以来呈减少趋势,在1968、1993 年区域内有水资源跳跃变异发生,其中表现最为显著的是舟曲至武都区间降水量的变异减少.【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5(037)006【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白龙江;碧口;水资源;变异趋势;分析研究【作者】李文燕【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32013年7月,《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启动实施。

估算总投资将达320.58亿元,建设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的两江为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白水江。

因此:开展白龙江甘肃境内水资源变异趋势分析,不仅对于流域水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评价与管理,水利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流域概况白龙江流域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呈西北—东南向的狭长梭形,东北部和西北部隔着西秦岭分别与西汉水流域和洮河流域毗邻,西部以岷山为界,连接四川省闽江流域,南部则以摩天岭和四川培江流域为邻,流域面积32 181 km2,地跨甘肃省迭部、舟曲、武都、文县等县和四川省九寨沟、青川、昭化三县,在甘肃省流域面积为27 391 km2,占总面积的83%。

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

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
lenv
i
r
onmen
t
a
lchange
si
nt
heBa
i
l
ongRi
ve
rba
s
i
nf
r
om
j
1990t
o2020we
r
ede
t
e
rmi
nedi
no
r
de
rt
opr
ov
i
deas
c
i
en
t
i
f
i
cba
s
i
sandde
c
i
s
i
onsuppo
r
tf
o
rt
hesus
t
a
i
nab
l
e
deve
l
opmen
to
关键词:Goog
l
eEa
r
t
hEng
i
ne;遥感生态指数;生态环境;白龙江流域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
288X(
2023)
03
0105
08
中图分类号:X821,X87
文献参数:曹 源,武 江 民 .
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
水 土 保 持 通 报,
J].
2023,
43(
3):
105
tana
l
i
s(
PCA)wa
sus
edt
oc
ons
t
ruc
tt
he
yne
pa
ys
r
emo

白龙江干流各区间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白龙江干流各区间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趋势的假设被拒绝 [17 ̄19] ꎮ
2 2 3 Mann ̄Kendall 突变检验
首先构建时间序列的秩序为:
其中
α ij =
n -1


αij
i = 1 j = i +1
(6)
{1ꎬ0ꎬ xx ≤> xx ꎬ 1 < i < j < n
(7)
Sk =
利用累积距平曲线反映变化趋势ꎬ 若累积距平
集中于 5—10 月ꎻ 除舟曲以上区间冬季呈上升趋势ꎬ 各区间四季均呈下降趋势ꎬ 倾向变化率夏、 秋两季均高于
春、 冬两季ꎻ 区间径流第一主周期 15 年左右ꎮ
关键词: 区间径流ꎻ 趋势分析ꎻ 周期分析ꎻ 白龙江干流
中图分类号: P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2469(2021)06 ̄0050 ̄07
33°23′
32°45′
集水面积 / km2
8955
14288
26086
位置
舟曲以上区间
舟曲—武都区间
武都—碧口区间
2 2 研究方法
2 2 1 累积距平法
降趋势ꎬ 则径流累积距平值减少ꎬ 同时可判断发生
突变时间
[13]
ꎮ 当累积距平不断增大ꎬ 径流量大于
平均值时ꎬ 这一时期称为丰水期ꎻ 当累积距平不断
都站径流量的差值作为舟曲—武都区间来水量ꎬ 将
表 1 水文测站基本信息
- xk )
(3)
白龙江干流舟曲以上区间的来水量ꎬ 将舟曲站与武
2 月ꎮ

ìï1ꎬ x j - x k > 0
ï
sgn( x j - x k ) = í0ꎬ x j - x k = 0
1 < k < j < n

白龙江基本信息

白龙江基本信息

白龙江(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白龙江,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

所属水系:长江二级支流、嘉陵江一级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

河道全长576千米,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千米。

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平均比降4.83%,天然落差2783米。

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432万千瓦。

1干流概况白龙江嘉陵江支流。

曾名桓水、羌水、白水。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四川省北部,源于甘肃省碌曲县西的郭尔莽梁北麓.东流经四川若尔盖县北,复入甘肃省迭部县,汇达拉曲、脂子曲。

