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3篇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
“浪潮越来越近……颤动起来”,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讲讲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哪些内容?二、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两遍后告诉老师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师适时发问: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伟、美丽、壮观呢?引导学生说,同时指导朗读。
3、师小结:这些语句都从声音方面写出了潮的壮观,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潮的壮观来。
4、师启发:课文除了从声音方面写潮的壮观,还从哪些方面写?怎么写?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可以小组讨论。
(生自学)5、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些句子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这样写使我们很真实、具体、生动地认识了大潮的壮观。
7、怎样读好这些句子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特别要读好你喜欢的句子。
(学生试读后指名读,并交流。
)三、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写潮壮观的词语,要求标上“*”。
2、交流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丈来高。
3、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写作方法指导,习惯培养。
1、学完课文,你觉得文章写得怎样?2、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样好吗?3、师小结:是呀,正是因为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因此,读了这篇课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如置身与观潮人群中间一样。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观潮》其次课时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阅读是同学的独特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
应让同学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关情境,让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见、所闻、所感,这种实践,在于提高同学的语言运用力量,而且有利于同学感悟文本语言的生动和美丽。
【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如同、犹如、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2、力量目标:动用电教手段,把同学带入情境,关心同学理解课文内容,绽开想象,促进朗读。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美、奇怪的自然景观,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使同学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丽。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美丽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使同学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丽。
【课前预备】同学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老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流程】一、激发爱好,引入课题1、老师前几天让你们去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你们收集的结果怎样?同学汇报结果。
2、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都会到来的。
那为什么这钱塘江大潮会吸引那么多人来观看呢?今日老师就带着大家到钱塘江大堤上一睹为快。
〔板书:1、观潮〕二、创设情境,体会大潮的到来1、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刚来时的情景一: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学畅谈所见、所闻。
2、出示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
可是江面上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改变。
⑴指名朗读。
⑵说说为什么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3、连续播放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二:此时,你们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指名说。
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观看潮汐现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通过观察和探索潮汐现象,让学生理解潮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潮汐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变化规律。
2. 学会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录音或视频播放设备。
3. 潮汐表或其他可观察潮汐变化的资料。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水体,提醒他们是否注意到这些水体的水位是否存在周期性的变化。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潮汐现象的好奇心和思考。
Step 2:介绍潮汐现象(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给学生介绍潮汐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解释地球引力和月球吸引力对地球表面水体的影响,如何导致潮汐的形成和变化。
Step 3:观看潮汐现象的视频(15分钟)播放录音或视频,展示实际的潮汐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潮水涨落的变化,提醒他们注意潮汐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Step 4:观察潮汐表和数据分析(20分钟)提供潮汐表或其他潮汐变化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潮汐的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找出潮汐变化的规律,如涨潮和落潮的时间间隔、涨潮和落潮的高度等。
Step 5:小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总结他们观察到的潮汐变化规律。
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出发,如时间间隔、潮汐高度等进行讨论,然后汇报给全班。
Step 6:拓展探究(15分钟)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更多有关潮汐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解答。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引导。
Step 7:课堂反思(5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做简短的回答。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潮汐现象,如到海滩或河边进行实地考察。
2. 探讨潮汐现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3. 扩展潮汐变化的知识,如春潮、大潮、小潮等特殊潮汐现象。
《观潮》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观潮》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观潮》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观潮》这篇文章。
前一节课我们讲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蕴意,重点呈现了作者为何会写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因为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文章的其他部分,并通过思维导图整理主要观点和段落,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一、文章的标题和开头文章的标题是“观潮”,这个标题很简短,但很有意义,因为文章主要讲述的就是夏天的海浪和涨潮潮水的景象,表现出作者的亲近自然的感觉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个标题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人想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开头是“我爱看大海”这句话,本句话简单明了,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海洋的热爱之情,也为整篇文章奠定了基调。
这也让读者第一时间就知道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洋,从而更加专注地去读。
二、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段落整篇文章通过描述夏天的海浪和涨潮潮水的景象来表现对海洋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越到后面,文章的写作方式也越来越含蓄、细腻。
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段落。
思维导图如下:1. 开篇:作者热爱大海,特别喜欢看海2. 第一段:描写海浪的声音和景象3. 第二段:描写涨潮潮水、海堤和海滩4. 第三段:描写海涛的声音和气氛5. 第四段:对夜色中的海浪进行描述6. 结尾:抒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呼吁人们要尊重大自然。
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夏天的海浪和涨潮潮水的景象来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和海洋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也是作者写作本篇文章的主要动力所在。
三、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特点《观潮》这篇文章,虽然单纯叙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但表现手法却很巧妙,如下:1. 使用动词和形容词的结合,营造出了夏天大海的美景;2. 通过想象,表现出涨潮潮水,特别是细腻地描写出海水与身体的互动;3. 通过渐进的形容词,突出表现海浪的气势与美感;4. 使用反问句,增强文章的力度和感染力;5. 结尾部分通过跳出夜景,感叹“人能敬畏天地,也敬畏一切生命”,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之情。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观潮》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汇的解释和运用。
