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智库总体方案docx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篇: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一、项目摘要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项目与《中共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新型区域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密结合(具体阐述项目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关系,落实《决定》重点领域、优先主题的任务情况),预期成果对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或行业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
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相关领域的试验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项目相关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研究开发队伍等落实情况,与其他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和分工。
四、项目总体目标,实施年限,年度计划安排与阶段目标,具体考核指标。
五、项目的研究内容,课题设置方案,课题考核指标及承担单位选择方式。
六、项目涉及的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公益技术分析,技术难点和创新点,技术路线。
七、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和预期分析(详细分析该领域国内外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状况,预期获得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种类、数量与可行性)。
八、项目总投资预算,资金筹措方案,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九、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十、管理机制: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企业参与程度、产学研联合机制(重点阐述产学研联合模式、具体参与的企业及企业参与方式和投入方式),项目、人才、基地统筹计划,其他必要的支撑和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十一、项目的风险十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十三、有关附件: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2.项目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查新报告,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分析报告;3.项目其他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4.中试或产业化项目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5.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附件4: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软科学研究类项目指南(一)重点项目选题指南(10—20万元)1、陕西省科技管理政策及创新服务职能转变研究调查研究陕西省科技创新机构对科技创新服务政策的实际需求,提出陕西科技政策突破新需求,构建出面向创新服务需求的陕西省科技创新服务政策基本框架,引导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职能转变。
从科技管理与创新、科研项目全链条管理、成果产出与转化、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在政策改进、服务职能转变的角度提出实现科技创新服务职能的实践路径。
2、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在充分调研、剖析其他地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成功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建设要求,构建适合我省特点的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总结提炼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成功案例、示范工程,包括光机所和有色院模式、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
提出一批国家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措施、政策、机制。
3、陕西省科技资源要素研究与分析摸清科技资源“家底”,从科技项目、人才团队、科技成果、园区平台四个维度,系统梳理我省各领域科技资源。
建立“项目—人才—成果—平台”清单。
研究提出按照创新的全链条做好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的统筹衔接,协同部署省级科技计划、人才计划、平台计划的实施路径,促进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对接。
4、陕西省人才计划(项目)体系研究围绕陕西省现有人才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厘清陕西省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的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体需求与结构需求供给途径路径、需求与供给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我省在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领域人才现状结构,提出围绕产业部署创新的人才需求,和围绕创新部署产业的人才需求,就建立相互衔接的人才计划(项目)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5、陕西省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实践路径研究针对陕西省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我省军民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的进行创新模式实践路径,制定出适合构建成熟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环境,包括军民融合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制度、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并构建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关系以及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形成健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相关体系。
科技智库建设规范
科技智库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科技智库的术语和定义、范围和类型、职责和任务、认定条件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决策咨询智库产品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专业研究和咨询机构。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科技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技战略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为主要职能,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决策咨询智库产品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专业研究和咨询机构。
2.2科技智库建设主体党政部门、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
3 范围和类型3.1 科技智库范围以党政部门、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为主体建设的科技智库。
3.2 科技智库的分类根据智库建设主体可将科技智库分为党政部门直属综合类智库、高校科研机构类智库、企业类智库、社会类智库等。
4 科技智库建设的指导原则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目的,以开展科技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咨询为主要任务,以加强人才建设、完善组织形式、创新管理方式为建设重点,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发展,坚持专业性、规范性、稳定性、长期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5 科技智库建设的职责任务5.1 围绕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前瞻性、储备性、对策性、适用性研究。
5.2 围绕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改革事项、重要公共政策、重要行业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等,开展对策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对其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研究和客观、科学评估。
5.3 对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规律性认识,推动上升为政策举措。
5.4 加快研究科技发展与区域创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实际出发,作出新概括、新表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5.5 加强科技思想传播:a)阐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b)解读公共科技政策;c)传播科技创新热点;d)提升公民科学素质;e)宣传科技创新典型。
陕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的可行方案-国家科技部
陕西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案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依托,也是全球化条件下决定区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陕西整体的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陕战略,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促进陕西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意义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内相互关联的创新行为主体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政府,以及相应体制和机制构成的开放网络系统。
