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案例分析
从顾雏军之败看企业家人生哲学之失
• 据起诉书内容,2002年7月18日,顾雏军 指使手下挪用江西科龙9000万元,作为注 册江西格林柯尔的注册资本金;2003年8 月21日,顾雏军指使手下挪用江西科龙 7500万元,用于偿还格林柯尔天津工厂的 贷款;2003年6月17日至20日期间,顾雏 军指使手下挪用科龙2.5亿元、江西科龙 4000万元,用于注册扬州格林柯尔。
• 为其叹息之余,分析顾雏军失败的根源,不是在 战略,不是在策略,更加不是在能力,而是其深 层次人生哲学的缺失。 • 首先,顾雏军之败,败在内心个人野心与欲望的 过度膨胀,缺少知止知足的人生哲学。收购科龙 之后,他已经上升为一个大企业家的角色,如果 用心经营好科龙,专注地稳步发展,到今天肯定 已经功成名就,许多当年的质疑也冰消瓦解了; 即使想继续收购其他企业,构筑产业王国,如果 以科龙的名义去收购,也会名正言顺,合理合法; 但是,他却一定要想办法将科龙的钱转到他个人 完全控股的格林柯尔,然后再进行其他企业的收 购。这就造成了日后的挪用资产罪、职务侵占罪 等违法行为。
瓦解帝国的第一根稻草
• 据一位科龙前高管的推测,顾雏军收购英 国两家工厂可能是政府后来查他的最大的 诱因。如果顾雏军只是收购国内的企业, 他的钱还是在国内打圈圈,国家、银监会 还是可以控制到。一旦顾雏军迈出了跨国 并购这一步,国家对他的资金流就难以控 制了。
• 2004年11月25日,格林柯尔在北京高调宣布, 已全资收购两家欧洲汽车公司——盖茨国际 (Gates International)在法国莱维斯的汽车管件 工厂和雷莱德产品发展公司(Leyland Product Development Ltd)。 • 事实上,在广东省银监局2004年9月10日巡检前, 银监会更早就开始了对科龙的稽查。银监会通知 银行的大客户信贷部,关注格林柯尔的资金流向, 谨慎贷款。之后,银监会提请证监会关注科龙, 随后郎咸平刚好把这层窗户纸在公众面前首先捅 破了。
【顾雏军案】顾雏军等九个回合经典辩解
【顾雏军案】顾雏军等九个回合经典辩解6月13日早上八点半到6月14日凌晨,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知名律师、顾雏军等被告,为了弄清事实真相,为追求法律正义,也为给顾雏军为代表企业家公道,对顾雏军等人案件进行长达十五个小时的审理,也许创造了中国庭审持续时间新纪录。
如此大案审理,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精神高度紧张。
因此忘记时间,忘记吃饭睡觉,甚至忘记喝水,忘记上卫生间。
这就是废寝忘食吧!辛苦了!6月14日上午八点半,庭审继续,截止到现在的下午三点,仍在法庭辩论中。
在整个庭审过程中,顾雏军和法官、检察官、律师、证人,有不少经典对话。
摘录出来,可以看出庭审的紧张程度。
6月13日08:34【法庭即将开庭】法官助理:现在宣读法庭纪律。
6月13日08:45【现在开庭】审判长裴显鼎:请坐下(敲击法槌)。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现在开庭。
传原审被告人顾雏军、姜宝军、张宏、张细汉、严友松、晏果茹、刘科到庭。
各原审被告人,本庭没有让你们坐下,请起立。
6月13日08:50【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法官助理、书记员、检察人员及辩护人名单】各原审被告人可以坐下。
如你们有身体不适的,可以举手向本庭示意。
【法庭辩论阶段】审判长裴显鼎:各原审被告人,你们可以坐下。
下面进入法庭辩论阶段。
法庭辩论主要围绕案件事实、证据、适用法律进行。
第一回合顾雏军申请回避:我尊重法庭但是我相信五年之后会证明我是对的。
6月13日09:30【顾雏军申请回避】审判长裴显鼎:各原审被告人持什么意见?原审被告人顾雏军:我在庭前会议上是说保留申请回避的权利。
那么现在我希望申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赵景川、助理检察员杨军伟回避。
事实和理由是这样的,检察员赵景川、助理检察员杨军伟,参与伪造证据,即证据七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技术性审查意见书》。
审判长裴显鼎:那么请你简要再说一下,行使申请回避应该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8条、29条规定。
原审被告人顾雏军:我首先声明,庭前会议我说过我保留回避申请。
案例剖析:顾雏军之败源于战略失误
在专业性的战略管理上,顾雏军与⼀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形象相去甚远 顾雏军建构的格林科尔系,由于顾⽒本⼈被拘⽽迅速崩溃。
顾⽒之败,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顾雏军本质上只是个商业说客,他失败的根源在于战略管理的失误。
“商业说客”登场 说顾雏军先⽣是个商业说客,那是因为他基本符合商业说客应该具有的下⾯⼀些特征:说客的主体是某⼀个权⼒结构的思想整合者;说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板,因此其事业是建⽴在别⼈的成功之上的,说客的事业受制于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说客是个资源整合者,⽽且其可以控制的资源并不是很多;说客的价值体现在对复杂的关系的控制⼒上⾯;说客的思想价值体现在以⼩博⼤,以⽆形代替有形;说客操控了⼀些关键⼈物的弱点,并以此作为杠杆运作;说客往往缺乏核⼼的价值观,所以经常会变;说客的成败取决于别⼈,等等。
顾雏军就是以这样的⼀个商业说客的⾯貌登场的。
