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改革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案例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财税体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下面列举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十个案例。
1. 增值税改革:通过对增值税税率进行调整和优化,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增值税改革还推动了财税体制的简化和标准化。
2. 个人所得税改革:针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主要包括提高个税起征点、调整税率结构以及优化税收征管等方面。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的是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促进消费和内需的增长。
3. 地方财政改革:通过调整地方财政体制,加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财政改革主要包括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机制等方面。
4. 资源税改革:通过调整资源税税率和征收方式,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升级。
资源税改革还可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税收征管改革:通过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加强税收征管能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税收征管改革可以减少税收漏税和逃税行为,增加税收收入。
6. 财政转移支付改革:通过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财政转移支付改革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7. 税收优惠政策改革:通过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税收优惠政策改革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8. 财政预算制度改革:通过改革财政预算制度,加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提高财政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可以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9. 财政监督制度改革:通过改革财政监督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财政监督制度改革可以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益,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0. 财政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财政体制,建立现代财政管理体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和能力。
财政体制改革可以推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明确,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优化。
财政部关于预算管理改革的解读
财政部关于预算管理改革的解读预算管理改革是财政部为了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透明度,推动财政工作向现代化转变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
本文将对财政部关于预算管理改革的解读进行详细阐述。
一、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财政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财政部积极倡导预算管理改革,旨在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透明度,加强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监督,促进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经济效益:预算管理改革能够更好地统筹财政资金,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通过预算管理改革,财政部将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和福利。
3. 增强政府履职能力:改革将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加强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提高政府的履职能力和服务能力。
二、改革主要措施为了实现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财政部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1. 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部将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入开展。
2. 推行预算法制化改革:财政部将更加注重预算法制化建设,明确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各个环节的法定职责,规范预算管理行为,保障财政资源的合法合规运用。
3. 强化财政预算的透明度:财政部将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增加社会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4. 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财政部将积极探索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模式,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和标准。
三、改革的预期效果预算管理改革的实施将带来以下预期效果:1.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财政资源配置将更加精准和高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2. 加强政府履职能力:改革将明确政府的职责和权力,推动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
中国预算制度_变迁轨迹和改革路径
中国预算制度_变迁轨迹和改革路径引言:预算制度作为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直接干系到国家财政管理的效能和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
本文将对中国预算制度的变迁轨迹以及改革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中国预算制度的变迁轨迹中国的预算制度经历了长期进步和变迁,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规划经济时期的“命令性预算制度”、改革开放初期的“过渡期预算制度”和现代化建设阶段的“现代预算制度”。
1. 规划经济时期的“命令性预算制度”在规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了“命令性预算制度”。
这一制度主要强调了政府的规划指令权和资源配置权,政府通过规划的形式来管理财政收支,并以规划为依据进行资源的调配和分配。
然而,这种制度存在着决策权高度集中、财政决策与市场环境脱节等问题,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
2. 改革开放初期的“过渡期预算制度”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预算制度发生了一系列改革和转变。
在这一阶段,中国逐渐实行了“过渡期预算制度”。
这一制度主要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调整作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通过预算编制和公开披露的方式来实现预算的透亮度和合法性。
然而,在这一阶段,预算制度的变革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决策过程不透亮、预算执行能力不足等。
3. 现代化建设阶段的“现代预算制度”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预算制度进入了“现代预算制度”阶段。
这一制度主要强调了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民主性,政府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和社会参与的方式来激励财政执行者和增加民众对财政运作的监督和参与。
目前,中国的预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如财政预算报告的公开披露、预算绩效评判的推行等。
二、中国预算制度的改革路径在中国预算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需要探究适合自身国情的改革路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加强预算制度的透亮度和公开性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政府需要更加乐观主动地向大众披露相关信息,并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
通过加强预算制度的透亮度和公开性,可以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增加政府的信任度。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一、题目: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会计制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篇文章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代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以及对于我国财政总预算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方向的问题,指出了应该建立以“公平、透明、公正、可信”的现代会计制度。
