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洗耳恭听 激发数学交流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越来越新颖,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可老师们也常能看到这样一些现象:(1)台上老师口干舌燥地讲,台下学生却充耳不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2)教学重难点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偏偏就是记不住;(3)老师提问某一个学生,回答正确,如果叫谁把这位同学的话再说一遍,竟鲜有人能完整地说出来;(4)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未等老师说完要求,学生们已轰轰烈烈的展开了,老师的后半句话淹没在孩子们的声浪中……看似热闹的课堂,教学效率却很低,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倾听的养成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倾听习惯没有完全地养成。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倾听是获得高效课堂的前提。
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在交往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听。
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学会倾听,从听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很多时间和途径来培养的。
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在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呢?一、晓之以理,认识倾听的意义。
首先要告诉学生倾听的意义。
要让学生明白,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有别人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倾听就是吸纳别人的智慧和好的想法。
会倾听的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捷径,少走弯路。
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讲话和同学的发言,能够学到许多知识,受到更多启迪,能够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滋补。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这些道理的渗透要得法,不能是老师一味的讲解,因为很多时候在我们大人眼里觉得很容易明白的道理,孩子不一定听得懂,就算道理明白了,可毕竟是空洞的语言,所以可以用“讲故事”、“阅读名言”等巧妙的方法来引导教育、说服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学习倾听习惯培养策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倾听习惯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倾听习惯的策略。
我们可以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比如在教室里,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解时保持安静,认真聆听,避免打扰他人。
老师在讲解时应该将语速控制得不过快,有条理地讲解,让学生容易跟上。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工具来帮助学生倾听,比如使用投影仪,在黑板上展示出具体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提高倾听效果。
我们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鼓励他们相互倾听,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老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学问题,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
之后在课堂上进行答案的讲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倾听。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习题的录音,在家里让学生进行倾听,然后完成习题。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倾听和理解的能力。
家长和学校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比如数学绘本、数学游戏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导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运用多媒体工具、互动讨论、小组活动、独立思考和解答,以及提供适合年龄的数学学习资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倾听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倾听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倾听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课堂的学习需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和指导。
许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出现倾听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会有效倾听是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倾听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倾听的策略。
要做到有效倾听,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听课态度。
这包括积极主动地调整心态,对数学课堂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需要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重要而有趣的学科,要对数学知识保持敬畏之心,主动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导。
在课堂上,学生要保持专注,做到耳听为虚,眼观为实,全神贯注地倾听老师的讲解。
学生还要学会尊重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提问,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疑惑,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老师的教导,提高学习效果。
选择合适的听课位置也是影响倾听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应该选择一个靠前、靠窗、远离课堂门口和与老师近距离的位置。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听到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细节,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靠近老师的位置也能让学生更容易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自己的疑惑。
在选择听课位置时,学生还要考虑到自己的观察和听觉能力,保持距离合适,不受干扰,有利于提高倾听效果。
除了良好的听课态度和合适的听课位置,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倾听的技巧。
要学会做好听课笔记。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适当地做些笔记,记录下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以便课后复习。
通过写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还可以通过积极思考的方式来倾听老师的讲解。
在老师讲解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听,还要思考,和老师一起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还可以使用多种听觉辅助工具,比如录音笔、耳机等,通过录音、重听老师的讲解,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会“听”话的学生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会“听”话的学生【摘要】教师不但要自己善于倾听,更要教会学生倾听,让他们都成为会“听”话的人。
学会倾听,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试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策略提出来,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教学;倾听;习惯培养;策略真正的沟通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以真诚的倾听开始的。
因此,教师不但要自己善于倾听,更要教会学生倾听,让他们都成为会“听”话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教师是讲述还是提出问题,学生都需要经过认真倾听才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如果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也只有认真倾听后才可能作出应答或进行深入讨论。
认真倾听,不仅能确切、完整地听懂说话者的意思,也是尊重说话者的表现,更是自己良好修养的标志。
然而,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所缺乏的正是倾听的意识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那么,教师该怎么办呢?一、强化学生听的意识当一个老师接手一个新班时,从第一堂课就要郑重其事的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
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
