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导论-课件(PPT·精·选)-讲义
合集下载
儒家文化概述(PPT74页).pptx
在这种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悦的颜色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悦的颜色乃至奉养的行动必然是纯真无伪的情感的流乃至奉养的行动必然是纯真无伪的情感的流无论对于孔子孝悌思想的认识有多少无论对于孔子孝悌思想的认识有多少不同但大多数人在以下观点上还是达成共识不同但大多数人在以下观点上还是达成共识的即认为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许多家庭的即认为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许多家庭里发扬了这种积极因素做到了少有所长老里发扬了这种积极因素做到了少有所长老有所终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有所终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常习俗和美好的道德风尚
5.自强不息的精神
讨论题: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
有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有 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要点: ① 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与“法自然”的原 则
《易传·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曾 经极大地影响并规定了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在内的 整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发展进程,使东方文化 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上,以 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东方文化,一度造就了领 先于世界文明的东方古代文明。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 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 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 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 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二章 儒家文化
概说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 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5.自强不息的精神
讨论题: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
有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有 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要点: ① 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与“法自然”的原 则
《易传·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曾 经极大地影响并规定了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在内的 整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发展进程,使东方文化 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上,以 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东方文化,一度造就了领 先于世界文明的东方古代文明。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 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 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 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 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二章 儒家文化
概说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 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中国儒家文化PPT课件
25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儒家文化概述PPT(共 37张)
“ • 将爱的伦理要求博施于众:“志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治 长》)” 子为政。焉用杀”“恭归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 谈治国:“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季氏伐颛叟》)“无闻有国
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
义-孔子的价值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 《论
语·述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罕言利,只问合义不合义。” 朱熹:“君子小人趋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 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 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 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 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 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 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目录:
儒家创始人 儒家经典 代表人物 发展过程 《论语》的思想 文化特征 各家评儒 文化地位 对待儒家的态度 文化影响
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兄弟中排行第二,春秋后 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 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 阜城北泗水之上,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儒家思想.ppt
径。
第三节 孔子的管理思想
❖ 第一,其身正,不令而行 ❖ 第二,身在公门好修行 ❖ 第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第四,管理之道即人道 ❖ 第五,领导人应独具慧眼 ❖ 第六领导因势用人之道
第一,其身正,不令而行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
*领导者以身作责,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 说服力
为一,“六十而耳
其言说而成全之,亦知如何拒其 言说而化解之。
顺”则表示物我内 外通而为一。
❖ (6)必须耳顺,才能对”言者” 而知其指,对“默者”而指其意。
(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心与理一:心之发用,即是理之显现 (2)身与道一:身之活动,即是道之践行
三、祭(宗教)与礼(人文)的融一
❖ 对天态度:“天人相知,天人相和,上下回 应,有来有往”的关系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第四节 儒家文化的特点及其儒家思想 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一、儒家文化的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第二,儒家强调以集体主义为本 第三,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二、儒家思想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 启示一: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启示二:坚持以人为本 ❖ 启示三:注重诚信建设 ❖ 启示四:保护私有财产 ❖ 启示五:继往开来
(三)在家族、家庭中,仁的含义也 是多层面的
❖ 一是齐家 ❖ 二是孝悌 ❖ 三是感恩
❖ (一)正义 ❖ (二)仁义 ❖ (三)忠义
义
❖ (四)孝义 ❖ (五)礼义 ❖ (六)信义
礼
❖ 《礼记》:“夫礼者,❖ 儒学如此重视礼的原因:
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一、礼是维持等级制度的需要
别同异,明是 非 也。”
第三节 孔子的管理思想
❖ 第一,其身正,不令而行 ❖ 第二,身在公门好修行 ❖ 第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第四,管理之道即人道 ❖ 第五,领导人应独具慧眼 ❖ 第六领导因势用人之道
第一,其身正,不令而行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
*领导者以身作责,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 说服力
为一,“六十而耳
其言说而成全之,亦知如何拒其 言说而化解之。
顺”则表示物我内 外通而为一。
❖ (6)必须耳顺,才能对”言者” 而知其指,对“默者”而指其意。
(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心与理一:心之发用,即是理之显现 (2)身与道一:身之活动,即是道之践行
三、祭(宗教)与礼(人文)的融一
❖ 对天态度:“天人相知,天人相和,上下回 应,有来有往”的关系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第四节 儒家文化的特点及其儒家思想 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一、儒家文化的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第二,儒家强调以集体主义为本 第三,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二、儒家思想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 启示一: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启示二:坚持以人为本 ❖ 启示三:注重诚信建设 ❖ 启示四:保护私有财产 ❖ 启示五:继往开来
(三)在家族、家庭中,仁的含义也 是多层面的
❖ 一是齐家 ❖ 二是孝悌 ❖ 三是感恩
❖ (一)正义 ❖ (二)仁义 ❖ (三)忠义
义
❖ (四)孝义 ❖ (五)礼义 ❖ (六)信义
礼
❖ 《礼记》:“夫礼者,❖ 儒学如此重视礼的原因:
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一、礼是维持等级制度的需要
别同异,明是 非 也。”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主客体的对立和联结。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儒家哲学概述(PPT 131页)
《论语》的版本
