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3.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1.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现象,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②上课时小华感到黑板因“反光”而刺眼,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③平静湖面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适用;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2.如图,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粉末,并搅拌,能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量 m 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w 关系的图像是A.B.C.D.3.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C.40℃时,70g 水最多可溶解乙 30g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4.取出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精子,在试管中受精并培养成胚胎,移回母亲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试管婴儿”技术。
这种技术的特点是()A.有性生殖、卵生B.无性生殖、胎生C.有性生殖、胎生D.无性生殖、卵生5.杭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D.声源和人耳处6.生活处处是科学,下图中与如图所示铅笔在水中弯折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树的倒影B.彩虹C.手影D.小孔成像7.耳是重要感觉器官,下列有关人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B.耳廓可以收集外界传来的声音C.声波带动鼓膜振动后直接传导到耳蜗D.遇到巨大声响张开嘴可平衡鼓膜内外空气压力8.如图是家蚕发育的全过程,正确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9.音调细而高,骨盆宽大的第二性征是在下列哪项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A.雌性激素B.雄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10.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B.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D.因为g=9.8N/kg,所以1kg就等于9.8N11.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目睹了天文奇观“超级蓝色血月”(如图),这是152年来超级月亮,蓝月亮和月全食首次同时出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该视力表进行测试时,被测者需距离视力表5米,因受到场地限制,可利用平面镜来增距。
以下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2米处进行测试C.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1米处进行测试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2.在烧杯中静置着一只彩色气球,气球里充有气体 a,某同学收集好一瓶气体 b,倾斜倒入烧杯中,发现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请猜测 a、b 分别是什么气体A.a 是氢气,b 是二氧化碳B.a 是二氧化碳,b 是氧气C.a 是空气,b 是二氧化碳D.a 是氧气,b 是一氧化碳3.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C.40℃时,70g 水最多可溶解乙 30g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上的a 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B.凸透镜位于a点右侧C.蜡烛在b点时,物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 D.凸透镜位于b点左侧5.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 30°,界面左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 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 60°,界面右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 45°,界面左侧是玻璃6.杭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D.声源和人耳处7.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宇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8.如图为考生信息识别的条形码(样码)。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为人类的生长发育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的快速生长的时期为A和DB.七年级的学生一般正处于D阶段C.D阶段里不仅体重和身高迅速发展,第二性征也会慢慢出现D.M点代表婴儿的出生2.小明在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
小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
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小明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最合理的猜想是()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3.小张以25.2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 6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 0.54km。
则( )A.三人速度一样大B.小李速度最大C.小王速度最大D.小张速度最大4.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了活性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5.目前医学上培育“三亲试管婴儿”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三亲婴儿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来自父亲与母亲B.早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于母亲的卵细胞C.受精场所在输卵管D.培育方式属于无性生殖6.如图为考生信息识别的条形码(样码)。
当扫描器上照射它时,黑色条纹将()A.吸收所有的光B.反射黑色的光C.透过所有的光D.反射所有的光7.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形成的部位在()A.瞳孔B.视网膜C.晶状体D.大脑8.科学老师把海波溶于水,倒在长方形玻璃缸内。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探究题1.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1440T12450T23540T3445一枚回形针T4545两枚回形针T5(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
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 1、T2、T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
A.T1>T2>T3 B.T2>T1>T3 C.T1>T3>T2 D.T3>T2>T1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此实验是根据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2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4)小明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改进方法是____。
(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3.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移,光屏向______移(以上两空选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光学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海市蜃楼B.阳光沿凸透镜形成光斑C.水中倒影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2.晚上夜自修时,小柯通过窗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
下列对该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实像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C.像形成的原因是光的反射D.人离窗玻璃越远像就越小3.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金属物质4.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了活性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5.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A.正在工作的电脑显示屏B.闪闪发光的霓红灯 C.闪闪发光的红宝石D.点燃的蜡烛6.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是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介质空气(15℃)空气(25℃)煤油(25℃)软木钢铁声速m/s340346132450037505200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7.下列哪类动物的发育类型和其它种类明显不同()A.狗B.牛C.青蛙D.熊猫8.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卵生动物的卵细胞更大,如鸡、鸭、鹅蛋,卵细胞大主要意义是()A.可以吸收更多外界热量B.空间大,有利于胚胎发育C.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D.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强9.蓝莓果实因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美瞳之果”的美称。
