甙类1

合集下载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集解答(完整)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集解答(完整)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集(应用化学、化学教育专业用)目录(考试占80%)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糖和甙类………………………第三章苯丙素类………………………第四章醌类化合物……………………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第六章鞣质……………………………第七章萜类挥发油……………………第八章三萜与其甙类…………………第九章甾体与其甙类…………………第十章生物碱…………………………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B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B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C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A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层桥上展开,其R 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B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以下(B)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B)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B)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以下化合物用聚酰胺柱层分离下述化合物,以稀甲醇—甲醇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C)→(A)→(D)→(B)O OOH OHHO OOOHOHHOOHOHO OO OOglu O Rha OOOHOHOOCH3A BC D苷先洗下,次序: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P62)四、填空试画出利用PH梯度萃取分离酸、碱、中性物质的模式图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能基本分离:五、回答以下问题1、将以下溶剂按亲水性的强弱顺序排列:1乙醇、6环己烷、2丙酮、4氯仿、5乙醚、3乙酸乙酯2、请将以下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进行排序(P63)A、水B、甲醇C、氢氧化钠水溶液D、甲酸胺ABCD3.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4、“水提醇沉”和“醇提水沉法”,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5、如何判断化合物和溶剂的极性?6、分离天然产物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硅胶:氧化铝:聚酰胺7、简述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作用❖1.探索天然药物治病的原理❖2.扩大天然药物的资源❖3.减低原植物毒性,并提高疗效❖4.进行新化合物的研究导致化学合成或结构改造❖5.控制天然药物与其制剂的质量8、选择一个化合物的重结晶条件时的基本思路是什么?1、结晶溶剂的选择❖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选择溶剂的沸点不宜太高,不产生化学反应。

抗生素种类

抗生素种类

抗生素种类: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

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

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黄酮骨架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黄酮醇类(Flavonols):如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花青素(Anthocyanins)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2. 黄酮酮类(Flavones):如黄酮(Apigenin)、山奈酚(Naringenin)等,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炎活性。

3. 黄酮甙类(Flavonoid glycosides):是黄酮类化合物与糖分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异鼠李素(Isoquercitrin)、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glucoside)等,在草药中常见。

4. 黄酮类异黄酮(Isoflavones):如大豆异黄酮(Genistein)、大豆黄酮(Daidzein)等,是一类特有于豆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5. 黄酮类黄酮酶抑制剂(Flavonoid enzyme inhibitors):如橙皮素(Quercetin)、杂黄酮(Luteolin)等,具有抑制多种酶活性的作用,如酪氨酸酶、脂氧合酶等。

以上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常见分类,具体的分类还有很多细分的类别,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而来。

第二篇_苷类_New_Structure_

第二篇_苷类_New_Structure_
苷元通过硫原子与糖相连,称为S-苷。例如: 芥子苷、萝卜苷等。
N OSO3-
S C CH2CH2 CH CH S CH3 O
O
N O SO3-K+ 萝卜苷
N O SO3-K+
RC
CH2 CH CH2 C
S glc
S glc
芥子苷通式
黑芥子苷
N CH2 C
S
O SO3glc
CH3
O
N CH2 CH2 O C CH CH
OH HO
OH
glucose
H
H
H
OH
O
glc O
HO
OH
glc OH
glc
glc
HO
O
HO
O
HO
O
OH
OH
OH
OH O
牡荆素
glc OH O
异牡荆素
glc OH O
三色堇素
O
HO
O
OH
HO
O
OH
O
OH
OH O
OH
OH O
芒果苷
异芒果苷
OH
O
OH
OH
O
OH
CH2OH
H
OH
CH2OH
H
OH
O OH
O-D-glc←2 L-Rha
O-D-glc←2 L-Rha
COO OH
OO OH OH
OH
dulcoside A
O
OH-
O
+
OH
OH
OH
COOH
1,6葡萄糖酐
β-消除反应
键β-位有吸电子基团的苷,在碱催化水解发生 β-消除反应。

药用植物分类(1)

药用植物分类(1)

药用植物分类(1)药用植物分类药用植物是指具有医疗价值的植物,由于其来源广泛、价值实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药用植物,人们对其进行了分类。

一、按药用部位分类1.整株药:整株药是指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全部用于制药的药材。

比如:人参、巴戟天等。

2.根药:根药是指使用植物根部制作的药物,比如:当归、白术等。

3.茎药:茎药是指以植物茎部制作的药物,比如:防风、冬虫夏草等。

4.叶药:叶药是指以植物叶子为制药材料的药物,比如:甘草、茶叶等。

5.花药:花药是指以植物花为材料的药物,比如:菊花、桂花等。

6.果实药:果实药是指使用植物果实部分制作的药材,比如:枸杞、枣子等。

二、按药用成分分类1.挥发油药:挥发油药是指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材,比如:薄荷、丁香等,具有调节肠胃功能、缓解头痛等功效。

2.生物碱药:生物碱药是指含有生物碱成分的药材,比如:鸦片、洋金花等,具有止痛、镇静、麻醉等功效。

3.多糖药:多糖药是指含有多糖成分的药材,比如:灵芝、芦荟等,具有增强免疫力、防癌等功效。

4.甙类药:甙类药是指含有甙类成分的药材,比如:人参、黄芪等,可养血、补气、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5.黄酮类药:黄酮类药是指含有黄酮成分的药材,比如:五倍子、柿子等,可抗氧化、抗菌、降血压等功效。