汉初,《论语》的版本主要有《鲁论语》20篇、《 齐论语》22篇和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 语》21篇。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治《论语》,并 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 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 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 语注》,是为今本《论语》 。
1973年在河北省定州八角廊村的西汉墓中出土了《 论语》的最早抄本,并于1997年由河北省文物研 究所整理小组整理出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论语》注本
• 郑玄《论语注》 • 朱熹《论语集注》 • 刘宝楠《论语正义》 • 杨伯峻《论语译注》
孔子教育思想
• 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 无论善恶,一律平等 • 资质优劣,一律包容(颜渊,冉求) • 教学内容,五经六艺 • 教学特色,素质教育 • 教学费用,十根肉条
月 • 《孔子的智慧》,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 《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
月 • 《论语讲座》,夏传才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 《裴斐〈论语〉讲评》,裴斐著,凤凰出版社,2007年8月
孔子的一生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诸子界定
•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 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 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诸子,大部分生 活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又称为先 秦诸子,指的是那些在当时影响深远的思 想家,包括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 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 、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孙武、孙 膑、张仪、苏秦、吕不韦、管子、鬼谷子 等。
儒家哲学概述(PPT 131页)
月 • 《孔子的智慧》,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 《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
月 • 《论语讲座》,夏传才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 《裴斐〈论语〉讲评》,裴斐著,凤凰出版社,2007年8月
孔子的一生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著作
孟子地位升迁
• 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之前并不是很高。“邻 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 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 中唐以后韩愈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 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出现了孟子的 ”升格运动“。
• 宋神宗熙宁四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 入科举考试。
• 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 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著述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 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 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 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释名·释典·艺》 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 始曰《论语》。” ——《论衡·正说篇》
因材施教
• 因人施教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
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 • 例子:孔子语“仁”(颜渊,仲弓,司马牛,樊
迟)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 • 因时施教(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及其
深浅程度应当有所区别。)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
• 孔子与颜回(敏而好学,安贫乐道,永无 止境的好学精神)
月 • 《论语讲座》,夏传才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 《裴斐〈论语〉讲评》,裴斐著,凤凰出版社,2007年8月
孔子的一生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著作
孟子地位升迁
• 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之前并不是很高。“邻 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 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 中唐以后韩愈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 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出现了孟子的 ”升格运动“。
• 宋神宗熙宁四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 入科举考试。
• 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 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著述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 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 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 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释名·释典·艺》 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 始曰《论语》。” ——《论衡·正说篇》
因材施教
• 因人施教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
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 • 例子:孔子语“仁”(颜渊,仲弓,司马牛,樊
迟)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 • 因时施教(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及其
深浅程度应当有所区别。)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
• 孔子与颜回(敏而好学,安贫乐道,永无 止境的好学精神)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课件
儒学开始于孔子,并由 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 的学派,后世即称为“儒 家”。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儒家思想PPT课件
▪ 经过春秋以来长期的兼并和争夺,形成了齐 、魏、赵、韩、楚、秦、燕七国对峙的局面
▪ 这七国内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改革与保守 的斗争,外部都面临着激战,在内外矛盾的 促使下,各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一些政治改 革。
▪ 著名的有魏国魏文侯、李悝的变法,楚国楚 悼王支持的吴起变法,齐国齐威王的改革, 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赵国赵武灵王 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
子 以 四 教 , 文 、 行
诗 、 书 、 礼
六 艺 到 六 经
、
乐
、
——
、
易
天忠Leabharlann 、下、春
无
信
秋
道
。
。
学 在 礼官 、府 乐与 、六 射艺 、 御 、 书 、 数 。
二、政治理想
▪ 理想国——有道世界。
▪ “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 原则,具有以下特点:
▪ 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 ,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儒家 “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 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
第一节 孔子
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出身破落贵族。 他从小受到贵族教育,“十五 志于学”,“三十而立”,通 晓礼仪,成为鲁国有名望的人, 并开始私人办学,招收弟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
从
▪ 兴办私学
▪ 整理典籍 ▪ 创建学派天 下
有 道
学 而 优 则 仕 。
▪ 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 要在“分”中注之以“和”与“仁”。
▪ “和”不是消除贵贱上下之别,而是在“别 ”中求得和谐。
▪ 实现和谐要靠“仁”。仁包括许多内容,其 中心是忠恕,即爱人。
儒家哲学讲义(PPT 119页)
子
提出“未能事人,焉
的
能事鬼”、“未知生,
学 说
焉知死”的观点,具 有积极的入世意义。 同时孔子重视“慎终
及
追远”的祭祖思想,
影
可见其天道观及出世
响
意义。
2.孔子的伦理观:
一
以“仁”为中心思想,
“仁”就是指个人内在修养
孔 子
及感情的蕴蓄。
孔子探求有关人道的学 问,发现人道归根究底就是个
的
“仁”字,人自所包含的事:
战国时期孔子的门徒开 始推崇孔子、孔子时期推崇 圣王、后来推崇孔子、后来 孔子超越了圣王。孔子成了 最为伟大的、不在其位却做 出了万世师表、是帝王之师, 是全体人类之师。
孔子为万民指引了一个 人之为人的方向、为帝王指 明了根基于仁的王政、“高 山仰止”。
孔子的基本是的思想是礼 与仁。仁体现了孔子的做,礼 体现了孔子的术。透过仁孔子 为仁找到了价值之根据。
御、书、数”, 小六艺“诗、书、礼、
乐、易、春秋”。 主要目的是涵养人的德
性,是处世立身所应把握的。
孔子五岁致于学,孔子三 十而立,是立于人之所以为人 之正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其核心继承了后天上 帝之命。
在对待天使和人文的关系 上,孔子提出了自强不息,知 其不可而为之者,但出于深沉 的救世之心,一生凄惶,颠沛 流离。
孔子认为通权达辩是 最高的智慧。人之所以为 人应当去做其应该做的, 其成效如何不要去在意, “尽人事而听天命。”
在颜渊的心目中,孔 子才是一个浑圆的圣人形 象。
最高的精神的境界 是天地之境界。周敦颐 《邵州新迁学释祝文》 中称颂孔子说:“惟夫 子道德高厚,教化无穷, 实与天地参而四时 同……施其道,泽及生 民者,代有之,然而夫 子之宫可忽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