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外疝病人护》课件

《腹外疝病人护》课件
《腹外疝病人护理》 PPT课件
目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病人护理评估 • 腹外疝病人护理措施 • 腹外疝病人护理效果评价 • 腹外疝病人护理研究进展
CHAPTER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外疝是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 过腹膜壁层的薄弱或缺损处,向 体表突出形成的肿块。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 切口疝、脐疝等类型,其中腹股 沟疝最为常见。
疼痛护理
对于疼痛明显的病人,可采取 适当的止痛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术前护理措施
01
02
03
术前评估
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全 面评估,了解病人的心肺 功能、营养状况等,以便 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备皮
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感染。
术前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前 的注意事项,如禁食、禁 水时间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膜壁层的先 天性或后天性薄弱、腹腔内压力增高 等因素。
发病机制
腹膜壁层的薄弱或缺损处,在腹腔内 压力的作用下,使腹腔内的脏器或组 织向体表突出形成疝。
临床表现
症状
腹外疝的典型症状是腹部的肿块 ,可伴有疼痛、下坠感、消化不
良等症状。
体征
腹部出现可复性肿块是腹外疝的典 型体征,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 出现,平卧时可消失或缩小。
CHAPTER 03
腹外疝病人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评估病人情况
了解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 、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惯等信息,以便为病
人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
健康宣教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腹外疝的病 因、症状、治疗方法及护理要 点,提高病人及家属的认知水 平。

腹外疝病人护理课件

腹外疝病人护理课件

03
询问患者是否曾接受过 腹部手术或外伤史。
04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遗传病史等。
体格检查
01
02
03
04
检查疝气的位置、大小、质地 、是否可以回纳等情况。
注意患者腹部是否有压痛、反 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
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有肠鸣音亢 进或减弱的情况。
检查患者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 ,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理病情变化。
CHAPTER
04
腹外疝病人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宣教
腹外疝的成因
介绍腹外疝的发病原因, 如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 增高等。
腹外疝的类型
阐述腹股沟疝、脐疝、切 口疝等不同类型的腹外疝 特点。
腹外疝的危害
强调腹外疝可能引起的疼 痛、消化系统症状等,以 及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的 影响。
生活方式指导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 股疝、切口疝等类型,其中腹股 沟疝最为常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腹膜壁 层缺损、腹膜鞘突闭锁不全、腹壁薄 弱、腹腔内压力增高等因素。
发病机制
当腹腔内压力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 或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向压力较低的区 域突出,形成腹外疝。
临床表现
症状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白细胞计数是否正常 ,排除感染的可能。
生化检查
了解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X线检查
了解患者腹部是否有肠梗阻、 肠穿孔等并发症。
超声检查
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 式,可明确疝气的位置和大小 ,同时可了解疝内容物的性质

CHAPTER
03

外科护理学—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外科护理学—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病机制及分类
(二)病理解剖 1.疝环 2.疝囊 3.疝内容物 4.疝外被盖
发病机制及分类
1.疝环 (疝门) 是腹壁的薄弱或缺损处,疝囊从疝环突出。 通常以疝环所在的解剖部位为疝命名,如:腹股沟疝、股疝、 脐疝等。
发病机制及分类
2.疝囊 是壁腹膜从疝环向外突出所形成的囊袋状物 分为疝囊颈、疝囊体、疝囊底三部分,一般呈梨形或半球形。
发病机制及分类
3.疝内容物 是突入疝囊内的腹腔内脏器或组织 最常见的是小肠,其次是大网膜。
发病机制及分类
4.疝外被盖 指覆盖疝囊外表的腹壁各层组织 通常为筋膜、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
发病机制及分类
(三)病理类型 1.易复性疝 2.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 4.绞窄性疝
发病机制及分类
1.易复性疝—最常见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护理评估
2.其他腹外疝
(1)股疝: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股环突入股管,经过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 (2)脐疝: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脐环突出 (3)切口疝:腹腔内脏器从腹壁手术切口瘢痕处突出
护理评估
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是最容易嵌顿和绞窄的腹外疝
因:骨盆较宽,股管上口较大且松弛 视:卵圆窝处一半球形肿块 触:疝块可回纳 问:病人可感到局部轻度胀痛
(1)腹股沟斜疝
4)绞窄性斜疝: 视:急性炎症表现—疝块红、肿、热、痛 急性腹膜炎体征—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肠管绞窄—血便 感染性性休克
护理评估
(2)腹股沟直疝—多见于年老体弱者
视: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发生嵌顿 问: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疝内容物进入疝囊。平卧或用手推 送疝块时,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腹腔,称易复性疝。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腹外疝病人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总结词
传授疾病知识
详细描述
向病人介绍腹外疝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帮助病 人全面了解疾病。
总结词
消除恐惧心理
详细描述
通过讲解和交流,消除病人对疾病的 恐惧和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两大因素。腹壁强度降低常见 于先天性发育不全、手术切口感染、外伤、炎症等;腹内压增高常见于慢性咳嗽 、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
发病机制
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向压力较低的区域移动,若 腹膜壁层存在薄弱或缺损,则脏器或组织可突破壁层突出到腹腔以外,形成腹外 疝。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对患者的持续评估,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 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
安全。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不断优化护理方案,提 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
康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Biblioteka SUMMAR Y03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01
02
03
评估病人情况
对腹外疝病人进行全面的 评估,了解病情、病史、 手术史等,为制定护理计 划提供依据。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在术前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活动与休息
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 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根据手术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指导病 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促进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头低足高位;药物;持续缓慢 注意:动作轻柔;观察(手法复位后24小时内,必须严
密观察腹部体征,一旦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 尽早手术探查)
八、护理措拖
(一)术前护理: 1.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吸烟者应在术前2w戒烟 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 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等引起腹腔内压增
绞窄性疝 不能回纳,出现动脉血运障碍
绞窄性斜疝:术中见疝内容物为小 肠,肠管色泽变黑、变暗,蠕动减 弱,系膜血管博动消失,肠管已发 生血供障碍。
第二节 腹股沟疝
一、基本概念 二、腹股沟区的解剖概要 三、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四、腹股沟直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五、两者的鉴别 六、辅助检查 七、处理原则 八、护理措施 九、健康教育
高的因素存在,应先期处理
2.休息与活动:减少活动,多卧床;离床活动使用 疝带
3.观察腹部情况:
警惕嵌顿性疝的发生 一旦发生,急诊术前准备:禁食、胃肠减压、备血、
抗感染
4.术前训练:床上排便 5.术前常规准备
1)备皮 2)灌肠、排尿 3)麻醉前准备 4)药敏试验
八、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直疝三角 ❖ 内边:腹直肌外缘 ❖ 外边:腹壁下动脉 ❖ 底边:腹股沟韧带
三、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 .病因: (1)先天因性素 :睾丸位于腹膜后L 2-3旁 下降
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 鞘突未闭即成疝囊
(2)后天性因素: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腹壁肌或筋膜发 育不全
五、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鉴别
一、基本概念
❖ 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和腹股沟直疝。 ❖ 腹股沟斜疝
指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 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 再穿过腹股沟管浅环(外环),可进入阴囊,称为 腹股沟斜疝。 占腹外疝之90%。
❖ 腹股沟直疝 指疝内容物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 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也不进入阴囊。以老年男 性多见。

