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独立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文化融合背景下内蒙古晋语的演变研究

文化融合背景下内蒙古晋语的演变研究

| 文化·艺术文化融合背景下内蒙古晋语的演变研究□吴雪萍/文晋语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普遍使用的语言,随着“走西口”的移民浪潮以及清朝“移民实边”政策的实施,大批山西移民进入内蒙古中西部并将晋语带入这一地区,在与当地少数民族长期融合的过程当中,大量蒙语词汇进入晋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蒙古晋语。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以及蒙语与晋语的融合发展三个角度分析内蒙古晋语区晋语的演变轨迹。

0 引言晋语是黄河流域以及黄土高原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古老语言,它的形成历史以及它所保留的古代语言成分在汉语方言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意义。

晋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朝的秦晋方言就是今天晋语的前身。

在当时,秦晋方言是社会共同语的重要基础。

在后来的时代变迁中,由于历史和地理以及社会原因,晋语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成分,因此,对于晋语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重点。

内蒙古晋语区是晋语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关注相对较少的区域,对这一区域晋语的研究,特别是借助现代语言学手段对晋语进行研究,一方面能丰富汉语以及汉语史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为内蒙古地区晋语文化以及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1]。

1 内蒙古晋语区晋语语音研究1.1 晋语的定义李荣先生于1986年在《官话方言的区分》中第一次提出“晋语”这一术语并对山西方言和“晋语”作了界定[2]。

后来,侯精一先生于1998年在《论晋语的归属》一文中对晋语的分类进行了阐述,侯先生详细地描述了晋语的特点,并以其特点为依据来界定晋语片区。

晋语不等同于“山西方言”,“山西方言”是指山西省境内的方言,其侧重点是地理区位划分。

而晋语作为一个学术用语则指山西省以及其周边毗邻地区有入声的地方,晋语的侧重点在语言本身[3]。

1.2 语音格局理论石锋(2008)认为,每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成系统的,表现为各自的“语音格局”(sound pattern),语音格局是现代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结合,也是语音系统性的表现,可以用来研究元音、声调和辅音,而元音格局则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元音格局图可以看出各元音之间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分布规律以及整体的配列关系等。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
6 3
的分区》 (1999),论晋语的归属》 《 (1999)等。温端政《 (方 言>和晋语研究》 99 ),晋语“ l ( 8 《 分立” 与汉语方言分区 问题》 ( 旧 (20 )等。
综上所述 , 从诗文用韵研究的角度 , 通过考察 山西 地 区的移民等现象 ,来解释山西方言分化为晋方言和 非晋方言的原因 , 具有很 大的可行性 。
阱」 周祖漠.周祖漠语言学论文集〔 . 商务印书馆, M〕
2 0 ) 1. (
大教货 0 0 年 号 旬 科2 8 5” 上 刊
“ 旁边却站着一个方 巾稠衫 、 十字披红 、 金花插帽 、 满脸 酸文、 一嘴尖团字儿的一个人 。原来那人是宛平县学从 南 冒考落第 的一个 秀才 , 只因北 京城地广人 稠 , 馆地难 找, 便学了这桩侯相礼生 的生意糊 口。” 票友 择 日开排邀请票友 ,祭喜神人人恭敬把驾 参 。早有那走场铺毯调桌椅 , 挂下 了台帐与台帘。( 《 票
参考 文献 :
〔 鲍明炜.唐代诗文韵部研 究「〕 ] 1 J . 江苏古籍 出版
社, 1990. 【 乔全生. 晋方言研 究综述〔 . 山西大学学报( 哲 ] 2 ] J 社 ) ,( 5 ,1) . 2O ( ) 【」 3 吴松弟. 中国移民史 隋唐五代 时期「 .福建人 M] 民 出版社, . 1997
关键词 : 《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 词汇史 语
料 价值
(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 是收集子弟书最全的一 部选本 , 内容十分丰 富 , 改编 占典 文学名著 的精 彩片 有 段 ,有 自创 的嬉笑 怒骂 的警世 醒人之作 和对北京市井 社会风情 、 八旗子弟生活的生动描绘 。子弟 书的语言亦 雅亦俗 , 李爱冬赞扬 “ 的文辞语言 , 它 既有通俗简 洁 、 自 在朴实的 口语 , 也有华美绚丽 、 写景如绘的文采” 。子弟 书的作者也道 出了子 弟 书语 言上 的特色 : “ 演成侄句堪 人笑 , 闲叹痴情解 闷烦” “ ,且排理 语成新调 , 拾人牙慧 谱歌声 ” 。因此该书特别 是书中的通俗成分反映 了清代 的语言事实 。但就 目前情况来看 , 没有一部辞 书注意 还 到《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 词汇研究价值 。《 汉语大词 轩使 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中的记载以秦晋语为最多 , 但这只是对山西方言的零星记载 , 还不是真正的研究。 此后 , 明清的学士诸 如陆容《 园杂记 》 张位《 寂 、 问 奇集》 等也有对山西方言的零星记载。清初至20世纪30 年代 近600 种 县志 中有20 余种记 录有本县的方 言词 , 0 2 世纪30年代有个别方志(如新绛)用注音字母记录了本

晋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可编辑)

晋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可编辑)

