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部教学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章:化学实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五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第六章: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七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八章:化学反应原理第九章:化学与生活【教学过程】一、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理解化学反应类型的区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化学实验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3.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实验数据的处理4.教学过程:讲解:介绍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演示: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第三章:物质的量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3.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讲解: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篇为了能够上好化学课程,化学老师往往会提前编写好化学活动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教案编号:1课题:初中知识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基本操作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三、教学器材四、教学方法与过程[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
并交流答案。
[板书]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投影][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投影][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
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
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投影][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高中化学书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书必修一教案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
3.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4. 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难点:掌握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让学生通过问题、图片或实验引入原子结构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
1. 讲解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三、实验操作
1. 进行原子结构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原子结构概念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程度。
五、课堂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原子结构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六、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
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对原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深化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高中化学全教案必修一
高中化学全教案必修一第一节: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1.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 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
- 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1.2 周期表
- 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 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
- 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
第二节: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2.1 化学键
-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
- 化学键的能量和稳定性
2.2 分子结构
- 分子的形成和特点
-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
- 分子的几何构型
第三节: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3.1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化学方程式的四则运算
3.2 化学计量
-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 原子量和摩尔量的概念
- 摩尔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化学反应和化学能量
4.1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
-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4.2 化学能量
- 化学能量的类型和特点
- 热力学系统和热力学定律
- 热能变化与反应热的计算
以上是必修一的化学教学大纲,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全套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第一节原子结构
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 原子的核式结构
3. 原子的辐射结构
4. 原子的量子结构
教学目标:
1. 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和辐射结构
3. 熟悉原子的量子结构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学习:讲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和辐射结构
3. 实验:进行原子结构的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4. 拓展:讨论原子的量子结构及其在化学中的意义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范
2. 实验教学结合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4. 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工具:
1. 教材
2. 实验仪器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
1.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 答题情况
3. 口头回答问题情况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有足够深入
2. 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果
编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部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部教学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
2. 了解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
3. 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
1. 化学元素的概念及特点;
2. 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意义;
3.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规律性;
2. 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
1. 化学元素周期表;
2. 课件或其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元素是什么以及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二、讲解
1. 讲解化学元素的定义及特点;
2. 讲解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
3.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三、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不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性。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表及其规律的理解。
五、作业
布置作业:查找一些元素的性质及应用,并总结相关知识点。
六、课堂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情况,及时纠正和补充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1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掌握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
2. 板书、彩色笔、电子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组成是什么,讨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讲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学生互动讨论,提出问题。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0分钟)
1. 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性规律。
3.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找出规律。
四、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5分钟)
1. 教学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教学评价:
1.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2. 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33 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节离子反应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教学难点】探究碱与盐的定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观察与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推进新课〗老师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溶液导电则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
