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与影视的交互性传播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的 同名 电视剧 在 广东 卫 视上 播 出 , 这 是 网络 小 说 被改 编成 影视 剧在 国内引起 的 首 次轰 动 , 由此 弓 1 发 了人 们 对 这 一现
叙 事 类型
新 媒体 是继 广播 、 电视 、 报 刊等 传统 媒体 之 后 发展 起 来 的新 的媒体 形态 , 包 含 了 网络 媒 体 、 移 动 端媒 体 、 所 有 数 字
化的传统媒体 , 通过互联网 、 有线网络 、 无线通信网等渠道 , 运用手机 、 电脑 、 数字 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在
这样 一个 具有 及时 性 、 互 动性 、 共享 性 的 平 台 下 , 不 同形 式
象的关注。从 2 1 世纪初至今 , 网络小说与影视的“ 联姻” 已
诀》 《 老九1 ]》 等 等 。从 市 场 上 不 断 涌现 的作 品可 以看 到 , 网络 小说改 编 的影视 剧 已成 为 一股 不 可 抵 挡 之 势 , 占据 了
的媒介开始走向交互与融合 , 一则消息甚至一个故事 , 它的 形式从小说到电影 、 连环画 、 游戏等, 可 以由 多个媒 介进行 叙述 。在此情境下 , 詹金斯提出 , “ 跨媒体叙事是指随着媒
新 媒 体 语 境 下 网 络 小 说 影 视 改 编 的 跨 媒 介 叙 事 研 究
系列来看 , 近年来 网络作家天下霸唱的小说《 鬼吹灯》 , 不
电影社交功能探析
电影社交功能探析摘要:文章主要探讨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电影的媒介功能在电影主体、文本客体等方面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社交化;互联网;交互性在社交化时代,电影除了本来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之外,其功能性价值进一步得到凸显,这里的功能性价值主要指的是电影的社会功能,即电影在社会群体传播中所带来的交流性价值。
在网络媒体发展成熟的今天,电影作为媒介产品的功能性日益体现,这种作用于传播维度上的变化我们可以从电影主体、文本客体等方面看待分析。
(一)电影主体的功能性电影受众是电影艺术的功能主体,观众的观影期待是电影创作的动力和源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民众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选择,观众群体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电影作为媒介产品的功能也由此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满足欲望转变为生产欲望。
观众在电影生产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变化源自于观众群体的质的变化。
有学者认为来自除一线北上广深以外的二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是影院票房的主干力量,而与之相对应的一线城市青年群体被称为“都市青年”,研究这两种观众群体的变化可以分析影院观众特质的动向。
主流电影所追求的是观众情感的最大公约数,力求找到一种能被尽量多的观众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表达人类普遍能接受和认同的情感和价值。
而到了社交媒体时代,网生代崛起拥有自己的话语权,网络用户自己主导自我的娱乐方式,表现在电影创作上更是如此。
在网民主导娱乐化的今天,创作者必须深入的了解网络大众的喜好,从而针对其兴趣点进行创作,才能获得热度和认可。
这意味着电影主导权由导演、编剧等电影创作者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网民观众的手中,观众逐渐影响到了创作的方向,近年来IP电影盛行佐证了这一点,网络上拥有超高人气的漫画、小说纷纷受到电影公司青睐,改编自高人气IP的电影也相继收获了高票房,许多电影作品在创作期间还在网络上进行网民投票,根据大众的口味进行修改创作。
创作者与观众的互动性增加,观众在电影完成的整个过程中由时间上的末置位提前到了创作的前置位,将期待值与欲望转换为电影的生产力,创作者与观众的融合度更高,社会交流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
小说的影视剧改编研究——以《活着》为例探究不同媒介的故事叙事的开题报告
小说的影视剧改编研究——以《活着》为例探究不同媒介的故事叙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小说作为一种文字式的艺术,在叙事的方式、角度、节奏上有其独特的优势。
而影视剧则通过视觉和声音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叙事,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因此,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能够让小说中的情节、角色和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小说和影视剧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故事叙事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小说作为一种文字艺术,其叙事方式更加注重文字的表达和描写,读者可以通过文字自行想象人物的形象、情境的氛围等,而影视剧则更注重于视觉呈现和声音效果的表现,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情节和人物形象。
因此,小说改编成影视剧需要考虑如何在叙事方式上进行转换,并且如何保留原作的核心主题和情感。
《活着》作为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代表,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通过对不同媒介的叙事方式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小说和影视剧在故事叙事上的异同,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小说中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转换成影视剧中的表现形式,这对于加深对故事叙事的认识,提高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活着》小说与影视剧的情节分析,比较两者故事叙事的异同;2.探究小说和影视剧在角色刻画、情境描写、视听效果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分析两种不同媒介所体现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3.分析小说和影视剧在主题表达、情感渲染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不同媒介之间进行转换和传递;4.研究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为小说适配到影视剧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与小说《活着》及其电影、电视剧改编有关的相关文献、材料、论文,对小说原著、电影、电视剧中的情节、人物角色、情境描写、视听效果及主题等进行分析比较。
2.案例分析法:以《活着》为案例,通过分析小说和其改编成的不同影视剧,比较不同媒介之间的故事叙事、角色刻画、情境描写、视听效果、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差异。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互动式影像符码建构
