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考试重点(陆兴版)
热处理工考试(正式版)(答案)
热处理工考试答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奥氏体形核2、氮原子3、再结晶退火4、洛氏硬度5、弹性变形三、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每题2分,共20分。
)1、×2、√3、×4、√5、√6、×7、√8、×9、× 10、√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请简述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原理及尖角效应。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产生的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局部加热,然后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的工艺。
尖角效应:当形状不规则的工件置于感应器中加热时,尖角或凸起部分的加热速度比其他部位快的现象。
2、请简述正火和淬火的定义。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炉冷,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一般退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
淬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得到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五、综合、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按加热温度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三类,简述其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 低温回火:回火温度在250℃以下,目的是为了降低淬火应力,减少脆性,尽量保持钢的高硬度,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应用于量刃具、渗碳件、高频淬火件。
2) 中温回火:回火温度300-500℃,目的在于保持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并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和足够的韧性;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回火屈氏体),应用于弹簧、发条等。
3) 高温回火:回火温度为500-650℃,淬火后加高温回火叫调质,调质的目的是要得到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良好的塑性、韧性相配合的综合机械性能。
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应用于机械结构件,如叶片、螺栓等。
2、简述热处理车间常用设备、结构形式及适用范围热处理车间常用设备主要包括加热炉和冷却设备,如水槽、油槽等。
《热处理》复习资料
热处理复习资料1、钢铁:是Fe与C、Si、Mn、P、S以及少量的其它元素所组成的合金。
其中除Fe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
2、热处理:通常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一般均由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从而改变整体或表面组织(但形状不变),获得所需的性能。
3、热处理原理是研究热处理过程中组织转变的规律;热处理工艺是根据原理制定的温度、时间、介质等参数对具体的产品零部件进行处理的过程。
4、热处理工艺类别: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渗其它元素、多元共渗。
一、加热时组织转变1、钢之所以能够进行热处理,是钢在加热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态相变。
加热的目的:使钢形成全部或部分奥氏体组织,并控制奥氏体的化学成分、均匀化程度及晶粒大小等。
2、奥氏体化:奥氏体成核,晶核长大;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的过程PSK线称为A1线;Acm线:渗碳体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ES线;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曲线GS线为A3线通常实际加热时的临界温度用脚标C表示,AC1、AC3、ACcm;实际冷却时的临界温度用脚标r表示,Ar1、Ar3、Arcm,以示与平衡转变温度的区别3、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共析钢加热至Ac1 以上时, 发生P(F+Fe3C)→A的转变。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必须在A1温度以上,即在一定的过热条件下奥氏体才能形成;只有当P与奥氏体的体积自由能之差能克服界面能和应变能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才能使系统向低能状态转变,奥氏体才能自发地形成。
4、奥氏体形成过程:(1)奥氏体的形核形核的成分、结构条件:α + Fe3C γC% 0.0218 6.69 0.77结构BCC 复杂正方FCC形核位置:A晶核将在α/Fe3C相界面上优先形成,这是由于:①相界面形核,可以消除部分晶体缺陷而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②相界面两边的碳浓度差大,较易获得与新相奥氏体相适配的碳浓度;③相界面处,原子排列较不规则,易于产生结构起伏。
热处理重点
1、Ac1:实际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c3:实际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1:实际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r3:实际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2、马氏体:对钢而言,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是一种单相的亚稳组织。
马氏体转变: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在较低温度下(低于点Ms)发生的转变。