〖板书〗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例题剖析〗【例题一】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h2o⑤盐酸溶液⑥小苏打⑦fe⑧ca(oh)2〖学生回答〗略〖教师精讲〗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所以⑦错误;电解质也不是混合物,所以⑤也是错误的,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小苏打(nahco3)是电解质,因此,最后的正确答案为:①②③④⑥⑧。
〖小结〗我们接触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结论〗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板书〗2、类型:酸、碱、盐和水〖推进新课〗我们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与能量课时安排- 课时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课时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3: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 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教学内容和重点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分-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特点- 各种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组成-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3.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的条件和规律-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和平衡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现象。
-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与建议-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掌握情况。
- 教学建议:重视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和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课时安排- 课时4: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课时5: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6: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教学目标-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 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计算教学内容和重点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法和平衡法则-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和解题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实例分析3.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测定-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化学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类的物质物质类型分类标准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物质分类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课时安排1.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1课时)2.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课时)3.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现代周期表(2课时)二、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了解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3.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史;4.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5.掌握现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6.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原子的基本构成和原子核的性质;2.了解基本粒子、量子数等概念;3.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发现历史;4.掌握现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1)Rutherford 外排放射线实验教学目标:了解 Rutherford 实验的基本内容,理解 Rutherford 学说。
教学方法:图像教学、案例分析(2)钠黄光谱实验教学目标:了解钠黄光谱实验的基本内容,理解光谱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图像教学、案例分析2.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原子的基本构成教学目标:掌握原子的基本构成和原子核的性质;了解基本粒子、量子数等概念。
教学方法:概念讲解、图像教学、实验表演。
(2)原子的电子结构教学目标:理解原子的电子结构,掌握量子数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方法:概念讲解、图像教学、实验表演。
(3)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发现历史。
教学方法:概念讲解、案例分析。
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现代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教学目标: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和科学家,理解周期表的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方法:图像教学、案例分析。
(2)现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与特征教学目标:掌握现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理解各类元素的主要性质。
教学方法:图像教学、案例分析。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本章体验课程设置了多样的教学内容,通过钠黄光谱实验、Rutherford 外排放射线实验等实验,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物质的各种奇妙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记忆化学知识。
2024版(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与操作指导•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考试评价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内容简介涵盖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核心内容。
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应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常见的化学现象和问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结构与特点结构安排本教材以“章-节-目”的形式组织内容,各章节之间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特点分析本教材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实验、活动和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分析法引入典型案例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分析案例中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法设计探究性实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化学规律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课件、视频、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电子云等概念
3. 原子的性质和规律
教学难点:
1.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2.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
1. 单元教材与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及实验指导书
3. 课堂练习和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引入气体的性质和组成,引出原子的概念,让学生对原子产生兴趣和好奇。
二、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 介绍原子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2. 解释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
3.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意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定原子质量和电子的荷质比等实验,体会原子结构的实际测定和原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老师出示相关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已学知识点,拓展核外电子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原子核与电子云的相互作用还有待加深。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操作和生动形象的案例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的奥秘。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简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简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的基础名词和单位;3. 能够辨别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2. 物质的基本性质;3. 物质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1. 掌握化学名词和单位的用法;2. 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1. 彩色标签纸;2. 化学元素周期表;3.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滤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反应规律的自然科学。