晋方言特征词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晋方言特征词研究姓名:刘玲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刘民钢20100401摘要自上世纪年代以来,晋方言词汇研究虽然已是硕果累累,但晋方言词汇的内部比较很少见,与外区方言的词汇比较更是罕见。

因此,晋方言词汇无论是从内部比较还是外部比较来看,都有待于更进一步地深入调查研究。

我们以李如龙先生的“方言特征词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指导,并且对其作了适当的补充。

我们对晋方言七大片中的七个方言点进行资料收集及补充调查,制定晋方言词汇调查表,通过筛选一共提取了条特征词,并按照一定标准进一步将特征词进行分层和分级,将晋方言特征词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晋方言个体特征词,一共有条,第二层是晋方言关系特征词,一共有条。

每一层又各分为两级: 一级个体特征词条,二级个体特征词条,一级关系特征词条,二级关系特征词条。

本文从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对晋方言特征词进行考察。

共时考察主要从词类、语音结构和义类三个方面进行,历时考察分为承传词、创新词和变异词三类。

最后,我们通过统计晋方言关系特征词与其他方言共有方言词的数量,从词汇层面考察晋方言与其他各方言的亲疏远近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晋方言和官话关系最近,官话各片中尤与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关系最为密切。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屠言。

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晋方言研究综述、方言特征词理论、本文的研究方案和工作步骤。

.晋方言特征词。

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晋方言个体特征词、晋方言关系特征词。

.晋方言特征词的综合考察。

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晋方言特征词的共时考察、晋方言特征词的历时考察、从特征词看晋方言的词汇特点、从特征词看晋方言与其他方言的亲疏关系。

关键词晋方言特征词个体特征词关系特征词承传词创新词变肠’,,., . ’‘. .’,, ., :. ; . ,,: ;,.,. ,,.,.,.、析 . :., 一,.. ?一..,,., ,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关于晋语的介绍与分类

关于晋语的介绍与分类

关于晋语的介绍与分类关于晋语的介绍与分类⼀、晋语简介晋语指⼭西及毗邻地区有⼊声的⽅⾔,分布于⼭西、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治区等五省区的174个县市,使⽤总⼈数达到5000多万⼈。

其中⼭西78县约2000万(不含运城和临汾⼤部,运城话和临汾话属于关中系统,中原官话汾河⽚)、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各近1000万,陕北有300多万。

1996年世界107种主要语⾔排名,晋语位列第22位。

晋语列为中国第⼗⼤汉语⽅⾔,源于1986年中国社科院和澳⼤利亚共同主编的《汉语⽅⾔地图集》⾥⾸次把中国著名语⾔学家李荣先⽣提出的中国第⼗⼤汉语⽅⾔“晋语”列⼊,从此晋语脱离了“官话”(俗称“北⽅话”),成为与官话、吴语、粤语、闽语、湘语、赣语、徽语、客家话、平话相并列的⼗⼤汉语⽅⾔之⼀。

晋语的最重要特征是有⼊声,这和北京的官话很不相同,晋语⽐北京话的语⾔特点古⽼很多,有学者戏称之为“北⽅话中的⼭⾥话”。

按李荣先⽣的分类,晋语可以进⼀步分为下⾯⼋⽀∶并州⽅⾔∶分布在⼭西中部,包括太原。

吕梁⽅⾔∶分布在⼭西西部与西北部。

上党⽅⾔∶分布在⼭西南部。

五台⽅⾔∶分布在⼭西北部与内蒙古中部。

⼤同-包头⽅⾔∶分布在⼭西北部与内蒙古中部。

张家⼝-呼和浩特⽅⾔∶分布在河北北部与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

邯郸-新乡⽅⾔∶分布在⼭西东南部、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

志丹-延川⽅⾔⼆、对晋语分⽚的质疑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晋语作了深⼊研究。

⽐较突出的是利⽤⽹络论坛开办的研究,最为好的是“潇涂轩晋语论坛”,⽹址为/。

现将对晋语分⽚的⼀些不同意见作⼀说明:⽬前学术界根据调类将晋语划分为以上⼋⽚。

这样的划分简洁明了,看似也很有规律性。

但是⼀通过具体的⽅⾔⽐较,这种划分⽅案就问题较多。

1.按照这种划分,原本相近的⽅⾔被划为两⽚,⽽差别很⼤⽅⾔反⽽被归到⼀起。

最为明显的就是⼤包⽚这个⽅⾔分区,与⼤同话最为相近的阳原、丰镇话都被划到了张呼⽚,⽽与⼤同话差异甚⼤的河套⽅⾔反倒和⼤同话放到了⼀起。

试论晋语的归属

试论晋语的归属

试论晋语的归属引言李荣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一文中,以晋语保留入声为由,提出要把晋语从北方官话中分出,并限定晋语是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

而后,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晋语分立为一级方言区,由此便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晋语归属问题以及汉语方言分区标准的讨论,这些讨论持续二十多年,极大地促进和深化了学界对晋语的研究和认识。

回望这一历程,不仅有助于增进对晋语及其研究历史的了解,更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晋语与汉语其他方言的关系,以及晋语未来研究的方向。

晋语归属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晋语的地位和晋语的范围,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相关重要讨论成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晋语的地位学界对晋语地位的处理有诸多争议。