基于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我在进行财政总预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大对会计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探索力度
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着多个方面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机遇。
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会计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探索力度,为改革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和实际经验。
2、应该强化监管,严格执法
会计制度改革需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强调市场机制的发挥,但这并不意味着解除对财务报表的监管,相反地,监管和执法应该更加严格,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3、加强标准化,提高透明度
现代企业要实现全球化运作,需要财务报表合规、标准化和透
明化,因此加强标准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使得财务报表更加详尽、准确、透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
四、总结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会计制度改革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看到了会计制度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财政总预算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握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强化市场机制的发挥,同时也应该加强监管,提高财务报表透明度,并坚定推进现代会计制度的改革。
2024年财政预算改革会发言
2024年财政预算改革会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是来自财政部的代表,在这次财政预算改革会上,我将为大家做一份关于财政预算改革的发言。
首先,我想简要回顾一下我们国家财政预算改革的历程。
财政预算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财政预算体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财政预算法的实施为预算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财政预算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预算决策过程中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决策结果可能受到偏见和误导;其次,预算执行过程中难以实现预算资金的精确控制和科学分配,导致部分预算资金被浪费或滥用;再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实现对财政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和评估;最后,预算公开和透明度还有待提高,公众对财政预算的理解和参与程度有限。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在____年财政预算改革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我们将加大对预算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力度,建立健全科学化的预算决策机制,确保决策过程公正、客观、透明,避免任何不当干预和利益输送。
同时,我们将积极倡导预算决策的广泛参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增加多方沟通和协商的机会,确保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加强预算执行的精细化管理。
我们将继续推进财政预算改革,加大对预算资金的精确控制和科学分配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预算执行流程,强化预算执行责任制,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和评估体系,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第三,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问责。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监督机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预算资金的合法、规范使用。
同时,我们将加快建立预算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形成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约束和监督。
第四,提高预算公开和透明度。
中国的预算管理改革方案
1。部门预算的概念
• 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 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国务院审定报
全国人大批准 • 反映部门所有 收入和支出
取精神 • 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 • 改革要既积极稳妥,又要逐步推进 • 一定要搞好培训工作
(四)部门预算改革的简要回顾
1.召开国际研讨会,奠定理论基础 2.贯彻落实人大意见,提出部门预算构想 3.征求部门意见,不断完善改革方案 4.设计报表体系,开发中央预算软件系统 5.提出时间表,做好编报培训工作
(2).部门预算系统的功能构成
中央部门预算系统
中央预算编报子系统
中央预算审核子系统
系 报报 数 报 数 统 表表 据 表 据 管 录审 汇 报 查 理 入核 总 送 询
系预 表 数 预 统算 间 据 算 管审 审 查 批 理核 核 询 复
(3).部门预算系统的应用流程
A.部门预算总流程
部门编 报预算 建议数
(四)部门预算改革的简要回顾(续)
6.与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密切配合,下达预算控 制指标
7.审核部门预算,汇总成中央预算草 案上报国务 院
8.向人代会正式提交中央预算草案和四个试点部 门预算
9.批复部门预算
(五)下一步改革的设想
1。2000年的主要工作: 清理预算单位家底 制定定员、定额标准 提前编制预算
算外资金收入预算表 预算18表 单位人员情况基本数字表
4。2000年部门预算时间表
9月,国务院下达编制预算草案的指示 9---10月,各部门按统一报表上报预算建议
财政部门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财政部门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和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和目标,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改革1. 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2. 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加强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结果运用,推动财政预算从计划性向绩效导向转变,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和高效。
二、优化税收制度改革1. 研究制定税收政策,推进税制改革,减少税收负担,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2. 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减少纳税人的申报难度。
3. 改革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强税收执法力度,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三、加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1. 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清晰划分,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职责和权利。
2.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财政分配机制,提高转移支付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3. 推动财政事权划分和收入分配的改革,推进地方税体系的完善,加快地方财政收入多元化。
四、加强财务管理改革1. 推进财务制度改革,健全政府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
2. 加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和核算质量。
3. 推进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管理。
五、加强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1. 加强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财政运行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2. 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政运行的监督和检查,发现和纠正财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高财政部门的廉政建设水平。