1990年,格林柯尔就在很多⼤的媒体上⼤做⼴告,说是“诚求天下说客,来做世界上⼀项最伟⼤的事业”,这项事业就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制冷剂。
顾雏军于1989年发明了⽆CFC、符合环保要求的格林柯尔(GREENCOOL,英⽂原意是绿⾊清凉)制冷剂,1995年成⽴天津格林柯尔,从事制冷剂的研究、开发、⽣产,以及⽆CFC制冷剂替换CFC制冷剂的⼯程。
⾃1998年开始,中国限制和禁⽌使⽤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呼声⽇⾼,中国政府开始了分⾏业逐步分批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产的进程。
为配合中国政府加快淘汰氟利昂的步伐,格林柯尔集团相继在北京、⼴东、海南和湖北投⼊巨资建⽴了以替代氟利昂为⼰任的四家⾼科技环保⼯程公司。
这些省市的氟利昂替代⼯作都得到了地⽅政府的强⼒⽀持,其中海南、湖北等地都已明确提出在当地推⼴使⽤格林柯尔制冷剂以率先淘汰氟利昂。
照这样下去,顾雏军就是⼀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会成为商业说客。
但这⼀切在开始改变。
事业变调和迅速终结 2001年,格林柯尔宣布以3.48亿元收购科龙电器,格林柯尔做起了与其伟⼤理想不相关的事情了。
【案例分析】资本的魔力——格林柯尔系的两个故事
【案例分析】资本的魔力——格林柯尔系的两个故事案例介绍:2000年,顾雏军投资的格林柯尔在中国香港创业板上市,一举融资5.5亿港币,并由此在内地资本市场开始了翻云覆雨。
自2001年起,顾雏军控制的格林柯尔系公司先后收购了广东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ST襄轴等多家上市公司,控制的总资产达到130多亿元。
2005年1月20 H,顾雏军登上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榜首。
格林柯尔系是如何扩张的?下面只讲两个小故事:1.顺德格林柯尔的身世。
2001年10月1日,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顺德格林柯尔)成立,注册资本为12亿元人民币,顾雏军以10.8亿元出资额拥有90%的股权,包括以1.8亿元的货币和9亿元的知识产权出资。
顾善鸿(顾雏军父亲)以货币出资l.2亿元拥有10%的股权。
当月,顺德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20.6%的股权。
2002年5月14日,顾雏军从科龙电器划拨1.87亿元资金到设在天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天津格林柯尔)的账户上,当日天津格林相尔与顺德格林柯尔发生数额为1.8亿元、1.7亿元、1.6亿元、1.5亿元的四笔资金对倒,合计放大为6.6亿元。
顾雏军将此6.6亿元作为天津格林柯尔对顾模格林柯尔的现金出资。
同时,顾雏军及顾善鸿原享有的货币出资3亿元也转刑给天津格林柯尔。
随后,顺德格林柯尔变更工商登记,天津格林柯尔以货币出资9.6亿元人民币拥有80%股权,顾雏军则以其专利投入享有20%股权。
2.江西格林柯尔的创业史——“资本包装术”的范本。
江西格林柯尔于2002年6月24日成立。
公司最初注册资本为2 400万美元,股东为天津格林柯尔和注册子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格林柯尔企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格林柯尔企业控股X两公司均为顾雏军私人所有的格林柯尔系公司。
前者以现金1080万美元入股,后者以120万美元现金加一项专利入股,专利估值1.26亿元人民币(折合1521万美元),其中1200万美元作为注册资本。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对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的分析
对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的分析一、案例简介:格林柯尔从2005年8月1日起停牌,于2007年5月18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灭。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
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私下对财务进行舞弊,导致科龙电器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怀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有关的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至少给科龙带来5.92亿元的损失。
二、产生的原因及分析: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
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
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20.64%)的总代价减至3.48亿元人民币。
在顾雏军率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几个月后,出台巨亏15亿元的2001年报,使掌控科龙的代价顺势降了2.12亿元。
2005年4月26日科龙电器公告预亏4,000万元(按国际会计师准则),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华意压缩机连年亏损,需将相关7,100万元商誉撇除;二是4,700万元存货拨备。
