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特点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摘要] 生命教育的缺失引起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文章立足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从生命教育的认知、生命幸福观、生命的目标状况、生命的敏感事件、生命教育的接受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并就现状进行思考,提出对策。
[关键词] 生命教育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生命教育工作发展中心在2009年11月公布了《中国体验式生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发展生命教育,旨在完善国民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
具体落实生命价值意义教育,在保护国民自然生命的同时,加强人文生命教育,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更凸现生命的真实、价值和意义,在有限的自然生命过程中发挥无限的力量,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真实的人生。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抑郁、自杀、自残、虐待动物、校园暴力等现象频频出现,且自杀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一死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迫切需要关注。
关注的中心是大学生对生命的不尊重、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无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题。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本研究从广东广州四所独立学院随机抽取327名学生,其中男生168人,女生159人;大一101人,大二92人,大三80人,大四54人。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问卷从生命教育的认知、生命幸福观、生命的目标状况、生命的敏感事件、生命教育接受方式五个方面18个问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27份,回收有效问卷319份,有效率为97.5%,问卷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
在问卷调查同时,对“生命教育、生死学的认识”,“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对自杀原因的探讨”等问题做了深入访谈,有12位同学接受了访谈,目的旨在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1.独立学院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晰。
统计得知,有68.45%的同学没听过生命教育,仅有8.47%的同学对生命教育有一点认识。
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及生命教育研究
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及生命教育研究【摘要】生命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64名大学生的生命控制感、挫折应对方式和生命观进行调查,并试图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命观生命教育大学生生命观(View of Life),是人类对自然界生命物体(也包括人类自身生命)的一种认识,它不仅指生命主体能认识生命本身的性质,还包括生命主体对生命应有价值的把握和判断,一直是东西方学者不断关注和研究的一个主题。
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代表着青年的主流和方向,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未来,承载着社会的重托和期望。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明文规定将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其重要性。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随机调查了300名在校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64份,回收率为88%。
(二)测量工具研究选用林雪编制的《大学生生命控制感问卷》、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潘美姬编制的《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及生命教育调查问卷》进行测量,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1.对待生命的态度。
95.1%的同学选择“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有62.1%的同学选择“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奋斗目标”,有60.6%的人认为“人生什么都可以舍弃,只有生命不能”,有82.2%的人认为自己“一定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人生目标。
45.5%的同学在“是否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的项目上做肯定回答,有10.2%的同学做否定回答,有43.9%的同学选择“不确定”。
3.生命责任感。
58%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责任的人。
并且有53.8%的同学在非典时期情境选择的题目上回答“我也会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4.对死亡与自杀的态度。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正处在人生道路上的关键阶段。
他们既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种种生活压力和思想困惑,其生命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的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之道。
1. 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
大学生在校园中普遍缺乏生命价值观念的培养。
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学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不够。
大学生的生命观念容易受到消极影响。
在当今社会,一些不良的媒体和网络信息泛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人际关系也对其生命意识产生影响。
一些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和生活观念,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命选择和行为。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大、信息泛滥、道德沦丧等问题严重,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是教育体系的不足。
当前的大学教育以考试为导向,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在生命意识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培养和引导,使得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相对薄弱。
二、改进的建议针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改进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水平和素养。
1. 强化教育培养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应当注重生命意识教育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程设置、讲座、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
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生命意识教育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在这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引导。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意识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增强其生活抵抗力和应对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可以加入生命意识方面的内容,使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生命的意义。
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
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
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生命意识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进行研究。
一、现状分析1.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大学生只关注自身的学业和成长,对于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教育资源匮乏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资源匮乏,学校缺乏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生命意识教育培训和指导。
3.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物质追求导致了社会对生命的轻视和漠视,大学生受到了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态度。
