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让我们来寻根1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学体会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学体会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学体会张秀侠苏山中学小学部一、《品德与社会》──最有魅力的课程多年以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曾说过一句话:道德教育要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

也许这样说在当时仅仅是一种号召,或是仅仅是提出了一个命题,甚至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种愿望。

作为道德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面对社会和群众对于德育的众多批评与责难,面对学生的诸多不满,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

也许正是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我有点口出狂言。

其实,这并非是毫无根据的胡说。

说德育最具魅力,其主要根据就在于:德育(与智育不同)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和人的关系;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

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问题在于以往的德育往往背离了人自身、背离了人心、背离了人的向善之心,它向人宣讲的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它要人做到的往往是不可企及的要求,它规定人去遵守的是一大堆违反身心发展的规训……德育因此而变得面目可憎。

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合并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课程回归到人自身,回到儿童的生活,重新赋子它以应有的魅力。

回归于人和回归于生活是同一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就是他的生活,没有离开生活的人,当然也不会有离开人的生活。

我们在更多情况下讲回归生活,是因为这一提法避免导致人的抽象化,理解到每个人都是具体生活中的人。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新课程建设和实践的时间并不长,从新教材进入试验区到现在不过才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对它的“生存状态”还难于做出最后的判断,但是就已有的教学实验情况来看,它是受到老师和学生们欢迎的。

当然实验的结果和反映的情况也是参差不齐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然而,就它已得到的肯定来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应该是有希望的课程,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认为,其应有的魅力会得到释放,它们有可能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1课让我们来寻根演示文稿20151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1课让我们来寻根演示文稿201511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清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相约新世纪--海外华裔青 少年2001年中国寻根之旅”活动 2001年7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开营仪式。李岚清爷爷亲自将印 有小龙人标志的营旗交给两位分 别来自缅甸和意大利的华裔学生。 在这面旗帜下,来自世界41个国 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华裔青少年 将在此后的20天内在中国各地展 开寻根之旅。
族谱历历溢清香
故园萋萋寻根脉 树高千丈 落叶归根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海外华 人来到中国寻根,可能都会产 生了这样的疑问:咱们中国人 祖祖辈辈的根到底有多深?
中国人最早最早的老祖宗是谁呢?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当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他在大鸡蛋里睡着觉,过了一万八千年。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回到 福建漳州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寻根祭祖,受到江寨二千 多名宗亲的夹道欢迎。
亡父是中国人 俄罗斯57岁女子携夫来华寻根
首届旅日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
把根留住
多少脸孔 茫然随波逐流 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生活 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多少岁月 凝聚成这一刻 族谱历历溢清香 故园萋萋寻根脉 期待着旧梦重圆 万涓成水 终究汇流成河 树高千丈 落叶归根 像一首澎湃的歌 一年过了又一年 啊 一生只为这一天 让血脉再相连 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 留住我们的根
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 隆隆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 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土,他的头发变成了花草树 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 就是那最没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总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了他整个的身 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丰富而美丽。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之后,我进行了一次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上课之前,我只是简单地浏览了一下教材,没有对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读,也没有完全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解释不够清楚、不够准确的情况。

要改进这一点,我需要提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并在备课过程中彻底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了解不够。

有时候,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我使用的方式和表达方式可能与学生的思维习惯不太一样,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我的意思。

此外,有时候我也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没有设计出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与他们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一些教学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有时候,我会使用一些过于生硬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感和主动性。

要改进这一点,我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对解决这些问题也有了一些思路和启示。

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我就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使每一堂课都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

通过对《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提升的思路。

在进一步的反思中,我了解到了以下一些相关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方法。

首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是我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教学之前,我应该明确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希望学生能够在这次课堂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让我们来寻根1_苏教版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让我们来寻根1_苏教版

五年级上道德与社会教课反省-让我们来寻根苏教版《让我们来寻根》是《道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后代”中教课内容。

这一教课内容分为三课时达成。

在这一课中建构讲堂的要点、难点是怎样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怎样上出“情味” ,使学生既能在“知”上有所扩展,又能在“情”上获得提高。

所以,整个教课环节的设计都立足于学生的感情体验,骄傲,赏识,感谢,热爱,一直都以富裕感染力的爱国乐曲衬着讲堂氛围,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教课第三课时“认识母亲河” 的教课环节中,教者特意准备了乐曲《黄河的源泉在哪里》和《长江之歌》,并把之穿插在教课流程中,联合课本中颂扬黄河、长江的歌曲,颂扬长江、黄河的诗句以及美文欣赏来创建教课情境,使本课教课方案的内容既依照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为“保护母亲河”这一环节的教课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延长。