3、TTT曲线:反映的是在等温冷却时,不同等温温度下,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
CCT曲线:反映的是在连续冷却时,不同的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转变量与转变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4、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YB27-64),在930℃±10℃保温3-8h后测定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本质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5、第一类回火脆性:钢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出现的回火脆性叫第一类回火脆性,也叫低温回火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钢在450-650℃温度范围内出现的回火脆性叫第二类回火脆性,也叫高温回火脆性。
回火脆性: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可能出现冲击韧性显著降低的现象,这种脆化现象称为钢的回火脆性。
6、奥氏体的稳定化:奥氏体在外界因素下,由于7、奥氏体的热稳定化:因等温停留引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而使马氏体转变迟滞的现象。
奥氏体的机械稳定化:机械强化作用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呈现迟滞的现象。
7、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A1以上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8、临界(淬火)冷却速度:表示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不发生分解,全部冷至Ms一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为上临界冷却速度或临界淬火速度。
9、珠光体转变: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A1以下比较高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转变,共析钢约在A1~550℃温度之间发生,又称高温转变。
(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机械混合物。
热处理工考试考点巩固(题库版)
热处理工考试考点巩固(题库版)1、问答题一次、二次、三次渗碳体分别从哪个相中析出?正确答案:一次渗碳体由液相析出,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析出,三次渗碳体由铁素体析出。
2、填空题工件对()性能要求是选择回火温度的根(江南博哥)据。
正确答案:力学3、填空题钢的晶粒度可分为()和()。
正确答案:本质晶粒度、实际晶粒度4、填空题某些高合金钢(如W18Cr4V)回火后会出现硬度的升高或停止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
正确答案:二次硬化(或二次淬火)5、填空题在贝氏体高温区域等温转变将获得()贝氏体。
正确答案:上6、判断题板条马氏体的韧性比针状马氏体的好。
正确答案:对7、填空题从金属晶格中的原子是否发生位置改变来说,珠光体相变属于扩散型相变;马氏体相变属于()型相变;而贝氏体相变属于()型相变。
正确答案:非扩散、半扩散;即碳原子扩散而铁原子不扩散8、问答题什么叫弹性变形?正确答案:随外力消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9、单选真空加热炉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A、对流B、传导C、辐射D、前三者综合正确答案:C10、填空题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性能、()性能、()性能和()性能。
正确答案:力学、物理、化学、工艺11、填空题清洗时所用的清洗剂,工厂中一般采用3%~10%的()水溶液。
正确答案:Na2CO3或NaOH12、单选对于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的机器工件,应采用()高的材料来制造。
A.疲劳强度B.硬度C.耐腐蚀性D.抗氧化性正确答案:D13、填空题作为绝热材料石棉的熔点为1500℃,但在()℃则变脆,失去保温性能,所以石棉的有效使用温度不得超过()℃。
正确答案:700-800、35014、填空题力学性能指标RP0.2为规定非比例延伸(对应塑性形变量为0.2%时的)强度;Rm为();两个性能指标的量纲均为()。
正确答案:抗拉强度;MPα15、问答题简要概括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正确答案:1、无扩散;2、它的晶体结构改变是通过所有原子的协力运动进行的。
热处理质量控要点培训考试题
热处理质量控要点培训考试题(100分)1、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铸造工号11A8112代表什么含义【单选题】(2分)A.A班A线白班当年第112天生产的产品B.A班B线8点钟生产的第112个产品C.A班B线夜班生产的第112个产品正确答案: A3、去浇口后产品质量检查项目有【多选题】(2分)A.表面无磕碰伤、背腔中心孔是否钻偏B.中心孔直径C.偏移量正确答案: ABC4、当前热处理炉进料节拍是【单选题】(2分)A.270SB.260SC.265S正确答案: B5、去浇口后产品检查中心孔尺寸要求是【多选题】(2分)A.中心孔尺寸Φ39.5-40mmB.中心孔尺寸Φ40m±1mmC.中心孔偏移量±2mm正确答案: A6、已知去浇口后的偏移量为0.5,残留浇口宽边为3.5mm,请问残留浇口窄是多少?【单选题】(2分)A.3mmB.5mmC.4mm正确答案: C7、夜班4:00应送检哪层的产品检测机械性能【单选题】(2分)A.上层B.中层C.下层正确答案: C8、淬火转移超时或淬火槽水位低时,产品如何处理【多选题】(2分)A.直接下转B.在轮辋上刷上黄色油漆再回处炉处理C.在热处理工号附近打返工号“R”正确答案: BC9、热处理固溶炉、淬火池、时效炉设置温度分别为【多选题】(2分)A.535、80、135B.545、70、140C.540、85、145正确答案: C10、热处理工号T0168代表什么含义【单选题】(2分)A.一期B线当年生产的第168个产品B.一期A线当年生产的第168批次的产品(2小时/批次)C.