2004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的赢利已达2亿元,投资机构纷纷做出乐观的预计。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
5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科龙危机爆发,国内投资者眼看着科龙股票从25元掉到了1元多。
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该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负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64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 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
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 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 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 理了。
• 2。以科龙为起点,顾雏军建造格林柯尔 系
科龙电器(000921)
二.案例分析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1时42分20.12.2501:42December 2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时 42分57秒01:42:5725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时42分 57秒上 午1时42分01:42:5720.12.25
4.38 -8.52 3.05 1.58
-6.78 0.2 -15.56 1.01 2.01 -0.64
-8.77 16.57
1 -2.66
计提坏账准备时:
转回时: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贷: 坏账准备
借: 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表
编制单位:
项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顾雏军会计案例分析
16.55%
46.77%
27.52%
母 公 司
11.41 %
0
19.07% 50.46% 31.1%
子 公 司
17.47 %
24.64 %
4.68% 46.77%
8.15%
猛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为2.82亿
对
比
年报披露新产品受欢迎, 占总销量的78%
制造巨亏一方面可以实现低价收购, 另一方面可以为收购后实现扭亏盈利 做好准备和进一步资本运作提供空 间。
股东 虚假盈利 亏损 停牌 复牌 退市
顾雏军简介
❖ 1984年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 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 1992年10月 下海经商 ❖ 1995年 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 ❖ 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 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电器 ❖ 2003年6月 入主上市公司美菱电器, 12
2.TWO
科龙的出口额度 、生产规模及研 发力量客观。这 使得顾雏军有机 会通过整合制冷 行业上下游的产 业链,实现他自 己把事情做得最 好的梦想。
3.THREE
科龙的营销体系 建设得比较好, 又连续多年销量 全国第一。对于 那些使用了科龙 产品的人,对格 林柯尔来说,仍 是一个巨大的潜 在客户。
为什么收购科龙电器—最终原因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 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业之一
为什么收购科龙?—科龙电器
1.ONE
格林柯尔集团是一 家立足于高科技环 保产业的成长迅速 的跨国公司,其拥 有占全球领先地位 的环保制冷技术和 无CFC新型制冷 剂生产技术,目前 已成为世界3大新 型无氟制冷剂供应 商之一。
193页判决书首次公开顾雏军案细节文档 (2)
193页判决书首次公开顾雏军案细节核心提示:2008年1月30日,法院对原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案做出一审判决:顾雏军犯虚报注册资本罪、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犯挪用资金罪,总和刑期有期徒刑12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80万元。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长度“罕见”的一审判决书(由多达193页A4纸组成),细致入微地披露了顾雏军案的犯罪细节。
记者进一步独家专访顾案主办人员,解答外界对顾案的种种疑问,细述顾案高明犯罪技巧,还原调查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攻坚战。