以上就是财政部门财税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通过贯彻执行这些方案,将促进财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实现财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背景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背景一、改革的必要性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和基础,对于保障国家财政稳健、有效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财政管理的深化,原有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社会需求,面临一些难点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必要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1.1 变革经济结构和财政需求中国经济正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和消费结构不断调整。
与此同时,社会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保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
这些新的需求和变化使得政府在财政预算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1.2 加强财政监管和风险防范随着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资源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原有的财政管理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和漏洞,容易导致财政资源的滥用、浪费和挪用,对财政稳健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为了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有必要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合规性和效率。
1.3 促进预算透明和公开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管理活动,政府预算管理应该更加注重透明和公开,让公众对政府的财政运行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然而,因为政府预算管理的复杂性和繁琐性,预算的透明和公开性还存在不足,对于公众的监督和参与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为了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有必要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财政管理制度。
二、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在进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和目标,以保证改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1 坚持依法依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确保改革政策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健全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023年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思考研究分析
2023年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思考研究分析【引言】预算是财政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财务计划和控制工具。
财政总预算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财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适应新时代财政管理需要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对2023年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研究进行分析,探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现方式。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财政管理的现代化需要当前,国家正在推进财政管理现代化,财政总预算作为财政管理的基本工具,需要通过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财政管理的要求。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必要选择。
2.财政管理的市场化需要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财政管理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通过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体现市场经济特点,提高财政管理的市场化程度。
3.提高公共财政管理的精细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可以使公共财政管理更加可操作、更有精细度、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了会计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强化了财政预算的稳健性和可靠性,进而为公共财政管理提供精细化的保障。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实现方式】1.打破预算和会计分离的现状当前我国的财政总预算制度与会计制度相分离的现状,导致财政管理缺乏一定的弹性和应变能力,需要打破预算和会计的分离,实现财政总预算与会计制度的有机结合。
2.完善预算执行机制在财政总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完善预算执行机制,加强财政控制,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精度。
具体可以通过制定预算执行细则、完善指标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等方式,实现财政预算精准实施。
3.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和管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来支撑,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投身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为推进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预算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预算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预算制度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本文就预算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以推动我国预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预算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立健全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的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和有效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同时,还要加强预算的公开透明,提高社会各界对预算的监督能力,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其次,预算制度改革需要在制度设计上进行创新。
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预算管理经验,将绩效管理、结果导向等理念融入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建立起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预算的执行情况得到及时、全面的反馈,为下一轮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另外,预算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虚报和夸大现象。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项支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此外,预算制度改革还需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为预算制度的改革和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最后,预算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预算法律体系,明确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规范,为预算制度的改革和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预算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预算法律的认识和遵守程度,确保预算制度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预算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规划和实施。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和支持。
预算制度改革
预算制度改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预算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课题。
预算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
