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云南洞经音乐

云南洞经音乐

童年·向日葵
方 华摄
《野兽列车》透视人与动物的关系
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办的申平动物小小说集《野兽列车》研讨会日前 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申平在这一题材领域勤奋耕耘,形成了自己的鲜明 特色。《野兽列车》里的动物小小说,全部围绕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 涉猎了环保、人性、社会等多方面的主题。小说以动物为载体,透视人类社会和 动物王国的方方面面,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构 成了一个奇妙非凡的世界,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兵临城下,马嘶人喊, 空城之计,当机立断。 临危不惧,气定神闲, 瞒天过海,转危为安。
痛定思痛,溯本求源, 赏罚分明,率先垂范。 引咎自责,仰不愧天, 反躬自省,肝肠寸断。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不灭曹,扼腕长叹。 积劳成疾,灯尽油干, 死而后已,羽化飞天。
是非成败,过眼云烟, 赤胆忠心,苍天可鉴。 名垂青史,字里行间, 彪炳千古,光辉灿烂。
中华成语正气歌
辛龙
壬辰初冬,在举国 上下,普天同庆党的十 八大胜利闭幕之际,笔 者欢欣鼓舞,心潮起 伏,夜不能寐,深感中 华正气文化源远流长。 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之 余,遂用中华成语 *&# 句作现代格律诗 《中华 成语正气歌》。
开篇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 流年似水,往事如烟。 忠臣烈士,群星璀璨, 流风遗泽,代代相传。
下篇:和珅
工于心计,老谋深算, 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呼朋引类,推杯换盏, 觥筹交错,笑容满面。
笑里藏刀,口蜜腹剑, 含沙射影,诡计多端。 嫉贤妒能,挑拨离间, 心怀叵测,暗放冷箭。
青云直上,一步登天, 下车伊始,出头露面。 一人之下,低眉顺眼, 万人之上,高不可攀。
翻雨覆云,大权独揽, 不容置喙,一手遮天。 趾高气扬,自命不凡, 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对云南洞经音乐的一次田野调查

对云南洞经音乐的一次田野调查

日庆典 ”,是 由民间艺术 团体 “ 昆明昆剧和古乐研 究 会 ”组织发起 ,其 目的在于促进 民间艺术团体之 间的
交 流 ,推 动 民 间 艺 术 的 繁 荣 与 发 展 。在 两 天 的演 出活
这个 团 的打 击乐 很 出众 ,也使 用了 一些 民族 乐
器 , 另外 还 有 民歌 海 菜 腔 以及 烟 盒 舞 的表 演 。
洞 经 音 乐 是 有 着 悠 久 历 史 的汉 族传 统 音 乐 。它 渊
他 们 曾于 20 年 赴 香 港 中文 大 学 、城 市 大 学 、科技 大 04 学 访 问演 出 。这 个 团 中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两 位 老 艺 人 :王
源于道教科仪音 乐,并广泛吸收各 时代 及各地区 民族 民间音乐元 素,成为集中 华传统 音乐之大成的艺术表 演形 式 。如今 ,洞经 音 乐在 中原 绝大 部分地 区已消
第五要重视对洞经的学术研究通过对其源流流变本土化过程及其价值等方面问题的深入研究促进其发展同时还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洞经音乐的研三小结通过参与此次活动笔者对云南洞经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就本人比较感兴趣的两个方面作一番阐释供读者参阅
第 l 卷第 2 8 期 29 6 0 年 月 0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5 德宏州梁河县南甸丝竹洞经 乐团 .
这 个 团 的领 导 比较 有 经 济 头 脑 。梁 河 县 是 葫芦 丝
动 中,来 自云南各地洞经乐 团的演 出占了一天半 的时
间 , 是本 次活 动 的 重 点 ,此 外 还 有 一 支 佛 教 乐 团 和一 个 古 琴 研 习会 的 演 奏 。笔 者 当 时 作 为 云 南 民族 大 学 的
龙头 寨的彝族 尼苏人 ,是 云南第一个彝族洞经乐 团。 除了演奏洞经音乐 ,他们还 表演了彝族 民间歌舞 ,用 彝语 演唱彝族 山歌等 ,并采 用了彝族特有的 乐器 :直 箫 、鱼鳞 、八音弦 、三音 巴乌等 。

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方面 阐述了做人要 以“ 孝” 治身 、 治家 、 治 国、 治天下的道理 , 巧 妙而有效的把儒家思想的宣传教化融进 了洞经经曲中。 另外 ,
进入新世纪 , 各地在挖 掘 、 开 发民族 民间文化 的同时 , 对 洞经的研讨 、 探索和利用也进入一个空前的阶段 , 洞经的主次 地位 随之发生互换 , 洞 经从 音乐 中谈 出, 从 庙宇 中冲出 , 走 向
由于洞经是佛教 、 道教 、 儒教 三教结合 的特殊体 , 加之它 有祭祀 、 宣教 、 娱乐三大主要功能 , 在演 奏各种经典 时把各类
思想贯穿其中 , 从而达到了向人们宣扬 、 教化的作用。比如《 文 人 。
昌大洞孝经》 分别从“ 育子 、 体亲 、 辨孝 、 守身 、 教孝 、 孝感 ” 六个
关键词 : 禄丰 ; 洞 经音 乐 ; 道教 中图分 类号 . J 6 0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2 3 — 0 1 5 4 — 0 2


