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既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

生命的特征:细胞、原生质、新陈代谢、调节、生长、繁殖、应激性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17世纪中叶——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中叶——(蒸汽机)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电气革命;20世纪初——量子论、相对论、核物理(20世纪上半叶,现代物理学黄金半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解放手脚;20世纪——信息革命——解放大脑;21世纪——生物技术革命——创造生命维纳——控制论;贝塔朗菲——系统论;申农——信息论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生物气体燃料:天然沼气;发酵沼气沼气发酵的优点:白色能源;增加肥效;消除病害;处理污泥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1.所有生物都是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3. 新细胞是从原有细胞(分裂)而来。

原核生物的特征:1.遗传物质仅一个环状DNA 2.无核膜 3.无细胞器,无细胞骨架 4.以无丝分裂或出芽繁殖例子:支原体、细菌、蓝藻、螺旋藻真核生物三大系统:膜系统、细胞核系统、骨架系统内质网: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蛋白质的修饰、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与修饰(糖基化等)、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和脂的运输、蛋白质的分泌等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为新细胞的产生创造条件。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

生存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地球的整体环境即受到来自自身内部运动即地壳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广袤宇宙的影响,例如宇宙射线,星体间的引力,太阳的活动等,因此就宏观来看地球的生态环境并非我们所见的那么稳定。

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能够不断去改变自己的生物生理状态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在演变中留存下来。

一、自然选择所说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其中的“适”是“适”谁呢?毫无疑问这个“适”的对象是大自然。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选择。

”这一学说。

自然选择指生物的遗传特征在生存竞争中,由于具有某种优势或某种劣势,因而在生存能力上产生差异,并进而导致繁殖能力的差异,使得这些特征被保存或是淘汰。

基因是遗传特征的基础,也是自然选择的单位,自然选择则是演化的主要机制。

经过自然选择而能够称成功生存,称为“适应”;当一个物种中的不同族群因为自然选择而产生生物分类学上的差异时,则称为“物种形成”;若是族群因为不受自然选择青睐而导致族群规模缩小进而消失,则称为“灭绝”。

通俗来讲,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也就是生物的生理形态,而生物的性状直接决定其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例如桦尺蠖,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森林地区的树上,,树上布满了地衣(白色)由于保护色的原因,白色桦尺蠖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遗传基因很容易被保存下来.而黑色的桦尺蠖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数量又来越少.后来,曼彻斯特地区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黑烟使地衣不能生存,而且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是反而黑色的桦尺蠖更容易生存下来,且白色桦尺蠖骤减。

在这里,桦尺蠖的黑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对应的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

环境发生变化之前,决定白色形状的基因能够正常遗传,环境发生变化后,白色桦尺蠖被天敌消灭的几率增长,留下来的更多是黑色桦尺蠖,决定黑色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遗传更稳定,最终的结果就是决定黑色性状的基因倍环境选择决定白色性状的基因被环境淘汰。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的课程。

生命科学涵盖了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而生命科学导论则是对这些学科的概述和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命科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苏格兰科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引发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改变。

随后,科学家们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深入研究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

二、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分子结构和生命分子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DNA、RNA、蛋白质等生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四、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遗传遗传传递规律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基因、染色体、基因遗传和基因重组等方面的知识。

五、生物进化与生态学生物进化与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种群、物种和生态系统演化及其生态规律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物种形成、演化理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现象的学科。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元素之一,本部分的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课程,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将对生命科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后续的生命科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

一.什么是生物学?1. 定义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构造、行为、机能、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正在日渐加深和扩大,不仅要研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要研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人类自己,因为人类也是一种生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小至生物大分子的基团行为,广至地球表面的生物圈(bio-sphere)的将来动态,延伸至玄古生命的发生和宇宙中生命存在的问题。

3. 生物学的分科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

根据研究角度分为: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根据研究范围分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器官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等。

二.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传统生物学到现代生命科学(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代表人物: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4)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从微观到宏观分子→细胞→整体水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辨证统一现代生物学的高度分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新学科或边缘学科的产生。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描述方法外部观察和外部形态描述:分类学。

《尔雅》、《本草纲目》、亚里士多德对500种动物的描述分类、林奈的双名法等。

2. 比较方法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各类群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加以比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

生命科学导论慕课

生命科学导论慕课

生命科学导论慕课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研究领域、重要概念和方法论等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生命科学导论的重要性和内容。

