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
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分析及解决办法
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分析及解决方法一、引言(一)问题的提出自2012年10月24日浙江温岭一幼儿园女教师的虐童照片曝光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以该事件为导火索,虐童这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立刻引爆了社会舆论,顿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那么虐童是什么呢?为什么会社会的关注呢?(二)虐童是什么虐童或者说是儿童虐待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避免不了的现象,即使是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虐童现象在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依然普遍存在着。
事实上,对儿童的虐待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医学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虐童问题视为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认为虐童是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对其进行经济性剥削。
”而幼儿园,这个为孩子提供启蒙教育的地方,居然成为虐童事件的摇篮,这会为孩子们留下多大的阴影啊!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更有必要关注此类事件,并思考解决方法。
二、为什么会出现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一)幼儿园教师虐童现状国内幼儿园老师体罚或虐待孩子现象时有发生,从狂扇女童耳光到揪耳朵提起,手段和花样不断升级。
如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女幼师揪幼童双耳离地20厘米,将幼童扔进垃圾桶内;又如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教师半小时内打了孩子70次耳光;以及上海杨浦区格林双阳幼儿园:女童下体被老师塞入芸豆等等等等,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幼儿园老师的残忍程度让人大呼心理变态。
本应是呵护幼儿成长的园丁,怎么就成了戕害儿童的毒手?(二)什么导致了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出现虐童的教师主要是那些素质低下、存在心理问题的部分幼师,那这些幼师又是为什么会进入教育的圣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呢?放任这些人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就是那些不负责任的无证民办幼儿园。
无证幼儿园得以存在,则是看中了幼儿园无往不利的吸金功能和政策法规的监管不力。
幼师虐童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
幼师虐童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
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事件屡屡发生。
幼师原本是孩子们最希望亲近的群体,可是昔日的“天使”和“知心姐姐”,今日为何变成了“恶魔”和“狼外婆”了?这不仅仅是孩子和家长的悲哀,还是幼师和幼儿教育的悲哀,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那么,频频发生的幼师虐童事件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心理阴影呢?孩子变得不会沟通了或沟通不畅。
三、安全感缺乏
学校本是一个学习,成长的第二园地,尤其是是幼儿园,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快乐,而不是孩子的学业,好不容易告别父母的分离焦虑,找到一个可以玩耍的地方,确遭来横祸,内心安全感比一般的孩子的缺失。
四、性格怯懦
“被虐或者看到被虐“后,变得胆小,老师威胁不让告诉父母,不告诉父母自己害怕,于是负面情绪被压抑,自己又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小心谨慎,不会遭到老师的”过分关注“,对长大后的性格形成会有很多不利因素。
佰佰说:一个社会对待儿童的态度,可以折射出它的文明程度。
因此,保护儿童权益是收入分配、性别平等之外关涉社会正义的重大问题。
当务之急是培育更多有针对性、专业性的社会组织,渗透性地进入民间的未成年人保护领域。
更重要的是加快儿童保护的立法进程,改变道德零容忍、法律不给力的现状。
虐童事件观后心得体会
虐童事件观后心得体会我在近期观看了一部关于虐童事件的电影,深感震惊和心痛。
这部电影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某地的虐童事件,以此引起了社会对虐待儿童的关注和思考。
观后,我对虐童事件产生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感悟。
首先,虐童事件使我感到非常愤怒和愤慨。
对待儿童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虐待儿童是对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严重背离。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机构,都应该对儿童的成长和安全负起责任。
虐童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受害儿童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更对整个社会的正能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其次,虐童事件让我意识到保护儿童权益的重要性。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应该得到最好的保护和呵护。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宣传,强化保护儿童权益的力度,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够享有健康成长的权益。
此外,家庭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健康成长。
虐童事件还提醒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敢于发声和援助受虐儿童。
在电影中,有几个角色明知道虐童事件的发生却选择保持沉默。
这种缺乏勇气和责任感的表现令人痛心。
当我们发现虐童事件发生时,应该勇敢站出来,为受虐儿童寻求帮助,并积极配合调查和解决这一问题。
虐童事件的曝光和处理需要社会的共同力量,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才能够真正使儿童免受虐待的伤害。
此外,虐童事件还让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基石,而虐童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教育不当密切相关。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和品德素质,教给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并通过教育,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和寻求帮助。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虐待儿童的问题。
最后,虐童事件提醒我,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爱护儿童的社会环境。
虐童事件的发生往往跟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有关。
只有社会上充满了爱和关怀,才能够给予儿童一个安全和温暖的成长环境。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儿童保护的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建立更完善的机制来保护儿童的权益。
幼儿园虐童案分析报告