洞经音乐的历史渊源
禄 丰县现存的地方史料中均可找到部分记载 ,禄丰文史
第 四辑 ) 中载 , 明初时期 , 迤西古道第三关 “ 炼象关 ” ( 今 洞经 因以道教《 太上无极总真文 昌大洞仙经》 为其 主要颂 资料( 同 经 唱经 而得名 , 民间也都 以《 大洞仙 经》 为洞经之首 。因此 , 洞经 禄丰县金山镇炼象关村委会所 在地 )文化艺术方面就有} 天官 、 拜星 、 花灯会 、 滇戏( 玩友会 ) 、 话剧等 , 还有清唱等会 源于道教 ,并以道 教经典 为基础 。洞经所崇祀 的神灵十分广 会 、
泛, 涉及儒教 的有至圣先 J ' W  ̄ L 子, 佛教 的有 如来 、 释迦牟尼 、 观 元君 、 何祖元 君 , 但是 崇祀的最高神灵是 “ 元始之尊 ” , 主祀“ 文 昌梓潼元皇帝君” 。洞经 的宗 旨, 一是普渡众 生 , 救苦救难 ; 二 是教人立身之本 ; 三是颐养身心熏陶儒雅 。 洞经宣扬 的内容大 都与儒家所提倡的“ 仁、 义、 礼、 智、 信” , “ 孝、 悌、 忠、 信、 礼、 义、 馆。 炼象关的洞经会叫如意社 , 过去小铺子朝 阳寺的洞经会 叫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民族音乐是一种代表着各个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它既是历史文化的呈现,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其中之一的洞经音乐,更是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中独特的民族性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本文将深入浅出的探讨洞经音乐的起源、演奏技巧以及对中国音乐产生的影响等相关问题。

一、洞经音乐的起源洞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它源于西域民间音乐,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并发展,最终成为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它最早的形态是用羊膜、牛皮、或麻布制成的洞二胡,后来又在它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出了洞箫、洞琴等不同种类的乐器。

历史上,洞经音乐主要流传在新疆地区。

明代诗人杨慎曾说过:“从古以来,百戏都有西王母蓬蒿宫之乐”。

在新疆,洞经音乐被认为是较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也是展示当地民族文化的必备元素之一。

二、洞经音乐的演奏技巧洞经音乐在演奏技巧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演奏者首先要学习正确的吹、吸、转音技巧,掌握吹气口、舌唇等关键技巧,才可演奏出高品质的音乐。

同时,在演奏过程中还需注意乐器的吹气力度和呼吸节奏,使音乐效果更加精确。

洞箫最重要的演奏技巧是快、准、响、清、稳和变调。

快指的是演奏时速度不慢,准则意味着准确无误的演奏,响是指演奏时发出的声音要饱满、悦耳,清指的是声音的音色清澈、通透,稳则是演奏时要保持节奏和稳定的音高,变调则是指乐器在演奏过程中会发出一些嘶嘶声,这种声音是洞箫的特点之一,是演奏者需要掌握的技巧。

三、洞经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洞经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首先表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的特点,加强了各个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协作,不仅在音乐技艺上有所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洞经音乐在新疆地区也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新疆地区的文化艺术水平,是新疆历史文化的缩影。

洞经音乐作为一种弘扬中华文化的音乐艺术,与其他的中华文化一样,值得我们的传承与发扬。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摘要】洞经音乐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从洞经音乐的起源和特点入手,探讨了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及其演奏方式。

深入探讨了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强调了洞经音乐对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其独特魅力,呼吁加深对洞经音乐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读者将对洞经音乐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独特魅力所在。

【关键词】洞经音乐, 民族音乐, 起源, 特点, 地位, 演奏方式, 传承与发展,现代影响, 未来发展, 重要性, 独特魅力, 认识与理解1. 引言1.1 洞经音乐的起源洞经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丧葬仪式和祭祀活动。

在古代社会,洞经音乐被认为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工具,可以传达人们的祈祷和祝福。

据传说,洞经音乐最初是由一位智者所创造,他用空心竹子制作的洞经演奏出一曲曲悠扬的旋律,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随着时间的推移,洞经音乐逐渐演变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洞经音乐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文化传统,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洞经音乐富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情感,通过独特的演奏方式和旋律结构展现出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古代社会,洞经音乐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只有特定的宗教仪式或宫廷活动才能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洞经音乐逐渐走出了宫廷和庙堂,传播到民间并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发展。

1.2 洞经音乐的特点1. 独特的音色:洞经音乐的乐器洞经具有独特的音色,通常被描述为清朗、悠扬、婉转。

这种音色来源于洞经的特殊结构和演奏技巧,给人一种纯净、悦耳的感觉。

2. 自然的旋律:洞经音乐常常以自然界的声响为灵感,如流水、风声、鸟鸣等,因此其旋律多是简单、优美、流畅的,让人仿佛置身大自然之中。

3. 悠久的历史:洞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作者:易星君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01期摘要:洞经音乐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道教音乐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发祥于四川巍山,起源于古蜀氐羌祭祀音乐,因以谈演道经《太上无极文昌大洞仙经》为主,故称为洞经音乐。

