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与研究1
《低年级潜能生阅读兴趣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低年级潜能生阅读兴趣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低年级潜能生阅读兴趣方法研究》研究报告黄陵县桥山小学课题组郭存玲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本学期,学校安排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安排晨读、午读,来实施构建“书香校园”的主题,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为此我极力给孩子们推荐了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读的、有趣味性的一些书目供孩子们阅读。
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爱读书,也没买我推荐的书籍。
在读书时间里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做模做样给老师看。
拿的书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科的都有。
问其读到什么,给老师讲讲书里的事,孩子们就闭口不谈,面无表情.相当一部分学生眼到口到而心未到。
经过调查、思考,原因有三:1.孩子年龄太小,还没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故而没有读书的兴趣。
2.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理解能力不强,因而阅读兴趣不大或为读而读。
3.农村孩子太多,几乎占了班上的四分之三,生活习惯中缺乏读书意识。
班上浓厚的读书氛围没形成。
4.家长不重视。
由于农村孩子的家庭环境因素,家长对孩子读书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积极倡导孩子看书,读书。
总认为孩子只要课本学的好,课外书看不看不要紧。
读书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都说明多读书对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是多么重要。
书籍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也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非常担忧。
据本人多年的观察、了解,现在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涉及的范围太小。
在家长和学生的脑中,所谓的课外书就是各类课外练习册、试卷以及作文书。
学生将阅读当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法宝”,因此,各类《同步作文选》相当畅销,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课外书籍很少阅读。
2.阅读备受冷落。
很多学生与“智慧之门”无缘,原因有:(1)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2)书源缺乏,无阅读环境。
(3)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阅读课外书时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看书后不作笔记,更不会进行整理。
二、改变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的指导策略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
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开展“自给自足”式的图书补充方式,让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采用名言引领,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
另外,学校把阅读列入课表,每周一节阅读课,并建立了课外阅读小组。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了,产生了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
(1)“以讲诱导法” 。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
老师应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
我们用自身阅读的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只有重视自主阅读方能使阅读教学返璞归真,担负起构筑人们“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人格、净化心灵的多重任务。
课题组成员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
同时,也努力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工作,积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通过有意识地加强指导,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阅读研究实践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要求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终身教育的兴起,预示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这个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为了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
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要求开拓人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也必将发生变化。
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提供给学生的不仅是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具有新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人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小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一种学习能力,形成强烈的信息意识与高超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四)语文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作者:李颖新蔡县古吕一完小王中杰新蔡县古吕中心校崔文静新蔡县古吕一完小朱慧丽新蔡县古吕一完小王敏新蔡县古吕一完小赵晓晓新蔡县古吕一完小张玉珠新蔡县古吕一完小内容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世无穷的文化瑰宝,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独一无二的方块字,凝聚着民族的创造智慧,是民族精神的物化表现;那无法胜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犹如浩荡的文化长河,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国的语音符号和它所记载、创造的中国语言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表达形式。
中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曾经培育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还将继续培育着未来祖国实现现代化的精神脊梁。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对象接受的语文教育,所达到的语文水平,就是他的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的突出功能在于交际,交际的核心在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经过多轮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各种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们最终确立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
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是传承祖国语言文化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更多地担负起了传承祖国语言文化的重任,在师生的心中种下了中华文化之根,把小学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潜能开发/因势利导/素质教育大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力。
据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90%的潜力未被动用。
人的大脑细胞只用了10%左右,绝大部分处于“失业”状态。
人类平常只发挥了大脑功能的极少部分,如果人类能够发挥大脑的一半功能,那么人将会轻而易举地学会十种语言,背诵整套的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
儿童大脑潜力也很大,新西兰一位心理首席教授说,12岁左右的儿童,完全可以达到成人的智力。
最新研究资料表明,以前人们对脑的潜能估计太低,我们根本没有运用脑能力的1%,甚至连1%也不到。