幼儿园虐童案分析报告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的幼儿园虐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思。
这些案件揭示出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的虐待和伤害行为,严重侵犯了儿童的权益,给家庭、社会和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案件的原因和根源,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幼儿园虐童案件的发生与幼儿园管理不到位、监管不力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幼儿园在师资配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导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混乱,监督机制不健全。
这为一些不负责任、不专业的教师提供了可乘之机,容易对幼童实施虐待行为而不被发现。
其次,幼儿园虐童案件还与部分幼儿园教师职业素质、道德品质缺失有关。
一些教师对幼童缺乏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教育工作不认真负责,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这些心态问题使得教师对待幼童时出现了过度惩罚、虐待等不当行为。
此外,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关注度和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幼儿园虐童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过去,幼儿园教师被认为是神圣的职业,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崇拜。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逐渐降低。
这导致一些教师工作动力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以及虐待幼童的案件频繁发生。
针对幼儿园虐童案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强对幼童的保护和教师的培训。
首先,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幼儿园的师资配置、管理制度等方面,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减少虐童案件的发生。
其次,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加强对幼童的关心和保护。
此外,社会应高度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和教育质量,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激励他们为幼童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总之,幼儿园虐童案件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反思。
我们应该从幼儿园管理、教师素质和社会关注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为幼童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只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幼童的权益和福祉。
“幼师虐童”案例引发的思考
“幼师虐童”案例引发的思考提到“教师”这两个字,顿时让我们想起了辛勤的园丁,不畏劳苦哺育着祖国未来的花朵。
他们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比喻成无私奉献的蜡烛,照亮了他人,燃烧了自己。
“教师”可谓是一个广受众人尊重和敬仰的职业。
可是,如今老师“虐待儿童”,对学生“施加暴力”等不良现象屡次发生,不禁让人们对“教师”这个代名词要重新来定义。
那么,对于此类事件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思考,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社会现象的产生的。
近日,在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争论,大多数人都持憎恨和愤怒的态度。
此“虐童”案发生在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这是一所民办幼儿园。
该园幼师颜某在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幼师用手机拍下,之后照片被上传到网上。
被揪耳朵的幼童双脚离地近20厘米,表情痛苦、嚎啕大哭。
相反,颜某却神情愉悦、乐在其中。
当被问及为何要如此做时,颜某居然称是“为了好玩”。
一句“为了好玩”竟做出如此禽兽不如的事情,令人震惊。
看到很多网友从颜某个人空间找出种种前科时,令很多文化界人士情不自禁地说起粗话来。
这样的“幼师”不仅让孩子钻垃圾桶,把水桶盖在孩子头上,用胶布把孩子与桌子连起来,还把这些照片上传到自己的个人空间里,甚至还在每张照片上标注“叫你不听话”、“我把他扔进去了”的字样。
这样变态的行为还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号吗?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极为残忍的、甚至已经侵犯了法律,应该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
如果幼儿园再纵容此类事件的发生,对孩子的身心和健康将造成终身的影响和伤害。
在全国此类“虐童”事件多发生在幼儿园里,近几年层出不穷。
有关资料统计近两年发生的“幼儿园虐童”案:广东肇庆幼师把不会自行大小便的幼童绑固在粪盆上;陕西西安幼师用锯条锯破调皮男孩的手腕;浙江慈溪幼师用胶布封住吵闹女孩的嘴巴,等等。
看到这些资料我特别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所谓的幼师痛下如此恶毒之手?面对这些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笑脸时,怎能做出如此残忍之为?我们都是从无知的幼童成长起来的,孩子什么样的错误会遭到如此的虐待?“幼儿园”本该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启蒙孩子们学会一点一滴做人的“家”。
南京虐童案案例分析
南京虐童案案例分析南京虐童案是指一起在中国南京市发生的虐待儿童事件。
该案件发生在2024年12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一名7岁男童被其独居监护人虐待致死。
这起案件揭露了儿童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儿童权益和保护的讨论。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事件经过、案件原因、社会反应和启示等方面对南京虐童案进行分析。
社会背景:虐待儿童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儿童保护问题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护机制,儿童遭受虐待的情况依然频发,南京虐童案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证。
事件经过:根据报道,南京虐童案的受害者是一名7岁男童,孩子的父母离婚后,监护权归属于其祖母和外祖母。
然而,2024年底,祖母患病去世,外祖母也因病暂时无法照顾孩子,于是7岁男童被其丧偶的监护人接回家。
在接回后的近一年时间里,该男童遭受了长期的虐待,包括殴打、饿饿和恐吓等。
最终,男童因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而不治身亡。
案件原因:1.监护人的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是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监护人在接收孩子时并未履行好监护职责,而是以虐待的手段来对待孩子,缺乏对孩子的爱和关怀。
2.社会的缺失监管机制也是导致儿童虐待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监护人并未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导致了他对孩子的虐待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社会反应:启示:1.建立更加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是当务之急。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监护人的审查和监管,确保他们能够尽好监护职责。