本文主要经本人的亲自调研及研究资料的整合与总结从洞经音乐的起源、分类、表演乐器与方式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关键词:洞经音乐起源分类表演乐器与方式一、洞经音乐的起源洞经音乐产生并流传于文昌祖庭——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及周边的一种民间祭祀文昌帝君时的伴奏音乐,因演奏《太上无极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是个珍贵而独特的古典乐种。

东晋蜀人张育战死后,人们在梓潼为其立祠,尊为文昌帝君,然后与道教的文昌信仰相结合,成为了道教的文昌帝君。

南宋时,蜀地宝屏山玉虚台道人刘安胜作《太上无极文昌大洞仙经》,此经以劝善为宗旨,以道教的礼仪为主要内容,并融有道教修炼方法。

直到元朝,以唱诵《太上无极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内容的洞经音乐也逐渐形成。

明朝末年,洞经音乐由四川梓潼传入大理,再由大理传到各地。

也有传说明代末年中后期传入丽江,再由丽江的白沙经大盐古镇再到金沙江沿线传到各地。

二.洞经音乐的分类洞经音乐如今在云南大致分为了以丽江地区为主的纳西古乐与大理地区的南诏雅乐。

丽江的纳西古月,在乐器方面运用了纳西族的特色乐器,承袭并综合了古氐羌文化、吐蕃文化,在其传入丽江的近四百年中,又不断融汇了纳西文化的特定氛围之中。

而大理的南诏雅乐俗称“巍山洞经古乐”,巍山乃南诏国,所以它吸取了中原文化和宫廷音乐的韵味,也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的风格特色,成为庄严典雅、高亢深沉、唱词优美的风格,是研究民族古乐的活化石。

而丽江的纳西古乐偏向丝竹,比较喜欢用吹打乐器,所以造成了音乐的个性风格不同。

三.洞经音乐的表演乐器与方式在云南麗江納西古乐的主要表演队是纳西大研古乐会,而在大理则是以南诏古乐为主在大理古城蒋公祠表演的南诏古乐学会。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洞经音乐是云南省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由云南南部地区的彝族人民所演奏的音乐形式。

洞经音乐的特点是节奏美妙优美且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音乐中内隐的深刻思想和文化,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一般而言,彝族人民在婚礼、丧葬、祭祀等各种重大场合都会演奏洞经音乐。

古老的洞经音乐是由野外自然声音和声韵语调等因素的融合而形成的,经过长期留声和传承,逐渐演变成为充满深情的音乐形式。

洞经音乐的演奏者多为有着丰富经验的老人,他们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各种节奏和旋律技巧,同时还要贯彻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传达出深刻的文化意义。

洞经音乐之所以被视为彝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因为它深刻地表达了彝族人民的生态观念与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然界和人生命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在演奏过程中,洞经音乐以采集到的自然音素、庙会唢呐音乐和祭祀乐器的声响为基础,通过对自然和人的心灵表达进行诠释和融合,展示出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内涵。

洞经音乐虽然在形式上非常朴素,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却博大精深。

洞经音乐能反映出彝族人民对于人性中心价值观的追求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依存和共生关系,正是因为这种深刻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洞经音乐才能够被保护和传承。

现在,由于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危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洞经音乐的传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洞经音乐就注定要消失,相反,它仍然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音乐形式,值得我们去发现并传承。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保护和传承我们传统的文化艺术,让它们继续在新的情境下欣欣向荣。

彝族人民在演奏洞经音乐的过程中,依旧可以发现美妙和低沉的声音以及文化价值和哲学思想的体现,它充满了彝族文化的独特特色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正因为这种文化传承的意义,洞经音乐才能够在音乐界中保持着独特的地位,并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热爱。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毫不懈怠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彝族文化艺术,就能够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中发扬光大。

云南洞经音乐多元化的审美风格分析

云南洞经音乐多元化的审美风格分析
中原 王朝 移 民 开 发 的 洪 流 进 入 云 南 , 应 了 云 南 的 “ 化 ” 流 顺 汉 潮
而广泛散布到各地 , 并与云南各地的 民族 民间音乐相融合 , 形成 了洞经音乐多元化的审美风格。

儒家 中庸平 和 、 礼乐治世思想 的因素 。洞经音乐除 了与道教 、 儒 家音乐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 , 它还与历史上久 已流传 的佛教音 乐有着或明或晦的关系 。这种关 系, 具体表现在洞经音乐中对佛 教“ 梵音” 曲调 的兼融 。如卫琪注《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 卷二第三十 中就有关于“ 平座赞》 《 梵音唱” 的记载 , 其意很可能是 指文昌洞经音乐中的《 平座赞》 曲, 一 是要用佛教梵音 的曲调来进
妙 法 莲华 谈 经 》 。在 排 演 洞 经音 乐 的 神 案 上 , 了有 文 昌帝 君 的 除
从 以下洞经音乐 曲谱来源 即可窥见 云南洞经音乐在音乐元
素 上 的 多元 融 合之 特 征 : 道 曲 : 州 歌 ( 家 法 曲 , 初 沐 英 入 滇 时传 人 )洞仙 赞 ( 甘 道 明 、 洛 阳 道 曲 )道 士 歌 ( 涤 山传 来 )普 光 赞 、 岩赞 、 台月 、 清 宫 、 、 大 、 云 瑶 上 天宫 颂 、 武 赞 等 。 真
云南省搜集 的一部分洞经 曲 目如 《 观音扫殿》 《 、朴佛 腔》 《 、佛偈
子》《 、佛座子》 《 、普庵咒》 《 、释谈章》 中找到依据 。
二 、 乐元 素 的 多 元 融合 音
从洞经音乐谈诵 的经籍来看 :既有道教 经典 ,如 《 大洞 I I 经》 《 、关圣帝君觉 世真经》 也有儒家 经典 , 宏儒圣经》 《 ; 如《 、孔子 觉世真经》 还有佛 教经典 , 大 圣观音度人圣 经 阐微》 《 ; 如《 、 大乘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民族音乐是全球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代表着不同民族独特的音乐传统和文化。

