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学五年级家乡上册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5年家乡上册教案

5年家乡上册教案

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家乡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家乡》课程开设的主旨是通过让学生对家乡的学习,了解吉林大地的农业与农村、家乡的民族风情、家乡的戏曲与曲艺。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通过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整合我省各地的地域文化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我省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科学及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具有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但由于处在多动年龄,所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讲出教学重点。

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提问学生,提高他们听课的效率,防止溜号。

三、教学方法设计为了使学生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了解地球环境遭到的种种破坏以及如何保护家乡,在本学期的家乡课的教学方法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发现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法并运用教科书中的插图来进行课堂教学。

积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家乡》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适于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分组学习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我将尽量做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进行合理搭配,以利于学习活动的组织。

组内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以便成员之间更好地合作;组内成员之间的思想和成果要及时交流,从而保障小组活动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五、教学评价方案采用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来促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健康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使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

在《家乡》课中采用考核的方式,并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开放性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开放式考查的功能,以学生的各种态度、表现和活动作品或成果作为评价的综合性依据。

坚持多元评价,坚持多元价值取向,包括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获得的收益进行评价;在评价学生时,要把学生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结合起来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五年家乡教学进度课程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5.2第四节第五节 5.1第六节 5.3第七节教材分析《家乡》是依据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地域资源特色编写的实验教材。

五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五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五年级家乡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家乡的历史文化——五年级家乡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家乡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1.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 学习如何进行历史文化研究。

3. 学会使用多种资源获取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1.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和图片。

2.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绘画、手工制作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张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家乡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呢?二、探索家乡的历史文化(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历史文化主题进行研究,如古建筑、传统节日等。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文字介绍等。

三、学习如何进行历史文化研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在研究家乡的历史文化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2. 教师给出指导:如了解历史背景、收集口述资料、参观实地等。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研究历史文化的方法和步骤。

四、制作展板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20分钟)1. 每个小组根据研究成果制作展板,包括图片、文字介绍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展板,并互相交流、提问。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拓展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到家乡的博物馆或历史文化景点参观,并写一篇观后感。

2. 学校组织家乡历史文化展览,学生的展板和观后感可以展示在展览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并学会进行历史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五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五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五年级家乡上册教案教案主题:家乡的人文风情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人文风情;2.学会使用描述性词汇来描述家乡的人文风情;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源了解家乡的人文风情;2.学会使用描述性词汇来描述家乡。

教具准备:1.教材《家乡上册》;2.图片、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学1.教师出示家乡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猜测是哪里的风景,并谈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文风情?家乡有哪些人文风情?Step 2:展示材料1.教师出示家乡的名人、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人文风情的了解和体验。

Step 3:学习描述性词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描述家乡人文风情的词汇,如美丽的、古老的、传统的、优秀的等。

2.教师板书并解释这些词汇的意思。

Step 4:练习运用词汇1.教师准备一些描述家乡人文风情的图片,并配上对应的描述文本。

2.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描述学生的家乡人文风情。

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描述。

Step 5: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描述家乡人文风情的词汇。

2.教师鼓励学生对家乡产生自豪感,并希望学生为自己的家乡做一张宣传海报,展示家乡的人文风情。

Step 6: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堂布置的家乡宣传海报。

2.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家乡人文风情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风情,并运用描述性词汇来描述,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

通过讨论和分享,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设计了互动练习和课堂总结,可以检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和写短文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掌握本学期地方课程中所有主要知识点和技能要求;2.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地方特色文化之我所在a. 学习本地方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渊源;b. 了解本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和传统节日;c. 学习本地方的地方特色美食和名胜古迹。

2. 第二单元:地方民俗文化之我知道a. 学习本地方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b. 了解本地方的婚嫁习俗和葬礼习俗;c. 学习本地方的传统乐器和舞蹈。

