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复习

合集下载

22、《短文两篇》复习

22、《短文两篇》复习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④亭亭净植()⑤宜乎众矣()⑥斯是陋室()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⑨陶后鲜有闻()⑩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填空。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代哲学家。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阅读题(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③香远益.清()④亭亭净植..焉()..()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不可亵玩⑦陶后鲜.有闻()⑧同予.者何人?()⑨宜.乎众矣()2、翻译下列句子。

《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3、翻译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默写
① ,往来无白丁。 ②斯是陋室, 。 ③《爱莲说》中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
5、对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前者表现作者安 贫乐道的情趣,后者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 品质。 B.【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 精练,骈散相间。 C.两文的“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 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运用类比,巧妙引出全文主旨 “惟吾德馨”:【乙】文借用衬托手法,以菊 花正衬、牡丹反衬来突出莲的形象。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诸:众多。②折枝:压弯了树枝。 ③信:确实,果真。
22、《短文两篇》复习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归纳文中的重点实词、 虚词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知识点。 2、重点、难点:默写相关诗句及文言字 词解释。 3、指导学生学习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 练习中去。
学法指导:
课前按要求独学,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标注下来,对学、群学时合作解决。
温馨提示:
1、对学时可以默写、背诵、可以针 对课文理解进行交流。 2、以答对题数多的同学为优胜者, 并到黑板前记上分数。 3、知者加速:提前完成的同学可以 做《同步练习册》第23页11-14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惟吾德馨 ③谈笑有鸿儒 ⑤亭亭净植 ②调素琴 ④可爱者甚蕃 ⑥亵玩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助词“的” B、代词 C、宾语前置的标 志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何陋之有?( )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③无丝竹之乱耳( ) ④水陆草木之花( )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

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16、《短文两篇》复习要点及练习(加粗的内容记诵过关)《爱莲说》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说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原文及重点词语翻译水陆草木之 (助词,“的”)花,可(值得)爱(喜爱)者甚(很,非常)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从)李唐来,世人甚(多)爱牡丹;予(我)独(只)爱莲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淤泥而(表转折)不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水波)而(表转折)不妖(过分艳丽),中通外直,不蔓(名词作动词,生出枝蔓)不枝(长出枝节),香远益清(香气传的越远,越发清幽。

益:越发,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竖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焉(语气词)。

予谓(认为)菊,花之(助词,的)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同上)富贵者也;莲,花之(同上)君子者也。

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陶后鲜(少)有闻(听说);莲之(同上)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同上)爱,宜(应当)乎众(多)矣!三、重点句子翻译1、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

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娇媚。

它的茎梗里面通透,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它笔直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3、原文: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

《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

《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基础知识1.字音陋室( lòu ) 德馨( Xīn ) 苔痕( tái ) 鸿儒( rú) 案牍( dú)2.一词多义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有名)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词,名字)香远益清( 远播)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远远地)3.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出枝蔓;长出枝节)香远益深(形容词作动词,远播)惟吾德馨(名词作动词,指居室主人德行美好)4.特殊句式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何陋”是“有”的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是”判断动词)5.课文主旨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围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6.课文结构二、问题整理1.内容理解《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生活愿望,流露出作者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本文先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陋室因主人“德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

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接着四句描写陋室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表明惟吾德馨衬托陋室不陋。

短文两篇复习知识点归纳

短文两篇复习知识点归纳

短文两篇复习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二、注音。

未寝(qǐn)竹柏(bǎi)藻荇(zǎo xìng)三、解释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信)(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3)晓雾将歇.(消散)(4)夕日欲颓..(将要)(坠落)(5)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6)五色交辉..(交相辉映)(7)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着)(跳跃,这里指跃出水面)(8)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同,和)(9)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11)怀民亦未寝.(睡觉)(1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到)四、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一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

2、《答谢中书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了作者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答谢中书书》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山水的相映、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4、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5、《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写景的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记承天寺夜游》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7、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8、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五、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归纳总结+训练(含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归纳总结+训练(含解析)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梳理篇
1.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3.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斯是陋室 ”归结到 “何陋之有 ”,最终对 “陋室 ”的“陋”作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 使文章的立意不优美,音韵铿锵,在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这和“铭 ”的体裁特点是
分不开的。古代的 “铭”大都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所以必须言简意赅, 不容许长篇大论。本文只有9句,81个字,记叙、议论、抒情浑然一体。凡铭刻之文,都 要求可广泛传诵, 使人牢记不忘, 因此必须讲究修辞, 重视音韵, 便于吟咏。 本文句式整齐, 骈散结合,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美。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绘, 极力表现陋室不陋,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 道的情趣。
结构图示
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有何陋 ”)
、 写作特色
反向立意,巧妙构思
作者不写 “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即 “不陋”来立意, 极力表现 “陋室”的“不陋”。 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 “陋室 ”和居室主人的 “德馨 ”联系在一起,既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 既紧紧扣住 “陋室”,又跳出对 “陋室 ”本身的描写,把笔墨直接引向居室主人。通过对居室环 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来表现 “惟吾德馨 ”,以“惟吾德馨 ”说明 “陋室”不陋,从