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具体地讲,区域创新体系具有创新活动的执行和评估、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等)供给和配置、创新制度与创新政策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从制度层面上,形成一个区域中科技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以及政府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有利于知识等创新资源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循环流转、应用和创造的制度体系,使科学技术内化于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之中。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创新体系,包括创新的主体、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机制等多个方面,体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层次性特点,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区域层次上的延伸,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根本保证。
建设陕西区域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使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各种服务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是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把国家目标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1、有利于促进高校知识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融合,有效发挥陕西高教科技资源优势。
知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单纯的知识创新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知识创新有效性的关键是要将知识创新的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28•【字号】陕政发[2006]41号•【施行日期】2006.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陕政发〔2006〕4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三、战略目标四、重点任务(一)启动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二)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改造(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四)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五)基础研究、软科学、科技合作五、主要措施附件1:“13115”科技创新工程附件2:陕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陕西科技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制定《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一、序言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陕”战略以来,全省科技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结构逐步优化,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推广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建设了一批科技产业化基地,支撑和带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科技工作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工作环境和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提高,为未来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第二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的通知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第二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0.12.14•【字号】•【施行日期】2020.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第二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打造丝路科创中心,充分发挥全市科教资源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服务,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智库体系,现征集建设第二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
一、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征集条件和流程1.科技创新智库由驻市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以下称“依托单位”)内符合条件的研究团队组织申报,依托单位应在西安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研究能力及良好的工作环境;综合型研究机构所属的二级机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有研究能力的也可以二级机构名义作为依托单位。
2.有稳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及相应的基础条件,具有长期稳定的研究经费。
3.智库负责人需具有正高级职称,在近三年内承担过科技创新咨询工作且研究成果被市委、市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采用,能提交证明材料。
4.科技创新智库的骨干研究人员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对所在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有相当的了解,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
5.科技创新智库的研究人员队伍可由本单位人员和外单位在本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但外单位人员所占比例不能超过30%。
6.科技创新智库总人数不能少于8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能少于5人,正高级职称人数不能少于2人。
7.认定流程:填写《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申报书》,按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申报单位(非独立法人的依托单位,需经法人单位审核通过)确认后提交市科技局,市科技局经审核研究通过后认定为“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
二、主要征集方向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主要面向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设计、科技资源优化统筹管理、推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向开展政策研究,不支持具体的科研工作和特定的产业方向研究。
科技智库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研究
科技智库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研究一、导言二、科技智库项目策划1.项目目标确定项目目标应明确具体,既要符合科技发展的需求,又要具备可行性。
同时,项目目标应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相契合,体现科技智库的使命和职责。
2.项目内容规划项目内容规划包括研究主题的选择和研究领域的划分。
项目主题的选择要以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科技智库的专业特长和优势。
研究领域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
3.项目组织结构设计项目组织结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科技智库的专业性和团队合作的需求。
应合理配置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和专家顾问等角色,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工作内容。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工作的高效运行。
4.项目资源配置项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在人力资源方面,应招募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建立稳定的研究团队。
物质资源的配置要满足科技研究的需求,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
财务资源要合理规划,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智库项目实施1.项目组织管理项目组织管理是科技智库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
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决策机制,确保项目各方的协作和配合。
同时,要定期组织项目进展汇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研究方法选择与运用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研究的质量和科研成果的实用性。
要根据研究的特点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可以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针对不同的科研命题进行深入研究。
3.研究成果应用与推广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是项目实施的最终目标,要使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创新。
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交流、出版研究成果、举办培训和推广活动等方式,将科技智库的研究成果广泛传播和推广。
