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祛湿妙方,鸡内金,芦根荷叶
精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精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一治诸风麝香天麻丸治风痹手足不随,或少力颤掉,血脉凝涩,肌肉顽痹,遍身疼痛,转侧不不得屈伸。
紫背干浮萍草(去土,四两)麻黄(去根、节,二两)防风(去芦、叉)天麻(去芦,以上四味,依法事持了,碾为细末。
没药(别研极细)朱砂(研飞,各二两)安息香(别研细)乳香(研)麝香(研,各上件药,除研药外,将碾出药同研拌匀,炼滤白沙蜜与安息香同熬过,搜成剂,入臼捣杵熟,为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以温酒或荆芥汤化下,安心服,患处微汗为效。
如不欲化服,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依前汤使下。
卷之一治诸风龙脑芎犀丸消风化痰,除心肺邪热,去头面诸风。
治偏正头痛,心怔烦郁,面热目痰热咳嗽,咽隔不利。
石膏(细研)川芎(各四两)生龙脑(别研)生犀角山栀子(去皮,各一两)朱砂(草(炙,上除别研、后入外,并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
每服一丸至二丸,细嚼,茶、酒任下食后服。
卷之一治诸风银液丹治诸风痰涎蕴结,心膈满闷,头痛目运,面热心忪,痰唾稠粘,精神昏愦,及涎潮昏塞,并宜服之。
黑铅(炼十遍,称三两,与水银结沙子,分为小块,同甘草十两,水煮半日,候冷,取出研用)铁粉水银(结沙子,各三两)朱砂(研飞半两)天南星(炮,为末,三分)腻上同研匀,以面糊为丸,梧桐子大。
每服二丸,用薄荷蜜汤下,生姜汤亦得,微利为食后服。
如治风痫,不计时候服。
卷之一治诸风和太师牛黄丸治猝暴中风,眩晕倒仆,精神昏塞,不省人事,牙关紧急,目睛直视,壅塞,及诸痫潮发,手足螈,口眼相引,项背强直,并皆治之。
石燕蛇黄磁石(以上三味,并火烧醋淬九遍,细研)雄黄(研,飞)辰砂(研,飞)银箔(研上件都研匀细,用酒煮面糊和丸,如鸡头大。
每服一丸,煎薄荷酒磨下。
老人可服半丸小儿十岁以下,分为四服,蜜水磨下。
四岁以下,分为五服。
未满一岁,可分为七服。
如关紧急,以物斡开灌之。
卷之一治诸风碧霞丹治猝中急风,眩晕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五种潮搐搦。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015-01-07 16:17:4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医方剂学七版)[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用法]上药口父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解]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
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
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
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经典名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露饮的运用经验
经典名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露饮的运用经验甘露饮原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频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
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歌诀:甘露二冬二地芩,斛枳枇杷草茵陈,阴虚湿热龈肿烂,养阴除湿义尤精。
组成用法: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
右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小儿一服分两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方解:张石顽谓:“素禀湿热而挟阴虚者,治与寻常湿热迥殊。
若用风药胜湿,虚火易于僭上;淡渗利水,阴液易于脱亡;专于燥湿,必致真阴耗竭;纯用滋阴,反助痰湿上壅。
务使润燥合宜,刚柔协济,始克有赖”。
此方有养阴淸热,宣肺利湿之功,正是润燥同施的配伍形式。
全方药物可分成两类:第一类用生地黄、熟地黄滋阴补肾,天冬、麦冬、石斛清养肺胃,配伍这一类药物在于养阴配阳,第二类用黄芩、茵陈清利湿热,枳壳疏畅气机,枇杷叶开宣上焦,使气化则湿亦随之而化,气行则湿亦随之而行。
配伍这一类药在于清利湿热。
两类药物共用,能呈养阴清热,宣肺利湿功效。
体现以养阴为主,清热为辅,略佐除湿药物的配伍形式。
甘露饮医案1、垂涎案何某,女,52岁。
舌痛,唾涎沫两月余。
初感口苦口腻,自认为热重,泡金银花、通大海服数日不效。
此后发热唾涎沫增多,较稠浊,并见舌痛,口苦腻也进一步加重。
于当地治疗不效,转诊于几所大医院,先后使用龙胆泻肝汤、泻黄散、导赤散等治疗,并服多种西药治疗,毫无效果。
患者忧郁而烦躁,更感终日难宁。
来诊时稠浊涎唾频频吐出,口苦,口干,舌边尖痛,偶有牙龈出血、心烦焦虑。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体虚湿盛
祛湿扶正兼顾
分类 化湿和胃—平胃散
清热祛湿—三仁汤
利水渗湿—五苓散
温化水湿—真武汤 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 相关脏腑
肺、脾、肾、三焦、膀胱
使用注意
1、湿为阴邪,重浊粘腻,易阻气机;气滞不行, 湿邪不得运化,故祛湿剂中多配伍理气之品, 使气化则湿化。
2、祛湿剂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 孕妇等慎用。
三仁汤《温病条辨》
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午后身热 湿重于热 之湿温病
胸闷不饥
面色淡黄 苔白不渴 脉弦细而濡
湿温初起, 邪在气分, 湿重于热
三仁汤《温病条辨》
宣 畅 气 机 清 利 湿 热
君 杏仁—宣利上焦肺气 —宣上 白蔻仁—畅中焦之脾气 —畅中 薏苡仁—渗利下焦湿热 —渗下
臣 佐 半夏 厚朴 行气化湿,散结除痞
猪苓汤《伤寒论》