再东流人舟曲后,转东南流,至宕昌县两河口有岷江由北汇人,到武都县两水镇又有拱坝河从西注人。

再东南过武都县城南,至透防街折向西南,汇羊汤河后。

又东南流,汇五库河、白水江、让水河,经碧口水库。

至雄子沟东人四川省青川县,再东南至昭化北人嘉陵江。

全长576公里,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08亿立方米。

甘肃省境内长475公里,流域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93.8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840万吨。

流经陇南山区,森林茂密,河谷峡窄,比降大,水力资源丰富。

嘉陵江右岸支流白龙江,白龙江属于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1800余平方公里,河长570余公里,天然落差约278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430余万千瓦。

流域处于青藏高原与川西北高原交错地带。

干流发源于甘肃省碌曲县郎木乡,于四川广元县昭化镇汇入嘉陵江。

流域内高山起伏,水系不对称,支流大部分布在右岸,干流河道平均坡降约为4.8‰。

两河口以上属山原地区,北面上段以迭山山系与黄河支流洮河分水,西南面与黄河支流黑河相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南面以岷山山系与岷江、涪江分界。

河道蜿蜒于高山峡谷之中,平均坡降超过10%,最陡处接近30%。

中段两河口至碧口以高山为主,有部分高原和少量河谷平坝,河段平均坡降约3.0%,武都水文站河宽约80~150米,枯水时平均水深约0.6米;碧口以下,属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丘陵过渡地带。

白龙江上游主要灌丛土壤入渗性能分异性

白龙江上游主要灌丛土壤入渗性能分异性

白龙江上游主要灌丛土壤入渗性能分异性丁全定;刘锦乾;付作霖;杨永红;汪宏波【摘要】对白龙江上游主要5种灌丛类型进行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均大于其它灌丛类型,臭樱(Maddenia hypoleuca)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最差;不同灌丛类型土壤的初渗率在3.68~44.13 mL/min,稳渗率在1.05~4.71 mL/min,总体上是杜鹃灌丛>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灌丛>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灌丛>中华柳(Salix cathayana)灌丛>臭樱灌丛;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入渗总量和孔隙度呈及显著正相关,和土壤密度呈及显著负相关.【期刊名称】《广西林业科学》【年(卷),期】2017(046)003【总页数】5页(P303-307)【关键词】灌丛;土壤入渗;白龙江上游【作者】丁全定;刘锦乾;付作霖;杨永红;汪宏波【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舟曲 746300;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舟曲746300;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舟曲 746300;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舟曲 746300;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7土壤入渗是分析和表征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参数[1-2],也是土壤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3]。

土壤入渗是指降雨后落到地面上的雨水从土壤表面渗入土壤形成土壤水的过程,是降雨-径流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是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4]。

白龙江流域河流纵剖面与基岩侵蚀模型特征_常直杨

白龙江流域河流纵剖面与基岩侵蚀模型特征_常直杨

剖面上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其形态可用线性、指数、 对数和幂函数 4 种回归方程式表示[9]
线性函数: Y = a + bX
( 1)
指数函数: Y = aebX
( 2)
对数函数: Y = alogX + b
( 3)
幂函数: Y = aXb
( 4)
式中 Y 为河流纵剖面的高程,X 为河流纵剖面的
长度,a 与 b 为常数。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河
对该地区的 水 系 和 地 貌 产 生 了 重 要 的 影 响[11]。 随 着 GIS 技术及 DEM 数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 取了相邻流域岷江、龙门山北段平通河、洮河、渭河、 黄河水系、祁连山河道[5 - 6,11 - 18]的剖面形态及流域 地貌参数,以反映长时间尺度的构造活动特征。而 对白龙江流域的河流纵剖面形态及基岩侵蚀模型是 如何反映构造活动特征的,白龙江流域在地貌发育 上是否处于均衡状态等问题尚缺乏细致研究。本文 尝试利用 ASTER GDEM 数据及基岩侵蚀模型提取 白龙江 32 条支流的河道纵剖面拟合函数、标准化河 流陡峭指数、凹曲度、拟合系数值,对该流域地貌特 征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性进行分析。
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 周边最陡的地形梯度带,东北缘被认为是青藏高原 最年轻的部 分[10],对 东 缘、东 北 缘 的 研 究 可 以 为 青 藏高原的变形机制提供线索。且该地区跨越黄河和 长江两大流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中,白 龙江流域地处我国南北地震构造带中段,构造活动 和地震活动强烈,青藏高原的隆升及断裂褶皱构造
1 研究区概况
白龙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向西秦岭造山带过渡 的斜 坡 急 剧 变 形 带 ( 图 1a ) ,流 域 面 积 约 31 808

