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解析版)

合集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8高一上·江门月考) 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A . 禅让制B . 王位世袭制C . 分封制D . 科举制【考点】2.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据史料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A . 先代贵族B . 少数民族首领C . 亲族D . 功臣【考点】3. (2分) (2017高一上·金华月考) 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

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C . 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 .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点】4. (2分) (2016高一上·阳东月考)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 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 .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 . 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 . 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考点】5. (2分) (2019高二下·内蒙古期中)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 .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D .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考点】6. (2分) (2017高一上·南涧月考) 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A . 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B .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 . 中央松散管理地方的形式D . 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的形式【考点】7. (2分) (2017高二上·济南期中) 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福州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福州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闽侯二中、闽清高级中学、永泰二中、连江侨中、长乐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学科半期考联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材料所述制度表明A.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B.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C.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D.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2、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B.宗法制C.三公九卿制D、王位世袭制5、唐德宗时,分全国为十道,每道设一监察使,派往各地区巡视观察。

监察使本是中央官,但后来常停住地方,逐渐演变成了地方长官的最高一级。

这样,唐代地方行政机构逐渐由州、县二级制变成道、州、县三级制。

下列机构演变历程与此最为类似的是A.战国的郡B.秦朝的道C.汉代的州D.元代的行省6、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精品: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材料所述制度表明A.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B.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C.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D.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特点之一是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故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郡县制,故A 项错误。

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错在“唯一”,在分封的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即大宗、小宗是相对的,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嫡长子继承制,故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A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如晋、卫、鲁、燕,故A项正确,排除。

家天下制度由夏朝开始,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属于富庶地区,故C项正确,排除。

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有王室子弟和功臣、商朝后裔,故D项正确,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县邑制下,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D项正确。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校联考高一历史半期考资料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校联考高一历史半期考资料

市民族中学、柘荣一中、福安二中、市高级中学、福鼎六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半期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示: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考场号与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吕氏春秋·任地》记载种植过程需要“五耕六褥”;《禹贡》把土壤的性质分为九等;《荀子·富国篇》说:“刺草殖谷,多粪肥田”。

这反映古代农业A.铁犁牛耕B.自给自足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2.《管子·小匡》记载:“恶金以铸斤(镢)、斧、鉏(锄)、夷(锄类工具)、锯,试诸木土。

”文中的“恶金”指的是A.铁B.青铜C.黄金D.煤炭3.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说:“蜀守冰凿离碓(堆),……穿二江。

”这项工程指A.郑国渠B.都江堰C. 坎儿井D.大运河4.《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材料反映该手工业的特点是A. 规模大不计成本B. 工艺制作水平高C. 传承具有封闭性D. 产品不面向市场5.《杜诗传》记载:“建武七年,杜诗为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的用途在于A. 灌溉B.播种C.收割D.冶铁6.《梦梁录》记载:临安(南宋都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直接反映了A. 城市经济繁荣坊市界限被打破B. 政府重商政策使商业环境宽松C. 城市的经济功能超过政治功能D. 城市商业发展突破时间的限制7.《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一上·枣庄月考) 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卑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

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 . 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 .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 .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 .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2. (2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使用③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②③D . ②③④3. (2分)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

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

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A . 《石氏星表》B . 《九章算术》C . 《夏小正》D . 《汜胜之书》4. (2分)(2016·白山模拟)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 ”,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

这表明()A . 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 . 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 . 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 . 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弛5. (2分) (2017高一下·盐城月考) 下面是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的城市平面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有()①唐代长安城布局整齐,有严格的“坊”“市”界限②北宋时东京出现了“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现象③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④北宋时草市具备了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功能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③6. (2分) (2020高一下·唐山月考) 顺治年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名师点睛】本题选自2014年重庆高考题,难度适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经验;南方自然环境的优越。

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经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反映了民间贸易的发展迫使政府改变了货币政策,体现了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和私营手工业,故A、B项排除;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与C项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3.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201-2016学年度下学期半期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樊锦审题人:张孝和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题,每题2分,共0分)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7《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请直接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曲辕犁筒车耧车 A .灌溉技术的演进史B .铁制农具的大发展C .古代中国的农业工具D .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2.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下面两幅图,其中图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B.均田制是封建社会国有土地所有制学校: 高一年 班 号 姓名: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5.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6.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7.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①早市、夜市昼夜相连②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③“交子”已经出现④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8.右边的漫画反映了明清商帮的一些特点。

下列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B.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C.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9.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2020·全国Ⅲ) 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 . 铸铁技术的进步B . 商品交易的需要C . 审美观念不同D . 国家统一的推动【考点】2. (2分) (2019高二下·芜湖期中) 如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A . 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B .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 . 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D . 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考点】3. (2分) (2019高一下·辽宁期中) 元朝世祖时期,每年会有上百万石的稻米从南方运至京师大都(今北京)。