TELEVISION RESEARCH荧屏广角2021年2月10日,河南卫视春晚首播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经过二次传播,迅速“破圈”,产生了强大的传播势能。
此后,河南卫视以“中国节日”为主题,利用智慧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先后创作了《元宵奇妙夜》《中秋奇妙游》等14期“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再现和符码转化,提供了范式指引。
从文化符码的视角出发,对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创作策略、叙事技巧和影像表达方式进行解读,能够较为完整地了解节目的编码原则、编码方式及个体特征,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
一、文本之内:文化符码体系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的无限符号过程理论认为受众对符号意义的解读要从推理中得来,通过解释符号推理的过程赋予符号意义。
①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唐三彩、唐代说唱俑等文化符号为基础,在承载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将文化符号的引申意义指向现实生活,为用户营造熟悉又有距离的观赏体验,彰显强烈的现代意义。
观众在观看节目过程中,通过信息解码,既有效了解了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一)文化符码的根基德国学者扬·阿斯曼在《宗教与文化记忆》中论述道:“文化记忆的概念包含某特定时代、特定社会所特有的、可以反复使用的文本系统、意象系统、仪式系统,其‘教化’作用服务于稳定和传达那个社会的自我形象。
”②传统文化历经发展、传承及创新,已成为连接历史记忆与现实社会的重要符码,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审美理念,不仅是大众完整、清晰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是丰富、补充大众生活的核心素材。
[1]基于视听修辞的影像表达,具有丰富的阐释性、表意性优势,能够将原本不具有直观、视觉性的事物以新的“视觉化”方式进行表达。
河南卫视所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文本,通过利用智慧科技、现代审美,将传统文化符码融入影视场景,赋予节目浓厚的文化属性与地方特色,在重新建构传统文化表演方式的同时,形成新的视觉符码体系,增强作品的整体辨识度,实现文化演绎与审美表的多重表达。
《2024年从跨媒体传播到跨媒介叙事_剧本杀与影视的影游融合路径》范文
《从跨媒体传播到跨媒介叙事_剧本杀与影视的影游融合路径》篇一从跨媒体传播到跨媒介叙事_剧本杀与影视的影游融合路径一、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媒体传播已成为当今文化娱乐产业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大背景下,剧本杀与影视的影游融合,为传统叙事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从跨媒体传播到跨媒介叙事的发展过程中,剧本杀与影视如何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互动式叙事体验。
二、跨媒体传播与跨媒介叙事跨媒体传播是指在不同媒体平台之间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它充分利用了各种媒体的独特优势,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交互式传播。
而跨媒介叙事则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媒介的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立体的叙事体验。
三、剧本杀与影视的融合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的互动式娱乐形式,其核心在于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沉浸式的推理过程。
而影视作品则通过画面、音效等多媒体手段,为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
当剧本杀与影视相互融合时,两者可以互相补充,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立体的叙事体验。
四、影游融合路径(一)内容共享剧本杀与影视的内容共享是影游融合的基础。
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将影视剧的剧情、人物等元素融入剧本杀的推理过程中,使两者在内容上相互呼应。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剧本杀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影视剧的观众粘性。
(二)技术支撑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为剧本杀与影视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影视剧的画面、音效等元素融入到剧本杀的互动过程中,使参与者更加深入地体验故事世界。
(三)平台整合为了实现剧本杀与影视的影游融合,需要整合各种媒体平台。
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剧本杀游戏,同时将影视剧的宣传、预告等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实现内容的互推。
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为参与者提供交流、分享的空间。
五、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剧本杀与影视的影游融合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丰富、立体的叙事体验,以及更加多元化的互动形式。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媒体交互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软件工程和多媒体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数字化的方式对媒体进行交互处理的一门学科。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广泛,其中之一就是在影视中的应用。
一、特效制作特效制作是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最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可以对影像进行后期处理和合成,创造出逼真、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在科幻电影中,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可以用来制作外星生物、太空场景等特效;在动画片中,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可以用来制作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和背景。
二、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另一个应用方向。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影片中,获得更加真实和立体的观影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场景,感受到风雨的力量、踩在沙滩上的感觉等。
