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及答案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及答案

光明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会考试卷考生注意: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分为选择题、是非题和材料分析题。

注意:选择题填涂在答题卡上;是非题和材料分析题做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是()A.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B.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C.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D.公元前27年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2、影响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因素有()①分封制②隶农制③氏族制④奴隶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这句话的意思是()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B.城市已经不受国王管辖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由4、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B.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C.西周的冶铜业很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5、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的无为思想其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黄帝的权威和影响力大 B.它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C.法家学说没有可行性D.当时政治家的推崇6、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化为有为C.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D.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7、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人的日常饮食中出现了胡饼、奶酪、烧烤等,这是()A、烹饪技术发展的结果B、经济发展的结果C、民族融合的结果D、政府改革的结果8、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与之前的推举制相比,主要的不同在于()A、直接导致世族制度的出现B、门第和出身不再成为选官的标准C、主要采取地方举荐的形势D、门阀世族政治特权地位逐渐形成9、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唐朝实行三省制②西周实行分封制③西汉设置刺史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A、北宋时,太湖流域推广水稻取得成就B、南宋时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使江南经济超过北方D、王安石变法在苏湖地区获得成效11、明朝刚建立时,明太祖就告诫各地官吏:“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乏,好比小鸟不可拔羽,新树不可摇根。

高二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 页。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50 分)本卷共 25 题,每题2 分,共 50 分。

在每题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封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上述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据此可知( )A .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C .周代分封制只注重任人唯亲B .宗法血缘政治日趋淡化D .儒家伦理观念逐渐强化2.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 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 )A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D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3.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 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 从某种意 义上说,4.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

据此推断当时(A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 .地方分裂势力坐大D .察举制度存在弊端5.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 48 年,他酷爱木匠工艺,在位期间长达28 年不上朝,然而明朝国政依然运行如故。

这反映出( )A .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朝已臻成熟C .明朝的行政运行机制比较完善B .万历皇帝开明治国驭人有道D .丞相居中协调政务运转顺畅6.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

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 .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D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A.视接受廷杖为表达对朝廷忠义的机会 B.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C.认为实施廷杖会损害国家的纲常名教 D.担心君主专制的迫害表现出喜欢廷杖7、某专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试卷(附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文综)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4、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5、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唯物主义思想D、重农抑商6、《孟子·公孙丑上》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下列思想言论,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有相似之处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C、美德即知识D、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7、影视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当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

”解说词中的“国度”和“行动”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德国——王朝战争D、美国——北美独立战争8、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

”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工厂手工业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运动D、意大利的统一运动9、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年春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A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年春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A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年春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命题:高二历史组试卷类型:A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 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西周规定: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卿、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64人的大型舞乐队。

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鲁国的礼乐制度比较完备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孔子不满季氏的做法3.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C.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D.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4.《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下列历史事件体现荀子这一思想主张的是()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③西汉设置刺史④隋唐设立吏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一位同学说:“春秋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

”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A.1处 B.2处 C.3处 D.4处6.在中国古代的一本书中,反复出现“悲观”、“割爱”、“浩劫”、“慧眼”、“解脱”、“觉悟”、“无缘”、“庄严”、“宗旨”等词语。

这本书最早可能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日:“无泽为汉市长。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含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含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和机读卡上。

2.第一卷客观题部分是选择题。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卷主观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2、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3、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4、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完整版)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完整版)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分封制的实行 B.宗法制的盛行C.专制王权出现 D.中央集权建立2.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

公元前771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

这反映了A.诸侯争霸残酷而激烈 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C.王位世袭制面临崩溃 D.宗法观念仍居社会思想主流3.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B.男权至上的社会观念C.脱胎父权的文官制度 D.自下而上的权力体制4.史载,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

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

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桓公成就霸业 B.传统秩序遭受冲击C.周王室众叛亲离 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强化分封体制 B.加强中央控制能力C.充实增强地方实力 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6.“……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09——10学年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09——10学年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09—1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在西周“封国卫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卫国国君C、卿、大夫D、士2、西周宗法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问题。

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5、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哪两种主要形式()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C、地主政治与农民政权D、奴隶主贵族专政和封建地主专政6、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B、分散地方机构权力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7、以下关于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城邦联合组成一种联邦式国家B、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一特点C、城邦中流行贵族制和民主制D、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8、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A、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B、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C、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D、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9、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

造就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10、下列民主运作的方式,起源于雅典的是()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比例代表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制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A、罗马法B、英国权利法案C、美国联邦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12、英国首相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这是因为他()①是政府首脑②掌握行政大权③不受议会监督④是国家元首⑤是议会多数党的领导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④⑤13、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621年,雅典执政官德拉古把雅典习惯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将内容刻在石刻上公诸于众,这是雅典的第一部成文法。