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晋语的分立条件,也即汉语方言的分区条件;第二,晋语的层级处理;第三,晋语的命名。

(一)晋语的分立条件1.以古全浊声母的演变为条件丁邦新首先提出“以汉语语音史为根据,用早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大方言;用晚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次方言;用现在平面性的条件区别小方言”,同时指出对于汉语方言分区而言,最重要的早期条件是古全浊塞音声母b-、d-、ɡ-的演变,并认为按照早期历史性条件,将晋语“看作官话以外的大方言”,“恐怕还没有足够的理由”。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文把晋语归到了古全浊声母今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官话类型中,并没有关注到晋语核心地区并州片白读平仄都不送气的现象。

对此,王福堂和李小凡有所关注,但前者以这一特点的分布地区太小,后者以“白读音字数有限”“白读系统已走向衰亡”“占优势的文读系统属于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官话类型”等原因,也认为不宜将晋语划为一类独立的方言。

上述论述的古全浊声母今平仄都不送气这一类型的分布地区太小确是事实,难以代表整个晋语。

但就古全浊声母平声字的白读音辖字有限这一点,还要看到的是,白读音多存在于一些本土口语词中,使用频率并不低。

另外,李蓝认为把古全浊声母的演变作为第一条件给汉语方言分区本身就有局限,因为湘语南北两片会被分成两个区,长沙和厦门会被合到一个区,洪洞、南昌、梅县也会被合到一个区。

语言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语言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语言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涉及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习得、运用等多个方面,是人类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学研究也日新月异,涌现出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语言学领域的一些研究热点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语言习得语言习得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理论被提出和讨论。

例如,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内在的语言能力来完成的,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模仿。

而近年来,一些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研究也为语言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大量的语言数据,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机制。

二、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语言是一个活的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化。

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是语言学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语言数据,探讨语言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同时,一些研究也关注语言演化的机制,试图解释为什么语言会不断地演化,并预测未来语言的发展方向。

三、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在语言学领域,有许多研究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些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差异,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传承文化。

另外,也有研究关注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探讨语言如何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四、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语言学领域,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研究者们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方式、沟通障碍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和技巧。

他们试图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模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五、语言技术与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技术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语言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多个方面,它们在信息检索、智能对话、智能翻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

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

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具有丰富的圪头词是晋语方言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历来备受晋语研究者的重视,对其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对晋语圪头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其归纳为读音和用字、性质鉴定、结构类型等七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建议和看法。

标签:晋语圪头词前缀晋语研究方言特色圪头词是指含有构词成分“圪”,且“圪”为第一音节的词语。

圪头词是晋语方言的一大特色。

在侯精一所提出的晋语的五个特点,以及后来经过补充提出的十个特点中,都有表音词缀“圪”。

在《晋语研究十题》中他又将“表音词缀‘圪’”单独作为一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就晋语的几个主要特点来说,无论是从‘圪’的地域分布来看,还是从‘圪’的构词能力来看,‘圪’都是名列前茅的。

’”[1]温端政根据晋语特征的分布,把晋语的特点分为三个类别,表音词缀“圪”就是其中的一个类别。

李如龙在《晋语读书札记》中认为四字格、圪头词、分音词是晋语构词法的一大特色,不仅比官话方言特别,就是在许多南方方言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正是由于其独具特色,所以引起了晋语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学者们对于圪头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有对整个区内圪头词的宏观性进行探讨的,如《晋语圪头词流变论》;有对单个点的圪头词从不同角度全面研究的,如《山西文水话“圪”字小集》,也有对单个点各种形式、各种词性的圪头词做穷尽式描写的,如《忻州方言“圪”头词汇释》;还有对圪头词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微观性分析的,如《山西方言“圪”头词的结构类型》。

通过综合考察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对“圪”头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读音和用字目前还没有专门探讨圪头词读音和用字的文章,只是在整体论述圪头词时略有涉及,如:侯精一、温端政等(1993),王临惠(2001),白云(2005)等对此问题进行过概括性的介绍。

二、性质界定关于圪头词的性质问题,各家看法不一。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圪”为表音节字,是不表义的入声音节。

晋方言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晋方言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晋方言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乔全生晋方言是汉语十大方言之一。

分布于山西省广大地区以及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四个省区临近山西的地区,分布在五个省区的176个县市,面积仅小于官话。

使用晋方言的人口约4500万,仅次于官话、吴方言,与闽方言、粤方言相当[1];晋方言区的人以山西省居民为最多,山西省内说晋方言的有78个县市,1900余万人。

山西省外说晋方言的有:内蒙古自治区有28个县市,700余万人。

陕西省有16个县市,200余万人。

河南省有17个县市,800余万人。

河北省有35个县市,900余万人。

晋方言在五个省区中,山西所占的县份、使用人口是最多的,晋方言的主体在山西,其他地区的晋方言与历史上山西移民或同属一个政区有关。

晋方言目前分作八片:并州片、吕梁片、上党片、五台片、大包(大同—包头)片、张呼(张家口—呼和浩特)片、邯新(邯郸—新乡)片、志延(志丹—延川)片。

其中并州片是晋方言的核心地区,其次是吕梁片、五台片、志延片,其余是晋方言的边缘地区。

山西省南部20多个县市今属中原官话区,称汾河片。

[2]汾河片在历史上与宋西北方言接近,以后逐渐受到中原官话的影响,实际上汾河片是中原官话到晋方言的过渡区,尤其与晋方言核心地区并州片有较多共同点。

据目前的研究,山西境内除晋方言外,还有中原官话汾河片、冀鲁官话广灵县一点。

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晋方言滥觞于20世纪初,此前关于晋方言的记录仅见于少数古文献的零星记载,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界对晋方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晋方言的研究迎来了较快发展的时期,成果斐然。