三、交互式电影交互式电影是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又一重要应用领域。
传统的电影通常是线性的,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影片给予的信息和情节。
而交互式电影则打破了这一局限,观众可以通过交互装置参与到电影中,根据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改变电影的发展,从而获得更加个性化和参与感的观影体验。
四、增强现实增强现实是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另一种应用形式。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在真实场景中添加虚拟元素,使观众能够获得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在观看动画电影时,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将虚拟角色和物体悬浮在现实场景中,观众可以与之互动。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立体和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还会有更多创新和突破。
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以网络、移动通信和数字技术为基础,涵盖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让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多样化。
在这个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文化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交流。
本文将对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进行研究,探讨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下的传播特点和趋势。
1. 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书籍、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外,还加入了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平台,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以更多样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快捷。
2. 信息交流更加便利融媒体时代下,人们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和交流传统文化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轻易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分享传统文化体验,甚至直接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进行交流。
这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丰富和立体,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 传播范围更广泛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下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能够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了解和传播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得到了大大增强。
二、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1. 传统媒体传播传统媒体依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路径之一。
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命,特别是在信息深度和品质上,传统媒体有其独特优势。
传统媒体通过专题报道、文化节目等形式,能够将传统文化内容深入传播到普通观众中去,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
2. 社交平台传播融媒体时代下,社交平台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
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抖音、B站等,都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平台。
通过这些社交平台,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分享和传递传统文化的内容,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传统文化热潮。
影视媒介与出版文本的交互错位与修正
李
海
还有分别 以个人 名字命名 的 “ 海 岩剧 ” 、 “ 琼瑶剧 ”等 ,
其中不乏精品。 近 年 来 ,在 影 视 领 域 刮 起 一 股 新 的 “ 旋风” .大 批 网 络 原 创 小 说 与传 统 的纸 质 文 本 一 样 ,也 大 量被 改编 成 影 视
达 形 式 发 生 了翻 天覆 地 的变 化 ,它 们 彻 底 改 变 了 艺 术 世 界
的格 局 。人 们获 取 信 息 的方 式 不 再 局 限 于 报 纸 、杂 志 和 书 籍 . 电影 和 电视 逐 渐 取 代 纸 媒 介 并 开 始 在 文 化 世 界 里 扮 演 主 导 地 位 ,大量 的优 秀小 说 作 品被 搬 上 荧 屏 。不 管 是 在 国
典 ” 并 非 自 己在 书 籍 文字 上所 看 到 的那 个 样 子 。 一 方 面 , 改 编 作 品大 部 分 都 是截 取原 创小 说 中 的一 部 分 或 者 根 据 影 视 作 品
在 电影 与 电 视诞 生 约 1 0 0年 的时 间 里 ,文 学 的艺 术 表
舞 台 .人 类从 此 进 入 了 轰 轰 烈 烈 的 影 视 时 代 ,由 传 统 文 学 改 编 成 的 影视 作 品层 出 不 穷 ,遍 地 开花 。
一
当下 快 节 奏 时 代 人 们对 快餐 式 文 化 的 需 求 。于 是 。 由同 名 小说 等 改 编 的 电影 、电 视 剧如 雨 后春 笋 般 出现 ,呈 遍 地 开 花 之 势 。而 人 们 也 惊 喜 地发 现 了纯 文 字文 本 以外 的另 一 片 新 天地 。影 像 时 代 到 来 了 ! 然而 ,好 景 不 长 ,慢慢 地 人们 便 发 现 了 荧 屏 上 的 “ 经
詹金斯“故事世界”视域下影游融合的叙事话语建构
54GENRE AND SUBJECT类型与题材随着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日益深化,影游融合已成为影视界近年来的“现象级”议题。
影像与游戏本身存在“静观”与“交互”的壁垒,当这种隔阂被创作理念与视听技术打破后,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派富有生机的“故事世界”。
传播和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指出:“一个跨媒介故事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平台而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新的媒体文本都对整个跨媒体故事做出独特而有益的贡献。
理想的跨媒介叙事是每一个媒介形态都发挥最佳的功能。