预算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优化预算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确保国家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预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点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预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财政压力加大、社会需求多样化等诸多挑战,传统的预算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传统的预算制度重点关注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忽视了预算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传统的预算制度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筹和调配,导致地方财政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权。
因此,改革预算制度是必要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财政管理需要。
其次,预算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
一方面,要改革预算编制过程,强化绩效管理。
当前的预算制度主要注重支出,忽视了绩效管理。
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引入绩效评估指标,将预算编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明确政府的目标和任务,提高财政资金运用的效率。
另一方面,要推动财政分权,增加地方财政的自主权。
当前我国地方财政依赖中央转移支付较多,地方财政收入不稳定,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改变这种情况,可以进一步推动财政分权改革,探索建立地方财政稳定收入机制,增加地方财政自主权,提高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还应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预算决策的透明度。
预算制度改革必须强化预算信息公开,加强预算决策的透明度和监督,提高社会公众对预算过程和资金使用的监督能力。
可以通过建立预算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布预算执行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避免滥用和浪费财政资金。
总之,预算制度改革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改革预算制度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管理效率,保证国家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预算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包括改革预算编制过程,推动财政分权,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等。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综述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综述一、前言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资金使用效率、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从计划型向市场型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推进和完善。
本文将就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行综述,从历史演变、现行体制、改革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历史演变1. 计划型预算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沿袭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计划型预算管理制度。
这一阶段,财政预算成为政府计划的一部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实行“统一安排、集中管理、严格审查”的预算管理原则。
政府通过预算编制、批准、执行和监督等环节,控制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推动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虽然这种模式为新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着经济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2. 市场型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经济体制,纷纷实行市场化改革,逐步转变为市场型经济体制,预算管理制度也随之发生变革。
所谓市场型预算管理制度,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政府财政预算的转变,落实预算管理的市场化和法治化。
政府逐渐放开对经济的控制,转向更多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行为,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预算法的完善。
我国从1980年代开始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公开条例》等相关法规,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2)责任财政制度的确立。
在以前,政府部门盲目扩大规模,浪费资金,财政收支不平衡等问题突出。
随着责任财政制度的确立,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中负起了责任,明确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推动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
(3)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落实。
浅谈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几点建议
浅谈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几点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是指政府在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实现公共支出合理、有序、高效使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仅关乎着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和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关乎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在这里,笔者将就如何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财政预算管理预算是财政支出的依据和核心。
强化预算管理是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基础和根本。
应建立健全的财政支出预算制度,明确支出的来源和去向,保证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要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加强对财政支出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支出经济合理、用途合法,切实保障公共资金的有效使用。
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从绩效的角度考核和评价财政支出的效果和效益,为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优化支出结构在财政支出改革中,要加强对支出结构的优化,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投入,切实增加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支出结构,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对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支出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支出改革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
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财政支出权限和责任,加强对财政支出的审计和监督,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的规模和速度,遏制不合理财政支出的膨胀。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
1.编制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履 行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逐级上报、审 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给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 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通俗地讲,就是 “一个部门一本账”。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 成,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采取自 下面上的编制方式,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 2.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2011年起,将各级政府所有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同时,健全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制度。
(3)建设和完善规范透明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实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目标。
