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大学语文》教学应渗透人文关怀
活 动 时 间 愈 多 ,知 识 内 化 率 就 愈 高 ,保持 的时间就愈长久 ,运用 知识 的能力 也 就 愈强 。 四. 展 各项语 文拓展 活动 , 开
把 大 学 语 文 课 堂 打 造 成 展 示 大 学
《 学 语 文》 所 选 作 品 大 部 大 分 是 经 典 文 学 作 品 ,这 些 作 品 可 以说 都 足 作 者身 份 、阅历 、职 业 、 文化 教 养 、认 识 能 力 、思 想 意 识 、 性 格 特 征 的体 现 。 正 是 在 这 个 意
悦。
证 明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有 效 的 操 练
程 ,是 激 发 学 生求 知 欲 、感 知 教 材 和教 学 内容 、理 解 和 巩 固 知识 、 运 用 知 识 发 展 能 力 、情 感 、态 度 的 过 程 ,是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性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一
师 生 关 系 ,让 学 生 自觉 、 自主 参 与 到 教 学 过 程 中 ,从 而 把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变 成 学 生 与 自 己共 同猎 求 知识 、发 现 真理 的 过程 。 美 国心 理 学家 林格 伦 说过 , 课 堂 教 学 的 成 效 依 靠 师 生 的共 同 努 力 。 “ 课 堂 还 给学 生 ” 把 ,腾 出 足 够 的 时 间 让 学 生 自己 去 问 、 去 读 、 去讲 、去 写 , 自己 去 品 味 , 自 己 去想 象 , 自 己去 评 论 ,教 师
提 高 人们 对 语 文 课 的 认 识 ,突 出
语 文 课 的重要 性 。
生 的 人 生 经 历 、生 活 体 验 、知 识 水 平 、思 想 境 界 、个性 特 征 不 同 , 阅读 理 解课 文 时 自然 会 产 生 小 同 的 看 法 。 所 以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把 大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分析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承载着历史、思想、道德、习俗等多种元素的文化体系。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承载着语言文字的演变和发展、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等重要内容。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兴趣和理解。
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和名人名言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可以选取《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历史背景。
可以通过课文的改编和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在课文中加入古代诗词、典故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和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需要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探析
“ 万事德为先 ” 。高等学校德育 的最终 目的
收稿 日期 : 0 9—1 —0 20 1 9
作者简 介: 任
学。
动 (9 9一) , 16 男 河南周 1人 , 1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2 周2 1 1 文学硕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中国现 当代文学 教
关键词 : 高等 学校 ; 中国现 当代文 学; 育 德 中图分类号 : 6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6 2— 7 8 2 1 ) 1 04—0 G 4 A 17 0 6 (00 0 —03 3
20 0 7年 1 , O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 中国共产党 第十七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 中指出 :要全 “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坚持育人为本 、 德育为先 , 实施素质教育 ,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 培养德智体
重要 阵地 。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各类 学校必须认 真 贯彻党 的教育
方针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起来” 。因此 , 将德育贯穿于高等学校课程教学 的始终 , 高校教师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 关系到
能把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 了, 殊 不知 , 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教书育人 , 教 书” 只“ 不 “ 育人” 是不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的。“ , 育人” 就 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 即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实施德育; 其实任何一门课程, 都蕴含有丰富的德 育资源 , 所以, 高等学校 的教师都应该树立“ 大德
美 全面发展 的社会 主义 建设 者 和 接班 人 , 好人 办
是为了培养大学生 良好 的思想道德品质 , 使之成 为未来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为人的品德从 来都不是先天遗传下来 的, 而是在后天环境与教 育的作用下逐渐生成的, 因此 , 各高等学校都把德 育工作列为首位 , 十分重视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 方面投入了不少 时间和精力 , 但德育的实效不尽 理想。长期以来 , 德育的低质低效一直是困扰高 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 之所以这样 , 因为 是 不少高校教师存在认识上的误 区, 为德育仅仅 认
略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的培养与塑造——以现当代散文教学为例
188略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的培养与塑造——以现当代散文教学为例秦磊毅 东华理工大学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发挥着重大和直接的作用。
本文将以大学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解读散文作品教学中“人文情怀”的生命意识、乡土情结、诗意生活等主题的内容思想、艺术手法,使学生在文学阅读欣赏与对文化、历史的哲学思考中,逐步孕育和养成高尚、健康、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情怀与理想追求。