21世纪初期,晋方言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确立了共时描写与历时探源结合的研究思路。

近五年来,晋方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出版了多部具有代表性的论著。

但下一步晋方言做什么,怎么做,也需要讨论。

本文将以20世纪及其以前的研究作为晋方言研究的历史,将21世纪初期和近五年来的研究作为晋方言研究的现状,同时,对晋方言研究未来的走向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晋语柳林话重叠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晋语柳林话重叠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晋语柳林话重叠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晋语是汉语的一个方言,被广泛地分布在中国的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其中,山西是晋语的主要传承地之一。

柳林话则是晋语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山西省柳林县及周边地区。

柳林话对晋语的发展和演变起了重要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较多的重叠式语法结构。

重叠式是指在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或短语,并且这些词或短语之间的语法关系相同或相近,这种语法结构在晋语柳林话中较为普遍。

例如,“我一天、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了。

”,“你姐姐的孩子我见过。

”等句子中重叠的语言现象是十分显著的。

柳林话的语言特征与晋语其他方言有所不同,在把握其语法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对晋语的演变和发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因此,本文选取了晋语柳林话中较为典型的重叠式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语法结构和运用规律,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晋语柳林话的语言特点和规律。

二、选题意义1. 探究晋语柳林话重叠式结构的运用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深入了解晋语的语法演变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为晋语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 通过对重叠式语法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晋语柳林话的语言特点和使用规律,对于学习和传承晋语方言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3. 对于晋语柳林话方言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增强地域文化认知,推动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三、研究问题1. 晋语柳林话重叠式结构在使用中都有哪些特点和规律?2. 重叠式结构与柳林话方言的发展和演变有何关系?3. 重叠式结构和其他语法结构的关系及区别是什么?4. 通过研究晋语柳林话的重叠式结构,能否提供对其他晋语方言的研究和比较的思路?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晋语、柳林话的语言学、方言学研究文献资料,对重叠式结构进行文献综述和研究归纳总结。

2. 实地调研法:深入柳林话使用较为广泛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对重叠式结构的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

3. 对比分析法:将晋语柳林话中的重叠式结构与其他方言中的语法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其共性和区别,以期更好地了解晋语方言的发展变化。

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

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

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作者:穆芳芳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27期摘要:“圪”头词是很具有晋语区地方特色的词汇,本文对近几十年来晋语方言中“圪”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圪”的读音、来源、用字、结构类型、性质以及意义等方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圪”以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现象提供帮助。

关键词: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在《山西方言调查报告》中,圪头词被列为晋语语法特色之一进行了重点论述。

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对晋语“圪”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相关的论文大量产生。

本文将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

一、读音:圪的读音在山西省晋语区的八大方言片中比较一致,多为入声,声母为[k],韵母多为央元音加喉塞音[?藜?揲]。

主要差异在声调:在入声分阴阳的地方读阳入,在入声不分阴阳的地方读入声。

在河北方言的晋语区声母多数情况下读k,韵母多数情况下读?藜或以?藜为主要原音。

在语流音变中,“圪”的声调有时会变成轻声,声母、韵母也会随“圪”头词后一音节韵母的变化而变化。

但论述此方面的文章不多,仅有《河北方言中的“圪”头词》、《阳城方言里的“圪”》等文有所提及。

对“圪”的读音进行较全面描写的有《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晋语“圪”字研究》等。

但是探讨研究还不够深入。

总得来说,还没有专门论述圪的读音的著述。

二、来源:对于“圪”的来源,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圪”与上古复辅音声母有联系,《评第一批出版的山西省方言志》中指出:“‘圪’、‘不’等前缀在山西方言里很普遍,有时这些前缀似乎和上古复辅音声母有联系。

”一些学者认为“圪”是从少数民族语言中吸收进来的,《晋方言里的“圪”字》中指出:“是古晋地随着民族融合而进行的语言融合的产物”有些学者认为晋语中的“圪”头词来自上古的分音词,《方言比较、区域方言史与方言分区》中指出:“根据现有材料来看,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地的晋语都有词缀‘圪’,这些有词缀‘圪’的方言中都有分音词,圪’与分音词具有明显的共生性。

晋语入声研究综述

晋语入声研究综述

晋语入声研究综述一、引言自1910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出版开始,山西方言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

1910-1980年间,山西方言多是零散的调查研究,1980年到现在,山西方言研究进入了发展期,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逐渐走向成熟。

1957年的汉语方言普查和随后继续开展的大规模的方言调查使人们认识到山西方言大部分地区及周边一些地区保留入声,李荣先生以“入声”作为分区标准,首次提倡晋语独立。

晋语独立的提出,立即引起了方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晋语入声更是学者聚焦的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二、研究概况(一)入声的揭示长期以来,人们以为北方方言包括山西方言,无入声。