”[1]詹金斯从“跨媒介叙事”角度对“故事世界”的阐释,对研究影游融合的叙事话语更具适配性与理论参考价值。
基于此,本文从影游融合的价值与驱动、类型与表征来探讨其话语建构,并试图勾勒“中国式”影游融合的未来图景。
一、价值与驱动:影游融合“故事世界”的话语动力影游融合类影视的“故事世界”,不仅是一个由不同媒介在同一“母题”统御下的媒介集合体,而且是一个使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实现贯通的“枢纽站”。
影游融合的“故事世界”集合游戏与影像各自的优势,这种叠加的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受众在影游融合的“故事世界”中借助游戏的超功利自主性协调身心。
不论是人们孩提时代的线下游戏,还是随着年龄增长接触到的单机游戏、网络游戏,乃至今天逐渐风靡的虚拟现实游戏,都将人们暂时带离现实世界,在一个虚拟、智能的“技术乌托邦”中获得自由而超功利的感受。
游戏与影像的“结缘”可以追溯至艺术起源之游戏说。
“游戏说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
这种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游戏是人解脱了物质和精神束缚之后,利用剩余精力创造自由天地的活动。
”[2]在智能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畅游影像世界,在以情境交互为主的游戏化叙事中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
另一方面,受众在影游融合的“故事世界”中借助“参与式观察”的影像叙事实现思维跃迁。
人的思维沿着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螺旋式上升路径无限延伸,单纯的游戏更多地体现为具象的、浅层的感性思维,这种参与还需要一种理性思维的深度审视,才能实现升维。
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视文化跨平台研究
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视文化跨平台研究摘要:新旧媒体的融合让影视文化的传播渠道也发生了新变化。
这种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实现跨平台传播的模式,一方面让更多的受众有机会接触新的影视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影视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跨平台传播中,也让影视文化的内容得到了丰富。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只有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才能为影视文化的跨平台传播提供更好的环境氛围,更强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媒介融合;影视文化;互联网平台;跨平台传播引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截止2019年我国网络用户数量达8.02亿人,同比增加了3.8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手机网络用户大约占9成。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重要工具,而基于智能手机发展而来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应用软件,在推动影视文化传播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尤其是对于新一代的青年观众,他们更习惯于使用新媒体工具。
这也决定了影视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调整。
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基于媒体融合的跨平台传播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融媒体时代对影视文化跨平台传播的影响1、实现了影视作品的延续性传播以往的影视文化传播,主要依托“影院+电视台”模式,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例如画面效果好、视觉冲击力强,可以带给观众更加良好的视听体验。
但是其弊端也十分明显,例如传播效果短暂,观众很容易就将影视作品的大部分内容遗忘,难以发挥持续的影响力,不利于影视文化的长久性、广泛性传播。
相比之下,新媒体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上述局限,让影视文化得到了延续性传播。
例如,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或是某些影视作品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台词,会在新媒体平台上被反复的使用。
而这些标志性的片段、台词,除了会让观众直接联想到相应的影视作品外,也能够增加观众对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影视文化的认同。
例如在2004年上映的电影《天下无贼》中,一句“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经典台词,至今仍然被多数观众津津乐道。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探究
设计制作数码世界 P .107系统,同时access 数据库结构比较的简单,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好用。
大部分个人网站系统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 以及Web 技术,建立以Browser/Server 为结构模式、以数据库为后台核心应用、以服务为目的信息平台,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管理维护,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或直接参预到互联网上而设计的系统。
设计是所有网站风格建立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大致相同的设计可以有多种制作表现的方式。
一方面是以纯网站本身的设计比如排版、图片、平面设计、三维立体设计、静态无声图文、动态有声影像等。
另一方面则是网站的各种延伸设计,包括网站的主题定位和浏览群定位、浏览者之间的智能交互、文案制作策划、形象包装等。
超级链接对于网站用户而言,意味着对应的链接能不能流畅的使用整个网站提供的服务,因而链接将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测试。
当然网站能够正确运行的前提是要保证链接能够连贯且顺畅的运行。
而且在网站的运行中,整个系统,环境是否运行正常,测试网站长时间运转后是否会出现代码紊乱的现象,进而派生出执行该项程序所有的功能需求,从而导出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网站中的每个版块的每个页面都会出现很多的链接,所以每个版块要先进行单独测试。
单独测试完成后,根据每个版块之间的结构,再进行整体测试,从而达到网站的整体运行能够顺利地进行。
在测试这个环节时,没有固定的测试方法,唯一要做到就是细心。
数据库链接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资源,特别是在有多层Web 页面应用的程序中,它容易被大多数因素所影响,所以必须正确管理链接。
如果某一个链接不恰当,整个网站的性能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个人网站的设计以及制作上,不可或缺的就是以上提到的准备以及后期制作过程中的不断发现。