小便不利 水热互结证 热淋、血淋 发热,口渴,心烦
舌红脉细数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风 水 或 风 湿 证
汗出恶风
身重浮肿
小便不利
风湿郁 于肌表
肺虚卫外不固 脾虚水湿内停
苔白,脉浮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君 防己—祛风行水 二者相伍,祛风不伤正
益 气 祛 风 健 脾 利 水
黄芪—益气固表,行水消肿 固表不留邪,又行水气 臣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脘腹胀满
湿 滞 脾 胃 证
不思饮食,口淡无味
常多自利
呕吐恶心,嗳气吞酸 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苔白腻而厚脉缓
湿浊困阻 脾胃气滞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 臣 苍术—燥湿健脾 厚朴—行气化湿,消胀满 陈皮—理气醒脾和胃 生姜、大枣、甘草—调补脾胃,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燥湿和胃)——霍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燥湿和胃)——霍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各3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各60克)、香去土,三两)、藿香去土,三两(90克)、甘草炙,二两半(75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钱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姜、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水煎服)三、歌括1.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术朴具;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2.六和汤六和汤用参半砂,杏术草藿与木瓜;赤苓厚朴加扁豆,湿伤脾胃效无加。
四、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五、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以及山岚瘴疟等。
六、方解本方是治霍乱吐泻之常用方。
其证乃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清浊不分,挥霍变乱而成。
外感风寒,卫阳被郁,则恶寒发热,头痛;湿浊内阻,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湿滞肠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发为霍乱吐泻;舌苔白腻,正为湿郁之象。
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以和中理气之法。
是以方中藿香用量偏重,以其既能辛散风寒,又能芳香化浊,且兼升清降浊,善治霍乱;配以苏叶、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解风寒,兼可芳化湿浊;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既利于解表,又益于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且和药性。
诸药相伍,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清升浊降,气机通畅,诸证自愈。
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稍缓,对暑月感寒伤湿,脾胃失和者最宜。
山岚瘴疟,水土不服者,亦可用本方治之。
近代常用以治疗急性胃肠炎证属湿伤脾胃,外感风寒者。
七、附方及方论六和汤(《医方考》):砂仁八分(3克)、半夏、杏仁、人参、白术、霍香、扁豆、赤茯苓各二钱(各6克)、木瓜钱半(4.5克)、厚朴八分(3克)、甘草五分(2克)水煎服。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燥湿和胃)——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燥湿和胃)——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15克)、厚朴去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各9克)、甘草锉,炒,三十两(4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姜二片,枣两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5克,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三、歌括1.平胃散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2.不换金正气散再加霍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3.柴平汤小柴胡汤合平胃,寒多热少湿疟祛。
四、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五、主治湿滞脾胃。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六、方解本方为治湿滞脾胃之主方。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司则食少乏味,大便常自下利;湿阻气滞,则脘腹胀满;胃失和降,则呕吐恶心,嗳气吞酸;湿注肢体,则体重怠情;舌苔白腻、脉缓,皆为湿郁之象。
治宜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药,以其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
以厚朴为臣,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以陈皮理气化滞。
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诸药相合,可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胃气和降,则诸症自除。