德拉古的这一做法A.清除了陈旧的习惯法影响B.显示了王权对立法的特权C.冲击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D.成为近代国家立法的渊源2.亚里土多德认为梭伦改革是“混合的”,因战神山议事会代表寡头制,行政长官选举代表贵族制,陪审法庭代表民主制。

这说明梭伦改革A.兼顾不同公民群体的利益B.只维护了多数公民的利益C.极大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D.仅关照了少数公民的利益3.梭伦宣称:“我们制定了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法律,为每个人都规定了公平的正义”。

在民主改革中,他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四等,并赋予每个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

这说明了当时雅典A.公民范围狭小B.民主制度存在较大局限C.限制商业贸易D.平民与贵族实现了平等4.梭伦认为幸福需要两个要素:第一是出生,即出生在一个繁荣的城邦,完成了一个公民的职责,履行了家族的传承;第二是死亡,即为城邦利益而战斗,通过一个完美的死亡获得荣誉。

这折射出A.古希腊非常注重个体实现幸福B.公民与城邦形成契约关系C.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阶级局限性D.城邦治理强调共同体意识5.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以下户籍管理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这表明商鞅变法A.激化了阶级矛盾B.加强了地方统治C.瓦解了宗法制度D.扩大了统治区域6.战国时期,秦国规定如果男子成年不另立门户,其所在基层什伍组织中的里典和伍老,要按“匿户”的罪名受到惩处,以至于秦国出现“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社会风气。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联考试题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图与我国古代早期某一政治制度有关联。

下列关于该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母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②以嫡子继承制为最大特点 ③以礼乐制度为维系工具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D .①②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君十年(公元前328),魏纳上郡十五县。

十一年,县义渠。

……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材料说明 A .当时魏国和楚国已经臣服秦国B .秦惠文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 .秦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了郡县D .秦惠文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3.王褘《送申巡检之官序》载:“凡军旅、钱粮、铨选之事,一听其便宜行之。

盖今行中书,其位尊任重,视古方岳。

”材料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A .分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D .内阁制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

”下列对钱穆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B .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C .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绝密★启用前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5.《宋史·职官志》记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

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这一规定有利于A.加强皇帝的专制权力B.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C.削弱地方的割据势力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6.史载:“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含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5至8页,答在试题卷上。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我国古代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回答1-2题1.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2.西周时期,统治者极力推行的宗法制A.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B.以血缘排斥政治关系C.削弱了世卿世禄特权D.便于选拔、考核官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历来是我国古代政治角逐的重要内容。

回答3—4题3.汉武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的共同目的在于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剥夺诸侯王国封地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避免相权威胁皇权4.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三司管理财政B.调运地方主要财赋C.允许地方铸造钱币D.派文臣任州郡长官我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体现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回答5-6题5.自汉至元,我国古代统治者为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有①汉武帝设立中朝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⑧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明成祖设立内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和古代罗马法律在世界政治丈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

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

北京市西城区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测试2009.6高二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推行租调制C.设立三长制D.开创三省制2.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A.青苗法B.均输法C.保甲法D.免役法3.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考查的内容为A.诗赋B.八股文C.经义和时务策D.律令4.下列宗教改革的主张,属于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相同点的是A.信仰即可得救,无须通过天主教会B.救赎或沉沦在人出生前已经预定C.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D.禁止娱乐活动和穿着奇装异服5.‚让每个人都做自己的教士‛。

这种思想产生于A.古代希腊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6.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农奴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奴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这表明①俄国农奴遭受沉重的剥削②使用农奴能提高生产效益③农奴的地位比马匹还要低④农奴制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开展A.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④7.1861-1863年,俄国农村爆发了两千多起暴动,这是因为A.农奴没有获得人身自由B.农奴主反对农奴制改革C.十二月党人希望推翻农奴制D.俄国仍然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8.明治维新中对新兴地主最有利的措施是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B.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C.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D.废除关卡和行会制度,扶植私人企业9.日本明治维新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有①政府创办样板企业,以作示范②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③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政府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

2009-2010高二历史期中

2009-2010高二历史期中

2009年高二历史期中试卷(必修)第I卷(客观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下列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B.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C.为贵族官僚所垄断D.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3.下列关于王阳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了“心性论”的主张B.把儒学发展成为“心学”C.提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D.提出“致良知”的思想4.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5.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一个不确切?A.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7.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高潮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8.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全解全析)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全解全析)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全解全析1.A【解析】儒家的仁爱讲究等级,是蕴含礼制的“仁”,而材料主张“仁”不分等级,体现了对儒家仁爱说的反思,故选A项,排除D。