在出现程序严重错误的时候需要耐心的去发现问题,使得问题能够相对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1]刘华,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小志,ASP入门与实例演练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简介马少华,1996.12-,男,汉族,籍贯:甘肃临洮,单位:广西城市职业大学,职称:无,研究方向:计算机工程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探究胡靓 汉口学院 艺术设计院摘要: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创新动力获取,从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应用来看,诸多行业的拓展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叙事学视角下的互动电影分析
叙事学视角下的互动电影分析李智(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 211172)摘 要:强调受众对于叙事文本的建构作用成为当代叙事学的突出特征,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产物的互动电影亦是这种叙事转向在创作中的自觉体现,互动电影的交互叙事特性颠覆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带来了全新的观看方式。
本文从互动电影的叙事特征出发,剖析当前互动电影创作中“传统”与“交互”间的博弈与更新。
关键词:互动电影;交互叙事;三种声音互动电影的概念在国内最早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孙立军提出,他将互动电影定义为继黑白无声电影、彩色有声电影后的第三代电影,“互动电影最大的突破在于:从以往封闭的导演个体创作时空向完全开放的观众自由主导时空发展,进而冲破观众的思想藩篱,更自由地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的造梦世界”。
[1]互动电影的成熟建立在数字技术特别是流媒体平台等媒介终端发展的基础上,但其突破性的意义更在于带来了新的美学可能。
从后一种意义上说,业界目前存在的互动电影突出的体现了叙事中“三种声音”的碰撞,并在此基础上孕育着崭新的叙事方式。
一、互动电影的美学特征:叙事中的“第三种声音”叙事作品与理论的发展是从“两种声音”到“三种声音”的演变过程。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区分“模仿”与“叙事”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诗人处处出现,从不隐藏自己,即诗人用自己的口吻叙述,就是’叙事’的方式;而纯粹的对白,即诗人用故事角色的口吻讲话,就是‘模仿’的方式。
”。
柏拉图在此基础上认为,单纯的模仿形成了悲喜剧,单纯的叙事形成了抒情诗,而史诗则是两者的合一。
[2]柏拉图对于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的划分,强调了叙述者在叙事中的重要性,“叙事”与“模仿”两种声音也成为此后叙事作品的主调。
发展至近代叙事理论,热奈特将叙述者的叙述视角概括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集”三种,但仍是“叙事”与“模仿”两种叙事方式的演变。
柏拉图对于叙述方式的划分源自对于《荷马史诗》的分析,这其中已经暗藏着“两种声音”划分的不足,即《荷马史诗》属于世代累积型作品,接受者与传播者的声音在故事呈现的叙事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4年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范文
《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线性叙事的方式在新的技术驱动下开始被赋予更多元化的发展可能性。
特别是在互动游戏、电子书籍、影视作品的点播或用户创作的内容(UGC)领域中,交互式媒体叙事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
其不仅是数字化社会和媒体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满足现代用户对于个性化和沉浸式体验的强烈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交互式媒体叙事的研究现状、特点、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定义与特点交互式媒体叙事是一种在数字媒体环境中,允许用户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影响故事走向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限制,提供了更丰富、更灵活的叙述空间。
其特点包括:1. 用户参与度高: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判断来决定故事的发展。
2. 故事情节丰富:由于用户的参与,故事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结局和情节。
3. 实时反馈:用户的选择和行动会立即得到反馈,增强了故事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三、交互式媒体叙事的研究现状目前,交互式媒体叙事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和发展。
在游戏领域,玩家通过选择不同的决策路径来影响游戏剧情的发展,从而获得不同的游戏体验。
在影视领域,点播技术使得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片段和情节,使故事更加贴近观众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在电子书籍、社交媒体和UGC内容等领域,交互式叙事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交互式媒体叙事的优势与挑战交互式媒体叙事的优势在于:1. 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故事体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 增强沉浸感:用户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拓展创作空间: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和空间。
然而,交互式媒体叙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技术挑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来实现复杂的交互逻辑和反馈机制。
2. 设计挑战:如何设计合理的剧情和决策点,使故事既有吸引力又具有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 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如何在不同平台和设备上保持一致的用户体验,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交互叙事的形式和设计方法研究
图1 《自动电影:一个男人与他的房子》 Radúz Cincera图2 《阿斯彭电影地图》Michael Naimark47图3 Quantic Dream电影化游戏三部曲作品宣传图图4 《熊17》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图5 《数字七宗罪》加拿大国家电影委员会表达的空间。
二、交互叙事的设计方法在交互叙事中,交互的主要目的是驱动故事的开始和发展,没有它叙事便无法形成。
根据作品所开放交互功能的不同,观众参与的性质也会不同。
观众可以作为角色参与演出,也可以作为导演去改变影片的“时空”,甚至是作为编剧,制定更有趣的故事结局。