2. 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包括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具有质量、容积和能量等基本性质。
3. 物质的变化过程: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改变其性质。
三、学生互动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并分析反应结果。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化学基本概念对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复习化学名词和单位的用法,并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入化学的基本概念,讲解了化学的定义、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学科的内容和重要性。
实验演示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下节课应继续深入讲解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化学实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实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一、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具体详细知识word 展示(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P5 阅读1、过滤和蒸发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粗盐的提纯实验1-1 和实验1-2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2、蒸馏和萃取蒸馏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1-3 萃取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结晶、升华、洗气等;P9 最后一自然段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例:C+O2=CO2 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1、物质的量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 232、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 A 数值:6.02*10 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N1/N2=n1/n2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 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练习例题2 0.2mol 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2mol 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0.1mol 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1.204*10 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复习原子结构知识例题3、1mol 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 钠离子、1mol 氢氧根、1molNH3 又分别是多少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 1.5 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例5 amol 硫酸分子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 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P12观察结论: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二、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M 单位g.mol-1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例:Ar(O)=16 M(O)=16 g.mol -1Mr (CO2)=44 M(CO2)=44 g.mol -1物质的量( n)、质量( m)和摩尔质量( M )的关系n=m/ M 例题1 学与问1.5 摩尔硫酸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1.5 摩尔碳酸钠中碳酸根的质量为多少0.01 摩尔某物质A,其质量为1.06g,则A 的摩尔质量为多少,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物质微粒数与其质量之间关系N=m N A/M例题2 5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分子数为多少?例题3 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例题4 12.4gNa2R 含有Na+0.4mol 则Na2R 的摩尔质量为多少,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含R的质量为1.6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多少?5、设N A 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 金属钠全部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AB、2g 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C、17gNH3 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D、N A 个氧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比为16:16、已知8gA 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质量的D,现将16gA 和70gB 的混合物充分反应,生成2molD 和一定量的C,则D 的摩尔质量是多少?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与技能:物质的分类(分类法简介),两类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导入:事物分类介绍(课本)常见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概念、应用范围2、树状分类法概念,应用范围利用该分类法对化学物质、化学概念分类第二课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p25 实践活动1、转化关系图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2、各类化学物质通性金属通性(与氧气、酸、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指示剂、较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盐)碱(指示剂、酸性氧化物、酸、盐)盐(与酸、碱、盐)第三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知识与技能:分散系分类,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入: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概念2、分类形式(状态、分散质粒子直径)3、胶体的制备、性质、应用制备:原理、操作性质:介稳性、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应用:农业生产(土壤保肥);医疗卫生(血液渗析)等4、溶液、胶体、浊液比较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及相关概念(电解质、电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导入:离子反应重要性简介导电实验:(1)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2)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固体—加热熔化—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物质所属:酸、碱、盐、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2、导电原因电解质(水中或熔融电离)——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电场)——定向移动导电例:氯化钠水溶液导电3、电离、电离方程式概念例:NaCl=Na++Cl-盐酸、硫酸、硝酸电离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思考: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例1:硫酸钠、氢氧化钙、磷酸、水、盐酸溶液、铁、二氧化碳、甲烷属于电解质的有2、写出硫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钡、氯化铵、碳酸氢钠、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4、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及分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类比酸的定义给出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辨析:酸式盐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的电离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导入:P31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实验2-1 现象、理论分析实质: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性的硫酸钡沉淀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表示该过程Ba2++SO42-=BaSO42、离子方程式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实验2-2 P32 表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由酸电离出来的H+和由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H2O意义:(1)表示出了溶液反应的实质(2)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第三课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导入:一、复习初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金属单质与酸和盐反应——锌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水、与碱——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碱性氧化物与水、与酸——氧化钙与水、与盐酸酸与碱、与碱性氧化物、与盐——盐酸与氢氧化钠、与氧化钙、与硝酸银碱与酸性氧化物、与酸、与盐——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与盐酸、与碳酸钠盐与酸、与碱、与盐——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钙二、酸、碱、盐溶解性表可溶性酸:强酸:盐酸、硫酸、硝酸,弱酸:碳酸可溶性碱:强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弱碱:一水合氨可溶性盐: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钙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三、离子方程式书写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该写方程):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容的物质、气体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物质——可溶性强酸、强碱、盐不电离或难电离物质: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物、弱酸、弱碱等微溶物:生成物不拆,反应物浓度小拆、大不拆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例:锌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氧化钙与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硝酸银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盐酸、碳酸钠,石灰乳与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氯化钙、硫酸钠与氯化钡、氯化钠与硝酸银练习:P34 