2.加强儿童权益意识的普及和教育。
只有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儿童的权益是不可侵犯的,才能真正做到对儿童的保护。
3.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只有建立一个爱心、责任和协作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儿童虐待行为。
综上所述,南京虐童案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悲剧,也是一个警示的案例。
我们应当从这起案件中吸取教训,建立更加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加强儿童权益意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做出努力。
虐童事件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一个沉重而紧迫的话题——虐童事件。
近年来,虐童事件频发,不仅给受害儿童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更触动了社会公众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反思。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期发生的虐童事件。
从山西太原五岁女童被打事件,到浙江温岭颜艳红教师揪耳朵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让人痛心疾首。
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本应受到关爱和呵护,却遭受了这样的伤害。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更应时刻警醒,筑牢幼儿教育安全防线。
虐童事件频发,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幼儿园准入门槛较低,导致教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幼儿园教育设施、生活条件、师资水平较差,甚至存在无证教师现象。
二、部分教师师德师风缺失,缺乏对幼儿的关爱和责任心。
他们认为,教育就是严格管教,忽视幼儿的身心健康。
三、教育管理部门对幼儿教育监管不力,导致虐童事件屡禁不止。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幼儿园准入门槛,严格审查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条件,确保幼儿教育质量。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关爱意识和责任感,让教师真正成为幼儿的引路人。
三、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虐童事件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幼儿教育,营造关爱幼儿的良好氛围。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幼儿教育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我们要时刻铭记:教育是爱的事业,关爱幼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守护每一个童心,为幼儿教育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虐童事件”的反思(合集5篇)[修改版]
第一篇:“虐童事件”的反思“虐童事件”的反思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事件屡屡发生。
3岁女童的下体被老师放臵芸豆,7岁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线“消毒”的惩罚,还有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而被老师用电熨斗烫伤……幼师的毒手频繁地伸向了幼小的孩子们,不禁让我们汗颜。
幼师原本是孩子们最希望亲近的群体,可是昔日的“天使”和“知心姐姐”,今日为何变成了“恶魔”和“狼外婆”了?这不仅仅是孩子和家长的悲哀,还是幼师和幼儿教育的悲哀,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棍棒下一定出孝子?”不得不承认,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对于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家长因望子成龙,即使对老师的体罚略有微词,但怕得罪老师误了孩子,也只能忍气吞声。
可是这样,孩子的尊严、自由、权利、童年的乐趣,几乎被架空。
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教师在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批评并不等于肆无忌惮的处罚,更不等于毫无理由的虐待。
靠体罚来教育学生,本身就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真正优秀的教师,决不会靠棍棒来教学。
就教育而言,我们不仅要重视教育质量,更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虐待幼儿事件一再频发,也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更是引出了幼师鱼目混珠、幼儿园遍地开花、幼儿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一系列沉重的话题。
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虐童事件”的背后是三方的缺位:一是教师水平普遍偏低。
幼师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招聘标准也相对较低。
一些学校在招聘幼师的时候,只看重个人学历和外在表现,忽视个人内在品德,工作考核也“重量不重质”,幼儿启蒙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带孩子”,现在的幼师职业素质越来越低。
还有的幼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入职上岗了,连幼儿教育的基本常识、幼儿阶段的年龄性格特征、教育方法等都不懂,耐心更是极其有限,加之管理乏力,这就为“虐童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二是教育机构良莠不齐。
“入园难,难于上青天”,这叫喊声早已传遍大地。
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幼儿园及其它教育机构虐童事件的不断曝光,公众对于这些事件的关注和担忧也越来越多,如何遏制虐童现象的发生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原因分析1.1招聘管理不严目前幼儿园潜在的教育工作者质量参差不齐,招聘时的资格审查和职业素质评估不够严格,导致一些虐童事件是由不具有相应教育背景的人员夺取到教育工作机会引起的。
1.2监管不力幼儿园会计等人员与教育工作者差异越来越小,这样的体制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少数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低下,学生表现不佳,部分家长和学生也不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监管部门的管理并不到位,导致一些事故悄然而发。
1.3家庭教养不当孩子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来自于家庭教养,幼儿园不能取代家庭教育。
一些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过于纵容孩子,导致孩子成为难以纠正的恶劣行为。
1.4课程资源缺乏无论在学历、职位履历或心理素质方面,幼儿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细分都极其重要。
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师职业的竞争极为激烈,卫生状态问题依旧存在,导致课程资源、学习条件和教学方式等供不应求,也就使得部分幼儿园教师在面对挑战时更难以妥善处理涉及到幼儿园教育的复杂问题。
二、对策分析2.1招聘严格制度幼儿园招聘应该严格制度化,要根据教育背景进行职业水平评估,在面试过程中,要注重选拔具有良好教育经历、职业素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员。