关键词:大学语文;现当代散文;人文情怀;主题内容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积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高尚、健康、向上的人生情怀与理想追求。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塑造健康高尚人格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塑造。
因此,研究和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将文学教育、品格教育、审美教育的“人文主题”探究教育和独立思考的应用能力培养,日益成为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虽然当前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多样,但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质上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共识,选取的作品主要是具有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等系统所反映的经典代表篇目。
其中,现当代散文这类文章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散文这一文学体裁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具有主题丰富多样、抒写内容广博、表现形式自由、陈述清晰直白、理解共识明确等特点。
在这类文体中,其展现的“情怀”因素在人文素质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明显。
“人文”广义上讲,是指社会中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情怀”是指对某个地区性、某种社会现象的文化传承、习俗与文化的自然景观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情感和怀念。
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情怀主题丰富,笔者围绕“现当代散文”体裁,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柯洁的《乡土情结》和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分析和阐述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怀人格内化的教育引导的体会。
一、感知生活意义,高扬生命情怀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散文所涉及的内容广博。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中的人文精神分析
和人文思想产除 人
引言
人 文精 神 代 表 的是 人 类 的 一 种 自我 关 怀 . 要 表 现 为 对 人 的 主 价 值 、 严 和命 运 的 关 切 、 护 和 追 求 , 文 精 神 高 度 重 视 人 类 千 尊 维 人 百 年 来 遗 留下 来 的精 神 文 明 , 求 塑 造 一 种 全 面 发 展 的理 想 化 人 力 格 。艺 术 作 为 人 文 精 神 的 载 体 , 一种 独 特 的精 神 现 象 , 是 人 类 是 它 所 特 有 的 , 人 类 世 代 繁 衍 的 承传 中 一 直 居 于 优 先 地 位 。 人 文 精 在 神 在 不 同 的 时 代 具 有 不 同 的 特 征 , 是 一 定 时 代 背 景 下 人 们 价 值 它 观 、 生 观 和 时 代 精 神 的反 映 。 人
承 担 的使 命
维 , 推 动 了 思 想 、 化 、 术 界 对 当 代 经 济 的 现 代 性 、 治 的 现 也 文 学 政
代 性 、 化 的 现 代 性 进 行 探 索 . 然 这 种 探 索 本 身 就 存 在 着 相 当 文 虽 的局 限性 . 是 它 的 意 义 却 是 不 能 被 否 认 的 但 从 9 0年 代 初 期 到 新 世 纪 的开 端 是 中 国 当 代 文 艺 理 论 一 个 崭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 文 精 神 也 开 始 呈 现 出 复 杂 的色 彩 , 现 了 前 所 人 出 未有 的 多 元 化 发 展 趋 势 。 在 这 一时 期 ,0年代 引领 人 文 精 神 走 向 8 的 高 级 知 识 分 子 们 面 临 着 这 样 一 个 境 地 ,那 就 是 与 以 往 高 雅 、 纯
遍 性 , 仅 标 志 着 公 众 文 化 素 养 正 在 发 生 下 降 . 说 明 了几 代 人 不 更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摘要】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汉语言文学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和人格修养。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材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课程,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塑造。
只有深度结合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必要性、关系、开展、促进、提高、深度结合。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之一。
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许多学生更多地关注于应试教育,忽略了对于人文素质的培养。
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教育部门和各大学校逐渐开始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及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希望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人文素质的追求,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够在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上得到提升。
深入探讨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2. 正文2.1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当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策略论文
当代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摘要:在高职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是需要重新定位的。
高职语文教师既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在文学鉴赏中舍弃那些落后的观念和思想,把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讲授推到最新的前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鉴赏其实就是品味文学作品,这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