本方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为功,临床运用以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而厚为辨证要点。
证属湿热,宜加黄芩、黄连以燥湿清热。
证属寒湿,可加干姜、肉桂以温化寒湿。
七、附方及方论1.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厚朴、藿香、甘草、半夏、苍术、陈皮去白,等分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散剂,每服3~6克,姜、枣煎汤送下)。
功用:行气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瘴疫时气,霍乱吐泻等。
2.柴平汤(《景岳全书》):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陈皮、厚朴、苍术水煎服。
中医《方剂学》表里双解剂(解表温里)——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表里双解剂(解表温里)——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各90克)、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各180克)、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720克)、干姜,四两(120克)、桔梗去芦头,十二两(360克)、厚朴去粗皮,四两(120克)。
二、用法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现代用法:除作散剂外,亦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三、歌括五积消滞又温中,麻黄苍芷芍归芎;枳桔桂苓甘草朴,两姜陈皮半夏葱;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
理气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辨证从。
2.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芩草牡蛎襄;小便不利胸胁满,寒热心烦服之康。
四、功用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枳。
五、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于寒性者。
六、方解本方为治寒、湿、气、血、痰五积而设,故名五积散。
外感风寒,邪郁肌表,腠理闭塞,故见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等表实证。
内伤生冷,或宿有积冷,脾胃阳气受损,运化失常,痰湿内停,痰阻气滞,气血不和,所以又有胸满恶食,呕吐腹痛,或腹胁胀痛等症。
治宜发汗解表,温里祛寒为主,以除内外之寒;佐以燥湿健脾,顺气化痰,活血消积之品,以治气、血、痰、湿之积。
如此,则气机宣通,痰消湿化,而脾运得健,诸症均可解除。
方中麻黄、白芷发汗解表,干姜、肉桂温里祛寒,为本方的主要部分;配伍苍术、厚朴燥湿健脾,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活血止痛。
桔梗与枳壳同用,有升降气机,加强理气化痰之效,适宜于痰阻气滞之证。
炙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
以上均为本方的辅助部分。
由于本方能行气和血,温里祛寒,故对妇女气血不和,寒凝气滞所致的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亦可加减应用。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克)。
二、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温服,食后临臣与之(现代用法:为散,每服6~9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三、歌括1.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天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2.五淋散五淋散治血热淋,归草栀芍赤茯苓;脐腹急痛小便涩,研末煎服水道清。
四、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五、主治湿热下注。
热淋,血淋,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膩,脉滑数。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系湿热蕴于下焦所致。
湿热结于膀胱,则溲时涩痛,淋沥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邪热内蕴,故口燥咽干,苔黄脉数。
治宜清热通淋。
方中集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篇蓄诸利水通淋之品,清利湿热。
伍以山梔仁,清泻三焦湿热;大黄泄热降火;灯芯导热下行;甘草和药缓急。
各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
本方为苦寒通利之剂,凡淋证属湿热者,均可用之。
用治血淋,宜加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石淋涩痛者,宜加金钱草、海金砂以化石通淋;膏淋混浊者,宜加萆薢、菖蒲以分清化浊。
现代临床常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孟肾炎等,证属下焦湿热者。
七、附方及方论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赤茯苓六两(183)、当归、甘草生用各五两(各15克)、赤芍、山栀各二十两(各60克),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膀胱有热。
血淋涩痛,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
本方与八正散所治之证均属湿热蕴结膀胱。
本方重在清热凉血,故以治血淋为主;八正散重在清热利湿,故以治热淋为主。
