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溶液的组成与种类
25 Chap3 溶液§3-1 溶液◆3-1.1 溶液的组成与种类一、溶液1.两种或两种以上纯物质形成均匀混合物只有一个相没有固定组成与性质。
溶液所含的纯质仍然保有各自的化学性质。
如糖水、食盐水、碘酒等溶液。
2.溶液溶质溶剂习惯上我们把溶液中量较多成份叫做溶剂solvent其他成份称为溶质solute。
水为最常见的溶剂故不论量多少通常均视水为溶剂。
若固体与液体或气体与液体所形成之液态溶液习惯上称该液体为溶剂固体或气体为溶质。
◎冹断原则同相溶液量多的当溶剂。
异相溶液多以液体当溶剂不管量多量少。
二、溶液的种类1.以溶剂分类1水溶液常简记为aq以水为溶剂之溶液称为水溶液。
例如NaClaq、NH3aq 2非水溶液不是以水为溶剂之溶液称为非水溶液如碘溶於酒精形成碘的酒精溶液例NaOHalc为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酒精alcohol。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亦可简记为I2 /CCl4。
2.以型态分类溶液溶解时溶质与溶剂的状态举例气态溶液一般称混合气体气体溶於气体液体溶於气体固体溶於气体空气、任何气体的混合物。
水於空气、溴於空气。
於甲烷、碘於氮。
液态溶液简称溶液气体溶於液体液体溶於液体固体溶於液体氨於水、二氧化碳於水。
酒精於水、溴於四氯化碳。
糖於水碘於酒精。
固态溶液亦称固溶体气体溶於固体液体溶於固体固体溶於固体氢於钯。
汞於钠钠汞齐。
合金、盐类的固溶体如AgCl-NaCl或NaNO3-KNO3 26 3.以溶液导电性分类1电解质溶液酸、碱、盐之水溶液能导电。
2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如糖水。
4.以溶质粒子大小分类真溶液简称溶液胶体溶液简称胶体溶液的粒子为分子、离子或原子溶液的粒子为高分子、结合的粒子或吸附於溶剂分子的离子所构成的原子团含有原子数目达103109个粒子的直径为1010公尺即1?? 粒子的直径为109107公尺溶质分散质又称分散相溶剂分散媒如:糖水、食盐水、碘酒等如:咖啡、牛奶、豆浆及淀粉液等◎颗粒大小真溶液胶体溶液悬浮液粒子直径超过1μm104㎝106m。
大一溶液知识点
大一溶液知识点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它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溶液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溶液的概念、分类、浓度计算、溶解度以及溶解过程中的因素等内容。
一、溶液的概念及分类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剂的量较多,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而溶质是被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溶液的形成是通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实现的。
2.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两类:气体溶液和液体溶液。
气体溶液是指气体溶质被气体溶剂所溶解的溶液,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
液体溶液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被液体溶剂所溶解的溶液。
液体溶液又可分为固体溶液和液体溶液两种类型。
二、浓度计算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指标,通常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三种方式进行计算。
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质量浓度C (g/L)表示,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m为溶质的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2.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指溶质溶解在单位体积溶剂中的体积。
通常用体积浓度C(mL/L)表示,计算公式为:C = V1/V2,其中V1为溶质体积,V2为溶剂体积。
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通常用摩尔浓度C(mol/L)表示,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n为溶质物质的摩尔数,V为溶液的体积。
三、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所能溶解的最多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以及压力等因素有关。
1. 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溶解度称为饱和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物质在给定温度下能否完全溶解。
2. 不饱和溶解度不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没有达到最大值时,溶解度称为不饱和溶解度。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
配制溶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固体溶解法:将固体溶质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其溶解。
这是最常用的配制溶液的方法,比如将盐加入水中配制盐水。
2. 溶液稀释法:当需要调整溶液浓度时,可以通过溶液稀释的方法进行。
将已有的浓溶液取出一部分,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稀释,从而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3. 液体混合法:将两种或多种溶液混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混合前后的溶质浓度和容积,可以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某些特定浓度的试剂液。
4. 稀酸稀碱稀化法:将浓度较高的酸、碱加入到大量的水中,通过稀化的方法得到所需浓度的酸碱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实验室中的常用酸碱溶液。
5. 水合物溶解法:有些化合物具有结晶水,通过将结晶体加入到水中,可以得到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一些含水合物的溶液。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需要准确称量溶质和溶剂,以保证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2. 溶质的溶解度和溶剂的性质需要考虑,确保溶解度足够高,否则溶质不易溶解或溶液浓度无法满足需求。
3. 在溶质溶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加热或搅拌促进其溶解,但需注意加热时避免溶液溢出或溶质分解。
4. 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总之,配制溶液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溶质和溶剂的量,充分考虑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以确保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同时还需注重实验室安全,遵守操作规范,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酸性溶液
一、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呈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中性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碱性溶液 呈蓝色