文学作品教学中的鉴赏,与一般的审美活动又不完全一样,鉴赏对象与主体之间,要逐步脱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如何切合实际、科学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一直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话题。
本文论述了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展示了当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
关键词:当代文学;鉴赏;人文素质随着科技、知识的进步,职业教育不再只是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应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人文素质培养的背景和具体涵义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表现为多样性,不再局限于专业技能方面。
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同时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要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培养,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氛围熏陶以及学生的习惯养成这些方面来获得。
语文教学就充当这样的角色,可以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鉴赏来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
人文,这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概念,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含方面比较广,比如,对宇宙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理想和关怀,同时也表现为对这些方面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们在各种文化现象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在所有学科中,最富有人文特色的就是文学作品,是提高人们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那么,什么是文学鉴赏呢?指的是在对具体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对艺术形象的把握,通过个人的认知、感悟、理解、品味等心理活动的变化来让审美情感得到发挥。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当代文-堂’’—,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柳应明(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3)摘要:根据培养应用型高级文秘人才的目标,我们对“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一是适时调整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淡化专业性,凸显人文,}生;二是教学方法上强调直观性、形象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与分析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国当代文学”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位十分重要,只要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的新闻、传媒等专业),就有该课程。
它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主干课程。
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从上世纪80年代初设旨以来已近30拄c-.其间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分分合合,名称也反复变化。
一门课程的经历如此复杂,恐怕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本人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已有10多年,从专科到本科,其间授课对象、课程名称、课时也几经变化。
由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
本人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有关探索所得述之如下.以就教于兄弟院校之同行。
中课程改革”的相关课程。
当今社会对于教师的需求已经不仅仅足教好一门课程的单一人才.而是综合性人才,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学科。
还要了解其他学科,针X,-J'卒t 会这一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开设诸如综合课程论、综合实践活动等相关课程。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伞面发展.使之成为综合型教师。
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发展也很迅速,理论小断更新,在课稃设置E我们尽量把握课程的发展f j i『沿,比如开设后现代课程研究等相关课程,引领课程前沿。
钳‘对教师教育平台课程的必修课程和任选课程有交义重复的现象问题。
在课程设置卜,应该尽量避免这种重复,从而增加学生对教师教育平台任选课程的兴趣。
(三)更新教学内容。
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内容应既及时反映国内外教育理论界有关教育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观点.也x,-l当今【{l国教育实践领域的各种新做法、新经验进行及时总结.更应该体现社会各界从理论卜对当前我围的各项重大教育改革活动进行的探讨和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中文系语文教育专业三年制适用,共90学时)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是中文系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的主要课程。
中国当代文学课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现象为基础,讲述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批评理论现象。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运行规律,以及主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成就、理论贡献、历史地位。