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许多小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阅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培育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简单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业发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针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将得出一些培育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小学生对于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更感
兴趣,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各种类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等供
他们选择阅读。
2. 创造积极的阅读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创造积极的阅读环境,例如建立阅读角、定期举办阅读活动等,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提供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和家长可
以设立奖励机制,例如每阅读一本书奖励一定的积分或小礼物,以
增加他们的动力。
4. 鼓励同伴分享阅读心得: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和推荐好书,这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
作和交流能力。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创造积极的阅
读环境、提供奖励机制和鼓励同伴分享阅读心得是培育小学生课外
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打造一
个积极、有趣的阅读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考试最怕做阅读题,在阅读理解这一块失分率是最高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们的阅读量太少了,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真正达到课标要求的人并不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准备进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探索提高小学生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以读书为前提的,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节约时间,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习作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大量的阅读可使学生习作时,思维敏捷。
三、研究目标1.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
2.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不断总结方法,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普遍提高。
3.探索出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
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方法的研究1.重积累语文课堂中,积累的途径有许多,例如每节课课前两分钟的诵读,是丰富积累的一种好途径。
老师对积累的古诗名句应该有选择,把好关。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喇叭镇乐声小学校2012年秋期关于“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1、学生发展的需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四年级学生阅读的现状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校虽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仍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⑴阅读水平低,试卷失分多。
每次考试结束老师做试卷的分析时,总是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作文的失分率也十分的高。
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低直接造成了试卷中的失分。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减少失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⑵表达能力差,课堂不生动。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汇总,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些感受、体验、理解往往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向大家传达,可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学生普遍语言的表达能力不高,课堂中很少发现精彩的发言,有些同学甚至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⑶课外阅读的状况更令人担忧。
如:A、忽视阅读,观念落后B、兴趣不浓,自觉性差C、缺乏指导,收效很小出于这些原因,我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方案。
二、课题的界定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的过程。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一、引言语文阅读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探讨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效果,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背景分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日益繁重的学业负担,许多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
此外,一些教学方法和环境也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 阅读指导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指导方法:(1)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技巧和阅读技巧,如正确理解字词的意义、熟练掌握阅读技巧等;(2)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深度;(3)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包括课外阅读、校园阅读等,拓宽他们的阅读广度。
2. 阅读环境的创设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提供以下环境和条件:(1)建设丰富的图书馆和阅读角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书籍资源和舒适的阅读环境;(2)家长要给予孩子阅读的鼓励和支持,提供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籍;(3)营造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推动学生共同分享读书心得和体验。
3. 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通过以下方式推进综合素质教育:(1)开展全面、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语文竞赛、作文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和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合作,共同推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效果评估和建议1. 效果评估评估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应该综合考虑以下方面:(1)词汇量的增长和词汇运用的准确性;(2)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的提高;(3)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践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 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
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
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