材料没有反映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故排除B项。

材料体现不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故排除C项。

2.A【解析】“丁兰刻木事亲”体现的是儒家的孝道思想,丁兰是普通老百姓,他的孝行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在民间传播,说明儒家思想日益世俗化,故选A项。

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

材料体现的是孝道在民间的传播,不能体现孝道观念扼杀人性,故排除C项。

汉代的董仲舒用“天人感应”来宣扬儒家思想,使儒学神秘化,但从材料中看不到这种神秘色彩,故排除D项。

3.C【解析】根据材料“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明识礼乐”等可知,汉代乡射礼的礼生都是太学生,宋登因熟悉礼乐而主持太学,说明当时太学非常注重礼仪教育,故选C项。

太学教育侧重儒家经典,实用性并不强,故排除A项。

材料并没有指出太学成为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事实上太学的主要功能是教育,为封建政府培养官员,故排除B项。

材料看不出太学带动民间向学的风气,故排除D项。

4.C【解析】根据材料“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铄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主张道德均在人心中,人只要发现内心的道德就可以了,故C项正确。

“性相近”是指人生下来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秉性基本上是相近的,而材料说的是道德的内在性,故排除A项。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的,而材料在讨论人性,两者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

“天人感应”讨论的是天人关系,而材料讨论的是人的本性,故排除D项。

5.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太祖时成都负责雕版印刷《大藏经》,南宋时成都刻印1000卷的《太平御览》,由此可推知成都印刷业较为发达,故选A项。

从材料中看不出纸业生产被官方控制,故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活字印刷效率高”,且与材料“负责雕版印刷”不符,故排除C项。

杭州二中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历史卷

杭州二中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历史卷

杭州二中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卷第1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2.右图是一战之前反映欧洲海军军备竞赛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指A.美国与英国B.德国与英国C.英国与法国D.法国与俄国3.20世纪初能够发生世界性战争,客观条件在于A.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B.用于远程袭击的武器研制成功C.世界已基本形成一个整体D.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形成4.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美国德国英国我要你忠于美国军队! 德国征召潜水艇员海报加入你祖国的军队,上帝保佑国王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5.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A .凡尔登战役 B.库尔斯克会战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w.w6.要了解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军用地图。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7.一战初期,英法联军在一次战役中使德国“施里芬-小毛奇计划”化为泡影,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给德皇发去电文说:“陛下,我们已输掉了战争。

”该战役应是A.马恩河战役 B.俄军东线进攻东普鲁士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8.美国在1917年4月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有①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②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9.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A.双方不分胜负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10.右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了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C.一战后英国工业生产超过了德国D.一战对德国打击很小11.“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明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生注意: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其它答案按照试题对应编号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美国的“柯立芝繁荣”是在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2.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交所的股价暴跌,随之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一天后来被称为A.世界末日B.黑色星期四C.黑色星期五D.经济危机日3.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并很快涉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快B.经济危机发展得太快C.世界市场对美国的依赖性强D.胡佛政府统治无能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5.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法西斯体制D.罗斯福新政6.在罗斯福新政中,主要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A.实行工业复兴法B.规定工资标准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7.人们习惯用“3R”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3R”中不包括A.Recovery B.Relief C.Reform D.Replay8.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A.德国B.日本C.意大利D.西班牙9.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同因素是A.民族复仇情绪的增长B.受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C.法西斯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D.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10.日本正式建立法西斯统治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二二六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11.通过议会选举的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法西斯势力是A.意大利法西斯B.德国纳粹党C.日本军部D.英国工党12.1931年日本军方法西斯力量增强的表现是A.昭和恐慌B.九一八事变C.军部确立统治D.挑起全面侵华战争1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自信“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世界了如指掌”,认为对德国采取强硬行动会引起“普遍的欧洲战争”,从而主张对德推行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是A.张伯伦B.丘吉尔C.罗斯福D.斯大林14.1935年,德国重建空军,并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从而打破了A.巴黎和会B.九国公约C.凡尔赛和约D.慕尼黑协定15.下列事件中不属于绥靖政策的表现的是A.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B.英、法默许德、奥合并C.《慕尼黑协定》D.静坐战16.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列的顺序是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敦刻尔克大撤退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④不列颠之战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17.不属于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因素的选项是A.英法默许德、奥合并B.《慕尼黑协定》C.苏联加入国联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A.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C.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D.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19.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A.英美确立共同军事和政治战略B.美国通过《租借法案》C. 英美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D.26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0.一举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战役是A.中途岛海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D.阿拉曼战役21.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的转折点是A.八一宣言B.瓦窑堡会议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一二九运动22.为研究“西安事变”的历史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当时的资料,其中第一手资料是A.电影《西安事变》B.关于西安事变的研究论文C.张学良当时的日记D.上海报纸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23.日军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在A.淞沪会战后B.太原会战后 C.徐州会战后 D.武汉会战后24.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5.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是在A.淞沪会战之后B.太原会战之后C.徐州会战之后D.武汉会战之后26.下列选项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1840年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C.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D.中国人民从此获得了彻底的民族解放和独立。