[转载]关于白龙江腊子口景区水利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

[转载]关于白龙江腊子口景区水利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

[转载]关于⽩龙江腊⼦⼝景区⽔利⽣态旅游开发的思考原⽂地址:关于⽩龙江腊⼦⼝景区⽔利⽣态旅游开发的思考作者:诗意仙境唐承财钟林⽣⽩龙江腊⼦⼝⽔利风景区位于⽢肃⽢南迭部县境内。

风景区⽔系属长江⽔系的⼆级⽀流———嘉陵江的主要⽀流⽩龙江。

⽩龙江腊⼦⼝⽔利风景区具有丰富的⽔利⽣态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利⽣态旅游,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龙江腊⼦⼝⽔利风景区的风景资源与⽔资源、⽔环境,促进民⽣⽔利的新发展,实现⼈与⽔和谐发展的⽬标。

本⽂通过对⽩龙江腊⼦⼝⽔利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特点进⾏分析,提出⽔利⽣态旅游开发原则,并探讨⽔利风景区⽔利⽣态旅游开发策略。

1.⽩龙江腊⼦⼝⽔利风景区风景资源特点(1)风景资源具有三⼤过渡性。

风景区在⾃然环境、流域特征、地貌单元、景观特⾊⽅⾯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表现在以下三⽅⾯:黄⼟⾼原向青藏⾼原过渡、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过渡、汉族⽂化向藏族⽂化过渡。

(2)风景资源空间分布呈串珠状。

风景区具有⼗分丰富的风景资源,其中⼤部分单体均分布在⽩龙江、腊⼦河沿线,呈串珠状空间分布,主要为⽔利⼯程设施与其他优良风景资源。

(3)风景资源具有⽔利⽂化、红⾊⽂化、绿⾊⽂化三⼤⽂化特⾊。

风景区内拥有23座⽔电站,沿⽩龙江分布着特⾊各异的⽔利设施;茨仁那⽑主席旧居、腊⼦⼝战役纪念馆等均为富有吸引⼒的红⾊风景资源;风景区具有良好的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原始次⽣林。

(4)风景资源类型组合度⾼。

⽩龙江腊⼦⼝⽔利风景区具有红⾊长征、绿⾊⽣态、蓝⾊⽔利三类优良风景资源。

三种主题的风景资源融合于同⼀⽔利风景区中,使风景区内的风景资源表现出很强的红绿蓝综合特征,增强了风景资源的类型组合度和整体吸引⼒。

2.⽔利⽣态旅游开发原则(1)优先保护⽔⽣态与⽔利功能原则。

⽔利⽣态旅游开发必须优先保护⽔⽣态与⽔环境,保护⽔利设施的基本功能,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

(2)以⼈为本和谐开发原则。

⼈与⽔和谐发展是⽔利⽣态旅游追求的最⾼⽬标,也是实现⽔利⽣态旅游本质的重要标志。

甘南州白龙江流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甘南州白龙江流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甘南州白龙江流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甘南州白龙江流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摘要:甘南州白龙江流域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

传统聚落是这一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同时也是人们居住、交流与生活的场所。

本研究以甘南州白龙江流域为样本区域,通过对传统聚落的空间结构、建筑形态、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考察与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形态的特点与演变规律,以期为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聚落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南州;白龙江流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引言:传统聚落作为中国古代村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独特的地域特色。

甘南州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形复杂多样,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独特,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对于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甘南州白龙江流域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甘南州白龙江流域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高山、河谷、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

同时,该地区也是甘肃省重要的农牧交错区,农牧业发达,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

二、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特点与演变规律1. 空间结构传统聚落的空间结构在形态上呈现出村庄环绕、中心集中的特点。

以某村为例,聚落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区是村庄的核心地带,主要包含村民的居住区与生产工作区;外区则是村庄的边缘地带,主要包含村民的农田耕作区。

2. 建筑形态传统聚落的建筑形态多样,既有砖木结构的建筑,也有土木结构的建筑。

典型的传统建筑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如“夯土”、“藏式木结构”等,具有较好的保暖与抗震性能。