交互叙事非常依赖于个人经验,所表达出的叙事效果会因人而异。
作为创作者本人,并不需要牢牢控制故事的内容,而是作为故事材料和工具的供给者,作为叙事活动的发起人。
故事材料包含影音材料和图形文本等,工具可以看作是观众可以使用的功能,这也是交互性的主要体现。
基于这两点,创作者需要思考使用怎样的交互叙事形式、开放怎样的功能给观众,再制定所需要的交互方式。
49工美论坛GONGMEI LUNTAN参考文献:[1]克里斯·克劳福德,游戏大师Chris Crawford 谈互动叙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2]玛丽·劳尔·瑞安,故事的变身[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3]凯利·麦克莱恩,交互叙事和跨媒体叙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4]列夫·马诺维奇,新媒体的语言[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一)交互叙事的形式设计原来作为叙述者的作者,将叙事的部分权限开放给观众,赋予观众改变故事的能力。
按照观众可参与的环节进行设计,可以有三种方式:(1)基于空间维度的叙事设计在空间维度范畴中,可以将设计方法归纳为以下三种:视角的重构:便是由观众控制视角运动来进行观察,创作者将操控摄像机的权限开放给观众,观众由此可以得到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景别或者镜头运动方式。
文本与视觉交互下的文学教学探究
文本与视觉交互下的文学教学探究作者: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1年第03期文学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以影视文学为主流的视觉文化日益冲击着文本文化,不可避免地也给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学带来崭新思考。
由张冲主编的《文本与视觉的互动: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应用》一书,在文本与视觉交互的崭新视野下,从多个层面探讨了英美文学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发展,这也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与参考。
视觉文化与文本交互视野下的文学教育变革和实施,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性很强的课题,也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写的:“在文学视觉化(以及视觉产品文学化)的趋势前,学术界的研究即使无法超前引领,至少也应该与其同行,在既有和新开发的理论视阈内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以此为宗旨,该书详细探究了文学作品转化的视觉产品对文学教学产生的各种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文本与视觉文化交互下的文学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施建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两个方面,阐述了文本与视觉文化交互下开展文学教学的重大意义。
该書着重讨论了视觉文学语言对文本语言的积极作用。
如作者指出,由于传播知识的媒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都受到互联网、多媒体的影响,学科之间的交互越来越普遍。
文学教学也不例外,文学文本与视觉的交互不仅顺应时代潮流,而且还弥补了之前文学教学形式单一及偏重文学知识等缺陷。
通过视觉效果,使文学作品丰富多彩、生趣盎然的特殊魅力得以展现,也使文学教学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功能得以实现。
第二,多角度体现文本与视觉交互下文学教学的现实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文本和影像都是文学教学的物质对象,传统的文学教学过程中相对忽略图像、影视等文学新形式的运用,只偏重文本解读,确实缺乏灵活性与趣味性。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有效运用
信IB 与电IE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多眼俸疝用孜术2021年第3期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有效运用李佳芸(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摘 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媒体交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数字媒体交互技术随之诞生.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媒体的传播性和互动性,在影视创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首先介绍了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应用,进而分析了现阶段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和自身的不足,旨在为数字媒体交 互技术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寻找可行性,从而突破现有影视制作技术的壁垒,推动影视制作向着全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应用途径;影视制作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 (2021) 03-194-03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Interactive Technology in Film andTelevisionLI Jiayun(Dal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ali Yunnan 671003, China)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raditional media interaction methods can no longer meet people's audiovisual needs, and digital media interaction technologies are born. Digital media interaction technology has greatlyimproved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media,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ilm and television creation. The author first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media inter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n analyzed the current impact of digital media interaction technology on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and 辻s own shortcomings, aiming to find feasibil 让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interac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 