3. 第三单元:地方历史文化之我理解a. 学习本地方的古代历史和名人故事;b. 了解本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c. 学习本地方的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生动直观地教授知识点。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亲身感受地方文化,加深理解。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小组任务,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方的地图和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本地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了解本地方的地理特点、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

3. 知识讲解与展示: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实物展示,教授本地方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历史故事等知识点。

4. 活动设计与实施: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本地特色手工艺品、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学习成果,并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分级阅读教材、地方文化读本、地方文化地图册等。

2. 多媒体资料:地图、图片、视频、音频等。

3. 实物展示:地方特色手工艺品、传统乐器、民族服饰等。

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家乡”的概念,能正确地表达家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家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家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环境的能力,从小开始从身边做起,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
1. 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感受家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培养学生爱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向学生提问:“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你们家乡有些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2. 学习活动:
(1)出示一幅描绘家乡景色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片,然后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以学生的家乡为例进行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3)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出家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

(4)请学生用纸笔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描述家乡的美丽之处。

(5)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3. 拓展延伸:
(1)向学生介绍家乡的文化和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家乡环境保护活动,例如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增加了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通过家乡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年级家乡教学计划(2)

五年级家乡教学计划(2)
五年级家乡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家乡的饮食资源、家乡的科教事业、家乡的文化事业、家乡的交通和城建。
二、教学重点、难点
带领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家乡,去熟悉家乡的饮食风俗,了解家乡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领略家乡璀璨的文化,感受交通和城建事业的变化。
三、教学资源分析
巍巍长白山,滔滔松花江,莽莽黑土地,浓浓关东情。勤劳勇敢的吉林各族人民在这块黑土地上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
四、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对家乡在整体上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各项事业及风俗习惯研究还不够深入,通过学习了解劳勇敢的吉林各族人民在这块黑土地上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
五、教学措施
带领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家乡,去熟悉家乡的饮食风俗,了解家乡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变化。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美丽可爱和与众不同,从而激发对家乡更浓烈的热爱之情。

五年级家乡教案

五年级家乡教案

五年级家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家乡文化——五年级家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2. 探索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4. 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 探索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3. 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视频等家乡相关的教具;2. 家乡历史文化资料和传统习俗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指出家乡的位置,并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

2.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一些特色景点或建筑,并与他们分享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处。

二、探索家乡的地理特点(15分钟)1. 呈现家乡的地理特点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家乡的地形、气候、水系等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地理特点对当地人的生活和发展有何影响,并进行讨论。

三、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20分钟)1. 分享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重要事件,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进行讲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历史文化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四、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25分钟)1. 介绍家乡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实物等进行展示。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家乡的传统习俗或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小组报告。

3. 学生小组依次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总结家乡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遗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3.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独特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新版五吉林省家乡教案

新版五吉林省家乡教案

第1课饮食习俗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人们的饮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人们的饮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

教学准备:通过询问成年人或查找资料,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饮食习俗教学过程:一:导入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

如:满族人喜爱炖菜和面食,朝鲜人喜爱冷面和狗肉。

蒙古人喜爱吃烤肉。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传统。

三、新授:1、展示可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向大家介绍各民族的文化饮食习惯。

2、教师介绍:(1)、杀年猪的习俗(2)、下酱的习俗(3)、吃蘸酱菜的习俗(4)、储藏蔬菜的习俗(5)、渍酸菜的习俗(6)、吃炖菜的习俗(7)、喜欢冷冻食品的习俗三、家乡人在饮食上有重咸辣、重油腻的习惯,这与健康饮食所提倡的饮食要少盐、少清淡的要求相反,你对此有何看法?四、议一议仔细找找全省各地还有那些饮食习俗和特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文化有了哪些变化?把你知道的和同学交流一下:第2课乾安泥林教学目标:1、了解乾安泥林的地理位置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乾安泥林的风情修理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省多处景点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1课时教学内容:乾安泥林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图片《美丽的乾安泥林》同学们这里,美吗?引入课题二、新课松嫩平原的西部,乾安县的西南,有一块罕见的地貌景观——乾安泥林1、读一读乾安泥林简介同学阅读本资料,那你们谁能做小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一下呢?生:你们好!真诚地欢迎您来大布苏泥林风景区。