三、按药用功效分类1.益气类药:如黄芪、西洋参、山药等,可调节人体内的气血,增加体力和抗疲劳能力。

2.健脾养胃类药:如白术、党参、山药等,可增加胃肠道的吸收能力,改善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3.清热解毒类药:如金银花、板蓝根、黄连等,可清除人体内的毒素,具有抗炎、解毒的功效。

4.活血化瘀类药:如当归、红花等,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液淤滞、血管痉挛等问题。

5.安神助眠类药:如枸杞、酸枣仁等,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减轻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以上是药用植物按不同分类方式进行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参考价值,对于了解和使用药用植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综述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综述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综述氨基糖苷类(Aminglycosides)曾称氨基甙类,是由微生物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由氨基糖(或中性糖)与氨基环乙醇以苷键相结合的易溶于水的碱性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的特点有:水溶性佳,性质稳定。

抗菌谱广,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结核菌均具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

分类自1944年Waksman等报道了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以来,已报道的天然和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总数已超过3000种,其中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近200种。

这些抗生素按照其来源可分为两类:一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产生的抗生素。

二是由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e)产生的抗生素。

按照抗菌特点、结构特点及发现与合成先后次序,可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划分为以下三代:第一代以卡那霉素为代表,包括链霉素、阿泊拉霉素、新霉素(NM)、巴龙霉素(PM)、核糖霉素(RM)、利维霉素等,以结构中含有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乙醇相结合、不抗绿脓杆菌为共同特点。

第二代以庆大霉素为代表,它们包括:小诺霉素(NCR)、强壮霉素(阿司米星)、司他霉素等。

第三代以奈替米星(NTL)为代表,全系1-N-(2-DOS)取代的半合成衍生物。

作用机理与特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细菌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点在细胞30S核糖体亚单位的16SrRNA解码区的A部位。

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妨碍初始复合物的合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以及阻抑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敏感菌体内的积蓄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来完成的,包括需氧条件下的主动转动系统,故此类药物对厌氧菌无作用。

本类抗生素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呈碱性,在碱性环境中作用更强。

脂溶性小,口服难吸收,可用于胃肠道消毒。

氨基糖苷类易产生耐药性,同类药间有交叉耐药性,其耐药性的生化机制最主要是因为细菌借助质体产生钝化酶,钝化或分解抗生素,其次还包括:(1)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致使抗生素不能进入细菌体内;(2)细菌细胞内染色体发生变异,使抗生素的原始作用点发生改变,抗生素难以与之结合起作用。

第二章_苷类_New_Structure_

第二章_苷类_New_Structure_

纤维素酶水解β-葡萄糖苷键
O O HO O HO
O
纤维素酶 室温,4天
O +
H,OH
HO CH2 O O HO CH2OH
穿心莲内酯
苦杏仁苷酶水解苦杏仁苷
O O
CH CN OO
CH CN OO CH OH CN CHO
+
HCN
苦杏仁苷
野樱苷
苯羟乙腈
苯甲醛
PH值对芥子苷酶水解的影响
N R N R C S glc O SO3K
OCH3 H3CO OH O Kakkalidone
Kakkalide
HO
O
OCH3 H3CO
irisolidon
OH
O
3、氰苷

一般具有α-羟基氰的苷,该类苷的特点多数水溶性,不易结 晶,易水解(酸、酶)。不同水解条件,降解产物不同。
R1 糖 + HCN + R2 C O 稀酸 R1 C R2 CN O 酶 糖 R2 R1 C O + 糖 + HCN
HO OH
20(S)原人参二醇
① IO4② BH4③ H+ glc→ glc O HO
5、吲哚苷 由吲哚醇中的羟基与糖缩合而成的苷。
O O glc H+ N H
靛苷
OH O N H N H O
H N
靛蓝
O O C O N H 大青素B OH OH HO OH
OH HOOC OHN H + O OH OH HO 果糖酮酸 O H
二、硫苷

苷元通过硫原子与糖相连,称为S-苷。例如: 芥子苷、萝卜苷等。
白芥子苷
三、氮苷

糖上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的苷。

甙类

甙类
②测定方法:精密称取样品粉末(60目)0.5~1.09于1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一定量稀醇,将锥形瓶与内容物共称重(准确到0.1g),水浴回流一定时间,冷后再称重,补充溶剂至原重,过滤,取一定量滤液稀释到适当浓度,取此液一定量,准确加入3ml 0.1M氯化铝溶液及5mI 1M醋酸钾溶液,另补充蒸馏水使总量为13m1,40分钟后同上比色,以同一滤液同样量加水至13 ml为空白对照,以标准曲线计算含量。
2.多数甙呈中性或酸性,少数呈碱性。
3.多数甙可溶于水、乙醇,有些甙可溶于乙酸乙酯与氯仿,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甙类在水或其他极性较大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结合的糖分子数的增加而加大。甙元的性质亦可影响甙的溶解度。如氰醇甙在水中易溶而黄酮甙就较难溶。甙元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苦杏仁具有镇咳作用即由于苦杏仁甙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的镇咳作用所致。由于氢氰酸有毒用时必须控制服用剂量。枇杷仁、木薯根以及其他一些蔷薇科植物的种子、叶与树皮中常有大量氰醇甙存在。在忍冬科、豆科、亚麻科等植物中亦有分布。
定性反应:取药材粉末0.2~0.59,置于小试管中,加少量水润湿,管口用软木塞塞住,上悬挂一条用水润湿的苦味酸钠试纸,将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如有氰醇甙存在,会因水解产生的氢氰酸而使试纸由橙黄色变为砖红色。
本类成分在蓼科植物中广泛分布。豆科、茜草科、百合科等科植物中亦有存在,含这类成分的常用中草药有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番泻叶、茜草、芦荟等。
(1)通性:常见的羟基蒽醌类衍生物有大黄中的大黄素(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茜草中的茜草(Alizarin)等。