第9 题作业:第10 题第四课时复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例:一水合氨与盐酸、与氯化镁,硫酸铵与氢氧化钡醋酸与石灰石氢氧化镁与稀盐酸有反应条件限制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物质的剂量限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碱过量,二氧化碳过量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练习: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提示:盐酸与碳酸盐反应,先生成碳酸氢盐再生成二氧化碳)反应要求限制(溶液恰好中和、某离子恰好完全沉淀)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反应溶液恰好成中性、钡离子恰好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第五课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及离子共存问题实验2-3一、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二、离子共存问题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类型:生成难溶物、气体或者难电离物质隐含限制条件:溶液颜色、溶液酸碱性(可以推测溶液酸碱性的条件—指示剂、试纸、特征反应等)第六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P331、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清除水中的污染物第七课时离子反应知识点提升一、电解质知识点拓展1、电解质按导电环境细分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电解质:酸、碱、盐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电解质:强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影响因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离子所带电荷量——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判断依据:方程式书写是否客观,拆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例:铁与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氢氧化钠与过量的二氧化碳,石灰乳与硝酸,铜与硝酸银三、离子共存中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共存问题多元弱酸酸式离子在酸或碱性条件下下均不能大量存在常见多元弱酸:H2CO3、H3PO4 等常见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PO4 2-、H2PO4-等它们与酸或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四、离子推断问题出发点:常见离子的性质、溶液的电中性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与技能:钠、铝、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对比、信息收集、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入:本章介绍(内容、地位、功能、学习方法)学习方法:1、物质认识路线(外线: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盐内线:物质结构——性质——用途)2、金属对比掌握第一课时初中金属知识复习金属元素存在及性质存在形式:100 多种,多数化合,少数游离(单质)地壳中含量(氧、硅、铝、铁⋯.)物理通性:金属光泽、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化学通性:与氧反应,与酸反应、之间在盐溶液之间置换(遵循规则—金属活动顺序表)一、金属与非金属反应1、钠与氧气反应实验3-1 观察、操作、现象、结论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金属光泽、密度小(保持于煤油),质柔软常温:4Na+02=Na20(白)实验3-2 钠在空气中加热(石棉上、坩埚内(事先加热好))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加热:2Na+02=== Na20 2(淡黄)反应对比分析:反应条件——反应本质——反应现象——产物2、其他较活泼金属与氧气反应铁——潮湿空气——铁锈4Fe+30 2=2Fe203 铝镁——空气中——氧化铝(镁)氧化膜:氧化铁——疏松多孔——铁易腐蚀氧化铝(镁)——致密——不易腐蚀物理因素氧化铝(镁)熔点高——耐火材料科学探究:铝箔燃烧资料卡片:氧化膜知识拓展归纳总结: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易失去(还原性)——易被氧化——化学性质活泼其他非金属与氧反应:金属与氯化合——氯化物与硫化合——硫化物作业:P53 1-4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金属与酸和水反应过程与方法:知识整合设计实验(铁与水蒸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实验热情重点:钠与水蒸汽反应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设计导入:金属与酸反应回忆,对比标题及生活中水与金属是否反应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实验3-3 仪器、操作、现象(钠、水中、外界)注意安全1、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及分析:浮、游、熔、响、红;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它的性质非常活泼,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了气体,推动钠在水面游动并发出响声;反应放出了热量,钠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溶液变红了,生成了碱反应方程式:2Na+2H20==2NaOH+H2应用:钠的保存及失火处理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科学探究:生活中的铁与冷热水均不反应,但我们看过炼铁的淬火现象(白烟)问: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状态(铁粉、水蒸气)能否反应P50教材阅读思考分析:完成实验所需装置: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物检验PPT 展示, 图3-8 演示实验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含水的棉花水不能太多,铁粉离棉花近点但不能使水与铁粉接触,导气管用长一点第三课时知识与技能: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与方法:实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重点:铝化学性质的特性难点:金属化学性质归纳与总结三、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3-4 对比实验现象结论:2Al+6HCl=2AlCl 3+3H2 2Al+2NaOH+2H 2O=2NaAlO2+3H2用铝制品应用注意事项:金属化学性质归纳总结:通性: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铝特性:铝与碱反应详细分析: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泼与较活泼金属: 与非金属单质(氧气、硫、氯气)反应,与酸和水反应,强弱之间的置换不活泼金属:化学性质惰性知识点拓展:活泼金属与盐反应拓展实验:钠与硫酸铜反应与铁与硫酸铜反应对比理论解释: 钠与硫酸铜溶液体系,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Cu 离子被水合)第四课时知识与技能: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溶度应用于化学定量研究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导入: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实用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初中(物质类别、微粒个数、质量多少)高中:Na+2H2O=2NaOH+2H 微粒扩大NA倍,结论: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可以计量反应中大量粒子集合体即: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系数之比应用:所有关于化学计量学的工具例题一:P52 注意:列式横比、纵比的一一对应性例题二: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500m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投入10.8g 铝粉,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所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例题三:将4.6g 的金属钠投入4 摄氏度,35.6ml 的水中,反应完全后,试计算:(1)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度例题四:在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2O ,若有0.5 mol 高锰酸钾参加了反应,试问:(1)参加反应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3)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还原性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知识与技能:钠的重要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过程与方法:实验,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对比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金属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一课时导入:金属元素的自然界存在形式——金属化合物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外线: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的盐内线:物质认识流程结构——性质——性质一、钠的重要化合物P55 页,第一自然段1、氧化钠( Na20)和过氧化钠( Na202)实验3-5物理性质:Na20 