昨日,顾雏军弟弟顾绍军告诉记者,顾案二审工作已经启动,但何日再次开庭暂不知晓。
“我不忙虚的,一定要做到上市才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成功就蹲监狱。
”2001年,顾雏军完成对A股上市公司科龙电器的收购后,曾如此放言,但他猜到了故事的开头,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尾———让他蹲监狱的,恰恰是因为上市公司。
虚报注册资本罪4次倒账6.6亿顾雏军:“我惟一不缺的就是钱,我的钱有国际背景。
”法院:顺德格林柯尔注册资本的货币资金中有6.6亿元为虚假。
成也科龙,败也科龙。
顾雏军踏入国内A股市场,始于2001年对科龙电器(000921)的收购。
此前的2000年,顾成功地将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筹得资金5亿多港元。
科龙虽负债累累,顺德市政府依然向顾雏军开出了高达5.6亿元的收购价。
而按当时的《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国务院特别规定的除外),所累计的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
”这意味着顾雏军若想完成收购,必须筹集至少11.2亿资金。
2005年,顾雏军面对郎咸平对其资金不足质疑时,虽然放言“我惟一不缺的就是钱,我的钱有国际背景”,但如今法院查实,彼时的顾雏军实际上无法筹集足够资金,于是进行虚假注册。
顾雏军和父亲顾善鸿现金出资3亿(占出资总额的25%),其两项专利技术使用权评估为9亿,作为无形资产出资(占出资总额的75%),达到了形式上的指标。
顾雏军案的背景和启示
顾雏军案的背景和启示作者:保育钧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04期改革3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民营经济的崛起是创造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化改革,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也要靠法治保证。
混合所有制成功必须有前提,就是基本的法治经济,对大小股东一视同仁的信托责任,基本不脱轨的内部控制系统。
在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舆论期待有更多的制度性保障。
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担心混合所有制可能是一个陷阱,他们非常害怕被“关门打狗”——像当年的顾雏军那样,最后不但财产成了他人的,经营者也遭遇困境。
混合所有制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取决于能否在公平正义的法治条件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对待民营企业,法律上最不公平的就是把企业家和企业混在一块。
企业家犯事,企业受累。
而国有企业负责人出事之后,出于维护安定团结的需要,企业并不受影响。
中国曾有一大堆行长出了事,都被判了刑,但银行并没有垮,另派人去负责就行了。
现在的私营企业,也不光是私营企业主个人的事情,它涉及企业几千几万名员工就业的问题,涉及社会稳定问题。
顾雏军这个案件很有典型意义,一个民间投资企业,靠自己的专利技术在国外挣得真金白银回来报效祖国,创建了一个企业,被莫名其妙地搞垮了。
我们需要由此反思,这些年我们先后出台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新旧36条,加起来共72条,为什么不能落实?因为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具体案例推动落实。
小平同志主导的改革开放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通过具体案例来推动改革进程。
深圳等特区突破计划体制,杀出一条血路;安徽小岗村搞联产承包,陈志雄承包鱼塘,安徽芜湖出现傻子瓜子……通过这些具体事例来推动改革发展,就有效果了。
发多少条意见,都不如抓案例。
所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就要拿出一些具体的案例来。
特别是像顾雏军案这样的典型案例,不妨由最高法院公开审判,让全国人民分辨是非,让大家来辨别什么叫国退民进,什么叫侵吞国有资产,什么叫侵占公民财产,什么叫虚假注册资本?应该把顾雏军案件放在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来看。
解密顾雏军
解密顾雏军1对于上市融资,顾雏军怀着强烈的追求。
他曾说:“我不忙虚的了,一定要搞到上市才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成功就蹲监狱!”“他(顾雏军)是一个资本炒作家,而不是企业家,一辈子官司不断,被公安局数度请入,但都能神秘安然脱身。
聪明、张狂,让其总是处于风口浪尖,他的观点被视为‘奇谈怪论’,但不乏跟从者,……他只花了很少的钱,控制了科龙,以此组建其‘顾氏王国’,他的失败也缘于榨取科龙太多。
”一位顾雏军多年的朋友这样评价仍在漩涡中的他。
科龙变局已接近尾声,探寻顾雏军的发家之路,或许有助于我们梳理乱局的由来。
初次下海1959年,顾雏军呱呱落地于江苏泰县。
其父顾善鸿也许做梦也想不到,襁褓中的儿子在半个世纪之后,能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奇人”。
但孩提时代,顾善鸿就发现儿子有聪明过人之处,便倾其所能养育、栽培。