掌握学习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和评论一般文学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胜任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基于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在讲授中要在使学生掌握当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三点式”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本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除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当代文学作品。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阅读,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
(四)开课时间、规定学时、规定学分及考核方式1.开课时间:第3、4学期2.规定学时:90 学时3.规定学分:5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当代文学的考核本着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考核的目标有两大方向:一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核的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是文学发展历史、文学现象的知识,二是作品阅读、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
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目标是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文学流派。
识记每篇课文所属的文体类别,识记课文中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发表时期,识记课文叙事作品的主要人物。
理解并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小说、戏剧作品的题材、情节、主题思想,论说文中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歌和抒情散文的基本思想感情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摘要:现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现在的社会急需要技术性和技能型人才,所以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偏向于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就业方向。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在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学科比较火热,而一些人文学科就不太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是一个不能够马上见到效用和利益的学科。
学习人文学科的大学生,很多人都会认为其就业前景不会太好,甚至有的人会认为这种学科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学科。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人文素质方法措施一、现当代文学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很多高校都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当然文学课具有很好的优势。
文学是具有人性化的,一个层面,文学作品的主要对象是人,着重揭示人们的心理情况和进行心理描写等工作。
比如丹麦文学家勃兰兑斯在他自己的作品《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主流》中曾经提出:“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因此,文学史不仅仅是社会风俗史,还是人的心理发展史,人的灵魂发展史。
”人文素质是一种精神,是作家把精神寄托于作品之中,也是对作家感情的一种记录,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作家首先要对于实际生活进行描述和记载,再加入自己的精神情感。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作品的接受者还是人,人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使自己的灵魂和精神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作家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和精神风貌对于读者的思想和精神品格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色彩的教学科目,具有一定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观念也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而且相比于外国文学来看,中国的古代文学却出现了贫弱的现象,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重视中国的现当代文学。
而且,过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文学阶级斗争史,但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主体性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才会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没有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注定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不能正确的认识到现当代文学真正的价值所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首先,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对语言文字的传承和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代诗词、古代文言文等经典语文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文化素养的课堂活动,比如古诗词朗诵比赛、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字和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古代诗词与外国诗歌的对比、中国古代文言文与外国经典文学的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语言文化。