生命科学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涉及到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等方面。

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如生物医学研究可以帮助人类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进而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生命科学导论慕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将学习到细胞理论、生物进化、遗传学等基本概念,了解到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其次是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

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多个方向。

学生将了解到这些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应用前景,了解到生命科学对于解决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的重要性。

生命科学导论还会介绍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验方法、观察方法、统计方法等。

学生将学习到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

生命科学导论慕课的学习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命科学的整体认识,了解到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为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其次,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最后,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生命科学导论慕课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研究领域、重要概念和方法论等内容。

生命科学导论的学习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命科学的整体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整理版]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整理版]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电子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命科学简介:概念:生命科学(Life Science)是将生物体诸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学科的统称。

基础科学——生物学(如普通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生命科学主要分支学、人类学、古生物学、病毒学、昆虫学等)应用科学——医学、药学、农学、生物技术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长与繁殖、应激性等。

二、生命科学发展历程观察描述阶段(19世纪以前)——生命活动表面现象的揭示;如:达尔文实验研究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生命活动本质的揭示;如:巴斯德创新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对生物特性的改造和创新,应用潜力巨大。

如:克里克、沃森等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三、面向21世纪的生命科学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能源、食品、环境、人类健康等生命科学的发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带头科学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向基本和复杂生命现象、系统、疾病等两极发展,等等。

第二章生物分子与细胞一、生物分子:(一)生物小分子:种类、特性、功能(二)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Protein)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线性序列及连接方式。

结构二级结构:相邻氨基酸折叠、盘旋形成的稳定、规律的构象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等。

三级结构:整条多肽链通过折叠(某些化学键稳定之)形成的特定空间立体构象。

功能蛋白质:执行特定功能。

如酶、受体、各种蛋白类调节因子等。

酶:指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也可以是核酸)。

功能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部分和结合部分构成,由酶分子的特定构象决定。

酶促反应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易失活。

结构蛋白质:既作为结构成分,又执行一定功能。

能源物质:作为体内的储能物质,必要时分解供能。

2.核酸(Nucleic acid):DNA、RNA一级结构: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一章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名词解释生命: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合成作用: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分解作用 :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有目的的反应,反应的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内稳态 :生物体在没有强烈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能保持动态稳定性适应:(1)生物的结构都适应于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填空题当前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正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

从生物学角度,生命被定义为: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的能力。

从生物物理的角度,生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所组成。

在生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这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

“生机论”即“”,它把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或超物质的力,即生物体内存在一种“活力”。

还原论认为生命运动的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的和化学的规律,认为生物的一切都可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

生命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

选择题D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是:A 过度繁殖B 生存竞争C 遗传与变异D 适者生存A1953年,尤里和米勒做的模拟原始大气放电实验证明,生命起源于:A无机物 B 简单有机物 C 复杂有机物 D 团聚体B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过程,把生物系统看成是一架结构极复杂的机器,这种观点即所谓的。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D生物各组成部分的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的规律,这种说法就是。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命科学的核心是研究以下哪项?A. 物理现象B. 化学过程C. 生物的形态和功能D. 社会结构答案:C2.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以下哪个不是细胞的组成部分?A. 细胞膜B. 细胞核C. 线粒体D. 骨骼答案:D3. 遗传信息主要存储在哪种分子中?A. 蛋白质B. 脂质C. DNAD. RNA答案:C4. 下列哪个过程不是细胞周期的一部分?A. 间期B. 有丝分裂C. 减数分裂D. 细胞死亡答案:D5. 下列哪个选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途径?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光解作用答案:A二、填空题6.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

答案:生态系统多样性7.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________。

答案:生存竞争8. 酶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________。

答案:生物大分子9. 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答案:ATP10.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病毒和________。

答案:转座子三、简答题11. 简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答案: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为生物种群提供了遗传多样性,使得个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突变可以是有益的、中性的或有害的,有益的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而有害的突变可能会减少个体的适应性。

自然选择作用于这些突变,导致有利性状的积累和不利性状的淘汰,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

12. 解释什么是克隆技术,并简述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答案: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它允许科学家复制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产生遗传上与原始个体相同的后代。