(4)建设和完善健康稳定的国债管理体系,为财政运行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筹资渠道。
(5)建设和完善科学高效的国库现金管理体系,在保证国库现金安全和财政支付需要的前提下,提高国 库现金管理市场运作能力。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财政学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
3.改进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1)收入分类。按收入来源和性质,将预算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 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等6类。 (2)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具体分为:一般公共服务、 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 出、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 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等类级科目。 (3)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 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予、债务利息支出、 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
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基本情况预算会计是政府部门和相关直属单位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和管理手段。
预算会计是相对于企业会计而言的,是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执行政府财政预算为核心,适用于各级政府和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不进行完整会计核算的管理型会计。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财政部就印发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通知,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级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预算会计的性质是管理型会计,具有社会性和非盈利性,主要由预算会计的主体,各级政府和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所决定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会计核算,预算会计制度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采用借贷记账法,实行成本核算。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及时、全面、完整地反映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记录。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年来财政部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对政府收支分类进行了改革,在探索改进预算会计改革方面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加以改进。
(一)会计核算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作及结果。
财政总预算会计局限于当期的支出,不能适应多样化的核算要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形式从单一的财政无偿拨款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除了无偿拨款外还有政府参股等多种形式,而现有财政总预算会计并没有与时俱进,仅仅停留在政府直接拨款的核算环节。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深入,国库资金将逐步实行资本化运营,发生有价证券的买卖行为,政府的一部分资产将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
对此,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无法真实反映政府资产的状况。
(二)收付实现制总预算会计基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总预算会计是对本期已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的记录。
财政预算改革实施方案
财政预算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政预算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我国财政预算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本文将就财政预算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要完善财政预算法律法规体系,确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法律责任。
通过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传统的财政预算主要关注财政收支平衡,而忽视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政府部门提高绩效和效率,实现预算的科学配置和有效使用。
再者,要加强预算公开和民主监督,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通过建立财政预算公开平台,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和决策过程,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增强预算的公众参与性,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要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通过建立财政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为财政预算改革提供信息化支撑。
最后,要加强预算监督体系建设,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责任追究。
通过建立健全的预算监督体系,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强化对预算责任人的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总之,财政预算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对于提高我国财政预算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公开性,推动财政预算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推进财政预算改革,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为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财政预算改革会发言
财政预算改革会发言尊敬的主席、各位代表: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财政预算改革这一重要议题。
财政预算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想借此机会,就财政预算改革的必要性、目标、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财政预算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对财政预算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传统的财政预算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因此,我们亟需进行财政预算改革,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财政预算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财政预算改革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人民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增强人民对财政预算的信任;二是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确保财政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是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财政预算的执行效果。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下财政预算改革的优势。
首先,财政预算改革有助于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和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执行效率。
其次,财政预算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利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
再次,财政预算改革有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和人民对政府的认可度,提高社会稳定和治理能力。
然而,财政预算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阻碍,需要政府具备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
其次,改革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需要政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调配。
再次,改革后可能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及时进行调整和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财政预算改革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其次,要加强对财政预算改革的宣传和解释,增强人民对改革的支持和理解。