3.理解《观潮》中含义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积极向上的态度。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观潮》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观潮》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
教学难点1.理解《观潮》中的比喻和隐喻。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课文中的海浪场景,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和想象。
二、展开1.阅读课文《观潮》,教师讲解生字词汇和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3.利用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1.配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组织小组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束1.总结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寓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作文,表达自己对大海和生活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课文的内涵。
同时,在巩固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观潮2.生词:潮起潮落、生生不息3.哲理:大海宽广包容,人生充满变化4.寓意:孜孜不倦、奋发向上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观潮》并理解生词词义。
2.完成《观潮》相关习题。
3.写一篇文章,探讨大海对人的启示。
以上是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的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023最新-《观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最新6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最新6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观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观潮》教学实录篇一1、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
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3、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还可以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4、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
教师可以“天下奇观”的“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深入研读。
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江潮的变化,体会钱塘潮之“奇”,然后交流阅读的体会。
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引导: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
第3、4自然段中,对潮来时的过程描写非常精彩,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朗读这一部分。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是哪些,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
如,可以用“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江潮写得更加形象的。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衬托之笔,关注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
本文通过描绘潮水的变化,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课文第二课时,将进一步深入解读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文学鉴赏方面,还需加强指导和培养。
本节课将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潮水变化的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大自然景观图片、音乐等,用于营造教学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宁静的教学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阅读结束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课程名称:观潮第二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了解潮汐的周期和变化规律。
3. 学会使用潮汐预报表,并能够利用潮汐预报表进行潮汐相关活动的安排。
教学重点:1. 潮汐的形成原因。
2. 潮汐的周期和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教会学生使用潮汐预报表。
2. 提高学生对潮汐变化规律的理解。
教具准备:1. PowerPoint或白板。
2. 潮汐预报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海边观察过潮汐的变化?”2. 学生回答并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经验。
二、呈现潮汐的概念和原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白板展示潮汐的概念,并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相互作用。
2. 教师用简单的图示介绍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关系,并解释为什么海洋受到月球和太阳吸引力的作用而形成潮汐。
三、潮汐的周期和变化规律(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白板展示潮汐的周期和变化规律,并解释为什么潮汐会有涨潮和落潮的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潮汐的涨落规律,解释高潮和低潮之间的时间间隔和涨潮和落潮之间的时间间隔。
四、使用潮汐预报表(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潮汐预报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潮汐预报表进行潮汐相关活动的安排,例如什么时间去观测涨潮或采集海洋生物等。
3.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潮汐预报表,尝试自己安排一次潮汐相关的活动。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对潮汐的概念、形成原因、周期和变化规律进行简单总结。
2. 教师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并进行预告。
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观潮》是一篇讲读课。
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做了如下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的开始部分,我首先提出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录像,让学生在观中如临其境,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
并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2、小组合作,发展思维:在教学中我采用异质合作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里学生交流得出讨论。
如: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是课文的难点,也是重点。
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片,再由小组讨论学习,生生互动,教师点拔,解决疑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尝试教学,突破难点:尝试教学以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为主要特征。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做法。
本节课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我采用尝试教学,学生在小组互相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读──划──议──悟然后进行组织交流,教师从中点拔。
在尝试中学生印象深,理解透彻,教师也不必花费大量力气讲解,恰到好处地解决教学难点。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范文(4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范文(4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观潮第二课时教案内容(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篇1观潮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6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2.搜集、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着名的潮水。
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不会读的字词标出来。
.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师指导字音、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2.)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三、学习第1、2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读1、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是什么样子的?前来观潮的人们是什么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二.深入理解,学习第3、4、5自然段。
1.齐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①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难点:学习作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网络探究、协作商量(一)老师归纳出几个问题:1、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2、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