而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洞经音乐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洞经音乐既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浅谈关于洞经音乐的特点、演奏方式以及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洞经音乐是中国西南地区藏族、纳西族和彝族民族的音乐形式。

其特点在于对于自然和宇宙的崇拜、对于生命和自然界的赞美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思。

洞经音乐源于古老的宗教仪式,在演奏中融入了吟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元素。

这种音乐形式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民族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洞经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是洞经。

洞经是一种制作简单却如此神秘的乐器,由骨、竹子或者金属制成。

演奏者会用不同的技法吹奏洞经,创造出独特的音色和音乐效果。

此外,演奏者还会配以声音和肢体动作,使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和生动。

综合各种技法和元素,洞经音乐在传达情感和意义上有着极高的表现力。

洞经音乐不仅是一种演奏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的方式。

在古代,洞经音乐是传统仪式和宗教活动的一部分,承载着祈祷、祭祀和庆典的功能。

而在当代社会,洞经音乐已经逐渐成为文化旅游和商业活动的一部分。

洞经音乐的演出和传播,既可以增加民族文化的曝光度,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洞经音乐还是民族身份认同和社会凝聚力的象征。

通过保护和传承洞经音乐,可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全球化的蔓延,洞经音乐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洞经音乐在年轻一代中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传统音乐被外来音乐淹没,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因此,保护和传承洞经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艺术家和社会机构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培养专业人才以及组织演出和教育活动,来推动洞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在推动洞经音乐传承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让这种传统音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乐法自然,和而不同--浅谈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乐法自然,和而不同--浅谈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传 统洞经音 乐的文化思 想和 内涵, 有助 于我们 更好地 了解事物发展的脉 络: 另一方面是洞经及其音 乐本身的本质与特点,
可知 洞经 音 乐是 一 种 有 着 深 厚 传 统 文 化底 蕴 的 意识 形 态 。在 音 乐 本体 层 面上 ,遵 循 传 统 思 想 ,结 合 实 际 ,与时 俱 进 ,分 别 从
洞经所表达 内容 ,旋法、结构、和声、配器、歌 唱或演唱形 式等各种要素,具体地 阐述传承和 发展的重要性 与可能性 。
关键 词 : 乐法 自然 和 而不同 旋 法 曲 式 和声
洞经音乐属于我 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音 乐类 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 ,它也显现 了我 国思想领域中的精髓 。对于它的 保护和传承 , 应该是一个严肃 而复杂的问题 , 不仅需要客观有效的务实态度 , 还得具备科学发展 的长远战略 。 因此在这 点上 , 笔者仅就音乐发展 的思想意识和音乐技法两方面试做它 山之石 。
任 立志 侯延爽
《 乐 法 自然 , 和 而 不 同 》
法蜀 , 和
一 一

浅谈洞经音乐 的传承与发展
任立志 侯延爽

要 : 本 文从 洞 经 音 乐思 想意 识 和 音 乐本体 角度 两 方 面 来谈 洞 经 音 乐的 传 承和 发展 。在 思 想 意识 层 面 ,一 方 面 了解
二、和而 不同——传统洞经 音乐技法基础上的传承与革新
从音乐本体论角度谈洞经音乐技法的传承与革新 ,洞经音 乐和其它音乐形式一样 ,都要从内容 、形式两方面进行 ,如洞 经音乐所表达 内容 、旋法、结构、和声 、配器、歌唱或演唱形式等各种要素。在此我们通过实 际的谱例加 以说 明,选择的 曲 谱为梓潼 、大理洞经音乐的 《 古乐谱》 ,属于当地洞经音乐表演队表演 曲 目或者是老艺人 口授心传之作。( 谱例见附录 ) ( 一 )独特气息的表现 内容 不管何种风格 的洞经音 乐,其本质隶属于宗教 ,因此,洞经音乐所表现的主要 内容与世俗音乐会有所不 同。从现存 的曲 谱可知 ,梓潼洞经音乐表现 的内容更多地集 中于 自然、历史、社会现 象等方面 。旋律所折射 出的意境高远、气息悠长 ,繁 简 有序 、耐人寻味,这 反 映就 是 “ 乐 法 自然 ” 、“ 天人 合 一 ”的思 想 ,即 天 、地 、人共 为 一体 。很 多道 乐的 内容 隐 含 了

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摘要:禄丰洞经音乐和省内滇西一带的洞经音乐的风格韵味大体相同,都是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相互吸收、交融、演变、发展而成的组曲式音乐,集唱、诵、忱、奏于一体,具有古朴、典雅、精深的审美特点。

关键词:禄丰;洞经音乐;道教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54-02一、洞经音乐的历史渊源洞经因以道教《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其主要颂唱经而得名,民间也都以《大洞仙经》为洞经之首。