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阅读习惯1. 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语言水平来选择。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绘本、儿童小说等,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 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可以建立图书馆,并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适合的图书,并陪伴他们一起阅读。
3. 培养每天的阅读习惯学校和家长都应该鼓励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可以设立一个阅读时间表,让学生坚持每天读一段时间的书籍,逐渐培养起持久阅读的习惯。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 强调词汇量的积累词汇是理解文本的基础,学生应该通过课外阅读和词汇练习来扩大词汇量。
可以通过背单词、玩语言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词汇。
2. 培养阅读理解技巧学生应该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解读文本,例如预测、推理和总结等。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策略,相互学习和进步。
四、培养阅读兴趣1.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的阅读兴趣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书、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2. 创设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可以通过朗读比赛、阅读分享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培养他们对阅读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技的进步给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
学校可以引入电子图书和阅读软件,让学生在电子设备上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网络资源等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实践研究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对于他们的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阅读产生兴趣和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教育者应该通过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兴趣的书籍、阅读故事会和阅读活动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其次,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需要注重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细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第三,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还需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流畅性。
阅读速度和流畅性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畅性,教师可以通过阅读速度比赛、朗读比赛和语音纠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和朗读活动,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速度和流畅性。
最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阅读技巧和策略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要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阅读技巧和策略,如预测、推测、概括和归纳等,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在阅读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和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强阅读速度和流畅性、培养阅读技巧和策略为目标,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最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实践研究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阅读效率和阅读兴趣,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开阔小学生视野,让学生接受更多先进思想,让学生掌握灵活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首先,阅读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将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作为首要目标。
兴趣是小学生实现广泛阅读的源动力,只有让他们由衷地喜欢上阅读,才能使其在与文本对话中体验到乐趣,自觉的认真钻研文章中的精彩词句,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文章蕴含的情感,在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为以后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方面,学生需要能够根据阅读读物的类别选择与之相符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字典、辞典等工具书,解决掉阅读过程中生字和生词的障碍。
学生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才能在阅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他们能够在增加阅读收获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美学欣赏能力。
阅读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人生的理解。
学生具备了文本感知力和理解力,才能真正掌握文本的内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美学欣赏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从而对阅读知识加以内化。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原则1.激励性原则。
小学生受到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稳定性和持久性不足,需要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恰当地利用激励性手段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小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具有坚定的自信心。
可供教师利用的激励手段很多,比如:激励性教学评价,课堂阅读成果展示,组织阅读评优活动等,均能够发挥出比较理想的激励性效果,教师可以将这些激励手段加以综合运用,让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小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强化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小学生语文阅读培养实践的深度研究
小学生语文阅读培养实践的深度研究引言小学生语文阅读是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深入研究小学生语文阅读培养的实践方法和策略,旨在提供简洁而无法确认的内容。
实践方法1. 阅读兴趣培养通过创设愉快的阅读环境和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可以组织阅读分享活动、阅读讨论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分享阅读心得和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技巧指导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
例如,教授字词解释的方法、阅读理解的技巧等。
通过系统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3. 阅读评价与反馈及时给予学生阅读作品的评价与反馈,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可以采用个别评语、班级评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阅读进步,并为之努力。
实践策略1. 多元化阅读材料选择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多元化阅读材料,包括童话故事、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
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广度。