2.2增强监管意识加强幼儿园管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监管机制。
监督部门应该提高监管意识,及时发现和制止幼儿园虐童行为,严惩背离职业道德的行为。
2.3家庭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家长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力度,注重孩子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家长要与幼儿园教育形成互补,制定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同时要引导孩子向积极向上,向高尚发展。
2.4优化课程资源幼儿园课程主要是启蒙教育、身体锻炼和公益教育等方面,将合适的课程融入幼儿园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改善方案。
幼儿园虐童案例
幼儿园虐童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形成性格和人格的重要阶段。
然而,近年来,幼儿园虐童案例层出不穷,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切忧虑。
虐童是指对未成年人实施的身体、心理或性侵害行为。
在幼儿园中,虐童行为往往是由老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实施的。
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压力、个人情绪等原因,对幼儿进行体罚、言语侮辱甚至性侵等行为,给孩子们造成了身心上的创伤。
虐童行为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幼儿园管理不善、监管不严等问题。
一些幼儿园存在着招聘标准不严格、培训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一些不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进入幼儿园,给孩子们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针对幼儿园虐童案例,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孩子们的权益和安全。
首先,加强对幼儿园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同时,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学会识别和拒绝虐待行为。
另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幼儿园虐童案例的关注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同时,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总之,幼儿园虐童案例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对幼儿园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幼儿园虐童案例的发生,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里快乐成长,远离虐待和伤害。
虐童事件心得体会
虐童事件心得体会有关虐童感想500字虐童事件之后,我的一些感想从幼儿园方面来说,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是根本。
“师德为先”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应该贯彻到每一所幼儿园,惠及到每一名儿童身上。
幼儿园应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将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教师入职的一条至关重要的标准。
然而,短期内采取何种方式来评价新入职或者是将入职的老师的道德素质,这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而且道德素质的提高也并非朝夕之事,不过,总体来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师职业道德素质也是越高的。
从家庭方面来讲,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怀疑精神,同时要鼓励孩子对于不同意的事情勇于提出反对意见,尤其是面对教师的时候。
虐童事件屡禁不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惧怕老师而不敢反抗,回到家里也不敢对家长说。
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要传达给孩子这样一种观念-有不同的意见就要讲出来。
而这种意识的培养是需要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渗透才能形成。
试问一下家长,当孩子对你的要求作出反抗时,你是怎么做的是责备他还是平等地和孩子交谈。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仅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更是在实施着一种很重要的教育:孩子与成人是平等的,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这种在生活中渗透的教育,要比直接的说服教育有得多,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更加深刻、持久。
试想一下,若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都不能满足、合理意见都不能尊重,而希望孩子拥有在幼儿园中质疑老师行为的能力,肯定是不现实的。
附:《英国儿童十大宣言》,很有实用性一、“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孩子人人有若干权利,如呼吸权、生命权、隐私权,这些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
告诉孩子,任何人也无权剥夺他的安全权,安全重于一切。
二、“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孩子应当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
孩子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利。
三、“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告诉孩子在遇到暴徒时有权坚决拒绝暴徒的要求。
浅析当前我国幼儿园虐童事件
浅析当前我国幼儿园虐童事件近年来,一系列的虐童事件层出不穷,如近期发生的“携程亲子园”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章对六个典型案例中涉事幼儿园办园性质、被虐者年龄、被虐儿童数量、虐童方式、处理方式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总结其中的共同特点,最后提出对策与建议。
标签:虐童事件;幼儿园;学前教育虐童,即“儿童虐待”,也被称为“虐待儿童”。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对“儿童虐待”(Child Abuse,CA)的描述如下:儿童虐待是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或)情感虐待、性虐、忽视以及对其进行经济性剥削。
在本文中的“虐童”主要是针对3~6岁在园幼儿,指的是在园教师或保育员等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人身伤害,并造成一定的身体或心理上的危害。
二、近年来年媒体曝光的典型在园虐童事件分析近年来,我国幼儿园虐童事件屡见不鲜,且影响恶劣,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极大关注。
本文选取了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六个典型在园虐童事件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
1.幼儿园类型分析6起事件均发生在民办幼儿园,相比于公办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在民办幼儿园的概率明显增加,其中无证的民办幼儿园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民办幼儿园相较于公办幼儿园公益性体现较少,更具随意性,一些民办幼儿园也没有相应的教师招聘制度,无证经营的民办幼儿园甚至有教师无证上岗。
