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0k2上课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饮食文化圈
以东部三省、内蒙古东三盟为中心。特点:
• 自然条件优越,多种生产
类型并存,食物原料丰富,
营养摄取全面
• 强烈的多元饮食文化特征
• 食俗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冷冻食品多
东北杀猪菜
京津饮食文化圈
京津新城凯悦酒店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特点:
• 至明末,为全国最庞大、最 集中、最高层的餐饮消费热 点区
宫廷
民族
六系说




湖北理工学院
1、 川菜 2、 粤菜 3、 鲁菜 4、 苏菜
四大菜系
5、 京菜 6、 浙菜 7、 闽菜 8、 徽菜
9、 湘菜 10、 鄂菜 11、 沪菜 12、淮扬菜
关于“菜系”的种种歧义
• “菜系”含义与标准种种
到底什么是“菜系”、“菜系”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并有多种观点。代表性的 意见有:
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0k2
一· “饮食文化圈”的概念
• 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区域(最主要的)、民族、习 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 饮食文化区域(亦称作文化地理区)。
• 每一个饮食文化区可以理解为具有相同饮食文化 属性的人所占有的地区。
( 文化区即文化地理区)
二· 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类型
佛 跳 墙 闽 菜
西南饮食文化圈
以滇、川为中心。特点:
• 嗜饮茶,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 菜品口味突出,尤以辣、酸、麻
见长
云南过桥米线
• 饮食风格有强烈的历史传承 歌乐山辣子鸡 川菜
性,食风诚朴敦厚,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
息浓郁
• 多民族聚居,但饮食禁忌少
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圈
以西藏为中心。特征:
• 以牛羊肉、奶、糌(zan)粑为主要食原料,瓜果蔬菜少
技艺先进 • 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区域饮食风俗厚重,食品繁多,名肴瞩目
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
以苏、浙、皖为代表。特点: • 饮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 兼有华夏文化(古朴)和
江南文化(细腻)的食文 化特质
荷 叶 包 鸡 皖 菜
一品罗汉菜 苏菜
东 坡 肉 浙 菜
东南饮食文化圈
以闽粤为中心地区。特点: • 物产丰饶,重鲜活,尚食事 • 大胆改良、锐意创新,呈现较强的开放性饮食文化特质 • 食风讲究,商贾气息浓郁
“以地名菜”法的广泛流行
• 与“帮”的说法大约同时,也有直接以地名菜的 说法存在。如成书于清末民初的《孽海花》一书 (该书第一回发表于1930年,最后一回发青 于1930年)第二回提到,上海的饭店,“京 菜有同兴、同新,徽菜也有新新楼、复新园。若 英法大餐,则杏花有同举、同香楼、一品香、一 家春,尚未不曾遍地开请教过。”书中并没有提 “帮”而直以地名相称,这在当时是比较通俗习 常的。如现在的“东北菜”、“台湾菜”、“海 南菜”、“扬州菜”、“苏州菜”等
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
以鲁为代表。特点:

• 中华饮食文化的发祥地
东 煎
• 食物原料多元化

• 以五谷杂粮、寻常菜蔬为
主副食,味喜五辛,习尚
海产,俗尚简朴之食
玉 米 饼 子
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圈
以两湖和江西为代表。特点: • 饮食文化历史悠久 •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菜品精美,餐饮器具(青铜、漆器)、烹调
以新疆地区为中心。特点:
• 以畜牧业原料为主,以农 业种植原料为辅,以果品 为特长;“食肉饮奶”
• 食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
味食品琳琅满目;(外域
文化影响早,少数民族多


• 食俗受宗教影响大,伊斯 兰教
肉 串
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
陕 西 小 窝 头
以陕、晋为代表。特点: • 中华饮食文化的摇篮 • 面食制作见长,品种丰富,善用杂粮 • 食俗粗犷、豪放、节俭;“面条象皮带,烙饼象锅盖”
(1)菜肴体系说 “菜系说是菜肴的体系。”“菜质就是在原实选择上、烹饪技艺上、花色品种 上具有各自的特殊风格。
一、东北饮食文化圈 二、京津饮食文化圈 三、中北饮食文化圈 四、西北饮食文化圈 五、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 六、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 七、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圈 八、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 九、东南饮食文化圈 十、西南饮食文化圈
十一、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圈 十二、素食文化圈
三· 影响饮食文化圈形成的因素
1·自然因素: • 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形成因素 (地域)
• 嗜饮酥油茶

• 食礼受喇嘛教影响较深


风干肉
青稞酒
酥油
素食饮食文化圈
素食 • 以植物性原料制成的菜品 • 食素的行为模式或生活方
式 斋食 • 古人祭祀之前不饮酒、不 吃荤的素食行为和所食食 物 • 佛门弟子中午之前所进用 的食物 • 伊斯兰的斋戒之食

三 节
内 容
1、“帮”的传统表述法 2、“以地名菜”法的广泛流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三· 影响饮食文化圈形成的因素
2·社会因素:
• 政治、经济、饮食科技—发展、扩展、交融
• 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巩固因素
青藏高原
繁华的北京
天津 舟楫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
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
一、东北饮食文化圈 二、京津饮食文化圈 三、中北饮食文化圈 四、西北饮食文化圈 五、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 六、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 七、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圈 八、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 九、东南饮食文化圈 十、西南饮食文化圈 十一、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圈 十二、素食文化圈
• 原料丰盛,技艺博绝,市肆 繁荣
• 食风讲究,消费群体文化素 质高.
中北饮食文化圈
以内蒙古为中心。特点:
• 食俗粗犷,嗜饮奶茶
• 辽阔的地域,热情、坦城、豪放的性格
• 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原料品种较少
• 食物原料以畜牧业为特色(红食白食)
• 没有严格的宗教食俗









蒙古牧民
西北饮食文化圈
3 、“ 系”说种种 4、关于“菜系”的种种歧义 5、“菜系”问题论争的实质
湖北理工学院
目录
“帮”的传统表述法
• 汉至唐宋进期,曾出现了“胡食”、“素食”、“北 食”、“南食”、“川味”等称呼。明清以后,又出现 了“京都风味”、“姑苏筵席”、“扬州炒卖”、“湘 鄂大菜”以及“帮”、“帮口”、“风味”、“菜”等 称谓。尤以“帮”的称呼影响较大,如“川帮”、“扬 帮”、“徽原”等。因“帮”之名主要在于区别不同地 区的肴品及其口味,故又常常称某某“帮口”。以“帮 ”名菜大约起于清末民初,并一直流行于20世纪50 ~60年代。这种称谓的出现,正是饮食业历史发展的 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