2. 课内外结合将阅读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跨学科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阅读活动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各类阅读活动,如诗歌朗诵、剧本表演、阅读展览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结论通过实践方法和策略的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对其培养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或调查的方式,从教学、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小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特定的阅读能力培养与实践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2.数据采集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和测试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数据采集。
3.数据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和推理性统计。
三、方案实施1.教学层面(1)建立适应小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阅读课堂的设计、阅读角色扮演和争辩式阅读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3)建立个别化辅导机制,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
2.家庭层面(1)加强家庭阅读氛围,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并提供有趣且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资源。
(2)建立家庭阅读指导机制,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阅读的困难与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3)组织家庭阅读活动,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社会层面(1)加强阅读教育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小学阶段对阅读教育的重视程度。
(2)扩大阅读资源的覆盖面,建设社区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资源。
(3)加强教师和家长的阅读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指导能力。
【方案实施与数据采集】一、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选取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从不同地区的小学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二、实验组的阅读能力培养与实践方法1.教学层面:(1)设置专门的阅读课程,增加课内阅读时间。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观点。
激发低段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激发低段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激发低段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刚接手一年级,我们发现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词汇有限,阅读存在障碍,孩子们畏难,不喜欢课外阅读。
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如五花八门的卡通读本,形形色色的脑筋急转弯充斥着孩子们的视野。
与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3)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玩具、零食等方面的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2、新课标要求:小学低段学生能选读自己喜欢的书;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别人;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的习惯,阅读总量达到5万字左右。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_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为了实现新课标中低段学生的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读好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打算以《激发低段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为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了解阅读兴趣。
在课题实施之前,我们对94名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及阅读基础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情况如下:1、您认为孩子有能力阅读浅显的课外书籍吗?90%的孩子有能力阅读浅显的书籍。
10%的孩子存在阅读困难。
2、您觉得您的孩子对下列哪种活动更感兴趣?80%的家长觉得孩子对看电视感兴趣。
_%的家长觉得孩子对玩电脑感兴趣。
8%的家长觉得孩子对看书感兴趣。
3、您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吗?45%的家长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报告一、引言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本报告将从阅读能力的定义、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阅读能力的定义阅读能力是指个体掌握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它包括识字能力、词汇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多个方面。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构建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术成就和终身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1. 识字能力的初步发展小学生在初入学时,通常通过识字来建立阅读能力的基础。
从辨认字母到识别单词,小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初步发展是他们阅读能力的起点。
2. 词汇和理解能力的提升随着识字能力的增强,小学生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理解并使用更多的词汇,从而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小学生从初级阅读到中级阅读阶段,通过不断阅读和文本解析,逐渐培养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能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推理和总结等。
四、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庭应提供充分的阅读资源,鼓励孩子进行阅读活动。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应提供有效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3. 个体差异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学生天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而有些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教师和家长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五、结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个体共同努力。
家长和教师应携手合作,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教育资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研究成绩。
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终身研究至关重要,然而,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往往不足。
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实践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我们的目标是:- 确定有效的阅读兴趣培养方法;- 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现状;- 探索阅读兴趣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提出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践研究:1. 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2. 实地观察:观察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的阅读行为和态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和需求。