这些原因也导致民办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的概率远高于公办幼儿园。
2.虐童者年龄分析虐童者多为带班教师和保育员。
其中带班教师的年龄普遍较低,在30岁以内的教师占虐童者人数的75%;而保育员的年龄则在40岁以上。
年轻的带班教师往往较为情绪化,且经验不丰富,容易把怒气撒在幼儿的身上;保育员则大多数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中年妇女被,缺乏保育知识,且处于更年期,情绪波动也较大。
对于虐童事件的观后感
对于虐童事件的观后感虐童事件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话题,它涉及到儿童的权益和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的讨论。
虐童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个个案的报道,更是反映了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痛点。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和家长,对于虐童事件,我的观后感是深感忧虑,并对如何预防和解决此类问题思考不已。
首先,虐童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儿童是社会的薄弱群体,需要更多的保护和尊重。
每个儿童都有权拥有健康、平安和尊严的成长环境。
然而,虐童事件的发生揭示了在一些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儿童的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甚至受到虐待和伤害。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虐童行为,保障儿童生活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虐童事件也应引起社会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
许多虐童事件往往发生在家庭内部,暴力和虐待成为一些家长对待子女的手段。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引发了我们对家庭教育的质疑和反思。
为了预防虐童事件的发生,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多有爱心、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家长。
此外,虐童事件也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的缺失。
在一些虐童事件中,加害者往往缺乏对他人生命和尊严的基本尊重,缺乏对善恶界限的辨识,甚至缺乏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纠正。
这样的价值观念缺失,让虐待行为带来的伤害更为深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的道德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虐童事件的触动让我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虐童事件中的受害儿童往往承受着无法言喻的创伤,可能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永久的伤痕。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
最后,我认为针对虐童事件的预防和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除了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的道德建设外,也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虐待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举报和处理机制。
2024年虐童事件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虐童事件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无法提供完整____字的作文,但我可以给您提供一个大概的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师德师风是教师职责的重要体现,对于塑造优秀的教育环境和培养未来的希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频发的虐童事件严重冲击了人们对教师师德的信任和教育的正能量。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反思和思考,关于如何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无论是在学校内外,教师都应该以正确的行为榜样来引导学生。
比如,教师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说不当的话语,不做不正当的举动,不违反社会公德。
只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才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心灵导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感受,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解决心理困惑,促使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再次,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的行为。
虐童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教师在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时使用了不当的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使用任何形式的体罚、辱骂和歧视等对待学生,而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以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教育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规范。
同时,要积极倡导正面教育,通过奖励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才。
最后,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机制。
家庭与学校携手育人,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幼教虐童案件中网络舆论失衡问题探析——以携程亲子园事件为例
收稿日期:2019-03-27作者简介:熊倩ꎬ女ꎬ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新媒体研究ꎮ幼教虐童案件中网络舆论失衡问题探析以携程亲子园事件为例熊㊀倩(重庆大学新闻学院ꎬ重庆401331)摘㊀要:当前ꎬ中国各地教育机构失信状况日益严重ꎬ尤以幼儿园虐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讨论ꎬ并常常出现网络舆论失衡的问题ꎮ故此ꎬ本文以具有舆情发散代表性的携程亲子园事件为例ꎬ通过对微博平台携程亲子园事件媒体报道数据进行收集分析ꎬ探讨幼教虐童案件中网络舆论失衡的表现及原因ꎬ对媒体在幼教虐童案中的角色进行反思ꎮ关键词:虐童案ꎻ舆论失衡ꎻ携程亲子园事件中图分类号:G2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6-0070-02㊀㊀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素质水平的持续提升ꎬ对青年儿童的教育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ꎬ故涉及儿童教育的新闻事件往往能聚合极高的关注ꎮ但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ꎬ第一手新闻的披露报道往往不是媒体从业者ꎬ而第三方监管体系的缺失和信息核实的高成本现状ꎬ也使得网络事件接连反转ꎬ出现网络舆论失衡问题ꎮ而在众多幼教虐童案件中ꎬ尤以携程亲子园影响较大且微博文章引领网络舆论现象明显ꎬ故本文将以携程亲子园事件为例ꎬ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方文本及网民文本背后的话语逻辑ꎬ以及公众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非理性所带来的舆论失衡现象ꎬ探讨虐童案件背后的舆情运作机制以及舆论引导对策ꎮ㊀㊀一㊁携程亲子园事件中网络舆论失衡的表现(一)网络舆论场存在力量对比失衡一般来讲ꎬ舆论场上存在官方㊁主流媒体㊁民间三类舆论主体ꎬ三个主体在不同的传播渠道表达意见建议ꎬ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舆论场[1]ꎮ而在携程亲子园事件中ꎬ相比之前西安 