呈红色
三、常见的酸性物质:自来水、苹果汁、醋、汽水、可乐、稀盐 酸。
常见的碱性物质:牙膏、肥皂水、洗衣液、石灰水、稀氢氧化钠 溶液。
常见的中性物质:蒸馏水、食盐水。
A溶液
B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呈蓝色 呈紫色
无色酚酞试液 呈红色
无色
请问:溶液A是__碱_____性(酸/中/碱)
溶液B是___中____性(酸/中/碱) 溶液C是___酸____性(酸/中/碱)
C溶液
呈红色 无色
三、常见溶液: 常见的酸性物质: 自来水、苹果汁、醋、汽水、可乐、稀盐酸。 常见的碱性物质: 牙膏、肥皂水、洗衣液、石灰水、稀氢氧化钠溶液。 常见的中性物质: 蒸馏水、食盐水。
第二课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类别 生活中分类方法
食用类 按用途分 医用类
清洗类
溶液
ADGH BE CF
一、溶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呈红色 呈无色
中无色溶液,用指示剂测试后,呈以下颜色:
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史上最全的溶液知识点已经总结出来,那么具体有哪些呢?想要看的请戳下文,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 基本特征①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②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3. 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①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②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③ 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时,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液体和液体混合时,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④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例如: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
⑤ 溶液中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⑥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4. 关系①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② 溶液、溶质、溶剂的体积关系: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原因: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 物质在溶解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会使溶液的温度相应发生变化。
2. 有的物质溶解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等。
3. 有的物质溶解吸热:硝酸钾等。
4. 有的物质溶解没有明显的热现象:氯化钠等。
(三)悬浊液和乳浊液1.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等。
溶液的定义初中化学
溶液的定义初中化学稿子一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中化学里超级重要的溶液哦!啥是溶液呀?其实很简单,就好比咱们喝的糖水,那就是溶液哟!溶液就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比如说,把盐放到水里,盐消失不见啦,但是水却有了咸味,这时候形成的就是盐水溶液。
溶液有两个很关键的特点呢。
一是均一性,这就意味着溶液里各个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是完全一样的。
不管你从溶液的哪个地方舀一勺出来,成分都不变。
二是稳定性,就是说溶液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会自己就分离出溶质和溶剂来。
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酒精消毒水,也是溶液哟。
那溶液的组成部分都有啥呢?有溶质和溶剂呀。
溶质就是被溶解的那个物质,溶剂就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家伙。
一般来说,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比如说,在碘酒里,碘是溶质,酒精就是溶剂啦。
呢,溶液在我们生活里到处都是,了解溶液的定义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哦!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初中化学的溶液世界,来好好聊聊溶液到底是个啥!你想想啊,当你把一勺糖放进一杯水里,然后搅一搅,糖不见了,水变得甜甜的,这就形成了溶液!溶液呢,简单说就是几种物质混在一起,而且混得特别均匀、稳定。
比如说,你把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到水里,水变成蓝色的啦,这就是硫酸铜溶液。
均一性和稳定性是溶液特别重要的特点。
均一性就好像班里的同学成绩都差不多,溶液里各个地方的成分也都差不多。
稳定性呢,就像咱们的好朋友关系,不会轻易变卦。
溶液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突然溶质和溶剂就分开啦。
再举个例子,汽水也是溶液哟!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里,加上各种调味剂,就成了咱们爱喝的汽水。
在溶液里,有溶质和溶剂。
溶质就像是被邀请来的客人,溶剂就是热情的主人,把客人好好地容纳在自己家里。
像稀盐酸溶液,氯化氢是溶质,水就是溶剂。
知道了溶液的定义,咱们就能明白好多生活中的现象啦,是不是很有趣?好啦,今天关于溶液的定义咱们就聊到这儿,下次再一起探索更多化学的奥秘!。
溶液和悬浮液有什么区别
溶液和悬浮液有什么区别?在化学中,溶液和悬浮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混合物。
它们在组成、性质和行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溶液和悬浮液的定义、组成、特性和区别。
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溶剂中以分子、离子或原子的形式完全溶解。
溶液中的溶质是以微观颗粒的形式存在的,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
在溶液中,溶剂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组分,而溶质是被溶解的组分。
-组成:-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被溶质溶解的物质,通常是液体,但也可以是固体或气体。
-特性:-均匀性:溶液具有高度的均匀性,即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分层或沉淀。
-透明性:溶液通常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光线。
-粒子大小:溶质以分子、离子或原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颗粒大小通常非常小,通常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
-溶解度:溶液的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2. 悬浮液:悬浮液是指由固体颗粒以悬浮的形式存在于液体溶剂中的混合物。
在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的大小通常较大,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并会在液体中沉降或形成沉淀。