《道德与社会》、《道德与生活》课程的中心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

固然本课所体现的教课内容纵横千里,连绵千年,但教课内容的落脚点仍是归于学生的生活。

所以说,整个教课活动与学生生活体验,感情体验交相辉映,使“知”的教授予“情”的提高交融在一同,建立了真情的讲堂。

1、创建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加深体验。

因书籍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生活还有必定的差距。

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开课伊始,我与本班的一位小姑娘饰演一对回国祖孙,表现了他们回到故乡时的那份惊喜。

在学生读完课文中的小故过后,我当记者采访了学生,孩子们也领会到了回国华侨对祖国的那份依恋。

《品社课标》中指出:“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质为基础,创建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收获。

”我设计的这几个环节既落实了课标要求又活跃了讲堂氛围,并且加深了学生的感情体验。

2、发挥朗诵作用,让孩子在读中感悟《品社课标》指出:“要发挥朗诵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读中品尝、感悟。

”本课教课中,我设计了自读、范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旨在从读中领会祖国历史第1页/共2页悠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这块奇特的土地上不停拼搏,坚强进步的优异质量。

《让我们来寻根》教学设计(改)

《让我们来寻根》教学设计(改)

《让我们来寻根》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11课南宁市五一路小学覃艳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让我们来寻根》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内容。

本单元共设置了四课,本课和其他三课联系紧密,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对历史了解不多,对人类发展史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了解若干万年前的历史与文化是本课的难点。

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收集整理资料,能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据此,我让学生通过专题网站了解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节课,我利用专题网站给学生提供大量有关“人类起源”、“炎黄子孙”、“赤子寻根”、“落叶归根”等信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并以信息技术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程整合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尝试基于网络环境,以主题网站的形式来进行品德教学的新模式。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人类的演进过程,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的演进过程,懂得炎黄子孙这一说法的由来。

难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生话“根”,引发情思。

我让学生用篆体的“根”字组词,并说出根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植物有根,人类也有自己的根,从而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让我们来寻根》(2)走近传说,诱发情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第一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欣赏”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4.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情感和态度:5.通过寻根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遗产,激发起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6.通过阅读、欣赏、交流、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间:4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课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同是炎黄子孙。

1.从姓氏说起,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引出“修谱热”2.为什么说“八百年前是一家”?3.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谁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我们的共同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你认为还有哪些共同特征?4.播放海内外人士拜祭黄帝陵记实录像。

a.讨论后交流。

b.指名表述。

5.播放歌曲、激发情感: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导出“寻根热”一样的天,一样的情。

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情。

他们有的“少小离家老大还”还有的“少小离家老大不还”,客死他乡。

但是,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和家乡的人民。

在埋骨他乡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拜托自己的儿孙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捧回一把故乡的泥土,播撒在自己的坟头,以了心愿。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首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勿忘搞乃翁。

”[点评:从姓氏谈起,激发学生寻根的热情,感知与感受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

]二、寻根的故事过渡谈话:如今经济发达了,海外游子们也有条件回家看看了。

小学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优选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优选教案.docx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第11 课我们来寻根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欣赏”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情感和态度:通过寻根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遗产,激发起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通过阅读、欣赏、交流、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间: 4 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课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第1 课时一、同是炎黄子孙。

从姓氏说起,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引出“修谱热”为什么说“八百年前是一家”?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谁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我们的共同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你认为还有哪些共同特征?播放海内外人士拜祭黄帝陵记实录像。

A.讨论后交流。

B.指名表述。

播放歌曲、激发情感: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 , 导出“寻根热”一样的天,一样的情。

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情。

他们有的“少小离家老大还”还有的“少小离家老大不还”,客死他乡。

但是,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和家乡的人民。

在埋骨他乡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拜托自己的儿孙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捧回一把故乡的泥土,播撒在自己的坟头,以了心愿。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首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勿忘搞乃翁。

”[ 点评:从姓氏谈起,激发学生寻根的热情,感知与感受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

]二、寻根的故事过渡谈话:如今经济发达了,海外游子们也有条件回家看看了。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引言在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社会》科目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课程设计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我发现我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我在课程设计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性的内容。

例如,在教授关于友谊的价值的知识时,我只是简单地讲解了相关概念,而没有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对于友谊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缺乏实际体验。

其次,我在课程设计中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尽相同,但我的课程设计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我在教授道德观念时,只采用了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注重实践性内容的增加。

例如,在教授关于友谊的知识时,我将引入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友谊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存在一些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