部编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短文两篇》(共14张PPT)

部编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短文两篇》(共14张PPT)
部编八年级语文(yǔwén)上册
第三(dì sān)单元复习
文言文部分(b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en)之《短文两篇》
第一页,共14页。
短文(duǎn wén)两篇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 交相辉四时(sìshí)俱备
晓雾将歇 映消(散jiā夕o 日欲颓
沉鳞竞跃 月色入户
xyiìān争ng门相g) 与念h其无uī 奇与者为乐
4、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
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
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jùrén)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于是,就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大概是
全,都 坠落
这里指欣赏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只是
第二页,共14页。
二、翻译句子,要求准确通顺。 1、山山川川景色之的美美,丽,古自来古共以来谈就。是文人雅士共同(gòngtóng)欣
赏赞叹的。
2、清 快晓晨要的落雾薄山将雾的将时歇要候,消,散潜猿游(x鸟在iā水乱o中sà鸣的n鱼);的儿时夕争候相日,跳传欲出来水颓猿面、,。鸟沉此起鳞彼竞伏的跃鸣。叫声;夕阳
)B
第四页,共14页。
五、阅读课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 ①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山川(shān chuān)之美, ,全文围绕着一个 “晨词昏句美变 是化“ ”字之展美开、。动共静写古相了来衬共山 映之谈水 衬美”之(sh美ā等nsh。uǐ其) 中、写晨色彩昏搭变配化之之” 美美、的 ②“高峰入晓云雾,将清歇流,见猿底鸟”乱以鸣;夕日欲颓,沉鳞两竞种跃视。角,写
• 答:(从写景视角的变换,动静变化(biànhuà),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的运用,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以景传情等方面谈)本文写景,先仰视“高 峰入云”,后俯视“清流见底”再平视石壁。把握了景物特征,描摹山 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传达出作者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愉悦, 体现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晓雾将歇。

歇:消散。

夕日欲颓。

颓:坠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都喜欢谈论。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文两篇复习要点

短文两篇复习要点

短文两篇复习要点《爱莲说》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字,(朝代)著名的。

元公是他的。

二、解词:1【一般词语】[蕃][独][盛][予][染][濯][清涟][妖][植][亵玩][亵][谓][隐逸][君子][鲜][宜]2、【词类活用】[蔓][枝][亭亭]三、译句子:1、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4、菊之爱5、同予者何人6、宜乎众矣四、提示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全文总提,为下文张本,为入题准备2、入题,道出作者心意3、文中从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千古名句)4、从生长体态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5、从体生香气象征君子美名远扬、美好姿质6、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7、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点明莲的象征意义)(“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8、“世人盛爱牡丹”的原因是:9、用感叹的方式含蓄表达自己人生态度(表达作者对世风的鄙视)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五、段意归纳:六、开放性试题:※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2.“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⒌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

(自圆其说既可。

)6.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

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7.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陋室铭》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作者,字,代著名的。

世称。

有(文集名)。

2.铭,古代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这种文体一般都是(写法特点)的。

二、解词:1、【一般词语】[名][灵][斯][惟][馨][鸿儒][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案牍][形]2、【词类活用】[劳][丝][竹]三、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孔子云:何陋之有?四、提示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点题的句子是:2.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清幽宁静)的语句:3.写室中人物,突出交往之雅(谈笑风生)的语句:4.写室中生活,突出情趣之雅(高雅脱俗)的语句是:5.反面虚写,突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语句(对世俗生活的鄙弃):6.运用类比手法,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7.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巧妙的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8. 文中的骈句有:9.散句有:五、段意归纳:六、开放性试题:1.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2.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一.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的(),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3)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4)月光竹柏影比喻二、《记承天寺夜游》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答案、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2.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5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7、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①作者描绘的世界:②作者的心境:答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中考语文复习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中考语文复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一、《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①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

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

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⑥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⑦。