因此,洞经源于道教,并以道教经典为基础。

洞经所崇祀的神灵十分广泛,涉及儒教的有至圣先师孔子,佛教的有如来、释迦牟尼、观音等,道教的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关圣帝君、太乙真人、麻祖元君、何祖元君,但是崇祀的最高神灵是“元始之尊”,主祀“文昌梓潼元皇帝君”。

洞经的宗旨,一是普渡众生,救苦救难;二是教人立身之本;三是颐养身心熏陶儒雅。

洞经宣扬的内容大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相吻合。

洞经又是一种音乐形式,由经腔、曲牌两部分组成。

经腔各地的叫法有差异,禄丰地区叫上座、上席、大调等;曲牌叫下座、下席、拈香牌子、小调等。

曲牌又为大乐曲牌、细乐曲牌之分,它包括金石管弦诸种乐器,有打击乐、弦乐、拨乐、管乐四类。

由于洞经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结合的特殊体,加之它有祭祀、宣教、娱乐三大主要功能,在演奏各种经典时把各类思想贯穿其中,从而达到了向人们宣扬、教化的作用。

比如《文昌大洞孝经》分别从“育子、体亲、辨孝、守身、教孝、孝感”六个方面阐述了做人要以“孝”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的道理,巧妙而有效的把儒家思想的宣传教化融进了洞经经曲中。

另外,不同的活动内容有不同的设坛地点和方式,不同的经典有着不同的宣教内容。

如《忠义经》重点讲述关帝君、孔子等丰功伟业,教人忠君报国;《赐福经》倏观音菩萨义教人立身行道、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救劫经》祈求神灵解厄降祥,消灾免难,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大理历代洞经音乐文化人物

大理历代洞经音乐文化人物

大理历代洞经音乐文化人物洞经音乐最初来源于道教,这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有关洞经音乐的人物涉及到道教人物也就不足为怪了。

大理洞经音乐文化在其70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内容上得到了大量的充实完善,形式上有了全面的创新,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洞经音乐人才,也只有这样,洞经音乐文化最终才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事实上综观云南洞经音乐文化,不论何地何时,都有一批自己的洞经音乐英才在支撑着洞经会,促进洞经音乐文化的发展。

从洞经音乐产生至今,全省洞经音乐人才可谓多如牛毛,难以计数,他们是洞经音乐文化的一大笔财富。

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尽管云南省各地洞经音乐英才辈出,历代精英难以计数,但在这里笔者惟有对苍洱境内历代部分主要人物进行介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洞经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十分久远的过程,且与各种宗教相互牵连,因此对其有关人物一概而论,恐难显出真实面目,也不符合科学性和客观性,故拟将所介绍的人物分为三类:一类就是带有浓厚宗教神话色彩的道教神仙,如西王母等;第二类是从大理洞经音乐产生、形成至解放前的历史人物;第三类为解放后至今的大理洞经音乐文化英才,三分类法,贯穿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始终,是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教育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又一历史见证。

(一)神话传说人物西王母西王母,俗称金母、王母娘娘,是道教的女仙之长,玉皇大帝的妻子,也是中国民俗信仰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

据研究,她最初来自汉文化圈之外,是一个原始部落的图腾神,居住在昆仑山瑶池,后经过道教的几次大改造,才变成一个女神领袖。

最后又由于玉皇大帝信仰的兴起,她终于成了人们敬仰的玉皇大帝的正宫娘娘,道教的女仙之长。

传说大理的洞经音乐原为瑶池玉律,是天上的仙乐,属八部仙音之一的玉清音,由王母娘娘执掌。

《叶榆稗史》中的《八部仙音》载:“……玉清音为金母所有。

金(王)母游于人间,携乐工三十六,行乐于点苍山,遇童陈玄子而怜世无仙音,令侍女传之百曲,为大洞天音……”《叶榆稗史》和《淮城夜语》的其他记载亦与此大同小异,大致说的就是洞经音乐是王母娘娘瑶池宫中经常演奏的仙乐,在元末明初,王母常携侍女乐工到点苍山中和峰香草坪演奏;因其怜世无仙乐,便遣其属下乐工天音童子投胎到大理城,取名为玄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

浅谈民族音乐之洞经音乐【摘要】洞经音乐是一种传统的民族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概念和特点。

起源于古代,演奏方式多样且富有技巧性,地域分布广泛,文化意义深远。

洞经音乐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和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洞经音乐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展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洞经音乐在维护民族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性,有着广阔的未来展望。

深入探讨洞经音乐的历史、特点和演变,对于了解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洞经音乐, 民族音乐, 起源, 演奏方式, 地域分布, 文化意义, 发展趋势, 重要性, 未来展望1. 引言1.1 洞经音乐的概念洞经音乐是一种源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其特点是以空心竹子制成的管乐器“洞经”为主要乐器。

洞经音乐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据传说是由黄帝时期的神农氏所创制。

洞经音乐是以竹制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吹奏、击打、吼唱等方式表达情感。

这种音乐形式通常在祭祀、庆典、宗教仪式等活动中演奏,具有浓厚的宗教和民俗色彩。

洞经音乐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被视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被认为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珍品之一。

在当今社会,洞经音乐仍然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

1.2 洞经音乐的特点洞经音乐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民族音乐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深奥的哲学内涵:洞经音乐通常蕴含着深奥的哲学思想,反映了民族文化的智慧和历史积淀。

