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_乘减
乘加乘减数学教案设计
乘加乘减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案主题:乘加乘减數學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2. 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3. 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今天的课题。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可以分给他的朋友们3片,他一共有多少片苹果?如果他还想再买一些苹果,又买了2个,每个苹果可以分给他的朋友们4片,现在他一共有多少片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解
1.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首先讲解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规则,并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例如:“3×2+4=?”让学生明白先做乘法再做加法。
2. 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接着讲解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规则,同样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例如:“6×4-2=?”让学生明白先做乘法再做减法。
(三)应用实例
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例如:“小华有10支铅笔,每支铅笔可以写20页纸,他一共写了多少页纸?如果他又买了5支铅笔,每支铅笔可以写15页纸,现在他一共写了多少页纸?”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回答。
(四)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于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公开课)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李丽娜【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4.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谈话:秋天到了,小兔子一家要准备过冬的粮食。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兔子一家都有谁?小兔子家里有兔妈妈,兔爸爸和两个兔宝宝,他们分别是小白兔,小灰兔。
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为过冬准备了哪些粮食?小白兔采了2堆蘑菇,孩子们请你们数一数每一堆蘑菇各有几个蘑菇?生:每堆都有5个蘑菇。
师:小白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谁能列出加法算式生:加法算式5+5=10(个)师:它的简便算法谁会?生:乘法算式5×2=10(个)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小灰兔为过冬准备了什么粮食?生:也准备了蘑菇,但它比小白兔多采了2个。
师:哦,那小灰兔采了多少个蘑菇,怎么用算式表示?生:加法算式5+5+2=12 (个)二、合作交流,探究新课师:有简便算法吗?小组交流,汇报成果生:小灰兔采的蘑菇数量比小白兔多2个,意思就是在求小白兔采蘑菇多少的算式后面加上2就是小灰兔采蘑菇的数量。
师:5×2+2 是这样吗?那么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部分呢?(小组交流)生:先算和小白兔采的一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先算乘法,结果是12个。
师:如果这样列算式呢?2+5×2生:还是先算乘法,因为那两个是在5×2的基础上多出来的师:那这样的算式我们还能叫做乘法算式吗?生:不能,乘法算式里只有乘法,这种算式不仅有乘法还有加法。
师:那我们给这种算式起一个新名字吧?生: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称它们为乘加算式。
板书课题:乘加师:我们接着看看兔妈妈准备了什么粮食?生:更过的蘑菇,4堆蘑菇,前3堆每堆各5个,第4堆有4个蘑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
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确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教师应加强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乘加、乘减》
乘加和乘减的运算符号与加减法 相同,都是"+"和"-"。
乘加和乘减在运算顺序上与加减 法一样,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乘加、乘减与加减法的区别
乘加和乘减的运算规则与加减 法不同,乘加和乘减的运算规 则是先计算括号内的数,再与 其他数进行运算。
乘加和乘减在括号的使用上有 区别,乘加使用大括号"{}",而 乘减使用尖括号"<>"。
《乘加、乘减》
2023-11-10
目录
• 乘加、乘减的概述 • 乘加、乘减的基本运算 • 乘加、乘减与加减法的关系 • 乘加、乘减的练习与巩固 • 乘加、乘减的拓展与提升
01
乘加、乘减的概述
乘加的简介
定义
乘加是指将一个加数乘以一个定数,然后加上另一个加数。
公式
乘加的一般形式是 a × n + b,其中 a 和 b 是加数,n 是定数。
乘加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在数学中,乘加运算是一种基本的算术运算,它 不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还是学习 更高级数学概念的基础。
乘加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了解乘加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 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和兴趣。
乘减的拓展应用
乘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在处理一些涉及比例和分摊的问题时,如分配食物、计算 费用等,乘减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计算结果。
注意符号
在乘加、乘减运算中,要 注意符号,加法有正负之 分,减法也有正负之分。
注意顺序
在乘加、乘减运算中,要 注意运算的顺序,先做乘 法再做加减法。
注意进位
在乘加、乘减运算中,要 注意进位的问题,特别是 在多位数相乘的时候。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题
1. 例题1,计算5 × 3 + 10 4 × 2。
解答,首先按照乘法和加法的优先级进行计算,得到 15 + 10 8,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最终结果为 17。
2. 例题2,计算8 × 2 6 + 5 × 3。
解答,同样按照乘法和加法的优先级进行计算,得到 16 6 + 15,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最终结果为 25。
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通过多种组合方式来设计,可以增加数字的位数和复杂度,也可以引入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同时,这种类型的题目也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和优惠活动,或者计算时间和距离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总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题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计,既能够