Thereby breaking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existing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in a new direction.Keywords: digital media intera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pproach;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0引言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将文字、影像、图片以及音乐进行巧妙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的感官体验,为未来的影视制作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1]o 在现代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影视消费群体对参与度的需求逐步提升,数字媒体交 互技术应运而生。
《第二十二条军规》:文本与电影的互动
《第二十二条军规》:文本与电影的互动
肖利民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2010(000)024
【摘要】小说和电影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借虚构的战争时期的皮亚诺萨小岛来描写疯狂世界的经典作品,并用散乱的碎片式的文本结构和反复叙事的方法来体现现实社会的疯癫、荒诞和无序.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基本忠实于原小说的主题,而且通过使用倒叙、闪回、场景的反复等非传统影片的拍摄技巧来映照小说的叙事手法.但由于表现手段不同,影片与原著的偏离也是不可避免的.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肖利民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影海报细节设计与电影文本内容的叙事性互动 [J], 曹伟;
2.文本与电影互动——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意识流表述架构 [J], 曹鹏
3.国产互动电影的叙事文本形态研究 [J], 张晗
4.文本与视觉交互下的文学教学探究
——评《文本与视觉的互动: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应用》 [J], 崔成先
5.有关互动电影游戏的文本分析——以《She Sees Red》为例 [J], 王艺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媒介间性论之一证——从媒介互补增生规律看影视文本互动中编辑遇到的新问题
A Prove of Intermediality——New Problems in Film-
editing From the View of Media's Growing
作者: 王振铎;刘双红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出版物刊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4-12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影视翻拍;媒介间性;编辑;创新
摘要:从原创文本到电视、电影,或者从屏幕放映后出版的影视后文本作品,乃至近年来电影
电视交互改编的作品,充分证明:用多种媒介形式表达同一种内容的作品,是现代文化传播史上出现的一种媒体交互现象。
这种现象不应简单看作炒作行为,它是由"媒介演变互补增生"发展规
律决定的。
从文化缔构角度看,影视文本之间相互改编嫁接,互动融合,是编辑创造媒介的正常活动,对优秀作品起到资源再利用、深挖掘,推动文化增值和多元化传播的作用。
从叙事理论到交互实践:互动影视的出现与发展
从叙事理论到交互实践:互动影视的出现与发展
孙可佳;关玲
【期刊名称】《编辑之友》
【年(卷),期】2022()2
【摘要】互动影视剧是交互叙事在影像艺术、媒介领域的延伸和表现。
叙事学领域研究从作者转向读者,完整的叙事由作者的意向和读者的诠释共同构成,越发重视读者维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媒介的扩展,在戏剧、数字媒体、电子游戏等领域都有过许多交互性叙事的探索。
文章沿着叙事艺术与叙事理论的发展演进,在叙事框架下探讨互动影视剧的发生和缘起。
技术手段的演进为直接有效的互动行为创造了条件,叙事的变革激发了观众的参与和主动思考,流媒体平台和智能手机等设备大大提升了观众与内容的互动性,市场对交互内容也有了更多反馈,于是有了成熟的互动剧,对影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革命性影响。
【总页数】7页(P69-75)
【作者】孙可佳;关玲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整体审美场域中交互动画的交互虚拟叙事思辨
2.美术认知中的解剖知识对影视人物形象设计的意义——从解剖理论到电影实践
3.影视创作互动思维之数字媒体交
互技术——结合电视剧《战争目光》谈数字媒体交互的创作4.影视技术与影视叙事的互动发展r——以电影《时空线索》为例5.中国当代奇幻影视作品与民间超自然叙事的交互——从文艺民俗学的视角出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 。” 毫无疑 问 , 影像 完全可 以做到这 一点 , 或者说 它 的天然使命就在 于此 。 在这个 崇 尚“ 效率主义 ” 的时代 里 ,很 多人 已经无 暇埋 首于纸 质媒 介 的文本 堆 中去
声 电影转 型 的过程 中 , 们对这 种新 媒介 的关 注点 , 人
收 稿 日期 :0 0 0 — 6 2 1— 7 2
学 作 品情 节 内容 的借 鉴 阶段 后 ,开始 进入 了对 文学
的“ 反哺期 ’ 影 视编 导过 程 中的“ 太奇 ” 。 蒙 手法 , 其灵
感 就来源 于文学 作 品创作 中的交 互对 比手 法 ; 同时 ,
当代文 学语 言 的对话 化 、 口语 化 、 幕 化 , 至 于故 屏 甚 事情 节 的时空叙述 上 ,也 出现 了迎 合影 视编 导需 要
深刻转 型 。
尤其 是在 文化媒 介 领域里 , 在着 马歇尔 ・ 克卢汉 存 麦 在其 《 解 媒介 》 书 中所 说 的新 老媒 介 的互 相 “ 理 一 补 救” 律 , 定 即保 罗 ・ 莱文 森 在《 字麦 克 卢 汉》 书 中 数 一 再 次证 明了的新 老媒介 互相 渗透 互相 推动 、和谐 共
的现 象 。
一
这个栏 目的学术 意义及其 目前收视率状 况 的考 量 , 单
就其 收视人群结构来 看 , 该栏 目基本上 已经实现 了其 “ 让学术 走向 民间” 的策划初 衷 。 我 们 当下 的文 化 正 处 在 一 个 告 别 “ 言 学 转 语
、
读 图 背 景 下 的 影 视 编 导
影 视作 为 文学 的“ 亲 ” 在经 历 了漫长 的 对文 姻 ,
“ 啃读 ” 经典 了 , 而是希望 有人能把 诘屈聱牙 的文字外 壳去掉 , 直接 以一 种快捷 而形象 的方 式告诉他 们意义 的内核是什么 。举 个例子来 说 : 多学者做 客百家讲 诸
坛其 实是一种具有 象征 意义 的姿态 , 我们首先撇 开对
重要 的“ 内容灌 注” 用 。 当代影视 业 的飞速 发展 反过 来也在 塑造 和 改 变着 当代 文 学文本 的创作 和 审美接 受 作
方 式。“ 互文性 ” 念 的 引入 , 一步 阐释 了影视 媒 介 与文本媒 介 的改 编与转 换 生成 的关 系 , 次证 明 了新 老 概 进 再 媒介 互补 互动 、 和谐 共 生的规 律 , 并逻辑 地 生发 出“ 媒介 间性 ” 这一 新概 念 。 关键词 : 文性 ; 介 间性 ; 互 媒 文学与 影视 中图分 类号 :J0 9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0 — 6 0 2 l )4 0 0 — 3 0 8 9 4 ( 0 O 0 — 0 10
第 3 0卷 第 4期
V0I 0 No4 | 3 .