赵元任在谈到北方方言入声情况时说“大概除掉河北的西南跟山西东部一个小区域有入声之外,北方各省都没有入声,入声都分散到其它四声了。

”①20世纪初,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山西调查了晋方言七个方言点的语音,遗憾的是他只记录了当地的单字音而没有记录声调。

最早发现山西大部分地区有入声的是太原学者刘文炳,他的《徐沟方言志》(1939)详细分析了徐沟的声韵调,指出入声现象,同时还讨论了山西省入声的分布范围;之后他还发表了《入声研究与太原盆地人之读入声》(1941)、《山西中部无鼻音之古韵别读音考证》(1944),但当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0世纪50年代,全国汉语方言普查,田希诚执笔的《山西方言概况》(1961)第一次大面积地揭示了山西方言的语音特点,入声现象被反映出来。

1982-1991年温端政主编的《山西方言志丛书》,1993年温端政、侯精一主编的《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进一步揭示出山西除南区和东北区(仅广灵一处)以外大部分地区及其毗连地区的方言有入声。

在此情形下提出晋语分立的主张,使得晋语入声备受关注。

(二)入声的研究“晋语入声研究有两点比较集中,一是晋语入声的特性,二是晋语中的舒声促化现象。

”②具体来说,前人对晋语入声的研究多集中在入声调、入声韵、演变方式、发展趋势、舒促相互转化等。

晋语大包片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晋语大包片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Vol. 22 No. 6Dec. 2020第22卷第6期2020年12月【语言学研究】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DOI :10.14168/j. issn. 1672 - 8572.2020.06.14晋语大包片方言语法研究综述范娜,张明辉①(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摘 要:1985年,李荣先生第一次提出"晋语”这一概念,1986年,侯精一先生划分出晋语大包片。

大包片涉及山 西、内蒙古和陕西三个省份的37个县市旗的方言。

本文对近30年晋语大包片的语法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主要从词法、词类和句法等方面整理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其中发现词法研究较为成熟,词类研究中的代词和助词的研究 成果比较丰富,句法研究相对薄弱,甚至一些方言点的语法研究呈空白状态,亟须学者们填补并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关键词:晋语;大包片;方言;语法中图分类号:H17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 8572 ( 2020 ) 06 - 0080 - 07引言1985年,李荣先生在《官话方言的分区》⑴ 中,首次明确提出“晋语”这一概念,并对它做 出了具体科学的定义:晋语是“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

1986年,侯精一在《晋语的 分区(稿)》⑵一文中,将晋语分为八大片:并州 片、吕梁片、上党片、五台片、大包片、张呼片、邯新片和志延片。

“大包片”这一术语正式进入人 们视野。

随着对晋语的各个方言片的更加深入的探讨与 研究,大包片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比如山西省大包片各点都有各自的方言志,还有侯精一、温端 政的《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以及乔全生的《晋语方言语法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有马国凡、 邢向东的《内蒙古汉语方言志》,邢向东、张永胜的《内蒙古西部方言语法研究》,哈森、胜利的 《内蒙古西部方言词典》等一系列成果。

晋语五台片方言研究综述

晋语五台片方言研究综述

晋语五台片方言研究综述1985年,李荣先生第一次提出晋语,1986年,侯精一先生划分出晋语五台片。

晋语五台片涉及秦晋蒙三省区29个县(旗)、市,29个县市的方言,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文章发表。

30多年来,五台片方言研究一直处零散状态,缺乏系统性整理和归纳。

本文初步对秦晋蒙三省区29个县市方言研究文章进行了分析探讨。

标签:方言晋语五台片内蒙古西部陕北晋北一、晋语五台片方言发展脉络西汉末年,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前18年)在《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对汉语方言首次进行了调查。

1915年,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在《中国音韵学研究》中最先以太原、大同等地为方言点做了研究[1]。

20世纪50年代,普通话的推广和方言普查为语言调查研究打开了新局面,至80年代汉语方言得到长足发展;1983年,温端政主持的重点项目“山西省各县(市)方言志”以《山西省方言志丛书》为主要成果,到1991年总共出版了40种单点方言著作[2],至此,忻州、大同、朔县等地方言均有了系统研究成果。

1985年,《官话方言的分区》中,李荣最早提出晋语一词——“山西及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3]。

1986年,侯精一在《晋语的分区》中对晋语各片做了详细划分,晋语五台片第一次进入人们视野。

“晋语五台片包括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后套地区共三十个市县旗(山西省:忻州、定襄、五台、原平、岢岚、五寨、神池、宁武、代县、繁峙、灵丘、保德、河曲、偏关、平鲁、朔县、应县、浑源、阳曲;山西省:府谷、神木、靖边、米脂、子洲、绥德、子长;内蒙古:杭锦后旗、临河、磴口、乌海)。

”[4]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5]晋语五台片与上述划分一致。

1991年,晋语五台片部分方言点引发学术界的讨论。

孟庆海在《阳曲方言志》中认为,阳曲处并州片与五台片之间形成自己的特殊方言,就语言来看应将其划属并州片的晋阳小片[6]。

1999年,阳曲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阳曲县志》,也将其划作并州片[7]。

晋语词缀“圪”的语料库研究机制分析

晋语词缀“圪”的语料库研究机制分析

一、语料库研究中的词汇学在词汇学研究中,引进语料库理论,其重要性与实证数据的重要性紧密相连,研究语言变体的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证数据的运用,因为某些如方言之类的变体不能简单地用纯理性的方法分析。