蓝莓的果实所属的结构层次,以及蓝莓子房内的白色小颗粒分别是()A.细胞、柱头B.组织、花药C.器官、胚珠D.系统、花粉10.如图所示,小花想搬起一块石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石头没有被搬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B.若石头没被搬起,是因为石头受到的惯性力较大C.若石头被搬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石头惯性的大小D.若石头没被搬起,此时石头受到的重力和石头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1.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B→C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质量12.如图所示的过程主要体现了A.人类的生殖是有性生殖B.人类具有胎生、哺乳的特性C.婴儿的性别由遗传决定D.胚胎通过胎盘与母体交换物质13.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14.生活中常用瓷碗炖食物,碗与锅底不直接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里的汤一定()A.会沸腾但慢一点B.和锅里的水同时沸腾C.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D.不会沸腾,温度为100℃1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A.生态关系B.能量关系C.物质关系D.食物关系1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集气瓶,瓶内都是空气,导管中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甲瓶涂黑,乙瓶不涂黑,都放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A.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B.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C.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D.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17.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18.如图表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幼虫期为c时期B.其发育过程为a-b-c-dC.其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d时期D.其幼虫与成虫形态差别很大19.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 A,B,C 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石块受到 A 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B.B 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C 石块对 B 石块的支持力和 A 石块对 B 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地面对 C 石块的支持力和 C 石块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20.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二、填空题21.香菇,又名香蕈,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1.月亮不是光源,那它发出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以下是“月亮发光”光路图分析,正确的是()A.B.C.D.2.在烧杯中静置着一只彩色气球,气球里充有气体 a,某同学收集好一瓶气体 b,倾斜倒入烧杯中,发现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请猜测 a、b 分别是什么气体A.a 是氢气,b 是二氧化碳B.a 是二氧化碳,b 是氧气C.a 是空气,b 是二氧化碳D.a 是氧气,b 是一氧化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B.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C.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D.水在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4.在一张纸片上剪出一个方形孔,将纸片置于足够的高度,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片上,光线通过方形孔在地面上照出的光斑形状()A.一定是方形的B.一定是圆形的C.可能是方形的,也可能是圆形的D.既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5.如图生物的生殖现象属于出芽生殖方式的是()A.秋海棠叶B.小麦种子C.马铃薯D.水螅6.下列有关估测量正确的是( )A.成人的体重约 50N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 10m/sC.中学生身高 160mD.两个鸡蛋质量约 100g7.(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8.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在青春期女孩乳房已开始发育,所以应该穿紧身衣服束胸以免被同学发现;B.部分男孩在青春期开始长胡须,看起来很不好看,所以应该趁早拔掉;C.发现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长腋毛而取笑他(她);D.每个人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和所表现出的情况是有差异的9.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A.日食现象能证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们看到桃花是红色的,是因为桃花吸收了红光,反射了其他颜色的光C.汽车喷哑光漆,可以减少镜面反射D.透过窗户上的雨滴看远处飞过的飞机,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全部颠倒的缩小的实像10.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现象,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②上课时小华感到黑板因“反光”而刺眼,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③平静湖面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适用;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11.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B→C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质量12.如图所示的过程主要体现了A.人类的生殖是有性生殖B.人类具有胎生、哺乳的特性C.婴儿的性别由遗传决定D.胚胎通过胎盘与母体交换物质13.在室温下,小乐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静止释放物块A,此后物块的运动状态是()A.一直加速B.一直匀速C.先加速后匀速D.先加速后减速2.下列哪类动物的发育类型和其它种类明显不同()A.狗B.牛C.青蛙D.熊猫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 30°,界面左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 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 60°,界面右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 45°,界面左侧是玻璃4.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这种耳机发出的是超声波信号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5.美国在遭受“9·11”恐怖袭击后,还出现了“炭疽”传染病,而引起这种病的是一种叫炭疽杆菌的生物。
已知这种生物仅由一个细胞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它属于的生物类别是()A.细菌B.真菌C.植物D.动物6.某小组利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次数质量m/kg重力G/N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10.10.989.820.2 1.969.830.3 2.949.8A.小红认为本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B.小张认为利用原有器材,在月球表面也可以完成本实验C.小亮处理数据时,算出每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如上表),可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D.小明处理数据时,给出重力 G 与质量 m 的关系图(如图),可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7.在科学中。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3)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4)小科在平面镜的后面放了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这是为了______,他透过玻璃板看见未点燃的蜡烛,实际上是光的_______(反射或折射)所形成的虚像;(5)实验中,小科看到了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两个像,其中距离小科较远的像较_______(亮或暗)。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_____的实像。
(2)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2.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
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
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步骤③__________。
(2)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
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4)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
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__________。
3.如图是小铁和小岭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
(1)如图甲,小铁同学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铁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小铁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小铁的装置进行实验。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岭同学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同学们认为小铁的实验优于小岭的实验,主要原因是因为小铁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级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____。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S2。