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讲述式教学,缺乏互动和讨论的环节。

这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课堂气氛较为呆板。

另外,我在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例如,我通常会给学生颁发“优秀学生徽章”作为肯定,但徽章的颁发仅仅基于学生的表现,没有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努力。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将尝试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准备在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时,采取更加全面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努力。

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评价是我进行反思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生的反馈,我发现我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让我们来寻根_苏教版-word文档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让我们来寻根_苏教版-word文档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让我们来寻根苏教版教学过程:一、追根溯源。

1.师生话“根”,引发情思。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许多带根的词语,能说一说根的作用吗?生:有了根,一片树木可以长得更加繁茂、肥沃。

师:对,根可以延续生命。

还有吗?生:根可以提供养分。

生:有了根,树叶会长得更加翠绿。

师:对,根可以壮大枝干。

还有谁说?生:根可以吸收土壤里的水份。

2.走近传说,诱发情感。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根可以延续生命。

因为有了根,一棵树可以壮大一片森林,一朵花可以茂盛一座花园。

树有树根,花有花根。

咱们人类也有自己的根。

我们的根到底在哪呢?这节课让咱们来追根溯源。

(板书:追根)关于这个问题古代的人们作出了许多猜想。

可知道传说中咱们中国人的老祖宗是谁吗?生:盘古。

师:四年级,我们曾经学过《开天辟地》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盘古的故事。

下面咱们共同进入盘古开辟的天地。

(生欣赏课件《开天辟地》。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盘古开天辟地的气势。

师:盘古真不愧是大力神。

生:盘古为了开辟天地,最后牺牲了。

师:是啊,了不起的精神。

……师:神话是美丽的,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岂止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生:嫦娥奔月生:女娲补天生:后羿射日生:西游记生:八仙过海生:女娲造人师:女娲造人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能讲一讲吗?(生讲《女娲造人》的故事。

)3.考古发现,了解起源。

师:讲的多好,多生动啊!美丽而动人的神话,只是想象,并不意味着科学。

想了解人类真正的演进过程和先民们的生活吗?生:想。

师:好,咱们一同走进历史博物馆,瞧,博物馆的大门打开了。

(生看课件——人类的起源和先民的生活。

)师:看完这段介绍中,知道了什么?生: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师:你真会观察。

还有谁想说?生:人是由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演进而来的。

师:人类演进的过程可漫长了,得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

生:原始人原来不会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甚至连毛带血吃。

寻根——需要走出课本

寻根——需要走出课本

寻根,需走出课本——《让我们来寻根》教学反思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巴黎城校区邹娟【摘要】:《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真正想孩子了解自己,学会交际,学会生活,认识社会,了解世界,就一定要带领孩子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

【关键词】:寻根问根固根走出课本严格说来,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不是语文,而是《品德与社会》。

心中的忐忑,不言而喻。

总希望能够出彩,能够成功。

怀揣着这份憧憬,我走上了讲台……《让我们来寻根》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的教学内容。

这一教学内容分为三课时完成。

在这一课中建构课堂的重点、难点是如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归属感、责任感,了解人类的诞生和发展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既能在“知”上有所扩展,又能在“情”上得到提升。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反复研读教材,最终决定将教材进行整合,将《寻根的故事》、《我们的根有多深》、《炎黄子孙》三部分内容重新规划,设计出“寻根问祖”、“根深叶茂”、“深根固本”三个板块。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变化,是因为重新整合后,学生对教材会有个更加清晰地认识。

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身为炎黄子孙,寻找到我们的根之后,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我想,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谈“根”揭题“寻根”这一话题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感觉这样的话不绝于耳,却又无法感受其中情感。

于是,我以“树之根,水之源”揭题,请同学思考“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的意思,同时配以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意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着由树及人,告诉学生,我们人类也有自己的根,引入本课的学习。

通过古语让学生明白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根,揭示根的重要性。

本课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较抽象,在初学之时,教者应充分降低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之初获得成功感,如若相反,孩子的学习兴趣必然不高,从而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优选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优选教案

五年级道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课方案第11 课我们来寻根本课教课目的:经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赏识”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热忱。

经过叙述人类发源的神话传说让学生认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文化。

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初期人类进化的轨迹;指引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形,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经过对中医药学的大略认识,引起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感情和态度:经过寻根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可感和归属感;经过认识祖国绚烂悠长的历史遗产,激倡始学生作为炎黄后代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心;经过对中医药学的大略认识,引起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经过阅读、赏识、沟通、游戏等形式使学生获取感觉、体验、研究和意会,并从中获取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发展。