语料库在词汇研究的各个不同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词典编撰、词的搭配、变体中的词义、词的出现频率统计和词的形态变化规律等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由于语料的分类、标注和计算机检索手段的发展使得词句的量化分析更容易。

经过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界诸多学者努力,基于语料库的词汇各方面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相对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笔者认为,方言更具有历史性,其各层面的研究更值得关注,比如晋语就有很多词汇带有古汉语的特色。

另外,方言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风俗底蕴,对于研究当地历史、人文、地理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文化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词汇演变上。

二、思路及其方法本文会用到三种工具对“圪”缀词汇及用例进行统计,具体是中国知网、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CL语料库检索系统)和汉语链中的在线语料库。

首先从《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中的资料中提取出“圪”缀词汇的生语料,以便与CCL语料库检索系统中的同类词汇进行比对。

接着穷尽性地从CCL检索系统中检索出所有的“圪”缀词汇用例,再分离出具体词汇。

最后用在线语料库软件对这些用例进行词性标注,得出经过处理的成熟语料库,然后用语言学的词法分析原理对这些“圪”缀词汇进行构词理据分析。

(一)两种语料库的简介L语料库及其检索系统主要包括现代汉语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库、汉英双语语料库三种检索方式。

语料库中的中文文本是以汉字为基本单位的未经分词处理的语料。

CCL支持复杂检索表达式、对标点符号的查询、在“结果集”中继续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

关于查询结果的显示方式,用户有多重选择,本文选择下载结果显示为text文件。

查询表达式中可以使用的特殊符号包括8个:|、$、#、+、-、~、!、:(基本项、简单项、复杂项和过滤项。

陕西府谷东部方言音系调查研究

陕西府谷东部方言音系调查研究

陈 娟 黄冬丽陕西府谷东部方言音系调查研究一、晋语问题及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中第一次提出要把晋语从北方官话中独立出来,并给晋语的定义是“山西省及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

由此可见,入声这个特点是划分晋语的主要依据。

但是这一观点一经提出就在学术界引起了一系列对晋语划分标准的讨论,这些讨论持续二十多年之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晋语研究的热潮,并使人们对晋语的认识逐渐加深。

关于晋语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晋语划分的标准,也就是入声的问题,即古入声字今大多都读喉塞音。

侯精一在李荣先生的晋语定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解释道:“用这条标准划出来的晋语,从地理分布上来看也是非常合适的。

这一大片相连的地区,东边到太行山,西边和南边临黄河,北边一直延伸到古老的阴山山脉。

这是相当封闭的地理环境。

巍峨的太行山和古老的黄河以及山西南部的太岳山脉、中条山脉作为天然屏障抵挡处于强势的北京官话方言的西进与中原官话的北上。

”可见,他认为晋语区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形成晋语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这种分法。

他们认为,如果只以入声这一特点作为划分晋语的标准,论据并不充分。

因为依此标准江淮官话中也有入声,那么为什么却不列入北方官话?很显然这样划分是不合理的。

由此看来,晋语问题确实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分析研究,找出其他的区别特征。

对于晋语的争论问题,我比较赞成李荣先生的观点,虽然晋语的主要特点是入声问题,但在晋语方言中还有很多区别于官话方言的特征,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同时也是未来研究晋语划分问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中原音韵》中可以看出,中古汉语中的入声韵尾/p//t//k/已经全部消失并归入了阴声韵中,发展到现代《中原音韵》中的/m/尾也逐渐丢失,与阳声韵归并。

这说明同属于北方的晋语方言较北方官话发展缓慢,而且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北方官话的声韵系统。

就府谷方言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关的方言著作与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比如有刘育林的《陕西省志·方言志·陕北部分》,邢向东的《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孙立新的《府谷方言语音特点》,傅来兮、傅怡然的《府谷方言词语疏证》等,但就整体情况来看,府谷方言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而且存在不平衡的情况,词汇和语法研究相对较少,落后于全国水平。

鄂尔多斯市汉语方言研究综述

鄂尔多斯市汉语方言研究综述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2月20日Feb.20 2021第41卷 第2期Vo1.41 No.2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2.032鄂尔多斯市汉语方言研究综述安 婧(北方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摘 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汉语方言隶属于内蒙古晋语大包片,针对当地的汉语方言调查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研究成果较多。

从综合研究、语音、词汇、语法及方言与文化等角度对当地的汉语方言进行简要综述,有利于深入了解鄂尔多斯市汉语方言的概貌。

关键词:鄂尔多斯;晋语;汉语方言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2-0071-04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几字湾河套腹地,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

鄂尔多斯市下辖2区(东胜区、康巴什区)、7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及鄂托克前旗),东西长约400千米,南北宽约340千米,面积为86 75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达207.84万人。