在医学领域,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生产特定药物,如克隆抗体;克隆动物可以用于研究疾病机制和测试新的治疗方法;此外,克隆技术还涉及到治疗性克隆,如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某些疾病。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第1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的生物学定义: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1、前分子生物学时代——生命是活力(隐得来稀——亚里士多德)2、分子生物学时代——生命是机器,是生物大分子机器3、基因组时代——生命是信息只不过是一组碱基编码基因数不对应生物体的复杂性越是高等的生物,非编码DNA在不断增加(人类基因组中,有95% DNA不参加编码蛋白质)生命是单一起源(共相同源)●1、DNA是遗传物质;●2、DNA复制使用模板和碱基配对机制;●3、将DNA转录成RNA使用有同源催化机制的RNA聚合酶;●4、使用三联体密码子把RNA翻译成蛋白;●5、使用rRNA、tRNA和核糖体蛋白的混合物来翻译蛋白质;●6、ATP作为细胞内能量储存和合成DNA、RNA的能量来源;●7、细胞质被包在膜内,营养和废物可以通过;8、生命起源于海洋,并是热起源。

二、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一) 神创论(二)胚种论(Panspermia)只是一种猜测该理论认为,地球最初的生命来源于宇宙空间(三)深海烟囱起源假说这种生命形成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泉口,最初富含氢气的有机微粒便是从这个口中喷出。

然后,热泉边的岩石凹陷处将这些有机微粒集中到一起,并给它们提供丰富的矿物养分。

即便是今天,这些海底热泉依然富含大量的化学物质和热能,滋养着充满生气的生态系统。

(四)泥土造物假说与土壤形成机理相矛盾一些科学家认为最早的有机生命体应该起源于泥土。

他们认为泥土不仅使有机微粒聚在一起,更帮助它们逐步形成我们今天的基因模式。

DNA的一大作用就是储存分子如何排列的信息,DNA的发生次序对于蛋白质内氨基酸的排列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泥土中的矿物晶体将有机分子按照某种模式排列起来。

逐渐的,有机分子自己也具有了自我组织的能力,并慢慢形成了今天的万物。

然而,土壤是群落发育的产物,除非是火山灰(四)电火花形成假说电火花可以使空气中的水、甲烷、氨气和氢气通过化学作用形成氨基酸和糖分。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旨在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程内容通常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学、生态学、进化论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通过课程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生命现象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基因与遗传的规律,生物种群的动态和相互关系,以及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原理等。

学生还将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此外,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可以了解到生命科学在社会发展和生物技术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生命科学意识和相关职业素养。

总的来说,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培养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今后深入学习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通常是大学本科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交叉。

这门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介绍生命的起源理论、进化理论和证据,以及重要的进化过程和机制。

2. 细胞结构和功能:探讨细胞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生物膜的特性。

3.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介绍基因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和基因组学等内容,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4. 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学:概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模式和威胁,以及分类学的原则和方法。

5. 生理学和发育生物学:探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调节机制和适应性,以及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和调控。

6. 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讨论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 生物伦理和科学沟通:探讨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以及科学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全
面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前沿研究的课程。

下面是该课程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物体的科学,包括生物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等。

2.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涉及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功能。

3. 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活动的学科,探讨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信号传导等。

4.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的学科,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等,研究遗传物质DNA、基因及其遗传信息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等。

5. 进化生物学:研究物种起源、演化和多样性的学科,揭示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研究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突变等。

6.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组成、转化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学科,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酶学、代谢途径等。

7.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包括物种组成、种群动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

8. 发育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体形成和个体发育过程的学科,包括胚胎发育、器官形成和组织发育等。

9.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等。

10. 遗传工程学: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化、转基因技术等。

11. 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研究生物学的学科,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分析及模拟等。

12.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生态等。

以上是生命科学导论中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第四版

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第四版

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第四版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演化、结构、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张惟杰的《生命科学导论》第四版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以真实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介绍生命科学导论的一些重要内容。

生命科学导论首先引入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常常对自己的起源产生好奇。

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地球上最早生命的出现的理论和证据。

通过对化石记录和基因研究的分析,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如原生生物汤和RNA世界假说。

这些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生命诞生的可能路径,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根源。

随后,生命科学导论介绍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体的结构多种多样,从微观的细胞到宏观的器官系统,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体内部的复杂结构和相互作用。

例如,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器官和分子机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

这些器官和分子机器的协同工作,使得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功能,如新陈代谢、运动和感知等。

生命科学导论还介绍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与其他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气候变化和资源竞争。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预测生物群落的变化,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还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极具广度和深度的学科,它涉及到生命的方方面面。