1984年,顾雏军在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就读,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了留校,在该校热能研究所从事了近4年的科研工作。
那段时间,顾雏军一边在校教书,一边做点小生意。
他酷爱出风头,经常在各种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
由于论文发表得比较多,30岁不到的顾雏军,就总被人尊称为“顾教授”。
但实际上,在权威的学术界中,特别是轻工部那些老一辈专家学者眼里,顾雏军的学术观点被认为是“奇谈怪论”。
后来,顾雏军在国外的那段日子,也喜欢四处发表论文。
但是,熟知顾雏军的人知道,当时他对英语并不熟悉,经常要发表的文章,都是先把手稿写好,然后让别人帮他翻译。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顾雏军开始“下海”,首战即与空调擦出火花。
他在广东惠州筹资搞了一个小型的杂牌空调生产厂,专门生产一种小型窗式空调。
由于产品正好适合当时市场需求,因此产品一推出,就“火了一把”。
就在小工厂经营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顾雏军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在产品销售了一段时期之后,空调压缩机出现了质量问题,但凭厂里的技术无力解决。
最后遭到消费者屡屡投诉,又恰逢“3·15”消费者权益日,碰到“枪口”上的顾雏军,眼看产品不能销售、生产停顿、资金链断裂,债主上门逼债,最终选择了逃避。
财管案例分析——顾雏军掏空科龙电器
16
• 科龙电器2004年年底时经营性应付项目和预收账 款之间存在的十几亿元差额,被会计师断定为主要是 拖欠的供应商货款。而2004年科龙电器前五名供应商 供应的货款金额约为8.3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 11%。可以想象,被科龙电器拖欠货款的供货商家数 有多少。在注册会计师孙旭东看来,将所拖欠的供货 商资金用于对其他企业的并购,是顾雏军的新玩法。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虚假出资——6.6亿
15
2021/3/7
• 顾雏军踏入国内A股市场,始于2001年对科龙电器的收购。此前的 2000年,顾成功地将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筹得资金5亿多 港元。科龙虽负债累累,顺德市政府依然向顾雏军开出了高达5.6亿 元的收购价。而按当时的《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 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所累计的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 50%。这意味着顾雏军若想完成收购,必须筹集至少11.2亿资金。
12
2021/3/7
3、加强货币资金审计,提防现金欺骗。随着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现 金流信息同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格林柯尔在伪造业绩的同时,也伪造 了相应的现金流。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存单质押担保的贷款方式实现资金 的表外实质转移,但从形式上盾.企业现金仍然在账上。为此,审计师 要分析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高度重视银行函证,不仅对表 内资产负债进行证实,更要注意查询是否存在财务报告未记载的表外负 债,更要注意查询是否存在财务报告未记载的表外负债或担保。另外, 银行单证属于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流转过的外部证据,其可靠性应被审慎 评价。为保证函证有效,避免被审计单位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变造和 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单证,审计师应尽量做到亲自前往银行询证,并注意 函证范围的完整性。在现金流量指标上,不能只关注经营现金流量信息 ,还要结合投资和筹资活动考察现金流量状况。
[光明日报]法律利齿终结“资本玩家”美梦——透视科龙顾雏军案.
[光明日报]法律利齿终结“资本玩家”美梦——透视科龙顾雏军案“资本大鳄”顾雏军科龙顾雏军案11月7日开审,这个曾经疯狂玩转资本市场的“资本大鳄”坐到了被告席上。
顾雏军在法庭上对其涉案事实的陈述中,不断提到一些政府机构甚至官员的名字。
一位长期关注此案的法学界人士说,这些名字就是顾雏军进军资本市场的一个个“绿灯”,此案审判的重要意义就是提醒人们:现在是终结为“资本玩家”大开“绿灯”的时候了。
顾雏军将“绿灯”作为“喊冤”的理由在7日的庭审中,顾雏军否认了检察机关的指控,并发表了近3个小时的“演说”,为自己“喊冤”。
他“喊冤”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当初他办的一些事情得到了某些主管部门的“特许”。
据检察机关指控,顾雏军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
2001年5月,顾雏军为收购科龙电器,欲设立注册资本为12亿元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但当时顾仅能筹集3亿元现金。
于是顾雏军用其两项专利的使用权作为9亿元无形资产出资。
后顾以顺德格林柯尔的名义收购了科龙电器的法人股,任科龙电器董事长。