李荣在1985年首次将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

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卷》(第2版)可知,鄂尔多斯市汉语方言隶属晋语大包片。

鄂尔多斯市汉语方言相对于晋语来说,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是关于词汇方面的,语音和语法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旨在对鄂尔多斯市汉语方言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一、综合研究关于鄂尔多斯市汉语方言的综合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方言志、旗志及硕士论文中,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由额尔敦孟克教授的研究可知,从1906年到1925年,比利时神父田清波深居鄂尔多斯南部的程川,对那里蒙古族的语言、风俗、历史、文化、宗教等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著有《鄂尔多斯民间文学》和《鄂尔多斯词典》两本著作。

晋语上党片词汇研究综述

晋语上党片词汇研究综述

第36卷第1期2020年2月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Vol.36No.1Feb.2020收稿日期:2019-06-25作者简介:刘天琪,女,在读硕士,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晋语上党片词汇研究综述刘天琪(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摘要:晋语上党片方言有非常丰富的词汇资源,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从20世纪初,山西语言工作者开始陆续对晋语上党片进行研究描写。

文章从词汇方面,围绕上党片词汇的研究现状对其进行论述,发现上党片词汇研究不足及空白之处,推进晋语上党片词汇发展。

关键词:晋语;上党片;词汇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20)01-0029-04上党片分布在山西东南部的晋城、长治两地,是晋语八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语保工程工作的推进,晋语上党片研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1晋语上党片划分笔者采用2012年《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中对上党片的区域划分,认为上党片包括长治小片14个县市: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潞城市、屯留县、黎城县、壶关县、平顺县、沁县、武乡县、襄垣县、安泽县、沁水县(城关以东);晋城小片5个县市:晋城市、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1]。

2综述范围论域界定笔者不仅对晋语上党片的词汇研究有关专著文献进行综述,也对词汇的用法、语法化等词类研究,及各种词类的结构和用法等文献进行描述。

这样规定综述范围论域,有利于增加晋语上党片研究语料。

3晋语上党片词汇研究专著类关于晋语上党片词汇研究目前还没有专书进行总体研究,但在一些方言专著中涉及到了词汇研究,共计12本。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方言研究专家开始进行方言志的编纂,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3.1方言志类侯精一《长治方言志》(1985),史素芬、李奇的《武乡方言志》(1990),温端政、张振铎的《沁县方言志》(1990),温端政、刘毅的《屯留方言志》(1991),高炯的《长子方言志》(1995),而后,语言学者又对部分方言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晋语重叠式研究-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晋语重叠式研究-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晋语重叠式研究*乔全生0引言0.1 重叠是晋语普遍使用的一种语法手段。

它的种类之多,使用面之广,在汉语方言中少见。

本文拟从语法学角度选取若干代表点对晋语各类重叠现象的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和表义特征作一个比较全面的共时描写和分析,我们相信,这些重叠现象将从一个侧面为汉语形态学的建立提供富有特色的方言材料。

0.2 晋语重叠式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从构成成分上看,有非词重叠(音节重叠),如:猩猩、款款;语素重叠,如:垫垫、尖尖;词的重叠,如:闻闻、惦量惦量。

从音节上看,有单音节重叠、双音节重叠。

从重叠形式上看,有完全重叠,如:看看;不完全重叠,如:坎肩——坎肩肩;衬音重叠,如:蓝——蓝圪英英。

从词类上看,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重叠。

从形态上看,有构词重叠,如:牛牛——昆虫;构形重叠,如:吃——吃吃儿。

前者重叠前后词类和语义多发生变化,后者词类多不变,只是语法意义发生变化。

为显示其区别,行文中前者叫“重叠式x词”,后者叫“x词重叠式”。

0.3 “重叠式”、“基式”采用朱德熙先生的提法,“扣扣”是由“扣”重叠而成,“扣”是“扣扣”的基式,“扣扣”是“扣”的重叠式。

研究晋语的重叠重点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⒈不同地区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和语音表现;⒉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⒊基式和重叠式的表义特征的异同。

0.4 本文字母符号表示如下:A、B分别表示实语素,X、Y表示词缀、词尾或衬音成分。

如:“勺勺”是AA,“酒盅盅”是ABB,“水不灵灵”是AXYY,“生巴巴硬”是AXXB。

1重叠式名词重叠式名词在汉语普通话里的表现极为单纯和有限,仅限于亲属称谓和少数的物名,如:妈妈、爸爸、哥哥、星星、宝宝、猩猩等。

与普通话相比,晋语重叠式名词不仅数量繁丰、格式多样,而且表义复杂、富有特色。

1.1 构成形式名词有:AA式、ABB式、AAB式、AABB式、ABCC式、AXBB式等,前三种形式晋语区很普遍,词条也大致相同,ABB和AAB式,中区和西区比较丰富,东南区、北区和南区也有这两种格式,但词条较少,后两种中区、北区常见*本文曾以《晋语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及表义特征》为题在武汉“汉语重叠问题国际研讨会”上宣读。