我是大家本次泥林之旅的地陪导游员,大家一路辛苦了,但愿我的热情能为您洗去旅途的灰尘和疲惫。

各位都是处次来到乾安大布苏泥林,对泥林还不甚了解,但您一定会知道或者到过广西的石林。

同石林相比,泥林却毫不逊色。

吉林省家乡上册教案

吉林省家乡上册教案

吉林省家乡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吉林省家乡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

2. 掌握吉林省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

3. 了解吉林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4.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 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

3. 吉林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教学难点:1. 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的描述。

2. 吉林省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

2. 吉林省地图和相关资料。

3. 吉林省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吗?”然后简要复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吉林省的知识。

”Step 2: 学习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15分钟)使用课件或地图,向学生展示吉林省的位置,并介绍吉林省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吉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兴趣。

Step 3: 学习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20分钟)展示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如长白山、长春市的平原和吉林市的湖泊。

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Step 4: 学习吉林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20分钟)展示吉林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吉林省的传统节日、民间舞蹈、传统音乐等。

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吉林省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与他们的家乡文化进行比较和对比。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吉林省的知识,并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吉林省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吉林省的认识和感受。

五年级家乡上册学科计划

五年级家乡上册学科计划
在地方课时中每周每年级安排一课时进行统编教材《家乡》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吉林,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




使同学们熟悉掌握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各种污染形成的原因、整治的办法。
学生
基本
情况
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五年级,有两个班级,共40名学生,这些孩子还没有环保意识,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因为不了解不感兴趣,所以会有精神不集中,搞小动作,上课不认真学习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
教学
措施
1.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2.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要以学习的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成功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年级家乡上册学科计划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家乡
年级
五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熟悉掌握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
2.引导学生了解由于世界人口过多,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资源耗费急剧增加等多种原因导致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破坏,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各种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其整治的办法。
4.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增强保护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吉林小学五年级家乡上册教学计划

吉林小学五年级家乡上册教学计划

吉林小学五年级家乡上册教学计划五年级家乡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良好正确的安全和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全面促进五年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地方课程,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所教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各科教学知识的深化,使学生掌握更透,激发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逐步激励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兴趣。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大纲。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习惯与生活的基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使学生掌握吉林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环境与从文,农业与工业的方面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古迹,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已的家乡,并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进行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的爱国教育。

四、本学期教育教学具体工作及措施安全教育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

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环境教育1.发动学生积极设计可行性的环保活动方案,如戒烟宣传方案、废品再利用方案、垃圾分类方案、节约用水活动方案等。

2.环保宣传进社区活动。

开展征文比赛,同时汇集环保小方案,环保制作等作品,到我校所在结对村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3.利用环保日,联系街道,组织干部对所在居委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开展环保意识调查问卷活动,落实调查问卷工作,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调查,并写出总结。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1. 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单元:地方风光-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 鼓励学生在小组间展示自己家乡的景点,分享各地的特色。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对风光的形成有何影响。

(2) 第二单元:地方资源-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介绍不同地方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 让学生了解各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培养他们的资源保护意识。

- 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展示自己所在地的资源特点。

(3) 第三单元:地方经济- 分析不同地方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 通过实地参观或虚拟实境,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地方经济发展现状。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与当地自然条件、资源有何关系。

2. 教学方法选择:(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地方环境中学习地方知识。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地方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以便于展示地方风光、资源图片和视频。

(2) 图书资料:收集不同地方的地理书籍、地图、旅游手册等,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地方模型:准备一些地方的模型或地图样本,以便于学生观察和模拟。

4. 教学评估方式:(1) 客观测验:编写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测验,测试学生对地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口头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和报告,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作业评估:布置地方调查、景点介绍、小组合作等作业,评估学生对地方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计划,旨在让学生对不同地方的风光、资源和经济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地方文化素养。