八、文献摘录(方论)汪昂:“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
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为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中医方剂趣味记忆歌诀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2、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3、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1、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2、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3、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4、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5、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是一种中草药方剂,由曹仁甫创制,在《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中有详细的药方和用法。
该方剂为多味草药的组合,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疏
通经络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风湿痛、骨关节
疼痛等症状。
具体的药材组合和用法根据病情和症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包括桑白皮、羌活、细辛、藁本等多种中草药。
使用
时可以煎剂、水煎或加工成丸剂,具体用量和服用方法可
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然而,作为一种中草药方剂,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在合适的剂量下使用,并注意注意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
用等安全问题。
因此,在使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前,建
议先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1。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原方主治: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
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
二、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茯苓、桔梗各八分,苍术、白芷、厚朴、陈皮各六分,枳壳七分,麻黄、半夏各四分,肉桂、干姜、甘草各三分。
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挫,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
三、方解1、主体框架:平胃散(苍术、陈皮、厚朴、炙甘草)加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加半夏厚朴汤去紫苏(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芍药甘草汤,桔梗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苓术汤,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汤去大枣,理中汤去人参,半夏汤及散,以及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再加白芷、枳壳而成。
2、六经方解①生麻黄、桂枝(肉桂)、甘草、白芷:它是麻黄汤去杏仁,针对太阳表实证的无汗、身疼痛、鼻塞、恶寒或发热(表实证);②肉桂、芍药、甘草:其实就是调营卫的桂枝汤,适用于太阳表虚多汗、怕风、发热、脉浮缓等表现。
本方麻黄汤与桂枝汤合用,针对太阳表证之严重的寒邪。
寒积也是五积散中五积之首,是引起痰邪、水邪、湿邪的元凶。
本方的寒邪可以是新近的,也可以是长期潜伏的寒邪,或是叫称其为伏邪,它是顽固疾病的根。
本方的适应特点是怕冷、有汗或无汗、手足冷、腰冷、恶寒重。
(寒积)③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半夏、茯苓:平胃散加二陈汤,针对太阴痰湿证的舌质白、舌苔白厚腻、咽喉有痰、纳差、咳嗽,不消化、心下有震水音、脉弦滑。
(痰积)④桔梗、甘草:桔梗甘草汤治疗不分寒热的咽喉疼痛;桂枝(肉桂)加半夏、甘草是半夏汤及散,治疗咽喉虚寒性疼痛、一般不红肿、声音嘶哑、咽喉有梗阻感。
⑤半夏、厚朴、茯苓、干姜(表邪重可以换成生姜),如果再加紫苏叶,就构成半夏厚朴汤,治疗咽喉痒、咽喉有异物感感、咳嗽、心情抑郁、气滞气逆。
(气积)⑥当归、川芎、芍药、苍术、茯苓:是当归芍药散去泽泻,是太阴血虚和水湿水饮证,表现为面色苍白、贫血、心悸动、疲倦乏力等。
甘露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生...
甘露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生...甘露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生地黄10g 熟地黄10g石斛10g天门冬12g麦门冬12g 黄芩10g 茵陈10g枳壳10g甘草6g枇杷叶24g[用法]水煎服。
[主治]阴虚夹湿,龈肿出脓,口疮咽痛。
[证析]脾开窍于口,阳明经脉,挟口环唇,络于牙龈。
本方所治证象见于口腔牙龈,病位属于脾胃,但其机理却与肺肾有关。
肺脾肾三脏阴虚津乏,虚火上炎,加之脾系湿热壅滞,于是导致龈肿出脓,口疮咽痛。
[病机]阴虚夹湿。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利湿法。
[方义]张石顽谓:“素禀湿热而挟阴虚者,治与寻常湿热迥殊。
若用风药胜湿,虚火易于僭上;淡渗利水,阴液易于脱亡;专于燥湿,必致真阴耗竭;纯用滋阴,反助痰湿上壅。
务使润燥合宜,刚柔协济,始克有赖”。