二期A线生产的第168批次的产品(2小时/批次)正确答案: B11、硬度检测标准是【单选题】(2分)A.65-85HBB.70-85HBC.72-89HB正确答案: B12、热处理线淬火转移时间小于或等于()S 【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25(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13、铸造铝合金轮毂选用材料是(美国牌号)【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A356(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14、对应的国内合金牌号为(),属铝-硅系铸造合金【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ZL101(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15、我司使用的铝合金属铝-硅系铸造合金,通常采用()热处理工艺【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T6(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16、T6热处理工艺的流程为( )+( ) 【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固溶完全人工时效(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17、.00616C07中的0表示表示(),06表示(),16表示(),C表示(),07表示()【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铝车轮平台产品客户代码生产年号产品工艺类型开发时间的先后按顺序编号(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18、硬度抽检频次为()H/件【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2(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19、性能样轮送检频次为()H/件【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4(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20、刻字机巡检频次为()H/次【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2(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21、热处理工序对应的特殊特性项目是什么【填空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机械性能(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22、什么是热处理?【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一定的加热速度,升到某一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并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得到某种合金组织和性能要求的一种加工方法。
热处理工艺复习题及答案
热处理工艺复习题一、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所组成。
2.热处理工艺基本参数:强度、硬度、淬火温度、冷却介质、有效面积、淬火后硬度、回火温度、回火后硬度。
3.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Ac3+20-30℃,它只适应于亚共析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以及获得均匀组织,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为以后的淬火做组织准备,它主要适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Ac3+30-50℃,对过共析钢是 Ac1+30-50℃。
6.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低,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多。
7.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
8.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使不稳定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转变成稳定组织,获得要求的综合机械性能,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低。
9.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介质分解、表面吸收、原子扩散等三个阶段。
10.欲消除过共析钢中大量的网状渗碳体应采用正火,欲消除铸件中枝晶偏析应采用扩散退火。
11.低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正火处理;高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退火处理;1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电子管式加热装置、中频发电机或可控硅中频发生器和工频发电机三种。
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薄。
13.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淬火临界冷速大小,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含碳质量分数,钢的表层淬火,只能改变表层的硬度,而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表层的硬度,又能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
14.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
淬透层通常以零件表面至内部半马氏体区的深度来表示。
15.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处理弹簧锻模零件,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组织。
16.45钢正火后渗碳体呈片状,调质处理后渗碳体呈球状。
热处理考试参考
热处理基本知识一:概念及基本点1.调质处理:通过淬火加高温回火进行处理的工艺方法。
