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7

合集下载

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长春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

与仰韶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的长江流域的文化是( )A. 红山文化B. 大汶口文化C. 良渚文化D. 河姆渡文化2.周初分封,临近内陆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以“尊尊而亲亲”为治国理念;靠近海滨的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以“举贤而尚功”为治国理念。

鲁国渐渐衰落,但齐国国势却日盛。

据此可知,齐国崛起得益于( )A. 注重事功的观念B. 农商并重的战略C. 开拓进取的精神D. 宗法血缘的废除3.从图一到图二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 生产关系的变革D. 劳动力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4.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标志是( )A. 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B. 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 产品面向市场D. 洋务运动兴起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下列观点与作者相符的是( )A. 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B. 大修长城,无实际作用C. 推行郡县,有利于统一D. 汉取代秦,秦政全否定6.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书法作品被评论为:“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

如图书法作品的字体特征最符合描述的是( )A. 隶书B. 楷书C. 行书D. 草书7.“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8.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 设“中朝”B. 置枢密院C. 置刺史D. 颁布推恩令9.唐代税制以丁、产的多少作为决定户等高低的依据,故《唐律》对析产分户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要求分户而自愿不降低户等的可以允许。

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道,每题2,总计50分)1.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A.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我国古代商业结构的调整D.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2.东汉末服虔撰《通俗文》描述古代某一农具曰: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恍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

据此判断此农具应为()A B C D3.“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的“它”是指()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4.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耕种方法的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A. 休养地力,保苗抗旱B. 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C. 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D. 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5.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6.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④中国古代经济曾颇具竞争优势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7.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实行“物勒工名(将器物制造者的名字刻在器物上)”制度,几乎涵盖了当时各个手工业部门。

这实际上反映了( )A.官营产品的盗卖严重B.官营产品难以保证质量C.官营生产的管理严格D.国家注重垄断市场经营8.表1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5.下图是西晋时期的人口迁移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人口迁移
A.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B.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使民族矛盾趋于缓和D.巩固了西晋的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晋时期人口大量迁往南方,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B正确;西晋时期北方地区受到少数民族侵扰,社会并不稳定,排除A;西晋时期民族矛盾突出,排除C;西晋分封亲族,中央集权并不集中,排除D。
12.陆游曾以诗记述宋代某艺术的景况:“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中所述宋代艺术形式是
A.传奇B.话本C.诗词D.小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知,这一艺术场景描写了说书人说书场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书对应的是话本形式,B正确;传奇是唐代的艺文学形式,排除A;诗词主要面向的是士大夫阶层,而非普通民众,排除C;小说是明清时期的文学形式,排除D。
13.下图为明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据图可知,明代皇帝
A. 特务统治造成了吏治腐败B. 内阁的设立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C. 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强化D. 三司制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所有机构的权力最终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说明明代的君主专制制度得到空前的强化,故选C;由图示内容无法看出特务统治的影响,排除A;内阁不是正式的法定机构,不能削弱六部的权力,排除B;三司的设立分散了地方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
7.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朝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卷Ⅰ为单项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考试范围:必修①第1~10课;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请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4.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到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不予判分!非选择题答案认真填写到该题所留空白处。

卷Ⅰ(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商王朝的发展C.西周的强盛D.夏朝的建立2.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3.右图中所示的政治制度是:A.夏朝的王位世袭制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其中受到前朝影响的是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6.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维护国家统一B.发展社会经济C.防御侵略D.加强民族团结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8.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遗存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他们从事,过着群居生活。

下列选项填空正确的是()A.北京人元谋人采集渔猎B.元谋人北京人采集渔猎C.北京人元谋人原始农耕D.元谋人北京人原始农耕2.我国早期农耕文明形成南稻北粟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气候B.饮食习惯C.历史传统D.酋长喜好3.一位官员因为在父丧期间,让婢女服侍他吃药,被人检举违反礼法,因而受到清议的批判,甚至使他的仕途受阻。

这位官员最可能处于何时()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明4.《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5.某同学查阅了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汉人胡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6.三国两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世代把持宫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A.庶族B.士族C.党人D.博士7.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8.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南汉位于地图中的()处附近。

A.C B.E C.H D.N9.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10.“盛世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时期。

各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以下不属于盛世时期的是()A.百家争鸣时期B.文景之治时期C.光武中兴时期D.贞观之治时期11.如图是上海崧泽遗址出土的家猪陶塑,据此可推测()A.上海是最早驯养家猪的地区B.上海崧泽文化以驯养牲畜为主C.上海的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D.上海于新石器时代已产生农业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描述“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社会现象最可能集中出现在()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东周后期D.两汉时期13.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0小题,总分50分)1.(1分)1.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2.(1分)2.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1分)3.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建交前18小时,邓小平再次郑重地对美国使节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