动物药成分分析

动物药成分分析

动物药成分分析名词解释1、动物药物:以动物体、组织、器官、分泌物、衍生物、代谢物等为原料,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治疗疾病的药物。

2、药用动物:指身体全部或局部可以入药的动物。

3、有效成分:有明显生物活性,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

4、无效成分:无明显生物活性,不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

5、微透析技术(MD):是一种利用膜透析原理,微量地对细胞液进行连续性采样的新型采样和色谱样品制备技术。

6、超滤:利用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或离心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较大的物质,而水和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

7、生物碱:广义上,生物界除了生物体必须的含氮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外,其他所有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都可视为生物碱。

8、甙类(苷类):水解后能生成糖和非糖化合物的物质的统称。

9、原生甙:原存在于机体内的甙。

10、次生甙:含有两个以上糖的原生甙,经水解后失去一部分糖而得到的甙。

11、皂甙:是一类特殊甙类,它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不消失的肥皂样泡沫。

12、萜类:自然界存在的一类具有(C5H8)n通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含氧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的总称。

13、单萜:含2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

14、二倍半萜:是萜类家族中最新最少的一员,含5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

15、四萜:含8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分子中存在一系列共轭双键发色团,故具有颜色。

在动物机体内主要指类胡萝卜素。

16、挥发油:亦称精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绪论1、动物药的特点(1)疗效确实(2)生理活性强(3)应用面广1)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镇静止痛:蝎子、林蛙油(雌性输卵管)2)治疗心血管疾病——强心降压:麝香、蝉乳、鹿茸(中等剂量)3)治疗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补血止血:水蛭、五倍子、阿胶(提高血红蛋白)4)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止咳平喘化痰:紫河车、地龙、蛇胆、凤凰衣(蛋壳中的卵膜)、猪蹄甲5)用于微生物感染疾病——消炎:蝉蜕、蜈蚣6)用于治疗肿瘤:斑蝥、蝎子、蟾酥、蛇毒(4)潜力大(5)毒副作用小(正确使用的前提下)(6)药物来源及使用广泛2、动物药的入药部分(1)全身入药者(昆虫类、软体动物):水蛭、海马、地龙、斑蝥、全蝎(2)器官入药者:熊胆、獭肝、海狗肾、紫河车(3)组织入药者:鸡内金、刺猬皮、乌贼骨(4)衍生物入药者:鹿茸、羚羊角、山甲皮(5) 分泌物入药者:麝香、蜂王浆、蟾酥、龙涎香、蛇毒(6) 排泄物入药者:五灵脂(复齿鼯鼠粪便)、白丁香(麻雀)、望月砂(野兔)、夜明砂(蝙蝠)(7) 病理产物入药者:牛黄、珍珠、僵蚕、虫草、马宝、狗宝(8) 加工品入药者:阿胶、鹿茸胶、龟板胶、鹿胎膏、血余炭3、 动物药材市场特点:需求增长,但资源紧缺,产不足需,供需缺口连年加大,尤其是一些濒危品种的产物已趋枯竭,许多珍贵动物药材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

常见有毒动植物

常见有毒动植物

有毒的植物一、含甙类的植物1、夹竹桃:常绿灌木,开桃红色或白色花,分布广泛,其叶、花及树皮均有毒。

(我亲见过,小时候喜欢采它的花玩,现在学习的地方有好多夹竹桃,只能欣赏再不敢动手了)2、洋地黄:亦称紫花毛地黄,草本植物,各地均有栽培。

全柱覆盖短毛,叶卵形,初夏开花,朝向一侧,其叶有毒。

3、铃兰:草本植物,东北及北部山林中野生,花为钟状,白色有香气,全草有毒。

4、毒毛旋花:亦称箭毒羊角拗,灌木,我国云南、广东有栽培,花为黄色,有紫色斑点,白色乳汁,全株有毒。

5、毒箭树:亦称“见血封喉”,落叶乔木,分布于广西、海南等地,高20~25米,叶卵状椭圆形,果实肉质呈紫红色,其液汁有毒。

6、其他:高粱苗、木薯、杏桃李梅的仁、远志、桔梗、皂荚等。

二、含生物碱类的植物1、曼陀罗:草本植物,高1~2米,茎直立,叶卵圆形,夏季开花,花筒状,花冠漏斗状,白色,全株有毒,种子毒性最强。

(也是我小时候经常采摘的一种花,哈哈)2、颠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一大一小,夏季开花,钟状,淡紫色,果实为浆果球形,成熟时黑紫色,其叶和根有毒。

(吃过它的果实)3、天仙子:草本植物,我国东北、河北、甘肃等地有野生,全株有毛,味臭,夏季开花,漏斗状呈黄色,全株有毒。

4、乌头: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中部及东部山地丘陵,茎直立,秋季开花,其根有毒。

5、毒芹:草本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一带,根状茎肥大有香气和甜味,秋季茎中空,花为白色,全草有毒。