此方有养阴清热,宣肺利湿之功,正是润燥同施的配伍形式。
全方药物可分成两类:第一类用生地黄、熟地黄滋阴补肾,天冬、麦冬、石斛清养肺胃,配伍这一类药物在于养阴配阳。
第二类用黄芩、茵陈清利湿热,枳壳疏畅气机,枇杷叶开宣上焦,使气化则湿亦随之而化,气行则湿亦随之而行。
配伍这一类药在于清利湿热。
两类药物共用,能星养阴清热,宜肺利湿功效。
体现以养阴为主,清热为辅,略佐除湿药物的配伍形式。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三点:①将作用相反的两类药物统于一方,展示了阴虚夹湿的治疗方法。
②滋阴药物兼顾肺脾肾三脏,照顾到了上中下三焦。
③滋阴利湿方中配伍宣发肺气疏畅气机药物,令气化则湿化,以免壅滞。
[应用]眼科疾病,气轮血络膨胀暴露,状况有似寻常红赤,但以手试推胞睑,血丝不会移动,疼痛羞明,亦可投此。
推求治疗原理,是用本方凉血、清热、利湿、宣肺之功。
——《中医治法与方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诸汤豆蔻汤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胸膈痞滞,哕逆呕吐,泄泻虚滑,水谷不消,困倦少饮食。
丁香枝杖(七斤)甘草(炒,十一斤)白面(炒,六斤)肉豆蔻(面裹,煨,八斤)上炒盐十三斤同为末。
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木香汤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减少,噫气吞酸,呕逆噎闷,一切气治之。
木香青皮(各三斤)姜黄麦柏(炒,各五斤)甘草(炒)盐(炒,各一十一斤)蓬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桂花汤治一切冷气,心腹刺痛,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呕逆恶心,饮食无味。
干姜(炮,九两)桂心甘草(炒,各九斤)缩砂仁(三斤十四两)上炒盐十四斤,同为末。
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破气汤治一切冷气,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噫气吞酸,呕逆恶心,胸膈噫塞少。
青皮(不去白)陈皮(不去白)回香(拣炒,各十二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半)盐(炒,上为末。
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服。
玉真汤治一切冷气,痰逆恶心,胸膈痞闷,脐腹撮痛,口苦无味,饮食不美。
阿魏(面裹,煨)茴香(拣净,炒,各三斤)檀香(一斤半)胡椒(九两)干姜(炮,白面(炒,上为末。
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薄荷汤消风壅,化痰涎。
治头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烦闷,精神不爽。
荆芥穗盐(炒,各三斤)鸡苏叶(七斤半)栝蒌根(十一两)缩砂仁(三两)甘草(上为末。
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后服。
紫苏汤调气利膈,消痰止嗽。
治心胸烦闷,口干多渴。
紫苏叶(六斤)乌梅(去核,微炒,九斤)甘草(炒,十斤)杏仁(去皮、尖,麸炒,上炒盐十斤同为末。
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枣汤治脾胃不和,干呕恶心,胁肋胀满,不美饮食。
枣(去核,一斤)生姜(洗,切,五斤)甘草(炙,锉,三斤)上三味一处拌匀,用盆器盛贮,以布盖罨一宿,焙干,捣为末。
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常服健脾胃,顺气进食。
二宜汤治冒暑引饮,冷热不调,泄泻多渴,心腹烦闷,痢下赤白,腹痛后重。
桂心(四斤四两)干姜(砂炒,四斤)甘草(用砂炒,三十斤)杏仁(去皮、尖,砂炒上为末。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证分析湿痰证。
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湿痰犯肺咳嗽痰多易咯,色白胃失和降恶心呕吐痰阻气机胸膈痞闷痰湿困脾肢体困重痰阻清阳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心悸舌脉苔白滑或腻,脉滑二陈汤是治疗湿痰证的主方。
也是个基础方。
后世很多治疗湿痰的方,都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而成。
湿痰的形成,都和脾失健运,水湿湿聚成痰而成。
湿聚成痰以后,它要随气而升降。
湿聚成痰阻滞气机,但“脾为生痰之源”,作为中焦来讲,“肺为贮痰之器”,脾所生之痰影响到肺气的肃降。
就会咳嗽。
湿痰的特点,往往痰多易咯,色白,一块一块的,容易吐出来,量很大。
湿痰引起了胃气失于和降,痰湿聚于中焦,影响胃气和降,可以恶心呕吐。
湿痰证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的症状。
痰阻气机,可以胸膈痞闷,痰很容易痰阻气机,气机不畅,胸膈痞闷。
痰湿困脾,脾主四肢,脾的清阳不能实四肢,由痰湿所困阻,可以导致肢体困重。
倦怠沉重,困重。
痰是浊阴之邪,阻遏清阳,清阳不升,导致头目眩晕。
痰浊内停,痰浊凌心,就会导致心悸。
阵发性的心悸。
舌像脉像,一般舌苔是白滑或白腻,是痰湿的常见舌像。
脉滑,因为痰为实邪,往往出现滑脉,脉滑。
上面看二陈汤的主治,好像涉及的面很广,其核心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引起了肺气,“肺为贮痰之器”,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胸脘气机阻滞,头目清阳不升,再加上痰气凌心。
所以都和痰有关。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治痰要结合治气,通过理气来和中,恢复中焦升降平衡,理气和中)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臣陈皮理气化湿佐茯苓健脾,渗湿,平冲降逆使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乌梅收敛肺气止咳,防止辛温燥烈耗伤肺气(,酸收聚痰),药引子生姜温胃散水燥湿,生姜和半夏相配(小半夏汤),祛痰燥湿,和胃降逆二陈汤是个基础方。
要注意它很多基本的配伍组合。
半夏陈皮相配,是整个二陈汤里的主体的一个组合的基本结构。
也是治痰常用的一个配伍组合。