老师要欣赏积极发言的学生,也要表扬专心倾听的学生。
在训练学生专心听讲的意识时,老师可以在适当时候善意提醒学生“听同学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
”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听不只是耳朵的事,更多的是大脑的活动,要用心听,主动地听,深入地听。
经过老师的多次强调和实践之后,学生就慢慢养成听别人把话说完的习惯。
将听和说结合在一起。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
而“说”多少又可体现他“听”多少,因此,要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对于差生来讲,更是要让他多说,刚开始可以是重复别人的回答,慢慢地可以让他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培养良好倾听习惯,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良好倾听习惯,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湖南省新化县科头乡中心小学欧玉洁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学习方式,倾听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
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还要引导学生善听,倡导学生多思。
只有把讲、听、思并重,互相促进,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
在现行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课堂上的形式,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课堂气氛很热闹,但热闹的背后却是随意和低效,学生间的交流更多是个只有表述而缺乏倾听的过程。
从而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教学中还忽视了学生如何独立的思考,如何在倾听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更高程度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专心、细心、虚心的倾听和思考别人的发言并和自己的认知相结合。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呢?一、欣赏鼓励,激发倾听的兴趣首先,从低年级开始树立正面典型,激发倾听的兴趣。
如课堂上孩子听课认真的,可以及时表扬。
“你听得最认真。
”“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真仔细。
”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
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这一序列的看似普通而朴实的语言,就像久旱的甘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激励是在无声中随时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从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二、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因此,要使学生爱听,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淡化洗耳恭听 强化数学交流
淡化洗耳恭听强化数学交流【摘要】本文力从数学交流的角度出发,在中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数学交流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
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他们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
课堂教学就需要尽量做到使信息在共同体内顺畅流动。
关于课堂中的数学交流教学,本文从内容,操作形式方面作了具体论述。
数学交流教学形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题海”现象,提高了学习成绩。
【关键词】数学交流信息反馈小组合作交流1 研究问题的提出回想自己的教学,当我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时,竟没有一个学生有问题可提。
还有的时候,学生会做题,但让他上黑板讲给大家听时,竟语无伦次。
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创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的多向的动态的数学交流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习惯,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
2 强化数学交流的方法措施2.1 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
”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基础和工具。
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这三种数学语言在表达数学时,常常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
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部分知识时,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就存在着如何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相互转化的问题。
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应加强这三种语言的互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
例如:某班级共有48人,其中爱好体育的25名,爱好文艺的24名,体育和文艺都爱好的9名,试求体育和文艺都不爱好的有几名?在完成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就可引导学生先将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将爱好体育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A,爱好文艺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B,整个班级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U。
则体育和文艺都爱好的同学组成的集合是A∩B,体育和文艺都不爱好的同学组成的集合是(CUA)∩(CUB),再将符号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通过图形得到集合(CUA)∩(CUB)的元素是8,最后把符号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即(CUA)∩(CUB)转化为体育和文艺都不爱好的同学有8名。
培养倾听习惯,提高小学生数学倾昕能力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条件.”而倾听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既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倾听能力.一、创设倾听情境,使学生乐于倾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主要以色彩、形象和声音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处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包括学生在野炊,在和蝴蝶嬉戏,还有农民伯伯在摘向日葵,池塘里的游鱼嬉戏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边看图边讲故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故事贯穿教学内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并且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再如教学“正数与负数”时,也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白板上播放田径比赛中运动员比赛的画面,以刘翔为例,13.42秒的时间完成110米栏,场地风速为每秒-0.4米.问题就出来了:风速怎么会是负的呢?学生之间交头接耳,讨论热烈,最终统一为刘翔跑步的方向和风速的方向相反,也就是顶着风在比赛.再把问题进行延伸,假如风速是+0.4米又怎么去理解呢?有前面的经验,学生很快理解刘翔是顺风在比赛.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将课堂教学引入高潮,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经常这样就会使学生养成习惯,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二、营造倾听氛围,让学生主动倾听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能够引起人的所有行为.老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可以通过革新教学手段和方式营造倾听的环境,从而高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而定,不同的年级采用不一样的方法.常用方式有让学生猜谜语,讲动听的故事,做有趣的游戏等方式营造氛围.合理使用这些方法,就会因其知识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认真倾听讲解,从而获得知识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不断探求,也更能够凝神聚力,使学生心往一处想,课堂气氛就会稳而不乱.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用一首乘法口诀的儿歌引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学习兴趣,但这首儿歌是不完整的,要学生来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正好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就会主动倾听.