6、钩吻:亦称断肠草,常绿灌木,夏季开花,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有分布,其根、茎、叶均有毒,民间用来杀虫。

(听过断肠草的大名,还没有亲见过。

)7、其他:雷公藤(根有毒)、马钱子(番木鳖)种子剧毒。

三、含毒蛋白类的植物1、相思豆,亦称红豆,分布于我国南方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为木质藤本,枝细弱,春夏开花,种子米红色。

其根、叶、种子均有毒,种子最毒。

(当翻资料看到这些时,偶不愿意相信,呵呵。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致死原因主要是因脑中枢缺氧,脑水肿而压迫脑干,使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呼吸和循环衰竭;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士的宁还能加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 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6 ;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中毒后可产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缺血导致肾小管坏死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 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可引起丘脑、中脑、延脑、小脑、脊髓等器官的严重营养不良性改变;肝脏、肾脏、心脏可发生出血与坏死;毒素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肺水肿及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7 ;2 毒性成分为甙类的中药含强心甙类:强心甙是一类对心肌有显着兴奋作用的甙类,在医药上多用为强心药,主要作用于心脏及神经系统,夹竹桃、罗布麻、万年青、杠柳等中草药均含强心甙,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最后因心室纤颤,循环衰竭而致死;含强心甾体类: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制成的蟾酥,为重要强心药之一,其强心成分属强心甾体类化合物,其中毒症状出现时间多在30~60 分钟之后,首先有上腹部不适,继则恶心呕吐、口唇青紫、心悸、甚则昏迷、以致休克,多数病人有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及不同程度的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含皂甙类:皂甙的毒性主要是对局部有强烈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尚有溶血作用;如商陆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并刺激肠粘膜,引起腹痛腹泻,大剂量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及运动障碍,土牛膝有皂甙及昆虫变态激素脱皮甾酮等,具有肾毒性,中毒性发生肾功能衰竭,木通所含的木通皂甙水解后得长春藤皂甙元等,能损害肾小管,导致其上皮细胞坏死,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含氰甙类:杏、桃、枇杷等的种仁均含氰甙-苦杏仁甙等有毒成分,苦杏仁甙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不稳定,易被同存于种仁中的苦杏仁酶水解,甙元水解后可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可引起组织缺氧,并损害中枢神经,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含黄酮甙类:含黄酮甙的中药有芫花、广豆根等,其毒性作用多为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3 毒性成分为毒蛋白的中药巴豆、苍耳子、蓖麻子等植物的种子中,均含有毒蛋白,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的内脏出血;如巴豆的巴豆油中主要含有毒性球蛋白,能溶解红血球使局部细胞坏死,内服使消化道腐蚀出血,并损坏肾脏尿血,外用过量可引起急性皮炎;苍耳子含苍耳子油,毒蛋白等有毒成分能损害肾脏及心肝等内脏实质细胞,并引起神经消化系统机能障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蓖麻子含蓖麻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2mg即可使人中毒死亡,易使肝肾等实质细胞发生损害而致混浊肿胀、出血及坏死等,并有凝集和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4 毒性成分为金属元素的中药8中药中含金属元素的药物主要是矿物类药物,其中对人体毒性较大的主要有含砷、汞、铅类等药物;含砷类药物:主要有砒石,毒砂,雄黄等;砷为细胞原浆毒,作用于机体酶系统,抑制酶蛋白的疏基便失去活性,阻碍细胞氧化和呼吸,而且损害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发生各种病变,如砒石红砒、白砒成分为三氧化二砷,雄黄含硫化砷,砷可由呼吸、消化道进入体内,急性中毒者有口腔、胃肠道粘膜水肿、出血、坏死等;砷化物主要经肾脏排泄,无机砷在排出前于体内呈甲基化,可加重肾损害;成人中毒量为10mg,致死量为0.1~0.2g;含汞类药:主要有朱砂,轻粉,升汞等;汞为一种原浆毒, 汞化合物对人体具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作用, 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水银、轻粉、朱砂等中毒后可出现精神失常,胃肠道刺激症状和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刻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含汞剂中药对肾脏的损害最为突出,汞剂经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吸收,外用通过皮肤,粘膜等途径侵入人体;汞盐被吸收入血后,以肾脏蓄积最多,肝脏次之;最小致死量为70mg;含铅类药:主要有铅丹,铅粉,铅霜,黑锡丹等;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含铅类中药引起的中毒有急性铅中毒和慢性铅中毒两种,前者多见于短时间过量服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后者为长期持续服药所致;其代谢产物主要沉积于胃组织内,由肾与肠道排出. 对肾血管有损害作用,因而引起少尿或无尿,血尿,管型尿,肝肾功能损害;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 全身性不良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有轻、有重,重者可涉及全身危及生命,可以见到用药后发热,皮肤损害,如麻黄碱、天花粉、硼砂等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9 ;也可以涉及全身性各个系统的损害,如休克、严重的过敏反应,以及出现慢性损伤性反应,如药物依赖性、致畸、致癌等;2 引起各个系统的损害如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低血压、低血糖、出血、呕吐、腹泻、低血钾、低钠、低氧、呼吸困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以及神经系统诸如昏聩、神昏等;涉及范围较广,系统较多;如乌头类药、蟾酥、雷公藤、山豆根、洋金花等可以引起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四肢厥冷及循环系统病变;斑蝥、牵牛子、关木通等,可直接损伤肾功能,见血尿、尿少、水肿、蛋白尿等;严重者可引起尿毒症;消化肝胆系统,如番泻叶、生大黄可以治疗便秘,但也可以引起腹痛、腹泻或依赖性;黄药子、雷公藤、栝蒌等可以引起呕吐、腹泻、黄疸、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等;雷公藤、蛇毒等可致血液系统病变如再障、紫癜、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还有些中药可以引起眼、耳、口腔、毛发、精神障碍以及内分泌、生殖系统病变等,近些年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确有增加趋势10 ;3 药物的依赖性与致癌药物的依赖性与致畸、致癌、影响生殖等也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常常是较长时间服用才出现的慢性不良反应损害;这些也是不可忽视的11 ;对中药药性与毒性的正确认识“药”是治病的物质,“毒”是药物的属性之一,所以古代才将药物称“毒药”凡是药物均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用之得当,可以调偏扶正,产生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则可动乱,产生毒副反应12 ;中药的有毒物质一是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分,把它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二是有效成分,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所含的乌头碱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若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只有降低其含量来保持一定的药效;因此合理提取和利用其毒性成分,可能起到更好的疗效作用;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是中医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彼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痼疾,不善用者,则祸见于须臾之间13 ;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不加限定地将某药视为有毒或无毒,并将其绝对化,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有违科学;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说明中药比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使用中药相对比较安全,而将中药说成“没有毒副作用”,甚至说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等等,既是对药物属性的否定,不符合实际,也与中医药基本理论相违背;在我国加入WTO 后,中医药不可避免的要与西医药竞争,与洋中医洋中药竞争,同时由于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耐药性等而导致的世界性天然药物热及人类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世界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西医对许多疾病的无耐,中医药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商机,正是基于此我们才更要注意中药的毒性,使之最小限度的影响中药走出国门; ;。