2.调质处理的目的:使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有良好的配合,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3.强度: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4.刚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5.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6.冲击韧性:指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7.铁素体:是碳溶于a-Fe中形成的固溶体,符号:F。
8.奥氏体:是碳溶于r-Fe中形成的固溶体,符号:A。
9.渗碳体:是铁与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符号:Fe3C。
10.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两相混合物,符号:P。
11.铁碳合金根据室温组织和含碳量的不同可分为:工业纯铁(Wc<0.0218%)钢(0.0218%≤Wc≤2.11%)生铁(Wc>2.11%);钢又分为: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
12.钢的普通热处理类型: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3.马氏体:是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符号:M。
14.退火:将钢加热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工艺过程。
15.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出炉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16.回火的目的:清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稳定工件尺寸,降低脆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获得所需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17.调质处理回火后力学性能总变化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强度下降,而塑性,韧性上升。
18.钢中主要常存的五大元素:碳,硅,锰,磷,硫。
19.钢的质量等级:普通质量,特殊质量,优质。
20.碳素结构钢牌号意义:Q235-A*F :Q-屈服点的字母;235-屈服点数值;A-质量等级符号(A,B,C,D);F-脱氧方法。
21.合金钢牌号意义:25Mn2 数字+ 元素符号+ 数字数字-碳的平均万分含量;元素符号-所含合金元素;数字-合金元素的平均百分含量。
热处理工试题
热处理工试题一概念:(每小题6分,共30分)1.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以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这种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2.化学热处理:金属制件放在一定的化学介质中,使其表面与介质相互作用,吸收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并通过加热,使该原子向内部扩散的过程称为化学热处理。
简言之,所谓化学热处理就是改变金属表面层的化学成分和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3.尖角效应:当形状不规则的工件置于感应器中加热时,尖角或凸起部分的加热速度比其他部位快,这一现象称尖角效应。
4.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5.CCT曲线: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称为CCT曲线。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请在后面括号内画“ˇ”,错误的画“×”)1.等温淬火是指将工件淬火加热后,长期保持在下贝氏体转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2.45#钢正火后得到的是珠光体型组织。
()3.低温回火脆性是指250~400℃间出现的回火脆性。
()4.不锈钢是指在自然环境或一定工业介质中具有耐腐蚀性的一类钢。
()5.1Cr13、2Cr13及3 Cr13的马氏体转变点Ms在室温以上,淬火冷却能产生马氏体组织,因此属于马氏体类不锈钢。
()6.1Cr13淬火后经680~700℃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
()7.0Cr18Ni10Ti通常在固溶处理后需经850~870℃长时间时效处理,其目的是使碳化铬转变成特殊的碳化物TiC,从而消除晶间腐蚀倾向。
()8.通常我们所说的C-422材料,其材料牌号为2Cr12NiMo1W1V。
()9.渗氮提高弯曲疲劳强度的原因,不是由于表面强化,而是由于表面造成残余压应力。
()10.一般渗氮件的工艺程序是毛坯——粗加工——调质处理——精加工——渗氮。
对特殊零件,如阀杆,通常在精加工前还需进行中间去应力处理。
钢的热处理考试知识点
钢的热处理1、钢的热处理工艺主要有几种退火、淬火、正火、回火、表面热处理2、什么就是同素异构转变、多形性转变同素异构转变:纯金属在温度与压力变化时,由某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多形性转变:在固溶体中发生的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称为多形性转变。
3、奥氏体及其结构特点奥氏体就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
奥氏体的面心立方结构使其具有高的塑性与低的屈服强度,在相变过程中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大量位错或出现孪晶,从而造成相变硬化与随后的再结晶、高温下经历的反常细化以及低温下马氏体相变的一系列特点。
4、共析碳钢在加热转变时,奥氏体优先形核位置及原因奥氏体的形核1)球状珠光体中: 优先在F/Fe3C界面形核2)片状珠光体中: 优先在珠光体团的界面形核,也在F/Fe3C片层界面形核奥氏体在F/Fe3C界面形核原因:(1) 易获得形成A所需浓度起伏,结构起伏与能量起伏、(2) 在相界面形核使界面能与应变能的增加减少。
△G = -△Gv + △Gs + △Ge△Gv—体积自由能差, △Gs —表面能, △Ge —弹性应变能5、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三阶段,并说明为什么铁素体完全转变为奥氏体后仍然有一部分碳化物没有溶解?(1)奥氏体的形核;(2)奥氏体的长大;(3)残余碳化物的溶解与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奥氏体长大的就是通过γ/α界面与γ/Fe3C界面分别向铁素体与渗碳体迁移来实现的。