3. 人居环境传统聚落的人居环境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景观规划,传统聚落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

同时,传统聚落也注重公共空间的设置与利用,如庭院、四合院等,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与休闲的场所。

4. 演变规律甘南州白龙江流域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受到了地域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白龙江径流的影响研究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白龙江径流的影响研究

密 布上 千条 泥 石 流 沟 道 ,大 小 沟 道 无 不 暴 发 泥 石 流 ,规 模 之
大 ,暴发 次 数 之 多 ,危 害 程 度 之 严 重 ,在 我 国 均 属 罕 见 , 2010年 舟 曲特大 山洪 泥石 流震 惊 中外 … 。
2 研究 资料和方法
2.1 研 究 资 料
受 水土 保持 、雨 水集 蓄 、土 地 利用 等 资 料 收 集 的 限制 ,本 文 研究 资料 主 要采 用 白龙 江干 流 白云 、舟 曲 、武 都 、碧 口水 文
[摘 要 ] 通过 加 法模 型和 乘 法模 型 ,并 以降 水量 作 为 气候 变化 的主要 因素 、水 电 开发 作 为人 类 活 动 的主 要 因 素 ,定 量 分析 气候 变化 和人 类 活动对 白龙 江径 流 的 影响及 贡 献 大小 。结 果表 明 :1960—1970年代 以 气候 变化 影 响 为 主 导 因素 ,比重 占 70% ;1980—2000年代 以人 类 活动 影 响为 主导 因素 ,比重 占约 55% ;2010年 以 来 气候 变化 和 人 类 活动 对径 流影 响程 度 相 当 ,以 气候 变化 影响 为主 导 因素 ,比重 占 51% ,研 究结论 可 为 白龙 江 引水 工程 实施 、河流 健康 修 复、流域 水 土流 失 治理 等提 供 科 学参考 。
1 研 究 区概 况
自龙 江 为嘉 陵江 ~ 级 支 流 ,地 处 甘 肃 省 东 南 部 ,位 于 东 经 102。30 一105。40 ,北 纬 32。20 ~34。1O 之 间 ,由 西 北 至 东南 呈狭 长 梭形 ,干流 全长 576 km,流 域面 积 32 850 km ,跨 甘肃 省 迭部 、舟 曲 、武都 、文县 和 四川 省 九寨 沟 、青 川 、昭 化 等 县 ,省 内长 475 km,流域 面积 27 391 km 。区 内 地 势 西 高东 低 ,山 高谷 深 ,峰 锐 坡 陡 ,落 差 2 783 m,水 力 蕴 量 丰 富 ,已建 水 电站 204座 ,总 装机 容量 1 105万 kw。气 候 从 上游 到 下 游 跨 高寒 阴湿 、温带 半 湿 润 和亚 热 带 湿润 3个 气 候 区 ,且 呈 明 显垂 直 变化 趋势 ,高 山寒冷 多 雨 ,河 谷 温 暖少 雨 ,冷 暖 空 气 交 换剧 烈 J。根 据 甘 肃 省 第 一 水 利 普 查 成 果 ,白 龙 江 支 流 众 多 ,一 级 支流 40条 、二级 支流 49条 、三级 支 流 15条 ,其 中 自 上而 下 流域 面积 在 200 km 以上 的支 流有 :白水 江 、岷 河 、拱 坝河 、多 儿沟 、让水 河 、腊 子 沟 、达 拉 沟 、大 团 鱼河 、洋 汤 河 、五 库 河 、北 峪河 、角 弓沟 、安 子 沟等 J。 白龙 江径 流 基本 靠 降水 补 给 ,多 年平 均 流量 389 m。/s,年径 流 量 122.68亿 m ,水 量 丰 沛 ,径 流 年 际 变 化 稳 定 。 沿 江 两 岸 滑 坡 、泥 石 流 、等 地 质 灾 害 十分 发 育 ,在 中游 舟 曲至 临 江 段 长 约 150 km 的 沿 江 两 岸

甘南白龙江流域光照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_宁和平[1]