氨基甙类抗生素包括哪些较重要的药1

氨基甙类抗生素包括哪些较重要的药1

一、氨基甙类抗生素包括哪些较重要的药物?链霉素,庆大,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二、氨基甙类抗生素抗菌机制,不良反应?答: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不良反应:1,耳毒性,。

2,肾毒性。

3,神经肌肉阻断作用4,过敏反应。

三、四环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作用机制?答:1,胃肠道反应:2,二重感染,3,对骨及牙齿的影响4药热,皮疹等过敏反应,还可造成严重肝损害。

作用机制: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四抗生素联合应用目的?答:是为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五、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指征?答:1,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2,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

4,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5,用以减少药物毒性反应,6临床感染一般用二药联用即可常不必要三药联用或四药联用。

七、抗生素联合用有药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1,能联合应用的抗生素各自均应有针对性,避免盲目组合。

一般为两种抗菌机制不同的杀菌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能出现增强作用,但是繁殖期杀菌的抗生素与抑菌抗生素联合应用则可能减弱杀菌抗生素的作用。

2,避免联合应用毒性相同的抗生素。

3,避免多种抗生素的联合。

一般联合应用不宜超过三种抗生素。

4,注意联合用药时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八、药物的协同,拮抗?答:同时应用或前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由于药效学的影响,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

使原有的作用减弱,称为拮抗。

九、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有哪些?答:烷化剂(磷酰胺,消瘤芥,噻替派)和抗癌抗生素(裂霉素,放射线菌素D,阿霉素,博来霉素)十、何谓习惯性,成瘾性,耐受性,耐药性?答:习惯性:连续用药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成瘾性:用药后产生躯体性依赖,一但停药会产生戒断现象。

耐受性:在连续用药后产生的药物反应性降低叫耐受性。

耐药性:长期应用化学治疗药物的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十一、多巴胺的临床应用?答用于抗休克,对于伴有心收缩性减弱及尿量减少而血容量以补足的患者疗效较好,本品尚可与利尿药合并应用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中药化学成分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类:
1. 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酚醇类、苯丙素类等。

如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异黄酮、黄酮苷等,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活性。

2. 生物碱:包括吲哚生物碱、喹啉生物碱、萜类生物碱等。

如马钱子碱、黄连素等,具有抗菌、抗疟疾、镇痛等作用。

3. 多糖类:如葡聚糖、果胶等,常见于中药中的蔬菜、水果和菌类。

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

4. 挥发油:包括醛类、酮类、酚类等。

如薄荷脑、丁香酚等,具有抗菌、解热、驱虫等作用。

5. 鞣质类:主要是以单宁酸为代表的类化合物,如栲胶、丹皮酚等,具有收敛、解毒、止血等作用。

6. 苷类:包括皂苷、甙类等。

如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等,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7. 生物鹅卵石
这些是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分类,不同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的种类