喂药门 事件中传统官方媒体占据报道主导位置的情况ꎬ民间舆论场在此次报道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逐步上升ꎮ同时ꎬ伴随着公众个人媒介主体意识的上升ꎬ以及公众的情感偏向ꎬ公众更偏好于相信民间舆论ꎮ与官方对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情况说明通常是自上而下的传达不同ꎬ民间对于事件的看法认知往往是由下而上ꎬ形成与官方舆论背离的不同声音ꎮ此外ꎬ媒体也重视到了民间舆论的重大力量ꎬ看到了民间舆论的说服力ꎬ开始更多以民间观点引导新闻报道ꎮ㊀㊀(二)舆论价值取向失衡以及舆论引导力缺失㊀㊀携程亲子园事件中ꎬ除了案件当事人ꎬ背后还牵涉到许多不同的利益主体ꎮ涉及到的每个群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ꎬ反映到社交媒体上就形成了不同的舆论ꎮ普通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言论大都代入了受害者家属的情感ꎬ而携程相关利益主体则更多的是从企业发展方面来考量ꎮ同时ꎬ携程亲子园事件中还存在舆论引导力缺失的问题ꎮ在网络传播环境下ꎬ网民不断地接受与被接受与案件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信息ꎬ而虐童案件中被扭曲放大的现象不但作为眼球经济的产物ꎬ更极大地引发了受众的 集体焦虑 ꎮ事件在经过发酵之后ꎬ用户的焦虑愈来愈大ꎬ最终众多由于焦虑心理㊁同情心理等造成的认知偏差促使舆论行为聚集ꎬ成为舆论爆发及失衡的重要力量ꎮ07㊀㊀二㊁携程亲子园事件中舆论失衡的原因分析(一) 意见领袖 带动下的自我认知缺失在携程亲子园事件中ꎬ微博大V㊁微信公众号在事件的分析报道中俨然成为了意见领袖ꎮ从信息源发布事件开始ꎬ借助微博交互化的信息传递方式ꎬ事件相关利益主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受众ꎮ 意见领袖 作为网络事件传播的核心人物ꎬ他们通过分析事件的意义及其带来的问题和影响ꎬ来号召更多的人关注事态的发展ꎬ在携程亲子园事件中这种引导作用也愈加明显ꎮ一旦 意见领袖 对于舆论事件的主观性批判与社会或者大部分网友心理价值趋向出现一致时ꎬ就会被认可和接受ꎮ然而在整个过程中ꎬ并非人人都完全了解携程亲子园事件的全部事实ꎬ公众却在所谓的 意见领袖 的带动下ꎬ举着公平正义的旗帜ꎬ跨越平台对涉事主体进行批判ꎬ以此弥补自我的心理落差ꎮ(二)群体极化引发的舆论失衡在携程亲子园事件中ꎬ有许多网友盲目相信自己所获取的信息ꎬ而对政府或者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以及政府采取的措施持续质疑ꎮ社交网络的普及让无数的事件营销㊁借势营销一次次地引爆舆论热点ꎮ携程亲子园事件在网上引起网友热议ꎬ通过网络传播环境中ꎬ用户建构了自己的信息茧房[2]ꎮ长期生活在茧房中的用户ꎬ缺乏与外界的交流ꎬ容易产生盲目自信的心理ꎬ此外ꎬ网友身份的隐匿性ꎬ责任的模糊性ꎬ使得网民个体责任意识下降ꎮ这也导致了网民在对热点事件进行讨论㊁发表意见时自我归束能力降低ꎮ在接受或者表达观点的同时ꎬ受到责任分散的心理影响ꎬ一旦舆论被掀起ꎬ持相同观点的人便会迅速加入其中ꎬ以获取群体的认可ꎬ成为其中隐秘而有力的一份子ꎬ获得群体归属感ꎮ三㊁幼教虐童案件中对网络舆论的思考(一)打通两个舆论场的重要性从携程亲子园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出ꎬ面对网络舆论失衡问题ꎬ不能单独把民间舆论与官方舆论割裂分析ꎬ而应综合分析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的不同话语ꎬ打通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两个舆论场ꎮ在面对热点事件发酵时ꎬ官方媒体及主流媒体不应对民间舆论置之不理ꎬ而应主动接纳民间舆论ꎬ辩证看待舆论场的主要言论观点ꎮ在舆论热点事件发生后ꎬ官方媒体要实现新媒体㊁传统媒体结合处理的方式ꎬ重视新媒体平台在网络舆论事件中的导向作用ꎬ不仅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正面回应ꎬ而且还应利用广播电视㊁期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发声ꎬ实现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融合共通ꎮ当然ꎬ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关键在于官方媒体ꎬ官方媒体应该积极向新媒体靠拢ꎬ尊重新媒体的话语表达ꎬ实现两个舆论场共通正向发展ꎮ(二)提高网民媒介素养也是重要一环解决网络舆论中失衡问题ꎬ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官方主流媒体角度展开分析ꎬ但在网络舆情事件实际推动过程中ꎬ舆论的产生㊁形成㊁聚合㊁发酵更多的依赖于舆论主体公众的推动ꎮ虽然许多公众平台是为了促进有效的沟通ꎬ但商业利益导向仍占据了主导地位ꎮ因此ꎬ开展网民媒介素养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ꎮ而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ꎬ热点事件中网民的参与度逐渐上升ꎬ甚至演变为舆论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ꎬ网民媒介素养提高迫在眉睫ꎮ但在提高网民媒体素养的进程中ꎬ不能仅依靠网民自身的约束学习ꎬ还应充分调动媒体㊁学校等社会力量的参与ꎬ让更多的媒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ꎬ制定必要的约束制度和规制措施ꎬ共建清朗的网络传播环境ꎮ四㊁结㊀语互联网的出现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事件中不同主体间的对话方式ꎬ民众有了更多话语表达空间ꎬ但同时官方机构也面临着更多挑战ꎮ尤其是在涉及公众关心的议题ꎬ如本文所分析的幼教虐童案ꎬ网友的情绪很容易就聚合起来并在互联网上凝结成一股力量ꎬ不仅对官方发声带来影响ꎬ也容易导致群体极化现象加剧ꎮ相较于传统的民间官方互动方式ꎬ互联网为民众发声提供了新的渠道ꎬ但注意力偏差又会导致个体的信息接收偏差ꎬ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失衡现象ꎮ正如前文所提及的ꎬ网络舆论失衡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公众个人提高媒介素养ꎬ更需要官方机构调整传播应对策略ꎬ积极打通两个舆论场ꎮ参考文献:[1]㊀李光.网络传播环境中的舆论失衡研究[J].编辑之友ꎬ2018(8):75-79.[2]㊀雷跃捷ꎬ李汇群.媒体融合时代舆论引导方式变革的新动向 基于微信朋友圈转发 人贩子一律死刑 言论引发的舆情分析[J].新闻记者ꎬ2015(8):54-59.[责任编辑:艾涓]17。
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
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虐待儿童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受到虐待,这种行为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虐童事件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为了有效预防虐童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虐童事件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家庭中存在着家暴、酗酒、毒品等问题,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式错误,缺乏对儿童的关爱和尊重等家庭问题都可能成为虐童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压力和不良影响也是导致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比如社会对于成功与否的定义,家庭经济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家长对儿童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
3. 个人问题:个人问题是导致虐童事件发生的另一主要原因,比如缺乏儿童教育知识、情绪控制不当、心理健康问题等都可能导致对儿童的虐待行为。
1. 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建立健康和和谐的家庭环境。