Na202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淡黄色粉末化学性质:Na20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2O + H 2O = 2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 + CO 2 = Na 2CO3Na202 过氧化物与水反应 2Na 2O 2+2H 2O====4NaOH+O 2↑ 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2CO 2 =2Na 2CO 3+O 2↑ 结论:钠的氧化物化学性质 氧化钠——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还原性 拓展:除此之外,过氧化钠因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应用:过氧化钠做供氧剂 (与其他供氧剂对比)热不稳定 2 NaHCO 3 ==Δ == Na2CO3 + H 2O + CO 2↑与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HCl 、 Ca (OH ) 2、 CaCl 2) 拓展:碳酸盐与碳酸氢盐区别 碳酸氢盐热不稳定,可以与氢氧根反应,与酸反应速率快 应用:制洗衣服、胃药( NaHCO 3)、食品添加剂3、 焰色反应实验 3-6 用于金属元素鉴别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钠元素:黄色 钾元素:紫色 归纳: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P69第二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拓展 知识与技能:钠化合物相关的计算;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1 、 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计算 客观事实:过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再与水反应例: 2mol 过氧化钠与 2mol 的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排出气 体物质冷却后,残留的固体物质是?变式:在相同条件下,总质量为 2 克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全 部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则固体增加的质量为多少?2 、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物质的量差)例:加热 50g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直至没有气体放出时,固体质量变为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标准状况下,将 5.6L 的 CO 2迅速通过过氧化钠固体,得到 4.48L 气体,试计算:这 4.48L 气体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在做这几个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无论什么实验,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固体试剂用镊子、药匙或纸槽取用,液体试剂用量筒、滴管取用或直接倾倒。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若给液体或固液混合物加热则试管口向上,若只有液体则要放碎瓷片。
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之后应该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
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4.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之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5.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要验纯。
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应先通氢气,待验得氢气纯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之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
6.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会遇到浓硫酸与乙醇、浓硝酸等密度比它小的液体的混合,应该如何混合呢?〖过渡〗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我们必须熟知物质的性质。
像我们前面讨论的氢气和浓硫酸就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和出售时都有醒目的标志。
〖学生活动〗阅读第4页图1-1,举例说明有哪些图中所示的“危险化学品”。
〖教师讲述〗除了熟知哪些物质属于危险化学品之外,为了确保实验安全,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也很重要。
随着我们化学知识的丰富、接触的化学实验越来越多,在新接触的化学实验中还会出现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实验安全问题。
〖课后作业〗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思考过滤实验、蒸发实验、蒸馏实验和萃取实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补充习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B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要将被加热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C .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可采用粉碎、振荡、搅拌、加热等方法D .为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 2.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 .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C .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D .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3.下图是用浓H 2SO 4和HCOOH 制备CO 还原Fe 2O 3并检验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图。
制备CO 的方程式为HCOOHCO ↑+H 2O 。
⑴A 、B 、C 、E 中应分别盛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加热还原Fc 2O 3之前首先要做______________检验;然后还要做_____________试验,浓H 2SO 4检验_________是否被赶净;⑶实验结束后在玻璃管上方悬挂磁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所放物质为CuCl-NH3溶液,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C 2.BD 3.⑴甲酸浓硫酸浓硫酸石灰水⑵装置气密性CO纯度空气⑶检验生成的Fe 除去未反应的CO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阐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本节内容要求我们掌握四个基本操作,我们先来学习两个。
〖教师讲解〗前面一节课已经就实验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在课前也已经对实验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就动手吧!〖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1,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⑴过滤时的“一贴二低三靠”;⑵如果想要得到的是固体物质,则还需要洗涤操作(本实验不需要);⑶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或用小火烘干;⑷搅拌时不能太剧烈,要始终用坩埚钳夹住蒸发皿,要防止固体小颗粒飞溅引起烫伤。
〖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提问并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到的食盐是纯净的吗?如何判断?〖学生活动〗完成实验1-2,阅读教材第6页“资料卡片”,交流初中学过哪些物质检验的方法。
⑴H2的检验、⑵O2的检验、⑶CO2的检验、⑷CO32-的检验、⑸Cu2+的检验、⑹酸和碱的检验等。
〖思考与交流〗如要除去其中的杂质SO42-、Mg2+、Ca2+,结合教材第7页的“资料卡片”上的溶解性表,应选用哪些试剂?1.确定试剂:SO42-选用BaCl2(为什么不用硝酸钡?)除去,Mg2+选用NaOH(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钾?)除去,Ca2+选用Na2CO3除去。
2.排定顺序:为了全部除去杂质离子,所加试剂必须过量(适量是难以控制的),这就带来了过量试剂如何除去的问题。
过量的Ba2+应用CO32-除去,过量的CO32-和OH-应用H+(盐酸)除去。
所以Na2CO3必须在BaCl2后面加入,盐酸在最后加入,加入NaOH 的顺序就有3种可能了。
(过量的盐酸怎么办?)〖小结〗粗盐提纯时,除了要除去不溶杂质外还要除去易溶杂质;除去易溶杂质时,除要考虑加入的试剂外,还需要考虑试剂的用量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以及过量试剂的处理等问题。
〖思考与交流〗1.过滤和蒸发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他们适用的对象一样吗?过滤适用于固体不溶于液体,若固体易溶于液体则要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2.若有两种固体,要使它们分离开来,可以采用什么办法?若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如CaCO3和NaCl的混合物),则可用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方法;若两种固体都不溶于水,但一种溶于酸(或其他液体)、另一种溶不于酸(或其他液体)(如BaSO4和BaCO3的混合物),则可采用加酸溶解、过滤(洗涤)、加Na2CO3沉淀、过滤(洗涤)的方法;……〖布置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补充习题1.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里有悬浊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错误的操作有()A.4处B.3处C.2处D.1处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是()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的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4.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其必要的实验操作为()A.升华溶解过滤结晶B.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加热溶解蒸发过滤D.溶解过滤蒸馏蒸发5.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等盐类,方法如下:⑴除去草木灰中的不溶杂质请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提取钾盐过滤后的溶液在蒸发皿里加热以得到钾盐晶体,将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固定铁圈位置②放置酒精灯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所需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