开 封 教 育 c t n o r a f f gI s tt f u ai Ka e i E o
2 0年 1 01 2月 2 日 0
De -0 2 0 C2 01
随着文本 读 图时代 的空前 升温 ,视 觉媒体 对 文
向” 迎 来 “ , 图像 转 向” 的新 时期 , 这场 于 潜移 默 化 中 进行 的文 化变迁 的最 有力 证 明 ,就 是近代 电影 电视
业 的飞速 发展 。特别 是在 当今 大众 文化逐 渐挤 压精 英文化 的 时代语 境下 , 传媒 格局 发生 了结构 性 的 、 根 深蒂 固的变 化 , 同时也 导致 了大众 阅读 心理 ( 美接 审 受 心理 ) 的微 妙变 化 , 就 间接地 导致 文学文 本逐 渐 这
作 者 简 介 : 振铎 (9 6 )男 ( 族 )河 南 偃 师 人 , 南 大 学 新 闻 与 传播 学 院教 授 。 国编 辑 学 会 副 会 长 。研 究 方 向 : 辑 出 版 学 。 王 13 一 , 汉 , 河 中 编
字媒体越 来越 显示 出一种 不 可抵抗 的市场 “ 出效 挤
应 ” 在 漫长 的文字 文 明时代 里 , 。 图像 只起 着 阐释 、 辅
助 解读文 本 的作 用 。 到 了生 活节奏 日益 加快 、 而 资讯 寿命 如蜉 蝣 的今 天 , 文本 的地位却 日渐衰微 , 渐退 逐 到 了炫 目的 闪光灯 之后 , 位 于 “ 图说 话 ” 让 看 的信 息 索 引及艺术 屏幕展 现 的对话 方式 。这个 不可 逆转 的
d i 03 6 /in10 — 6 02 1. .0 o: . 9js . 8 9 4 . 00 0 1 1 9 .s 0 0 4
文本 与影 视 的 交互 性传 播研 究
王振 铎 , 李 瑞
( 南 大 学 新 闻 与 传播 学 院 , 南 开 封 4 5 0 ) 河 河 7 0 1
摘 要 : 近代 影视 业在 完成从 “ 新技 术 ” 新 媒介 ” 一脱胎换 骨式的转 型过 程 中 , 学文本起 到 了极 其 向“ 这 文
趋势 深刻体 现 了后 现代 文化 对于知 识 的一种 解构 和
边 缘化 ,以及 作 为 电子 传媒 的传统 主力 军—— 电影
电视 业 的兴 旺发达 和势 不可 挡 的上 升态 势 。 然而 , 任 何新 事 物的诞 生和 发展都 不是 无源 之水 、 无本 之木 。
重构 , 为后 现代 审美 的一种 诉求 。 成 图像 霸权 地位 的 确立 ,昭示 了文本 主 因型文化 向图像主 因型 文化 的
生 的发 展规律 。
这种从文字偏 向到影像偏 向的媒介传播 历程 , 在
一
定程度 上意 味着传 统意 义上 的文化 特权 已经 突破
了精英 阶层 的界限 , 转而 向青 睐于文化 快餐 的大众倾
斜 了。 大众需要 的是 “ 你把葵 花籽嗑好 , 然后 喂给他们
“ 期 的电影 人不是 艺术 家 , 们 的 目标 不是 创 初 他 造美 , 而是展 现 科学 奇观 。 ” …如果 说初 期 影视 业 的 发展 还更 多地 存在着 技术 诱 因 ,那 么在 由默 片 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