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传统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强传统民俗
一、节日岁时
春节习俗
俗话说“进了腊月门,家里没闲人”。男人忙外,赶集上店,做小买卖,置办年货;主妇忙里,碾米磨面,蒸干粮,做衣裳。进腊月后,干活要稳妥,说话要和气,不摔碰家具物什,不批评孩子。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要吃腊八粥、腌腊八蒜,这算是过年开了头。到了二十,一般户便开始蒸干粮、煮肉了。过去的大户人家动手还要早些。腊月二十三是辞灶日,就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也有称作“小年”的。传说“灶王爷”上天去报本家一年的情况,为使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要用饴糖食品或糕点供奉他,以粘住“灶王爷”的口。然后把贴了一年的灶王爷像从墙上取下来烧掉,磕头,还要念叨“上天后多说好话,保佑一家平平安安”、“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等一类的话,如果家里有外出的没回来,要等外出的人回来后三十再烧。请来的新灶王爷则要等腊月三十再贴上墙。
过了腊八以后,还要选个好日子搞大扫除,也叫扫房,一般都选在二十四,即把屋顶、墙上、地下、屋内、屋外各个角落及门外胡同都打扫一遍,把门窗、家具、碗碟等都擦洗好,要干干净净迎新年。大扫除后即贴年画贴对联,也有二十八九才贴对联的。
腊月二十九这天,要把准备过年的事都办完,如:门前挂上红灯笼,缸里挑满水,剁好包饺子的馅,请来的各位神都贴上墙,神前摆好香炉,放好
筷子。这天还要挂上家族谱,有的摆上先人的遗像。如果赶上小月,这些活就要二十八做完。
腊月三十(如小进就是二十九),早起开始“请家堂”(一般为三代宗亲),也有二十九请的。请时领着子孙到村外路口朝祖坟方向烧香烧纸磕头,口念“请老爷爷老奶奶回家过年”,然后放鞭炮,请家堂进门时,要先在门神牌位处烧香,说是如不烧香,门神不让进家门。进门后将剩余的香插到家堂前的香炉内,再磕头。请来家堂后,要上供,供品一般是点心、水果、馒头、鸡鱼肉等,再摆上筷子酒烟。其他神位前也要摆上供品,一般为三盘(神三鬼四)。摆好供品后,即为家堂和各位神位焚香烧纸,烧纸时要磕头,还要念叨“请爷爷奶奶或某某神收着钱,一年一趟二年一遭,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保佑今年好收成,过年一定上大供”等等。一般都是家里的老年主妇做这些事。在上供的同时,家里的男性则燃放一大阵鞭炮。每个家庭,在上完供后,一般要等到初二“送家堂”时,再把供品收拾去。平时就是家里人吃什么饭就先供奉家堂处,然后家里人再吃。
大年三十中午是改善生活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肉喝酒,祝贺一年的结尾。三十的下午,主要是包饺子,不光是包晚上和明天早上的,还要包出来拜年的亲友吃的煎饺子。包饺子时,如剩下皮了称有衣穿,剩下馅了就叫有钱花。有的还在一两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就是有福气。三十晚上吃饺子前,在院子里撒上芝麻杆,俗称“踩岁”。要到送走家堂后才能打扫。吃完饺子后即上蜡,在家堂和各神位前都点上蜡烛,家里的灯都打开,通宵不灭。点完蜡烛后,人们习惯燃放鞭炮礼花,增添节日的喜庆。之后,即为“守岁”,要一夜不眠,民俗称“坐福”、“守福”。旧时,守岁多是
在一起饮酒谈笑讲故事。现在多为看电视,听到中央电视台的新年钟声,各地鞭炮齐鸣,能持续一两个小时。三十晚上,还要在院内烧纸,要给没有家的游荡的野鬼点钱花。