但是由于顺德格林柯尔的无形资产占到注册资本的75%,远高于法律规定的比例,2002年4月顺德市工商部门不允许其年检。
顾雏军凭顺德市容桂区办事处出具的协助年检函办理了工商年检。
但顾无法筹足6.6亿元来置换注册资本中55%的无形资产,为了骗取公司的变更登记,顾雏军指使姜宝军和张细汉,在顺德容桂信用社通过来回倒款的形式,制造了顾雏军的天津厂向顺德格林柯尔投资6.6亿元的假象,最后由刘义忠将相关虚假资料交给会计师事务所验资,2002年12月骗取了顺德市工商局对顺德格林柯尔的变更登记。
对于这一指控,顾雏军在庭上的回答是:“最有资格认定我是否有虚假注册资本行为的,应该是顺德工商局,但是,顺德工商局同意刘从梦和刘义忠办理了科龙电器的工商登记变更资料,而且程序合法。
如果我真的犯了这个罪,岂不是说明顺德工商局渎职?”记者连线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党委办副主任王军科。
案例题目顾雏军的四面楚歌
案例题目顾雏军的四面楚歌内容提要科龙公司2004年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号称国内最大的制冷家电王国已陷入全面经营危机,顾雏军近几年构建的并购王国已面临四面楚歌。
顾雏军并购的财务动因及失败原由值得反思,其中顾雏军个人的性格缺陷为造就成功企业人提供了一些警示。
对应教学内容:企业并购动因及失败原由使用时间、地点附属材料:———————————————————————————————————编写者:侯翠平职称:副教授单位:经济管理系研究方向: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指导者:审校者:支持单位,经费来源版权声明,使用,复制许可等当两家公司走上合并之路时,一定有坠入爱河的感觉。
开始都充满了祝福和鲜花,但真正“相爱到永远”的却是屈指可数。
大多数并购,就像结婚一样,往往从乐观开始,以失望结束。
科龙公司2004年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号称国内最大的制冷家电王国已陷入全面经营危机,顾雏军近几年构建的并购王国已面临四面楚歌。
2001年末,在科龙经营和管理层均出现重大波动的时刻,顾雏军控制的格林柯尔对外宣称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的股权入主控制科龙公司。
2003年5月,顾雏军以2.07亿元现金收购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以4.178亿元收购扬州亚星客车;2004年4月,以1亿元现金收购襄阳轴承。
顾雏军控制科龙后,于2002年10月收购了破产冰箱企业吉诺尔,并在此后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闪电式收购了吉林、扬州、江西、杭州、珠海等地一大批国内已经停产的冰箱生产线。
至2004年4月,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顾雏军通过并购构建了一个拥有4家上市公司,横跨制冷家电和汽车两大行业,其中冰箱产能达到1300万台、号称世界第二的实业王国。
其实,顾雏军的收购目标很明晰,一是他所熟悉的制冷行业,加上这几年大干快上的汽车行业;二是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三是国有企业。
根据数字相加,顾雏军单纯用于并购的资金达到30亿元,实际上,科龙和格林柯尔的资金是违规混用的,再加上有些合同是分期付款,那么实际动用资金只有5至6个亿元,而实际控制资产则达130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案例分析顾雏军案例分析摘要:熟悉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人,一定会记得十年以前的“郎顾之争”,这场涉及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最终因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锒铛入狱而结束,就当一切都将盖棺定论成为历史的尘埃之时,孰料会在今日出现戏剧性转折。
2012年出狱后的顾雏军即不断开始申诉,2014年1月17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顾雏军对该法院2008年作出的终审判决的申诉,对其是否符合再审立案条件进行审查。
这意味着,看似盖棺定论的顾雏军案很可能出现戏剧性转折,这也是十八大以来,对涉及民营企业家的争议案件重新进行司法审查的又一动态。
关键词:民营企业,收购价格一、案情回顾及解剖2004年,郎咸平发布一系列名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讲话和文章,指责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
并提出一些地方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
随着两人的争论加剧,舆论界开始介入,有关顾雏军侵吞国有资产的指控不断喧嚣尘上。
有关部门也因此开始调查顾雏军及其旗下的企业格林柯尔系,特别是龙头企业科龙电器。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一些罪名被加于顾雏军头上,顾雏军也因此锒铛入狱。
但在2012年顾雏军服刑期满释放之后,就不断地在各种场合控诉自己受到的冤屈,指出所有的指控都是莫须有而故意罗织于他的头上的。
事实上,为其最初立案的很多严重的指控由于未能找到足够证据,在后来的审讯中都已被撤销,而剩下为其定罪的都是事实模糊而且无关紧要的罪名。
很多人认为,顾雏军一案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标志性意义。