此外,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对当代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文化现象和文学作品,比如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影视作品等,让学生了解当代语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当代文化中感受语言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人文关怀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以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真正领略语言文化的魅力,培养出高尚的人文精神,成为有情怀、有修养的人。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渗透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摘要: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依然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大问题,在进行中国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侧重渗透人文精神思想、展开人文素质教育,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依据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对大学生展开人文素质教育,借助学习中国当代文学知识,发掘作家的生平创作思想及其文学作品中所透出来的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232-01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中呈现的人文精神低落现象,中国当代文学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给予其应承负起构架人文精神的责任及使命。
那么,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有哪些人文精神渗透于高校教学内容当中,高校教师又该如何通过中国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教学,逐步感化教育学生,不断培养其对中国当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感悟能力,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
一、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生平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中国当代文学史即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为找寻中华民族发展之路不断上下求索的历史。
他们把民族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与自身的拼搏紧紧地连在一起,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其代表作之一的《呐喊》、《彷徨》贯通着怎样医治社会病痛、改变国民劣根性的思考,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大志向,饱含满腔热忱融会于始终保持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之中。
让人们从中领略了忧国忧民的鲁迅及其他那堪称“民族魂”的闪光人格与精神气质。
再有,面对白色恐怖丝毫无畏惧,果敢写出《试看今日之蒋介石》的郭沫若;始终坚持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并且勇于发表《最后一次的演讲》的闻一多;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等等,这些作家、诗人清醒的意识、良好的品德、勇敢的意志、强烈的爱国情操均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与教育意义的,是很值得人们去学习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1)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者:周冬秀来源:《中国当代教师》2013年第05期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浓郁的人文精神的一门课程。
语文教学是智慧的启迪、是文化的滋养、是人格的昭示。
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实现它的工具性目标,更要体现它的人文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或单纯对课文作琐碎的分析,或进行大量的知识能力方面的训练,它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熏染、人文的关怀培养。
纯粹是一种功利性、浅显化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感情冷漠、人文缺失的做题目的机器。
这违背了教育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和谐发展与精神发展的终极目标。
如何让语文课堂情感化、人文化、语文味十足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灌输人文关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为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1 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作品中人物思想折射出来的光辉散发出永久的魅力。
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涵,让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和人物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与陶冶。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场面是文学作品中精彩的一笔,我让学生通过用心触摸一个个真切的细节来感受那一份催人泪下的永恒的父爱。
再如: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仁爱”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它们或清新秀美,或慷慨豪壮,或忧国忧民,都以独特的审美照亮了中学语文的天空。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2 创设和谐、亲善的人文教学环境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情感,与学生成为朋友,注重唤醒、激励、鼓舞他们的主体意识。
比如学生答题时一句及时的点拔,教师发自内心的一句赞赏,一个关切和善的微笑,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
基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中国现 当代 文学课 程所涉 及到 的作 家 、作 品及 各种文 学现 象 ,无 不 涉 及 到 “ 道 主义 ” 和 “ 人 以
1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课 程 是 实 现 人文 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