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数学练习形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五 课堂小结 乘加、乘减是指在一道算式里,既
有乘法运算,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计 算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人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3×4−1
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3×3 +2 9 11
3×4 −1 12
1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解:方法一:3+3+3+2=11(人) 方法二:3×3+2=11(人) 方法三:3×4−1=11(人) 答:一共坐了11人。
4 表内乘法(一)
2 2~6的乘法口诀 第4课时 乘加、乘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一 复习导入
4×4= 16 5×5= 25 5×2= 10
2×3= 6 4×2= 8 3×4= 12
二 新课探究
一共坐了多少人?
(教科书第58页例题5)
如何列式呢?
有3组木马上坐了3人, 1组木马上坐了2人。
方法一: 将4组木马上的人数合在一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三 随堂练习 1. 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乘加乘减数学教案设计
乘加乘减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案主题:乘加乘减數學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乘法和加法,以及乘法和减法的关系。
2. 学生能运用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乘加乘减的概念
2. 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
3. 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那么这个班级有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第二步:讲解新知
详细解释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并举例说明。
例如:“5x4+2=22”,“5x4-2=18”。
第三步:实践操作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乘加乘减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和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自行完成。
六、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乘加乘减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上就是关于“乘加乘减數學”教案的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乘加乘减课件
02
乘加乘减的基础知识
乘数的概念
乘数
在乘法运算中,被乘数是未知数 ,乘数是已知数。
乘数的定义
乘数是指被乘数前面的因子,即被 乘数的系数。
乘数的性质
乘数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或负 数,其绝对值等于被乘数的倍数。
加数与减数的概念
01
02
03
加数
在加法运算中,加数是使 总和增加的数。
减数
在减法运算中,减数是使 总和减少的数。
复杂算式的分解与计算
02
讲解如何将复杂的乘加乘减算式分解为简单的部分,并逐一计
算。
抽象思维的培养
03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方式理解抽象的乘加乘减概念。
下一步学习计划
乘除法的进一步学习
介绍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强化练习和复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加乘减的知识。
06
乘加乘减的总结与回顾
重点知识回顾
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
回顾什么是乘加乘减,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强调先做乘法,再执行加法或减法。
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例解释乘加乘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疑难问题解析
常见错误分析
01
列举学生在进行乘加乘减运算时容易犯的错误,并分析原因。
乘加乘减课件
目录
• 乘加乘减的概述 • 乘加乘减的基础知识 • 乘加乘减的运算技巧 • 乘加乘减的实例解析 • 乘加乘减的练习与巩固 • 乘加乘减的总结与回顾
01
乘加乘减的概述
乘加乘减的定义
乘加乘减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方法,涉及到乘法和加法的组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2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建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模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摆积木吗?有一位小朋友也喜欢摆积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片上摆的积木是什么图形的?图1 学生观看课件(见图1),会发现积木的形状是小正方体。
师:仔细观察,这些正方体是怎么摆的?预设1:横着摆,一行摆5个,摆了3行,还多了2个。
预设2:竖着摆,有2行摆4个,有3行摆了3个。
预设3:竖着摆,一行摆3个,有这样的5行,还多了2个。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设计意图】通过图示让学生自主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一)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师:那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预设:17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1:一个一个数的。
预设2:我可以计算出来。
师:用自己的方法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二)组内交流,归纳方法师:愿意把你的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吗?要求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建立乘加模型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算的?预设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一横行有5个,有这样的3行,就是5+5+5=15,再加上2个,一共有17个,列式是:5+5+5+2=17(个)预设2:我们小组和第1组想的一样,先算一行有5个,有3行,3×5=15,再加上2个,列式是:5×3+2=17(个)预设3: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一竖行有3个,有这样的5行,3×5=15,再加上2个,一共有17个,列式是:5×3+2=17(个)预设4: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有2竖行,一行有4个,2×4=8;有3竖行,一行3个,3×3=9,再把它们的和加起来是17个,列式是:2×4=8,3×3=9,8+9=17(个)教师组织学生边交流,边思考,弄清楚所列算式分别求的是图中的哪一部分,交流中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乘加、乘减》说课稿