通过音乐表达,传达着民族对生命、自然、宇宙等深刻话题的思考与感悟。

2. 独特的演奏技巧:洞经音乐的演奏技巧多样且具有挑战性。

演奏者往往需要掌握特定的吹奏、击打、拉弦等技术,才能准确表达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音乐形式的多样性:洞经音乐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如器乐曲、歌曲、舞曲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

洞经音乐产生的渊源考释

洞经音乐产生的渊源考释
影 响下成为云 南重要 的民俗文化之一 ,这 其 中的过程是 漫长 而又复杂的 ,这一过程 需要我们慢慢探 究。然而 ,关 于洞 经的渊源 ,
众说 纷纭 ,说 法不一,许 多人认 为其 源于传说 的 “ 龙 汉时代” ,还 有人为人其 源于周武王 时代 等等 ,本 文对洞经音 乐进行研 究, 试 图考释 其产生的渊源以及发展 的轨迹 ,从而推动对其进一步 的研 究。 关键词 :洞经音 乐;考释 ;起 源 ;发展 阶段
历 由生到灭的过程。故此可知 ,所谓 “ 龙汉”乃道教地位杜 撰 ,不足为信 。而说洞经乃 “ 原始天王”在 “ 龙汉时期”创
1 . 表演程序上的相似性 洞经音乐与道教音乐 的表演上十分相似 ,特别是表演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立 的也变 得不 足 为信 。 序 上 。首先 ,从 历 史文 献 中看 ,宋 元 时期 的洞 经 音乐 的 表演 ( 2 ) 将洞经音乐之源归于周代 的人是元代 的卫琪 ,他认为 主 要 由 “ 斋沐” “ 更衣” “ 焚香 ” “ 叩齿 ” “ 念 咒 ” 等 十 洞经在周代已有 ,但周代道教还未出现 ,更没有文昌帝君一 余项组成I 。

是 漫长 而又 复杂 的 ,近些 年 对于 洞经 的研 究 也 日趋成 熟 ,本
文将综合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 ,对洞经的渊源进行进一步
的 考辨 和 阐释 。

二 、洞经 音 乐对 道 教 音乐 的 继承 以及对 其 他 音乐 的 吸 收 与 借鉴 ( 一) 对 道教 的继承

对 于 洞经产 生 时 间的考证
洞 经音 乐产 生的渊源 考释
程 晓
( 肇庆 医学 高等 专科 学校 ,广 东 肇庆 5 2 6 0 2 0 )

云南洞经音乐初探

云南洞经音乐初探

作者: 雷宏安;彭幼山
出版物刊名: 宗教学研究
页码: 45-52页
主题词: 洞经音乐;乐曲;云南;乐器;将军令;旋律;工尺;音色;道教音乐;朝天子
摘要: <正> 洞经音乐是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格独特、流传较广的地方乐种之一。

自明清以来它就在云南广泛传播,对纳西族、彝族和白族的音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它进行深入调查和发掘整理,不仅能为我们研究道教音乐的发展变化提供一批新的资料;而且能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音阶、音调、旋律、节奏、曲体结构、风格色彩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人们探索宗教和音乐的复杂关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调查,仅就洞经音乐的一些问题试作探讨,请识者专家指正。

洞经音乐简介

洞经音乐简介

洞经⾳乐简介洞经⾳乐简介 洞经⾳乐(Dongjing music)流⾏于中国云南省汉族、⽩族、纳西族群众中的⼀种民间⾳乐。

原为道教礼仪⾳乐,因其内容为颂唱《⼤洞仙经》的经⽂⽽得名。

洞经⾳乐在云南约始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清中叶直⾄民国初年,逐步衰落于抗⽇战争时期。

这⼀⾳乐形式的产⽣⽆史籍记载,但它和宣讲颂唱的“道藏”经籍──《太上⽆极总真⽂昌⼤洞仙经五卷》的产⽣、流传、演变,以及“赕经”这种以宗教为内容的表演形式有着切关系,尚待进⼀步考证。

“赕经”,是对整个宗教礼仪活动的泛称,亦称为“做会”,这是⼀种以宣传宗教教义为内容讲唱结合的艺术形式。

“赕经”活动⼀般在关神庙中举⾏。

会期3天或5天,内容以演唱的经⽂不同⽽有别。

洞经⾳乐包括了吹、拉、弹、打、唱等多种⾳乐表现⼿段,主要分为声乐和器乐两部分。

声乐部分称为“经腔”,亦称“经曲”。

其唱词是经⽂中的韵⽂部分,和诗词相近,有四⾔句、五⾔句、七⾳句、长短句等⼏种结构形式。

经⽂中的第 1部分是散⽂形式,是宣讲读念的部分。

从经⽂的结构形式和其表演形式来看,它和唐代的变⽂及始于宋元间的“宝卷”(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发展⽽成的⼀种民间讲唱形式)相类似。