五年级家乡教案(吉林省地方课程)

五年级家乡教案(吉林省地方课程)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为学生将来建设家乡,为家乡做贡献,做好坚实的情感基础。
【活动重点】: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饮食习俗。
【活动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通过询问成人或查找资料,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有着丰富的饮食习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周围城镇的建设情况
2、知道城市建设包括的项目
【活动准备】:
课前通过参观、询问、了解自己家乡城镇的建设情况。
【活动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说一说
城市建设包括哪几项?
我省的城建工作有哪些成效?
阅读课文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幅未来城市的构想图和其他同学比一比,看谁画得好。
长影世纪城位于长春净月开发区内,是我国首家电影娱乐业与影视旅游业相结合的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2、展示学生搜集的长影拍摄过的优秀影片的图片。
3、学生讨论对这些图片的了解和其中的故事。
4、让学生阅读课本29页的资料“中国长春电影节”。
(1)学生交流通过阅读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说一说你搜集到的有关“中国长春电影节”的资料。
班内交流
说一说,考大学和上职业大学都是成才之道,你将来是选择上大学还是职业学校?为什么?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并说一说当你身边有残疾儿童上学困难或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你会怎么做?
三、师总结。
我省的科研队伍
【教学内容】:
我省的科研队伍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家乡科研机构的状况和科技名人的有关情况。

小学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教学设计:家乡总第1节课题:环境污染的危害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环境污染的危害。

2.搜集资料,寻找导致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污染或破坏的原因。

3.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了解家乡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搜集资料。

难点:如何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时间分配:一、激趣导入(3分钟)近百年来,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资源耗费急剧增加,导致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污染或破坏,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那么,这些危害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小组内交流,把你们搜集到的环境污染资料说给大家听。

(10分钟)2.讨论:环境污染的危害有哪些?(3分钟)3.阅读“读一读”中的资料,围绕生活中的事例说说。

(10分钟)4.试一试:你能说说怎样防止环境污染吗?班上汇报。

(10分钟)三、课堂总结(7分钟)板书设计:1.环境污染的危害2.不乱扔垃圾3.少开私家车4.用太阳能取暖5.少烧煤教学设计:家乡总第2节课题:环境污染的类型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环境污染的种类。

2.搜集资料,寻找导致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污染或破坏的原因。

3.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了解家乡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搜集资料。

难点:如何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时间分配:一、激趣导入(3分钟)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环境污染的现象。

那么,这些污染现象可分为哪些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小组内交流,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说给大家听。

(10分钟)2.讨论:环境污染现象可分为哪些类呢?(3分钟)3.阅读“读一读”中的资料。

(10分钟)4.试一试:你能说说怎样防止环境污染吗?班上汇报。

(10分钟)三、课堂总结(7分钟)板书设计:1.环境污染的种类2.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3.按照人类活动可划分为: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主题: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描述家乡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地图和图片资料。

2.课文和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家乡,并进行简短的介绍。

2.教师播放一段家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好奇心。

3.导入新课主题:“我的家乡”。

Step 2:学习新课内容(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课文和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乡镇/村庄的特点,并写下关键词。

3.学生将关键词与同组学生进行交流,并扩展句子,逐步描述家乡的特点。

Step 3:合作学习(30分钟)1.学生结合自己的关键词和组内的讨论,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家乡特点。

2.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式提问和回答,扩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互相点评,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4:个人练习(20分钟)1.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张海报来描述家乡的特点。

3.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选取几份进行展示和评价。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家乡的特点,并跟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Step 6:课后作业(5分钟)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景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力方面都得到了综合提高。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互相学习和启发,增加了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以下是____字的详细内容: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地方课,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资源等基本知识,并能够展开地方文化的认知,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地方的情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于自己家乡地方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地方知识:地理位置、地貌、气候、资源等基本知识。