”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达了()A.中国外交的灵活性B.中国外交的反霸原则C.中国外交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D.中国外交维护世界的和平4.(1分)4.据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这最能说明()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国际法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C.美日间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D.中日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5.(1分)5.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思想有内在的一致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④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1分)6、(原创题)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新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据时间顺序与历史发展的逻辑,下列社会现象排列正确的是( )A.私有制一剩余产品一早期国家一奴隶制B.剩余产品一私有制一奴隶制一早期国家C.剩余产品一奴隶制一私有制一早期国家D.早期国家一奴隶制一剩余产品一私有制2.(2分)据统计,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公民人数在2.5万人至3万人之间,当时雅典总人口为25万人至30万人,其中奴隶约8万人,2.5万人为外邦人。

这可以用于论证( )A.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B.雅典开启西方民主政治先河C.城邦经济衰落的必然性D.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3.(2分)世界文明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

这两种文明成果中( )A.《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苏美尔人发明了1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的产量C.《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D.东方文明都是亚洲国家,西方文明都是欧洲国家4.(2分)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下列能正确体现文明联系的是( )A.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B.东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入中亚、欧洲和北非地区C.冶铁技术起源于中亚,并扩散到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D.埃及最初的雕刻特别是人像雕刻,很多方面都模仿希腊5.(2分)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的时间是中国的( )A.商朝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6.(2分)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

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7.(2分)下列是关于俄罗斯帝国兴起历程中的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伊凡四世强化中央集权①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①基辅罗斯被蒙古国征服①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8.(2分)8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它的都城位于下图的( )A.①B.①C.①D.①9.(2分)唐初,日本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之后的日本“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河南省洛阳市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留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选择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王、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等五方面看法。

若王、卿士和庶民一样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

这表明商朝A.行政机构已相对完备B.政治带有神奇色调C.商王的权力特别有限D.民主决策已成定制*2. 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自主权。

西周则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派亲族、姻亲和功臣到新占据区建立诸侯国,确立其天下共主的地位。

这说明西周A.对地方限制进一步加强B.已形成大一统局面C.中心集权制度渐渐确立D.贵族政治起先出现3. 商周社交礼仪有“六挚”之说:“王执皮帛(鹿皮束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驚.工商执鸡。

”这反映了商周时期A.礼物品种多样B.疆域面积扩大C.社交活动频繁D.等级制度明显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新皇帝废除了全部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袤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心政府任命并向其负责的官员。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皇帝制度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行省制5. 公元前220年起,秦朝接连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一条从咸阳直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

驰道宽50步,车轨宽6尺。

驰道的修建A.推动国家走向统一B.便于加强中心对地方的治理C.有效扩展秦朝疆域D.维护了秦朝统治的长治久安6.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三十多年后,汉初的20个诸侯国,除6国未分封外,其余14国封侯者已达165人。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炎帝、黄帝B. 尧、舜C. 禹、启D. 伏羲、女娲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 奖赏功臣B. 拱卫王室C. 发展经济D. 加强统治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C. 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D.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4. 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 刀币B. 布币C. 圆形方孔钱D. 贝币6. 西汉初期实行的“无为而治”政策,主要是基于()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7.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夷陵之战D. 魏、蜀、吴三国建立9.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D.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1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迁都洛阳②推行汉化政策③实行均田制④采用汉族官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涿郡D. 余杭12. 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A.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B.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C.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13.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14.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藩镇割据D. 宦官专权15.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A. 海河流域B. 淮河流域C. 长江流域D. 珠江流域1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消除了地方割据实力物质基础的是()A. 杯酒释兵权B. 收精兵C. 削实权D. 制钱谷17. 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度D. 分封制18.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实行厂卫制度④八股取士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9.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是()A. 设立军机处B. 大兴文字狱C. 实行密折制度D. 设立南书房20.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 唐朝中期B. 北宋时期C. 南宋时期D. 元朝时期2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航海活动有重大意义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22.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 防范西方殖民入侵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 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2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A. 道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24. 被称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 《天工开物》B. 《农政全书》C. 《本草纲目》D. 《齐民要术》2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二、材料分析题(共3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盐田高级中学高一历史试题卷命题人:郑茹文审题人:秘文博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局部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A.文化具有一定区域性B.南方文化水平低下C.南稻北粟局面的形成D.私有制度已经产生2.据考证,商代国王自称“余一人”或“一人”,其下有辅佐商王的尹或相;尹或相之下又分别设有负责管理王室事务的“多宰”“小臣”,负责管理神祇事务的巫、祝、卜等,负责管理耕作的小籍臣和负责管理军事的多马、多亚、多射、师、旅等。