比如学生已经学会了“1,2的乘法口诀”,在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画面显示:一组学生正在背诵“1,2的乘法口诀”.我们就会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同时也会不约而同地跟着背诵起来.此时可以停止播放,教师启发学生将剩下的背诵完成,并学习“3的乘法口诀”.学生就会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便主动倾听.三、养成预习习惯,提高课堂倾听效果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的习惯.预习让学生对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教师在讲课时,他们能够知道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以及重要性,和教师进行积极的配合,从而认真倾听,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学习以课本为主,学生在对课本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梳理他们的思路,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得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并在思维过程中进行概括分析、想象推理,让知识形成体系,重新构建知识的结构,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让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进行题目训练时能够主动审题,将题目读完整,学会分析问题并对题意进行综合概括,完整地理解题意.有这样一道题: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直角来,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就能够全面理解题意,将题目做完整,而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对题目不会深入探讨,总是跟着感觉走,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只完成前一部分,而没有标出各部分的名称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倾听效果是多么重要.四、优化学生发言,促进学生倾听能力在小学数学的动态课堂上,一个个高举着小手争先恐后地想要发言是最常见不过的事了.但究竟让谁发言,这是大有学问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似乎就在教师随意指名发言的一瞬间.例如,在教学中有时数学教师可能同时带两个同轨班级的数学课,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阶段,由于提问不同的学生,就造成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有这样一道题: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总结错误的原因,大多是把72当成是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总和.在第一个班级课堂评讲时,面对举手发言的学生,教师只是让做对的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在倾听,似乎解决了问题.到第二个班级进行课堂评讲时,老师改变了提问的方法,先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做题思路,找出错误的地方,总结做错的原因.然后,再让做对的同学完整地说一遍解题思路和过程.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重新进行测试时就会发现,第二个班级的正确率更高.由此可见,优化学生的发言,能够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帮助学生解疑并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让学生用这把金钥匙去打开广阔的知识之门,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用最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学生培养倾听习惯的机会,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倾听习惯,提高小学生数学倾听能力◎程永志(江苏省淮安市大兴九年制学校223311). All Rights Reserved.。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作者:汪国英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24期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
倾听与表达共同组成了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
课堂上不会倾听的学生为数不少,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根本不愿意倾听同学、老师的发言。
这样导致了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课堂上教师指名让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该学生还没有说完,旁边的学生就大声说:“错了,错了”。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发言,许多学生都会举着手高喊:“我来,我来!”即使在同学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却会置之不理,依旧叫个不停。
同学发言,其他学生事不关己,各干各的事情,完全忽略发言的学生。
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常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他人,也会使自己因为不注意倾听而错过重要的内容,课堂效率低。
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
教师在学生听之前,要给学生提一些具体的要求。
让学生知道要听清楚别人说的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哪里讲的不太好,是否听明白。
如:“仔细听,想想他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不够?”“听完后,让我们来给他当小评委,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等某某同学讲完,请他考一考某某同学。
”这样,学生有了目的,就会更注意地去听,渐而学会倾听。
这样慢慢的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倾听对象的语言表达上,倾听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榜样示范,仿效倾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
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思考
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思考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孩子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老师讲解等现象,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
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倾听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提高小学生倾听习惯提高课堂互动性小学生因为年龄和学习经验的限制,对于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其中。
老师可以经常提问、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互相讨论学习内容。
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
形成自律习惯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而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需要比较高的自律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纪律训练、奖惩机制等方式,形成小学生的自律习惯。
例如,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和纪律表现,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惩罚。
这样,小学生会逐渐自觉地培养听课和自我约束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学小学生的个性和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
因此,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和学习习惯,开展个性化教学,以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性,提高听课效率。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实践中,或者使用动态图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创设情境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具有场景感的情境,使教学内容彰显生动有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课前复习和课后巩固小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忘记上课情况或者没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
因此,老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之前,在课前让学生先复习相关知识点,或在课后留下巩固和理解题目的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领会数学思想方法 通性通法淡化技巧-最新教学文档
领会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技巧高中数学一直是很多学生头痛的学科,尤其对于文科生来说,更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利器。