中 国 现 当代 文 学 作 品 中蕴含 了 大量 的文化 知
人为本”等思想 ,其中所发扬的崇高的人文精神 ,
动、形象的文化知识。再如张承志 的 《 心灵史》 史背景和时代主题 ,了解作家创作作品时所处的特 , 尤其是要重点讲解对作品的思想特征和审 主要描 写 了 大 西北 回 民 聚居 区伊 斯 兰 教 “ 合 忍 殊环境 , 哲 耶” ( 意为 “ 高声 赞 颂 ” 派 的兴 衰 、受难 和发 展 美风貌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美学思想,如斯宾诺 ) 的历史 ,同时 ,作者许诺 : “ 我还将正式描写我终 莎的泛神论思想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 的影响 ,改
关键词 :中国现 当代文学 ;人 文素质 ;教 学;
D I1.9 9 ji n 17 5 3 .00 0 .2 O :0 3 6/.s .64— 0 52 1.6 0 1 s
中 图分 类 号 :G 4 6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5 3 (0 0 0 08 一o 64— 05 2 1 )6— o 4 3
作者简介 : 郭
萌(9 9一) 女, 西榆 林市人 , 师, 17 , 陕 讲 在读 博 学科特点 , 立足文本 ,深人挖掘作品所体现出的历 士, 主要从事 中国现 当代 文学研究. 史 、政治 、法 律 、艺 术 、哲 学 、宗 教 、道 德 和语 言
第 6期
郭
萌 :基于培养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中国现 当代文学 教学 的思考
如何在高校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如何在高校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摘要:高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功能使得其在高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试着从高校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讨论如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人文素质当前,高校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母语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高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舞台。
但在现实社会之中,由于英语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影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之其父辈出现大滑坡的状况,这也使得本来位置就十分尴尬的高校语文教育更加的雪上加霜。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个人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成为高校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本文从高校语文教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出发,集思广益,探寻将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一、高校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主要是从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三个方面来体现的,尤其是实践性,也就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坚决不能够脱离实际。
但是,由于本身高校语文的地位在高校以及专家眼里都不十分明确,更遑论学生了,加之当前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得学生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放在英语四六级以及专业课程上面,对于语文课程只好束之高阁。
就目前而言,高校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却非常短。
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我们以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学语文》为例。
这套教材选取中国古典优秀文学作品,内容自《诗经》始,至《春之声》(王蒙),全书共选取历史各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优秀作品83篇。
除此之外,教材还对于作品所在时代的文学特点以及主要作家作品和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可以说,本教材深入浅出的对于中国文学发展史进行阐述,对于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非常有帮助。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谈高职生的人文精神培育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 的人类 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 的尊 严 、价 值 、命运 的维护 、追求 和关切 ,对人类 遗留下来 的各 种精神文化 现象 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 面发展 的理想人格 的肯定 和塑造 ” 。人文精 神 的提升或滑落关 系到社会 的文 明与进步 、和谐 与发 展等重大 问题 。 目 前大学生患心理疾病 的人数逐 年增加。大学生 自杀 、暴力 、精神抑郁 症等所引起 的社会 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 关注 的焦点 。如何 从根本上 改 变这种状况 ,培养学生高 尚的人 格 、健康的心理 、乐 观的心态 ,避 免 校园暴力 ,营造安全健康 的校 园环境 ,让他 们走 出校 园后 能从容地 面 对社会和人生 ,是 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高职生人文精神 的现状分析 ( 一 )缺乏学习兴趣 ,人 文素质 降低 今天的高职生人文素质降低 ,主要是缺 乏学习兴趣 。社会 竞争 日 益激烈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社会对技术 型 、技能型人才 的需求 日益 增大 ,大学生对 学 习的选择 取 向就越 来越 朝实 用性 、功利 性方 面发 展。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 ,高职院校在不 断地适应这些 变化 ,不断 地调整人才培养 目标 ,压缩人文学科 的课程设 置及课 时安 排 ,以此来 应对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市场的人才需求 。再 加上很多 同学 的精力并 没有 完全放在学习上 ,而是沉迷于 网络 聊天 、网上游 戏、肥皂剧 ,津 津乐道于各类八卦新闻 ,真正能踏踏实实地沉 浸在学 习中的学生不是 很多 ,由于忽视了对 自身的道德品质 、思想情 操 、社会责任感 等人文 情 怀的培养 ,导致人文传统在高职教育中逐渐被淡化 。 ( 二 )缺乏责任感 ,生命意识淡薄 部 分 高 职 学 生 受 不 良生 活 方 式 的 影 响 , 良莠 不 分 ,是 非 不 辨 ,沉 溺于偏 执 、悲观 、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 ,因此在校 园中我们看到 很多 大学 生思想 颓废 ,缺乏诚信 ,由于精神空虚 ,网络 的虚拟世界成 了大 学生 心灵 沟通的 “ 精神家 园” ,以此 来缓解 压抑 的情绪 ,使 内心 获得 平衡 ,从 而减少了与同学之 间的感 情联系及对社会 的关爱 ,无形 中也 加剧 了学生道德情感 的冷漠 和人 文精神 的缺失 。一个成长着 的人 ,如 果缺少人文思想素质 ,就不会有高 尚和高雅 的审美 追求 ,不可能摆 脱 狭 隘、告别 浅薄 , 不 可能建立起 正确的价值观 ,更不 可能实现个人 精 神境界 的提升 ,当他们在发 生冲突或 生活中遇到挫 折时 .不能正 确面 对 ,倾 向于采取极端 的方式对待生命 ,导致人 间悲剧 的产生 。 ( 三 )承受能力差 ,心理 比较脆弱 现在的高职生都是父 母的 掌上 明珠 ,他们是 在父母 的宠 爱之 下 、 长辈的细心呵护之 中长大 ,物质生活条 件优越 ,在家庭 中的地位至 高 无上 ,处处争 强好 胜 ,做 事希 望得 到别 人 的赞许 、尊 重、帮助 与 关 心 。进人大学之后 。需要 自己独立处理 学习和生活 中的一切 ,由于平 时缺乏挫折体验 ,面对 困境时常常是措 手不及 ,垂头 丧气 ,没有勇 气 正视现实。再加上竞争的加 剧 、网络 的吸引 、学 习压 力 、择业 压力 、 社交压力的加大 ,许多大学生不堪重负 , 若 得不到排解 ,就 很容易患 上心理疾病 、精神抑郁症 ,严重的就会 自杀 、行凶 ,有限 的承受能 力 和较为脆弱的心理 ,极不利于他们健康 的心理素质 的形 成 ,不利于 日 后的社会生活 。 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培育 ( 一 )人文精神是 中国现 当代文学 的内在灵魂 在 某种 意义上 ,中国现当代 文学史 就是一部 “ 人 ” 的观 念的发展 演变史。一 人 ’的发现 ,人对 自我的认识 、发展与描绘 ,人对 自我发 现的对 象化 ,即 ‘ 人 ’的观念 的演变 ,是贯 穿与推 动 2 0世纪 中国文 学发展 的内在动力。 ”进 而言之 ,2 0世纪人类 发展史 中一直充 溢着人 文精神 ,而中国现当代文 学课程 就是要使 当代 大学生 了解乃 至接受这 些人文精神 ,如此 ,不但课程教学 有内在 的灵魂 与活力 ,而且有 利于 培养学生 的民族 国家关怀精神 、勇于承担 的公 民意识 、道德情操 的理
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语文教育其实是一种人文教育。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上的种种困惑:现在自上而下大讲课改,而学生在中考与高考中,竟连简单的诗文默写都不能通过。
如要写一篇颂扬真善美的文章,学生即使是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似乎连往日里各种情感也无法领略,更别说用细腻的文笔来表达自己那份“报得三春晖”的朴素情感。
由此,笔者深切地感到,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我们现在是把语文教育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的,所以语文教学教学生的大多是语文知识,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表达等技能的培养。
但是,实际上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技能的教育,同时还是价值观的教育,没有价值观的语文是不存在的,语文和价值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
语言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基性的作用,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它发生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语言范式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可以说,这个时候一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
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自己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语文教育所发挥的价值观功能决不会低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因为语文中的价值观是潜在的、渗透性的。
中学语文应该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了解什么是善,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给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教会他们用勤劳的手段去获得自己更加幸福的美好的生活信念;教会他们用同情、怜悯、爱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是相反,教会他们以斗的眼光、恨的情感。
语文教师应该教学生以爱美的心,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现代化的理解,把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打通。
中国要想普遍地提高全民的情感素质、人文素质,就必须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上找突破口。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一些隐性价值观念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有待改善的,例如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女性的,女性主人公基本上都是从属者。
利用专业优势加强中文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利用专业优势加强中文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发表时间:2009-07-08T10:22:46.53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孙磊王丽君[导读] 面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作为承传人文精神的中文系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就成为首要的课题。
利用专业优势加强中文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孙磊泰山学院中文系王丽君山东省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摘要】面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作为承传人文精神的中文系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就成为首要的课题。