二、存在问题1.缺乏生命观念和态度大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仍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认识不够,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态度。
2.缺乏生命规划和意义追寻大学生缺乏对于生命的规划和意义追寻,对于自己的生命目标和人生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定位。
3.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的生命认识出现偏差,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清晰,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态度。
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内容、建立教育机构和加强社会正能量的输出等对策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态度,使其在面对未来社会和工作生活时,能够有着更清晰的生命目标和意义追寻,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对于推动其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态度。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1. 探究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知和重视程度;2. 了解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3. 分析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和应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生命的认知程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态度以及应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等方面。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4.1 对生命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
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清晰的认知,并且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有一定的认知并予以重视。
4.2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看法不一。
约有60%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宝贵的礼物,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而约有30%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无论长短都不会影响什么。
此外,还有少部分受访者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抱有消极的态度。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存在着差异。
4.3 生命的态度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对于困难和挫折能够勇敢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
然而,也有约20%的受访者表示在面对困难时倾向于消极和退缩。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受访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缺乏坚持和积极应对的能力。
这一结果说明,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和心理素质。
五、讨论与建议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讨论与建议:5.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引导,培养其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引言: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中一个重要而又被忽视的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命的重视,生命意识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生命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现状分析1.1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多以理论知识宣传为主,实践教育相对薄弱。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对于生命意识教育的认知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命和健康问题并不重视,长期以来忽略了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2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大学生在面对生命和健康问题时,普遍存在缺乏应对能力、主动意识薄弱、依赖性强的现象。
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心理问题时,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和处理方法,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特别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大多数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缺乏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1.3 影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因素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薄弱,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是教育体制问题,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专门的生命意识教育课程。
其次是社会环境问题,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关注度不高,相关教育资源匮乏。
再者是学生自身问题,大部分学生对于生命意识教育缺乏认识和重视,心理素质有待加强。
二、问题分析2.1 教育内容单一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缺乏全面的生命意识教育内容。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很少涉及到生命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得大学生缺乏对于生命意识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2.2 实践教育不足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多以理论知识宣传为主,缺乏实践教育。
临床实践教学相对薄弱,使得大学生缺乏对于生命意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2.3 学生自身问题大学生对于生命意识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高,对于自身的生命和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文档2篇
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文档2篇A survey report on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编订:JinTai College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文档2、篇章2:有关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报告文档篇章1: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文档调查时间:5月份调查地点:南华xxx学院清远校区调查对象:南华学生和qq好友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人: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报告前言:什么是生命意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生命意识是作为一切事物的来源和基质的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是一种对于生存和生存价值的提升和感悟。
一般来说,包括浅层次的生存意识和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
就生命本体而言,是指生命的物质形式和感情欲望;就生命价值而言,是指为了追求生命的存在意义与永恒而达到的生命理想境界。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和领域从而生活质量提高了,但同时也使“自我”在知识的汲取、技术的运用面前被忽视了。
当他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学知识的同时,这些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会象征着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
但是,获得了这些,是否就意味着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呢?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他们对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等生命本身带有实质的东西缺乏深刻了解和认识。
面对这些生存环境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难以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予以正确把握和选择......同时经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了大学生由于青春期的迷茫而出现的心理危机和个体意义感消失。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生们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认知存在偏差。