不少同学都反映,高中数学确实太难了。
“高中数学内容更加丰富,海量的数学知识更加趋于抽象与综合,数学语言高度形式化且晦涩抽象,数学思想方法丰富深刻需要反复体悟”,双流中学数学老师黄大海表示,高中数学确实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突破。
老师说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高中数学三条主线: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数形结合双流中学数学老师黄大海表示,义务阶段的九年学期时间,数学课程围绕“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主要内容,同学们收获了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以此为基础,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呈现出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数形结合三条主线。
在数量关系中,高中数学会把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向量系,会涉及更复杂的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函数家族,还会涉及研究函数的导数与积分。
在空间形式中,高中数学会从二维的平面世界跃升为三维立体空间,平面的平行和垂直毫无悬念地将推广为空间的平行和垂直,你将会看到立体生动的空间形体。
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会紧密联系,将用三角函数解任意三角形,用向量研究几何,用导数和积分为工具,用分析方法研究平面曲线。
初中数学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强调“大众数学”的观念;高中数学内容更加丰富,海量的数学知识更加趋于抽象与综合,数学语言高度形式化且晦涩抽象,数学思想方法丰富深刻需要反复体悟,充分体现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明确了上述变化,你将不难预料新高一的同学们,为什么普遍感觉高中数学枯燥乏味、抽象晦涩,甚至面目可憎;为什么部分学生会陷入学习“困难期”,成绩严重滑坡。
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爱上数学莫惧怕黄大海老师表示,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爱上数学莫惧怕。
倾听,开启学生数学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倾听,开启学生数学思维之门的“金钥匙”发表时间:2018-04-26T15:47:24.4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作者:虎利平[导读] 学生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为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虎利平青川县青溪镇中心小学校 628109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182-01倾听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课堂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用脑子听。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是其它活动的基础。
有关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
而对小学生来说,倾听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学生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为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
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1.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事实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上的课。
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掌握倾听方法,提升数学听课效率-最新文档
掌握倾听方法,提升数学听课效率倾听,不仅可以了解到别人的思想与认知,还能找到与别人见解的共鸣与不同,促进交流。
但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伴随着外界不可抗因素与内在压力大的因素,同学们并不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随意说话的现象仍然不断出现,对于老师上课所讲内容不能充分有效理解。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让同学们掌握倾听的方法,提高数学听课效率:问题引领,引导探究;深入追问,深化思维;不断反思,形成习惯。
一、问题引领,引导探究在课堂上,虽然有的同学专心致志地听讲,但是在考试时,考试成绩往往很不理想,有时候,分数还没有上课相对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考的分高。
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上课时抓不到重点,将自己的精力平均分配,抓不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所以,我们老师在讲解时可以先提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适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对知识的探究。
例如,我在讲解苏教版高中数学的“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的时候,就利用问题引领的方法来引导同学们对知识的探究。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先拿出半截粉笔,然后扔向教室门口。
我问同学们:“粉笔形成了一条完美的弧线,这条弧线的学名叫什么?在数学上,我们又该如何表示出这条弧线?在以x轴为横轴,以y轴为纵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该如何画出这条线?”在问题的激励下,同学们都想回答问题,可是又不知从何说起,学习的热情立马提高了。
在我讲课时,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生怕遗漏一点重要知识点。
在课堂的最后,我们又回到最初的问题,同学们不仅能以最高点在(0,0)画出弧线,而且在坐标轴上将弧线平移,并用表达式表示出来。
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同学们对问题的探究,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在问题的引领下,同学们在上课时抓住了主要重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
在问题的指引下,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授课内容,来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老师在上课前,可以提出几个主要问题,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提高倾听能力,提升数学听课效率。
二、深入追问,深化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同学们对于老师的授课内容有时只能了解到表面,对于更深层次的学习还缺乏经验。
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思考
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思考
1. 使用互动教学法: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
生参与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数
学思维方式,提高课堂效益。
2. 突出重点,减少冗余: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把注意力集
中到数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缩短冗余内容,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
数学知识。
3. 关注学生兴趣:老师应该尽量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入手,适当地增加课堂趣味性,引导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定期
进行课程的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 动手实践,多角度展示: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角度展示
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视觉辅助教具,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数学原理,从而易于理解和记忆。
5. 分组合作,互动交流: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合作,让学生互
相合作解题,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磨合和借鉴,通过互动交流,使
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6. 掌握技能,强化练习:老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基
本方法和技巧,而且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数学课
堂的效益。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更有效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更有效数学交流是以数学语言〔符号、文字、图式等〕为载体,以听、说、读、写等方式接受和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认识活动。
师生对话、小组交流、同桌讨论是数学交流的主要形式。
然而,当前课堂还存在着交流浮于外表,不够深入,要热闹缺乏实质的现象。