甘南白龙江流域光照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_宁和平[1]
3
表1
甘南白龙江流域日照时数距平与气候倾向率 距平/h
年代 年日照时数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73—1980 -27.1 -4.7 1.0 -2.8 -3.5
1981—1990 -72.6 -5.5 -10.4 -6.9 -2.0
1991—2000 20.6 -3.3 7.6 2.9 0.3
2 [1]
,干旱加剧,水资源日益短
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已影响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 前,针对甘南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3-10]
,而对其长江流域的研究非常少,
特别是对光照资源变化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气候变化会引起大气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成分发 生变化,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的变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到温度、蒸发和植物的光合 作用等。日照是重要的气候因素,日照时数是表征气候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之一,探讨气候变化 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有着实际的意义,由于甘南白龙江流域所处地理位置及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有 必要对其光照资源变化的影响方面开展研究。本文以甘南白龙江流域日照时数为研究对象,对该 区域光照资源的年际、年代际等变化趋势、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甘南白龙江流域光照资源的气 候变化特征及与其它气象因子间的关系与影响。
图1
甘南白龙江流域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
Fig.1 Variation of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in the Bailong River Valley in Gannan from 1973 to 2012
近 40a 季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分析显示(表 1) ,甘南白龙江流域各季日照时数都呈增加的趋 势,增幅为 1.4~4.7h/10a,其中以春季增幅最明显(通过 0.05 显著性检验) ,其次是秋季,最小为 夏季,为 1.4 h/10a(未通过 0.10 显著性检验) ,增多不显著。其中迭部日照时数在春、冬季增幅 最明显,分别为 5.2 h/10a、5.1 h/10a(分别通过 0.05、0.01 显著性检验) ;舟曲在春季增幅最明显, 为 4.2 h/10a (通过 0.05 显著性检验) , 舟曲冬季日照时数则呈现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 为-1.1 h/10a。 2.2 光照资源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甘南白龙江流域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分析结果(表 1)显示,20 世纪 80 年代日照时数偏 少最明显,偏少了 72.6h。2001—2010 年间光照最充足,为近 40a 中日照时数最多的时段,比常 年偏多了 52.1h。 从甘南白龙江流域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来看,春季日照时数在 2001 年之前为负距平,之后 为正距平。 夏季日照时数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及 2011—2012 年间为负距平, 其余年代呈正距平变化 的特征。秋、冬季甘南白龙江流域日照时数年代间的变化趋于一致,即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及 21 世纪初 10 年间呈正距平,其余时段为负距平。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李桃英;殷峻暹;张丽丽;赵红莉【摘要】为了研究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1950~2007年汉江上游安康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对汉江上游径流在年际、年代、汛期(5~10月)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用径流量的累积曲线对径流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研究,并使用非参数Mann-Kendall法(M-K法)来检验径流的趋势变化.趋势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前,汉江上游径流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到了1990年后径流量锐减,进入21世纪后径流量也在减少,但减少趋势有所缓解.重点分析了1990年后汉江上游径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径流减少主要原因为降水量的减少、气温的增高、下垫面的变化、社会经济耗水的增加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1(042)009【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径流量;演变趋势;突变分析;汉江上游【作者】李桃英;殷峻暹;张丽丽;赵红莉【作者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西安,7100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1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磻冢山,甲河口以上称为汉江上游,集水面积59115 km2,本次研究选用汉江上游的安康水文站,集水面积38625 km2,占汉江上游面积的65%,可基本代表汉江上游径流变化趋势。

汉江上游流域以山地为主,处于我国西部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有明显的季节性,是南北气候分界的过渡地带,流域内植被良好,降水较为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汉江上游年径流的地区分布和降水量大体一致,汛期径流占年径流的80%左右。

汉江上游区位于夏季风活动边缘带,具有东亚季风带一般河流的特点,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1 ]

{
3
N
P 'i = Q =
' i
Pi ∑ i =1
N
( 9)
Qi ∑ i =1
LP =
( Ri ∑ i

- R)