相当部分的专家表示,自顾案之后,一系列的民营企业遭到了整肃,事实上开启了所谓“国进民退”的大门。
国有企业从此拥有了优越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官方资本的支持下,得以不断扩张。
而相当部分中国的民营企业则噤若寒蝉,不再敢于公开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从此所谓行事要“低调”的作风开始盛行于民企。
同时,由于对政策的不信任,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与民营资本开始向外转移资产。
今年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顾雏军事件与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对发生于十年之前的这一事件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回顾和解剖。
顾雏军案辩护律师陈有西在会上详细介绍了相关案情。
他表示,顾雏军的资本积累,是在美国和英国完成,是在国外经商积累了1.7亿美金,然后过渡香港,注册了格林柯尔公司。
这一点与中国许多民营企业,获取第一桶金的过程完全不同,从没有做过制造假冒伪劣、走私这样的事情,其原始积累过程非常干净。
之后,顾雏军瞄准了中国家电的市场。
正好科龙电器亏损是8亿多,全亏20多亿,已经停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由于顾雏军有钱同时有自己国际市场资本运作的经验和国际销售网,所以他愿意进来,广东当地的政府就将这个亏损的公司卖给了他。
顾雏军带了1.7亿美金进中国,接管科龙电器以后,使这家企业第一年就扭亏为盈,第二年就有了很大盈利,与此同时顾雏军又开始了资本运作,进一步扩张兼并,连续收购了四家上市公司。
因此很快就在中国声誉鹊起,进入了富豪榜,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企业家。
但与此同时却也引起社会上的误解,认为他买科龙电器的时候,是利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买到一个优质的金娃娃,科龙电器当时是好公司,被顾雏军捡了一个桃子,而根本忽略了原来的国际会计师行都审计亏损的状况,根本不了解这些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就认为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一个典型。
但很快便有人煽动说顾雏军是空手套白狼,用很小的资本,买到五个上市公司,所以马上就成了一个百亿富豪。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所以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前,发生了郎顾之争。
从顾雏军被打击,被抓开始,紧接着就接连产生了陕北油田、山西煤矿等事件,和其他一系列民营企业被整治的情况。
可以说,顾雏军的事件揭开了中国当时国进民退,民营企业备受打击等的一个序幕。
因此,这一案件具有鲜明的标杆意义。
陈有西发言表示,整个顾雏军的案件从一开始就充斥了诬告,以及各种莫须有的指控。
最初指控罪名包括侵占累计33亿,诈骗累计2亿多,以及编制银行虚假的票证等等。
而最终经过公安侦查以后,最初诬告四条罪名全部被排除,最主要的诈骗罪名也全部取消,保留了三个罪名,但却重新罗织了第四个罪名,将顾雏军审判入狱关押七年多,而曾经一个欣欣向荣的民营企业也就此沦落了下来,并最终导致被强制兼并。
但有些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导致顾雏军命运转折的原因,是如他自己所说,蒙受“不白之冤”,还是法律对资本大鳄破坏游戏规则的惩罚,现在结论并不清晰。
这或许也是广东省高院接受顾雏军申诉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郎顾之争没有结束,顾雏军案也没有结束。
广东省高院在这个时点上接受顾雏军案申诉的复查,对于回答这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许是一个契机。
二、顾雏军资本运作失败的原因顾雏军以为自己做好了,但是他把自己的能力放大了。
在他身上,出现了经营者角色错位,以为自己能做好一切。
这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对银行与企业的共生考虑不周顾雏军进入科龙后,始终认为把科龙做好就不怕任何人。
所以,他从来不求银行,都是银行求他。
从科龙的销售收入看,科龙的负债水平是很低的。
但是,他却拿了大量的短贷去长投,拿了很多流动资金去做并购的事。
在科龙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却没有做好和银行关系的准备。
如果他真从银行借出50亿,谁都没法“治”他。
但就因为他的格林柯尔才借了6个亿,科龙公司才借了20个亿,就因为他借得太少,市场一有点风吹草动,银行就倒过来追他还债。
顾雏军醒悟到: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是,如果你真敢借,最后就变成银行求你。
如果你真不敢借,一旦资金有什么问题,你就求他们。
他没有考虑到在中国资本市场,银行与企业的这种共生关系,没有考虑到企业的负债率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最合算。
二、对国内环境没把握好顾雏军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像郎咸平这样只为自己出风头的学者,就能把众多社会资源都调动起来。