悬浮液中的颗粒通常不会完全溶解在溶剂中,而是以悬浮的形式存在。
-组成:-固体颗粒:悬浮在溶剂中的固体颗粒。
-特性:-不均匀性:悬浮液具有不均匀性,即固体颗粒在液体中不均匀分布,可能存在分层或沉淀。
-浑浊性:悬浮液通常是浑浊的,由于固体颗粒的存在,会散射和吸收光线,使得光线无法通过。
-颗粒大小: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通常较大,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
-沉降: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到底部,形成沉淀。
悬浮液通常需要搅拌或加入分散剂来保持固体颗粒的分散状态。
区别:-溶液和悬浮液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足够强,使得溶质能够完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简述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简述溶液的定义和性质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一般地说,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的称为溶液,而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0nm的称为胶体,大于2nm的则称为悬浊液。
在中学化学中把pH值等于7的水溶液或其他形式的水溶液称为中性溶液,大于7的酸、碱溶液或其他形式的水溶液称为酸性或碱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水溶液或其他形式的水溶液称为酸溶液或碱溶液。
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
例如,用盐水洗手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工业上把盐加入水中制成饱和食盐水,可供给人畜饮用;NaOH和NaCl的混合溶液是一种良好的干燥剂。
纯净物和化合物都可以溶解在一定的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简称“溶液”。
溶液可分为中性溶液和酸碱溶液两类。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常常把溶液作为一种基本的物质。
例如食盐、蔗糖溶解在水中,水是电解质溶液,酒精溶解在乙醇中,油溶解在汽油中。
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物质都可以溶解在一定的溶剂里。
如食盐、味精溶解在水中;肥皂、洗衣粉溶解在水中;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溶解在水中。
如果我们再从单个原子或分子看这样的溶液就不存在了。
例如,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但二氧化碳分子本身并不是溶液,二氧化碳只是保持了水的性质,也就是水的均一性。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但水分子本身并不是溶液。
水只是保持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化学性质,也就是氢氧的均一性。
1、溶液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它的各部分互相混合、渗透、溶解,有着复杂的分子结构,这些性质的总和就是溶液的性质。
溶液的性质通常可用溶液的状态来描述。
2、溶液的物理性质还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描述。
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透明度、吸水性等。
3、溶液的化学性质,如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非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等。
4、离子方程式:正负离子带有相同电荷,离子个数比等于电荷比,正负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离子积。
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配制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溶液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溶液的配制方法。
1. 固体溶解法。
固体溶解法是最常见的溶液配制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称取所需的固体试剂,然后将其加入容量较小的容器中。
随后,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蒸馏水或乙醇,然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最后,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用溶剂补足至刻度线,摇匀即可。
2. 液体稀释法。
液体稀释法适用于已有浓度较高的溶液,需要将其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情况。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干净的容量瓶,然后向容量瓶中倒入一定量的原液。
接着,用溶剂逐渐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3. 溶液稀释法。
溶液稀释法适用于需要将已有浓度较高的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情况。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然后向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原液。
接着,用溶剂逐渐稀释至所需浓度,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注意事项。
1. 在配制溶液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配制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溶液浓度偏差或者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在固体溶解法中,应注意固体试剂的称取精确度,避免因称取不准确导致溶液浓度偏差。
3. 在使用搅拌棒搅拌溶液时,应搅拌均匀,确保溶质充分溶解,避免因未溶解的溶质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
4. 在配制溶液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溅出或者溶液挥发造成的危险。
5. 在配制完溶液后,应及时标注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并妥善保存,避免混淆或者误用。
三、总结。
正确的溶液配制方法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配制方法进行操作,并注意配制过程中的细节和安全事项。
希望以上介绍的溶液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在化学实验中取得好成绩!。
液态混合物和溶液-物理化学
如果组成溶液的物质有不同的状态,通常将液态 物质称为溶剂,气态或固态物质称为溶质。
如果都是液态,则把含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含 量少的称为溶质。
以物态分
气态溶液(如空气)、 固态溶液(如金属固熔体) 液态溶液。
以溶质的导电性分 )
多组分均匀体系中,溶剂和溶质不加区分,各组 分均可选用相同的标准态,使用相同的经验定律, (一视同仁)这种体系称为混合物,也可分为气态 混合物(如空气)、液态混合物(如石油)和固态 混合物(如合金)。
单位:mol·kg-3
37 B的摩尔比:
rB
nB nA
.