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的种类
对贝类中毒尚无有效解毒剂。以尽早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毒。
预防
贝类生长的水域应进行藻类监测和贝类毒素含量测定,确保食用安全。
赤潮预报,赤潮发生时禁止采食。
不得采集,出售及贩运含毒贝类,加强宣传。
制罐头原料的贝类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00μg/100g
11.胆毒鱼类
�青鱼、草鱼、鲢鱼、鲤鱼和鳙鱼是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
预防:
�①在捕到青皮红肉的鱼应及时冷藏或加工。
�②供应的鲜鱼应加冰保质;购买新鲜鱼。
�③过敏体质者,以不吃青皮红肉鱼为宜。
(六)非蛋白类神经毒素
�河豚毒素、石房蛤毒素
肉毒鱼毒素(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中,梭鱼,鲶鱼,红色甲鱼,鲈鱼)症状:初期口渴,后期不能行走。
红带织纹螺,刺激呼吸和兴奋交感神经带;海兔,体内毒腺和皮肤,呕吐,失明。
13.鱼血毒素
�鳝鱼血中含有一种叫鱼血毒素的物质,在一般烹调温度下可将其破坏,所以食用烹调熟透的鳝鱼不会中毒。
14.青皮红肉鱼
�鲍鱼、金枪鱼、沙丁鱼等可引起类过敏性食物中毒,组胺中毒。
�由于其高组胺的形成是微生物的作用,所以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防止鱼类腐败。而且腐败鱼类产生腐败胺类,它们与组胺的协同作用,可使毒性大为增强。不仅过敏性体质者容易中毒,非过敏性体质者食后也可同样发生中毒。
(七)植物中的其他有毒物质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蔬菜如小白菜、菠菜、韭菜及甜菜叶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极少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对运动中枢和血液呈现毒性作用,它使血液中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不仅失去了携带氧的功能,还有阻止正常血红蛋白释放氧的功能,因而出现组织缺氧现象,可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昏迷等。
�中毒表现:紫绀现象(组织缺氧)

中药化学――甙类

中药化学――甙类

中药化学――甙类甙类:(Glycosides)甙,又称配糖体或苷,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糖醛酸)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非糖物质中的羟基以缩醛键(甙键)脱水缩合而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

水解后能生成糖与非糖化合物,非糖部分称为甙元(Ag1ycone),通常有酚类、蒽醌类、黄酮类等化合物。

(一)通性1.大多数甙无色,无臭,具苦味。

少数甙有色如黄酮甙、蒽甙、花色甙等。

少数具甜味,如甘草皂甙。

2.多数甙呈中性或酸性,少数呈碱性。

3.多数甙可溶于水、乙醇,有些甙可溶于乙酸乙酯与氯仿,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甙类在水或其他极性较大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结合的糖分子数的增加而加大。

甙元的性质亦可影响甙的溶解度。

如氰醇甙在水中易溶而黄酮甙就较难溶。

甙元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4.甙类易被稀酸或酶水解生成糖与甙元。

但是有些植物体内原存在的甙中有数个糖分子,称为一级甙,水解时可先脱去部分糖分子生成含糖分子较少的次级甙,次级甙进一步水解得糖与甙元。

甙水解成甙元后,在水中的溶解度与疗效往往都大为降低,因此在采集、加工、贮藏与制造含甙类成分的中草药时,必须注意防止水解。

例如在采集时尽量减少植物体的破碎,采集后尽快干燥,贮藏中保持干燥,提取时不要在水溶液或酸性溶液中长时间放置等。

5.天然产的甙类一般具有一定的光学活性(大多为左旋性)而无还原往。

水解后由于生成还原糖,往往变为右旋性并具还原性。

这一性质可用于中草药中甙类成分的检识。

水解前后的还原性通常用Fehling试验来检查。

6.某些甙类如皂甙、黄酮甙等可与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试剂生成沉淀,此沉淀脱铅后又可恢复成原来的甙。

此性质可用于甙类成分的提取。

(二)各类甙的性质与定性反应由于甙元的化学结构种类很多,甙类一般分为下面几类:1.含硫甙(Thioglycosides)又称芥子油甙,水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与葡萄糖。

这些酯类为有一定挥发性的油状液体,一般具有特殊气味,本类甙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广泛分布,并有芥子酶共存,当含此类甙的中草药加水研磨时即因酶解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而具刺激或其它生物性。

氧苷的分类

氧苷的分类

氧苷的分类
氧苷是一类含有氧原子的糖苷化合物,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氧苷分类。

1. 核苷类:核苷是由一种碱基与脱氧核糖或核糖结合而成的氧苷。

常见的核苷有腺苷、鸟苷、胞苷等。

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参与DNA和RNA的合成以及能量代谢等。

2. 糖苷类:糖苷是由糖与非糖基团结合而成的氧苷。

常见的糖苷有葡萄糖苷、乳糖苷、甘露糖苷等。

糖苷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如参与体内物质的转运、免疫调节等。

3. 糖脂类:糖脂是由糖基与脂肪酸结合而成的氧苷。

常见的糖脂有葡萄糖脂、乳糖脂、甘露糖脂等。

糖脂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如构成细胞膜、能量储存等。

4. 药物类:氧苷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领域,如抗病毒药物、抗癌药物等。

这些药物中的氧苷通常具有抑制病原体或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如阿昔洛韦、氟尿嘧啶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氧苷分类,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不同的作用。

了解氧苷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同时,对于药物类的氧苷,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相关的药物。

中草药概论-化学成分-1

中草药概论-化学成分-1

单糖(Monosaccharides)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多糖(Polysaccharides)
12
单糖类(Monosaccharides)
单糖的定义
具有多羟基的醛糖类(aldoses)或酮糖类(ketoses),通式(CH2O)n,n=5-8;