经过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交流的有效性,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数学交流的参与度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能提高课堂交流的参与度,保证课堂交流的正常进行。
1.倾听的习惯。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
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缺乏,有必要循序渐进的分步培养倾听习惯。
第一步听后重述。
当一个同学在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势必竖着耳朵认真听,才能正确地重述同学的发言。
教师可以用“你听明白她的意思了吗?你能再说一遍吗?〞“刚刚他的答复很完整,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来引导学生。
第二步听后转述。
这种形式经常用在同桌交流的时候,要求听后转述,目的是希望同桌间在交流的时候,双方能认真倾听对方在说什么。
第三步听后评议。
这是在全班学生已有一定倾听习惯之后提出的要求,当学生发言后。
不经过老师的评议,而直接请其他同学对对方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支持、可以反对,也可以建议。
2.表达的习惯,表达包括说话或者写,能将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表述出来,并要求尽量完整。
第一,先独立思考后发言。
在数学课堂里,经常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深入思考就参与交流,所以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了想法后可以先说给自己听,也可以找同伴交流,然后问自己和同伴是否能听懂,可有合理化的建议。
第二,借助肢体语言强化口语效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来克服口语的乏力,增强表达的效果。
二、精选问题与形式,提高交流的深度1.精选适宜交流的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处于学生“最近开展区〞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拿铅笔〞的活动情境,让两位学生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全部铅笔的1/3,结果一位学生拿出3支、一位学生拿出4支,引出了“为什么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3,但拿出的铅笔却不一样多?〞的问题。
让学生思维在“动”中飞跃——用好“眼、耳、脑、口、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让学生思维在“动”中飞跃——用好“眼、耳、脑、口、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发布时间:2021-09-07T11:12:16.0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2期作者:吴银军朱婷婷[导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吴银军朱婷婷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江苏淮安 223001江苏省淮安市启英外国语学校江苏淮安 223001【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教学效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具有真才实学的合格社会公民。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耳、眼、脑、口、手在课堂中充分活动起来,学生个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由此,笔者想到,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活动,就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及学生自我主动的发展。
一、动眼——凝聚慧眼,在观察中迸发思维灵感“观察是学生的触觉”,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苏教版教材中,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在许多地方(特别是主题图、习题插图)都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场景,但是,它们毕竟是静止不动的,学生从中不能清晰地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的双眼真正地动起来,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让静止的画面也活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交流的重要性一直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些数学教师误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多做题目、形成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教学则是传授数学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技能和技巧,因而在课堂上,三言两语就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一带而过,着重组织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模仿性、重复性的强化训练。
学生不是洗耳恭听就是埋头苦练,没有自我理解的时间和表达理解的机会。
压抑主动性、独创性必然造成学生缺乏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埋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后继学习。
现代学习论认为,任何真正的学习都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所以,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之间进行关于数学知识、数学体验、解决问题心得等方面的数学交流活动。
要将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不仅仅是重复内部思维、显化内部思维的过程,在表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已有思想的概括和对新知识的梳理、构建。
所以,数学交流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和数学知识的内化,以及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数学教学要淡化单纯的知识传授,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从给出知识转变为引出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思考和交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优势,体验思维迸发出火花所带来的愉悦情感。
激发学生进行数学交流,首先,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是科学之母,更是一种人类交流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使用数学语言交流,可以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而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数学交流在日常生活、交际、竞争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注意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以愉快乐观的情绪面对学生、感染学生,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动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消除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的心理。
在如沐春风的环境中,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便会信心大增,畅所欲言,大胆论理。
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时空,让他们能够就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这种交流,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说出下一个步骤或最后结果是什么,而是要学生就某个问题、观点进行据理力争,不但要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还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反驳、评价等。
最后,教师要善于点拔和激励学生共同探讨,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例如,教师可以变换问题的角度,变过去追求问题的结果为注重问题解决过程和发现新问题;又如,教师可以就捕捉到的学生想法中的智慧之光,抓关键词提出“你是怎样知道……?”等追问,引导学生在数学交流活动中围绕问题大显身手,提升思维素质。
激发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要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所提的问题既要带有挑战性,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才能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才能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提高认识。
通过进行数学交流活动,不但可以使师生获得同一知识或问题的不同侧面理解的信息,使理解互补、更全面更透彻,而且教师从学生的看法中,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的过程、理解的程度、情感态度、有没有独到的见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
这样,教师就可以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使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亲切自然,收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