通过张惟杰的《生命科学导论》第四版,我们可以从人类的视角出发,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科学的知识,还让我们更加思考和关注自己的生命,以及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一门旨在介绍生命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并了解生命科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这门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这一部分介绍了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基本的代谢过程。

学生将了解到DNA、RNA、蛋白质等重要分子在细胞中的作用,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如PCR、凝胶电泳等。

2. 细胞生物学:这一部分涵盖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与增殖等内容。

学生将深入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细胞内各种器官和结构的功能,并了解细胞在组织和器官形成中的作用。

3. 遗传学:这一部分介绍了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机制。

学生将了解到遗传物质DNA如何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来传递遗传信息,以及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4. 进化生物学:这一部分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学生将了解到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进化机制,以及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等证据对进化理论的支持。

5. 生态学:这一部分介绍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将了解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索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营养循环等生态过程,并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还可能包括一些实验和研究项目,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并加深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解。

总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一门全面介绍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建立起对于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传递、进化原理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认知,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生命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1.生物学上认为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蛋白质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停止,蛋白质也就分解。

2. 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材料一:.必须要知道生命或生物具有哪些特有的基本性质或特性。

概括起来,生命具有如下特性:(1)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个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我们的手触到热源会缩回,昆虫晚上会向光源聚集,都是对刺激的反应,即生物具有应激性。

(2)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生物个体的新陈代谢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从外界摄入物质(如我们吃食物、喝水),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将外来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如构建我们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并把能量储存在自身的物质内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个体内的物质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并释放出能量,以供活动所需的过程。

生物个体正是通过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过程维持生命。

个体的新陈代谢停止,生命即告终。

(3)生长与繁殖生物的生长,是指生物把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吸收到体内,经过一系列转化后成为其自身的物质,而使生物个体长大的过程。

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即具有繁殖能力。

由于任一生物个体有朝一日总要死亡,生物的繁殖保证了种族和生命的延续。

(4)遗传、变异和进化生物进行繁殖时,具有“类生类”现象,如狗生狗、猫生猫。

这种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它保证了各个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但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各个个体之间总会有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生物有了变异,通过自然选择把有利变异在群体中固定下来而成为新类型,使生物得以进化。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仅使得生物界的各个物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使得生物界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上的逐渐进化。

《生命科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生命科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生命科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1.生命的基本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合成代谢(anabolism)是指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储存于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分解代谢(catabolism)是指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3.有序性(order)所有的有机体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原子组成分子,分子构筑细胞内的细胞器。

4.应激性(sensitivity)所有的生物体都会对刺激产生反应,如植物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当你走进黑暗的房间时,你的瞳孔会扩张。

5.生长、发育和繁殖所有生物体的形成都要经历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这就是生长。

有性生殖的生物,从生殖细胞形成.卵受精、受精卵分裂,再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才能形成一个成熟的个体,这一过程称为发育。

当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大小和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延续,这种生命功能称为生殖。

6.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生殖所产生的后代常常与亲代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各个体之间,也有不同之处,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遗传、变异,加上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了整个生物界的向上发展,即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7.自稳态( homeostasis)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相对恒定的内环境,而区别于它们所在的外环境,这个过程叫做自稳态。