植物体内以六碳糖(C6H12O6)和五碳糖(C5H10O5)及其衍生物为主。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菊糖、树胶、黏液质 动物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甲壳素、透明质酸
16
多糖的性质:
多糖大多为无定型物; 无甜味和还原性; 难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随分子量增大而降低; 多糖被酶或酸水解,产生低聚糖或单糖; 多糖具有明确的三维空间结构,可用一、二、三、 四级结构来描述;
中草药的质量因产地、采收季节、加工方式等不同 麻黄:麻黄碱含量随季节变化
4
为中药炮制提供现代科学根据
乌 头
生品:有毒—乌头碱
制品:毒性降低—乌头碱水解
OH OCH3 OCH3
OR1
O
O
R1=
C 2H 5
C
C 6H 5
R 1=
C
C 6H 5
R 1= H
N
OR2
O
HO
R 2=
CH2 OCH3
C
CH3
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
6
为新药研发提供候选化合物
天然化合物资源
药物发现
Discovery
分子生物学 分子药理学 活性筛选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计算机辅助 药物设计 半合成
药物候选化合物
药物开发
Developm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甙类的鉴定与结构测定:甙类结构研究首先是将已分离 纯化并经薄层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证明为单一的化 合物,测出它的熔点与旋光度,及UV、IR、 1H-பைடு நூலகம்MR、MS等数 据,通过质谱分析配合元素分析确定其分子式,初步确定是已知 化合物还是未知化合物。若为已知化合物则可用对照品进一步证 明它。若为未知化合物则要选用一定的方法将甙水解,对糖进行 鉴定,然后对糖链结构、甙元结构以及甙键构型进行研究,最后 确定甙的结构。
(二)、硫甙(S-甙):是由甙元上巯基与糖分子端基羟基 脱水缩合而成。如萝卜中的萝卜甙就是巯甙,煮萝卜时的特殊气 味与含硫甙元的分解产物有关。
芥子甙是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类硫甙。它们几乎都是 以钾盐形式存在。白芥子中的白芥子甙除钾盐外,还曾获得由芥 子碱组成的季铵盐。芥子甙经其伴存的芥子酶水解,生成的芥子 油含有异硫氰酸酯类、葡萄糖和硫酸盐,具有止痛和消炎作用。
(三)、旋光性:甙类多数呈左旋光性。甙被 水解后,由于分解出糖分子,往往使混合物呈右旋光 性。根据水解前后旋光性的改变,可以检识甙类的存 在。但必须注意,二糖以上的多糖分子中也有类似的 甙键。因此,一定要在水解产物中找到甙元,才能确 认有无甙类的存在。 (四)、甙键的裂解:甙键的裂解反应是研究 甙键和糖链结构的重要反应。通过甙键裂解反应可将 甙键切断,以了解甙元结构及连接糖的种类,并确定 甙元与糖的连接方式及糖与糖的连接方式。切断甙键 常用的方法有酸水解、碱水解、酶水解、氧化开裂等。 ⑴、酸催化水解:甙键属于缩醛结构,易于稀 酸催化水解。其历程是甙原子首先质子化,然后键断 裂生成甙元及糖的阳碳离子,糖阳碳离子在水中经溶 剂化,最后再失去质子而形成糖分子。
从垂盆草分离出的氰甙(垂盆草甙)为无色透明胶状物,是 治疗肝炎,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有效成分。垂盆草甙遇稀酸即 能定量地转变成异垂盆草甙,临床试验无生理活性。
④、酯甙:是由甙元羧基和糖的半缩醛羟基脱水连接而成。 这种甙的甙键既有缩醛的性质又有酯的性质,易为稀酸和稀碱水 解,如山慈姑甙A和B皆为酯甙,有抗霉菌活性。
如氧甙的酸催化水解历程如下:
甙键酸催化水解的难易与甙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及其空间环 境有密切关系,甙元结构有利于甙键原子质子化的,易于水解。 此外,还与糖的类别及结构特征有关。一般有如下规律: ①、按甙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易难顺序为: N-甙>O-甙>S-甙>C-甙。 ②、呋喃糖甙较吡喃糖甙易水解,水解速率大50~100倍。 ③、酮糖多为呋喃糖结构,故较醛糖容易水解。 ④、在吡喃醛糖甙中,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 水解速率大小顺序为: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如果 接有-COOH,则最难水解。
②、酚甙:是由甙元酚羟基与糖分子端基羟基脱水缩合而成。例如 天麻中的天麻甙,丹皮中的丹皮甙都是酚甙,其结构如下:
③、氰甙:主要是指一类具α-羟腈基的甙元与糖组成的氧甙,现已 经发现50多种。多数具有水溶性,不易结晶,容易水解,其特性是经酶 作用生成的甙元α-羟腈很不稳定,立即分解为醛(酮)和氢氰酸。 毛茛科和蔷薇科植物种子中含有的α-羟苯腈甙,如苦杏仁甙、野樱 甙等都是芳香族氰甙。苦杏仁甙是原生甙,水解后失去一分子葡萄糖生 成的野樱甙是次生甙。苦杏仁甙可释放少量氢氰酸而用于镇咳。
糖的绝对构型,若Fischer式中最后第二个碳原子上羟基向右 的为D型,向左的为L型;Haworth式中只要看C5(五碳糖的C4) 上取代基(C6或五碳糖的C5)向上的为D型,向下的为L型;端基 碳原子的构型α或β是C1与C5(或C4)间的相对构型关系; Haworth式中只要看C1-OH与C5(或C4)上取代基之间的关系, 在环同侧为β型,异侧为α型。构成甙类物质中的甙元通常有萜类、 甾体、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木酯素等。