一些大学生认为,生命意识仅仅是指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没有意识到生命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这种认知偏差使得他们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方法还不够多样化。
目前,许多院校的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多以课堂讲解的形式进行,缺少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变得单调和枯燥。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最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足。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许多院校仍然将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置于次要地位,缺乏长期、系统和深入的教育,容易被学生忽视。
此外,有些学校的教育内容过于注重对生命的简单认知和保护技能的培养,缺乏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首先,应该加强对生命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针对学生生命意识认知偏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实地教育、案例教学等,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更完整的认知。
其次,应该加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演示、实验演示等更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最后,应该优化生命意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对生命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之,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教育者重视。
只有通过持续和有效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生命的文化氛围。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分析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3
通过调查结果,提出针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干预 措施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珍 惜生命、热爱生命。
02
调查方法与样本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问卷 ,以收集大学生对生命的看法和 态度。
线上与线下结合
VS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承受着 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 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产生 怀疑和困惑。因此,调查大学生的 生命观现状,有助于了解其心理状 况,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调查目的
1
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了解其生命观现 状,包括对生命的意义、价值、责任等方面的 认知和态度。
2
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要点一
个人价值
要点二
社会价值
大学生普遍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努 力实现个人价值,以获得自我认同和 社会认可。
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 色和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 会进步做出贡献。
要点三
人生目标
大学生普遍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 以此为导向,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 价值。
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及时解决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 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预防和减少对生命的负面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 的生命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05
附录与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
提供详细的调查问卷内容和统计 数据,包括问题列表和受访者的 回答情况。
04
结论与建议
结论概述
01
大学生生命观总体积极向上,对生命有较高的认知和理解。
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研究
德育与管理DEYU YU GUANLI教师• TEACHER2021年4月Apr.2021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研究崔慧慧,严飞飞(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黔南551300)摘要:为了解当今大学生的生命观,文章作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展开调查,分别从对生命的 认知、生命的活力、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及幸福感状态五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生命观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够客观、理性看待生命,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生命活力相对缺乏,幸福感整体不高,目标不明确、迷茫、空虚、生活过于压抑等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未能呈现此年龄 该有的生命活力与激情。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幸福感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11-09文章编号:1674-120X (2021 ) 11-0019-02一、 调研内容与对象本研究采用的问卷是褚惠萍编写的当代大学生生命观 调查问卷,笔者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为更好地了解大 学生生命观的现状,笔者对贵州省几所高校的在校生进行 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 200份,回收问卷1921份,回收率为81.32%,其中有效问卷为1882份,有效回收率为97.97% 0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对生命的认知在对生命的态度方面,81.4%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可 贵的、神圣的,对仅有的生命要好好珍惜。
同时,在对待校 园内的流浪猫、流浪狗生命的态度上,有28.6%的学生表 示对出现在校园内的流浪猫、流浪狗只是偶尔看看,并没有 什么怜惜的感觉。
从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其他生命的冷 漠态度,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表示讨厌,认为它们就应该被赶走。
在对校园内学生自杀问题的看法上,67.8%的大学生 对此持否定的态度,这部分学生对自杀持有正确的态度。
同时,我们也看到仍然有20.5%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可以理解 的,甚至有8.5%的学生表示自杀是_种绝地反抗的形式,这部分学生明显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应当引起高校及社 会的重视。
大学生的生命观分析与生命教育策略
大学生的生命观分析与生命教育策略【摘要】这篇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的生命观形成因素、特点及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探讨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策略,以及生命观转变的途径。
结论指出,大学生生命观塑造需要长期过程,生命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观决定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大学应该注重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综合的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他们的生命力和抗压能力,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生命教育、形成因素、特点分析、必要性、策略探讨、转变途径、塑造、贯穿、重要组成部分1. 引言1.1 大学生的生命观分析与生命教育策略大学生的生命观是指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念。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惑,需要通过生命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对大学生的生命观进行分析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生命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学习生命观的地方,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生命观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也会对大学生的生命观产生重要影响。
大学生的生命观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生命观,注重实现自我和追求人生幸福。