27.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直接成果是A.签订《双十协定》B.通过《和平建国纲领》C.就解放区政权问题达成协议D.决定军队国家化28.自1947年3月始,国民党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的两个解放区是A.陕北和山东B.陕北和中原 C.中原和山东 D.陕北和华东29.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其中的转折点指A.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D.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3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31.1929年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NEW DEAL)(12分)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国家建立紧急救济署,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颁布法律,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

(1)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4分)(2)罗斯福实行材料二中所述的措施主要是为什么?(1分)(3)罗斯福新政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4)罗斯福新政是否永远消除了经济危机?影响如何?(3分)32.一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法西斯逆流。

在20、30年代期间,意、德、日等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12分)(1)法西斯政权有哪些共同特征?(2分)(2)请简述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过程(6分),并分析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4分)33.美国珍珠港遭受日本偷袭后的那个晚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总算赢了”,而后安然入睡。

(12分)(1)此前英国的处境如何?丘吉尔这时所说的“我们”是指哪些国家?(4分)(2)美国参战的意义何在?(提示:可从美国的综合国力、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力量对比等方面来分析)(4分)(3)丘吉尔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有何贡献?(4分)34.请用来古代和现代历史上的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8分)36.抗战胜利谁之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陪都重庆到处都在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家报纸出了这样一个谜语:抗战胜利——打一中国历史人物。

结果出现了“蒋干”(蒋介石政府之功)、“共工”(中国共产党之功)、“屈原”(美国投掷原子弹之功)、“苏武”(苏联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之功)四种答案,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用史实分析说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0分)光明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答案考生注意: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其它答案按照试题对应编号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美国的“柯立芝繁荣”是在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2.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交所的股价暴跌,随之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一天后来被称为A.世界末日B.黑色星期四C.黑色星期五D.经济危机日3.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并很快涉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快B.经济危机发展得太快C.世界市场对美国的依赖性强D.胡佛政府统治无能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5.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法西斯体制D.罗斯福新政6.在罗斯福新政中,主要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A.实行工业复兴法B.规定工资标准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7.人们习惯用“3R”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3R”中不包括A.Recovery B.Relief C.Reform D.Replay8.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A.德国B.日本C.意大利D.西班牙9.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同因素是A.民族复仇情绪的增长B.受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C.法西斯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D.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10.日本正式建立法西斯统治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二二六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11.通过议会选举的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法西斯势力是A.意大利法西斯B.德国纳粹党C.日本军部D.英国工党12.1931年日本军方法西斯力量增强的表现是A.昭和恐慌B.九一八事变C.军部确立统治D.挑起全面侵华战争1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自信“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世界了如指掌”,认为对德国采取强硬行动会引起“普遍的欧洲战争”,从而主张对德推行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是A.张伯伦B.丘吉尔C.罗斯福D.斯大林14.1935年,德国重建空军,并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从而打破了A.巴黎和会B.九国公约C.凡尔赛和约D.慕尼黑协定15.下列事件中不属于绥靖政策的表现的是A.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B.英、法默许德、奥合并C.《慕尼黑协定》D.静坐战16.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列的顺序是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敦刻尔克大撤退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④不列颠之战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17.不属于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因素的选项是A.英法默许德、奥合并B.《慕尼黑协定》C.苏联加入国联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A.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C.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D.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19.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A.英美确立共同军事和政治战略B.美国通过《租借法案》C. 英美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D.26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0.一举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战役是A.中途岛海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D.阿拉曼战役21.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的转折点是A.八一宣言B.瓦窑堡会议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一二九运动22.为研究“西安事变”的历史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当时的资料,其中第一手资料是A.电影《西安事变》B.关于西安事变的研究论文C.张学良当时的日记D.上海报纸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23.日军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在A.淞沪会战后B.太原会战后 C.徐州会战后 D.武汉会战后24.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5.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是在A.淞沪会战之后B.太原会战之后C.徐州会战之后D.武汉会战之后26.下列选项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1840年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