2.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自然界所有生物的起源、演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原称生物学(biology),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生命特征的延续与发展 82
图 1 紫茉莉
以不同表型枝条上的花朵相互授粉产生种子后,其后代的表型完全取决于结种子的枝条(♀), 而和采集花粉的枝条表型无关(表 1)。
表 1 紫茉莉花斑植物杂交的结果
母本枝条表型
父本枝条表型
后代表型
白色
白色
白色
绿色
白色
花斑
白色
白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生命特征的延续与发展 76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生命特征的延续与发展
5-1 遗传学发展的 4 个阶段
孟德尔以来的 100 多年内,遗传学大致经历了 4 个发展阶段:
(1)经典遗传学阶段(1900—1940 年)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概念,后来称之为“基因”,得到学界广泛认同。经过摩尔根等人的努 力,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并提出连锁定律;确立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 人类的伴性遗传
(1)X 连锁隐性遗传 人类 X 隐性遗传病已发现 2 000 多种,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较罕见是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 不良、睾丸女性化和自毁容貌综合征等。 血友病(hemophilia)分为甲型和乙型两种,甲型是缺乏第Ⅷ因子,乙型是缺乏第Ⅸ因子,主 要症状表现为凝血作用差,最著名的例子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族。 图 1 是一个典型的 X 连锁隐性遗传家族图谱,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特点:① 患者一般为男 性。② 有害基因由母亲传递。③ 呈交叉遗传。④ 双亲正常,儿子可以是患者。⑤ 儿子若表型正 常,后代都正常。
(2)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学阶段(1941—1960 年)
“一基因一酶”学说的提出,标志着探索基因与性状之间联系的中间环节的开始,迈开了寻求 遗传的分子基础的步伐。沃森和克里克建立 DNA 双螺旋模型,很好地解释了 DNA 作为遗传信息载体 的分子特征。
(3)分子遗传学时期和基因工程阶段(1961—2000 年)
毛呈白色(图 2)。若将纯种的绿色和白色鸟杂交或将蓝色和黄色鸟杂交,F1代是绿色羽毛。F1代进 行互交,F2代羽毛产生 4 种表型:绿、蓝、黄、白,比例为 9:3:3:1。
图 2 虎皮鹦鹉毛色遗传
5-5 第一例非孟德尔遗传——紫茉莉枝条颜色的核外遗传
1909 年考伦斯(C. Corrans)发现第一个非孟德尔遗传的例子。他研究了大量显花植物的花斑 叶片,这些表型中很多都显示了典型的孟德尔遗传。但他发现了一些例外的情况,在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中有一品系在其茎和叶上出现白、绿相间的绿白斑(图 1)。
2. 植物的伴性遗传
植物中有雌雄同花,雌雄异花,其中又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之分,即使是雌雄异株的植物也 并不都有异形的性染色体,如杨柳等。有异形性染色体分化是少数植物,如女娄菜、草莓(Fragaria)、 金老梅(Potentilla trutocosa)、白剪秋萝(Lychnis senno)等。白剪秋萝是雄性异配性别的,叶 片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将宽叶雌株和窄叶雄株杂交,F1无论雌雄全部为宽叶,F1代互交后得到的F2代 雌株全部是宽叶,雄株半数为宽叶,半数为窄叶,这个结果(图 3)和果蝇眼色的遗传完全相同。 不难推论,控制叶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且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生命特征的延续与发展 79
图 2 是一个典型的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谱系。从图中可以看出:①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② 每 代都有患者。③ 男性患者的女儿都为患者。④ 女性患者的子女患病的机会为 1/2。
图 2 典型的 X 连锁显性遗传家族图谱
(3)Y 连锁遗传 Y 染色体上基因很少,而 X 上又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都可以表达, 直到现在人类中 Y 连锁唯一的例子就是毛耳,即成年男性外耳道中长出丛生硬毛,长 2~3 cm,伸 于耳孔之外。
5-3 各类伴性遗传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生命特征的延续与发展 78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是指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 常不受性激素的影响。其遗传的特点由性染色体遗传规律所决定,有 3 个特点:①正反交的结果不 同。②后代性状的分布和性别相关。③常呈一种交叉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即有害基 因常常由父亲传给女儿,再由女儿传给外孙。
第五章 遗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异——生命特征的延续与发展 83
后代。 总之,高等植物的叶绿体系统中,由叶绿体 DNA(cpDNA)主导的核外遗传,具有以下 3 个特点: ①受精时花粉管中的雄核进入胚囊时不带有细胞质,卵细胞比花粉要大得多,含有核外遗传信