再次,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确保财政预算改革的顺利进行和落地。
最后,要加强对财政预算改革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预算改革对中国国家建设的意义
预算改革是指对财政预算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以实现财政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透明公开和监督约束。
预算改革对于我国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预算改革可以完善财政预算制度,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通过预算改革,可以加强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实现财政资金的最大利用价值,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国家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控制预算改革可以加强国家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控制,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
这样可以确保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稳定,为国家建设提供良好的财政环境和保障。
三、提高政府责任预算改革可以更加清晰地界定政府的管理职责和法定职责,使政府有更大的责任感。
通过预算改革,可以加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政府对社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使国家建设更加有序和高效。
四、优化财政预算资源配置预算改革可以优化财政预算资源的配置,使财政资金更加合理地分配到各个领域和部门,从而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均衡发展。
预算改革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财政预算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预算责任和权力,使财政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五、促进财政透明和监督预算改革可以促进财政透明和监督,完善财政预算的公开和透明机制,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审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这样可以提高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保障政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为国家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预算改革对我国国家建设的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和推动政府改革的关键举措。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化预算改革,不断完善财政预算制度,推动国家建设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六、促进经济结构优化预算改革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改革完善的财政预算制度,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预算管理制度与财政体制改革
预算管理制度与财政体制改革--ZF预算的产生单选题1. 英国于1988年制定了《财政稳定法》,其主要目标是(提高预算透明度)。
2. 现代国家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
3. 1215年,英国《大宪章》首次确认的基本预算与税收原则是(非赞同毋纳税)。
4. 1789年,英国首相威廉·配第在议会通过(《联合王国总基金法案》),把全部财政收入统一在一个文件中,至此才有了正式的预算文件。
5. 现代国家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
6. 现代预算制度是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君主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作为一种(经济斗争)手段出现的。
7. 中国的现代预算制度在(清朝末期)时期开始建立。
判断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ZF预算,既有预算又有决算。
(错误)2. 19世纪初,英国才确立了按年度编制和批准预算的制度。
(正确)3. 美国联邦预算制度的形成基本上是美国总统塔夫特个人天才的产物。
(错误)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编制了第一个预算——1949年财政收支预算。
(错误)5. ZF预算一旦经权力机关审批就具有法律效力,ZF必须贯彻执行,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在不经过经权力机关批准的条件下进行调整。
(错误)1. 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以后,宣布联邦ZF取消(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2. 下列选项中,关于预算管理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加拿大、英国、中国等国采用零基预算)。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国为实行“新绩效预算”所做的努力的是(现代ZF“再造”运动)。
4. 规划—项目—预算制度比较适合于下列哪个ZF机构的预算管理(国防部)。
5. 对新绩效预算制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即ZF再造运动))。
6. 美国(“评估与审议工具”)的目标是每年审核联邦ZF所有项目的20%,最终每个项目在五年之内都会得到审核。
7. 现实主义的预算理论认为预算具有(政治性和渐进性)。
8. 零基预算在美国哪位总统执政时期被广泛使用(卡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税法实务》期末考试论文姓名:陆振亚学号: 30909107 班级:法学0903 得分:关于《厦门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方案》的几点思考摘要:本论文主要是以厦门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方案为蓝本,总结了一些关于财政预算的看法和观点。
并且结合了一些如今的主流学术意见和改革模式,力求从个案中的解读中探索出一条预算改革之路。
关键词:厦门财政预算个人思考厦门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方案引言:近年来,财政部门加大了预算管理的改革力度,在提前预算编制时间、推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制订标准化定员定额、试编部门预算、实行单位各项收支统管、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以及细化预算内容、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统一发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改革仍不规范、不彻底,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制时间偏短,编制内容较粗,项目论证不充分,一部分资金落实不到具体项目,导致支出进度偏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预算缺乏约束力,;二是财政资金实行按性质和部门归口管理,使得资金分配交叉分散,运作中互相扯皮,财政难以对部门经费实施整体控制和监督,无法有效地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三是部门开设帐户过多,资金来源多渠道,财政监督难度加大,一些部门法制观念淡薄,存在擅自改变预算资金规定的用途或违纪使用财政资金的现象,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时有发生。
因此,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方针政策,增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法制性,进一步规范政府、财政、部门的行政行为,迫切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
案例结合评述:改革的内容(一)改革预算基本组织形成,实行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组织形式,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它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实行部门预算就是将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转移到部门,以部门为依托,构建一个新的预算管理体系。
其主要内容是:(1)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财政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2)减少并逐步取消财政与部门中间预算分配和批复环节,所谓中间环节是指有预算分配权部门安排预算的环节。
凡是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均作为预算部门,财政直接将预算编制并批复到这些部门;(3)部门预算从基层单位编起,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分析基层会计单位的收支预算建议计划,编制部门收支预算建议计划并报财政部门审核。
个人意见: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既是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建设的起点,也是评价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建设成败的核心。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一直沿袭5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基数加增长”,也就是基数法预算模式。