( 6)
如果除了极端降水事件外, 流域径流量只受到 降水的影响, 则降水径流量双累积曲线基本呈一条 直线; 若流域径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致下垫面 , , 变化 进而影响流域径流量 则降水 径流量双累积 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转折变化。
式 ( 6 ) 中: LP 表示第 i 年累积距平值; R i 表示第 i 年 的径流量; R 表示多年平均径流量。 2. 4 累积滤波器法 累积滤波器是一种能够反映水文时间序列变化 趋势的定性方法, 其累积平均值为
结果分析
3. 1 径流变化的一般特征 3. 1. 1 年内分配特征 本文利用白龙江上游舟曲站 1961 ~ 2010 年径 流数据, 通过公式( 1 ) ~ 式( 5 ) 可分别求得白龙江上
4 2[3 ] 江水系, 河长 535 km, 流域面积 3. 281 × 10 km 。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02°30' ~ 106°00' 和北纬 30°30' ~ 34°30' 之间[4]。根据白龙江河道性状和流域特点, 可划分为上、 中、 下游三段: 由发源地至舟曲县为上 游, 河长 228 km, 此段是本文研究范围; 由舟曲县至 嵩子店为中游, 河长 157 km; 由嵩子店至嘉陵江入 [5 ] 口段为下游, 河长 150 km 。白龙江上游河道穿行 形成侵蚀下切河槽, 区间有达拉沟等许多 高原峡谷, [6 ] 支流汇入, 上游属高寒湿润型气候 , 地形起伏较 大, 植被覆盖较好, 蒸发量小。 白龙江上游雨量丰 沛, 河流属于降雨补给型, 年降雨量在 400 ~ 700 mm 之间, 且 多 集 中 于 5 ~ 9 月 份, 约占年降水量 [7 ] 的 80% 。
MK 检验
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
河川径流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是水量均衡的 [1 ] 其动态变化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 河 基本要素 , 川径流的年际、 年内分配在气候变化、 覆被改变和人 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程度的发生改变 , 导致 旱涝、 洪水等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因此, 研究近几 十年来河川径流的变化特征, 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合 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白龙江上游流域年际、 年内径流变化 。 , 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 近几十年来 由于气候变化 和人类活动( 如天保工程 ) 对下垫面的影响, 白龙江 上游径流发生了一定变化。舟曲水文站位于白龙江 上游与中游交界处, 便于综合统计白龙江上游流域 。 的径流变化特征 本文利用白龙江上游舟曲水文站 1961 ~ 2010 年近 50 年的径流和降雨资料, 研究白 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 并揭示人类活动与径流变 化间的关系, 相关计算分析可为白龙江上游水资源 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通过图 2 可以更直观的了解白龙江上游径流量 不均匀性演变过程, 其历年径流不均匀系数过程线 呈锯齿状高频振荡, 趋势线方程表达式如下: ( 10 ) C v = - 0. 011 t + 23. 98 式( 10 ) 中: C v 为舟曲站第 t 年径流不均匀系数; t 为 时间( 1961 年 t = 1 ) 。 由式 ( 10 ) 可知直线方程的斜 率 k = - 0. 011 < 0 , 说明舟曲站年径流不均匀系数 的长期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同时也说明近 几十年来白龙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趋于均匀 , 即年 径流中丰水期水量比重减小, 相应枯水期水量所占 比重有所增大。 径流年内分配完全调节系数过程线同样呈锯齿 状振荡, 其趋势线方程表达式如下:
C r = - 0. 000 2 t + 0. 571
( 11 )
式( 11 ) 中: C r 为舟曲站第 t 年径流年内分配完全调 节系数; t 为时间( 1961 年 t = 1 ) 。由式 ( 11 ) 可知直 线方程的斜率 k = - 0. 000 2 ,斜率是负值但非常 小, 则年内完全调节系数说明舟曲站径流年内分配 完全调节系数近五十年内比较稳定 。 3. 1. 2 年际变化规律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建立的时间—径流一元线性 回归方程可以初步确定径流年际变化趋势 。白龙江 上游舟曲站 1961 ~ 2010 年径流过程线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白龙江上游流域径流总体的变化规律呈 锯齿状振荡, 径流量最大年份是 1967 年, 径流量是 8 3 36. 58 × 10 / m , 径流量最小的年份是 1997 年, 径流 8 3 8 径流量的均值是 23. 87 × 10 / 量是 15. 84 × 10 / m , 3 m 。将年平均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关系拟合成 直线, 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Q = - 0. 192 8 t + 28. 787 ( 12 ) 式( 12 ) 中: Q 为 舟 曲 站 第 t 年 径 流 量; t 是 时 间 ( 1961 年, t = 1) 。 ( 由式 12 ) 可知, 回归系数 k = - 0. 192 8 < 0 , 说 明白龙 江 上 游 流 域 舟 曲 站 断 面 的 径 流 量 呈 减 少 趋势。
n
( 1)
野 ( 1992 —) ,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水文
σ =
mail: liyelzu@ 163. com。 地质。E男, 副教授。研究方向: 地热及水 通信作者简介: 鲍新华( 1953 —) ,


n
(x -x )2 珋 ∑ i =1 n
( 2)
mail: bxinhua@ 163. com。 资源评价。E-
12 -
Cr =
R( t) φ( t) [ ∑ t =1
12
- R] ( 4)