自康乐⑧以来,未复有能与⑨其奇者。

【注】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四时]四季。

④[歇]消散。

⑤[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⑦[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⑧[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⑨[与(yù)]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记承天诗夜游》记承天寺夜游①苏轼元丰六年②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③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④。

怀民亦未寝,相与⑤步于中庭⑥。

庭下如积水空明⑦,水中藻、荇⑧交横,盖⑨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⑩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⑪。

【注】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短文二篇[南北朝]陶弘景/[宋]苏轼文本回顾知识清单念无与为乐者跟踪训练一、阅读《答谢中中书》,完成题目。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俱:都)B.晓雾将歇.(歇:停止)C.沉鳞.竞跃(鳞:鱼)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五种颜色互相交错。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有《陶隐居集》。

B.“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C.“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瞰两种视角。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指谢灵运。

作者为自己能够从景中发现无尽的美和乐趣而感到自豪。

4.下列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四言为主,语言精练且生动,极富韵味。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C.“鳞”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鱼的鳞片,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D.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题目。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译文:我正要脱衣睡觉,只见月光照入窗户内。

B.相与步于中庭。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复习课 课件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复习课 课件

;莲花——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
丹——追求富贵的高傲之人。
3.文章主旨概括 《陋室铭》通过对所居陋室主人、事物、环境的描写,
极力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安贫乐道的 人 生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爱莲说》一文通过对莲花的高尚品质的描写,赞美了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表达了作者不慕名 利与洁身自好的处事态度,委婉地讽刺了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
《爱莲说》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
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特定的象征意
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
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 “隐
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
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而更加清
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
(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莲的喜爱,与我相同的还有什么人呢?
2.重点难点分析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入手来揭示 “陋室不陋”的原因的? 点拨:通过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 “陋室不陋 ”的原因:①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 宁 静淡泊的心境;②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

10.《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10.《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吾两人者耳。
看注释、通文意
高兴的样子
思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
将要
走动
游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的人
于是,就
寝,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散步
原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交叉错杂纵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罢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潜游在水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的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欣赏自Leabharlann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译一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 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 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4、任选一角度分析本文写景的技巧:
提示:视角、动静、时间、修辞等 角度分析。
从“看”的角度说说,作者写景采 用了哪几种视角?
• 仰视:“高峰入云”
• 俯视:“清流见底”
10.《短文两篇》复习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陶__弘__景___),字 (通明 ) ,号( 华阳隐居),( 南朝齐、梁)时期 著名的(医学家)、( 思想家 ),( 文学家 )人称 ( 山中宰相 )。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书__信___,又叫 “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 记事陈情。

短文两篇复习课(共15张PPT)

短文两篇复习课(共15张PPT)

2、借助于“乃”“是”“为”“则”“为此”“则悉”岳“阳本”楼等词之构大成。观也。
加2、点读词课的下意注义释相,同积的累一文项言是词(语,)同桌口头臣互本提。布衣。
2、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并学会迁移运用到课外文言文中。
①不蔓不枝
②青树翠蔓
一、文学常识与课文理解。
1、能够正确地背诵和默写课文。
A、她虽然在娱乐场工作,但出淤而不染,极为自爱。
陈胜者,阳城人也。
夫战,勇气也。
环滁皆山也。 1、《陋室铭》作者是 (朝代)诗人 (人名),《爱莲说》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人名)
一、文学常识与课文理解。
判断句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能够正确地背诵和默写课文。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尝遗余核舟一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战,勇气也。
2、借助于“乃”“是”“为”“则”“为”“悉”“本”等词构成。
3、《爱莲说》还写到了菊和牡丹,是为了
莲的高
洁。
二、默写
1、斯是陋室,

2、无丝竹之乱耳,

3、予谓菊,
;莲,

4、《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居室环境清幽的句子
是: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5、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文言词语——其他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 2、斯是陋室 这
❖ 3、惟吾德馨
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
❖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 5、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文书
使……劳累

5、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1)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送孟浩然之广陵
动词,往,到达
Hale Waihona Puke 当心——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我那陋室啊,就像南阳的诸葛庐和西蜀的子云亭。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清静亡为 (4)虽富贵不事也 2.课文列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结合乙文, 分析其所举“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6分)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的人际交往之道,你是否 赞同?简述你的看法。 (3分)
1、(1)有名,出名 (2)大
中考链接
(2021吉林)5.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身居简陋的小巷,(每餐只有)一碗简 单的米饭,一瓢井里的凉水。别人无法忍受 这种生活的清贫与忧愁,但是颜回却能够感 受到其中的快乐,(这是多么贤德的啊)!
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爱莲说:百花丛中独爱莲?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复习目标
•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句子;
•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用托物 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 3、了解“陋巷之乐”的美德和莲、菊、牡 丹的象征意义。
日积月累——读音
• 1、蕃 • 2、濯 • 3、亵 • 4、鲜 • 5、宜
fán zhuó xiè xiǎn yí
菊、莲和牡丹的象征意义
•莲