4. 实验教学: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评估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
4. 研究结果根据研究数据的初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果:1. 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家庭环境和教学影响显著。
2. 互动性和趣味性较高的阅读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5. 结论与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使用互动性和趣味性较高的阅读材料,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
2.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3.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并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6.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本研究仅限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未涵盖其他年级的学生群体。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并考虑其他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如数字化阅读和媒体素养的培养。
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能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能,正确使用数字设备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字设备成为了小学生获取知识和阅读的重要工具。
正确使用数字设备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能,还能帮助他们扩展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效率。
下面我将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激发阅读潜能,并正确使用数字设备。
一、培养阅读兴趣:1. 阅读推广: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如读书俱乐部、作家讲座、阅读比赛等。
通过活动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2. 多样化阅读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图书馆中的纸质书籍、电子书和在线资料等。
满足小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让他们根据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3. 阅读角色模型:介绍成功的作家和阅读者给小学生,让他们了解优秀作家的故事和阅读者的经验。
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向往,并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二、正确使用数字设备:1. 数字素养教育:教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数字设备的技能和知识。
包括如何搜索信息、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保护个人隐私等。
让他们了解数字世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 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小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
教导他们如何浏览网页、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鼓励他们使用在线图书馆和电子书平台获取更多阅读资源。
3. 数字工具应用:介绍小学生一些有效的数字工具,如电子阅读器、学习平台、在线词典等。
帮助他们合理使用这些工具,提高阅读效率和便捷性。
三、培养阅读策略和技巧:1. 阅读目标设定:教导小学生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
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想要从阅读中获得什么,并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和策略。
2. 阅读理解与思考:引导小学生学习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技巧。
教授他们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思考作者观点等,培养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阅读记录与分享:鼓励小学生记录阅读心得和思考,并与他人分享。
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与研究(讲座稿)西夏区第九小学唐学忠一、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千秋大业。
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能是处在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信息社会需要会阅读的人才如今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
国际阅读协会IRC 会员李杏保教授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现代社会20年里图书所提供的信息已是过去三千年里各种读物所提供的信息的总和。
而我们的阅读速度还停留在100多年前的水平。
而近30多年来,美、日、英、法和前苏联等发达国家,都对改进阅读方法进行了研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增加阅读的数量,即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开发他们的阅读潜能。
2、语文新课程提出了快速阅读的基本要求市教委颁布的《普通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就提出中小学课程要为学生提供五种经历,而“学习潜能的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而阅读潜能是学习潜能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和数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五年不少于100万字。
这就是说,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快速阅读已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3、小学生阅读情况的现状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过分注重字、词、句的分析,而不太重视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我们对我校原三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阅读汉语情况的观察,发现小学生在阅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速度慢、灵活性差。
阅读时存在的主要现象有:逐字注视,多回视;伴有唇读,速度慢;视觉广度窄,不会浏览(泛读课外读物时);不看问题,通篇读文,效率低(文章后面带有问题时)。
我们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阅读情况现状的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了影响他们阅读效率的主要因素: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缺乏适宜的阅读环境(家校两方面);不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我觉得重点探究小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二、开展阅读的理论依据1、阅读潜能的涵义学习潜能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尚未被激发的,尚未被实际化的学习能力。
它包括听觉潜能、视觉潜能、自信心、学习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力潜能、记忆潜能、思维潜能、语言潜能、艺术潜能、交往潜能、内省潜能、创造潜能。
根据加德纳关于多元智能的研究,阅读潜能主要是指在阅读时有效阅读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快地理解、概括、分析或解释阅读内容的能力。
而本研究中所指的有待开发的小学生的阅读潜能,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速读能力),二是能准确获得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里还涉及到的相关概念有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
阅读速度,即在阅读时视线在文字上移动的频率,计算单位是每分钟所阅读的字数。
阅读理解率,是对读物内容的理解程度,它的计算单位是用百分比表示的。
2、研究的理论依据⑴、“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