生命教育对大学生非常必要,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生命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的一种关怀和呵护,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和推动。
在大学生生命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来进行。
比如通过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人生目标,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和未来。
大学生自身也要积极参与生命教育,主动思考和探索自己的生命之路。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指出存在忽视生命、浮躁消极等问题。
其次探讨了影响生命意识的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
然后进行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学校生命意识教育需加强,教育策略与方法多样化是关键。
最后对生命意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生命意识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总结指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亟待改善,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教育。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加强跨学科研究、提升生命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本研究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提供了参考与启示,有望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调查、策略、方法、效果评估、影响因素、总结、展望、建议、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在大学生群体中,生命意识教育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生命意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而当前的现状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生命规划和目标、缺乏危机意识等问题。
生命是一种珍贵的礼物,拥有健康的生命意识意味着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自己。
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问题所在,探讨影响生命意识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与方法,最终推动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提升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启示,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水平。
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探讨,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生命意识教育策略和方法提供参考。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生命意识教育的认知和需求,可以为教育者提供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研究综述
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研究综述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研究综述摘要:大学生生命认知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点,本文对近十年来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当前,学者对“生命认知〞的定义并未统一,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法,大局部的大学生有正确的生命认知。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认知; 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生命认知的研究正日益成为社会和学者们关注的一个课题,关于大学生生命认知的研究也开始逐步增多。
本文尝试对近十年来大学生生命认知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将“生命认知〞作为主题词输入中国知网发现,最早有关“生命认知〞的记录是1992年3月,到2021年3月为止这十年间的文章共有88条记录,可以看出有关方面文章数量较少。
而将与“生命认知〞相关的主题“生命意义〞作为主题词输入中国知网,发现从1961年10月—2021年4月的文章记录共有4705条,但是把“大学生生命意义〞作为主题词输入却只有32条记录。
同时,把“生命意义认知〞作为主题词输入得到2000年10月——2021年10月的文章记录只有6条。
再者,将“生死认知〞作为主题词输入中国知网得到2021年5月——2021年9月的文章记录为4条。
总体而言,有关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研究较少,但是鉴于该研究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有必要将该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便。
1 大学生生命认知研究内容1.1 概念与结构的探讨。
在徐晓滢和李丹的文章中,他们认为“生命认知〞一词囊括一切与生命和死亡相关的内容,是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整体认知。
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从无到有、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演变和深化的心理品质,可从“知〞、“情〞、“意〞三大取向对其进行划分:“知〞是强调个体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看法和理解;“情〞是注重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体验和感受;“意〞那么指个体对生命价值及其意义的探索和领悟[1]。
在“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及其培养〞中,章坤认为生命认知就是对“什么是生命〞和“生命具有哪些根本特征〞的答复,是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核心和根底[2]。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根底,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局部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根底。
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
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微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珍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说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由于生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因人而异。
大学生的生命观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都成认面对伤害动植物的行为时自己没什么感觉,对生命伤痛抱有漠视态度。
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研究综述
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研究综述
潘雪;邓志钧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16
【摘要】大学生生命认知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点,本文对近十年来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当前,学者对“生命认知”的定义并未统一,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法,大部分的大学生有正确的生命认知。
【总页数】2页(P3-4)
【作者】潘雪;邓志钧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1
【相关文献】
1.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辽宁省高校188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2.新疆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现状调研报告
3.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现状及引导策略
4.大学生生命认知与体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5.大学生生命认知与体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调查分析摘要: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待自然界生命物种的一种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学生生命观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生命观;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高职学生的生命观,了解学生对生命观的认识与看法,探究高职学生生命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生命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的生命观,了解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对生命的感悟,扎实做好学生工作,我们针对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做了此次调查。