四、结语科技智库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是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合理规划项目目标、优化项目内容、健全项目组织和合理配置资源,同时要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和运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社会经济系统管理与政策研究院
歯妥理工丈修科耐团汽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社会经济系统管理与政策研究院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社会经济系统管理与政策研究院依托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受学校科技处领导,2019年12月被西安市科技局认定为"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以下简称“科技创新智库”),智库负责人 为薛伟贤教授。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O ■九年 I- -.)1科技创新智库现有固定研究 人员1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 人。
智库立足地方,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方向,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资源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等领域及地方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提出的重大问题,开展 形势研判、战略规划、顶层规划、对策研究、决策评估等工作,为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关政策 制定提供决策借鉴和智力支持。
科技创新智库主要提供三类决策支持服务:一是提出科学咨询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 决策支撑;二是进行政策解读,辅助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和推进;三是服务科技管理,设计系统 解决方案。
近五年来,科技创新智库以管理科学与工程(陕西省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博 士点)及区域经济、国际贸易、技术经济、信息系统等学科为支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具有较高 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 科研项目25项,同时,完成了一批为陕西省社会经济和大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课题研究。
先 后提出20份研究(咨询)报告,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城市建设研究》《促进陕西对“一带一 路”国家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把脉世界格局新趋势打造欧亚论坛金招牌》《杨凌农科城一元 化发展建设研究》《科教人才对西安创新经济的支撑作用》《整合高校资源助力西安经济发展》 《以高端产业融合为核心打造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两山”理论引领西安绿色发展》 等,其中部分研究报告被相关城市在制定发展战略和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采纳,部分咨询 建议被省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采纳,部分观点和建议被《中国改革报》、《陕西日报》、《西安日 报》、陕西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并受到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通报表扬。
推动科技智库建设工作
推动科技智库建设工作
推动科技智库建设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组织建设。
科技智库需要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建设过程需要招聘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加强团队协作,培养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2. 加强资源整合。
科技智库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政策咨询,提供科技发展的支持。
3. 加强研究产出。
科技智库需要加强科技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能力,开展前沿科技领域的研究,分析科技趋势和发展方向,提供科技政策的建议和意见,为科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技智库需要加强与国际智库、科技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共同研究和人员互访等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5. 加强政策推广。
科技智库需要将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将政策建议传递给政府和企业,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总之,推动科技智库建设工作需要整合资源,加强研究能力,提升国际合作水平,以及积极推广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9.05.08•【字号】陕科发〔2019〕6号•【施行日期】2019.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建立健全省级科技计划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省级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的管理,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7〕22号)精神,我厅制定了《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19年5月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项目申报与立项第四章项目实施第五章项目验收第六章成果管理第七章监督与评估第八章附则附件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的管理,科学布局和实施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7〕22号)和中省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旨在促进创新政策和科技规划前瞻性研究,支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基地)建设,培养和造就高水平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为陕西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第三条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通过项目方式组织实施。
该计划下设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人才(青年科技新星、科技创新团队)、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高新区、“双创”基地、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主要支持方式包括无偿资助、后补助、奖励等。
对陕西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建议
对陕西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陕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如今,陕西正致力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陕西在科学和技术领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陕西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建议,旨在提出具体措施和政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全文的结构和目的,然后深入讨论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在最后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提出一些综合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陕西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并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陕西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并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探讨陕西科技发展的方向,为陕西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架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和逻辑顺序。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目的、概况和结构安排,引导读者对陕西省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有初步的了解。
正文部分包括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两个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部分将介绍陕西省科学发展的背景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
对于科学发展部分,首先需要解释科学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意义,以引发读者对科学领域的关注。
接着,通过对陕西省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技术发展部分也是按照相同的逻辑结构进行,分别介绍技术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现有问题和挑战。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正文部分的内容,提出综合建议和未来展望。
综合建议部分将根据对陕西省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分析和思考,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以促进其科学和技术水平提升。
未来展望部分则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展望陕西省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前景,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陕西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陕政发〔2006〕5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决定》(陕发〔2006〕16号),组织实施《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陕西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陕西,特作出如下规定。