京师民众越来越依赖于来自于南方的粮食。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 社会经济的衰退B . 专制皇权的高度膨胀C . 经济重心的南移D . 统治集团的荒淫无度【考点】4. (2分) (2017高一下·拉萨期中) 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B .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C . 手工业产品开始进入海外市场D . 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考点】5. (2分)(2016·江苏模拟) 清代海关货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

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

清政府的税收政策()A . 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B . 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C .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 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考点】6. (2分) (2017高二下·钦州期末)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示意图,读图后可知近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③官僚资本的兴衰④商品经济开始出现A . ①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考点】7. (2分)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庄巧岚核卷人沈建芬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 2分,共60分)1、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周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指()A.隋唐大运河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2.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D、反腐倡廉的政策3、下图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

这一发明用于()A.冶铁B.灌溉C.耕作D.纺织4.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

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此规定是为了()A.禁绝商人下海贸易B.规范船只制作标准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D.限制沿海对外贸易5、“民族资本主义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这一物质基础出现于()A.明朝中后期B.十九世纪60、70年代C.19世纪末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6、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江苏盐城盐商会馆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①③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7、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8.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

福建省福州市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请将各题前的正确选项代号填入下列表格,2×25,共50分)1、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2.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三峡水利工程 B.坎儿井C.都江堰 D.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3.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4.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5. 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

”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6.《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C.经商的人很多D.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说明坊市界限仍未打破7.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8、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一、单选题:共24题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农业。

中国古代,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故C项正确;“薄地破棉袄”证明农民的生活并非富裕安逸,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并未提到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B、D两项错误,排除。

2.如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

……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

"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答案】C【解析】由"揙冶甚速"可知,这一工具与冶金有关,推动了冶金业的迅速发展;A、B 两项与材料不符;D项时间上不符合史实。

3.《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C.经商的人很多D.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说明坊市界限仍未打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商业。

中国古代的商业在历代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指导下,始终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而有唐代的商业活动“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的现象,表明此时商业交往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坊市界限仍未打破,故D项正确;鼓、钲为商业活动开始和结束时的敲击警示工具,非主要的经商工具,A项错误;商业交往的形式及经商的人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C两项。

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经济。

解题时需注意各种经济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的纺织业中;“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反映了牛耕开始出现,表明此时为春秋战国时期;“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了此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时间限制,表明此时为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唐代越窑青瓷的精美,故D项正确,A、B、C三项排序错误,排除。

5.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A.“海禁”政策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故而出现材料中“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的现象,故C项正确;“海禁”政策为明清时期出现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一项政策,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在对外政策上的体现,A项错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是自然经济在政治上的反映,B项错误;在自然经济主导下,历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活动,因而商品经济未获得繁荣的发展,D项错误。

6.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的海禁政策。

“海禁”政策即“闭关锁国”,是指限制海外贸易而不是禁止海外贸易,D符合题意。

7.“(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明清时期,为限制对外交往,实施“海禁”政策,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的发展。

故该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A、B、C三项表述正确,排除;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8.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

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对外贸易相当发达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主导下,历代政府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但明朝中后期,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故C项正确;土地兼并现象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与材料信息无关,A项错误;明清时期为限制对外交往,实施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腐朽,但此时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D项错误。

9.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衰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而列强对中国商品倾销加剧,使中国愈加深入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材料中“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的信息则表明列强的侵略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三大改造”,才使自然经济完全瓦解,故C项正确;A、B、D三项组合错误,排除。

10.张謇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注重发展民族工业B.大力发展重工业C.注重民生D.注重儒家思想指导商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被迫放开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实业救国”思潮激励下张謇投身实业,其企业以“大生”为名,表明其关注民生,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重复表述,排除;大生纱厂为轻工业企业,B项错误;D项信息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11.“一战”期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A.橡胶工业和军工业B.化工业和卷烟业C.面粉业和纺织业D.纺织业和化工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故答案为C 项。

A、B、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2.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

这一现象说明了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根本行不通。

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工业发展的政治前提,故A项正确。

先天不足、封建专制的束缚、思想解放程度影响阻碍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排除B、C、D三项,答案选A。

13.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

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③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被迫放开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而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故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B项正确;③中一战发生于1914年,故A、C、D三项组合错误,排除。

14.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③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题干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起伏不定,在夹缝中生存。

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实业救国道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受压制而最终走向失败。

故本题选B。

15.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只能买一个煤球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B.战争造成物资匮乏C.美国的野蛮经济侵略D.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