第17课《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乱,扰乱。
11.无案牍之劳形: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2. 何陋之有: 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
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知识点回顾
(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 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
知识点回顾
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言志 的手法。 《陋室铭》以山水比兴,引出主旨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接着 从陋室的 环境 、交往的朋友、陋室的活动三个方面表明陋室不 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 类比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 表明陋室不陋。 《爱莲说》第一部分描写了莲花的形象,第二部分赋予莲君子 的形象,第三部分借喜爱“菊”“莲”“牡丹”的人不同,慨叹: 真正的隐士太少,追名逐利之人太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 人太少
知识点回顾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益,更,更加。
23.亭亭净植: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24.亵(xiè): 亲近而不庄重。
25.玩:
玩弄。
26.焉: 助词。
27.鲜(xiǎn): 少。
28.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29.宜乎众矣: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变绿了,草色映入竹帘,
使室内染上青色
7.鸿儒: 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
书人。
8.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知识点回顾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短文两篇》★字音字形1.(原创)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怡.(yí)情傅.(fù)彩诘.(jī)难统筹.(chóu)B.咀嚼.(jué)狡黠.(xiá)蒸馏.(liú)聪颖.(yǐng)C.滞.(zhì)碍阐.(shàn)证劝诫.(jiè)死抠.(kōu)惰.(duò)幽.(yōu)居卑鄙.(bì)羡.(xiàn)慕2.(原创)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文彩藻饰矫揉造作孜孜不倦欺世有术B.寻章摘句全神惯注高谈阔论诸如此类C.味同嚼蜡吹毛求疵狂妄自大开卷有益D.欣然忘食不求甚解精典著作豁然贯通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详.(xiáng) 拘泥.(ní) 云霄(xiāo) 根深帝.固(dì)B.苍劲(jìng) 契.合(qì) 闲暇.(xiá) 大相径庭.(tíng)C.屏嶂(zhàng) 遏.制(è) 侮.辱(wū) 走投.无路(tóu)D.掺.杂(cān) 瘦削.(xuē) 教诲.(huì) 锋芒必.露(bì)★词语运用4.(原创)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

灵秀周密傅彩长才怡情明智庄重深刻善辩(1)读书足以,足以,足以。

(2)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濡养..,还丰盈深邃了我们的思想。

B.他画的兰竹图,布局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笔力遒劲..,风格潇洒。

C.仲春时节,这里繁花遍野,姹紫嫣红,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D.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文学常识6.(原创)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的
弃 其
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1.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 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 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 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表现了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 精神。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或 者说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 的思想和精神?)
夸父逐日
竞跑,赛跑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和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 落下的地方
想要

黄河河、 渭水喝水
够 河、渭不足,
向北 北
大湖 饮大泽。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了, 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没有 到 半路 未 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 认为
• 刚
• 距离
• 一儿曰:“我 以 日 始 出时 去 人近, 而日中时远野。” • 正午 •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 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刚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 正午时距离人近。
•就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此不 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是 •这 •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 大,等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 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 杂性? • 孔子不能决也
• 想一想,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 发? • 1、学无止境,即使最有学问的人也有难解 的问题。 • 2、善于从日常的自然事物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 • 3、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 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 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 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 志。)
• 3人们常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什么?
• “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 的力量和气魄。
对于《夸父逐日》中夸父 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 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 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神话的内涵, 丰富夸父的形象,表现了勇敢追求、死而 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神话具有 浪漫主义魅力。
“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 1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 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 所不知。
• 2知识是无穷尽的,要实事求是,“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像
•到
• 清凉的感觉 • 它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热水 •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 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 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远的觉 得凉吗?
• 判断 • 孔子不能决也。 •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谁 • 认为 • 你 • 通“智” •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多知乎?”
仿造例句,完成下面这个句子。
, 也是一种逐日
例: 勇于坚持,也是一种逐日。坚持 就是始终怀着一颗纯粹的心,没有犹豫, 没有退缩,没有后悔,千百次摔倒,又 千百次站立。
《两小儿辩日》
• 向东 • 争论,争斗 • 他们 • 原因 其 故。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
•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 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