石家庄方言晋语区语音综述

石家庄方言晋语区语音综述

石家庄方言晋语区语音综述
盖林海;朱懋韫;张吉格
【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7)002
【摘要】石家庄地区的赞皇、元氏、井陉、平山、灵寿、行唐、鹿泉的方言存在入声,这跟官话区方言、普通话相比,语音系统差异很大,具有晋语的特征.入声在石家庄方言中有分化的趋势.处于由晋语区到官话区过渡带上的行唐和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井陉,方言性质因入声的保留,属于晋语.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盖林海;朱懋韫;张吉格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基础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35;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石家庄市宋村学校,河北,石家庄,0514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1
【相关文献】
1.不同方言区现代汉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应对策略——以东北方言区与粤方言区为例 [J], 李淑霞
2.韩语与汉语粤方言的语音对比研究r——兼论粤方言区学习者的韩语语音教学[J], 张鹏远;廖建乐
3.晋语五台片山西原平地名方言语音探究 [J], 亢小井; 杜恒联
4.晋语宣化方言的语音特点 [J], 马玉佩;肖萍
5.河北省晋语区与官话区过渡地带入声舒化的模式之一——石家庄市区西片话入声研究 [J], 唐健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o . 0 N O. 12 4 A ug 0 .2 06
晋 语 独 立研 究综 述
韩 沛玲
( 京 大 学 中 国 语 言 文 学 系 , 京 l 0 7 ) 北 北 0 8 】
摘 要 : 章 在 对 近 年 来 支 持 和 反 对 晋 语 独 立 的 两 派 观 点 综 述 的 基 础 上 肯定 了 晋 语 分 立 的事 实 , 语 层 级 的 文 晋 分 歧 涉 及 方 言 分 区 理 论 建 设 , 据 目前 对 晋 语 的 研 究 程 度 以 及 学 界 对 分 区 理 论 的 认 识 。 为 晋 语 分 立 为 官 话 根 认 之 下 的二 级 方 言 是 比较 合 理 的方 案 。 关键 词 : 语 ; 声 ; 区标 准 ; 区 方 法 晋 人 分 分
中 图分 类 号 : 7 . H1 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3 3 ( 0 60 — 100 1 0—6 4 2 0 )40 4— 6
An o e ve su y o h n e e d n eo i ae t v r iw t d n t eid p n e c fJn Dilcs
H A N iln Pe —i g
( p rme t f ie eLa g a ea d L tr t r , ej g Unv ri , in 0 8 1 hn ) De at n n s n u g n i au e B in ie s y Be ig 1 0 7 ,C ia o Ch e i t j




自2 0世 纪 4 年 代瑞 典汉 学 家高本 汉 的《 0 中国音 韵学 研 究 》 , 始 山西 方言 研 究 已历经 半 个多世 纪 , 尤 其是 8 0年代 后 , 山西方 言研 究进 入发 展期 , 越来 越 多 的研 究论 文不 再拘 泥 于单 点 的共 时描 写 , 而着 眼 于 方 言片 乃至 整个 省 区的范 围 , 以类 型 的 比较 研究 ; 加 即便 是单 点 个别语 言现 象 的研 究也在 描 写事实 的 同
b l v d t emo e ra o a l oca sf h i ilc st es c n —e e ilc ih i if ro O ei e o b r e s n b et ls i t eJn dae ta h e o d lv l ae twhc S n e irt e y d
时 , 重 同其 它 方言 的共 时 比较 或 自身演 变过 程 的历 史 探讨 。 侧 总之 , 论研 究范 围 、 究深 度 、 究方 法 , 不 研 研 还是研 究成 果 的数量 、 量等 方面都 有 了很 大 的进 展 , 质 标志 着 山西方 言研 究 已经 走 向成熟 。究其 渊源 有
收 稿 日期 : 0 6 0 — 7 2 0 — 4 1
二 : 一 , 言研 究政 策 的扶持 。 照统 一标 准对 四十 多个代 表 点 的语 音 、 其 方 按 词汇 、 法条 例做 了 系统 调 查 、 语 描 写 , 以后 跨点 、 为 深入 比较 研究 提供 了材料 基 础 ; 一个 重要 因素 为“ 语 ” 另 晋 独立 为 一级 方 言 的分 区方 案 的提 出 , 而引起 了学 界 的普遍 关 注 。 从 晋语 能否 独立 ?在方言 区划 中层 级 、 地位 怎样 , 是官 话 内部 的一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4期 2 0 年 8月 06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会 科 学版 )
J OURNAL OF HEFEIUNI VERS TY I OF TECHNOIOGY ( ca ce c s So i1S in e )
t e di lc s ofn t e n Chi a. h as u h n y wo d :i ae t ;r s e g;s l tn rtro s p i ig m eh d lge p i i gc ie in ;s l tn t o o o is t t
Ab ta t Th s t e i i a v r iw b u h t d n Jn dae t n t e e y a s i cu i g t o e sr c : i h ss s n o e ve a o t t e s u y o i ilcs i h s e r n l dn h s wh c u p r i ilcs id p n e c n h s ih r f t h t On t i b ss ih s p o tJnd ae t ’ n e e d n e a d t o e whc eu et a . h s a i ,wec n im h t o f r t a Jn dae t su ad d,b tt ely rJn dae t eo gt o c e nt es l tn h o iso ilcs i ilcsi n ie u h a e i ilc sb ln ot u h so h p i ig t e re f ae t. t d Ac o dn Ot ep e e tsu iso i ilc sa d a q an a c fs l tn h o is o ilcs,i’ c r i g t h r s n t de n Jn dae t n c u i tn eo pi ig t e re fdae t tS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