由于γ/α界面向铁素体的迁移远比γ/Fe3C界面向Fe3C的迁移来的快,因此当铁素体已完全转变为奥氏体后仍然有一部分渗碳体没有溶解。
6、晶粒度概念奥氏体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C保温足够时间后测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奥氏体起始晶粒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奥氏体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加热条件下所得的实际奥氏体晶粒大小。
金属学与热处理考试重点
65小弹簧HRC45-50 工艺:下料-锻造-预先热处理-粗加工成型-最终热处理-精加工-成品
1完全退火:因为含碳量较高,故选完全退火,退火组织为P+F,目的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和成型加工性为淬火做准备。
2淬火+中温回火:淬火选油为淬火介质,可得到高硬度高强度马氏体,为中温回火做准备,中温回火可降低钢的内应力和脆性,得到回火托式体,提高弹性屈服极限。
T12制造丝锥HRC60-62,Ac1=730 Acm=820
1正火+球化退火:正火抑制网状二次渗碳体的渗出,为球化退火准备,组织为伪共析组织+二次渗碳体。球化退火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准备,组织为铁素体加粒状渗碳体。
2淬火+低温回火:淬火取双液淬火以避免淬火可能造成的变形和开裂,得到高硬度马氏体。
低温回火:降低引力和脆性,保持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得到组织为粒状马氏体可粒状渗碳体。
45
1正火目的是代替退火提高生产效率,消除内应力,均匀成分和组织,细化其晶粒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准备,组织为伪பைடு நூலகம்析组织加少量铁素体。
2淬火为获得高硬强度马氏体,高温回火是为了得到良好综合性能的回火索氏体,消除淬火应力。
3表面淬火可得高硬马氏体,低温回火降低钢表面淬火内应力。表面具有高强硬度及耐磨的回火马氏体,内部为具有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回火索氏体。
热处理考试重点复习笔记
热处理复习重点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1. 材料力学性能(1)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强度有多种指标,如屈服强度(σs)、抗拉强度(σb)、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
(2)塑性是指材料受力破坏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指标为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φ),δ和φ越大,材料的塑性越好。
(3)材料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其指标是弹性模量(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4)硬度(材料表面局部区域抵抗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a. 布氏硬度(测较低硬度材料)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在一定载荷的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载荷,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
HBS(钢球,<450)、HBW(硬质合金球,>650)。
b. 洛氏硬度(测较高硬度材料)利用一定载荷将交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mm的淬火钢球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载荷,根据压痕深度确定的硬度值。
HRA(金刚石圆锥,20~80)、HRB(1.588mm钢球,20~100)、HRC (金刚石圆锥,20~70)c. 维氏硬度(适用范围较广)维氏硬度其测定原理基本与布氏硬度相同,但使用的压头是锥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正四棱锥体。
(5)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通常用冲击功A k来度量,A k是冲击试样在摆锤冲击试样机上一次冲击试验所消耗的冲击功。
(6)疲劳强度材料在规定次数(钢铁材料为107次,有色金属为108次)的交换载荷作用下,不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用σ-1表示。
2. 铁碳相图第二章钢的热处理原理1. 钢的临界温度A 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 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 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 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 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A 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1)共析钢由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奥氏体形核(相界面处)、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热处理工考试(正式版)
热处理 工理论知识考核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密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胸卡号)、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题 2 分,共 20 分。
) 1.通常热处理炉按其热源可分为( )炉和电炉两类。
A 真空、B 燃料、C 电、D 可控气氛、E 盐浴 2.调质处理包括淬火和( )两道工序。
调质后零件的基体材料的机械性能具有高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和合理的硬度范围。
A.低温回火 B.中温回火 C.高温回火 D.退火 3.淬硬性和淬透性的区别( )。
A 、淬硬性与淬透性成正比关系 B 、淬硬性低的钢其淬透性差 C 、淬硬性主要决定于钢的含碳量,淬透性主要决定于钢的化学成分 D 、淬硬性和淬透都主要决定于钢的化学成分 4.厂内正火工序热处理代号是( )。