这集中反映了商代()A.国家机器比较完备B.官僚政治相对成熟C.集权体制有所发展D.社会分工更加完善3.周初分封时,将周部族、先代部族、殷遗族众以及众多蛮夷戎狄都划在周政与周制的圈子里,规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同时周统治者还做出制度上的规划,如策命赐物、朝聘盟会、爵制和服制等。

这种做法使西周初期()A.加强了华夏族群的民族认同B.制度保障了诸侯国君的权力C.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已形成D.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周人制度和商最大的不同,一是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产生了宗法和丧服之制,并由此产生了分封子弟的制度;二是庙数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

由此可知,西周()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B.以宗法血缘维系等级秩序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实现王室对地方直接控制5.《史记》载:“周武王既克殷,访箕子以商所以亡,而问所以安。

箕子曰:“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一于正'”据此可知该时期()A.周天子强化中央专制统治B.民本思想与德治观念显现C.西周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D.箕子认为国家应实行法治6.西汉刘向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A.岳飞B.戚继光C.郑和D.郑成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将领,B项正确;岳飞是抗金名将,A项错误;郑和率队下西洋,不是抗击倭寇的名将,C项错误;郑成功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不是倭寇,D项错误。
23.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斯藏。明政府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
2.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
A.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
C.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体现的是姬姓王族是分封的主体,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A正确,D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A.确立分权与制衡的机制
B.建立一整套监察制度
C.增强宰相在朝中的威信
D.恢复宰相制限制君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材料“以宰相而摄天子……后世君骄臣谄……天子之位过高”反映了黄宗羲认为后世君主过于专制,主张通过恢复宰相制来限制君权,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黄宗羲主张建立一整套监察制度,故B排除;当时宰相早已被废除,不存在增强宰相威信的问题,故C排除。
20.明朝初年,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废除了
A.科举制
B.察举制
C.监察制度
D.丞相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初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故D项正确;明朝仍实行科举制和监察制度,故AC项排除;察举制是隋唐时期被废除的,故B项排除。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塔西陀D、普鲁塔克2、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A、英国的《权利法案》颁布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农奴制改革3、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疆拓土D. 魏晋南北朝时期4、题干:以下哪位古代科学家被称为“医圣”?A. 隋朝的巢元方B. 唐朝的孙思邈C. 宋朝的宋慈D. 明朝的李时珍5、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统一六国C、汉朝建立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下列哪个历史人物被称为“医圣”?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孙思邈7、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8、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三国演义》中的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志》9、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阿基米德 10、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11、题干: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南京市?A. 隋朝B. 唐朝C. 南朝宋D. 明朝12、题干: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成熟时期?A. 隋朝的统一B. 唐朝的盛世C. 宋代的商业繁荣D. 元朝的建立13、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司马迁B. 荀子C. 柏拉图D. 希罗多德1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近现代时期?A. 奥斯曼帝国的灭亡B.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 古罗马帝国的灭亡15、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16、以下哪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A. 美国B. 苏联C. 英国D. 法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汉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23北京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

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A.社会高度繁荣B.藩镇割据严重C.江南经济开发D.政权更迭频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可知,示意图反映当时政权更选频繁,D项正确;当时社会没有达到高度繁荣,排除A项;示意图没有涉及民族交融,排除B项;示意图没有涉及江南经济开发,排除C项。

故选D项。

2.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

由此可以推断①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②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④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①正确;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开发,②正确;契丹族是在宋朝时期兴起的,并未实现全国统一,③错误;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南宋,④错误。

因此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3.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

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地区,D项正确;①②③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项。

故选D项。

4.下列各项对下图所示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D.利于削弱士族门阀特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推动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C项正确;公元439年,北魏就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孝文帝迁都是在公元493年,排除A项;北魏政权位于北方,迁都之举促进了鲜卑族汉化的繁荣,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项;迁都后,孝文帝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排除D项。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60分)1.(2分)“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以神为主 B.商朝是个神权色彩重的王朝C.说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无上 D.商朝人对鬼神的怀疑2.(2分).西周分封,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

这说明分封制的本质是( ) A.周天子间接统治国家的方式B.安抚功臣与异姓贵族的手段C.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 D.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3.(2分)《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A.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B.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C.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D.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4.(2分)“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

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A.创立官僚政治体制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等级制度日趋固化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5.(2分)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

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

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

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加大了选官的随意性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6.(2分)“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B.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C.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D.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7.(2分)“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公、侯、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西周舆服制度的形成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24.下表是关于唐代土地买卖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
记述
出处
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
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
《唐会要》
寺院广占田地及水碾硙,侵损百姓
《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册府元龟田制》
A.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兼并战争使诸侯日益坐大D.变法运动使得贵族集团衰落
6.晋在春秋时期,政权已逐渐为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控制。后来范氏和中行氏、智氏或被瓜分或被消灭,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韩、赵、魏三家手中。至公元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亡。这反映了该时期()
A.诸侯势力不断崛起B.社会正在发生转型
A.确保了秦朝的长治久安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确保了皇帝的专制独裁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最早出现于秦朝B.官员世代沿袭