加强对家长的儿童教育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儿童成长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儿童教育与引导。
2. 家庭关爱:建立家庭关爱意识,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关怀,多为家庭成员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关爱,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3. 社会支持: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专业的儿童保护服务,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儿童保护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儿童权益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虐童事件的关注度,增强公众的儿童保护意识和能力。
5. 网络管理:加强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管理,遏制对儿童的虐待内容的传播,减少虐童事件的发生。
总结虐童事件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
加强儿童保护工作,提高社会对于儿童权益的保护意识,建立儿童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对虐童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虐童事件的有效途径。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预防虐童事件的发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幼儿园教师虐童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幼儿园的一名教师,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幼儿园教师虐童现象。
近年来,虐童事件屡见不鲜,让我们深感痛心。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此,我将以“关爱幼儿,拒绝虐童”为主题,发表一篇演讲。
一、虐童现象的危害虐童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还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以下是虐童现象的几个危害:1. 对幼儿身心造成伤害:虐童事件会使幼儿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人格扭曲,影响其一生。
2. 影响家庭教育:虐童事件会让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不信任感,导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脱节,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3. 损害教师形象:虐童事件让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质疑,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4. 社会信任危机:虐童事件引发社会恐慌,损害了社会信任,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幼儿园教师虐童的原因1. 教师素质不高:部分幼儿园教师缺乏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幼儿关爱不足,导致虐童事件的发生。
2. 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健全,对教师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使得虐童事件有机可乘。
3. 社会压力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部分教师可能因心理承受能力差而采取极端行为。
4. 家长监管不到位: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和监管不够重视,导致虐童事件的发生。
三、如何预防幼儿园教师虐童现象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让教师具备关爱幼儿的能力。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监督,对虐童行为零容忍。
3. 营造良好氛围:倡导全社会关注幼儿教育事业,营造关爱幼儿的良好氛围。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共同关爱幼儿成长。
5. 加强心理辅导: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李竹青,颜艳红虐童事件反思心得
李竹青,颜艳红虐童事件反思心得颜艳红事件对我们的影响非常深刻,其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将虐童照片上传网上,可见其心理上有多么深刻的问题。
这也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是心理有问题,为何不早点解决呢?一、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需要提高如今的教师不在是把知识渊博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要把心理健康、师德高尚、知识丰富同为第一位。
《“虐童”的女教师》中的颜艳红分明是一个心理变态的“虐童狂”,各种“变态”的惩罚手段花样百出,有把儿童丢进垃圾桶的,有把儿童耳朵揪起来离开地而的,有用胶带封嘴、铁桶罩脑袋、垃圾铲盖头、脱裤子羞辱、强迫男女儿童亲嘴等千奇百怪的下三滥招数应有尽有。
她对自己的做法认为是“对某些人的火全都发泄在学生们身上,一时好玩、这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她自身的心理是不健康的。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要面对现实中的各种压力,如果我们老师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而不及时治疗就会牵涉到身边的人包括孩子。
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享有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指导。
二、职格证是对教师的认可也是保护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的“幼师”颜艳红与网友聊天时说她是“凭借关系进入幼儿园的”。
况且颜艳红年仅20岁,按常理计算,她应该还是一个在校读书的学生,怎么就当起老师来了?她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该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纨绔之女。
她本来就不想当教师,可能是父母之命、关系之缘迫使她进入幼儿园蹂躏儿童。
她跟网友说:“我没有考资格证,又不是做一辈子”。
教师资格证是要本人亲自去考试、面试等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不是哪个强制压迫的。
如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坚决不允许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无证上课、非法执教。
那么,就可以避免强人所愿的事情发生,也可以把那些品学劣质的人拒之教师门外,从而减少学生受体罚、老师受处罚的悲剧重演。
三、为人师表,言传身教20岁的颜艳红在教室的工具柜里怎么会放有好几个啤酒瓶?据她的言行举止分析,可能是把啤酒带到教室里喝,一边喝酒,一边发酒疯,拿学生寻开心,明明是违法犯罪行为,自己还认为“没事”,结果走上犯罪道路,被判刑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虐童”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
作者:孙秀英
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8年第03期
随着各地“虐童”事件的曝光。
众多家长越发担忧孩子在幼儿园的境况,其焦虑情绪迅速蔓延。
幼儿园面临着严峻的信任危机,疑邻窃斧的现象屡见不鲜。
面对重重质疑,园长应如何有效进行家园沟通,以获得家长的认同与信任。
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维护和谐的家园关系呢?