文章从中文专业课的特点,尤其是以现当代文学课特点作为个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从老师、文学形象自身以及作家的文化人格诸方面探讨了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中文教学现当代文学人文素质【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124-02中文系所开设专业课主要有汉语系列和文学系列,汉语系列课程工具性强于人文性,而文学课程则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
因此如何利用这种人文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就成为中文教育工作者首要研究的课题。
在此,以现当代文学课程作为具体个案加以探讨。
“文学就是人学”。
作家的人格、经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人物性格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现当代名家名篇都是现代人人生经历和情感的反映。
现当代作家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以及贯注在作品中的审美体验能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鲁迅反抗绝望的痛苦灵魂,他一生在绝望——希望之间挣扎和超越的命运会引发学生无尽的思考,从而考虑自己人生的追求与幻灭,希望与绝望,从大师的身上体悟人生的真谛。
郭沫若传奇的一生,茅盾追求的一生,老舍对人民事业执着的一生肯定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撞击。
还有那一篇篇经典作品足以让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对他们中学阶段所缺少的人文教育肯定会大有裨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人文精神 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 的核心任务之 来的人文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 中有很 多作 家及 其作 品体 现出
一
待人生的苦难及缺憾 , 正 确认 知与处理人 同 自然 的关 系 ; 妥善 处理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 牢固树立 正确 的人 生观和价值 观 , 向
实人生 , 勇于向命运挑 战 , 努力做一个生活 的强者。
勇于探索生命 的意义及 宇宙的奥秘 , 直面于现 精神气质。 再有 , 面对 白色恐 丝毫无畏 瞑, 果敢写 出《 试看今 文学前辈学 习 , 日之蒋介石》 的郭沫若 ; 始终坚持走在游行 队伍最前列并且 勇 于发表《 最后一次 的演 讲》 的闻一多 ; 宁肯饿死也 不领美 国救 济粮 的朱 自清等等 , 这些作家 、 诗人 清醒 的意识 、 良好的 品德 、
勇敢 的意志 、强烈的爱 国情操均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与教育
三、 结语
综上所述 ,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 系 文学前辈们崇高人格 的写照 , 体现 出对人的理解 、 宽容 、 尊重 、 关怀等 ,尤其是文学前辈们对人类命运 的不懈求索和思考 以
意义 的, 是很值得人们去学习的。 他们 之所 以能够得到后人 的
高度尊崇 ,一个主要的 因素就是他们对 自己的国家拥 有着无 及对人类美好未来 的执著追求 。这些人文 内涵对我们今天 培 比深厚 的热爱之情 。在当今青年学生爱国主义理念 日渐淡化 养高素质 、全面发展 的人 才有很 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当代 文 的今 天 , 当代爱国作家们高大的人格为我们树立 了楷模 。 作品等 ) 认真细致地选择 , 合理编 汇教学 内容 , 不断强 化对大 学生 的人文教育 、 提升 大学 生的人文素质, 致力 营造健 康 向上 的人文氛围 ,努力培养 出更多 国家所需要 的高素质人才 。因 此, 在 中国当代文学课 程教学中 , 应 当把其 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一
、
围城 》 以及张爱玲 的《 倾城 之恋》 等, 均有 不 同角度 的表 中国 当代文学作家 生平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表作 《
中国当代文学史 即是一部 中国知识分子为找寻中华民族
天人合一” 之古 训 , 对 自然对生态 的破坏与毁灭 , 实际 发展之路不断上下求 索的历史 。 他们把 民族的发展、 国家的进 生遵循“ 步与 自身 的拼搏紧紧地连在一起 ,具有强烈 的人格魅力 。例 上也是对人本身的破坏及毁灭 。 如: “ 横 眉冷对千夫 指, 俯首 甘为孺子 牛” 的鲁 迅 , 其代表作 之
高校教师应 当在 内容纷繁的文学现象 中 ( 包括作家及其 教学 , 应当与人文素质培养教学活动相结合 , 自觉地强化人 文
发展的 目标将会发挥 巨大 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课
教
园 地
文 艺 生 活 L I T E RA TU RE L I F的人文素质教育 的渗透
马胜 华
( 潍坊 学院幼教 特教 师 范学院 , 山东 潍坊 2 6 1 0 2 1 )
摘 要: 提升 大学生人文素质依 然是 当前高校 所面临的大 问题 , 在进行 中国当代文 学这 门学科 的教 学 中, 侧重渗透 人 文精神思想、 展 开人文素质教育 , 对教师来讲是 一个值得不断探 索的课题 。 依据素质教育的 目的以及 当代 大学生 的思想现状 , 对大学生展开人文素质教 育, 借 助学 习中国当代文学知识, 发掘作 家的生平创作思想及其文 学作品 中 所透 出来的人文精神 ,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 文素质 。 关键词 : 中国当代文 学; 教 学; 人文素质教 育; 渗透
。
针对 目前 高等教育 中呈现的人文精神低落现象 , 中国当代
对人生宇宙之幽远而表达 出深刻 的哲学思 想。例如徐志摩 的
文学极 为丰富的人文精神 内涵 给予其应承负起构架人文精神
代表作《 偶然》 等诗作品 、 卞之琳 的代 表作《 断章 》 等诗作品 , 传
的责任及使命 。 那么, 中国当代文学 中的有哪些人文精 神渗透 达 的都是对人 生短暂 和宇宙永恒 的思考 ; 许地 山的代表作《 命 于高校教学内容 当中 ,高校教 师又该 如何通 过中国当代文 学 命鸟》等 ,笔下流露 出的宗 教慈爱之情与悲天悯人的人文理
这一学科的教学 , 逐步感化教育学生 , 不 断培养其对 中国当代
念; 尤其是 “ 生存 困境” 这一具有世界 性的文学 主题在 中国当 代文学名家名作中 , 像萧红 的代表作《 呼兰河传 》 、 钱钟书的代 现。 高校对上述作品实行赏析教学 时, 教师要有意识 的引荐学
文学 中人文精神的感悟能力 , 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质的 目的。
同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活动相结合 ,教师应 当有意识地
学” 作品蕴藏着丰富 的人文精 神内涵 。 高校开展 中国当代文学 素质教育 的渗透 ,利 用学 习丰富多姿的文学作 品来 达到提升
学生人文素质的 目标 ,促使人 文知识 以及人 文精 神浸入学生 的心灵之 中。 这对于学生构成 良好 的个性 品格 、 实现全面素质
一
纵观上述作品 ,它们均都体现 了中国当代文学 中人文精
神的某个侧面点 ,教师在教学 中应 当引导学生利用学 习此文 学名篇 , 以强化对大学生 的和谐理念教育 , 促使大学生正确对
的《 呐喊》 、 《 彷徨》 贯通着 怎样 医治社会病痛 、 改变 国民劣根
性 的思考 , 一句“ 我 以我血荐轩辕” 的宏大 志向 , 饱含满腔热忱 融会于始终保持清醒 的现实 主义批判精神之 中。让人们从 中 领略了忧国忧 民的鲁迅及其他那堪称“ 民族魂 ” 的闪光人格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