A 、-1 B 、-2 C 、-4 D 、-5 5.淬火内应力包括( )。
A 、热应力 B 、冷应力 C 、组织应力 D 、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6.普通、优质和高级优质钢是按钢的( )进行划分的。
A 、力学性能的高低 B 、S 、P 含量的多少 C 、Mn 、Si 含量的多少 D 、C 含量的多少 7.化学热处理与其它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 )。
A 、加热温度 B 、组织变化 C 、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D 、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 8.消除焊接件残余应力退火加热温度一般选择( )左右。
A 、200-300℃ B 、600-700℃ C 、800-1000℃ D 、1000-1200℃ 9.通常有“水淬开裂,油淬不硬”的说法,水和油作为传统的淬火介质均不属于理想淬火介质,其原因之一是( )。
A 、油冷却能力强,但冷却特性不好 B 、水的冷却特性好,但冷却能力弱 C 、油的冷却特性好,但冷却能力差 D 、水的冷却能力及冷却特性都不好 10.钢经表面淬火后将获得( )。
热处理工考试大纲
热处理工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工程材料1.0 基本要求1.1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1.1 原子结构1.1.2 原子结合键1.1.3 原子排列方式1.1.4 晶体材料组织1.1.5 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1.2 材料中晶体结构1.2.1 晶体学基础1.2.2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1.2.3 离子晶体的结构1.2.4 共价晶体的结构1.3 晶体缺陷1.3.1 点缺陷1.3.2 位错1.3.3 晶体中的界面1.3.4 位错的能量及相互作用1.4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1.4.1 材料的相结构1.4.2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1.4.3 铁碳合金相图1.4.4 铁碳氮三元相图o1.5 材料的凝固) \8 Q1.5.1 晶体材料熔液凝固的基本规律b1.5.2 晶核的形成及成长1.5.3 固溶体的凝固Y1.5.4 共晶合金的凝固1.5.5 凝固组织及其控制1.5.6 凝固技术的应用1.5.7 材料的非晶态1.6 材料中的原子扩散1.6.1 扩散现象及扩散方程1.6.2 扩散的微观机制1.6.3 扩散驱动力1.6.4 反应扩散1.6.5 影响扩散的因素1.8 金属材料分类及选择1.8.1 碳钢的分类和用途1.8.2 合金钢的分类和用途1.8.3 铸铁分类和用途1.8.4 有色金属及合金分类和用途1.9 陶瓷材料1.9.1 陶瓷材料的分类与特点1.9.2 特种陶瓷1.9.3 金属陶瓷1.10 复合材料1.10.1 复合材料分类与特点1.10.2 常用复合材料第二部分热处理工艺2.0 基本要求2.1 钢的热处理原理2.1.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2.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2.1.3 钢在回火时的转变2.2 钢的整体热处理2.2.1 退火与正火2.2.2 淬火与回火2.3 钢的化学热处理2.3.1 化学热处理的分类及特点2.3.2 渗碳2.3.3 碳氮共渗2.3.4 渗氮2.3.5 氮碳共渗2.3.6 渗硼2.3.7 渗硫2.3.8 渗金属2.3.9 多元共渗2.4 钢的表面淬火2.4.1 感应加热淬火2.4.2 火焰淬火2.5 铸铁热处理2.5.1 铸铁的分类及代号三2.5.2 铸铁固态相变特征及常温下的组织2.5.3 灰铸铁的热处理2.5.4 白口铸铁的热处理第三部分热处理设备3.0 基本要求3.1 概述3.1.1 热处理设备分类3.1.2 热处理炉分类及特征3.1.3 加热装置的类别及特征3.1.4 气相沉积的类别及特征3.1.5 热处理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3.1.6 热处理设备常用材料3.1.7 加热炉传热原理。
热处理重点
名词解释1)MS点:奥氏体和马氏体两相自由能之差达到相变所需的最小驱动力值对应的温度。
2) MS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是表示不同温度下过冷奥氏体转变量与转变时间关系的曲线。
3)A1线A3线:钢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平衡临界温度,即在非常缓慢加热或冷却条件下钢发生组织转变的温度。
A1珠光体和奥氏体转变的温度。
A3先共析铁素体和奥氏体转变的温度。
4)奥氏体:c溶于r—Fe中形成的间隙式固溶体。
5)片状珠光体:由一层铁素体与一层渗碳体交替紧密堆叠而成的。
6)粒状珠光体: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粒状渗碳体的组织,一般是经过球化退火处理后获得的。
7)马氏体相变:钢中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过程。
8)马氏体:c在 —Fe中的过饱和间隙式固溶体。
9)淬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冷却,以得到介稳态的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10)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Ac1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1)退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12)正火:正火是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A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13)再结晶退火:经过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以消除形变强化和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
14)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是钢材本身固有的属性,与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有关,过冷奥氏体越稳定,钢的淬透性越好。
15)淬硬性:钢在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6)上贝氏体:在贝氏体相变区较高温度范围内形成的贝氏体称为上贝氏体17)下贝氏体:在贝氏体相变区较低温度范围内形成的贝氏体称为下贝氏体。