3、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
(二)分小组协作学习(重点为第二个问题),给出学习方法:1。
读:找出描写大潮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2。
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3。
做:小组协作制作电子作品。
4。
讲:自己来作导游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顺序描述出来。
四、汇报表演,解决问题1、教师指导制作步骤: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材特点分析《观潮》这篇课文选自省编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
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举世文明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
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奇”,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
潮来之前,“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作者通过对江边远、近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目的在于同大潮到来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这段,作者还通过“人山人海”的人潮,及观潮人“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急切心情的描写为大潮的到来创设了一种特有的情境,进一步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来之时就更“奇”了。
这一段作者根据细心观察,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地记叙了潮来之时的情景。
我们可以从作者抓住描写的两个方面来体会潮水之“奇”。
声这方面,作者三处写了潮声,从“闷雷滚动”到“响声越来越大”再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再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巨大的声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潮水之大;这巨大的声音突出了什么?突出了一个“奇”字。
形这方面,从“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到“白浪”翻滚形成城墙,再到“浪潮”飞奔而来,作者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字。
2024年《观潮》第二课时教案(十篇)
2024年《观潮》第二课时教案(十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吧。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4、背诵课文的4、5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抓住重点词句品悟课文你还读出了什么?〔生说不出〕师:我还能读出这个叠词背后的情感,不信我读,你来听!一句话,一颗心,假设你是雪儿,听了“我”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同学们,想象一下,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什么眼神,什么表情或许什么动作呢?〔出示: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4、一件事,一份情,我们再来体会她们一起看云的心情吧!是心情摇曳了白云,又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雪儿的到来〕这是一只怎样的信鸽?〔不怕困难,英勇,坚强……〕想象一下,雪儿会遇到哪些困难险阻呢?〔风雨雷电,受伤……〕让我们带着对雪儿的喜欢和敬仰再来读读这段话。
再读一读这一节,你仿佛听到雪儿在说什么?〔完成题空〕你能把这不舍之情读出来吗?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任选一题〕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方,如何将所提的问题进展整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联想才能探究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让学生敢说、乐说。
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缺乏,加强朗读训练,进步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理解才能和独立学习才能。
在品读课文时我力求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气氛。
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考虑,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研究主题:交互式电子白板进步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椒县江海小学王昌兆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粗浅的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海底植物、海底矿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风光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课时名称】:观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潮汐的分类;2. 掌握潮汐的观测方法和潮差的计算;3. 理解潮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分类;难点:潮差的计算。
【教学准备】:学案、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简单复习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潮汐的形成原因和分类。
简单解释引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和离心力产生的。
2. 向学生介绍潮汐的分类,有日潮、半日潮和混合潮三种类型。
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每种类型的特点。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向学生讲解潮汐的观测方法,包括观测站的设立、观测仪器的使用和观测时间的选择等。
提醒学生观测时要注意安全。
2. 给学生发放潮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测实践。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测站点,并记录所观测到的潮汐情况。
四、潮差计算(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潮差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醒学生要注意观测时间的选择和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2. 让学生根据实际观测到的潮汐情况,进行潮差的计算。
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知识扩展(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潮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包括渔业、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方面。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需要保护海洋环境。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讨论。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课后作业】:1. 预习下节课内容。
2. 思考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潮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并阐述自己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看法。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二、放录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
四、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3、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临其境。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课堂总结六、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七、布置作业《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词。
2、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事物的观察规律,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5、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潮去时的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次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出句子,学会品味赏析,并交流。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过比较,感悟语言的魅力。
通过摘抄,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生交流后,师出示片段,指导学生读,从中读出感情。(看到雄伟壮观的潮水时的激动)(潮水的速度之快、气势之大)
(2)找出描写人们心情的语句并进行体会、感悟。
(1)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潮水形状的句子。
(2)交流感悟,想象画面
(3)读出语气和感情,感受钱塘江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
在朗读中感知,品味语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四、积累
2、潮头过后
师指导学生读,在读中感悟。
1、比较三个句子,学会如何把句子写的生动形象。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交流。
1、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2、摘抄描写钱塘江的古诗名句。
齐读第五自然段,在朗读中想象潮头过后的画面。
课时安排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课时重难点
重点: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回顾课文内容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开启本节课。让学生温习旧的知识,调动思维,以更好的状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品文赏潮
1、潮来时,听潮声,观潮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