(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
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如图2),当眼睛在原光屏处能看到发光体的像吗?_____。
(填“能”或“不能”)3.“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米)编号纸张大小纸张材质0°15°30°45°①18厘米×26厘米打印纸6.515.815.08.9②18厘米×13厘米打印纸6.415.815.18.8③18厘米×26厘米旧报纸5.614.213.27.6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如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和点光源S的像S'。
(______)2.如图是小铁和小岭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
(1)如图甲,小铁同学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铁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小铁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小铁的装置进行实验。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岭同学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同学们认为小铁的实验优于小岭的实验,主要原因是因为小铁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实验步骤](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并记录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改变蜡烛A距离玻璃板的距离,重复步骤(2)(4)去掉玻璃板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分析与思考](1)器材的选择:①用方格纸替代白纸的优点是______。
②选用茶色玻璃的优点是_______。
③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④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试验(2)步骤操作:①玻璃板与方格纸保持垂直,如果不垂直则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②点燃蜡烛A,蜡烛B不点燃,便于观察到清晰的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_____。
(3)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级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____。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S2。
(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
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如图2),当眼睛在原光屏处能看到发光体的像吗?_____。
(填“能”或“不能”)3.完成下列各图的光路。
(1)画出光源S发出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如图甲所示)______。
(2)MN是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有一束入射光线经过A点,它的反光线经过B点,折射光线经过C点,请你画出完整得光路图(如图2所示)______。
(3)完成凸透镜中光路图(如图3所示)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_____。
(3)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2.如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和点光源S的像S'。
(______)3.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下图1。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选用__________凸透镜。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图二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
问题解决后,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缩小23015缩小32020等大41530放大51260放大大小就越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若不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4.“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_____。
(3)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2.如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和点光源S的像S'。
(______)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同一水平视线上,图中在木板上移动的铅笔从C点到D点,铅笔的长度看上去变化____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在篮球上移动铅笔从A点到B点,其长度变化看上去_____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
(2)上述实验和现象能否说明地球是个球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已不再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在实验中,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焦距/cm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虚实大小倒正f=a14513实…………22020………………3b45实…………41625………………①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b=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实验中选择刻度尺这一实验仪器,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小明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如丙图所示,玻璃板向蜡烛A倾斜放置,为了与A所成像重合,蜡烛B需移动到桌面的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4.完成下列各图的光路。
(1)画出光源S发出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如图甲所示)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有一射灯(用B表示),在空气中有一路灯(用C表示)。
小翊(用A表示)既看到水中的射灯,又看到路灯在水中的像。
请画出:(1)水中射灯B射出的光进入小翊眼睛A的大致路径。
(2)路灯C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翊眼睛A的路径。
(______)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_____。
(3)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4.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1440T12450T23540T3445一枚回形针T4545两枚回形针T5(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有一射灯(用B表示),在空气中有一路灯(用C表示)。
小翊(用A表示)既看到水中的射灯,又看到路灯在水中的像。
请画出:(1)水中射灯B射出的光进入小翊眼睛A的大致路径。
(2)路灯C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翊眼睛A的路径。
(______)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级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____。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S2。
(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
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如图2),当眼睛在原光屏处能看到发光体的像吗?_____。
(填“能”或“不能”)3.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1440T12450T23540T3445一枚回形针T4545两枚回形针T5(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
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 1、T2、T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此实验是根据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2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4)小明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改进方法是____。
(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实验中选择刻度尺这一实验仪器,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小明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如丙图所示,玻璃板向蜡烛A倾斜放置,为了与A所成像重合,蜡烛B需移动到桌面的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探究题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此实验是根据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2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4)小明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改进方法是____。
(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3.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圈形状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