半夏在这里是主要的,因为它燥痰化痰的力量很强,同时又能和胃降逆,针对了痰浊之气上逆、针对了湿痰。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益气健脾】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益气健脾】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组成
人参(1袋)
白术(1袋)
茯苓(1袋)
甘草(1袋)
功能主治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症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软无力。
方解
本方所治为脾胃气虚之证,其病机是脾胃气虚,气血生化无源,运化无力。
饮食劳损,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故胃中呆滞;气血生化不足,血不上荣于面,四肢肌肉无所受,故面色枯黄,四肢无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食少便潇;脾为肺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故语声低弱,脉虚软无力。
治疗以达益气健脾。
本方为治疗脾肺虚弱的基础方剂。
方中人参甘温,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为君药。
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健胃和中,为臣药。
茯苓甘淡而平,渗湿健脾,辅以白术使湿从小便而去,增强健脾除湿之功,为佐药。
使以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诸药。
加减
一、如见气虚升提无力,加升麻(1袋)、柴胡(1袋);二、血虚,加当归(1袋)、熟地(1袋);三、阳虚,加附子(1袋)、干姜(1袋);四、血瘀,加莪术(1袋)、三棱(1袋);五、阴虚,加生地(1袋)、麦冬(1袋);六、恶心呕吐,加陈皮(1袋)、竹茹(2袋);七、胃院痛,加元胡(1袋)、香附(1袋);八、加减四君子汤:本方加藿香(1袋)、扁豆(2袋)、黄芪(1袋)构成。
功能健脾和胃。
主治小儿不进乳食,吐泻不止。
新时代国珍九种体质养生学知识
新时代国珍九种体质养生学知识各种体质状态应该如何养生呢?有哪些关于新时代国珍九种体质的养生学知识介绍?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珍方面的九种体质养生,供大家参考。
国珍九种体质养生:平和质膳食国珍红杞太和粉(1号粉)平和质是指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平和质人群如果自恃身体健康,不注意合理饮食、规律生活,也会使身体远离平和状态走向偏颇。
由于环境、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及自然老化的过程,平和质的比率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出现各种亚健康状况和不同类型的健康问题。
所以,平时应顺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而平衡自身,增强体质,正本固元,保持平和。
国珍红杞太和粉针对平和质人群所需,参考太和膏(《御药院方》卷六)、保元丸《清太医院配方》等古方,以覆盆子益肾固精,枸杞子滋补肝肾,黄精补气养阴,红枣补益气血,行气和血;同时,还加入活血化瘀的桃仁,理气调中的陈皮和健脾渗湿的薏苡仁,以防止滋补过度而生内热。
此外,本组方还特别添加了水苏糖作为提高免疫力、营养机体的功能因子,以强化行气和血、正本固元、平衡阴阳的作用。
国珍九种体质养生:气虚质膳食国珍参黄淮山粉(2号粉)气虚质是指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气虚质人群肌肉松软,容易气喘吁吁,讲话的声音低弱,易出虚汗。
性格偏内向,胆小,不喜欢冒险。
容易感冒,病后病情不容易好转。
所以,平时要注意补中、益气、健脾,培元,补充能量。
国珍参黄淮山粉针对气虚质人群所需,参照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等古方精制而成,以达到益气健脾的作用。
组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养肺;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助人参以健脾益气;黄精滋肾润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桔梗宣肺利气。
全方温补肺、脾、胃、肾之气,全面调理气虚体质的亚健康症状。
国珍九种体质养生:阳虚质膳食国珍北草姜桂粉(3号粉)阳虚质是指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祛湿妙方,鸡内金,芦根、荷叶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祛湿妙方,鸡内金,芦根、荷叶(共1篇)根豆粉,祛湿之名方根豆粉粉,健脾祛湿之名方名称:根豆粉。
方剂组成:白术、白茯苓、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为细末,温水冲服。
源流发展: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实为祛湿气之方。
根豆粉是该书的著名方剂。
原方属调理脾胃、益气安胎之剂,后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减肥祛湿之功效,如《医方集解》说本方。
以下是234作文大全网小编带来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祛湿妙方,鸡内金,芦根、荷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根豆粉,祛湿之名方》根豆粉粉,健脾祛湿之名方名称:根豆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祛湿妙方,鸡内金,芦根、荷叶}. 方剂组成:白术、白茯苓、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为细末,温水冲服。
源流发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祛湿妙方,鸡内金,芦根、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