《乘加乘减》说课设计昆明市西山区求实小学李学平一、说课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乘加、乘减二、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 5、2、3、4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学会口诀记忆的方法。
5、2、3、4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都相对比较简单,后面6、7、8、9的乘法口诀理解、记忆的难度则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目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决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影响到学生表内乘法的学习及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解决问题和口诀记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从中理解并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记忆方法。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深挖教材,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路。
运用数形思想、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为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四、教学目标:1、通过主题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初步归纳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重点: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设计活动来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是我思考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六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质疑,直观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的抽象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考考你
算一算: 4×6+25
100—75+25
33+7×3
9×8+22
54+36—18
42+8×4
返 回
目 录 前 进
梳理一下你学会了
什么?还有不懂的记下
来和老师或同学交流。
返 回
目 录
返 回
目 录 前 进
问题二
有加法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4+6 6+3×4
=6+12 =18(元)
答案
答案
=12+算乘法,再算加法。
返 回 目 录 前 进
问题三
答案
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3×4=12元 20-12=8元 答案 20-3×4 =20-12 =8(元)
胖胖买4个面包和一个蛋糕,应付多少元?
个蛋糕
壮壮
返 回
目 录 前 进
答案
3元 3元 3元 3元
6元
先算4个面包多少元,再算一共多少元? 3×4=12元 12+6=18元
12元
18元 答案
答:——————
3×4+6
6+3×4
我用买面包的 我用买蛋糕的钱 钱加上 加上买面包的钱 买蛋糕的钱
答案
这样列式,你看懂了吗? 我用买面包的钱 加上买蛋糕的钱
试一试
在一个算式中,有减法又有乘法,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目 录 前 进
返 回
问题四
在一个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法,按什么顺序算?
在一个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法,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返 回
目 录 前 进
考考你
答案
乘加、乘减运算
乘加、乘减运算教学目标:1、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图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寻找信息师: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你会摆积木吗?其实在积木中也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好吗?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来说一说这些积木是怎么摆的?(正方体有4行,前三行每行都是5个,第4行有2个)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三、探索解决方案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探究提示:①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②算一算:你是怎样列算式的?③议一议:把你的想法与算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出示探究提示,指生读一读)同学们听明白要求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动手吧!2、哪个小组愿意到前边来汇报你们的想法?①生:我是这样摆的,每行摆5个,摆3行,最后一行摆2个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其他学生质疑,该生释疑)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②生:我列的算式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大家听明白了吗,有什么疑问吗?(质疑,释疑)师:5×3表示什么?+2呢?(并板书算式)生:3个5相加,还剩两个,所以+2师:哪位同学再来说一说,5×3表示什么生:每行有5个,有这样的3行,就是3个5相加。
③师: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呢?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看,我们把最后一行也看作5个,就变成了几个几所以我们可以列出乘法算式4×5,但是我们多加了3个,所以最后还要再减去3。
师:谁再来说说4×5表示什么,减3呢?五、解释与建构3师:同学们看5×3+2=17和4×5-3=17这两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吗?生:第一个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生:第二个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减法师: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的时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乘加、乘减
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第11—12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
(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应用
教材第12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课堂作业
教材12页第2题。
教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