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道,每题2,总计50分)1.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A.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我国古代商业结构的调整D.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2.东汉末服虔撰《通俗文》描述古代某一农具曰: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恍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

据此判断此农具应为()A B C D3.“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的“它”是指()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4.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耕种方法的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A. 休养地力,保苗抗旱B. 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C. 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D. 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5.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6.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④中国古代经济曾颇具竞争优势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7.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实行“物勒工名(将器物制造者的名字刻在器物上)”制度,几乎涵盖了当时各个手工业部门。

这实际上反映了( )A.官营产品的盗卖严重B.官营产品难以保证质量C.官营生产的管理严格D.国家注重垄断市场经营8.表1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

北京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子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A 诸子“百家争鸣”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D. 司马迁撰《史记》
26.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郡守
17.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
A. 推动了法律的完善B.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 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18.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
4.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 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 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 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 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历史是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去记忆的,所以大家不要偷懒,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历史,希望大家一起阅读一下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为山东的一份省级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秦统一六国后,赢政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B.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C.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D.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3.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中央机构的决策更为科学B.甲乙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乙的中央机构更能体现家天下D.甲乙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4.宋真宗意欲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写诏书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掉,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

真宗想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只得收回成命。

这反映宋朝A.文官政治的特点B.君相矛盾不断激化C.集体决策的格局D.君主专制走向衰落5.钱穆先生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

”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D.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6.《明史解缙传》记载: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

解缙等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

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内阁的设立解决君权和相权的问题B. 内阁成员地位不高C.内阁的职权是协助皇帝,监察百官D. 内阁属于临时机构7.在科举时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学校生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出身寒微者,进士中有42. 9% 出身于祖上未有功名的家庭,这说明科举制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扭转了传统门第观念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8.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川中学高2016级期中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这表明科举制A. 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B. 能够缓和民族矛盾C. 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D.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2.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

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C.封建家长的喜好 D.宗法观念的影响3、公元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加强了君主专制C.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5、“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A.秦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6.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避讳嬴政的名字,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A.中央集权 B.规范历法C.君权神授 D.皇帝独尊7.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说:“历史”能供给动画片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动画片“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①胡惟庸案②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③三省六部制④七国之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 汉、宋、明C.秦、元、清D. 秦、唐、明9、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

这一观点主要强调A.城邦制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 B.城邦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C.城邦制下重政轻文 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10、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真正能享受到民主的人毕竟是少数②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③广大奴隶受到压迫④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不能享受到民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11、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2.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D.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13.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地生活。

”古罗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的权威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完善的法律D.传播基督教教义14. “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一种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的特征。

诸多事实表明,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指()A.英国 B.美国C.俄国 D.德国15.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 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16.2013年3月1日,一个月前才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下开始了第二个任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尽管无奈,但也不得不在与国会磋商无果的情况下,根据国会规定的期限,签署了启动削减预算的命令,这表明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总统对立法无否决权C.三权分立但互相制约 D.总统由最高法院任命17、描写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政治生涯的历史小说《一代名相张居正》正在流行。

然而,有学者指出,仅从书名可以判断,这本小说的作者根本不懂历史。

这位学者的理由可能是A. 历史上的张居正是一个奸相B. 张居正所处时代没有设置宰相C. 内阁是军事机构,张居正其实是名将D. 无理由,该学者在哗众取18.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A.确立责任内阁制 B.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19、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0、“(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21、在英国政治文明的历程中,“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地盘进攻……工业资产阶级无疑是绝对获益者。

”这里的“它”指(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22.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2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4.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 D.《海国图志》25. 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 御史大夫 B.刺史C.门下省 D.通判26、“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

”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

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A.向中国倾销鸦片 B.打开中国市场C.获得战争赔款 D.妄图瓜分中国27.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

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

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28.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观点的理由是A.法典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B.法典规定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D.与习惯法相比,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29、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30、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秦有天下,裂都能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分别建立了什么制度,各有何影响?(8分)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

……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实行的中央官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官制的历史作用。

(6分)材料三雍正帝建立了君主独裁的政治体制,把封建专制推向了顶峰。

它保证了中央集权,实行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一元化统治,特别是最高层的统治集团维持了长时期的稳定和统一,避免了由此而起的政治动乱,如权臣、外戚、宦官专政等。

——李治亭《清康乾盛世》(3)雍正帝“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的举措是什么?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其做法产生的影响。

(8分)32、民主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掌握。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里克利演讲词(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条件。

(4分)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下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6分)材料三美国人在制宪会议上心里很纠结:一方面,心理上对政府权力不信任;另一方面,现实中又有集权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