教课时间: 4 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采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课前检查研究,资料查问。

二、教课过程:第1 课时一、同是炎黄后代。

从姓氏提及,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引出“修谱热”为何说“八百年前是一家”?我们都是炎黄后代:谁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我们的共同特点: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你以为还有哪些共同特点?播放国内外人士拜祭黄帝陵记实录像。

A.议论后沟通。

B.指名表述。

播放歌曲、激发感情: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 , 导出“寻根热”同样的天,同样的情。

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我们同样都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情。

他们有的“少小离家老大还”还有的“少小离家老大不还”,客死异乡。

可是,他们依旧朝思暮想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和家乡的人民。

在埋骨异乡很多年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仍旧委托自己的儿孙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捧回一把故土的泥土,播撒在自己的坟头,以了愿望。

这不可以不让人想起那首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勿忘搞乃翁。

”[ 评论:从姓氏谈起,激发学生寻根的热忱,感知与感受同为炎黄后代的民族感情。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思考和启示。

首先,我意识到学生们对品德与社会知识的热情是可以激发的。

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小组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愿意积极思考和探讨品德与社会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供更多相关案例和活动,以促进他们对品德与社会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价值观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

由于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背景,他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各有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学生对一些道德问题的误解和争论。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通过理性思考和讨论,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理解,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情感和社会关系,培养出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质。

最后,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方面,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

我发现,一些教材和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尝试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形式。

这样做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只有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社交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使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让我们来寻根_苏教版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让我们来寻根_苏教版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让我们来寻根_苏教版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让我们来寻根苏教版教学过程:一、追根溯源。

1.师生话“根”,引发情思。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许多带根的词语,能说一说根的作用吗?生:有了根,一片树木可以长得更加繁茂、肥沃。

师:对,根可以延续生命。

还有吗?生:根可以提供养分。

生:有了根,树叶会长得更加翠绿。

师:对,根可以壮大枝干。

还有谁说?生:根可以吸收土壤里的水份。

2.走近传说,诱发情感。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根可以延续生命。

因为有了根,一棵树可以壮大一片森林,一朵花可以茂盛一座花园。

树有树根,花有花根。

咱们人类也有自己的根。

我们的根到底在哪呢?这节课让咱们来追根溯源。

(板书:追根)关于这个问题古代的人们作出了许多猜想。

可知道传说中咱们中国人的老祖宗是谁吗?生:盘古。

师:四年级,我们曾经学过《开天辟地》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盘古的故事。

下面咱们共同进入盘古开辟的天地。

(生欣赏课件《开天辟地》。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盘古开天辟地的气势。

师:盘古真不愧是大力神。

生:盘古为了开辟天地,最后牺牲了。

4.走近“炎黄”,互动生情。

(1)解读故事,交流感受。

正如同学们所观察和了解到的,经过漫长的岁月,我们的祖先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生生息息,不断进步。

到了距今五千年前,出现了两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炎帝、黄帝)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为人类所做的巨大贡献。

(播放录音)师:炎黄二帝有哪些贡献?生:黄帝教人们盖房子、种稻谷、养家畜……生:炎帝教人们制造弓箭。

生:炎帝尝试百草,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师:炎黄二帝的每一项功绩都是伟大的,可同学们明白他们内心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多媒体介绍,把你们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小组交流。

)(2)情境对话,角色扮演。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希望他们来到我们中间吗?(想)师:好,下面就让我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吧!(点击课件)不过,这炎帝、黄帝得由同学们自己来演。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篇1《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得养成良好习惯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情感,更是要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正确了解祖国,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不断修炼自己,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本书内容大多取自生活,都是些寻常事,且恰恰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活实际,而孩子的思想很单纯,在同伴之间要进行社交。

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交到更多的朋友呢?但是在交友的同时,应要分辨清楚什么是好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外面的世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我校的孩子,他们还小,不怎么懂事,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正处于摸棱两可的阶段。

若在昏沉的引诱下,会导致学生不爱学习,不仅自己不学,还会影响他人,甚至逃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有正确地引导,关键是老师要起带头作用,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指路人。

如何把学生从坑里拉出来,重新振作精神,扬眉吐气。

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但不是叫你孤军奋战。

因而在遇到困难或坏人的时候,及时寻找朋友或老师来帮助,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坚持到底把困难解决好。

对于这些浮于表面的现象,大多能感知到,可有些却不知不觉地隐藏在知识的背后,虽然学生的知识丰富,头脑中或多或少保持清醒状态,但迷信活动依然存在,比如看风水,算命,看手相等。