简答1奥氏体形成过程分为几个阶段1)奥氏体的形核2)奥氏体晶核长大3)剩余碳化物的溶解4)奥式体均匀化2奥氏体晶粒晶粒度怎么分类奥氏体晶粒大小用晶粒度表示,通常分8 级评定,1 级最粗,8 级最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金属固态相变基础一、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1、按相变过程中原子的运动特点分类1)扩散型相变:相变依靠原子或离子的扩散来进行,如温度足够高,可以改变相的成分。
如钢中的加热相变、珠光体相变等。
2) 非扩散型相变:相变过程中原子或离子不发生扩散,低温下发生,原子或离子仅作有规则的迁移以使点阵发生改组,相对移动距离不超过原子间距。
如马氏体相变2、按平衡状态分类1)平衡相变:在缓慢加热或冷却时所发生的能获得符合平衡相图的平衡组织的相变。
2)非平衡相变:若加热或冷却速度很快,上述平衡相变将被抑制,固态材料可能发生某些平衡相图上不能反映的转变并获得被称为不平衡或亚稳态的组织。
3、按热力学分类1)一级相变:相变时新旧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不等的相变。
2)二级相变:相变时新旧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且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也相等,但化学势的二级偏微商不等的相变。
二、金属固态相变的基本特征固态相变与固-液相变的异同点:(P4 P6)同:金属固态相变与液态金属结晶(液-固相变)一样,其相变驱动力也来自新相与母相的自由能差,也通过形核与长大两个过程完成。
异:a、固态相变时,母相和新相均为固相,故其界面与固/液界面不同b、固态相变的阻力由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构成,与液态金属的结晶相比,固态相变的阻力由于增加了弹性应变能这一项而变大。
c、与液态金属不同,固态金属中存在各种晶体缺陷,如:位错、空位、晶界或亚晶界。
界面和界面能界面能: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增加单位界面体系内能的增量。
(非共格晶面>半共格晶面>共格晶面)弹性应变能:非共格晶面<半共格晶面<共格晶面共格界面:是指界面两侧的两个相的原子能一一对应,相互保持匹配。
半共格界面:指由于界面两侧的院子间距不同,故在界面上只有部分院子能够依靠弹性畸变保持匹配,在不能匹配的位置将形成刃型位错。
非共格界面:指由于两相的原子间距差别太大,在界面上两侧原子不能保持匹配。
三、固态相变中的形核绝大多数金属固态相变是通过形核和长大过程完成的核胚:行核过程中往往先在母相中某些微小区域内形成新相的结构和成份晶核:当核胚尺寸超过一定值时,并能稳定存在并自发长大,成为新相的晶核晶核的行核功:均匀行核自由能变化有极大值存在,此时的核胚半径成为临界晶核半径,对应的自由能称为晶核的行核功位错通过什么方式促进形核1)微错周围的点阵畸变能可以降低核坯的总应变能而减小ε项,从而减小形核功ΔG*。
2)溶质原子在位错线上的偏聚可以使成分接近于新相的成分,从而有利于形核;位错也提供了一个较低ΔGm的扩散通道,帮助大于临界尺寸的核坯生长。
3)在fcc晶体中,a/2<110>全位错能够在(111)晶面上分解成由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相夹的堆垛层错。
这个堆垛层错实际上是hcp晶体的四个密排面,所以他能作为一个hcp晶体析出物的潜在形核位置。
()()kTr V C r C B σαα2ln =⎥⎦⎤⎢⎣⎡∞如果将各种行核位置以释放自由能增加,即临界功减小的顺序排列均匀行核位置<空位<位错<堆垛层错<晶界或相界<表面自由能当驱动力不大时,先在晶界或相界,非常大时,均匀行核位置才可能行核四、固态相变中新相的长大协同型长大:大量原子有规则地沿某一方向作小于一个原子间距的迁移。
非协同型长大:原子摆脱母相跳跃到新相所需的额外能量由热激活提供,所以非滑动界面的迁移对温度非常敏感。
相应的晶核长大过程为扩散型长大,也叫非协同型长大。
五、综合转变动力学-奥氏体等温转变等温转变过程:温度由高到低,孕育期先缩短后延长,因为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变化有关 过冷度大时,驱动力大原子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
奥氏体是高温稳定相,冷却到临界点(A1或A3)以下就不再稳定,或称过冷奥氏体六、组织粗化吉布斯-汤姆斯定律在相界面为曲面的情况下,靠近相界面的母相中溶质原子的平衡浓度与曲面的曲率半径有关。
其中:C α(r)及C α(∞)为β相颗粒半径为r 和∞时溶质原子B 在母相α中的溶解度;σ为界面能;VB 是β相的摩尔体积。
β相半径r 越小,溶质原子在基体相中的溶解度越大。
课后习题:2. 固态相变与液-固相变有何异同点?第二章钢中奥氏体的形成一、奥氏体性能在钢的各种组织中,以奥氏体的密度最高,导热性能最差,故奥氏体钢在加热过程中应适当降低加热速度。
二、奥氏体形成热力学GS线---- A3线ES线---- Acm线PSK线---- A1线三、奥氏体的形成机制(P20~21)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3、渗碳体的溶解和奥氏体化的均匀化剩余渗碳体借助于Fe、C原子的扩散进一步溶解。
原渗碳体部位的碳浓度高,原铁素体部位的碳浓度低。
通过Fe、C原子在新形成A中的扩散,实现A成分的均匀化。
四、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孕育期:将奥氏体开始形成以前的一段时间乘坐奥氏体形成的孕育期。
C线的鼻子:C 曲线上转变开始线的突出部,孕育期最短的部位。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1、加热温度的影响(P23)随奥氏体形成温度升高,由于形核率的增长速度高于线生长的增长率,导致奥氏体起始晶粒细化;同时,由于相变温度升高,相变的不平衡程度增大,在铁素体消失的瞬间,残留渗碳体量增多,因而奥氏体的平均碳含量降低。
2、钢的碳含量和原始组织的影响(P24)钢中碳含量越高,奥氏体形成速度越快原始组织越细,晶体缺陷越多,奥氏体转变过程越快。
片状珠光体快于粒状珠光体3、合金元素的影响(P25)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等可降低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因而显著减慢奥氏体形成速度。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和Ni等可增大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钢中加入w c4%约使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增加一倍),加速奥氏体形成。
Si和Al对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影响不大,因此对奥氏体形成速度无显著影响。