2.地方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

3.地方保护:地方环保、文化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学。

2.教学难点:科学合理地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地方的风貌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的方法。

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地方的文化和景观。

4.游戏竞赛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地方知识的兴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收集和准备相关的地方知识和资料。

(2)准备地方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3)选择合适的实地考察场地。

2.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地方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引发学习欲望。

(2)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地方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资源等基本知识,并使用形象化的教具进行演示。

(3)地方文化介绍: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文化知识。

(4)地方保护教育:通过讲解环保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家乡地方的意识和行动。

(5)实地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方的文化和景观,并进行观察记录和小结。

吉林省小学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吉林省小学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授课周月日。

《家乡》五年级上半学期教案

《家乡》五年级上半学期教案

师总结
土壤侮辱会使农作物中汇集有 毒物质,降低农产品的质量。严重 的土壤污染还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或绝产。此外,污染土壤的有毒物 质会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 生物体,危害人类的健康。
事务的能力, 搜集资料整 理资料的能 力。
三、读一读
(看书:“土壤退化的原因及 危害”)
四、议一议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 为为水、土壤污染产生影响?
巩固 练习
环境污染会影响大气环境。在离地面 约 20—25 千米的平流层中,臭氧相对集 中,形成了“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 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免遭 伤害。空气污染中的一些物质会大量消耗 臭氧,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臭氧层的破 坏对地球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它甚至可 能会以人们无法预料的方式改变气候。
·人类活动: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 境污染
通过创设情 境培养学生 收集资料和 与人交流的 能力,培养 学生的环保 意识,激发 学生爱家乡 之情。
巩固练 习
染、海洋污染。
农业环境污
·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和来源:化学 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 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污染)、固体 废物污染、能源污染等。
倾听 倾听、行动
二、说一说:
1、 你最爱吃的菜是什么菜?
巩固练 习
2、 你家里经常做的菜是什么 菜?
思考、交流 3、 你家里和你最爱做和吃的
主食是什么?
发表
三、试一试
通过图片展 示和交流讨 论了解电、 光、噪声对 人类产生的 污染及程 度。
小结
·大家交流一下,我们最喜欢 吃的家乡菜有哪些?最喜爱的主食 是什么?
环境污染都有哪些危害?
指明回答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环 境污染的现象。为了便于研究,我们 需要对这些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 分类。

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家乡之美——五年级上册家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学生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描述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 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家乡的特色。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学生手册和练习册。

3. 家乡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源。

4.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景,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美丽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家乡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15分钟)1. 利用家乡地图,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并与周边省市进行对比。

2.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湖泊、农田等。

3. 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自然资源对家乡的重要意义。

三、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15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人文景观。

2. 引导学生描述这些景点的特色和历史背景。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景点的感受和体验。

四、小组合作探索家乡(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家乡景点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3.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包括景点的介绍、图片或视频等。

4. 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可以提问、评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家乡的独特之处。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家乡的美景,并可以进行绘画、写作等形式的创作。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家乡旅游宣传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家乡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良好正确的安全和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全面促进五年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地方课程,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所教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各科教学知识的深化,使学生掌握更透,激发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逐步激励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兴趣。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大纲。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习惯与生活的基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使学生掌握吉林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环境与从文,农业与工业的方面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古迹,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已的家乡,并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进行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的爱国教育。

四、本学期教育教学具体工作及措施
安全教育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

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环境教育
1.发动学生积极设计可行性的环保活动方案,如戒烟宣传方案、废品再利用方案、垃圾分类方案、节约用水活动方案等。

2.环保宣传进社区活动。

开展征文比赛,同时汇集环保小方案,环保制作等作品,到我校所在结对村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3.利用环保日,联系街道,组织干部对所在居委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开展环保意识调查问卷活动,落实调查问卷工作,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调查,并写出总结。

5.组织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

6.发动学生,组织“绿色志愿者队”,自编节目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知识,并积极投入到实际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环保活动。

7.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调研和社区环保实践活动。

各部门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