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腹外疝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某一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
腹膜,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
成,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二、病因
1. 腹壁强度降低 → 是疝发生的基础 (1)先天性: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股管、脐环
、腹股沟管; 腹白线发育不全; (2)后天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瘢痕、感
六、辅助检查
❖1.透光试验 腹股沟斜疝透光试验阴性,与鞘膜 积液鉴别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3.X线检查 疝嵌顿或绞窄疝可见肠梗阻征象
七、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1)1周岁以内的小婴儿可暂不
手术。 (2)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疾病不能
适应手术者。 处理:可用棉线束带、绷带、医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2)无张力疝修补术: ❖ 材料:合成纤维网 ❖ 最大优点:创伤小、术后无须制动、复发率低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后
(4)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指征:
嵌顿时间在3-4h,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未发生肠袢坏死)
外科护理学
第十五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教学要求】
❖ 掌握腹外疝、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的定义; ❖ 掌握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 熟悉腹外疝的病因、临床分类、腹股沟疝的处理
原则 ❖ 了解腹股沟区的解剖概要、直疝三角的解剖要点 ❖ 了解其他腹外疝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
用疝带压迫。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疝囊高位结扎术
结 扎

传统疝修补术
囊 ,

疝修补术




治பைடு நூலகம்


无张力疝修补术

加强
加强
腹 股
腹股
腹股 沟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沟前 壁
沟后
管 管


❖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或小儿,以 及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暂不 宜行疝修补术者。
指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 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 再穿过腹股沟管浅环(外环),可进入阴囊,称为 腹股沟斜疝。 占腹外疝之90%。
❖ 腹股沟直疝 指疝内容物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 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以老 年男性多见。
二、解剖概要——直疝三角
二、解剖概要
1、腹股沟区: ❖ 位于下腹部前外侧壁、左右各一的三角形区域
内界:腹直肌外缘 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 下界:腹股沟韧带
二、解剖概要
2、
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剖 层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
二、解剖概要
3、腹股沟管
内口 外口 前壁 后壁
❖ 平卧3日,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
2.活动:
❖ 不宜过早活动,术后3-5日可考虑离床活动; ❖ 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
染、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
2. 腹内压增高 → 是疝发生的诱发因素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腹水、举重等
注意:腹壁强度正常时,腹内压增高,则不致发生疝
三、病理生理
典型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 物和疝外被盖四部分组成。
❖ 疝环: 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 疝囊: 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的囊 状结构
❖ 疝内容物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小肠、大网膜
❖ 疝外被盖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四、分类(可复程度、血供情况)
易复性疝 容易回纳(最常见)
若腹内脏器成为疝囊 壁的一部分时,称滑 动性疝
难复性疝 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不引起严重症状 (大网膜)
嵌顿性疝 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还纳(静脉血流淤阻)
即深环,是腹横筋膜(深)的卵圆形裂隙(在腹股 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即浅环,是腹外斜肌(浅)的三角形裂隙(耻骨旁)
腹外斜肌腱膜
腹横肌筋膜
上壁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 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一、基本概念
❖ 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和腹股沟直疝。 ❖ 腹股沟斜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