他曾给各级政府高层写信呼吁:如果政府肯支持他一把,放给他10个亿的信贷额度,他就过去了。
但就因为郎咸平看似忧国忧民的说辞,弄得没有人愿意或者敢帮他。
他没有想到的有很多……三、低估了社会对资本运作的歧视顾雏军还低估了中国民众和社会舆论对资本运作的歧视。
媒体一边倒地骂他,很让他感到伤心和悲哀。
他认为中国民众缺少最基本的金融常识。
在美国进行杠杆收购,一点资本金都没有也不要紧。
如家居环保产品招商果要收购,可以先发垃圾债券进行收购,那拿什么做保障?就拿要被收购公司的身家做保障!这有什么丑恶的?五月花的管理层是怎么打败他的?不就是依靠民族情绪贷出90亿英磅打败了他,玩的同样也是空手道。
李肃评价说:“中国整个社会的金融意识落后世界20年。
因此,人们把没钱干有钱的事都当成洪水猛兽,认为这是欺骗。
按理论上说,劳动者借资本的钱去做事,最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这个时代本来就是有智力能力的人能调动资本,因为资本是过剩的。
可是在中国,人们普遍还认为:民营企业家就该老老实实拿赚到的钱再去做投资,接受资本支配劳动的运营模式。
而智力劳动支配资本就变成最贪婪的行径了。
”在这种环境里,顾雏军的做法无异于自寻死路。
三、顾雏军中了谁的“埋伏”顾掌控的科龙挪了多少现金去作连环并购,现在还没有公布结果。
其实,挪走上市公司现金去收购下一家公司的事情纵然是真的,这也不算是顾的发明,甚至也不是中国人的发明。
这是资本市场的潜规则,全世界的大股东都能在玩这个游戏时,毫不手软,说有大股东从不觊觎上市公司的丰盛现金,就像说一只猫从来不关注鱼缸里的金鱼一样。
而这一切的另一个潜规则是,一切都要在水下进行,大股东不要像鲸鱼一样,在下面吃饱了还跃出水面供公众凭吊。
而且,只要它能把股价维持在高位,你大股东去搞什么产业整合,中小投资者也乐得跟庄。
如果纵览中国冰箱业的国际并购局势,就可以管窥顾雏军所谓的“用它(来历不明的巨额资金)做什么事”的秘密。
上个世纪,中国冰箱行业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局洗礼,淘汰了太多的“知名品牌”。
在“顾雏军”这个名字出现之前,中国冰箱行业暂时形成了四巨头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海尔、新飞、科龙、美菱”。
海尔和新飞,是实业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战略决策是在与跨国冰箱集团竞争的形势下,寻求在自有技术上占据优势,因此,这两家都投入大笔资金进行自有技术研发和自有品牌营销。
而科龙和美菱,正在江河日下。
而顾雏军作为资本家,而非实业家,他的战略视角自然与张瑞敏们截然不同:他看到的是,大量被淘汰掉自有品牌的企业,仍然死而不僵,因为在目前全球冰箱巨头的生产基地都在向低成本的中国转移的大形势下,依靠给跨国巨头代工贴牌,其产能依然继续存在。
而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兼并这些企业,就可以形成一种截然不同于海尔、新飞的国际竞争力——代工产能的垄断联盟。
这样的联盟,一样有资格和跨国巨头讨价还价。
而这种战略模式,更有通过资本市场四两拨千斤之效,对于缺乏技术储备的科龙和美菱,效果远远迅速于开发自有技术。
顾的这种战略,正所谓“剑走偏锋,扬长避短”。
实际基本印证了这种推测:从2001年开始,顾雏军只用了三年的时间,连环掌控了科龙、小鸭、远东阿里斯顿、吉诺尔、上菱、美菱的冰箱生产线,进而掌握了中国冰箱制造业25%的产能。
而且,他收购这些企业后,无一例外都开始大规模承揽代工贴牌业务,出口的冰箱越来越多。
最近,传出跨国冰箱巨头有意接盘科龙的消息,这个结局对中国人保住民族冰箱业的前景无疑是一个打击,通过收购格林柯尔的残局,可以一举鲸吞科龙与美菱两家民族冰箱巨头,并且同时消灭一个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真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国退洋进的脚步声,似乎真的越来越近了,顾雏军终于中了“埋伏”,可惜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明说,是谁埋伏了他……四、顾雏军案的总结1、现在来分辨谁真谁假比较困难。
但是我想指出的是,科龙公司财报造假是确凿无疑的,所以无论如何,作为企业最大的负责人,顾雏军都应该为财务造假负责。
因为德勤公司毕竟只是科龙聘请的审计公司,尽管作为审计专业机构应该持有其专业操守,但是最终对财报负责人的应该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
如果德勤最终被证明真的有违规违法行为,理应受到法律追究,但是在数亿元的财务这样的大事上,顾雏军显然是也应该是拥有最大话语权的。
所以,先且不说顾雏军所言遭人逼迫的说法是否真实,即使真的遭人逼迫,他也应该负责。
2、2002年以来,科龙公司及顾雏军本人已经存在采取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多种手段虚增利润,导致该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
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证监会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管?业绩形成巨大反差会引起公众注意和怀疑,那么证监会就理应开始对科龙案调查,然而事实上却没有。
顾雏军为什么能够用十分少的资金就撬动130多亿元资本的控制权,最为简单的手法就用所谓的专利技术反复充当注册资本。
这样简单的违规行为,只需调查一下就会水落石出,但有关部门没有核查,顾雏军才能够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