不过像我们有点知识头脑的人一般不会轻易相信。

可现在出现更为高级的,比如电脑算命。

偶而个别学生还很重视星座。

这时老师要指导学生不要踏出科学之门,用科学来揭穿这些迷信活动的真面目,不仅自己学会了,还要回家后如何跟亲朋好友谈科学知识来拯救那些精神迷惘的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我们来寻根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我们来寻根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第11我们来寻根本教学目标:通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欣赏”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通过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文化。

3通过本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4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情感和态度:通过寻根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遗产,激发起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6通过阅读、欣赏、交流、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间:4时一、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第1时一、同是炎黄子孙。

从姓氏说起,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引出“修谱热”2为什么说“八百年前是一家”?3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谁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我们的共同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你认为还有哪些共同特征?4播放海内外人士拜祭黄帝陵记实录像。

A讨论后交流。

B指名表述。

播放歌曲、激发情感: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导出“寻根热”一样的天,一样的情。

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情。

他们有的“少小离家老大还”还有的“少小离家老大不还”,客死他乡。

但是,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和家乡的人民。

在埋骨他乡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拜托自己的儿孙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捧回一把故乡的泥土,播撒在自己的坟头,以了心愿。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首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勿忘搞乃翁。

”[点评:从姓氏谈起,激发学生寻根的热情,感知与感受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

]二、寻根的故事过渡谈话:如今经济发达了,海外游子们也有条回家看看了。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第11课我们来寻根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欣赏”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情感和态度:通过寻根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遗产,激发起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通过阅读、欣赏、交流、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间:4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课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同是炎黄子孙。

从姓氏说起,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引出“修谱热”为什么说“八百年前是一家”?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谁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我们的共同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你认为还有哪些共同特征?播放海内外人士拜祭黄帝陵记实录像。

A.讨论后交流。

B.指名表述。

播放歌曲、激发情感: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导出“寻根热”一样的天,一样的情。

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情。

他们有的“少小离家老大还”还有的“少小离家老大不还”,客死他乡。

但是,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和家乡的人民。

在埋骨他乡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拜托自己的儿孙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捧回一把故乡的泥土,播撒在自己的坟头,以了心愿。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首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勿忘搞乃翁。

”点评:从姓氏谈起,激发学生寻根的热情,感知与感[受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

]二、寻根的故事过渡谈话:如今经济发达了,海外游子们也有条件回家看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让我们来寻根苏教版
《让我们来寻根》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教学内容。

这一教学内容分为三课时完成。

在这一课中建构课堂的重点、难点是如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何上出“情味”,使学生既能在“知”上有所扩展,又能在“情”上得到提升。

因此,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自豪,欣赏,感激,热爱,始终都以富有感染力的爱国乐曲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教学第三课时“认识母亲河”的教学环节中,教者专门准备了乐曲《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和《长江之歌》,并把之穿插在教学流程中,结合课本中歌颂黄河、长江的歌曲,赞颂长江、黄河的诗句以及美文欣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本课教学设计的内容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为“保护母亲河”这一环节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延伸。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

虽然本课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纵横千里,绵延千年,但教学内容的落脚点还是归于学生的生活。

所以说,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体验,情感体验交相辉映,使“知”的传授与“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构建了真情的课堂。

1、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加深体验。

因书本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生活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开课伊始,我与本班的一位小姑娘扮演一对归国祖孙,表现了他们回到故土时的那份欣喜。

在学生读完课文中的小故事后,我当记者采访了学生,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归国华侨对祖国的那份眷恋。

《品社课标》中指出:“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收获。

”我设计的这几个环节既落实了课标要求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发挥朗读作用,让孩子在读中感悟
《品社课标》指出:“要发挥朗读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

”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自读、范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旨在从读中体会祖国历史悠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断拼搏,顽强进取的优秀品质。

通过实践,孩子们体会到了这种民族精神,也深深地体会到身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

3、补充相关资料,让理解更为透彻
本课的相关内容孩子还是比较陌生,所以资料的补充就显得弥足珍贵。

根据教学内容,我在幻灯片上出示了三个资料:国民党、亲民党的前任主席连站、宋楚瑜回乡祭祖;女娲造人、仓颉造字、伏羲传授文明;贾兰坡院士不但是没有学历的中国院士,更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通过这三个资料,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人不忘先祖的美德,也体会到神话传说中中国神仙的智慧,更领悟到祖祖辈辈的中国人不惧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了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虽然本课的教学完成了既定任务,突破了重难点,但自己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有所欠缺,提问面还不够宽泛。

在今后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还会不断摸索,让方法日渐成熟,课堂愈渐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