息。这样合子中的核外遗传基本来自卵细胞,而与花粉无关。 ②叶绿体基因组通过质体的生长和分裂,进行自我复制。野生型和突变型 cpDNA 分子随机地进
花斑
绿色
白色
花斑、绿色、白色
花斑
绿色
花斑、绿色、白色
花斑
花斑、绿色、白色
实验结果显示了两个特点: ①正反交的结果不同,例如,白色♀×绿色♂产生的结果不同于绿色♀×白色♂,也不出现孟 德尔分离比。用性连锁遗传不能解释此现象。 ②后代表型和母体表型一致,和父本表型无关。 这种遗传方式就称为母体遗传。 高等植物之所以呈绿色,是由于在叶绿体中存在着绿色色素——叶绿素。绿色紫茉莉含有正常 的叶绿体成分,白色的枝条含有无色的质体,又称为白色体,它缺乏叶绿素,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从分子水平上来说这是由于其 cpDNA 发生了基因突变。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叶绿体和白色体这两 种细胞器可以分离,因此,杂合细胞的后代有的仅有叶绿体,而有的仅有白色体,或者两者兼有。 绿、白花斑植物中白化的枝叶细胞仅含有白色体,绿色的枝叶细胞有叶绿体,而具有花斑的枝叶既 有含叶绿体的细胞,又有含白色体的细胞。绿色枝条上的花产生的雌性配子,其胞质中具有正常叶 绿体,通过母体的遗传可将这些叶绿体传递给后代,同样,白色和花斑的表型也可通过此途径传给
(2)X 连锁显性遗传 由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基因,而女性有两条 X 染色体,只要其中任何 一条 X 染色体有此基因都会出现相应的性状,而男性仅一条 X 染色体,带有此基因的概率仅是女性 的一半。但女性患者多为杂合体,所以症状比男性为轻,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vitamin D resistant rickets)就是这类遗传病的一个例子。患儿由于肾小管不能对磷重新吸收,使血磷下降,尿里的磷 增高,肠对磷、钙的吸收不良,因此形成佝偻病。
遗传密码的破译和操纵子学说的提出,意味着对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基因操作系列技术的出现,更使基因工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生命科学从基础理论大踏步地走入 实际应用,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许多层面。
(4)基因组-蛋白质组阶段(2000 年—至今) 21 世纪初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计划提前完成;从而宣告,基因组学(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的研究时期已经到来。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们有可能从整个基因组的视角,来研 究遗传规律;进而,有可能从基因组整体和蛋白质组整体来研究生命规律。
入新的质体中,因此,纯系可能是由混合系产生的。 ③质体分离,进入子细胞是随机的,有的子细胞接受了叶绿体,有的接受了白色体,有的二者
都接受了(图 2)。
图 2 叶绿体的核外遗传
由花斑枝条的母细胞(A),经受精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质体分离(B),有可能产生白色枝条(C),或绿色枝条(D),也有可能产生花斑枝条(未示)。
共显性(codominance),共显性的特点是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都能同时得到表达。
2.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之间也有可能相互作用 例如,虎皮鹦鹉是一种观赏鸟,它的毛色有绿、蓝、黄、白 4 种,G基因控制产生蓝色色素,Y 基因控制产生黄色色素,如两对基因都是野生型的(GG,YY),即既产生蓝色色素,也产生黄色色素, 则使羽毛呈绿色。如两对基因是突变型(gg,yy),即既不产生蓝色色素,也不产生黄色色素,使羽
5-7 粗糙脉孢菌营养缺陷型实验
1941 年比德尔和塔特姆合作,通过粗糙脉孢菌营养缺陷型实验,建立了著名的“一基因一酶学 说”(one-gene-one-enzyme hypothesis )。
他们挑选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这一种理想的研究材料,因为①其遗传背景比较清楚。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生命特征的延续与发展 84
5-6 普利昂挑战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自 20 世纪 60 年代初提出以后,得到广泛认同。人们通常认为,核酸类物质——主要 是 DNA(少数 RNA 病毒中则为 RNA)——是各种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以核酸为中心,从 DNA 到 DNA,从 DNA 到 RNA 再到蛋白质。
可是,一种特殊的病毒——朊病毒(又称普利昂,prion)——的发现,却使中心法则受到挑战。 研究者从羊瘙痒病、人新克‒雅氏病和疯牛病等有类似病理特征的传染病中,分离出独特的病原 物。这些病原物的化学成分中都不含任何核酸成分,只含蛋白质。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信 息如何传递与表达,似乎与中心法则不一致。实际上朊病毒也同样由 DNA 模板编码,其 DNA 存在于 宿主的基因组中(请参看第六章光盘资料 6‒31)。
图 1 典型的 X 连锁隐性遗传家族图谱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或杜兴氏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又叫做假性肥大(pseudo-hypertrophicmyocardium),表现为肌肉无力,走路缓 慢呈鸭步,易摔倒,上楼困难。仰卧起立时须先翻转为俯卧,再以双手支撑地面,然后再站起。常 伴有腓肠肌、三角肌等假性肥大。患儿一般在 12 岁左右发病,20 岁左右死亡。此病的致病基因 DMD 现已被分离出,为根治这种遗传病带来了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