一、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一)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
全省各级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
省本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三项费)投入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2%,设区市和县(市、区)级财政的投入要分别高于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5%和1%。
(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到2010年全社会科技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左右。
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
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R&D)的经费应达到销售收入的2%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R&D)的经费不得低于销售收入的5%。
加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省上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家创新资源投向陕西,吸引国家863和97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重大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落户陕西并产业化。
积极支持国家部属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与我省开展合作研究开发产业化项目。
(三)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重点支持促进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着力解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陕西省科技实施方案
陕西省科技实施方案一、引言陕西省科技实施方案是指根据国家科技政策和陕西省实际情况,制定的一揽子科技发展计划和措施,旨在推动陕西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科技实施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背景陕西省地处中国西北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陕西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陕西省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目标陕西省科技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支撑和引领。
四、重点任务1. 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对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的资金支持,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创新型科技团队,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4.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五、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
加快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科技创新工作责任,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3. 加大资金支持。
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体系。
科技专家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科技专家智库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专家智库的建设日益显得重要和紧迫。
科技专家智库是指由一批在科技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权威地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机构,旨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二、建设目标科技专家智库的建设旨在汇聚国内外顶尖科技专家,整合科技资源,开展前沿科技研究,为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战略指导。
具体目标包括: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专家团队;搭建科技研究平台和智库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三、建设内容1. 科技专家团队建设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科技专家加入,建立起一支高水平、多学科、跨领域的科技专家团队。
这些专家将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前沿科技研究,同时参与重大科技决策和咨询工作。
2. 科技研究平台和智库机构建设建立科技研究平台和智库机构,提供专业的科技研究设施和支持,为科技专家团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建立科技智库机构,负责对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发展提供咨询和支持。
3.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科技专家智库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四、建设策略1. 强化人才引进通过高薪吸引、项目支持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专家加入智库团队,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专家团队。
2.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投入资金建设科技研究平台和智库机构,提供先进的科研设施和技术支持,为科技专家团队的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3. 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五、建设保障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支持科技专家智库建设的政策,为其提供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 管理体制建立科技专家智库的科学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保障智库的高效运转。
3. 资金投入加大对科技专家智库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其长期稳定发展。
陕西科普平台方案
陕西科普平台方案一、引言科普(科学普及)是指将科学知识普及给公众,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的活动。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深厚的科学传统。
为了推动陕西科普事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一种陕西科普平台方案,通过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普及平台,提升陕西科普水平,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科学。
二、目标与愿景1.目标:致力于提升陕西省科学普及水平,增强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推动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愿景:构建一个多元化、互动性强的科普平台,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创新性的科普服务和内容。
三、核心功能1.科普资讯:平台提供包括最新科技进展、科普知识普及、科学事件热点等科普资讯,旨在让公众了解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2.在线课程:为了方便公众学习科学知识,平台开设在线科普课程,涵盖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科学领域,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呈现,提供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机会。
3.科普活动:定期举办针对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科普活动,如科学实验展示、科学竞赛、科普讲座等,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提高科普传播的覆盖率和针对性。
4.专家咨询:平台邀请本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公众提供科学咨询和解答,通过在线问题解答、专家访谈等形式,增加自助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5.科普展览:与各大科技馆、博物馆合作,举办科普展览活动,展示最新的科学成果和实践案例,为公众提供更真实、直观的科学体验。
四、平台优势1.多元化内容:平台将提供丰富多样的科普内容,包括普通大众易于理解的科普文章、深度剖析的科普专题、有趣的科学小视频等。
2.互动性强:平台鼓励用户参与互动,提供评论、留言、分享等功能,建立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科普知识的共享和学习。
3.多平台覆盖:平台将建立网站、移动端应用等多个平台,满足用户在不同设备上随时随地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
4.高效的运营团队:平台将聘请科普领域专业人士组成运营团队,保证科普内容的质量和更新速度。
五、实施方案1.平台建设:搭建科普平台的技术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用户界面设计等。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确定第二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的通知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确定第二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
库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公布日期】2021.02.10
•【字号】
•【施行日期】2021.02.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确定第二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的通
知
各有关单位:
依据《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方案》(市科发〔2019〕63号),西安市科学技术局按既定程序,研究确定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等11家单位为第二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现予以正式发布。
附件:西安市第二批科技创新智库名单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2月10日附件
西安市第二批科技创新智库名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7.06.05•【字号】陕科政发〔2017〕83号•【施行日期】2017.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各设区市科技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局、韩城市科技局,省级.各有关部门,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在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决策支撑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省软科学研究水平,加强软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我们起草制定了《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17年6月5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第三章管理第四章保障附件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和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作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重大管理决策问题的研究平台,旨在聚集和培养高水平软科学研究人才,打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软科学研究团队,积极开展面向应用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公共管理问题研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第三条基地是陕西省科技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软科学研究服务公共决策的长效机制,创新软科学研究方式,提升软科学研究专业化水平和服务公共决策能力。
第二章设立第四条基地设立坚持“政府引导、依需设立、突出特色、注重应用、动态管理”原则。
第五条基地主要依托陕西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间智库以及省市党政部门的政策研究机构设立。
鼓励具有较高软科学研究能力的机构联合设立基地。
第六条根据我省软科学研究需要,可设立服务全省宏观决策的综合型基地;也可针对特定领域、特定部门、特定产业公共决策需要,设立特色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科技智库体系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追赶超越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省科技资源富集优势,统筹集成智力资源,建立健全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提升决策服务能力,不断拓展科技事业发展空间,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陕西科技智库,以前瞻性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在科技创新战略和重大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总体目标
依托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建设陕西科技智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软科学研究基地,依托学会、联盟现有研究力量,吸纳省内外顶层专家,形成以陕西科技智库为重点、以软科学研究基地为支撑,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陕西科技智库体系。
力争用3-5年时间,把陕西科技智库建成省内一流、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业型智库,为提升全省科技发展及管理水平做出有力支撑。
二、主要职能
聚焦科技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形势研判、战略规划、顶层设计、政策研究、决策评估等,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政策支持。
(一)科学预判科技前沿发展趋势。
深刻洞察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前沿趋势,深入研究我省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客观评估我省科技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格局中的方位,前瞻性地提出未来竞争优势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布局。
(二)加强我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
统筹考虑我省科技发展领域各层次和要素,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大势,把握国家现实和长远的科技需求,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为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全省宏观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三)开展重点领域产业发展方向研究。
紧扣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关注我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领域产业科技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方向研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政策价值和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我省产业发展及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四)开展重大政策问题专题研究。
围绕全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问题和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软科学研究,准确把握我省科技发展的现状和需求,为制定科技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五)开展重大工程、科技政策执行情况决策评估。
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开展对重大工程、科技政策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推动调整科技资源配置
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建立符合创新规律和我省发展实际的评估理论、方法及技术体系,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建设内容
(一)高端智库及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
陕西高端科技智库建设。
由政策处牵头,依托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建设陕西科技智库。
统筹整合全省科技资源,建立吸引和集聚国内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遴选、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进入智库。
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
依托陕西高校、科研院所、民间智库以及省市党政部门的政策研究机构学科和人才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择优支持建设15-20个软科学研究基地,开展面向应用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公共管理问题研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二)高端人才遴选和团队建设
根据实际需要,邀请国家级、省级知名专家进入智库,分四个层次进行智库高端人才遴选和团队建设。
1.首席专家。
选自院士等在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具有极高威望和影响力的权威专家,愿意为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出谋划策。
2.领衔专家。
全省具有较大影响,获本学科同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且对本专业领域工作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
3.知名专家。
对一门学科有深入的探索研究及独到之处,
能静心、踏实具体做研究的学者。
4.人才团队。
采取“领衔专家+团队”的开发模式,以领衔专家为核心,以岗位专家为骨干,以储备人才为辅助,打造30个左右熟悉省情民情、善于政策研究、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智库高端人才团队。
(三)智库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套开发手机APP 等,设立专家信息、政策需求、咨询建议、研究成果等主要栏目,加强对智库专家的信息化管理,促进政策需求与政策供给有效对接,推动研究成果开放共享,提升科技智库运行效率。
陕西科技智库信息管理平台运行机制
③成果上报
③决策意见
(四)设计系列智库研究成果的品牌产品
形成咨询专刊(专题报告)、快报、年度报告等,拓宽成果报送渠道,加大成果报送力度,推介研究成果进入决策程序。
注重追踪、收集研究成果的反馈意见和社会影响力,对领导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成果,切实推动其应用转化。
四、运行机制
(一)建立统一管理制度。
在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设立智库办公室,负责搜集选题、联系智库专家、组织调研活动、汇总编写专家建议、上报研究成果,协调安排其他具体事项。
全过程督导课题研究,确保智库专家结合实际,提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思路、有效举措和对策建议,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研究成果。
(二)建立柔性引才机制。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吸引和集聚省内外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围绕任务和选题要求,吸引高层次的专家“驻会”研究。
(三)试行课题委托和购买成果制度。
按照自上而下、命题作文的形式,通过委托、招标或购买成果的方式,安排智库中有关专家完成。
(四)建立合作交流机制。
注重加强与科技部二十一世纪中心、中科院科技创新智库联系,加强与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决策咨询委联系,加强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科技智库联系,开展合作项目研究。
6。