6
§4.2 拉乌尔定律和享利定律
一:拉乌尔定律-溶剂的气液平衡规律
在一定的温度下 PA< PA*
A(g) PA*
A(L)
PA A+B
❖ 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PA等于纯溶剂 的 蒸 汽 压 PA* 与 其 溶 液 中 纯 溶 剂 的 摩 尔 分 数 xA 的 乘 积 用数学式可表示为:
第四章 液态混合物和溶液
溶液(solution)(混合物)
广义地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彼此以分子或离子 状态均匀混合所形成的体系称为溶液(混合物) 。
溶液和混合物的区别:
溶液有溶剂和溶质之分而混合物没有;对溶液中 的溶剂和溶质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对混合物 则采用同一的研究方法。
.
1
溶剂(solvent)和溶质(solute)
PA*- PA=ΔPA= PA*xB
(4-2)
溶剂的蒸汽压下降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比例。
2.若溶质不止一种,则
pA p*A xB B .
(4-3)
9
二、亨利定律-溶质的气液平衡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专题训练题1、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 、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C 、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D 、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2.右图是KNO 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 .t 1℃时 ,100g KNO 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 3C .t 2℃时 ,KNO 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D .温度高于t 2℃时,KNO 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3.20℃时,NaCl 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 加入NaCl 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13 ③ 10 4 13.6 ④10513.6A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 .20℃时10g 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C .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B .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D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已知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图各图是某KNO 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6.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是28%的稀硫酸,现用1.0kg 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28%的稀硫酸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8∶100 B.用l.0kg 98%的浓硫酸可配制3.5kg 28%的稀硫酸C .配制该稀硫酸时,把水沿容器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D .配制好的稀硫酸可以存放在铁制容器中7.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 1℃时,甲、乙各30g 分别加入7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 .t 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 2℃时,在l00g 水中放入60g 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D .t 2℃时,分别在100g 水中各溶解20g 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8.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是1.84g ·cm -3)配制560g 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只需量筒和烧杯B .配制稀硫酸时,一定不能用天平称量所需浓硫酸的质量C .将480 mL 水倾倒入盛有80 mL98%浓硫酸的500 mL 量筒中D .将80g 98%的浓硫酸沿1000mL 烧杯内壁缓缓倒入480 mL 水中,并不断搅拌 9.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
现有10℃含l00 g 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甲 乙60温度/℃ 溶解度/g0 20 t 45 S/gt ℃NaClKNO 3 t 2t 120 50 40 30 20 10 0t 1t 2温度/℃乙甲溶解度/g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变浑浊 B .溶液变为不饱和 C .溶液仍饱和 D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0.配制50g 8%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量筒 C .烧杯 D .漏斗 11.关于右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 .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 .食盐水B .汽水C .泥水D .澄清石灰水 13.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 ℃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A.甲 B .乙C .丙D .丁14.图1可表示“M 与N 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 属于N 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X Y Z A . 溶质 溶剂 溶液 B .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 氧化物 酸碱盐 化合物 D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15.右图为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 、N 两点分别表示A 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 、N 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 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 .从N→M :先向N 中加入适量固体A 再降温 B .从N→M :先将N 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 .从M→N :先将M 降温再将其升温D .从M→N :先将M 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16.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将10g 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 .量取90ml 水时,俯视读数C .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D .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17.右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在t 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在t 1℃时,100g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18.有关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在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降温至t 1℃,a 有晶体析出,b 无晶体析出D .t 3℃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19.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 所示。
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20.右图是M 、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A .t 1℃时,M 、N 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由t 1℃升温到t 2℃时,N 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 .M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 物质的溶解度D .N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020304020406080g溶解度温度/ C甲乙0 t 1 t 2 温度/℃溶解度/g MN甲乙25甲乙冰水 图A 图B20 40 60 80 温度/℃甲乙溶解度/g10021.右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C.t1℃时,100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克KNO3D.t2℃时,NaCl的饱和溶液与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22.根据图8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23.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24.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70gB.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D.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不会析出木糖醇晶体2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26.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
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浓硫酸B.硝酸铵固体C.氧化钙D.氢氧化钠固体27.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只填一种);(3)甲、乙各W 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8.现有60℃的饱和NaCl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的质量分数;④60℃时NaCl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
用序号填空:(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有。
29.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溶解度/g温度/℃甲乙t3t1t2O图8甲乙0 20 30 温度/℃25溶解度/g溶解度\gW 乙甲0t1t2t3温度/℃(1)t 1℃时,向两只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 、B 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 ”或“B ””)。
(2)t 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 。
(填写“>”、“<”或“=”,下同)(3)将t 2℃的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至t 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
(4)将t 2℃的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升温至t 1℃,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