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法,针对全院4000多名在校学生,随机抽取500名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2份,回收率为94.4%。
其中男生324人,占68.64%,女生148,占31.36%;大一学生26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5.72%,大二学生20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4.28%;城镇户籍学生60人,占总人数12.71%,农村户籍学生412人,占总人数87.29%;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13.77%,非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86.23%;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42%。
调查对象男女比例适当,涵盖了在校的两个年级学生,调查比例合理。
一、问卷的编制本次问卷围绕高职学生的生命观展开,按照研究目的和我国张曙光、冯建军等专家学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定义,设计出包含自然生命观、精神生命观和社会生命观三个维度的生命观调查问卷。
自然生命观,是指学生对自然生命的认识或看法。
调查学生对“生”和“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个体生命的诞生和人类生命起源的了解情况。
精神生命观,是指学生对精神生命的认识或看法。
调查学生对“自我”这个生命个体的感觉,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体会,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追求等。
社会生命观,是指学生对社会生命的认识或看法。
调查高职学生对他人生命的看法,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不同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距,绝大多数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与看法有着正确的判断,也存在个别学生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特点研究
[摘要] 为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特点,采用何英奇编制的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对253名独立学院学生的生命认知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死亡接纳”上的得分最低,“生命目的”、“生命控制”和“死亡接纳”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母体高校学生;健康状况一般的学生,其生命认知总分和“生命目的”维度分,显著低于健康状况好和非常好的被试;健康状况一般学生的“苦难接受”得分低于健康状况好的学生;学生组织干部的生命认知由于非学生干部。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生命态度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自伤等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
大学生自杀自伤事件的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大学生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等生命认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积极健康的生命认知对大学生非常重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高中中后期至大学阶段,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即寻求自我认同和生命意义的阶段,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生命认知。
由于巨大的学业压力,我国青少年在高中时代往往无暇思考与自身生命有关的问题,高中也没有系统的生命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生命认知偏差,生命态度消极,生命意义缺乏,比如有研究发现23.12%的大学生对生命感到迷茫,4.49%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较低[1]。
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生命认知偏差,使研究者更加重视对生命认知的研究,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全方位的生命教育。
在大学生群体中,独立学院大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高校,学生数量占大学生的比重逐年增高。
研究者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中心意识高、社会活动能力较强,但自制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且家庭差距较大,贫困生问题突出[2]。
以上特点使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多种心理层面上与其他大学生有显著不同,因此有必要就独立学院学生的生命认知进行单独的研究讨论。
本研究将着眼目前研究较少的大学生生命认知,特别探讨独立学院生命认知的特点,为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供第一手资料。
1.研究对象和工具
1.1研究对象
共选取样本407名,其中独立学院学生254名,男生151名,女生103名,平均年龄21.30,标准差1.33;作为对比的母体高校学生153名男生107名,女生46名,平均年龄20.30,标准差0.86
1.2研究工具
选用由何英奇根据Frankl意义治疗学的核心概念编制的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
该量表由6个因素构成,分别为“求意义的意志”,主要测量个人企图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与目的的动机;“存在充实”,测量个人是否有因缺乏生命的意义、人生目的和感受游离性空虚、焦虑所引发的“存在的挫折”的程度;“生命目的”,测量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热烈的、有意义的人生目的,并对其生命目的感到满意的程度;“生命控制”,测量个人能自由作生命抉择与生命负责的程度;“苦难接纳”,测量个人了解苦难的意义,及接纳苦难考验的程度;“死亡接纳”,测量个人对死亡不会恐惧焦虑的程度。
该量表6个因素的Cronbach系数介于0.65与0.87之间,说明有较好信度,同时它也能较好地预测心理健康程度,有较好的效度[3]。
2.结果
2.1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整体情况
计算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学生的量表总分和各因素的平均分,使用t检验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p<0.05;**p<0.01
由上表可见,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上总分的平均数为137.78分,而六个维度中死亡接纳最低,为3.03分。
表1同时可见独立学院学生与母体高校学生数据的比较,独立学院学生在生命目的、生命控制和死亡接纳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母体高校学生,其他维度上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2.2不同属性独立学院学生生命认知比较
以性别、年级、健康状况、在学生组织中地位等为自变量对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p<0.05
由上表可见,健康状况在总分、生命目的和苦难接纳上存在主效应,经事后检验发现,健康状况一般被试的生命态度总分和生命目的维度分,显著低于健康状况好和非常好的被试。
在苦难接受维度上,健康状况一般被试也比健康状况为“好”的被试得分低。
学生组织地位在存在充实维度上主效应显著,具体表现为学生干部得分高于普通学生组织成员和非成员。
所有交互作用都不显著。
3.讨论
独立学院大学生死亡接纳最低,显示其对死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恐惧和焦
虑,这似乎难以理解,但据了解,样本所在学校前不久曾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因此可能造成学生应激地对死亡产生恐惧和焦虑。
独立学院学生的生命目的和生命控制两个维度低于母体高校学生可能是因为独立学院学生比较缺乏明确的、热烈的、有意义的人生目的。
相比较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独立学院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自我要求又比较高,难免陷入自责与自卑当中,降低其对自我生命的评价,从而造成寻求生命目的和控制的动机减弱。
他人的研究中还发现,独立学院学生自我规划较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自觉性不强,只求能够考试及格,顺利毕业[4]。
从生命态度的影响因素来看,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的主效应在生命态度总分、生命目的和苦难接纳上均达到显著。
健康状况好的被试有更加积极的生命态度,明确的,有意义的生命目的,同时也能更加心平气和地面对生命中的各项困难。
因此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应特别重视身体状况不好的学生,及时备案,适时关心,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
本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在学生组织中的地位会影响其生命态度,特别是对当前生命的充实感,因此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学生组织中担任管理职务来引导和改善其生命态度。
参考文献:
[1] 林静. 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5): 382-383.
[2] 朱威. 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小析[J]. 决策与信息, 2011, 5: 155-156.
[3] 何英奇. 生命态度剖面图之编制[J]. 师大学报, 1990, 35: 71-94.
[4] 王成. 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工作研究[J]. 管理学家, 2010, 5: 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