”马克思主义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指出:要使人的“一切天赋(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
⑵、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认为,智力是一种潜能,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他还认为多元智力中的每一种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有发展的“平原时期”和“高峰时期”。
而阅读潜能的开发也有它的最佳期。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速度和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但到初中二年级以前各年龄段提高较快,以后相对平稳。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汉语阅读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时期之一。
⑶、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告诉我们,人的大脑至少有90%的潜力未被动用,而儿童学习潜能与大脑的潜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脑的发展如何与思维和学习是密切关联的,在培养学生速读时,信息输入过程大致是:文字信息→视觉分析器→大脑。
而在一般慢读时,信息的输入过程是:文字信息→大脑→发音器官→视觉分析器→大脑。
在慢读时,因出声或用潜语读,人为地为信息传递设置了两道障碍,获取信息慢而少。
快速阅读时,信息由视觉分析器直接进入大脑进行处理编码,获取信息快而多。
它还告诉我们“人脑是环境造成的,是可塑的,其潜能是无限的。
环境造就大脑,功能决定结构,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我们要充分利用后天环境的作用,及时的教育培养,选用符合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
三、阅读实践如何展开㈠、确定研究内容1、关于“阅读效率、阅读潜能”及相关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率”的概念界定。
2、观察、个案调查,分析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的多种因素。
3、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基本学习方法。
4、在课外活动中,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具体阅读训练形式。
㈡、确定研究的方法和原则1、研究的方法⑴、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⑵、以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为研究的补充方法。
2、研究原则⑴、实践性与多样性原则在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时,要注意可操作性。
⑵、趣味性与有效性原则在具体阅读训练的形式选择上,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注意趣味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结合。
⑶、差异性与同步性原则指研究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个案研究的同时,要做到与教学同步进行;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注意同步进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⑷、循序渐进性原则在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中,都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指导。
㈢、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的方法,养成多种阅读习惯,重点指导三种方法。
⑴、默读A、默读前的心理调试方法:调整坐姿、调整呼吸、调整心态。
以“调整心态”为例,让学生在默读前给自己一个理想的心理暗示:我的注意力已经集中了,我已排除了所有的杂念,现在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B、用默读代替有声阅读、唇读、心读。
C、边默读边思考。
要求学生改变以往一看文章就是通篇从头看到尾,再看课后思考题,效率很低的现象,先看思考题,带着问题再默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⑵、精读A、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圈圈、划划的符号,注意在阅读的同时摘录好词好句,及时记录一时的随想。
B、培养学生“三步读书法”,即“初读→复读→再读”。
初读,是要求学生“就文中的一节一节,逐句循读,摘出不了解的地方。
自求答案或寻问商讨”。
复读,是要求学生“明了全篇或全节的大意”。
再读,是要求学生“品词品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浏览法指导学生浏览报刊时,要改变逐字阅读的习惯,重点掌握以下方法,抓主要内容通读。
A、审题读书法。
任何文章都有题目。
人们把文章的题目比做“窗户”或“眼睛”。
有的文章的题目往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往往是全文中心的概括,教会学生把文章的题目看作是航标,顺蔓摸瓜,可以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浏览报刊各版面的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读。
B、抓关键段落,找中心句。
在通读报刊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从找中心句入手,了解文章段落大意;从抓关键段落入手,了解全文内容,而不必逐段逐字细读。
C、留意文中的路标。
例如:“首先”、“第一是”、“第二是”等都是起始处的联络语,提示了关键句,往往是段落的要点。
“所以”、“因此”、“从而”等词语会提醒读者,注意这个观点可能很有分量。
“最后”、“总而言之”等词语是概括性的用法,很可能是引出文章的结论,或标出大意。
2、语文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技巧着重进行训练的形式有以下几种:⑴、60秒大搜索人阅读速度的快慢,有相当一部分因素与人对文字的知觉快慢有关。
这一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知觉速度。
请学生先看第一个词语,接着再看五个相近的词语。
如果第一个词语,在后面五个词语中出现,请学生将其圈出。
如果没有出现,则不做任何记号。
这样为一组练习。
在60秒大搜索中,要求学生完成30组这样的练习。
如:半价:半径、半截、半点、半价、半路牛皮:牛气、牛蛙、牛犊、牛性、牛排⑵、趣味表格人眼球的转动也与阅读密切相关。
这个训练就是通过加快学生眼球的运动,达到加快他们阅读速度的目的。
我们设计了一个正方形,将它划分为25格。
在小方格内,无规律地添上25个英文字母或25个数字。
要求学生按字母顺序或数字大小顺序,迅速找出所有字母或数字,并用表记录寻找一遍所需要的时间。
⑶、一目一格训练这一训练是从前一阶段闪示训练之后进入无音速阅读训练的基础。
训练时,将所选的文章,按照汉语的构词、造句的特点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设计的。
训练时,要求学生克制读音,克服回视,以1秒看完一格文字,达到快速认知词语,快速组合句子,快速理解记忆,快速高效率阅读的目标。
⑷、一目一行训练在学生熟练掌握一目一格的阅读训练后,开始一目一行的快速阅读训练。
其要求学生一眼看一行文字,一行至少一个短句。
在文章每行文字下面都设计一个指导的手指,让学生目光对准行首的手指,用余光扫视右边的文字。
学生目光移动,要求从左向右,水平运动,横向速读。
⑸、快速阅读能力测试这一训练是以计时为手段,迫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强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
主要步骤如下:给学生一篇短文,要求他尽快阅读,并记录下阅读所需的时间和所读的字数;回答文章后面若干个理解测试题,回答时不能再看原文,并算出理解率(即答对题数占受试题的百分比)。
⑹、扩展阅读通过组织学生查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开展扩展阅读;利用假期,为学生开出必读数目,开展扩展阅读;通过开展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每日一诗”等阅读交流活动。
3、在家校同步教育中,努力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⑴、形成良好的教室阅读氛围A、建立班级图书室。
组织学生自己捐书,成立流动的班级图书室。
甚至可以通过家长会,带动家长捐赠书籍。
B、开展“书城、上图之行”,组织学生评选“我喜爱的十本书”活动,制作教室新书排行榜。
C、充分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获取更多有趣题材的最新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⑵、创设学习型的家庭阅读氛围开展以班级为主的读书读报“亲子活动”,例如“我爱我家”亲子征文活动;召开“读书乐”亲子座谈会;利用假期,安排每天半小时亲子读报读书时间等。
四、阅读的有益启示1、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理解了“人的学习是有环境创设的结果”。
2、学生的阅读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综合能力得到发展⑴、多样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实践研究,学生90%以上的学生已改变了逐字阅读的习惯,72%的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默读代替唇读、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