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6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探究、例证、分析和归纳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两弹一星”;2、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1、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科技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二、课前自评:(一)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1、原子弹:______年____月____日,第一颗_________爆炸成功。
影响: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也打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______年____月,我国设计的_____________导弹试飞成功;______年____月,中近程地地导弹携带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爆炸,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
3、卫星:______年,我国用__________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星“___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一箭多星”技术和发射返回式卫星。
)4、______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____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____________”往返成功。
(二)籼型杂交水稻:1. _______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______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_________,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他又在实践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国际农学界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探究、例证、分析和归纳等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争攀科技高峰的崇高理想。
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崇拜的科学家都有哪些人,他们都有怎样的感人事迹呢?【自主学习】一、“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1、原子弹:______年,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
影响: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___________,也打破了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______年,我国设计的 __________导弹试飞成功;______年,中近程地地导弹携带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爆炸,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
3、人造卫星:______年,我国用____________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一箭多星”技术和发射返回式卫星。
)4、_____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_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____________”往返成功。
二、籼型杂交水稻:_______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______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被国际农学界誉为“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2、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谁?结合其事迹,你能为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提点合理的建议吗?3、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
(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拨指导。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师生
行为
媒体应
用分析
.
一、情景引入
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学生展示本课收获
学生看课件
课件展示
二、自主探究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两弹一星”
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2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
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情感、态度值观
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1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重大贡献;理解科学技术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和问题设计,尝试自主学习以及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3.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忘我牺牲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1.“两弹一星”和邓稼先;2.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三、教学难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简述中国古近代科技表现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三)两弹一星1.探讨: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有何意义?2.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精神。
3.新中国导弹科技事业的发展。
4.卫星技术有什么作用?“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5.我国火箭发射技术有何表现?(四)籼型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二是靠袁隆平。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看书,归纳袁隆平的贡献,怎样评价他?2.回答贡献,介绍人物袁隆平。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让我们振奋,它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
通过学习本课,让我们更加坚信科教兴国的正确性。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创新,勇于进取,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1*cnjy*com板书: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中国梦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助力经济发展,造福百姓民生1.原子弹 1.人造地球卫星 1.籼型杂交水稻 1.三峡工程2. 氢弹 2.火箭发射3.导弹 3.神舟系列飞船国防科技航天科技生物科技水利科技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22
学生观看《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中有关导弹部队的视频资料并思考问题
学生仔细观看。
学生用图片、表格、文字等方式展示新中国在国防科技和航天科技事业方面的伟大成就。
学生回忆“神五”和“神六”发射时候的激动心情并展示图片。
学生通过视频材料感受袁隆平院士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教学重点
1、“两弹一星”;2、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1、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科技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资源
1.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关网址和书籍、报纸:
·航空博物馆: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2、通过讲述法、例证法、分析法、图示法、启发法等方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有些尖端科学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震动了整个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9、(过渡)在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我国的生物技术也在大踏步地前进,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播放有关籼型杂交水稻培育的视频后,指导学生分析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理由。
10、引导学生思考: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但是,为什么我国仍然能够取得这么多的重大科技成果?
学生回答:军事科技方面的成就。
两大组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国际和国内局势讲述。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我国原子弹研制的背景。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标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目标】1、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2、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黑龙江独特的地方经济作物有哪些【重、难点】1、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太空授课(The Space Lesson)是指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00,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航天任务中的“太空授课”环节旨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
《人文与社会》二、自主学习,适时点拨:(一)“两弹一星”1、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我国也在进行导弹的研制工作,年10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
2、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2003年又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
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人文与社会》三、发现研讨,合作探究: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并拥有它?2.黑龙江独特的地方经济作物有哪些:水稻:籼米、粳米、糯米马铃薯:讷河市是马铃薯和脱毒种薯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亚麻;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兰西县被誉为“亚麻之乡”四、小组展示,体验成功:五、达标检测,巩固练习: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目标:记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教具:教学过程;一、设疑(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学生快熟阅读教材,梳理重点知识以问题形式提出来,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教师预设问题: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意义?中国政府对核的政策?2、举例说说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的时间?名称,意义?4、我国还有哪些航天成就?5、袁隆平(评价)的成就有哪些?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是谁?颁奖的时间?地点?人物?二、探究(一)学生自探(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维解决的问题。
三、展示学生展示(板书、口述或随机展示)四、评价(一)学生评价(二)教师评价、点拨或精讲五、运用(一)质疑再探(二)教师精选题(当堂训练题)1. 被称为中国“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A.杨振宁B.钱学森C.李四光D.邓稼先2.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A.1958年B.1960年C.1964年D.1968年3.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B.华罗庚C.钱学森D.邓稼先4、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5、1970年4月,我国用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人太空轨道,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长征一号 B.东方红1号 C.神舟一号 D.嫦娥一号6、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18)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通过学习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比较中国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制造核武器方面所用的时间图表,提高学生历史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认识发展国防科技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建国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设计思路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是“两弹一星”,二是“籼性水稻”的推广,从整体看,内容过于简单,知识点相对较少。
但本课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一是要拓宽,调动学生大量搜集资料,充实本课内容。
二是要联系实际,把历史引入学生的身边,使学生有效地去感性认识。
三是深入挖掘,如理解“两弹一星”精神,分析国防建设与战争、和平的关系,理解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
“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难点对核武器和航天飞机、籼性杂交水稻等科技知识的理解。
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课下多方面搜集相关资料,从而突破难点,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程标准】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90——93,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日军侵华暴行”图片和爱国志士冯如和他的飞机图片,播放“从神一到神七”录像,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新课两弹一星播放《原子弹爆炸》录像,学生观看录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90课文,了解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研制原子弹的艰苦历程。
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录像,引导学生据此分析原子弹爆炸的重大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八年级历史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师做简单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让学生阅读,回答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教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型
新课
课时序数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标
解读
与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教学内容分析: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研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专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等是其杰出的代表。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彩色插图《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以及其它资料,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接着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1、92页的导弹和卫星图片,联系第14课《钢铁长城》有关知识,加深印象,并重点补充《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资料,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媒体教具
【K12】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4新人教版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
(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生探索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学法指导
自学习,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师生
行为
媒体应
用分析
.
一、情景引入
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学生展示本课收获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
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情感、态度值观
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挑学生说说
教师补充归纳
学生说说
教师补充归纳
挑学生说说
教师补充归纳
挑学生说说
课件展示问题
课件展示要点
课件展示要点
课件展示要点
三、补偿提高
1完成《历史填图册》23页“练一练”各题。
2根据《新学案》45——46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word教案 (16)
1完成《历史填图册》23页“练一练”各题。
2按组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个人学习心得,根据下表进行自我测评,由小组其他同学将评语登入《历史学习记录卡》:
项 目
表现与进步
人文精神
方法和能力
知识的获得
自己学习的特点
教法、学法
知识扩充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 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授课教师
课题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任教班级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 养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通过校园网《史海撷珠》,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彩色插图第3页第13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以及网站《史海荡舟》所展示的其它资料,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教学
籼型杂交水稻
·组织讨论:
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承上启下
新课教学
“两弹一星”
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作业布置
1完成《历史填图册》23页“练一练”各题。
教学反思
4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88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
组织学生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课本88页“练一练”,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结合实际,思考探究,培养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2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3教师组织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的层
(A.原子弹爆炸成功;B.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教师指出:新中国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打造出眼前这一派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和将来中华崛起的锦绣前程。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掌握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原子弹是怎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
教师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讨论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网络探索
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继承传统立志成材
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