演唱“经腔”时有两种乐队伴奏形式:⼀种是⽤丝⽵乐队伴奏,其曲调悠扬委婉,节奏徐缓;⼀种是⽤吹打乐队伴奏,其曲调有的欢快热烈,有的⽓势雄伟,多⽤于开经或收经之时。

洞经⾳乐的器乐部分称为曲牌。

根据所⽤乐器的不同组合,分为⼤乐曲牌(⼜称吹牌)、组合曲牌、锣(⿎)经曲牌3类。

⼤乐曲牌即吹打乐演奏的曲调,以唢呐、⽵笛、笙、管⼦为主奏,配合以⿎、锣、钹及□锣等;细乐曲牌即丝⽵乐演奏的曲调,以⽵笛、芦管(洞箫)、⼩胡琴、⼆胡、⼆黄(⼆弦,⼸弦乐器)、中胡、碗胡、葫芦胡、⼤胡、⼤⼩三弦、琵琶、双琴(双清)、古筝、扬琴、苏古杜(即⽕不思)等乐器演奏曲调,配合以板⿎、⽊鱼、碰铃、云锣、铜磬、⽟磬等锣⿎经曲牌,⼀般衔接在各类经腔及曲牌的结尾处。

浅论云南洞经音乐与地方宗教艺术的关系

浅论云南洞经音乐与地方宗教艺术的关系

A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Dongjing Music of Yunnan and Local Religious Music 作者: 张健生;龙祥华
作者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音乐系 玉溪师范学院音乐系 云南玉溪 云南玉溪
出版物刊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主题词: 洞经音乐;佛道音乐;民间宗教音乐
摘要:云南洞经音乐在流传的过程中始终与地方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两者的联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相互的融会.此外,洞经音乐和民间宗教音乐在相互融会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世俗化的倾向,这是主体适应性与客体需求性所决定的.可以说,正是由于两者的相互融会,使得包括洞经音乐在内的民间宗教音乐逐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云南“洞经音乐”发微

云南“洞经音乐”发微

云南“洞经音乐”发微
张宝庆
【期刊名称】《音乐探索》
【年(卷),期】1994(000)002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张宝庆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9
【相关文献】
1.云南洞经音乐与云南花灯的关系 [J], 张德凯;陈丽清
2.云南蒙自洞经音乐谈演仪式调查——《文昌大洞仙经阐微》个案研究 [J], 吴琼
3.蒙自洞经音乐中的大祭仪式调查r——以《文昌大洞仙经阐微》大祭仪式为例[J], 吴琼
4.云南丽江洞经音乐的艺术特色 [J], 杨曾烈
5.垦荒山因爱而存养微藻由爱而发——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崛起之路 [J], 连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刘世仙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8期
摘要:禄丰洞经音乐和省内滇西一带的洞经音乐的风格韵味大体相同,都是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相互吸收、交融、演变、发展而成的组曲式音乐,集唱、诵、忱、奏于一体,具有古朴、典雅、精深的审美特点。

关键词:禄丰;洞经音乐;道教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54-02
一、洞经音乐的历史渊源
洞经因以道教《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其主要颂唱经而得名,民间也都以《大洞仙经》为洞经之首。

因此,洞经源于道教,并以道教经典为基础。

洞经所崇祀的神灵十分广泛,涉及儒教的有至圣先师孔子,佛教的有如来、释迦牟尼、观音等,道教的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关圣帝君、太乙真人、麻祖元君、何祖元君,但是崇祀的最高神灵是“元始之尊”,主祀“文昌梓潼元皇帝君”。

洞经的宗旨,一是普渡众生,救苦救难;二是教人立身之本;三是颐养身心熏陶儒雅。

洞经宣扬的内容大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相吻合。

洞经又是一种音乐形式,由经腔、曲牌两部分组成。

经腔各地的叫法有差异,禄丰地区叫上座、上席、大调等;曲牌叫下座、下席、拈香牌子、小调等。

曲牌又为大乐曲牌、细乐曲牌之分,它包括金石管弦诸种乐器,有打击乐、弦乐、拨乐、管乐四类。

由于洞经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结合的特殊体,加之它有祭祀、宣教、娱乐三大主要功能,在演奏各种经典时把各类思想贯穿其中,从而达到了向人们宣扬、教化的作用。

比如《文昌大洞孝经》分别从“育子、体亲、辨孝、守身、教孝、孝感”六个方面阐述了做人要以“孝”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的道理,巧妙而有效的把儒家思想的宣传教化融进了洞经经曲中。

另外,不同的活动内容有不同的设坛地点和方式,不同的经典有着不同的宣教内容。

如《忠义经》重点讲述关帝君、孔子等丰功伟业,教人忠君报国;《赐福经》倏观音菩萨义教人立身行道、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救劫经》祈求神灵解厄降祥,消灾免难,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其次,洞经在演奏时有相当古老和源汁原味的音乐功能,特点表现为古朴、典雅、庄重、肃穆。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半夜三更谈洞经,神仙过路也来听”,说明洞经音乐为群众喜闻乐见,有着很强的娱乐性。

二、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传入
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传入,由于禄丰地处滇西咽喉,在古代交通迤西茶马滇洱古道上的9关、18铺、36哨中,禄丰境内就有6关、9铺、26哨,4桥、3道石门牌坊、4驿站、10道卡。

在险峻的“迤西古道”上,历代名人来往带来了各种文化,为禄丰乃至滇西的各种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并在迤西古道上沉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禄丰县现存的地方史料中均可找到部分记载,禄丰文史资料(第四辑)中载,明初时期,迤西古道第三关“炼象关”(今禄丰县金山镇炼象关村委会所在地)文化艺术方面就有洞经会、天官、拜星、花灯会、滇戏(玩友会)、话剧等,还有清唱等会馆。