Ni、Mn、Cu等降低A1点,相对地增大了过热度,提高了奥氏体形成速度。
Cr、Mo、Ti、Si、Al、W、V等提高A1点,相对地降低了过热度,所以减慢了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五、连续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具体P26~27)1、转变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奥氏体形成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的2、转变速度随加热速度增加而增加随加热速度增大,转变趋向高温,且转变温度范围扩大,而转变速度则增大。
3、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性随加热速度增大而增大随加热速度增大,C,Fe原子来不及扩散,所形成的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性增大。
4、奥氏体起始晶粒大小随加热速度增大而细化快速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温度升高,可引起奥氏体起始晶粒细化;同时,剩余渗碳体量也增多,形成奥氏体的平均碳含量降低。
六、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三种奥氏体晶粒起始晶粒度:奥氏体形成过程刚结束时的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热处理加热终了时的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在930±10℃、保温3~8h 下测定的奥氏体晶粒度。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工艺,成分)(P28~29)1、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晶粒长大速度与晶界迁移速率及晶粒长大驱动力成正比。
随加热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长大速度成指数关系迅速增大。
加热温度升高时,保温时间应相应缩短,这样才能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2、 加热速度的影响加热速度越大,奥氏体的实际形成温度越高,形核率与长大速度之比(N/G )随之增大,可以获得细小的起始晶粒度。
快速加热并且短时间保温可以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度。
如果此时长时间保温,由于起始晶粒细小,加上实际形成温度高,奥氏体晶粒很容易长大。
3、 碳含量影响碳在固溶于奥氏体的情况下,由于提高了铁的自扩散系数,将促进晶界的迁移,使奥氏体晶粒长大。
共析碳钢最容易长大。
当碳以未溶二次渗碳体形式存在时,由于其阻碍晶界迁移,所以将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过晶界移动激活能常数-----⋅⎪⎭⎫ ⎝⎛-=m m Q K RRT Q K V )82(exp σ共析碳钢的加热温度一般选在Ac1 ---- Accm 两相区,为的就是保留一定的残留渗碳体。
4、合金元素影响Mn,P 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Mn ---- 在奥氏体晶界偏聚,提高晶界能;P ---- 在奥氏体晶界偏聚,提高铁的自扩散系数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Ti,Nb,V 形成高熔点难溶碳氮化物(如TiC,NbN),阻碍晶界迁移,细化奥氏体晶粒。
Al Ti Zr V W Mo Cr Si Ni Cu阻碍作用强阻碍作用弱课后题:5. 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及碳的扩散。
P20~2119.实验测得共析钢式样(0.5mm厚)在780℃盐浴炉中加热奥氏体化时,在α相消失瞬间奥氏体基体的Wc为0.61%,如果采用900℃盐浴炉奥氏体化,奥氏体基体碳含量下降到Wc为0.46%,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对钢淬火后性能的影响。
P24第三章珠光体转变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及晶体学1、片状珠光体:渗碳体为片状的珠光体珠光体中渗碳体θ与铁素体α片厚之和称为珠光体的片间距,用S0按照片间距大小,生产实践中将片状珠光体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
(定义,性能差)2、粒状珠光体在铁素体基体中分布着颗粒状渗碳体的组织称为粒状珠光体或球状珠光体。
二、珠光体转变机制领先相:亚共析钢的领先相通常是铁素体;过共析钢的领先相通常是渗碳体;共析钢的领先相;可以是渗碳体也可以是铁素体,过冷度小时,渗碳体为领先相,过冷度大时,铁素体为领先相。
三、先共析转变和伪共析转变先共析转变:非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在珠光体转变之前析出先共析相的转变伪共析转变:非共析成分的奥氏体经快冷而进入E,SG,后将发生共析转变,即分解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组织。
这种共析转变被称为伪共析转变,转变产物为伪共析组织。
四、珠光体转变动力学了解共析钢珠光体转变的形核率N及线长大速度v与过冷度的关系(P51图3-22)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1)钢的化学成分①含碳量亚共析钢:C%↑,铁素体形核率↓;另外,相变驱动力ΔGγ-α↓,所以珠光体转变速度下降,C 曲线右移。
过共析钢:若加热温度高于Accm:C% ↑,渗碳体形核率升高;另外,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增大,从而使珠光体的孕育期缩短,转变加速,C曲线左移。
若加热温度在Ac1~Accm:C%↑,获得不均匀奥氏体及Fe3CⅡ,有利于珠光体的形核,故孕育期缩短,转变加速,C曲线左移。
在碳钢中共析钢过冷奥氏体最稳定,C曲线最靠右。
②合金元素除Co以外,只要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均使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大,从而减慢奥氏体分解为珠光体,C曲线右移。
(2)奥氏体的均匀化程度和残余碳化物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有利于高碳区形成Fe3C,低碳区形成铁素体,并加速碳原子的扩散,从而加速先共析相及珠光体的形成。
未溶渗碳体的存在,既可作为先共析渗碳体的晶核,亦可作为珠光体领先相渗碳体的晶核,故可加速珠光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