这种预算模式的好处和弊端,我们这里就先不多做讨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我国如今是摒弃了这种预算模式。
我国新采取的部门预算,其实也是从2000年开始中央试点推行的。
实行了短短的十二年,有取得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当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有。
但总体上来说,实行部门预算是一个大趋势,我们今后应该在完善这项制度上下苦功夫。
(二)改变预算编制内容,实行综合预算。
部门预算的编制以综合预算为内容,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
一个部门预算即是一个综合预算,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
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预算拨款(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统一作为部门预算收入;部门预算支出主要是指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掘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各项行政事业费、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及其他支出等。
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单位)支出需求,先由财政预算外专户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安排,不足部分再考虑财政预算内拨款,同时结合本级财力情况,依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发展经费的顺序核定。
个人意见:我国自从财政预算改革以来,就开始实行综合预算的模式,这种模式奉行“积极稳妥、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的原则,将事业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及安排的各项支出全部纳入综合预算,并对单位财务管理活动进行适时监控。
当然,这种进步和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现实的状况并不怎么乐观。
虽然我们推行综合预算制度,但是这一原则并没有落实到位,很多部门并没有真正让出自己对于资金的使用权限,特别是一类土地管理部门,其涉及出让等总是会牵扯出很多的资金。
另一个方面,综合预算也需要一个相对于专业的预算机构,既要对于政府收入和支出有一个了解,又要做出专业又符合民意的判断。
这在如今中国民意确实的环境里,实属一个难题也。
在我们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当然也要对未来报以信心,改革的推进总是缓慢而有步奏的,一蹴而就往往只会让弊端无限的放大。
诚然,厦门市在这方面也做了一部分努力,但真正的效果是老百姓说了算的,所以,有待时间的检验。
(三)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推行标准收入预算和零基预算法。
1、收入预算的测定。
研究和探索运用标准收入预算法来测算收入。
一定量的收入来源能够提供一定量的财政收入,彼此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函数关系,其比例作为测算收入的参照标准。
标准收入预算法即以这些“标准”做参照来测算收入,同时根据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和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下年度可能发生的影响收入的因素,与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充分协商确定。
收入预算要按收入类别逐项核定,对部门或单位组织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他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部门其他收入要核定到部门(单位)、到项目。
2、支出预算的测定。
支出预算实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它要求在编制预算时,一切从零开始,即根据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分别轻重缓急重新测算各个部门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
对人员经费预算按照标准逐人核定;对公用经费采用标准化定额和定项拨款(补助)相结合的原则编制;对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掘改造、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城市维护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等建设性支出和教育、科学、卫生、文体广播及其他部门事业性专项支出以及行政、公检法等行政部门专项发展经费预算,要进行项目论证,测定支出概算,并结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分类排队,制定滚动项目发展计划(一般为三年)。
年度预算要编制到具体项目。
个人意见: 在收入方面这块,我没什么好说的,财政这块我相对于比较熟悉的是两个词:“开源”和“节流”。
但我认为就国家而言,“开源”这块的重要性并我们个人那样重要,相比较“节流”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这一方面是我们纳税人交的钱,要明白怎么花了出去,另一方面,这也是规划好已经有的钱,远比如何去赚那些还没有收进袋子的钱更有意义。
所以,我们来看支出这块,零基预算法对于我们或许会比较陌生一点,零基预算最初是由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有否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
这种预算不以历史为基础作修修补补,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
(四)加强财政资金管理,采取集中统一管理办法。
一是严格资金帐户和部门财务管理。
实行部门银行帐户审批、登记、建档制度,统一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各项资金和财务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
二是财政部门内部实行财政性资金统一帐户管理。
国库帐户、预算外专户和各类专项资金(基金)帐户由财政部门内部一个机构统管,分户核算,切实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调控能力。
三是建立规范、公开的政府采购制度。
在细化预算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在财政下达的预算中明确各项预算部门需要进行采购的范围和数量。
同时,扩大政府采购项目范围,逐步把政府采购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公共设施建设及相关服务方面,运用市场方式使用财政资金,以提高配置效率。
工程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标,合同管理。
四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所谓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代理行开设帐户,同时,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帐户进行拨付.也就是说,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征收机关、执法机关目前设置的各种收入过渡帐户以及各部门、各单位自设的各类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帐户将不复存在,财政性资金全部并入国库帐户;以支出方面讲,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时从国库帐户直接划入商品和劳务提供者的帐户,不再经过相关部门和单位银行帐户核算。
当前应根据先易后难,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先在人员工资统一发放和政府采购方面试行财政专户集中支付制度。
个人意见:财政资金管理,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政府采购。
有关于政府采购的丑闻,我们就先不累述了,什么天价茅台,天价优盘等等。
为何政府采购的猫腻如此之多,屡禁不止?我想这都是缺乏统一管理的后果。
虽然说,统一管理之下,也不一定就可以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因为毕竟在政府的面前,财政资金的使用本来就具有很大的内幕性。
(五)完善预算管理程序,实行标准预算管理周期。
实行标准预算管理周期是建立预算管理新机制的重要方面。
一个预算管理的标准周期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三个阶段构成,起始于上年6月,终止于次年6月,共25个月。
在每一个预算年度内,不同预算管理周期的三个阶段同时并存。
1、预算编制分阶段。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预算编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预算的权威性、可监督性,决定了预算执行的质量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在未来预算年度中的施政绩效。
实践证明,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先天性缺陷,将不可避免地对后续的预算管理过程造成很大冲击。
现行的预算编制周期一般是3-4个月,财政部门来不及全面详细地对预算进行全过程审核和调整,使预算编制内容过粗,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将预算编制周期延长,从上年6月始至12月止,期限为7个月。
财政部门具体负责预算编制的组织、协调、审核、汇总,主要任务是在对上年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并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测算下一年度预算收支规模和增长速度,制订标准化定员定额,据此编制下一年度本级预算草案和部门预算,汇总区级总预算,形成全市总预算草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政府审定后,由政府提交人代会批准后批复到各部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