炼象关的洞经会叫如意社,过去小铺子朝阳寺的洞经会叫圣谕坛,中所(今中屯)的也叫圣谕坛。

在洞经活动较频繁的这些地区,每年正月初九“上刀会”(玉皇大帝诞辰)、二月初三“文昌会”(文昌诞辰)、二月十九“观音会”(观音菩萨诞辰)、六月二十“关圣会”(关帝诞辰用)、七月二十“孔子会”(孔子诞辰)或国庆大典等重大会期都要在“炼象关三华寺”中设坛谈经三、五天不等,以表示对神圣诞辰的庆祝,后来发展到民间祭祀也演唱。

19世纪60年代初期“扫四旧”时,地方政府派人收缴烧毁五马车古籍文献书本而终止。

据禄丰谈经老人讲,禄丰洞经音乐,清初先从中原传入云南大理,后传到禄丰境内,带来了中原文化,带来了洞经,并开始在黑井、妥安、舍资、罗次、金山、腰站有了洞经组织。

在一定意义上禄丰洞经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从时间的跨度上看,大致可推断禄丰“炼象关”洞经是明朝洪武至永乐的几十年间从江南一带传入。

进入新世纪,各地在挖掘、开发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对洞经的研讨、探索和利用也进入一个空前的阶段,洞经的主次地位随之发生互换,洞经从音乐中谈出,从庙宇中冲出,走向民间,冲破世俗,有的把欣赏高雅古朴洞经当作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有的把谈演洞经当作民间民俗活动或祭祀活动,有的把谈演洞经当作文化服务的工具加以商业化开发。

三、禄丰地区洞经音乐的发展
禄丰洞经音乐从1980开始发展,由禄丰大北厂村王应科经历了20个多个春秋的艰辛搜集整理,汇编成了《洞经谱》。

1991年,王应科老师在禄丰组建了一支6人的“洞经音乐”演唱演奏队。

2005年禄丰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委宣传部高度重视、由县文联组织专人对《洞经谱》进行了修订充实,新编成了《洞经音乐》。

从1991年开始,在王应科老师的传教下,洞经音乐在禄丰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禄丰县西门社区小康村居民邓秋明他从小酷爱音乐,9岁就边上学边跟随王应科老师和外公刘泽德学习“洞经音乐”的演唱和演奏,他初中毕业后,一直在苦练钻研洞经音乐的演唱演奏方法,到2000年他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洞经音乐”的演唱和演奏方法,并经常带队到昆明、大理、楚雄等地交流演出,他还利用到外地交流演唱和演奏的机会,悉心收集到了明、清时期“推背图、免难真经、增补玉匣记、玉历谟训”等142部上千万字的古经书带回学习和研究。

邓秋明为了将“洞经音乐”的演唱和演奏发扬光大,他一边研究古时洞经音乐的演唱和演奏方法,一边教其他队员演唱和演奏,在他的精心辅导和培养下,经过几年的发展,禄丰洞经音乐演唱演奏队伍由原来6人发展到了12人,每周坚持演奏两天,主要演唱和演奏地点在禄丰“白衣奄、黑井和琅井”,观看演唱和演奏的人员络驿不绝,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禄丰地区的洞经音乐在邓秋明的传教下,不断发展壮大,到2007年,演奏演唱队员发展到24人,并且每逢节庆和重大节日都能参加演出。

2007年10月参加了禄丰县第九届恐龙文化节开幕式演出,演唱了大量的曲目:《海腔》、《倒拖船》、《赶舟歌》、《懒梳妆》、《懒画眉》、《四平调》、《一江风》、《卦腔》、《大散花》、《妙高赞》、《仙乐腔》、《水龙吟》、《将军令》、《浪淘沙》、《凤点头》、《小桃红》、《仙家和》、《安帮调》、《清河颂》等,整个演出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和广大群众欢迎。

除在禄丰本地演出外,每年到到昆明、楚雄及周边县、乡(镇)演出场次均在40多场次。

2009年禄丰洞经音乐被列为禄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洞经音乐演奏的主要乐器
洞经乐队的乐器分大乐、细乐和锣鼓经三种,大乐曲牌是以吹打乐为主,如唢呐、笛、笙、鼓、锣等乐器;细乐曲牌同丝竹乐演奏,以笛子为主奏乐器,用芦笙、洞箫、胡琴、三弦、琵琶、古筝、杨琴等乐器参奏,并配以木鱼和轻型打击乐器;锣鼓经曲牌主要是用打击乐器演奏,以锣鼓为主,音乐刚健。

大乐和细乐主要用于仪式伴奏和经腔之间的间奏,锣鼓经主要用于开坛、收经以及接尾的处理。

五、洞经音乐演奏的主要形式
表演形式除“讲”、“读”外,“谈诵”是洞经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用于洞经中的诗章、赞颂、谒语之类,以音乐配合歌唱,叫“经腔”,歌唱时乐器伴奏,是唱奏结合的一种形式,例如《十供养》是向文昌献礼用的经腔,乐曲旋律舒缓淡雅,格调虔诚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禄丰洞经音乐,从开始在民间流传演唱和演奏到登上舞台对外交流表演,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2001年由邓秋明组织,成立了“禄丰洞经音乐协会”,目前该协会活动主要分为祭祀和节庆表演两种,祭祀主要在寺庙内及群众家中进行,节庆活动表演则由禄丰县文化馆统一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