前段时间,“虐童”事件频发,掀起了幼儿教育界的轩然大波,让那些原本安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家长们不由自主地紧张焦虑起来。
幼儿园教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有关部门和家长的重重监视下,在民众的监督与质疑中,行走在幼教之路上,即使举步维艰,也仍然不忘“爱”的初心,潜心于幼教事业。
作为幼儿园的“掌舵者”,园长需要直面家长的质疑,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完善对家园沟通工作的管理,从而有效缓解信任危机,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一、家长的焦虑与质疑
—天早上,一位小班幼儿的家长找到园长,愤愤不平地诉说着自己对班级教师的不满。
原来,这位妈妈在送孩子入园时,告诉班上的老师,她的孩子最近感冒了,希望老师关闭教室里的空调。
但是,老师并没有同意她的诉求,这让她感到很不舒服,情急之下,她对园长说:“我的孩子在家里一直很活泼好动,为什么一到你们幼儿园,就变得安静了呢?你们的老师该不会对我的孩子做了什么吧?”那位之前拒绝家长的老师站在一旁,欲言又止,委屈地向园长投来了求助的目光。
园长微笑着听完家长的抱怨,然后耐心地向家长解释了老师拒绝关闭空调的正当理由,并分析了幼儿来到班级后变得比在家里安静的各种原因,从而得到了家长的谅解。
然而,无独有偶,当园长礼貌地送走那位家长刚走到操场上的时候,一位孩子的爷爷来到园长身边。
他对园长说:“我每天送小孙子来幼儿园,他都要先到操场这边玩滑梯,一直玩到尽兴才愿意进教室,不论我怎么说都没用。
我孙子为什么不愿意进教室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呀?网上传出那么多老师打孩子的新闻,你们幼儿园该不会也是这样吧?”
二、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自从“虐童”事件频频曝光,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一方面,许多家长不由自主地认为幼师群体素养差、没爱心,频频怀疑、担忧自己的孩子会遭其侵害。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感到自己的赤诚之心遭到了质疑,受到委屈之后,气馁沮丧。
如此这般,家园关系更加紧张,甚至恶化,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幼儿园的开放性与透明度
目前,多数幼儿园采用封闭式管理。
孩子每天进园后都在干什么,学了哪些知识;他吃了哪些美食;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相处情况如何;当孩子淘气时,老师会如何做;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萦绕在家长心中。
虽然幼儿园各个角落都装有安全摄像头,但为了保护幼儿的隐私,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不能随便提供给家长观看。
幼儿园缺乏开放性与透明度,无法满足家长的好奇心,自然容易受到质疑。
(二)负面事件的恶性影响
古语有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信息技术异常发达的现代社会,“虐童”事件瞬息传遍各地,全民皆知。
人都有从众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导致人心惶惶。
(三)教师的个体差异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庞大,其专业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难以保证个别教师不会在工作中缺乏耐心和爱心,违背师德。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管中窥豹,以偏概全。
三、信任危机的应对之道
身为幼儿园管理者,当遇到幼儿家长的质疑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坚持原则
面对个别家长的质疑,我们需要坚持原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镇定自若,如此才能正确地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第一时间安抚家长的情绪
家长对孩子往往是关心则乱,我们要充分理解其心情,尽快安抚其焦虑的情绪,然后再通过理性分析,实事求是地回应家长。
正如,当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感冒而要求老师不开空调时,我们首先要以同理心体谅家长的忧虑,而后结合幼儿生活环境的保健需要、近期天气情况等,向其分析教室里必须开空调的依据,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说服家长。
我们要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一切规定都是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以实证调查回应家长
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也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孩子的一些表现难以理解,思考问题时难免存在偏颇。
正如,经过观察与多方询问,我们了解到:家长每天都带孩子在操场玩滑梯,而孩子又刚上小班,规则意识尚待培养,家长并未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迟迟不进入班级教室有何不妥之处;另一方面,孩子既然喜欢玩滑梯,当然更愿意在家人的陪护下,
在户外自由玩耍。
我们耐心地与家长沟通之后,家长明白了幼儿行为表现中蕴含的成长规律,收获了育儿知识,今后送孩子入园时,也不在操场上逗留嬉戏了。
四、事件反思与管理策略
(一)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当社会舆论对教师不利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加强师德建设,更要做好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鼓励大家放下心理包袱,坚守底线,矢志不渝地热爱幼教事业,坦然面对幼儿和家长。
我们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教师的爱心终将赢得家长的信任。
(二)促进家园沟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可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家园沟通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尤为重要。
吴邵萍园长曾言:“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应做到‘既要会做,又要会说’。
”我们要积极地开展家园沟通工作,向家长传递老师对孩子的“爱”,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幼儿园。
(三)透明化管理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如幼儿园网站、教育网站、报纸杂志、微信平台、幼儿成长档案等,展示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学活动……当幼儿园实现了透明化管理时,家长也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了。
(四)发挥家长优势
家长委员会作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增进家庭和幼儿园间的信息传递,整合、提升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家园共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诚邀热心的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让家长作为志愿者,协助班级老师,积极参与各项工作。
游戏中,家长是孩子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一起,帮孩子穿衣服、梳头发、添饭加汤,体验老师的一日工作。
通过参与幼儿园工作,家长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理解了老师的工作,自然就会打消对老师的怀疑。
家园关系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只要我们尊重并理解家长,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建立起信任的堡垒,相信家园沟通工作一定会更加畅通有效,家园关系也会更加和谐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