⑸、乙酰解法 :用乙酰解法可以开裂一部分甙键而保留另一部分 甙键,在水解产物中得到乙酰化的低聚糖。同时酰化也可以保护甙元 部分的羟基,得到的是一些亲脂性成分,提纯和鉴定都比较方便。反 应操作简便,一般在室温下放置数天。常用的试剂是醋酐与不同的酸 的组合。所用酸如H2SO4、HClO4、CF3COOH或Lewis酸(ZnCl2、BF3 等),反应机理与酸催化水解相似,而以CH3CO+为进攻基团。但甙键 裂解的速率在二种反应中有时却完全相反。当甙键邻位有羟基可以乙 酰化,或者甙键邻位有环氧基,由于负电性而使反应变慢。从双糖甙 键的乙酰解速率研究,可获知糖与糖乙酰解难易程度,如β-甙键的葡 萄糖双糖,(1-6)>>(1-4)>(1-3)>(1-2)。
二、甙的类型与结构特征:甙类按是生物体内原存的或是次 生的,可分为原甙和次级甙;按连接单糖基的个数分为单糖甙、 二糖甙等;按连接糖的链数分为单糖链甙、双糖链甙、三糖链甙 等;按甙键原子的不同分为氧甙、硫甙、氮甙和碳甙等,其中最 常见的是氧甙。 (一)、氧甙(O—甙):根据甙键的不同可分为醇甙、酚甙、 氰甙、酯甙等四类。 ①、醇甙:是由甙元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缩合而成。醇 甙甙元中不少是萜类和醇类化合物,其中强心甙和皂甙是醇甙中 的重要类型。例如:红景天甙和獐牙菜苦甙均是醇甙,其结构如 下:
第三章、甙类
1、什么是甙? 2、甙可以分为那些类型?其结构如何? 3、甙的理化性质。 4、甙类的鉴定和结构测定。 一、甙类(glycosides):又称配糖体,是糖或 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称为甙元或配基)通过 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构成甙类物质中的糖通常有单糖、双糖和寡糖 等。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 的基本单元。常用Fischer式、Haworth式以及构象式 表示,下图是以葡萄糖为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转变。
⑤、由于吸电子基的诱导效应,可使甙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 降低,而不利于甙键原子的质子化,也就不利于水解,因此氨基糖 较难水解,羟基糖次之,去氧糖最易水解。 难水解的甙类在剧烈的条件下,甙元可发生脱水,形成脱水 甙元,而不能得到原始的甙元。对酸不稳定的甙元,为了不使其产 生结构变化,有时可采用二相水解反应。即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与 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如苯),使水解后的甙元即刻进入有机相,可 避免甙元与酸的长时间接触,从而得到原始甙元。 ⑵、碱催化水解 :从甙的局部结构来看,它本是缩醛型的醚 键,对碱性试剂应该相当稳定。但是当甙元为酸、酚、有羰基共轭 的烯醇类,成甙的羟基的β-位有负性取代基时,这时甙键就具有酯 的性质,遇碱能够水解。如藏红花苦甙的结构中,其甙键的邻位碳 原子上有受吸电子基团活化的质子,加碱后往往起消除反应,而生 成藏红花醛。
⑶、酶水解:甙键的酶促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和反应温和等特 点。用酶水解甙键可以获知甙键的构型,可以保持甙元结构不变, 还可保留部分甙键得到次级甙或低聚糖,从而获知甙元和糖;糖和 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常用的酶有转化糖酶,水解β-果糖甙键;麦芽 糖酶,水解α-葡萄糖甙键等。 ⑷、氧化裂解法 :常用的方法是Smith降解法,它对甙元结构 容易改变的甙以及C-甙水解的研究特别适宜。但此方法不适用于甙 元上有邻二醇结构的甙类。 Smith Smith降解法主要是先用过碘酸氧化糖甙,使之生成二元醛和 甲酸,再以四氢硼钠还原,生成相应的二元醇,以防醛与醇进一步 缩合使水解困难,然后调PH至2左右,室温放置让其水解,可得到 原始构型的甙元及小分子醛。
三、甙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甙类多数是固体,糖基少的易形成结 晶,糖基多的,多呈无定形粉末,有吸湿性。甙类有的无 色,有的呈黄色、橙色,其颜色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例 如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及 助色团(-OH、-OCH3等)的类型、数目以及取代位置有 关。甙类一般稍有苦味,少数无味,但也有很苦的,如龙 胆苦甙。很甜的,如甜菊甙。 (二)、溶解性:甙类的亲水性与糖基数目密切相关, 往往随糖基的增多而增大。极性低的大分子甙元,如萜醇、 甾醇的单糖甙往往可溶于极性低的有机溶剂。如糖基增多, 则甙元所占比例减小,亲水性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就 增加。因此当用不同极性的溶剂顺次提取时,在每种提取 液中都有可能发现甙。C-甙性质与O-甙不同,无论在水溶 性溶剂或其它溶剂中C-甙的溶解度都特别小。
(三)、氮甙(N—甙):是由甙元上氮原子与糖分子的端基碳 直接相连而成。氮甙是生物化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性质,又称为苷。 核苷类是嘧啶或嘌呤的核糖或α-去氧核糖甙,如腺苷、鸟苷、胞苷、 巴豆中的巴豆甙。
(四)、碳甙(C—甙):是由甙元的碳原子与糖分子的端基碳 直接连接而成。常见的碳甙甙元有黄酮、蒽酮、蒽醌和没食子酸等。 尤以黄酮碳甙为最多。碳甙常与氧甙共存。葛根中具有扩冠作用的 有效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芦荟中主要致泻的有效成分芦荟 甙都是碳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