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_________(2)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的形状影响时,用开有尺寸大小为1厘米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30厘米时,光斑呈_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_(选填“亮”或“暗”)(3)活动中太阳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现象称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______。
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实验步骤](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并记录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改变蜡烛A距离玻璃板的距离,重复步骤(2)(4)去掉玻璃板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分析与思考](1)器材的选择:①用方格纸替代白纸的优点是______。
②选用茶色玻璃的优点是_______。
③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④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试验(2)步骤操作:①玻璃板与方格纸保持垂直,如果不垂直则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②点燃蜡烛A,蜡烛B不点燃,便于观察到清晰的像。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异常情况分析:在实际实验中,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cm。
5.如图是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甲(1)小峰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在答卷的图甲上通过作图确定点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一个焦点__________;(3)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__;(4)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他选取实验中的凸透镜,利用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图(如丙图所示),分别用红光和紫光来进行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____光的焦距大些(选填“红”或“紫”),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
乙丙6.实验探究: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蚕丝的出丝率。
某同学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
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蔟中,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
实验分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1)该同学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蝗虫相比,蚕的个体发育属于__________发育,从表中分析,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_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你认为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_________期。
7.(1)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和水中的折射光线_________;(2)如图所示,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
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_________;(3)在如图甲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_________;(4)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
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_________;(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14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请画出光线通过玻璃出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_________。
8.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测量汽车速度。
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4s,如图所示。
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3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1s。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求:(1)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多少?(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多少?(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9.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1)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______作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2)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
10.食盐我们每天都摄入,爱思考的小明想,浓度的盐水会不会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呢?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1)实验步骤: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
向甲培养皿倒入一定量的低浓度盐水:向乙培养皿倒入___,作为对照组;②甲、乙培养皿分别加入正常的饱满水稻种子100粒。
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___;③置于25℃和有充足空气的相同环境下培养。
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天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
(2)实验结果:甲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92%,乙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93%;(3)得出结论:低浓度的盐水不会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小华认为实验存在不足,小明得出的结论并不准确,小华的理由是___。
11.小明同学对种子的萌发非常好奇,于是动手做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取2个广口瓶,将脱脂棉花塞入瓶内②将10粒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浸泡一夜后,各取1粒放入培养瓶中,然后小心地往里加水至刚好覆盖绿豆种子,分别在瓶外壁做上记号A、B③将A培养瓶放在温暖有光处,B培养瓶放在相同温度的黑暗处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小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存在不足,请指出一处不足,并改正________。
(3)小明改进实验后,每天记录观察,发现光照处和黑暗处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如下图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__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光。
小明还观察到,放在黑暗中的培养瓶萌发出来的幼苗和我们平时吃的绿豆芽比较相似,颜色较浅,阳光下萌发的绿豆芽颜色较绿较深,说明幼苗的健康生长__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光。
(4)在土壤处发芽的绿豆胚芽是钩状,这种形状有什么意义?________。
1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
(4)下列实验中除控制变量外用到以上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C.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13.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
各组种子 7 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下表:土壤含水量萌发率(%)(%)温度(℃)201510 2510096742092846615443610104005000(1)根据上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
(写出 1 条结论即可)(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 15%时,该玉米种子在 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 。
14.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金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小金按图 2 组装好实验装置。
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者“右”),移动距离s ____________s(填“>”、“=”或“<”)。
15.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课上,小晴同学想:凸透镜成实像时,焦距大小对所成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呢?于是她利用如图装置开展研究(刻度未标出),下表是她提供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回答:实验次数焦距f(cm)物距u(cm)烛焰高度(cm)像距v(cm)(?)(cm)1530460.8 210304152 315304304 420304608(1)刚开始实验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端,想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该如何调节光屏的高度?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