R ( t) ∑ t =1 φ( t ) =
{
0, R( t) < R 1, R( t) ≥ R


( 5)
式中: C r 为年内分配完全调节系数; R ( t) 为年内各 C r 值越大, 月径流量; R 为月平均径流量。 径流年内 分配越集中, 也就是年内分配越不均匀。 2. 2 线性倾向估计 首先, 利用舟曲水文站 1961 ~ 2010 年径流资料 绘径流过程线, 可得趋势线方程和线性倾向斜率, 即 可分析出年际变化趋势。 2. 3 累积距平 将各年径流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累加可得累 计距平, 通过累积距平, 可以反映出径流的增减情 况。累计距平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 2 白龙江上游舟曲站径流量不均匀系数过程线 Fig. 2 The runoff inhomogeneous coefficient line of Zhouqu Hydrologic Station in upper reaches Bailong River Basin 图3 Fig. 3 近 50 年内白龙江上游舟曲站 年径流量和累积距平 Annual runoff and accumulative anomaly Bailong River Basin during 50 years
表 1 白龙江上游舟曲站年内分配特征值 Table 1 Annual distribution eigenvalues of Zhouqu Hydrologic Station of the upper reaches Bailong River
时间段 1961 ~ 1969 1970 ~ 1979 1980 ~ 1989 1990 ~ 1999 2000 ~ 2010 多年平均 不均匀系数 2. 16 2. 12 2. 13 1. 90 1. 73 2. 00 完全调节系数 0. 23 0. 25 0. 25 0. 23 0. 23 0. 24
N -
双累积曲线法是检验两个参数间关系一致性及 其变化的常用方法。 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就是在 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同期内降水的连续累积值与径流 [10 ] 其建立的方法: 设变 量的连续累积值的关系线 , 量 P 和变量 Q, 在近 50 年的观测期内, 有观测值 P i 对变量 P 和 Q 依据年顺序计算这两个 然后, 和 Qi , 变量的累积值, 得到新的逐年累积序列 P i 和 Q i : 即
90







16 卷
游径流年内分配不均 匀 系 数 和 完 全 调 节 系 数 ( 表 1 ) 。 图 2 给 出 了 1961 ~ 2010 径 流 量 年 内 分 配 不 均匀系数和完全调节系数过程线 。 历年不均匀系 数的最大值是 1966 年 的 2. 83 , 最 小 值 是 2006 年 的 1. 17 , 多年平均值是 2. 00 。 历年完全调节系数 的最大值是 1966 年 的 0. 33 , 最 小 值 是 1969 年 的 0. 15 , 多年平均值是 0. 24 。 舟曲水文站 各 年 代 径 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完全调节系数统计见 表 1。
第 16 卷 第 27 期 2016 年 9 月 1671 — 1815 ( 2016 ) 27-0088-06



术与Biblioteka 工程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 16 No. 27 Sep. 2016 2016 Sci. Tech. Engrg.
地球科学 天文学、
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 人类活动的关系
李 野
1
鲍新华
1*
王泰涵
2


1


1
周广慧
1
(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1 ,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2 ,长春 130000 )
以 1961 ~ 2010 年白龙江上游舟曲站月径流和降水为基础 , 利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完全调节系数 、 线性倾向估 MK 秩次相关性检验、 计、 累积滤波器法、 双累积曲线等方法, 对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的一般特征 、 变化趋势和人类活动的影 摘 要 7、 9 ~ 11 月份径流呈极显 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白龙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趋于稳定 , 径流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 , 其中 4 、 著减下趋势。在 1970 年前, 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 ; 1970 年之后, 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逐渐加大 , 成为影响 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 关键词 白龙江上游 中图法分类号 P339 ; 径流 人类活动 文献标志码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