旧时,民谚为“丝(如牛郎星相似的三个星连成一条线)正南,乱拜年”,人们起的很早,叫“抢五更”。近来,人们大都等天亮了再去拜年,有的吃完饺子去拜,有的拜完回来再吃。出门拜年,一般是按本族远近先后去拜,其次是邻居。进别人家后,要先拜家堂,再拜长辈。当年遇到丧事的户,这天早起则闭门关户,不拜年也不受拜。有的村子则连续三年不起五更不拜年。初一这天,家里有孩子的,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
初二要送家堂。早起吃饺子供奉过家堂后,即摘下家谱来,俗称请下家堂来。放过鞭炮,带上香纸鞭炮直奔坟地,然后在坟上烧香烧纸燃放鞭炮,各个坟前烧纸、叩头。
送完家堂后,便开始了走亲拜年。旧时初二是外甥拜年的时间,初二初三这两天,除岳父家不能拜,其他亲友都可以拜,初四初六是双日,一般是给岳父家拜年的日子,尤其是初六,现在则不再讲究这些。
初五,俗称“破五”。这天要包饺子吃,还要给各位神上供。
春节前后,是最热闹的时节,各村的架鼓队、秧歌队开始在大街上表演,锣鼓铿锵,笑声不断,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六,成年人黎明即起,到野外散步,称“溜百步”、“走百病”,“外边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老年人要拾把柴草,回家烧水洗脚,称可以防止脚病。部分村是夜“散路灯”,有人边走边投放用棉纸蓖麻仁做的小灯盏,众人抢,称可以取得吉祥幸福。
正月二十五称“囤节”,为“囤神”的生日,也叫“填仓日”。一早即在院子里用柴灰撒一个或几个大圈,将少许五谷放在中间,压上砖,三天后才掀开砖,让鸡吃掉五谷,鸡是“囤神”的使者,预示今年丰收。在室内要打“钱囤”,同是灰圈,内置几个钱币。晚上要在“囤中”放黍米面做的“灯盏儿”,在水缸中放黍米面做的龙形灯。次日晨,视龙头的方向,占卜当年的雨水情况。因正月将尽,农事将开始,这天多由当家人做出农事安排,俗话是:过了二十五,手脚得沾土。
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本县人的心目中,仅次于春节,主旨是庆丰收,一般是十四至十六三天。节前互相赠送糕点、酒类、果品。十五这天吃水饺和月饼等小食品,夜晚设香案供月宫中的嫦娥和玉兔,贡品除食品外,另有豆秧。是日,机关、工厂都要放假,家家团聚饮酒。
另外,中秋这天,大营有的老皮匠要供比干。传说商代末期的大臣比干,曾在大营一代为官,是制裘技术的创始人,纣王在八月十五将比干杀害,让其宠妃妲己吃了比干的心肝。此习俗自古延续至今。
其他重要传统节日、岁时
立春立春时刻别躺在炕上,不然,有年内多生病之说。是日要吃南瓜馅的水饺或包子,可以“刮(瓜)病,”存瓜多的户要分给无瓜近邻。旧时,还有“一年两个春,来年粮食贵如金”之说,即预示收成不好,粮价特贵;称无立春节的年份是“母子年”、“大有年”。
二月初二称“龙王”上天之日。用黍米面做成“长龙”供奉。这天,用黍米面加枣泥和糖、芝麻等煎制甜饼。正月不准烙饼,烙饼是烤干锅,会把田地烤干,这天开禁,家家烙大饼。午饭,有的习惯水饺与面条混煮,称“龙戏珠”。
清明俗称“寒食”,与各地相同,出于“焚绵山”纪念介子推的传说。但本县无不动烟火只食冷食之俗,只是扫墓。各部门也组织祭扫烈士墓,同日还习惯植树。
端午节五月初五,即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吃粽子。旧时,有人在这天插艾叶避邪、饮雄黄酒驱五毒、捉癞蛤蟆制药。
立夏称体重,认为可以消灾去病。吃水饺,说是“热不着”。
麦收过后年轻妇女都要携带儿女回娘家,带上用新麦子面蒸的馍馍为礼品,以表示收获后的喜悦。有的还去坟墓上祭一祭亡故未几年的父母。
七月初七旧时是日夜,有青年妇女在眉豆架下听牛郎、织女谈话、哭泣之说,仅为笑谈,大多是在院里乘凉,有的老人对孩童指星空中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讲“天河配”的传说。有的家庭中,姑娘们设供“乞巧”,说是这样做在日后能做好针线活。
七月十五扫墓。
九月初九即“重阳节”,旧时有文人登高和赏菊之俗。80年代定为“敬老日”,慰问老干部、老英雄、老模范。
十月初一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